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结课论文
《2024年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范文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资源的紧张与日俱增。
面对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其实践经验,以期为未来的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一)发展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空间的需求日益旺盛。
传统地面空间的限制,促使人们开始关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二)开发利用的进展目前,国内外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如地铁、地下管网、地下商场等。
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缓解了城市空间压力,也提高了城市的生活品质。
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一)规划滞后当前,许多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这导致地下空间的分布不均,部分区域过于集中,部分区域则未得到充分开发。
(二)技术难题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涉及到地质、水文、环境等多方面的技术问题。
如何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关于地下空间开发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给开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法律风险。
四、实践探索(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某大型城市为例,该市在地下空间开发前,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和研究,制定了科学的规划方案。
方案中充分考虑了地下空间的分布、交通、环境等因素,实现了合理布局。
(二)技术创新,保障安全在开发过程中,该市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地质、水文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同时,加强了工程质量的监管,确保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完善法律法规,保障权益该市还加强了地下空间开发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了各方权益和责任,为开发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五、实践效果与展望(一)实践效果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和法律法规的完善,该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地下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地下商场、停车场等设施日益增多,有效缓解了城市空间压力,提高了城市的生活品质。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论文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论文【摘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城市土地可利用资源不断减少,用有限的土地取得合理的最高城市容量,同时又能保持开敞的空间,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优美的景观和大面积的绿地和水面,在少用或不用常规资源的前提下,为居民提供不受自然气候影响的居住和工作条件,为实现这些目标,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地下空间是迄今尚未被充分开发的一种宝贵自然资源,结合城市上部空间,协调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势必将蓬勃地发展起来。
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特别是城市功能聚集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受城市土地资源制约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逐渐进入了全面的加速期,地下空间利用成为政府影响和调控市场的重要领域。
由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且具有不可逆性,为此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控制与引导,建立健全地下空间开发法律法规政策体系,理顺和优化地下空间开发管理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一、地下空间特点与利用概况地下工程是以地下洞室围岩作为建筑物的结构工程。
地下洞室围岩是一种受过工程开挖扰动的岩体,它又处于工程地质环境中,所以地下工程有其自身的特点。
与地面工程相比,地下工程有以下几个不同点:(1)地面工程是以大地为基础,依靠地基承载;而地下工程是以岩体作为基础,依靠围岩承载。
地面工程的重点,主要是对受力比较明了的基础进行加固,设计较为简单。
地下工程面对的是十分复杂的岩体结构,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2)地面工程以建筑材料为主体,材料强度是关键;地下工程以支护为主体,围岩稳定是关键。
地面工程材料多以钢材、混凝土为主,其材料特性容易把握;地下工程需要围岩稳定来保证工程的安全。
(3)地面工程是浇筑浆砌而成,施工方便;而地下工程是开挖钻爆而成,施工复杂。
进入现代社会后,地铁、市政公用事业管道等地下空间的利用已成为城市空间利用的主流之一。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范文_毕业论文范文_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范文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用地不足、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矛盾和问题相继出现,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
如何开发利用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如何更好地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服务社会?如何紧跟城市建设步伐,寻求能够加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机制?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问题。
一、城市地下空间的含义与地下空间的利用历史1、含义:所谓城市地下空间,主要是指人类为满足某方面的需要而对地表以下的介质进行有目的的改造而生成的人工空间。
如地下商城,地下停车场,地铁,地下通道,人防战备工程,地下工厂等。
城市的地下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国土资源。
2、地下空间利用历史:人类出现到公元前302017年的新石器时代。
利用地下洞穴防遮风避雨、防寒防暑、防御自然灾害等;如北京周口店天然栖生溶洞、陕西蓝田猿人的黄土窑洞等古代时期:公元前302017年到5世纪,进入铜器和铁器时代,生产力初步发展,地下空间初步利用阶段秦汉出现砖瓦后,出现楼阁、宫廷地面建筑;地下建造拱形结构物、陵墓、墓穴(秦始皇陵、长沙马王堆汉墓、徐州中山靖王墓等)国外:埃及金字塔、采矿穴、罗马下水道、巴比伦城幼发拉底河下的人行隧道、引水隧道等; 中世纪时代:5世纪到14世纪,进一步发展时期。
地下开采(湖北大冶铜禄山古采矿遗址)、洛阳地下粮仓、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 近代和现代:炸药的发明和应用,推动地下空间开发,20世纪80年代后,大规模开发利用时代。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必要行和优势必要性1城市快速发展,人口急增、高楼林立,交通,环境、公共市政、城市安全与防灾等矛盾突出地面不能提供建工程连续的土地,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有效缓解措施,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二、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在当今城市总体规划中,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作为专项规划内容之一,将对城市未来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出总体构想,指出发展重点,引导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有序地进行。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论文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3 班姓名:陈浩学号:15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城镇人口的总量也是占世界第一位的,根据资料统计,1997 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大约为3."6 亿。
