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

关于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

关于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关于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篇1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

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

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

2023年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

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14户。

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一)面上致贫原因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

村内无集体企业,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道路交通条件差。

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

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

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

扶贫到户调研情况报告

扶贫到户调研情况报告

扶贫到户调研情况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我国全面深化,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和措施,力图解决贫困地区脱贫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当前扶贫政策的执行情况,掌握贫困户的真实需求,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我们展开了一次扶贫到户调研活动。

二、调研范围和方法本次调研范围涵盖了我市7个贫困县的58个贫困村,共计100个贫困户。

我们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的方式与贫困户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

三、调研结果1.教育扶贫: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一些贫困地区存在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因此少数贫困户的孩子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

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增加教育资金投入和聘请更多的优秀教师,改善这一现状。

2.产业扶贫:我们了解到,一些贫困户仍然以农业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但由于技术条件和市场不稳定等问题,导致他们的收入无法有效提高。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贫困户的产业培训,并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

3.健康扶贫: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贫困户由于生活条件恶劣,得不到及时的医疗和保健服务,导致健康状况下降。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贫困地区的健康保障措施,提供更好的医疗和保健服务。

4.社会保障:部分贫困户反映社会保障政策的信息传递不畅,他们对社会保障的了解不够。

因此,我们建议做好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工作,确保贫困户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四、政策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大教育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条件,推动贫困户子女的教育发展。

2.加强产业培训,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高农民的产业收入。

3.加强贫困地区的健康保障措施,提供更好的医疗和保健服务。

4.加强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工作,确保贫困户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五、总结本次扶贫到户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了解了贫困户的真实需求。

我们认为,要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的效果,需要根据调研结果,加大教育、产业、健康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帮助力度,为贫困户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保障。

村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三篇

村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三篇

村级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三篇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扎实开展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根据商南党委、政府的安排和要求,我公司过风楼镇千家坪村村情进行了实际调研。

为了掌握村里在组织建设、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与村干部座谈会、实地考察、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千家坪村基本情况1、基本情况千家坪村辖14个村民小组、303户、1186人,全村耕地面积986亩。

地处丹江以南耀岭河上游,立地条件差,属典型高寒偏远贫困村。

千家坪村贫困户共104户,365人,____年脱贫20户84人,目前,还有84户281人未实现脱贫。

2.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全村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豆类、小麦、玉米等作物,种香菇,饲养牛、羊、生猪、家禽等。

近年来,由于党的政策好,落实到位,加之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关怀,该村在基础设施上有所改善,全村都通有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50%以上,医疗卫生室1所。

____年底,千家坪村种植业和种香菇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54%;养殖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19.4%;二三产业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26.5%。

从产业比重看,千家坪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

而外出务工人员及从事二、三产业者,养殖业者偏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量偏小,贫困面较大。

种植业:千家坪村种植业主要以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为主,年均种植玉米、小麦621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63%。

另种植少量豆类、蔬菜约213亩。

草畜产业:目前,全村共有牛存栏56头;羊存栏32只;猪存栏113头。

3、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全村全部通电;由于该村自然条件所限,群众用水均建有饮水池,接通自来水;通讯设备基本普及;村村响工程覆盖全村;有房301户,1160人。

4、公共服务设施党员活动室建起多年,由于没有资金,至今村部院落还没有平整和硬化,没有厕所和室内楼梯设计不合理。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3篇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3篇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3篇*目录.扶贫调研报告范文.乡镇贫困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关于村实施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云扶贫搬迁办发〔20xx〕13号文件精神,我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调研。

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青龙街道位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城乡结合的街道,属城市建设规划区域。

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1.12万人,建卡贫困户195户604人)。

截止20xx年,街道农村村级公路里程47.3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25.8公里。

耕地面积8796.9亩,其中撂荒土地787亩。

农村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养殖牛羊兔鱼等第一产业为主。

二、贫困户贫困成因通过开展贫困户相关信息调查。

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

调查发现部分偏远贫困户往返一趟集镇需要步行3个小时以上。

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二、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

