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论语
智慧树知到《孔子与论语》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孔子与论语》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孔子与论语》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论语》是由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述的阐述修己安人之道的儒家经典。
()A:对B:错答案: 错2、《论语》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因为()。
A:《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极具文化价值;B:孔子的教诲在今天依然有着强烈的现代意义;C:读《论语》是修己安人的重要途径;D:《论语》是当今社会道德价值的重要依据。
答案: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极具文化价值;,孔子的教诲在今天依然有着强烈的现代意义;,读《论语》是修己安人的重要途径;第一章1、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人类思维范式的四大奠立者是:()A:老子、孔子、佛陀、苏格拉底B:孔子、佛陀、耶稣、柏拉图C:孔子、佛陀、耶和华、苏格拉底D:老子、佛陀、耶稣、柏拉图答案: 孔子、佛陀、耶和华、苏格拉底2、《论语》与()()()合称四书A:《礼记》、《大学》、《春秋》B:《大学》、《孟子》、《中庸》C:《尚书》、《诗经》、《春秋》D:《易经》、《尚书》、《诗经》答案: 《大学》、《孟子》、《中庸》3、东汉赵岐赞《论语》为:();唐代薛放赞《论语》曰:();明代杨宗吾认为《论语》:()近代梁启超先生指出《论语》:()A: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也、六经之菁华、六经譬则山海,《论语》其泛海之航,上山之阶乎、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B:六经之菁华、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也、六经譬则山海,《论语》其泛海之航,上山之阶乎、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C: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六经之菁华、六经譬则山海,《论语》其泛海之航,上山之阶乎、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也D: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也、六经譬则山海,《论语》其泛海之航,上山之阶乎、六经之菁华、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答案: 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也、六经之菁华、六经譬则山海,《论语》其泛海之航,上山之阶乎、两千年国人思想的总源泉4、孔子与《论语》对中华文化精神的塑造,大体可以概括为()()()()A:"修己安人'"经世致用'"崇伦尚德'"守中贵和'B:"以人为本'"兼容并包'"经世致用'"守中贵和'C:"以义为先'"崇伦尚德'"经世致用'"守中贵和'D:"以人为本'"崇伦尚德'"经世致用'"守中贵和'答案: "以人为本'"崇伦尚德'"经世致用'"守中贵和'5、"以人为本'是孔子儒学的基本主张,这种主张在政治上就是"仁政'"民本'思想。
国学经典导论01-11 和为贵:和而不同
01-11和为贵: 和而不同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讲第一章孔子与论语第十一节和为贵: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和而不同孔子在如何处理社会关系时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的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这就是君子和小人在处事为人方面的根本区别。
“和而不同”的辨析,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同时,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
可见,孔子把“和而不同”已发展为一种普遍原则,其实质便是追求一种多样性的统一。
孔子在社会政治思想中也贯彻“和而不同”的原则。
在政治上,孔子的主导思想是“为政以德”,但又主张恩威并施,德刑兼备,宽猛相济,认为这样才能实现政治上的“和”。
在经济上,孔子从“保民”出发,抱着实现社会良好秩序的愿望,反对各国君主对百姓增加赋敛,过分压榨,提倡发展生产,节俭财用。
在文化上,孔子以“和而不同”的观念整理西周礼乐文化遗产,又广泛吸收、改造春秋时代各种学问、思想观念,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
二、礼之用,和为贵孔子对“和”的标准问题十分关注,强调以“中”来建“和”。
他是通过“和”与礼的关系来展开讨论的。
在《学而》中,他的学生有子云:“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
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
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
所以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孔子与论语
孔子与《论语》
一、孔子生平
(前551—前479),鲁国陬邑人。
二、《论语》的文学特征:语录体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比喻: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对偶: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喻于义,小人常喻于利。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排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言必信,行必果。
仁者,爱人。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阳货欲见孔子。
孔子与论语
• 孔子教育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去 学习?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子怎样评价《关雎》? •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 孔子怎么评价一个人的言行? • 子曰:“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 行。”
颜回,前521~前481,春秋末鲁国人。字 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 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 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 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 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 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 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 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 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 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 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 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 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 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 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直道而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 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 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 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 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 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 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 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 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 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 直道而行 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 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 很大的危险。