而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目前仅为29%左右,既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也会逐步提高,城镇人口还将继续曾长,城镇数量和规模也将继续增长和扩大,城镇建设会有很大发展。
同时,这也是我国21 世纪面临的巨大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城镇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演进。
今天的城镇,早已不是过去被城墙围这的城区:墙内是城,墙外是乡;而是包括了那种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口聚集绵延数百、上千甚至数千平方公里的巨型城市,以及由这些巨型城市和大量中、小城镇及其周围农业肚脐眼所构成的大城市地区或城镇集聚区。
这种新的城镇空间形态和结构,在人类历史上市空前未有的。
从巨型城市,大中城市到小城镇,几乎无例外地都发生了其内部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以及人们从生活方式到价值观念的变化。
先进神奇的新技术及其产物和某些仍然存留这的旧的城市物质结构并存,是今天城镇的普遍显示。
科学技术义无反顾的前进,经济、社会不可逆转的发展,人类对生存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水平的提高,在20 世纪,生态失衡,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相伴产生,特别是城市化的快速粗放发展,使许多城市产生“城市综合症”,如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
因此在现代化的都市中,地下城市正在崛起,地下已不再是阴冷潮湿的场所,而成为人类生态空间的又一延伸。
从原始神会的穴居,奴隶社会的水道,封建社会的陵墓与石窟,工业革命的地下电站与地铁,20 世纪战争年代的掩体与工事,到现代社会的地下街与综合体,地下空间的发展将成为21 世纪城市发展的主题。
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研究城市发展与进步的同时,城市的地下空间也应该得到充分的利用。
地下空间具有诸多优势与潜力,对于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提高城市的整体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解决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越来越受限制。
而地下空间往往被忽视,被视为一种未开发的资源。
然而,通过进一步开发地下空间,可以有效地扩大城市的活动空间,给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支持。
其次,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
城市交通拥堵一直以来都是城市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之一,而地下空间则提供了一个解决交通拥堵的良好途径。
在地下空间中建设地铁网络,可以分担地面交通压力,提高交通的效率和便捷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解决城市停车位紧缺的问题,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
此外,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也可以增加城市的自然资源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控能力。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的自然资源被大量开发和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耗损严重。
而地下空间则为城市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手段。
可以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地下绿化带、地下水域等,增加城市的绿地率、水域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进一步来说,地下空间的利用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与经济繁荣。
地下空间拥有稳定的温度和湿度,适合进行特定的生产活动,如冷冻设备、生物技术等。
通过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将地下空间发展成为城市的新兴产业,为城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地下空间还可以用于设立商业中心、购物中心等,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商业魅力。
然而,要实现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与挑战。
首先,需要加强地下空间规划和管理。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以及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引导和管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确保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是合理和有序的。
其次,需要注重地下空间的安全建设。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涉及到地质、工程、管理等多个层面,要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的地质特点,并进行相应的技术保障和风险评估。
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
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和人口的增长,城市的空间压力越来越明显。
地上的生存空间或许已经有些难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而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地下,会发现地下空间同样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地下空间不仅仅是地铁隧道、排水管道或地下停车库,同时还蕴藏着巨大的可开发潜力。
本文将从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利用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开发具有多重必要性。
一方面,地下空间的可用面积巨大,如果不去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会浪费大量的资源,限制城市空间的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地下空间的开发还可以带来众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
例如,可以将地下空间改造成商业中心、地下广场、地下停车场等,丰富城市的服务设施,潜在的经济效益巨大。
除此之外,在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中,地下空间还可以作为水利、供配电、通信、地下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空间,使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得到更为合理的安排。
二、地下空间的利用方式地下空间开发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具体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定制。
但从大方向上看,地下空间的利用方式主要可以分为建筑空间利用、交通运输利用、地下水利利用、地下公用事业利用等几类。
1. 建筑空间利用在建筑空间利用方面,地下空间一般被用于商业中心、商场、地下广场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生产设施的安排。
这样的利用方式解决了用地紧张的困境,同时可以满足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亦有助于地下水源的保护以及城市景观的改善。
