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工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
电焊作业中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三篇)
![电焊作业中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86b71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7.png)
电焊作业中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电焊作业中,电焊烟尘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物质。
电焊烟尘主要由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颗粒物、金属氧化物等组成,其中包含有害物质如镍、铬、锌、铅、锡、铜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一、电焊烟尘的职业危害1. 引起呼吸道疾病:电焊烟尘中的颗粒物质可被吸入呼吸道,对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易引起呼吸道炎症、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2. 镉、铅等有毒金属的中毒:电焊烟尘中的镉、铅等有毒金属被吸入人体后,可在体内积累并引起中毒,严重影响血液、肝脏、神经系统等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3. 引起肺部疾病:电焊烟尘中的有害物质可由呼吸道进入肺部,对肺部组织产生直接损害,导致肺部纤维化、肺炎、气胸等肺部疾病。
4. 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和损害:电焊烟尘中的有害物质能够通过皮肤吸收,引起皮肤过敏、皮炎等症状。
同时,焊接时产生的强紫外线辐射也会对眼睛造成损伤。
5. 导致白血病和肺癌:电焊作业中长期接触电焊烟尘可导致白血病和肺癌的发生,对人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二、电焊烟尘的防护措施为降低电焊烟尘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1. 通风换气:电焊作业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确保室内新鲜空气的补给和烟尘的排除。
可以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使烟尘迅速被稀释和排除,减少工人吸入烟尘的风险。
2. 穿戴防护设备:工人在进行电焊作业时应穿戴相应的防护设备,包括耐火防护服、防火眼镜、防尘口罩、防警帽等。
这些设备能有效隔绝电焊烟尘对皮肤和呼吸道的直接接触,减少职业危害。
3. 使用附加排烟设备:在电焊操作区域设置附加排烟设备,有效减少电焊烟尘的产生和扩散,提高工作环境的清洁度。
4. 控制焊接过程中的有害物质产生:选用低烟量焊条或焊丝,控制电弧能量和电弧稳定性,降低烟尘和有害气体的产生。
同时,采用局部吸尘系统对焊接区域进行局部抽风,能有效减少烟尘和气体的扩散。
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与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cab140191eb91a37f0115c6d.png)
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在安全技术中,将影响生产安全(如触电、易燃易爆等)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将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称为有害因素。
焊接过程中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可分为物理有害因素和化学有害因素两大类:物理有害因素有电焊弧光、电磁波、热辐射及放射线等;化学有害因素有电焊烟尘和有害气体等。
本文论述这些有害因素造成的焊接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
一、贯彻《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推动焊接安全卫生防护工作走上法制化的道路我国从2002年5月1日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从2002年11月1日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现已形成以此两法为主体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体系。
1.严格执行两法,推动焊接职业防护工作走上法制化道路《安全生产法》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规定从业人员享有对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享有工伤保险和获得伤亡赔偿的权利。
《职业病防治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规定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规定职业病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2002年由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公布的我国法定职业病目录中,正式列入了电焊工尘肺、电光性眼炎等焊接职业病,还列入了对焊接职业可能产生危害的锰及其化合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电光性皮炎及金属烟热等职业病。
因此,应明确“焊接职业”是存在产生职业病的职业,为此焊接用人单位必须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防治法》对有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规定:“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电焊工安全生产与职业病危害防治岗位责任制
![电焊工安全生产与职业病危害防治岗位责任制](https://img.taocdn.com/s3/m/d74cd12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7.png)
电焊工安全生产与职业病危害防治岗位责任制
第一条熟悉掌握本岗位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隐患和防治方
法,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煤矿相关政策。
第二条认真检查好设备正常运行,保证防护设备的完好和有效
运行。
第三条佩戴个体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对处于职业病危害区域
施工人员进行职业病危害告知, 责令佩戴个人职业病危害防护用第四条个人防护装置达到更换条件或者使用期限要及时更换。
第五条积极做好车间的消防预防工作,电焊作业前后清除火险隐患,清理附近可燃、易燃物品。
按要求对可燃、易燃物品分区放置, 专人管控。
第六条积极参加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培训。
第七条配合上级部门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护档案。
第八条配合人力资源部门签订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第九条配合上级部门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电焊工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方法(三篇)
![电焊工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方法(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a0046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c.png)
电焊工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方法电焊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职业。