怀着 与人为善的理念孔子创立了以仁 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 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 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怀着 与人为善 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的理念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 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 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做人准则。
从《孔子与论语新论》看儒学翻译与海外英语儒学研究的理路
从《孔子与论语新论》看儒学翻译与海外英语儒学研究的理路资源。
库珀曼由此推定,孔子有自然性的哲学思想。
孔子认为“礼”的灵魂在于与人交往要自然。
库氏将儒家自然交往的思想与亚里士多德和尼采的思想相比较,认为伦理抉择在亚里士多德和尼采(Friedrich Wihelm Nietzsche)哲学中只是个人游戏,而在孔子哲学中则是多人游戏。
库氏说:“什么是自然?这个词暗示着行为上的自由自在,即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理所应当,舒适自如。
”自然的态度不仅在礼仪中是重要的,在政治上也有重要意义。
可见,库珀曼关于自然的一切论述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孔子思想,而仅是一管之见。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由误译引发的儒学讨论,在国际汉学界绝非仅仅发生在库珀曼身上。
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探讨。
五、比较哲学解读 [41]李耶理的《〈论语·里仁〉的存在主义解读》(“An Existentialist Reading of Book 4 of the Analects”)是从存在主义哲学角度对《论语·里仁》有关道、孝、死亡等伦理观念的解读。
虽然作者所引译文中有的意思不够准确,譬如“Of neighborhoods virtue is the m ost beautiful. Ifone does not choose to dwell in virtue, how could one be wise?”(《论语·里仁》“里仁为美,则不处仁,焉得知?”)但其对孔子思想的整体把握还是基本准确的。
李耶理认为,对经典的解读可以用原教旨主义(fundamentalism)人的方法,也可以将经典与现实联系在一起解读,以指导当下的生活之道。
他的解读方法是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既尊重经典文本意义的历史性,看到其中的缺点,又力求发现对于人的生存有指导意义的东西。
首先,存在主义认为,好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仅是反射式的反应而已。
而孔子认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仿佛只有仁者才能有好恶,因为只有他们的好恶,才是真正意义的好恶。
孔子与论语的读后感6篇
孔子与论语的读后感6篇写读后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每次看完书后,内心充满了感悟,记得及时写进读后感中,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孔子与论语的读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孔子与论语的读后感篇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与论语的读后感篇2《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伟大作品。
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
《论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最熟读恐怕就是《论语》。
孔子与论语读后感(精选13篇)
孔子与论语读后感(精选13篇)孔子与论语读后感(精选13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子与论语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子与论语读后感篇1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
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
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
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
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孔子与论语读后感篇2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011级《孔子与论语》复习提纲
2011级研究生公选课《孔子与论语》复习要点一、背诵《论语》前四篇,熟读下列经典名句。
《学而篇》1、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2、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6、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7、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为政篇》8、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10、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11、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1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5、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6、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7、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八佾篇》18、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19、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20、仪封人请见。
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国学经典导论01-05 仁者爱人:正己与克己
01-05仁者爱人 :正己与克己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讲第一章孔子与论语的第五节仁者爱人 :正己与克己。
孔子的“仁”,应该具有伦理道德和政治思想两个层面的意思。
孔子的仁不仅涉及伦理道德,而且也涉及政治思想,即他已将仁的伦理道德升华成了一种政治思想,从而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国的学说。
1.政者,正也——执政者要以身作则孔子认为,在任何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中,执政者与臣民的关系是最基本的。
而在二者当中,孔子又最注重执政者的作用,认为执政者的好坏决定了社会治理的好坏。
因此,他对执政者的政治道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是“正”,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以身作则”。