2. 交通运输利用在交通运输利用方面,地下空间一般被用于地铁、轨道交通、地下通道等交通机构的建设。
这样的利用方式不仅能够节约用地,而且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的运输能力。
3. 地下水利利用在地下水利利用方面,地下空间一般用于深层水利工程、蓄能水库、井场、供水设备等建设。
这样的利用方式能够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保障城市的供水安全,促进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地面以下的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包括地下基建设施、地下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地下停车设施、地下公园以及地下绿化带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面空间越来越紧张,因此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介绍其意义、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城市地下空间的意义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不仅可以缓解城市地面空间压力,还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空间。
地下空间可以用于建设地下商业中心,如购物中心、餐饮娱乐场所等,为市民提供便利的购物娱乐环境。
同时,地下空间还可以用于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如地下图书馆、艺术展览馆、体育馆等,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活。
另外,地下停车设施的建设也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方向,可以减少地面停车位对城市道路的占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二、城市地下空间的现状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城市已经开始进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例如,东京市地下有大量的购物中心、地下通道以及地下铁道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便捷的购物和交通环境。
在中国,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也在积极推动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
上海的中山东一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起来,将工程管线、电力设备等集中到地下,保障了地面的整洁和美观。
这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案例表明,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可以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提升城市品质。
三、城市地下空间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将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地下智能停车系统可以将车辆停放于地下,通过传感器实现自动停放和取车,提高停车效率。
此外,城市地下空间还可以用于建设地下高速交通系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地下光伏发电装置的应用也是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方向,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为城市提供可再生能源,降低碳排放。
结语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对缓解城市地面空间压力、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对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观点和建议。
一、地下空间规划的重要性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延伸,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地下空间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地下资源,解决日益严重的土地短缺问题。
合理规划和利用地下空间,能够增加城市的功能和容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城市竞争力。
二、地下空间规划的原则与方法1. 基于综合考虑:地下空间规划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地质条件、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多个因素,在确保地下空间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确定规划方案。
2. 按功能分区:地下空间规划可以按照功能进行分区,如交通运输区、商业服务区、公共设施区等,以满足城市不同领域的需求。
3. 合理布局:地下空间规划应该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地下空间的潜力,实现地上地下协调发展,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
三、地下空间利用的案例分析1. 地下交通运输系统:地下交通运输系统是地下空间利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地下规划和建设地铁、地下通道等交通设施,可以缓解地面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
2. 地下商业和公共设施:地下商业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可以节约地面空间,改善城市景观,并提供各类商业和公共服务,增加城市的商贸活力和市民的生活便利性。
3. 地下水资源利用:地下空间还可以用于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地下水库和地下水源热泵等技术手段,可以提供城市的供水、灌溉和能源等需求。
四、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的挑战与对策1. 地下空间安全隐患: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地下水位、地质条件等影响地下空间建设和使用的问题。
为此,需要加强地质探测和监测技术,确保地下空间的安全运行。
2. 地上地下协调发展: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应与地上城市规划相衔接,实现地上地下协调发展。
《2024年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范文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资源的紧张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土地资源压力,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探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其实践,以期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1. 国内外发展概况国内外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关注并实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例如,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在地下交通、市政设施、商业设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相继开展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工作,包括地铁、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
2. 地下空间的特点与优势城市地下空间具有空间稳定性好、承载能力强、交通便捷等优势。
同时,其还能有效缓解城市用地紧张、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因此,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1. 规划与政策问题当前,部分城市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面存在规划滞后、政策不健全等问题。