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

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

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

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三、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

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

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

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四、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再穷不能穷教育。

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

2023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2023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2023精准扶贫调研报告2023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得到了大力的推进和加强。

为深入了解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情况,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我们对全国多个贫困地区展开了精准扶贫调研。

二、调研目的通过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了解当前贫困地区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促进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调研方法为了尽可能地真实、全面地了解贫困地区的情况,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观察、人员访谈、问卷调查等。

1. 实地观察我们深入贫困地区的农村和城市,了解当地的贫困面貌,并对当地的脱贫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实地观察。

2. 人员访谈我们与当地的政府官员、扶贫工作人员、农民代表、企业家等多个群体展开了深入的访谈,了解他们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3. 问卷调查我们为当地的贫困家庭编写了一份问卷,了解他们当前的生活和经济状况,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扶持。

四、调研情况1.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进展情况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贫困地区在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近年来国家在财政投入、政策支持、产业扶贫等方面加大了力度,为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2.贫困地区的主要问题尽管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已经加大了力度,但贫困地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例如,一些地区因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因素,导致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扶贫工作进展缓慢;同时,由于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不足,使得当地的劳动力缺乏相应的技能和能力,进而影响了他们自我脱贫的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扶贫计划制定不够科学、实际效果欠佳等问题。

3.针对性措施建议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①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力度,以提高当地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他们脱贫致富。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扶贫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做出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一部分人口生活在贫困中。

为了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情况,了解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本次调研选定了某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贫困人口的家庭收入情况、教育水平、生活习惯、就业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实地走访则是对一些重点户进行深入了解和实地观察。

三、调研结果1.家庭收入本次调研的贫困人口主要以种植和畜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其中大多数家庭收入保持在2000元以下。

同时,有近一半的贫困人口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导致收入不稳定、生活难以维持。

2.教育水平本次调研发现,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较低,大部分贫困人口只受过初中以下程度的教育,其中还有一些人没有受过教育。

这导致他们在就业方面难以找到高薪工作,进一步加剧了贫困。

3.生活习惯本次调研发现,部分贫困人口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酗酒、抽烟等,这些习惯不仅会耗费家庭的财力和时间,也会严重损害他们的身体健康,导致债务问题的加剧。

4.就业状况本次调研的贫困人口主要靠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维持生计,但是由于不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流通不畅的问题,他们的收入非常有限。

同时,由于教育程度不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5.政策措施本次调研中,政策扶贫措施对当地的贫困人口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例如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人群提供了更好的就业机会。

同时,在教育和医疗等方面,政策也在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状况。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贫困地区面临的问题很多,既包括经济困难、教育水平低、生活习惯不良、就业困难等,也包括缺乏稳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继续加强扶贫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和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当地的基础设施、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帮助当地的贫困人群实现脱贫和改变自己和家庭的未来。

扶贫帮困工作调研报告(完整版)

扶贫帮困工作调研报告(完整版)

扶贫帮困工作调研报告扶贫帮困工作调研报告(一)我连认真贯彻团关于扶贫帮困工作精神,按照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总体要求,突出政策保障一户不漏,专项救助一个不少,社会帮扶一刻不松三条主线,狠抓帮扶体系完善,帮扶资源整合,帮扶资金到位,帮扶标准提升四大关键,逐步构建了全方位、广覆盖、制度化、常态化的扶贫帮困工作机制,使连队低保户、特困职工等所有困难对象都得到有效的帮扶救助,使他们的困难状况得到一定改观。

1、政策保障,应保尽保,稳定人心政策保障,应保尽保,我们在全面调查、摸清困难职工底数的基础上,分门别类,对新致贫的困难职工符合标准的纳入低保、专项救助,做到应保尽保,一户不漏,今年,全连低保对象 14 人都享受到了相关福利。

同时,按照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新增的低保对象开始向低保边缘户延伸,逐步扩大了低保受益范围,同时将全连无固定收入的重残人员全部列入了救助范围。