当季康子问政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无论为人还是为官,首在一个“正”字。
孔子政治思想中,对为官者要求十分严格,正人先正己。
只要身居官职的人能够正己,那么手下的大臣和平民百姓,就都会归于正道。
孔子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在孔子看来执政者自身正了,能够以身作则,即使不发布政令,老百姓也会自觉地去执行;如果执政者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未必会服从。
孔子认为:“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执政者必须从端正自身开始,通过其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去治理民众正人。
这样,才能造就一个良好的秩序社会。
这就是古代的所谓“典范政治”的基本要求。
只不过在春秋后期周王室日益衰微,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的复杂局面下,也只能是孔子的政治理想了。
2.克己复礼为仁——社会各阶层应当“克己”“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句话可以说是孔子思想的纲要,同时涉及到了礼和仁,而以“克己”作为复礼归仁的实践要求。
孔子认为,人们必须克制自己的个人欲望,一切言行都照着周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
因此,不合于礼的就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孔子与论语精华
孔子与论语1.孔子思想的特色:温和的理性主义:每一个人都有理性,理性表现在你有学习的能力,又有选择的要求。
深刻的人道情怀:学习儒家之后就会发现,他对每一个人是普遍地、平等地尊重与关怀。
乐观的人生理想:经常审视自己过去的志向做到了多少,有没有可再精益求精往上发展的。
2.儒家的外在特色:尊重传统重视教育关怀社会3.儒家的内在主张: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君子;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君子;一个人成为君子的时候,一定会影响相关的人也成为君子。
4.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学而时习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务本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三省吾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君子原则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慎终追远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礼之用和为贵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敏于事慎于言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知己知人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思无邪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而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无所藏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温故知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君子不器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与论语的读后感范文五篇
孔子与论语的读后感范文五篇孔子与论语的读后感范文1《论语》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结晶,是不朽之篇。
它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之美。
五年级时候,我开始读《论语》。
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让我受益匪浅。
写作时,我常常把在《论语》中诵读过的经典句子运用到我的作文中来。
比如要写珍惜时间的句子时,我马上想到了这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描绘学习的快乐时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马上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阐述最使我难忘。
孔子非常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爱戴和赡养。
孔子认为孝不能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认为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爱戴。
在《论语》中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这是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对父母在感情上不尊敬和爱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古代的黄香就做得很好,他小小年纪就会在寒冷的冬天里,为父亲温暖被子。
这看似一个普通的行为,其实包含着黄香对父亲深深的爱。
不过,孔子对“孝”的最高的要求是立身。
孔子认为:“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子女在父母生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继承他们的遗志,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而周武王和周公旦继承文王的遗志讨灭了商纣王,因此孔子赞扬他们的行为是真正的孝道。
孔子对孝顺的要求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的所作所为,与古人比起来,我差远了。
虽然我还没有到赡养父母的年龄,但是我在精神上也没有做到孝顺父母。
很多时候我都会耍性子,因为一点小事情和爸爸顶嘴。
学了《论语》后,我进一步认识到这真是很不孝顺的行为,自己的行为也有所改变。
父母都说我变乖了,看来《论语》的力量真大哦!让我们热爱经典吧!常伴《论语》,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孔子与论语的读后感范文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听,书房里传来一阵悦耳的读书声,这是我在读《论语》。
从《孔子与论语新论》看儒学翻译与海外英语儒学研究的理路
19□ 李玉良摘要:儒学翻译与海外儒学研究一向不可分割。
《论语》等儒家经典的英译本既是许多西方儒学爱好者的读本,也是许多儒学研究者研究儒学的蓝本。
美国一部分儒学研究者利用经典的翻译版本,通过学术研究的方式深度传播了儒家思想。
从万白安(Bryan W. Van Norden)编纂的 《孔子与论语新论》来看,研究者们所依据的蓝本是理雅各(James Legge )、韦利(Arthur Waley )、安乐哲(Roger T. Ames )、刘殿爵(D. C. Lau)等人的儒家典籍译本,所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礼、仁、道、孝等儒家伦理观念的古义与新解,以及对儒家哲学意义的阐释。
其中既有考证性研究,也有发明性研究以及中西比较哲学研究。
这些研究显示,儒学正为学术界所重视,并为西方伦理学提供借鉴,儒家伦理思想正逐渐成为西方哲学与伦理学研究的一部分。
关键词:翻译文本 儒家伦理 阐释 儒学传播作者李玉良,青岛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山东 青岛 366000)。