这导致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缺乏科学指导,容易出现盲目开发、资源浪费等现象。
2. 技术与安全问题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涉及到地质勘探、工程设计、施工安全等技术问题。
在技术水平和安全保障措施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给城市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3. 管理与维护问题地下空间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存在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
这导致地下空间的使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现象。
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实践探索1. 完善规划与政策体系为了科学指导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制定完善的规划与政策体系。
这包括制定地下空间发展规划、明确开发利用目标、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
同时,应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形成工作合力。
2. 提高技术与安全水平在技术方面,应加强地质勘探、工程设计、施工安全等技术研发和应用。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培养专业人才等措施,提高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2024年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范文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的利用愈发显得捉襟见肘。
面对这一挑战,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为未来的城市发展提供借鉴。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已经开始关注并实践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商业设施、地下停车场、地下管线等各类地下空间项目不断涌现,使得城市的立体空间得到拓展。
此外,一些大城市在地铁建设、地下管廊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尽管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规划滞后。
部分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脱节,导致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
其次,技术瓶颈。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技术要求较高,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需要突破。
再次,安全问题。
地下空间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确保地下空间的安全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资金投入不足。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政府和企业在这方面投入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四、解决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1. 加强规划引领。
将地下空间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确保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
2. 突破技术瓶颈。
加大科研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3. 强化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的地下空间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地下空间的安全性。
4. 增加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投入力度,同时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其中。
五、实践探索以某大城市地铁建设为例,该市在地铁建设中充分考虑了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首先,在规划阶段,将地铁线路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确保地铁建设的合理性。
其次,在技术方面,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同时,注重地铁沿线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如建设地下商业设施、地下停车场等,提高土地利用率。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开发及利用论文
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开发与利用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均用地面积的不断缩小,人们开始重视这个紧迫的问题。
再加之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文素养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环保,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地下空间是人类的一个发展方向,它既可以帮助人类解决人口过于拥挤,无处容身的问题,也能更好的加强环境改善。
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地面空间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等问题已越来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相比宇宙空间与海洋空间,地下空间的开发相对来说实际操作性更强。
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而且具有很多优点,比如:节约土地资源,保护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缓解城市人口聚集和交通堵塞压力;保障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及战争的能力;在历史街区和风景地带保护地面景观;并在恒温性、遮光性、气密性、隐蔽性、恒湿性、安全性等诸多方面远远优于地上空间。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非常符合我国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要求。
地下建筑空间是城市的战略性空间资源,同时也是种新型的国士资源。
城市发展充分向地下发展延伸,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鲜明特征之一。
而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存环境,通过改善城市整体的空间环境质量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在21世纪,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地下空间开发一定是本世纪的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为之努力的。
国外开发地下空间起步较早,自1845年伦敦地铁的开始兴建发展到现在已有150年之久,中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地下空间是我们这代乃至几代人的使命!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我国可供利用的地下空间资源总量非常大,地下空间在扩大人类生活空间容量上能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地下空间是人类城市的战略性空间资源,是新型国土资源.我国地下空间早期以人防工程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起一些城市建设了大型的平战结合工程,如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地下街等.90年代,地铁成为上海北京广州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体.二、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益处。