优抚对象按照抚恤补助自然增长机制,完善了保障制度,普遍提高了优抚群体的生活水平。

2、专项救助,济贫救急,凝聚人心专项救助,济贫救急,我们以低保户、低保边缘户以及重残人员、患重大疾病无自救能力的困难户为主要对象,实施临时生活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大病困难的职工,设置医疗专项救助金,同时对全连特困家庭危重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对贫困患病者根据不同情况,采取 1 了救助、帮扶、介绍家人就业、做工等方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社会帮扶,雪中送炭暖人心社会帮扶,雪中送炭为进一步扩大参与面和受益面,在继续实施干部结对帮扶困难职工的基础上,我们动员干部、社会能人等各方力量参与到帮扶工作中来,对每一个困难职工落实至少一名帮扶人员,使所有困难职工都有人帮、有人助。

为使结对帮扶工作扎实有效,深入开展,我连专门成立了扶贫帮困领导小组,落实了帮扶结对,建立了结对帮扶情况台帐,对全连扶贫帮困工作进行决策部署,指导协调和督察考核。

并通过召开会议、专栏宣传等形式,营造人人参与扶贫济困、个个争当爱心使者、定期深入走访的浓厚氛围,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2024年农村扶贫调研报告

2024年农村扶贫调研报告
(四)疏导情绪。
注重把疏导情绪与加强农村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帮助开展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工作。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风尚。
(五)强基固本。
注重把强基固本与提升能力素质结合起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员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训,帮助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党员培养教育等制度,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指导村内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提升村级党建工作水平。
2、几点建议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考核有内容。
二是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发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同时,要积极协调金融、扶贫和房产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这样,既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和压力,又能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
第一,成立专业合作社。分别成立桃子产业合作社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彻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第二,实行土地流转。把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企业流转,农民通过培训到企业打工,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土地流转收入、打工收入和企业分红,提高农民收入。
(六)推广典型。
注重把推广典型与凝聚强大力量结合起来,注重发现和宣传推广在主导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改善、新农村建设等农村改革发展中涌现出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工作措施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扶贫需求调研报告

扶贫需求调研报告

扶贫需求调研报告扶贫需求调研报告报告摘要: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扶贫需求情况,以指导相关部门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

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贫困地区以及与贫困户进行深入交流等方式,我们获取了一定的调研数据。

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扶贫需求主要集中在教育、就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等方面。

因此,在制定扶贫政策时,应重点关注这些领域,提供相应的政策和帮助,以促进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

一、调查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贫困地区的扶贫需求,我们开展了一项有关扶贫需求的调查研究。

调研对象主要是贫困户和相关负责部门,调研方式包括问卷调查、现场走访和深入交流等。

二、调研结果:1.教育需求:在调研对象中,教育需求是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

贫困地区的学校设施和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很多贫困家庭无力支付孩子的教育费用。

因此,相关部门在扶贫政策中应重视教育领域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供更多的教育补助和奖学金等。

2.就业需求: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大多数贫困户依赖农村土地和农业收入。

因此,在制定扶贫政策时,应注重发展当地的非农产业,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基础设施需求:由于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贫困地区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方便贫困地区居民的出行和信息交流。

4.农业需求: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如农产品销售难、灾害风险高等。

因此,在扶贫政策中应注重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等,以促进贫困地区农业的发展。

三、政策建议:1.加大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为贫困家庭提供更多的教育补助和奖学金等。

2.促进就业创业:政府应加大对非农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和质量,为贫困地区居民提供更好的交通和通信条件。

范县扶贫调研报告

范县扶贫调研报告

范县扶贫调研报告范县扶贫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及目的范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县级行政区。

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全面实施,范县也积极响应,并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措施。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范县的扶贫工作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与解决方案。

二、现状分析1. 范县的贫困人口根据调查统计,范县目前有贫困人口约3000人,主要集中在偏远山区。

这些贫困人口大多是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以及缺乏教育和技能培训机会而导致的。

2. 扶贫政策的推进范县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措施。

包括发展特色农业、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教育支持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

3. 扶贫工作的不足尽管范县在扶贫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不明显,贫困人口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