电焊过程中产生的强光、高温和放射性物质都对电焊工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及相应的防护方法,以帮助电焊工提高工作安全。
一、光线和紫外线辐射电焊过程中产生的光线和紫外线辐射对电焊工的眼睛和皮肤都具有伤害。
紫外线辐射可以引起电焊工白内障等眼部疾病,而白光线则会烧伤皮肤。
防护方法:1.佩戴防紫外线眼镜:电焊工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紫外线眼镜,以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辐射伤害。
2.使用防卡焊光眼罩:电焊工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卡焊光眼罩,以减少眼睛对光线的直接暴露。
3.涂抹防紫外线防晒霜:电焊工在露天工作时,应将暴露部位的皮肤涂抹上防紫外线防晒霜,以降低皮肤被紫外线烧伤的风险。
二、高温和火焰电焊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火焰对电焊工的皮肤和呼吸系统造成伤害。
高温和火焰可以引起烧伤和灼伤等皮肤损伤,同时吸入火焰中的有害物质也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
防护方法:1.穿戴防火防热服装:电焊工应穿戴符合标准的防火防热服装,以减少皮肤被火焰和高温烧伤的风险。
2.佩戴防火手套和鞋子:电焊工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火手套和鞋子,以保护手部和脚部的皮肤免受火焰和高温伤害。
3.避免吸入有害气体:电焊工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尽量避免吸入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如焊接烟尘、一氧化碳等。
4.学习正确使用灭火器:电焊工应接受灭火器使用培训,并随时保持手边有可使用的灭火器,以应对突发火灾。
三、噪音和振动电焊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对电焊工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都有损伤。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和振动环境下会造成听力下降、耳鸣等听力问题,同时也可能导致手部和其他身体部位的振动性损伤。
防护方法:1.佩戴防噪音耳塞或耳罩:电焊工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噪音耳塞或耳罩,以减少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2.使用低振动工具:电焊工应使用低振动的工具和设备,以减少振动对手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
3.定期进行听力检查:电焊工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听力问题。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03ccfee7c1cfad6195fa7e8.png)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上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
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
一、粉尘危害的预防措施1、凿岩必须采取湿式作业。
2、加强通风,保证矿井有足够的风量。
3、采取综合防尘措施,进、回风巷道设置水幕;每季清洗一次巷道壁,防止二次扬尘;转载点、装矿漏斗口处,设置喷雾装置,作业时进行洒水降尘;凿岩出渣前清洗工作面10米内的巷壁;爆破后和装卸矿石前必须进行喷雾洒水一次(10分钟);防尘水池容量不少于一个班的耗水量,且其PH值在6.5—8.5之间。
4、井下接尘人员配戴防尘口罩。
5、每周进行一次防尘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凿岩工作面每月测尘两次,其它产尘点每月测尘一次;并有记录可查。
7、井上接触粉尘作业的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作业人员正确佩带防尘口罩。
二、有毒、有害气体窒息中毒危害的预防1、矿井安装主扇,采用机械通风。
2、独头作业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硐室采用局扇通风。
3、各采掘工作面之间不得采用不符合卫生标准要求的风量进行串连通风。
4、杜绝无风、微风、循环风和不合理的扩散通风作业。
5、矿井有害气体浓度,每月测定一次,井下空气成份的取样分析半年进行一次,进行大爆破和更换炸药时应在爆破前后进行空气成份测定。
三、高温的危害和控制1、作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
施工现场的高温作业主要是夏季露天作业,高温和热辐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电焊工的职业病预防(三篇)
![电焊工的职业病预防(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9f857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0.png)
电焊工的职业病预防电焊作业中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因此,为了降低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1.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
通过改进焊接工艺,如合理设计焊接容器的结构,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新工艺,避免焊工在通风极差的容器内进行焊接,从而大大地改善焊工的作业条件;再如选用具有电焊烟尘离子荷电就地抑制技术的CO。
保护电焊工艺,可使80%~90%的电焊烟尘被抑制在工作表面,实现就地净化烟尘,减少电焊烟尘污染。
由于电焊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条药皮成份有关,所以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2.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容器内进行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
3.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可以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
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穿白色防护服、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容器内工作,还要佩戴使用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
4.强化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对电焊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
同时,还应加强电焊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的监测工作以及电焊工的体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据我所知对腿部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在露天作业要做好腿部的防寒和防受风工作。
电焊工的职业病预防(二)电焊工是一种高风险的职业,他们在工作中常常接触到有害物质和高温环境,容易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为了保护电焊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职业病预防措施。
1. 职业健康检查:电焊工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肺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职业病的征兆。
焊工职业病防护的注意事项范文
![焊工职业病防护的注意事项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7ed326e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c.png)