Confucius and the Analects: New Essaysa····a一、对《论语》文本意义的探讨[见英文版第36页,下同]“Whose Confucius? Which Analects?”··“Word Philology and Text Philology in Analects 9:1”·a“Confucius and the Analects in the Hàn”·a19·a二、儒家伦理思想探讨[38]“Rénand L ǐ 禮 in the Analects ”··“Unweaving ‘One Thread’ of Analects 4:15”René Descartes·The master said: ‘MyWay has one thread that runs right through it.’ Master Tseng said, ‘Yes’. When the Master had gone out, the disciples asked, saying: ‘What did he mean?’ Master Tseng said, ‘Our Master’s Way is simply this: Loyalty, consideration.’one threada·a三、宗教哲学解读[39]··“‘What DoseHeavenSay?’: Christian Wolff and Western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 Ethics”·bcde四、儒学新义的发明[40]·“Conformity,Individuality, and the Nature of Virtue: A Classical Confucian Contribution to Contemporary Ethical Ref lection”a bc d e19abcdef·g·“Naturalness Revisited: WhyWestern Philosophers Should Study Confucius”·In theusage of decorum it is naturalness that is of valueab c d e f ga五、比较哲学解读[41]·“An Existentialist Reading of Book 4 of the Analects”·Of neighborhoods virtue is the most beautiful. If one doesnot choose to dwell in virtue, how could one be wise?·bcdabcd19“A Woman Who Understood the Rites”六、儒家典籍译本——美国儒学研究的重要蓝本[42]··TheOriginal Analects: Sayings of Confucius and His Successors·e AnalectsConfucius: e AnalectsMenciusA Source Book in Chinese Philosophy e Book of Songse Analects of Confuciuse Analects of Confucius e Analects of Confucius:A PhilosophicalTranslation Confucian Analects, e Chinese Classics(reprinted) e Chun Tsew with theTso Chuan Confucian Analects, e Great Learning and theDoctrine of the Meane Tso ChuanBe Original AnalectsConfuciusConfuciusConfucius:e Analectse Analects of ConfuciusConfuciuse Analects of ConfuciusConfuciuse Sayings of Confuciuse Sayings of Confuciuse Wisdom of Confucius续 表19七、结语[44]·(责任编辑:张发贤 责任校对:吴水叶)。
孔子及论语简介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 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 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 以直道而行也。”
孔子的思想
★政治思想
孔子政治思想的其核心是“礼”与“仁”。 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 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 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 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 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 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谢谢
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 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 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 育原则等。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 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 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 范性也发源于此 ★《论语》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 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论语原本自秦代便已失传。到 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 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 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 》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 语》21篇。
★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 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 。因 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 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 。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 郑至陈国 。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 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 还是子贡找到楚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 于一死。 ★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 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 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亡。
孔子与论语
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
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摄鲁国相事,
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
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
十三。
整理ppt
5
相传孔子出生地--整--理山ppt 东曲阜尼山全貌 6
孔府,全称袭封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系长孙历代衍圣公 的官衙住宅。孔子后代赐爵始于公元前195年刘邦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 祀君,奉祀孔子。历经宋、金、元、明、清延续880年。孔子去世后," 因宅立庙",后代子孙附庙而居,故称庙宅。宋代始设官署袭封视事厅, 前有客馆、客位,后有双桂堂等建筑,官署住宅合一格局初步形成。金 代扩建双桂堂为袭封宅。公元1377年勅建袭封衍圣公府。公元1503年重 修扩建至现存规模。 孔府现占地约73300平方米,有楼、房、厅、堂480 余间。整个建筑座北朝南,以南北为中轴线,三路布局,七进院落。中 路前为官署,后为内宅。最后是花园。东路称东学,西路称西学。
❖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 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 要的经典。
整理ppt
35
《论语》
❖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 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 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 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 出现。
整理ppt
31
万名网民大调查 超过44%网民常看论语
整理ppt
32
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
日本当代学者金古冶:“日本自古以来就受到孔子的 巨大影响,获益颇深……近年来孔子思想对于日本的 现代化发生过很大作用的说法也颇为流行。记载孔子 言论的《论语》如今仍在日本受到广泛推崇。”