其次,部分贫困村没有得到有效的扶贫政策支持,导致贫困状况难以改善。

三、存在问题与原因1. 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原因可能有多方面,包括项目设计不合理、资金使用不到位以及项目执行人员水平不高等。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2. 贫困村的支持力度不够一些贫困村没有得到足够的扶贫政策支持,导致贫困状况得不到有效改善。

这可能是因为政策宣传不到位、资源调配不均衡以及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等问题所致。

四、建议与解决方案1. 加强项目管理与评估为了提高扶贫项目的实施效果,范县需要加强对项目的管理与评估。

必要时可以提供培训,提高项目执行人员的专业水平。

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公开透明。

2. 加大对贫困村的支持力度范县需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资源调配,增加对贫困村的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建设农业产业园区、提供贷款支持、开展职业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和提高村民收入。

3. 积极开展定期扶贫政策宣传为了确保所有贫困人口都能享受到扶贫政策带来的好处,范县需要积极开展扶贫政策的宣传工作。

怎样写关于扶贫的调研报告

怎样写关于扶贫的调研报告

怎样写关于扶贫的调研报告扶贫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扶贫工作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扶贫工作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对当地贫困地区的走访和调查,本报告总结了扶贫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选择了某县农村贫困地区作为调研对象,采用了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调研范围覆盖了当地贫困村庄和农户。

二、扶贫工作现状1. 政府扶贫政策的实施调研发现,政府通过落实扶贫政策和项目,如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援助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有些政策实施不到位,扶贫对象的识别不准确,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

2. 扶贫经济产业发展目前,农业产业是当地贫困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但由于技术水平和资金投入的限制,农村贫困户的收入增长缓慢。

此外,对于非农业产业的发展,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支持。

3. 教育援助和健康保障在教育援助方面,政府通过提供教育资源和资金等方式,为贫困儿童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然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一些贫困家庭仍然无法支付子女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另外,贫困地区存在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

三、扶贫工作面临的挑战1. 资金投入不足尽管政府在扶贫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由于各种原因,如预算有限、资源分配不公等,贫困地区的资金仍然不足。

2. 扶贫措施不够有效有些扶贫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可能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资源浪费和分配不合理。

3. 扶贫意识不足贫困地区的一些居民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方式缺乏了解,缺乏主动参与的意愿。

四、改进建议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资助。

2. 完善扶贫措施政府应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优化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3. 加强宣传和教育政府应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扶贫意识和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扶贫工作。

扶贫调查报告

扶贫调查报告

扶贫调查报告近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某省的贫困地区进行了深入调查,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首先,我们对当地的贫困人口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调查发现,贫困地区的人口主要以农民为主,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和畜牧业。

然而,由于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收入并不高,生活水平较低。

此外,由于教育水平不高,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也成为了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我们对当地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发展。

农产品销售面临着市场波动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同时,缺乏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和技术支持,也限制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贫困地区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通讯等方面存在瓶颈,制约了贫困地区的发展。

其次是生态环境问题,部分地区存在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等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

此外,医疗卫生和教育资源不足,也成为了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是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当地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其次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讯等条件,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潜力。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保护当地的生态资源。

此外,加大对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报告,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感谢您的阅读。

扶贫扶志调研报告

扶贫扶志调研报告

扶贫扶志调研报告扶贫扶志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贫困人口中存在着一部分因为缺乏自我发展动力而难以脱贫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扶贫扶志调研。

本次调研的目的主要是了解贫困人口自我发展动力的来源,寻找促进贫困人口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调研内容与方法我们选择了山区贫困地区作为调研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100名贫困人口进行了调研。

问卷内容主要涵盖了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动力来源、生活状况、就业状况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 自我发展动力来源:调查结果显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自我价值的认同。

大部分贫困人口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贫困状况,并且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脱贫致富。

2. 生活状况: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较为困难,收入低、居住条件差、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贫困人口的发展动力和脱贫机会。