焊工职业病防护的注意事项范文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焊接行业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
然而,由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粉尘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焊工职业病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居住环境、工作设备、个人防护及健康管理四个方面详细介绍焊工职业病防护的注意事项。
首先,改善居住环境是焊工职业病防护的首要措施。
焊工的居住环境应该保持安静、干燥、清洁。
居住地附近不应有重污染的工业企业,以免进一步对焊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此外,焊工在工作后应更衣并清洗干净,以减少有害物质对居住环境带来的影响。
其次,工作设备的保养和检查也是焊工职业病防护的重要环节。
焊工应经常对焊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对于使用电焊机的焊工来说,应定期检查电焊机的电缆是否破损、接地是否良好等。
对于气焊工来说,应定期检查气瓶的使用寿命和连接管道是否有泄漏等问题。
保养好工作设备,可以有效降低职业病的风险。
第三,个人防护是焊工职业病防护的关键。
焊工在进行焊接工作时应佩戴防护用品,如焊接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具等。
焊接手套能保护焊工的双手不受火花的灼烧,护目镜和防护面具能防止强光对眼睛的刺激。
此外,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工作服,避免暴露在有害物质中。
保持体力充沛,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也是重要的个人防护措施,这样能提高身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最后,焊工要进行健康管理,及时进行体检和职业病筛查。
焊工应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肺部、眼睛等易受焊接有害物质侵害的部位。
此外,焊工还应关注自己是否出现咳嗽、气短、头晕等职业病症状,如有必要及时就医治疗。
及早发现职业病,对于焊工的康复和职业病防治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焊工职业病防护需要从居住环境、工作设备、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
焊工应改善居住环境,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安静。
焊工应定期检查和保养工作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焊工在进行焊接工作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健康。
电焊工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治
![电焊工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caac8f0710a6f524ccbf8563.png)
电焊工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前言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和执行明确了用人单位向从业人员的高知责任,也明确了劳动者的知情权。
告知与知情都是针对某行业、工种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而言,可是在已出版的科普读物和工具书中多数以职业病危害因素做主标题读者只能从因素的工种分布上去查找。
除煤炭、矿山行业出版过科普读物外,已工种为主标题的读物较少,对于某一作业工种涵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则更少。
而电焊工正是一个多因素危害作业的工种,它涉及焊烟(尘)、锰、铅、氟化物、二氧化硅、镍、及铬等有形成分。
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氟化氢等,此外还有紫外线、高温、焊渣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而且各因素之间对人体的危害有联合作用,更加大了危害程度。
近些年国内报道过的职业病有电焊工尘肺、电焊工锰中毒、电焊工金属热、电焊工铅中毒、电焊工电光性眼炎、电焊工氟骨症以及电焊工刺激性中毒等等。
为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充分了解电焊作业职业病危害的种类以及产生的相应后果,增强预防危害的意识,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劳动者注重自我防护以达到预防电焊工职业病的发生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就国内目前各地多数省、市、企业的职防机构仍未能全面认识电焊工的职业病危害并从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的健康监护,愿以此拙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同行共商。
第一章破解电焊工职业病危害之谜2008年1月16日卫生部以卫办监督函[2008]19号文发布[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修改稿)]的征求意见函,在第3条科学之后又增加了合法、客观、真实等几项原则,与卫生部(1986)卫防劳35号和1984年3月19日发布的管理办法以及2002年的24号卫生部令相比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以往仅仅把职业病防治工作局限于“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须知,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技”涵盖科学和技术两个层面,前者是解决什么?为什么?后者是指做什么?怎么做?技术是“经”,谁都可谈,可照本去做。
而科学是经过熟虑、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结论,是“典”。
设备管道内焊接工人的职业危害及劳动保护范文
![设备管道内焊接工人的职业危害及劳动保护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e47c3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2.png)
设备管道内焊接工人的职业危害及劳动保护范文设备管道内焊接工是一项具有高风险性的职业,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着诸多职业危害。
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劳动保护措施必不可少。
本文将就设备管道内焊接工的职业危害及劳动保护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设备管道内焊接工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的主要职业危害之一是高温和火焰。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和火焰会对工人的身体造成损害。
工人在接触高温和火焰时,容易受到烫伤和烧伤的威胁。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工人免受高温和火焰的伤害。
首先,工人应该穿戴防护服和阻燃衣物,以保护身体免受火焰的侵害。
其次,工人应该戴上防护面罩和手套,以防止高温和火焰对面部和手部的损害。
最后,工人应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因高温和火焰而引起的损伤。
其次,设备管道内焊接工在工作过程中还面临着有害气体的威胁。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
工人长期暴露在有害气体中会引发一系列职业病,如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工人受到有害气体的威胁。
首先,工作场所应该配备空气净化设备,以确保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及时去除。
其次,工人应该佩戴防毒面具,以防止有害气体进入呼吸系统。
最后,工人在工作结束后应该彻底清洗和更换工作服,以防止有害气体残留对他们的影响。
此外,设备管道内焊接工在工作过程中还面临象征的物理刺激。