《2024年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范文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资源的紧张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土地资源压力,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背景、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实践分析,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借鉴。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背景与现状1. 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传统城市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住房、交通、市政设施等需求。
因此,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
地下空间开发不仅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还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交通、环境等问题。
2. 现状目前,国内外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进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例如,地铁、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资源。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地下空间开发的技术手段和工程方法也在不断进步,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1. 规划与管理的挑战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需要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紧密结合。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地下空间的复杂性,使得规划和管理的难度较大。
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地下空间,使其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2. 技术与工程难题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和工程手段。
然而,由于地下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和工程挑战。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和挑战,提高地下空间开发的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3. 安全与环保问题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需要关注安全与环保问题。
由于地下环境复杂多变,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和环保问题。
如何确保地下空间开发的安全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当前需要重视的问题。
四、实践案例分析以某城市地铁建设为例,该市在地铁建设中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资源。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实现了地铁线路的优化和地铁站点的合理布局。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论文
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论文【摘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人与自然协同关系的失衡,使得城市遭受自然灾害的种类、强度和频率都在增多,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城市地下空间对地震、火灾和毒气泄漏等灾害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因此城市的建设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积极开发地下空间资源,建设一个能防灾抗灾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推进,促使城市需要更多的城市空间,开发地下空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空间压力,为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提供新的广阔空间,节省出宝贵的地面空间建设其他必要设施。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正在向大型的地下综合体发展,促进城市集约化发展和城市中心区商业的融合。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的发展,还包括社会的和谐人性化发展和良好生态环境的发展,要保证自然环境不被过度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确保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要谋求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系统发展和维持平衡状态。
另外,控制人口数量和消除贫困也是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城市地下空间的定义为“城市规划区内地表以下的空间”,地下空间开发技术的成熟和地面价格的上涨都促进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地下空间的开发受地质条件、投建资本和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若想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空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对地下空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做到有序开发。
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一)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生态环境都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来说,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应具有以下的特征:1.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
城市经济应当向节约资源、质量过硬、效益良好和科技主导的方向发展,建立经济、资源、生态和治污多方面结合的科学的经济结构,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生产,推广使用高效节能又环保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以此来保障经济结构的可持续发展。
2.合理的城市人口规模。
合理的城市人口规模是指与城市物质生产和自然环境相适应并能产生最大发展效益的人口规模,合理的人口规模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过度的人口膨胀或人员稀少状况都会导致地域规模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范文_毕业论文范文_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范文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是城市继续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保证,是我国城市改造与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管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是毋庸置疑的。
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严重短缺,致使建筑密度较大,破坏了生态,导致出现绿化率较低与环境日趋恶劣的问题。
只有对城市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环境进行改善。