孔子与论语的读后感5篇
孔子与论语的读后感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致辞、事迹材料、学习心得、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自我鉴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deeds, learning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normative documents, self-evalu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孔子与论语的读后感5篇读书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只有全情投入其中,才能感受到书中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写出有深度的读后感,我们写读后感是对所读内容的反思和思考,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孔子与论语的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孔子与论语名词解释
孔子与论语名词解释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仁爱、礼节和正义,强调君子的品德和人格,倡导“中庸之道”。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主要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包括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
它以语录体为主,较为生动地展现了孔子的思想,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献价值。
同时,《论语》中的一些名句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重读经典:孔子与论语ppt实用课件
【译文】:颜渊问孔子什么是仁德。孔子道: “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节,就是仁 德了。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 人。贵贱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么?”
颜渊道:“请问行动的纲领是什么?”孔 子说:“不合礼节的事情不看,不合礼节的话 不听,不合礼节的话不说,不合礼节的事情不 做。”
重仲 尼。伟大的思想家和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被后世誉为 “至圣”,“万世师 表”。
万世师表,道贯古今 千秋馨香,德配天地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 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 李三千。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15、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 地域等等)区别。”
16、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 于我哉!”
——《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记在心里, 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 做到了哪些呢?”
——《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 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诚信的朋友,恕人大度的朋 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 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 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 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 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 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 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 之《论语》。
——班固《汉书·艺文志》
影响:cheng为士大夫知识分子思想言行的基础, 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伦理道德渗透到政治体制、 民间习俗和心理习惯中。 例: 《论语》和中国人的姓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苏有朋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任贤齐 吾日三省吾身。——陈省身
孔子与论语英语作文素材
孔子与论语英语作文素材Confucius, also known as Kongzi, was a prominent Chinese philosopher, educator, and political figure wholived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of Chinese history. His teachings and philosophy have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not only in China but also across the world. Oneof the most significant works associated with Confucius is the "Analects" or "Lunyu" in Chinese. This collection of sayings and ideas attributed to Confucius has provided valuable insights into his thoughts on ethics, morality, governance, and personal conduct. Here, we delve into some key asp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Analects" as valuable material for an English essay.1. Life and Background of Confucius:Confucius was born in 551 BCE in the state of Lu, which is present-day Qufu in the Shandong Province of China. He was born into a noble but impoverished family, and despite facing hardships in his early life, he pursued anextensive education in various subjects including history, poetry, and ritual.2. Teachings and Philosophy:Confucius's philosophy revolved around the cultivation of personal virtues such as benevolence (ren), righteousness (yi), propriety (li), wisdom (zhi), and integrity (xin). H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self-cultivation, ethical behavior, and the cultivation of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within society.3. Key Concepts from the "Analects":The "Analects" is a compilation of Confucius's teachings and conversations with his disciples. It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filial piety, ritual propriety, governance,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character. Some key concepts from the "Analects" include:Ren (仁): Often