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噪音和振动,长期暴露在噪音和振动中会对工人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听力和神经系统。
首先,工作场所应该做好防噪音处理,如安装隔音设备,减少噪音对工人的影响。
其次,工人应该佩戴耳塞或耳罩,以防止噪音对听力造成损害。
最后,工人在工作中应该减少手部的振动,可以通过使用减振装置来减少手部振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总之,设备管道内焊接工作面临着高温和火焰、有害气体和物理刺激等多种职业危害。
劳动保护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电焊职业健康应急预案
![电焊职业健康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95249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1d.png)
一、编制目的为预防和控制电焊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职业健康危害,保障焊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4. 《焊工安全操作规程》5. 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有电焊作业场所及从事电焊作业的员工。
四、职业健康危害分析1. 焊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金属烟尘等。
2. 作业环境:高温、噪声、振动等。
3. 职业病危害:职业性尘肺、电焊工手臂振动病、职业性白内障等。
五、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电焊职业健康应急工作。
2. 应急救援组:负责现场应急处置、伤员救治、物资保障等工作。
3. 监测与预警组:负责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4. 教育培训组:负责对焊工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六、应急响应程序1. 事故发生:焊工或现场管理人员发现职业健康危害事故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 启动预案: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故情况,启动本预案,并组织应急救援组、监测与预警组、教育培训组开展工作。
3. 现场处置:应急救援组根据事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现场处置,如:疏散人员、隔离污染区域、救治伤员等。
4. 预警与监测:监测与预警组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5. 救治与康复:对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并协助康复。
6. 后期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应急保障措施1.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防护用品、医疗用品、消毒用品等。
2. 技术保障:定期对焊工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信息保障: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危害事故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八、附则1. 本预案由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电焊工)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电焊工)](https://img.taocdn.com/s3/m/cadb849d16fc700aba68fc84.png)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甲方)在与劳动者(乙方)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告知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现告知如下内容:
二、甲方应依照《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的要求,做好乙方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应急检查。
一旦发生职业病,甲方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为乙方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及相应待遇。
三、乙方应自觉遵守甲方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按要求参加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若被检查出职业禁忌证或发现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必须服从甲方为保护乙方职业健康而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的工作安排。
四、当乙方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发生变更,从事告知书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甲方应与其协商变更告知书相关内容,重新签订职业病危害告知书。
五、甲方未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乙方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甲方不得因此解除与乙方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六、本《职业病危害告知书》作为甲方与乙方签订劳动合同的附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签章)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电焊工的职业病预防范本
![电焊工的职业病预防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e5fc6fd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9.png)
电焊工的职业病预防范本预防职业病是电焊工职业健康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由于电焊工作过程中常常接触到各种有害因素,如高温、电磁辐射、有毒有害气体等,如果不注意职业病的防护,可能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为了保障电焊工的身体健康,下面介绍电焊工职业病预防的范本。
一、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电焊工作人员要加强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了解职业病的危害性和防护措施。
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制作宣传材料、组织座谈会等方式,提高电焊工的职业卫生意识。
同时,鼓励电焊工人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竞赛活动,促进职业卫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二、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护体系为保障电焊工的职业健康,需要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护体系。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制定和完善职业病防护政策和法规。
建立健全电焊工职业健康档案,记录电焊工的职业病防护情况和健康监测结果。
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如通风系统、防护设备等,确保工作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三、科学管理工作过程四、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电焊工在工作时要正确使用各种个人防护设备,如焊接面罩、防护服、手套、耳塞等,减少有害物质对身体的伤害。