公共交通堵塞的情况日趋严重,对于过大的人流量与交通工具流量,仅仅是在城市空间增加行使面积已然无法解决问题。
面对这种状况,即使修建地下道路需要大量资金消费,也是毋庸置疑的。
只有开发并利用地下空间,才能使人与交通工具在城市空间的交通矛盾中得以缓解。
一直以来地下空间被人们赋予热切希望,一旦地下交通被建设,那么相应的地段商业也会快速崛起。
交通与商业的相互倚持在经济上面,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效益。
不仅能够带动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城市的繁荣建设,还能弥补城市空间的不足之处。
地下空间相较于城市空间,对自然灾害或是人为危险都有着良好的防患作用。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行管理的凭据是我国颁布的管理法规。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面,不仅是国家统一颁布了一些用于立法的相关规定,一系列相关的地方性的法规文件,在不同的城市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下也被制定了。
即使关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相关法规被制定了不少,却不能全面的解决立法问题。
立法的权威性没有得到具体贯彻是不能全面解决立法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便是对城市空间地下空间权的相关基础问题没有进行有效解决,还有对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并不具备明确与统一性。
岩土工程学科关键技术在地下空间的开发中没有统一管理标准,以及国家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上没有给予相关的政策优惠等都是制约城市地下建设的基本因素。
只有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管理法规,才能对地下空间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课程论文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课程论文题目:城市地下综合体建设的探讨和分析姓名:***专业:土木工程(地下建筑方向)班级: 052113学号: ***********目录一、城市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现状和前景 (1)1.1国外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 (1)1.2我国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现状 (2)1.3我国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利用前景 (2)二、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建筑设计 (3)2.1城市地下综合体设计的特点 (3)2.2城市地下综合体的空间组合 (4)2.3城市地下综合体中的公共交通空间设计 (7)2.4入口及外观设计 (9)三、国内外地下综合体介绍 (11)3.1 巴黎卢浮宫地下综合体 (11)3.2香港九龙站交通城 (13)3.3上海人民广场地下综合体 (14)四、地下综合体的建设方针 (15)参考文献: (16)城市地下综合体建设的探讨和分析万志文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有限的地面空间越来越难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城市地下综合体在城市建设立体化"生态化"系统解决城市( 副) 中心商业"娱乐"交通等问题显示出优势!本文从地下空间的发展概况入手,在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情况作简单介绍后即针对城市地下综合体这一特定建筑形态的设计方法来进行论述,从建筑空间的布局到建筑的室内设计,本文希望通过对具体设计方法的分析来总结出对地下综合体建筑设计的有效方法。
关键字:地下综合体前景发展整合设计一、城市地下综合体开发利用现状和前景城市地下综合体是指多功能大规模地下空间建筑,是伴随着城市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出现的。
城市地下综合体具有高密度"高集约性、业态多样性、复合性的特点,能适应城市多样化生活,并能进行自我更新与调整。
从国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过程来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时机和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
人均 GDP 超过 1000 美元后,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开始产生经济效益!人均GDP 超3000 美元时,就具备规模化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物质基础。
《2024年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范文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的探索与实践》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空间的开发利用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其中,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了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旨在探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实践与问题,以期为未来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参考。
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背景与意义城市地下空间作为一种新的发展领域,具有承载城市交通、环境、资源等多种功能的特点。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不仅能够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还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压力,实现城市立体化、多层次发展。
三、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当前,我国各大城市正积极开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探索与实践。
一方面,地下交通设施如地铁、地下通道等不断涌现,极大地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另一方面,地下商业设施、地下能源储备等项目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在开发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技术难题、资金投入大、规划与建设协调困难等。
四、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一)技术难题随着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入,技术难题逐渐凸显。
如地下空间环境复杂多变,对施工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同时,地下空间地质条件多变,对工程安全与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资金投入大地下空间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
在资金来源和投入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三)规划与建设协调困难由于地下空间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性不足,导致在实际建设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项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
五、实践探索与对策建议(一)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针对技术难题,应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地下空间开发的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应加强对地下空间环境的监测与保护,确保工程安全与稳定性。
(二)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针对资金投入大的问题,应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包括政府投资、企业投资、社会资本参与等多种方式。