3. 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地区就业机会较少,失业率较高。

部分贫困人口甚至找不到稳定的工作,这给他们增加了脱贫的难度。

四、解决问题的建议1.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发展产业、引进外来投资等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

2. 改善生活条件:加大对基本生活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资源,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

3. 加强培训和教育:开展职业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

4.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奖励制度,激发贫困人口的发展动力。

例如,设立创业扶持基金,提供贷款和培训等支持,鼓励贫困人口创办自己的小微企业。

五、调研结论本次调研发现,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动力是脱贫的重要力量。

在扶贫工作中,应当运用正确的扶贫理念,促进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同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沂南 扶贫 调研报告

沂南 扶贫 调研报告

沂南扶贫调研报告沂南扶贫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沂南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是中国的贫困县。

近年来,中国政府致力于扶贫工作,沂南县也得到了大量的扶贫资金和帮助。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沂南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评估目前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继续改进和加强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沂南县开展的扶贫工作的具体情况,包括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扶贫项目的进展、受益群体的反馈等。

调研方法主要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了解不同层面的情况。

三、调研结果1. 扶贫政策实施情况:政府在沂南县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包括发放农村贫困人口的低保、教育补助等。

这些政策得到了广大贫困群众的认可,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2. 扶贫项目进展:通过调研发现,沂南县在发展农业、旅游、制造业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扶贫项目。

其中,发展农业是沂南县的主要扶贫领域。

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当地贫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3. 受益群体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大部分贫困群众表示在扶贫工作中得到了实际的帮助。

他们表示,政府的扶贫政策为他们提供了低保和教育补助,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同时,通过参与扶贫项目,他们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学到了新的技能。

然而,也有少部分受访者认为,他们获得的扶贫资金和项目不够,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的支持。

四、调研问题及建议1. 问题:调研发现,沂南县在扶贫项目的选择上较为单一,以农业为主要领域,其他领域的扶贫项目较少。

这导致了一些贫困群众无法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无法脱贫。

另外,扶贫资金的使用监管也相对薄弱,存在着一些资金被滥用或浪费的问题。

2. 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多元化扶贫项目:沂南县在选择扶贫项目时应更加注重多元化的发展,不仅仅依赖农业。

可以发展制造业、旅游业等领域,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到扶贫点调研报告

到扶贫点调研报告

到扶贫点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扶贫点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为进一步改善扶贫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走访和访谈的方式,与扶贫点的相关负责人及受益群众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访问。

调研结果
1. 扶贫点的发展现状
扶贫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各项扶贫政策的支持和帮助,部分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和增收。

其中,产业扶贫成效明显,部分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解决了生活来源问题。

2. 扶贫点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a) 需求与资源不匹配:部分扶贫点的需求与政策支持的资源
分配不够匹配,导致其发展受到限制。

b) 基础设施滞后:部分扶贫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限
制了当地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c) 市场销售难题:部分扶贫点的产品销售渠道有限,缺乏市
场竞争力,影响了贫困户的增收效果。

d) 计划安排不合理:部分扶贫点规划安排不合理,导致资源
浪费和效果不佳。

3. 改善扶贫工作的建议
a) 加强需求调研:通过深入了解扶贫对象的实际需求,提供
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和措施。

b)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扶贫点的发展条件和经济活力。

c) 拓宽市场渠道: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对接,拓宽扶贫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d) 改进规划与管理:优化扶贫点的规划安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扶贫工作的效果。

结论
扶贫点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通过优化政策和加强管理,可以进一步推动扶贫点的发展,为更多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善。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一、引言扶贫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投入大量资源,积极推动脱贫攻坚。

为了更好地了解扶贫工作的实施情况,本次调研将重点关注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保障、产业发展等方面,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对多个贫困地区进行调研后,我们发现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重要且不可忽视的任务。

一方面,良好的交通、电力和通信设施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制约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发展。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当地交通、电力和通信设施的水平。

三、教育医疗保障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医疗保障则是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然而,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有限,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

为此,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和医疗保障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医疗服务,同时加强对贫困地区教育医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贫困地区脱贫的根本出路。