定期检查和更换个人防护设备,确保其功能完好。
同时,电焊工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做到安全操作,避免职业病的发生。
五、定期体检和职业健康监测电焊工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健康监测,早期发现和诊断职业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学会正确的体征观察方法,如对皮肤、眼睛、呼吸道等进行自我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就医。
定期进行职业病调查和评估,掌握电焊工的职业病发生情况和防护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预防措施。
六、建立职业病防护宣传平台建立电焊工职业病防护宣传平台,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向电焊工提供职业病防护知识和技术指导。
开展职业病防护知识的宣传活动,如举办宣讲会、撰写科普文章、发布宣传视频等,增强电焊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
建立电焊工职业病防护经验交流平台,促进职业病防护经验的共享和传承。
电气行业职业危害及防护
![电气行业职业危害及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ed803ca4caaedd3383c4d3c8.png)
电气行业职业危害及防护摘要:中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电气工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应用范围从纯工业到一些民用轻工业,电气工程作业几乎都是工业领域,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电气行业的职业危害不容小觑,不仅危害人体,而且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我们必须找出预防和控制的措施,使电气工业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工业和经济。
关键词:电气行业;职业病;危害与防护;措施前言: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气行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但是在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同时,电气行业所出现的职业病及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
由于部分电气企业对行业危害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许多职业危害现象的发生,从行业整体来看,过度追求产业效益而忽略了员工健康管理的现象较多,产业效益与职工安全产生了断层。
对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的隐患和危害。
本文将从该行业的根本出发,探寻电气行业具体的职业危害、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其中列举了电气行业中电焊行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护的例子。
1电焊行业的物理因素产生的危害1.1在焊接过程中的触电事故时有发生这是焊接过程不可避免的事情。
由于焊接过程换焊条比较频繁,更要调节焊接电流,焊工不得不直接接触电极,同时,由于工作环境的原因,潮湿的环境更易出现这类情况。
1.2焊工及周边人员容易被烫伤焊接作业会产生大量的火花,这使得焊工及周边人员容易被烫伤,尤其是在焊工没有穿工作服的情况下,这类事故对焊工的伤害也是极大的,严重时还会造成大面积的皮肤烫伤。
1.3高空危害高空焊接作业也是焊工不可避免的环节,同时也加大了焊接作业的难度,高空坠落对工作人员的伤害是致命的。
很多焊工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保护下登高作业,不仅会有坠落的危险,还会因为没戴安全帽而被上层物体砸中。
2电气行业职业危害因素2.1电磁辐射在电气行业中,特别是电力行业中,电磁辐射强度普遍高于其他工作范围,工频电场对人体健康的损伤主要是通过人体体表进行传播。
职业病危害及预防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386439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f.png)
职业病危害及预防措施导语:许多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建筑防水、防腐保温、油漆作业等有毒有害作业的工作者均会或多或少的健康又有些问题,下面就介绍下怎么防治方法。
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作业场所防护措施1、各项目部应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识别、确定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
3、施工现场在进行石材切割加工、建筑物拆除等有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配备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施工地点和施工机械进行降尘。
4、在地下室等封闭的作业场所进行防水作业时,要采取强制性通风措施,配备行之有效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并派专人进行巡视。
5、对从事高危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工作时间应严格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防护措施1、公司为有效防止职业病对作业人员造成人身伤害,从管理上明确公司职能部室及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多级责任制,分清在职业病预防上的岗位职责。
2、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3、施工现场做封闭式施工,用高度不低于2m的围挡将现场四周围起来。
4、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整齐(散材成堆,型材成垛)。
5、现场临时仓库内各种袋(桶、箱)装材料码放成垛,小型材料上架存放。
6、接触粉尘作业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作业人员正确佩带防尘口罩。
7、从事防水作业,喷漆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通风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带防毒口罩。
密闭空间内进行防水、喷漆作业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如防护用具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必须立即撤离现场至通风处,并通知施工现场其他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该场所进行通风;若已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报告项目部进行处理;慢性中毒症状比较不易被发现,公司对从事此类作业的施工人员每半年组织一次体检,发现职业病症状将立即通知本人并调离岗位,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ae3000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ef.png)
职业病危害及防治措施(一)、职业病防治措施根据公司职业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要求,特制定本措施。
1、粉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1.1、粉尘的危害: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19M3空气,以便从中取得所需的氧气。