同时,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近几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土地资源的有限,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三维空间,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首先,地下空间开发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利用空间。
在现有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地下空间可以为城市解决一些困扰已久的问题,如停车位不足、垃圾处理、水资源利用等。
例如,地下停车场的建设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地下垃圾处理站可以减少城市垃圾露天堆放的问题,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此外,地下空间还可以用于水资源的储存和利用,通过地下水库的建设来解决城市用水紧张的问题。
其次,地下空间开发可以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在现代城市中,地下购物中心、地下银行、地下影院等已经成为了常见的设施。
这些地下商业空间的建设不仅提供了更多的消费场所,也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地下空间的商业化利用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流,增加城市的知名度,促进城市的繁荣发展。
然而,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是安全问题。
地下空间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严格的管理,以确保地下空间的稳定和安全。
其次是工程成本问题。
由于地下建设所需的技术和设备相对较为复杂,导致地下空间的开发成本较高。
另外,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与地面建设相互衔接,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技术难题和困境。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需要政府、设计师和工程师等多方面合作共同推进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首先,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规划,鼓励和支持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并加强对地下空间的监管和管理。
其次,设计师和工程师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地下空间开发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此外,公众的参与和理解也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公众需要通过宣传和教育,了解地下空间开发的好处,并积极参与其中,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开发及利用论文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开发及利用论文城市地下空间是指城市建设中地下部分,是城市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开发及利用。
一、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开发首先,地下建筑是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建筑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地下商业综合体、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等地下建筑的建设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的建设密度。
同时,地下建筑还能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空间,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需求。
其次,地下交通是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地下交通的发展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地下铁路、地下轨道、地下通道等地下交通设施的建设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条件。
最后,地下综合管廊也是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成为保证城市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和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
地下综合管廊将各种管线整合在一起,解决了地下空间资源有限的问题,提高了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
二、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首先,地下停车是城市地下空间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停车难成为一个普遍问题。
地下停车场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
地下停车还能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减少车辆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地下商业是城市地下空间的重要利用方式之一、地下商业综合体的建设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商业空间,满足城市居民对购物、娱乐等需求。
地下商业还可以分流城市商业人流,缓解地面商业压力,改善城市商业环境。
最后,地下绿化是城市地下空间的新兴利用方式。
随着城市绿地的减少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地下绿化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新方法。
地下绿化可以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课程论文北京市防洪排涝建设研究教师:学生:学号:日期:2015年11月19日北京市防洪排涝建设研究摘要:北京市近几年来频繁遭遇内涝灾害,尤其以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最为严重。
为此对北京市遭遇内涝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研究针对北京市防洪排涝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城市内涝、原因现状、防治措施一.北京市内涝灾害频发近几年北京市连续遭遇内涝灾害:2004年“7.10”,2011年“6.23”,2012年“7.21”。
其中以“7.21”北京特大暴雨灾害最为严重。
2012 年 7 月 21 日,北京遭遇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持久的一次强降雨,造成 79 人死亡,导致山洪暴发、京广铁路断运,京港高速最深积水达 6m,城区交通瘫痪、车辆被淹、供电中断等,16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16亿元。
(1)对基础设施造成重大影响。
全市主要积水道路63处,积水30公分以上路段30处;路面塌方31处;3处在建地铁基坑进水;轨道7号线明挖基坑雨水流入;5条运行地铁线路的12个站口因漏雨或进水临时封闭,机场线东直门至T3航站楼段停运;1条110千伏站水淹停运,25条10千伏架空线路发生永久性故障,10千伏线路已全部恢复供电;降雨造成京原等铁路线路临时停运8条,已恢复7条。
(2)对居民正常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全市共转移群众56933人,其中房山区转移20990人。
发生2起泥石流灾害:分别为房山区霞云岭乡庄户鱼骨寺泥石流灾害,造成1人失踪,1人受伤;房山区河北镇鸟语林景区泥石流,未造成人员伤亡。
平房漏雨1105间次,楼房漏雨191栋,雨水进屋736间,积水496处,地下室倒灌70处,共补苫加固房屋649间,疏通排水141处。
水利、农业、林业等其他灾害还在进一步统计、汇总之中。
二.北京市内涝灾害频发原因2.1 极端降雨频次增加(1)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象事件频发:城市暴雨。
气候变化使得人类面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增多等方面挑战,从而影响城市降雨与排水过程,导致城市内涝风险增大。
观测事实表明,近50年来,全国最大1d、3d雨量增减不明显,但短历时暴雨强度增加、极端降水日数也在增加。