通过对多个贫困地区的调研我们发现,当地的传统农业产业发展受到了自然环境和市场需求的限制。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扶持当地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提升当地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

五、社会帮扶扶贫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社会帮扶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可以通过社会力量的引导和组织,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资源和帮助。

我们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社会帮扶的机制,鼓励企业、公益组织和个人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共同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攻坚做出贡献。

六、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当前的扶贫工作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保障、产业发展和社会帮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也有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

我们相信,只要政府、社会各界和贫困地区的居民共同努力,扶贫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3篇(最新)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3篇(最新)

按照区委《关于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同办公室的两名同志组成调研专班,到联系村樟村坪镇黄马河村就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了实地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黄马河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黄马河村位于樟村坪镇西北边陲,与保康县接壤,由原石碑坡、回马坡、黄马河等三个贫困村合并而来。

全村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56亩,共有5个村民小组、528户1548人。

主导产业是传统的粮油种植和养殖业。

2014年农民人平纯收入996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

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全村共硬化村级主干道28公里,新修村组晴雨通车公路16公里;新建集中安全供水设施8处;新建沼气池150口;培育牲猪规模养殖户4户、山羊规模养殖户3户、特种养殖户3户(其中,大鲵养殖户1户、山鸡养殖户1户、鸽子养殖户1户);发展核桃700亩、高山无公害蔬菜200亩。

由于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该村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

该村有村级债务43万元,现有贫困户171户333人,其中低保户65户,五保户14户。

饮水困难207户,土坯房412户,危房382户,一个自然村(原石碑坡村)未通水泥路,486户未通宽带网,是全区26个特困村之一。

二、致贫原因分析(一)面上致贫原因一是村域经济基础薄弱。

村内无集体企业,2014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债务化解难,造血功能差。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缓慢。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山大人稀,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农民仍用传统方式耕作,自给自足,经济发展不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比较缓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道路交通条件差。

供电网络老化,村内1/3的农户用电不达标。

手机信号没有覆盖全村,只有少数农户安装宽带网,村民对外联系极不方便。

全村80%农户居住土坯房,很大部分已成危房。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贫困户致贫原因很多,集中表现在因病、因残、因灾、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智力、供养子女读书、老龄化、儿孙不供养等。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一:在扶贫工作中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调研与思考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是当前扶贫开发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不仅是扶贫开发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民生问题,也是涉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

近期,我们就此进行了调查研究,作出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举措及成效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就业工作得到了各乡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大力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有力促进了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

20xx年元至11月,我县城镇新增就业513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65人,帮助城镇困难就业对象上岗就业320人,农村贫困家庭就业援助835人,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强化了组织领导。

县里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每年,以政府发文的方式将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和相关单位,纳入政府年终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

政府督查室定期组织检查,下发督查通报,对工作开展不力、完成任务进度缓慢的,予以通报批评。

扶贫开发部门实行了月报表制度,一月一调度,确保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2、开展了调查摸底。

依托乡镇、社区扶贫开发部门,对辖区内所有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对象和零就业家庭进行了摸底调查和入户家访。

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对象和零就业家庭台帐,做到了情况明、底子清、人员实。

集中进行了就一轮就业政策的宣传,使辖区内每个失业人员都清楚就业援助的对象、范围、认定标准和可享受的扶持政策,做到就业援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组织了专项行动。

组织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四送活动为主题的专项援助行动,针对就业困难对象的实际需求,开展“一对一”的就业帮扶活动,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 X市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为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经深入村镇座谈交流,对XX市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全面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共18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1个。

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XX、XX、XX、XX、XX等少数民族乡镇。

全市“十三五”期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891户34351人,其中,2016年已脱贫2051户 9064人,2017年已脱贫2887户13043人,共完成13个整村出列任务。

目前,未脱贫2953户12244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9.5%降至3.5%,2018年计划脱贫2505户10616人,整村出列5个。