如果工人在含尘浓度高的场所作业,吸入肺部的粉尘量就多,当粉尘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肺组织发生前卫化病变,合肺组织之间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称为尘肺病。
按发病原因,尘肺可分为五类:1.2、矽肺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原称“矽”)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矽肺。
建筑行业中与矽接触的作业是隧道施工,凿岩、放炮、出碴、水泥制品厂的碎石、施工现场的砂石、石料加工、玻璃打磨等。
1.3、硅酸盐肺吸入含有硅酸盐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硅酸盐肺。
如:石棉肺、滑石肺、水泥肺、云母肺等均属硅酸盐肺。
建筑行业中接触较多的是水泥尘和石棉尘。
接触石棉尘,不仅容易发生硅酸盐肺,而且可能导致石棉癌。
1.4、混合性尘肺吸收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和其他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混合性肺。
如:建筑业、机械制造、修理的翻砂、铸造等作业。
1.5、焊工成肺电焊烟尘的成分比较复杂,但其主要成分是铁、硅、锰。
其中主要毒物是锰、铁、硅等。
毒性虽然不大,但其趁粉极细(5um)以下在空中停留时间较长,容易吸入肺内。
特别是在密封容器及通风除尘差的地方作业,对焊工的健康将造成危害。
尘肺就是其中之一。
1.6、其他尘肺吸入其他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称为其他尘肺。
如:金属尘肺、木屑尘肺均属其他尘肺。
吸入铬、砷等金属粉尘,还可患呼吸系统肿瘤患尘肺的发病率,取决于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高低和粉尘粒子大小凡浓度越高、尘粒越小,危害越大,发病率越高。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直径5um以下的细微尘粒,因其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所以最容易被作业人员吸入肺部而患职业性尘肺病。
2、除尘措施:2.1、水泥除尘措施流动搅拌机除尘。
在建筑施工现场搅拌机流动性比较大,因此,除尘设备必须卡率适合流动的特点,既要达到除尘目的,又做到装拆方便。
电焊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电焊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55f842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4.png)
电焊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一、引言电焊作为一种常见的施工工艺,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电焊工的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的职业危害,如电磁辐射、金属尘粒、噪音等。
为了保障电焊工的健康与安全,制定并严格执行电焊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电焊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内容1. 电磁辐射防护电焊作业中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
为了保护电焊工的身体健康,应佩戴合格的防护用品,如铅防护眼镜、防辐射手套等。
同时,应在作业区域周围设置合适的防护屏障,限制电磁辐射范围。
2. 金属尘粒防护电焊作业时,金属表面会产生大量尘粒。
电焊工应穿戴防护面罩、防尘服等个人防护用品,有效阻挡金属尘粒的吸入。
此外,电焊作业区域应配备通风设备,及时清理和排除尘粒。
3. 噪音防护电焊作业产生的噪音往往会超过国家标准的限制。
为了降低噪音对电焊工造成的伤害,应当选择噪音较低的电焊设备,并在作业区域内设置噪音隔音设备。
同时,电焊工应佩戴防噪音耳塞,减少外界噪音对耳膜的刺激。
4. 电击防护电焊作业中存在着电击的危险。
为了保证电焊工的人身安全,应对电焊设备和电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良好的绝缘性能。
电焊工在作业过程中应穿戴合适的绝缘手套和鞋子,避免发生电击事故。
5. 火灾预防电焊过程中,易产生火花,引发火灾。
为了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应在电焊作业区域内设置灭火设备,并保持设施的良好状态。
在作业前,应对周围环境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易燃物品存在。
6. 安全作业规范电焊工应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严格按照作业流程进行操作。
在作业前,应对电焊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正常工作。
作业过程中应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止跌倒、滑倒等意外发生。
同时,要加强对相关安全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三、执行和监督1. 制定岗位操作规程的责任人应对该规程进行定期的修订和更新,并及时向电焊工进行宣传和培训。
2. 监督部门应对电焊作业现场进行定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024年焊接的危害及个人防护知识
![2024年焊接的危害及个人防护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c43648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1.png)
2024年焊接的危害及个人防护知识焊接的危害:
1. 电热灼伤:高温焊接过程中可能发生电弧或飞溅,造成皮肤烧伤。
2. 光电性损伤: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强光和紫外线,长时间暴露在这些光线中可能导致眼睛损伤。
3. 有毒气体:焊接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
吸入这些有毒气体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4. 噪声污染: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噪音,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害。
个人防护知识:
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必须穿戴防护头盔、护目镜、耳塞或耳罩、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皮肤、眼睛和听力。
2. 良好的通风条件:保持焊接场所的通风良好,以防止有害气体积聚。
在没有足够通风的地方进行焊接时,应佩戴呼吸器。
3. 注意焊接位置:尽量将焊接操作放在无人员接近的区域,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以防意外事故。
4. 定期进行体检:由于焊接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有害气体或物质,建议焊工定期进行体检,以确保身体健康。
请记住,这些只是一些基本的防护知识,具体的个人防护要求和注意事项应根据具体的焊接工作环境和材料而定。
建议你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参考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电弧焊接作业污染的职业病危害及安全防护
![电弧焊接作业污染的职业病危害及安全防护](https://img.taocdn.com/s3/m/a0ca24352f60ddccda38a0b4.png)
电弧焊接作业污染的职业病危害及安全防护焊接是制造业的重要加工工艺,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造船、建筑、航空、国防工业等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焊工队伍急剧增长,大批农民工纷纷加入焊工行列。
据统计,仅上海就有持证焊工14万人,全国焊工数以百万计。
焊接作业有害污染的职业病危害巨大,有些甚至无法治愈。
为此,本文特分析其防治对策。
1电弧焊接作业污染的职业病危害电焊弧光的光谱中,包含了红外线,可见光线、紫外线三个部分。
据测定,电弧功率7000kW 左右的焊条电弧焊弧光光谱中,约含波长>1300μm的红外线38%,波长780~1300μm的近红外线31%,波长400~780μm的可见光线26%,波长200~400μm的紫外线5%。