translated as "benevolence" or"humaneness," ren is central to Confucian ethics. It refers to the quality of compassion, kindness, and empathy towards others.Li (礼): Li encompasses rituals, etiquette, and proper conduct. Confucius believed that observing li wa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social order and harmony.Junzi (君子): The term junzi, often translated as "gentleman" or "noble person," refers to an individual who embodies moral integrity, wisdom, and virtue. Confuciu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aspiring to become a junzi through self-cultivation.Xiao (孝): Xiao, or filial piety, emphasizes the virtue of respect and obedience towards one's parents and ancestors. Confucius regarded filial piety as the foundation of mor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harmony.4. Legacy and Influence:Confucius's teaching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Chinese society and culture, shaping the moral and ethical framework for centuries to come. His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moral integrity, and social harmony has permeated various aspect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ncluding politics, education,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The "Analects" continues to be studied and revered as a classic work of Chinese philosophy, serving as a guide for personal conduct and ethical living.In conclusion, Confucius and the "Analects" providerich material for exploring profound philosophical ideasand ethical principles. From his emphasis on virtues like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to his teachings on filial piety and social harmony, Confucius's legacy continues to inspire and resonate with people worldwide, making him a truly influential figure in human history.。
孔子与论语
孔子葬母
• 孔子很小约三岁时,父孔纥即已去世。17岁时,母颜氏去 世。先作为一个穷妇草率埋葬(“薄殡”)于陬邑附近的 “无(五)父(夫)之衢”。 • 但是,一个与颜氏为邻的輓车夫的母亲向孔子透露了关于 其生父及显赫家世的背景,并告诉他孔父及孔氏家族的墓 地在“防。”孔子之曾祖父孔防叔曾任防邑大夫,故名 “防叔”。则防,应是孔氏一族迁鲁之后的家族公共墓地。 • 知道这个消息后,正在血气方刚之年的十七岁孔子干出了 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情。他到防地找到了父亲的墓地,公然 向世俗和孔纥的遗族挑战——他掘开了父亲的坟墓,而将 母亲与贵族父亲的遗骨合葬在一起。完成了他们生前的爱 情许诺与期望。
第一讲:孔子与 《论语》
追求卓越与完善的大师
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 国学家钱穆先生讲: •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 • 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 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 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两千五 百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 • 在此五千多年之间,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 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 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孔子的意义
• 孔子在一个失落价值的时代,重新阐释发扬了一些旧的价 值,赋予其以新的意义和内容,开创了中国文化二千多年 的文明。今天我们也正身处一个转折时代,为复兴中华文 化、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无疑具有吸收与参照的价值。 • 今天,我们也都有心灵上的困扰,信仰上的迷失。我们有 甚至不知自己是谁,不知自己生存的意义与生活的目的, 也不知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应如何相处。即使眼前有各种宗 教与各种学派的思想,供我们采撷,也许正因为选择太多 了,反而难以取舍,这一迷惘也需我们重新认识先贤的教 义。” •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从现代精神的角度重新研究和 解读孔子以及《论语》,会令我们有一种回归家园之感。 • ——以上内容参考了何新先生著《孔子略传》
谈孔子与论语孔子
谈孔子与论语孔子第一篇:谈孔子与论语孔子谈孔子与论语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
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两句话。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这告诉了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
如果别人对你有误会时,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 “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
”告诉了我们:朋友或同学当中,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和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两句话写得真好,我们大家也要好好读读哦!《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
做人,就应该要不能只修饰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养;做人,就应该要对所有的人都要以爱心对待,也要多亲近有仁德的人;做人,就应该要假若发现了自己的任何缺点和过失,必须得勇于改过,不能故意不改,并装作没发现;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第二篇:孔子论语旁白:英文(外援)PPT: 英文解释课堂说话内容背景音乐:古筝(下载音乐)3个故事:因材施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屏幕上打出)仁爱课堂形式准备材料:服装(参考背景奥运开幕式)六套书童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孔子与论语基础课教研室陈妮丽教学目的:从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入世出世哲学入手,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介绍孔子以及《论语》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了解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的根本不同,从而进一步了解孔子在中国以至世界上的影响,掌握孔子的主要思想以及《论语》的基本内涵教学重点:