2016年以来,我市通过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扶贫产业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成效显著,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但由于全市扶贫工作面广泛,统筹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重点发展的产业项目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加上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造成很多扶贫产业项目推进发展困难,产出的市场竞争力也不强,资金投入与产出效益不对等,全市脱贫攻坚形式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存在问题
(一)精准识别难度大。

贫困户精准识别是做好扶贫工作最关键的第一环,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

自识别认定工作以来,全省曾都派过省级工作队、市级工作队、乡镇工作队多轮多层级进行入户调查摸排工作,但在一些边缘户的识别上仍是大难题。

存在问题有:一是部分村两委干部担当意识不够,个别村干部总以为“贫困户待遇”是国家普遍红利,总希望村民雨露均沾,人人有份,在入户调查或是民主评议时不敢发表反对意见。

二是贫困户收入信息采集难。

此次排查发现,各村都不同程度出现农户不肯如实告知家庭收入的情况,尤其是外出务工收入、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普遍存在缩水现象。

2018年5月在市派“三人组”进驻调查后,各村收入更是普遍减少,由于存在农户瞒报问题,导致调查表上不能体现真实农户实际收入情况。

三是存在政策缺陷。

比如:农户家庭人口的界定,目前贫困户是按同吃同住同开销计算年人均收入及人口,贫困家庭人口数随意变动大,因此调查人员在入户调查时,很难把握真实家庭人员情况。

另外,独户懒汉贫困认定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三四十岁青壮年独居户,调查得分数较低,收入少。

主这类人基本上成天喝酒,不务正业,要纳入贫困户的,需要具体政策进行引导和约束。

(二)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少,支持带动贫困户增收难。

2016年以来,全市扶贫资金投入大幅提高,但由于受资金管理政策规定,乡镇在使用上十分谨慎,不敢投
入于有风险的养殖业,很多扶贫资金都通过入股企业,或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发展倾斜,造成农业生产物资短期内“暴增”,扭曲供求结构,频繁出现“谷贱伤农”现象,往往容易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亏本贱卖的现象。

今年出现大面积芒果滞销、瓜菜价格暴跌等伤农情况。

另外,村集体经济总体收入普遍不高。

全市农村普遍没有实体产业经济,集体收入大多依靠土地出租或政府办公经费支撑,没有长期发展壮大的实体经济维续,村里不管要做什么项目都只能向上“等、靠、要”,村集体经济在支持带动贫困户发展上很少有所突破。

(三)扶贫产业项目增效难。

近几年,各乡镇推进扶贫产业项目较为单一,经营模式都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经营,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都是贫困户,受管理技术水平限制,很多扶贫专业合作社日常管理混乱,日常经营亏损十分严重。

其次,扶贫产业项目类别单一,产业项目的选定不科学。

目前大多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方面,种养类别方面各乡镇都在做不同的尝试,但收效甚微,尤其在养殖方面,各乡镇养殖的豪猪、羊、鸡、鹅等家禽养殖项目亏本变卖情况突出,部分养殖基地也已难于为续。

另外,扶贫产业缺少龙头企业的扶持带动。

扶贫产业是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的有效途径,由贫困户组成的技术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思路窄、技术差、管理乱”等缺陷无限放大,扶贫产业项目难能持续增收。

(四)帮扶责任体系混乱,没有形成集体合力。

按市、镇、村三级层层压实责任,选派第一书记39名,同时成立168个驻村工作队556人驻村帮扶,专项指导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继续推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全市2365名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了“一对一”帮扶全覆盖。

混乱的主要方面有:驻村工作队的选定缺少刚性文件要求,市级选派工作队时把关不严,个别存在工作懈怠情况。

其次,乡镇与帮扶责任人信息沟通不通畅,沟通协调不够。

需要帮扶责任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工作,组织管理及协调各帮扶责任单位推进扶贫工作难度较大,比较常见的是乡镇部署工作,帮扶责任单位帮扶责任人很难全部到位,都派代表参加,代表参加后工作没能及时传达执行到位,工作运转不通畅不高效。

(五)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差。

大部分贫困户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加上缺乏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自我“造血”脱贫致富能力不强。