氩弧焊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是一般焊条电弧焊的十几倍到30倍,等离子弧焊的紫外线强度可比焊条电弧焊大30~50倍。
焊接电弧的可见光线的光度,比人眼能正常承受的光线光度可大一万倍。
这样强烈的可见光,将对视网膜产生烧灼,造成眩辉性视网膜炎。
此时将感觉眼睛疼痛,视觉膜糊,有中心暗点,一段时间后才能恢复。
如长期反复作用,将逐渐使视力减退。
焊接电弧中红外线对眼睛的损伤是一个慢性过程。
眼睛晶状体长期吸收过量的红外线后,将使其弹性变差,调节困难,使视力减退。
严重者还将使晶体状混浊,损害视力。
焊工一天工作后,如自觉双眼发热,大多是吸收了过量红外线所致。
焊接电弧中紫外线照射人眼后,导致角膜和结膜发炎,产生“电光性眼炎”。
属急性病症,使两眼刺痛、眼睑红肿痉挛、流泪、怕见亮光,症状可持续1~2天,休息和治疗后,将逐渐好转。
过去对电焊烟尘的危害程度,曾经存在争议。
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一些单位的电焊工发病率上升,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研究所、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及齐齐哈尔车辆厂等单位合作,通过对发病情况的调查、临床研究及动物试验,特别是通过对因患电焊工尘肺而死亡的电焊工尸检分析,确认长期吸入结422和结507焊条等的电焊烟尘后,影响人体的呼吸机能,能引起肺组织纤维化,损伤电焊工的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
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预防
![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426d471a02020740be1e9b6f.png)
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预防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电焊作业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工业领域,电焊工的数量急剧上升,电焊中的职业危害也日趋突出。
电焊作业中的主要危害包括:1.金属烟尘的危害电焊烟尘的成分因使用焊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焊条由焊芯和药皮组成。
焊芯除含有大量的铁外,还有碳、锰、硅、铬、镍、硫和磷等;药皮内材料主要由大理石、荧石、金红石、纯咸、水玻璃、锰铁等组成。
焊接时,电弧放电产生4000℃一6000℃高温,在熔化焊条和焊件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烟尘,其成分主要为氧化铁、氧化锰、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烟尘粒弥漫于作业环境中,极易被吸入肺内。
长期吸入则会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即称为电焊工尘肺,而且常伴随锰中毒、氟中毒和金属烟雾热等并发病。
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并伴有头痛、全身无力等病症,肺功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
2.有毒气体的危害在焊接电弧所产生的高温和强紫外线作用下,弧区周围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如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1)臭氧,为无色、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的有害气体,它对呼吸道粘膜及肺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短时间吸入低浓度(0.4mg/m3)的臭氧时,可引起咳嗽、咽喉干燥、胸闷、食欲减退、疲劳无力等症状,长期吸入低浓度臭氧时,则可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硬化等。
(2)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它极易与人体中运输氧的血红蛋白相结合,而且极难分离,因而,当大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以后,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人体输送和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
(3)氮氧化物,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其中常接触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二氧化氮。
它为红褐色气体,有特殊臭味,当被人吸入时,经过上呼吸道进入肺泡内,逐渐与水起作用,形成硝酸及亚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剧烈的刺激与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
综上所述,电焊作业中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较大。
因此,为了降低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焊工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治前言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和执行明确了用人单位向从业人员的高知责任,也明确了劳动者的知情权。
告知与知情都是针对某行业、工种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而言,可是在已出版的科普读物和工具书中多数以职业病危害因素做主标题读者只能从因素的工种分布上去查找。
除煤炭、矿山行业出版过科普读物外,已工种为主标题的读物较少,对于某一作业工种涵盖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则更少。
而电焊工正是一个多因素危害作业的工种,它涉及焊烟(尘)、锰、铅、氟化物、二氧化硅、镍、及铬等有形成分。
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氟化氢等,此外还有紫外线、高温、焊渣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而且各因素之间对人体的危害有联合作用,更加大了危害程度。
近些年国内报道过的职业病有电焊工尘肺、电焊工锰中毒、电焊工金属热、电焊工铅中毒、电焊工电光性眼炎、电焊工氟骨症以及电焊工刺激性中毒等等。
为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充分了解电焊作业职业病危害的种类以及产生的相应后果,增强预防危害的意识,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劳动者注重自我防护以达到预防电焊工职业病的发生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就国内目前各地多数省、市、企业的职防机构仍未能全面认识电焊工的职业病危害并从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的健康监护,愿以此拙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同行共商。
第一章破解电焊工职业病危害之谜2008年1月16日卫生部以卫办监督函[2008]19号文发布[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修改稿)]的征求意见函,在第3条科学之后又增加了合法、客观、真实等几项原则,与卫生部(1986)卫防劳35号和1984年3月19日发布的管理办法以及2002年的24号卫生部令相比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以往仅仅把职业病防治工作局限于“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须知,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技”涵盖科学和技术两个层面,前者是解决什么?为什么?后者是指做什么?怎么做?技术是“经”,谁都可谈,可照本去做。
而科学是经过熟虑、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结论,是“典”。
二者有机结合才是经典,是相辅相成的产物。