这是城市洪涝频发的气象原因。
(2)城市雨岛效应增强了城市暴雨频率和强度城市化快速发展产生了雨岛效应,所谓的雨岛效应就是:城市不断发展,由钢筋混凝土建成的高楼大厦密度也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
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
凝结核增强作用:城市大气污染物上升,产生凝结核增强效应,增加城区的降雨机率和强度。
(人工降雨技术就是在空中播撒碘化银颗粒作为凝结核,促使水蒸气凝结)微地形阻障效应:暖湿空气在运动过程中,遇到高楼大厦群,有一定地形爬升作用,暖湿空气上升冷却,增加降雨的可能性。
观测事实表明,在市区及城市下风方的地区有降水量增多的现象。
根据上海汛期(5~9月)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最大降水量中心位于市区,向外逐渐减小,市中心的降水比郊区多约60mm。
其他城市也观察到相同的结果。
(3)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际化大都市。
城市化造成的影响更为严重。
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雨岛效应的影响,近年来北京市局地极端降雨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当降雨强度超过雨水系统排水能力时,会产生地面径流,如果地面径流短时间大量汇入低洼地区,往往会造成这些地区严重积水。
北京地区极端降雨频次分析北京地区短历时平均降雨量变化趋势2.2 城市建设忽略防涝需求(1)近年来,城市不透水硬化面积大大增加。
经勘查,平房区、老居住区、新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不透水硬化区域百分率高达65%~90%,径流峰值时间缩短,排水压力加剧;(2)城市竖向规划需要加强。
城市低洼地区往往是易涝区,且周边缺乏对客水的拦截措施,大量客水短时间汇入,容易造成严重积水;(3)近年来,有些河道明改暗,断面缩小,水面率降低,削弱河道洪涝行泄或滞蓄能力。
大面积不透水硬化地区河道由明改暗断面缩小2.3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1)河道存在排水不畅问题。
部分河道未按规划治理,断面小,淤积严重。
一方面行泄不畅;另一方面导致上游雨水管道无法顺利接入或淹没出流,影响城市排水。
(2)雨水管道排水能力偏低。
a) 部分系统下游雨水管道缺失;b)管道排放口被截堵;c)管道排水能力偏低;d)雨水蓖子少,收水能力偏小;e)雨水泵站排水能力偏低。
(3)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有待完善。
在极端降雨时,城市许多建设区、道路和公共空间缺少对地面雨水径流有效的控制措施,如透水铺装、行泄通道和调蓄区(下凹绿地、调蓄池)等,短时间大量雨水在低处汇集,容易造成内涝灾害。
河道未按规划疏浚形成漫溢2.4 法规和管理有待完善(1)缺乏城市防涝法规。
目前,相关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和《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主要针对防洪、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雨水排水和防涝相关法规不明确。
(2)规划实施管理机制有待加强。
由于建设主体、项目资金、工程审批、征地拆迁等环节存在问题,往往造成城市雨水管道、雨水泵站建设滞后,排水河道缺乏疏浚整治,雨水调蓄和收集利用设施严重不足等现象。
亟需加强各部门之间协调机制,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3)社会动员和市民参与保障机制有待加强。
尚未建立起完备的社会参与防汛减灾机制;在极端降雨和洪水预警时全社会组织动员机制有待加强。
需对市民参与防灾、减灾和避灾行动进行有效指导。
三.北京市防洪排涝系统建设现状3.1 排水河道北京中心城现有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四条主要排水河道,120余条支流,总长580公里,现在已经治理386公里。
3.2 雨水管道北京中心城现有主要雨水管道系统660个。
现状雨水管道2300公里,其中合流管道约600公里,分布在老城区。
中心城区雨水管道布局及能力评估3.3 雨水泵站下凹立交桥区是中心城内涝重点防治地区。
现有下凹立交桥区雨水泵站79座,设计标准为1-3年一遇。
中心城雨水泵站分布图3.4 雨水利用截止到2013年底,北京市城区共建设雨水蓄滞工程621余项,总蓄水能力达到700万m3,年综合利用雨水量达到2219万m3。
当前,北京市中心城已经建成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天秀花园小区、双紫园小区等一系列雨水调蓄和利用示范工程。
奥林匹克公园“鸟巢”雨水调蓄池三海子蓄滞洪区四.北京市再遇内涝风险分析4.1未来降雨变化据国家气象中心预测:2050年全国年均降雨量较1980~1990的年均降雨量增加7~13%。
据北京市气象中心预测:2050年北京市年均降雨量较1980~1990的年均值增加10.5% 。
该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国内未来降雨量变化和分布(2021 年~2030年) 和 (2041 年~ 2050年)北京市年降雨量2020年和2050年变化趋势预测4.2 未来城市发展(1)水体面积减少从20世纪90年代至2005年, 北京市减少约14%(约80 ha)水面。
从2005年至 2050年, 预测在新建设区和改建区可能有10%水面将面临消失。
(2)综合径流系数增加(2005年~2060年)中心城建设密集区: 从0.79 提高至 0.83,增加4%。
全北京市域:从 0.29 提高至 0.33,增加13%。
北京城市不透水率模拟分析五.北京市防洪排涝措施5.1 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全力推进建设海绵城市,全面提升城市防涝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改善水环境和充分利用水资源。
(2)近期目标:中心城重要地区和快速路在发生50年一遇降雨时,基本保证交通通畅,不发生内涝灾害。
建设项目全部实施低影响开发措施,构建海绵城市小型雨水控制与利用系统,实现建设地块开发前后外排水量不变。
全面提高城市雨水管道建设标准,完善城市雨水管网系统,发生5~10年一遇降雨时,地面不发生积水。
发生50年一遇降雨时,城市不发生内涝灾害;发生超过100年一遇降雨时,保障城市基本运行正常。
5.2 总体格局建立“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的总体防洪排涝格局。
西蓄:利用西郊砂石坑、南旱河、玉渊潭湖蓄滞洪水,利用西部廊道排蓄洪水,减少城区西部海淀、石景山、丰台等地区洪水泄入中心区。
东排:利用清河、坝河、通惠河、凉水河向东部北运河排泄中心城区的洪水。
南分洪:指在西南城角右安门将通惠河水系洪水向凉水河分洪。
北分洪:指在东北城角东直门将通惠河水系洪水向坝河分洪。
5.3 建设标准防涝标准:一般地区50年一遇,重要地区100年一遇。
(1)雨水管道: 3~ 5年一遇。
(2)排涝河道:50~100年一遇。
(3)雨水控制与利用设施:建设区开发后的雨水径流外排总量不超过开发前。
说明:(1)防洪要求:当发生设防标准内洪水时,河水不漫溢。
(2)防涝要求:当发生设防标准内降雨时,对人们生产、生活不造成较大影响,道路积水深度若超过15厘米,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
(3)国家级、市级党政军行政办公区、重点功能区、不耐水浸泡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事办公区、重要基础设施为重要地区,其他地区为一般地区。
5.4 防洪具体措施: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洪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洪:地上地下多举措分流分洪,地面上做到源头控制,通过建设绿化屋顶、生态景观、生态水池、生态广场公园等尽量减少地面雨水径流;通过浅层排水管道、深层排水深邃要做到过程控制,减少雨水污染,提高雨水利用;疏通河道及时将多余的地下管道中的雨水排走做到末端控制。
5.4.1 地面上--雨水源头控制(1)生态屋顶对所有新建或可改造的房屋屋顶进行屋顶绿化(或微型菜园),可有效储和拦对应面积的雨水100~300毫米;建立空中储水层;同时还可以有效削减城市的“热岛”效应,美化城市,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环境污染。
(2)生态景观对所有新建或可改造的绿化进行改造,实现旱可高效节水式渗灌,涝可快速排和渗排,可有效储、拦和收集对应面积的雨水。
绿地中至少应有50%为用于滞留雨水的下凹式绿地。
(3)利用生态广场、公园雨洪滞蓄修改城市绿化、公建、休闲空间国家规范和标准,科学合理的将城市新建或可改造的的广场、小区活动中心广场改成下陷式多功能广场,汛期作为分洪储水的人工景观湖,少雨季节恢复广场和活动中心,应对城市特大暴雨洪涝。
例如北京:城区玉渊潭公园、紫竹院公园、龙潭湖公园周边建设大口井;四五环间约60个郊野公园兴建微地形调蓄容积实现雨水零排放;年综合利用约330万方。
(4)利用天然洼地、地下空间蓄滞雨洪在积水点多发、且对城市安全要求运行较高的地区分别建设地下滞蓄水涵,在城区下凹式立交桥区等建设的地下滞蓄利用空间。
利用天然洼地蓄洪,例如北京:结合西部地区山洪滞蓄要求,利用砂石坑建设西部蓄洪回补工程,新增雨洪水调蓄能力700万方,调蓄雨洪水,实现自然回补涵养地下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