一是文化水平偏低。

据统计,全市贫困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比例占 70%以上,尤其在少数民族乡镇,贫困户家庭教育程度更低,劳动力素质不高,在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方面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技能低下,难以提高收入。

二是进取意识不强。

村民思想较为保守,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较为落后,存在“等、靠、要”思想。

三是缺少致富带头人。

目前,全市大多村干部中能够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不多。

由于缺乏致富技能,经济发
展意识淡薄,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导致他们一方面自己致富无门,不能带头致富;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滞后,种养大户不多,少数民族乡镇基本上没有上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扶贫工作思路及建议
(一)制定明确标准,提高“识贫”精准度。

目前,全市都已形成共识,要扣好脱贫攻坚“第一粒纽扣”,确保排查工作“不漏一人,不错一人”,对全市10个乡镇和华侨经济区“漏评”“错退”都开展拉网式调查复核。

但“识贫”仍缺少刚性标准,建议:一是将家庭调查实际得分做为建议纳入评议的刚性标准,避免一些家庭境况好纳入其中,比如:收入不说,虚假报家庭开支,造成家庭人均收入低的家庭。

二是扩大数据比对范围。

目前,我市数据比对仅局限于房产、工商税务、机动车、银行存款(只有信用社、邮储银行2家)等方面。

可以扩大的方面有:家庭人员就业情况及工资收入信息,银行存款比对要力争达到覆盖到所有商业银行。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村容村貌。

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对贫困人口比较集中且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村,要重点解决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功能、道路不通、用水不便、电力不稳、信息不畅等问题。

实现全村通宽带、通硬化公路、
无线通讯全覆盖。

推进文化、医疗、科技、环境卫生等公共服务加快向贫困村延伸,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三)力戒形式主义,注重整合扶贫人力资源,提高帮扶效率。

目前,全市扶贫工作层层加压,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虽然显得人员力量庞大,但收效甚微,主要弊病是每一次工作任务,市直单位都大批人马到位,扶贫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小,但由于政策要求不普及,基本上各帮扶责任单位都是扶贫专干专做,其他协助,作用发挥不突显等情况。

因此建议围绕着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出发,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职能,同时组建村村专职扶贫队伍,由乡镇每村派出1名,帮扶责任单位各派出1名的专职扶贫工作人员,工作期间长期吃住在村里,驻扎村里体察民情,沟通民意,有效提高扶贫干部的工作效率。

(四)通过制度规制,强化政府引导服务功能,力促内生动力,扩大扶产业种类,拓宽群众致富渠道。

一是抓好“扶志扶智”。

确保思想先脱贫,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

在农村,基本上有想法、有办法的农民群众,基本上已经脱贫了,充分激发贫困户自身强烈的致富愿望,精准扶贫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勤劳致富的社会风尚,通过宣传教育,进村入户一对一做思想工作,动员贫困人员亲属等
方式,激发贫困群众的致富主动性,真正把扶志工作落到实处。

另一方面,用好法治手段。

通过“村规民约”大力推进法治扶贫,有效实现治“懒”,对个别家庭要敦促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促进内生动力,实现家庭和谐。

二是抓好产业规划引导。

通过完善产业发展规划,采取提供种苗、提供小额贷款贴息,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式,让贫困户自主发展个人扶贫产业。

三是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大户+贫困户”模式,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的扶持力度,把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带动贫困户增收作为政府奖扶的重要依据,综合应用项目贴息、财政补助等扶持政策,促进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筑牢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撑。

四是提高产业扶贫资金效益。

对缺乏劳动能力及没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可探索将其产业扶贫资金进行整合,以扶贫基金的形式,入股当地农业龙头企业或其它私营企业,按略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给贫困户分红。

同时,对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还可以将其引导安排到相关企业就业,获得劳动收入。

五是实施就业脱贫。

对就业实在困难的群众进行就业兜底,通过购买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安排贫困群众在护林、护河、环卫、交通协管等政府公益性岗位就业。

加大对贫困群众创业及带动贫困群众就业的企业帮扶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