如何认识某一工种,比如电焊工接触的多种职业危害不仅用人单位、劳动者,就是从事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医生也难以客观、真实地了解和实践。
对电焊工作业的各项有害因素的专业性监护,首先要全面了解该工种职业暴露全过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以及各种因素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才能客观地、真实地、系统地、动态地对劳动者进行健康监护。
笔者(沙森)是做了18年临床医生之后,在全国矽肺大普查的1973年进入职防队伍的,面对着数千名现职粉尘作业工人和既往有开山史的上万名隧道工以及分布在几千里铁路线上的80多个电焊作业点上的300多名电焊工,职业病普查成了疑难问题。
除了电光性眼炎,电焊工的尘毒危害是一片空白既不承认他们是粉尘作业的受害对象,也不承认有毒物的接触。
当时尘毒作业者的每月8元钱的保健品费,电焊工也享受不到。
在当时少得可怜的职业卫生教科书、工具书刊上,仅查到电焊烟尘是良性粉尘,可患铁沫沉着肺,不属于职业病。
而锰中毒仅把电焊条制造工列为受检对象。
(这一规定一直延续到1992年的卫生部1号文件,而此时卫生防疫站管理条例劳动卫生分册仍认可以前的说法)。
所以,当时第一步是要把电焊工作为尘毒作业的职业病体检地位合法化。
为此,笔者做了大量工作:一、查阅资料:从机械工程方面的书刊上发现了电焊工可以得某些职业病的论述。
从《焊接工艺学》、《机械加工》、和《焊接》杂志上发现:①国际上有个焊接学会,其中第八委员会是专门负责电焊工安全卫生防护的,中国是成员国,成员在甘肃工业大学;②电焊的形式方法有几十种,所使用的焊条、焊剂有几百种,含有毒金属如锰、镍、铬、铅等,施焊时还产生氟化物,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可造成人体伤害。
二、走访调查:从老电焊工、工程师那里讨学问,走访了甘肃工业大学,兰州电焊条厂,清华大学机械系的焊接教研室,北京、山海关、株州焊接研究所,以及上海市和甘肃省卫生防疫站,大连造船厂医院以及齐齐哈尔机车厂了解焊烟成份和检查焊工职业病状况。
三、现场监测:根据调研结果在80多个电焊作业点上进行尘、毒等有害因素的监测,其结果是锰、氟化物、尘均严重超标,从分散度来看<5µm的粉尘达95%以上,部分样品二氧化硅达4~5%,应属于游离二氧化硅<10%的粉尘作业。
四、体检合法化:从工业毒理学上找答案,并将测试的结果和可能发生的职业病上报卫生厅和劳动厅。
劳动厅派员下现场做了调研并从火车的入孔钻入水柜,了解了电焊工的不良作业条件,首次批准电焊工可以享受尘毒作业的保健费,这就意味着承认了电焊工属尘毒作业的工种,据此,可列入尘毒的受检对象。
体检经费、胸片等一系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专家会诊:自1978年电焊工体检合法化至1998年,共监护324名电焊工,先后诊断电焊工锰中毒61例,焊工尘肺23例(部分有开山作业史的电焊工先期诊断了矽肺)。
焊工氟骨症3例,另有3例观察对象以及其它与电焊作业有关的职业病。
笔者将当时最初的5名初步诊断为锰中毒的电焊工带到上海请职业病科主任薛汉麟主任会诊,并确诊后收入院。
第二批是锰中毒诊断标准颁布后,带2名病人前往辽宁省职业病研究所,由标准起草人赵金铎院长会诊。
当时这二位在锰中毒方面属泰斗级的教授。
又携部分疑似焊工尘肺的胸片请上海的王英华、李金路主任、苏州的陈缮积教授阅片。
又与大连造船厂,齐齐哈尔车辆厂的相应胸片做了对比,并携部分焊工骨盆及腰椎片赴青岛请工业氟病专家曹来滨教授会诊并确诊3例。
随着诊断经验的增多,笔者已有能力为兄弟单位会诊。
六、动态观察:自1978将电焊工作为尘毒作业健康监护对象以来,每两年体检一次,共监护324名电焊工,进行了20年的动态观察,这是因为有以下条件:1.经费充足,对受检者、患者实行全程无偿服务。
2.职业病科备有50张病床和30张健康监护床,可随时收入院或入院观察,有门诊和巡回医疗制度,可以早期发现病人。
3.笔者兼任了20年(4届)该企业职业病诊治组的办公室主任,签发了2500多份诊断书,可随时聘请院外专家会诊。
4.有一个三甲医院做后盾,对笔者所需的特殊检查(如CT、DSA血管造影、病理检查)可无偿检测。
5.1987年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另一撰稿人,现系劳动卫生教研室主任)关于电焊工职业危害的研究课题,对电焊工锰中毒、电焊女工生殖损伤、脂质过氧化损伤和微量元素等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了梁友信1987年引入的WHO推荐的神经行为功能测试(NCTB)法进行了行为毒理学的研究。
由此对电焊作业危害的了解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对电焊工的职业病危害基本破解了。
通过破解的过程,深有体会的是:1.一个新的工艺或一种新的化学物质问世到它被医学家认识并列入职业病名单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比如,锰是1774年被发现的,世界上第一例锰中毒确诊于1837年;在1927年以后才陆续得到病理的证实;电焊工艺是1889年问世的,但直到1936年才报道了焊工尘肺,1938年得到尸检证实,1979年才被我国列入法定职业病的范畴,距电焊工艺问世长达90年。
2. 1第二章电焊工艺的概况电焊工艺自1889年5年问世以来,对推动工业革命的进程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当时欧洲的造船业、机械制造业在电焊工已问世前都是采取折边铆钉实现金属板材连接的,不仅增加了产品的重量、船体的吃水量,而且难以保障其密闭性。
电焊工已大大促进了西方工业化的进程。
为推动焊接工艺的发展和工人安全的保障国际上成立了焊接协会,其中防护与安全委员会成国际焊接八委,中国是成员国。
随着冶金事业的发展和交通工具的大型化和航天器的问世,焊接工艺不断改进以适应合金发展的需要。
除至今人占绝大多数的手把电弧焊之外,二氧化碳保护焊、自动保护焊、亚弧焊、埋弧焊、袒护气刨钎焊等工艺也相继问世。
此外,乙炔切割、钎焊、高分子化合物焊等等工艺也参与其中。
在焊接环境上以露天焊环境最好,室内焊次之,容器内焊最差。
第一节焊条电焊作业的有害因素来源于焊条、焊剂和被焊母材在电弧高温下熔化形成的有害弧光和有害气体及金属气溶胶。
一、焊条类别:焊条种类繁多,常用的有422,507,奥话体不锈钢,堆焊焊条等几百种。
焊条由药皮、焊芯及二者之间的粘结剂组成。
焊芯一般是OH-08A组成,粘结剂为水玻璃(Na•SiO•nH2O或K•SiO•nH2O),而药皮的配方可达几百种之多以适应各种母材焊接的需要和焊缝抗拉强度的需求,以及塑性、韧性和延伸性的保障。
以最常用的几种焊条为例加以说明1.J-422钛钙型焊条J-结构钢焊条;42-焊缝金属金属抗拉强度不低于42kg/mm2;2-钛钙型药皮,交直流两用。
焊皮和焊条在手工电弧焊应用最为广泛,凡较重要的低碳钢结构的母材,多用此种焊条,俗称普低钢焊条或普通焊条,也有称酸性焊条,所产生的电焊烟尘比较少。
2.J-507低氢型普低钢焊条焊条拉力可达52~58kg/mm2,可焊接重要的碳钢以及09锰二硅,19锰等钢材,其焊烟的毒性比J-422要大些。
3.堆焊电焊条是用以修复磨损腐蚀的金属表面,如碎石机的牙板、车轴齿轮、搅拌机叶片、道岔]、钻头必须保证堆焊层的硬度Rc≥22,这种焊条多为锰硅型,焊接时产生大量黄色浓烟,毒性大。
堆焊时要保持被焊母材加热>2000C以上的温度,又不能用局部通风造成降温而影响堆焊质量。
对电焊工的防护是个难题。
二、焊条药皮的主要成份焊条的芯和粘合剂变量不太大,影响电焊烟气成分的是焊皮。
各种用途的焊条的药皮有不同配方以满足焊接工艺的需要,以矿产品较多,如铁、矽铁、锰铁、钛铁、锰钛铁、硅铁矿石、二氧化硅、金红石、水晶石、萤石、白泥、云母、白云石、大理石、纯碱等。
其中锰作为助熔剂和焊缝的抗氧化剂;萤石是稀渣剂。
有些作为赋型剂,有的是为改变pH值。
药皮内锰和荧石的含量(CaF2)大小与焊烟的毒性有关。
422焊条药皮内含锰4~7%,焊缝为0.4%;507药皮内>10%,焊缝为1.0;堆276药皮内可达30~40%,焊缝内为10~14%,含锰量相当于建国初期使用的苏式YOHUU/YOHUO药皮内锰可达45%。
三、手把焊条电焊时烟气的主要成分当施焊时在电弧(以紫外线为主)产生的同时焊条被电焊母材及焊芯熔化,也引起粘结剂及药皮的燃烧,约80%成为焊渣,5~7%渗入焊缝中,约10%形成电焊烟气。
焊接烟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成份主要为气体有氮氧化物、臭氧、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氟化氢、高分子化合物(如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等等,其中以一氧化碳所占的比例最大。
烟(尘)的成份是十分复杂,已在烟尘中发现的元素多达20种以上,其中含量最多的是Fe、Ca、Na等,其次是Si、Al、Mn、Ti、Cu,以及微量的锌、铬、铅、银、钡等。
焊接烟尘中的主要有害物质为Fe2O3、SiO2、MnO、HF等,其中含量最多的为Fe2O3,一般占烟尘总量的35.56%,其次是SiO2,其含量占10~20%,MnO占5~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