《课题3 制取氧气》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制取氧气》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在新课程标准中属于“科学探究和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个一级主题,又属于“基本实验技能和地球周围的空气”这个二级主题,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取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
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本节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与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等知识相链接;启下,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本课题是初中化学必须处理好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题的结构分两部分:一是让学生系统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二是组织好制备氧气的实验活动。教材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但过程和细节交代不多,同时对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装置和过程没有介绍,为了以后教学的方便,教师要给与学生足够的指导,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掌握两套装置的使用原理。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逐步认识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解反应。
难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三、说教学方法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学习热情很高。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实验和进行简单实验操作的技能,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能力,但在主动性和深入度上还有待加强。因此我顺应学生的特点,采用下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深入体验学习过程,本课时将采用实验探究和比较的教法,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的学法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给
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2.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3.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四、说学法指导
本课题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装置,突破教学的难点,让学生会从反应原理选择反应装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严密的实验步骤和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五、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将教学过程设置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总结→课外拓展→课堂练习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潜水作业、太空行走等图片,这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中的人有什么共同特点?他们为什么都背着氧气瓶呢? 因为需要呼吸氧气,那么,在实验室我们又是怎样制取氧气的呢?这样导课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创设了学习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教学进入第二环节。
2.活动探究
实验探究一: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学生讨论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试管中放入药品和一团棉花,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3)将集气瓶盛满水,盖好玻璃片;
(4)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加热,再对准药品加热;
(5)有气泡连续产生时收集氧气;
(6)把导管拿出水面;
(7)熄灭酒精灯。
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操作,然后师生小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查(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板书)。用谐音记忆法归纳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能够让学生尽快地熟悉实验步骤。
然后,设置几个讨论题:【讨论】
(1)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4)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
(5)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实验探究二: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常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采用学生分组实验,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目的。具体的操作方案为:学生各小组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和过氧化氢溶液与少量MnO2混合物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待后者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通过探究,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过氧化氢可以用来制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了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且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这时,学生对于二氧化锰在这两个探究中的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顺势提出催化剂的概念,并强调催化剂不是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至此,已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当然,学生此时也弄清楚了本探究中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起到了催化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突出重点。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的特点,总结出分解反应的概念。并通过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分解反应。
3.课堂练习
我特别设计了4道练习题,这4道练习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对试管加热,过一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
B.固定在铁夹上的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加热时,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D.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2.收集氧气时,检验集气瓶已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
A.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底部
B.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C.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石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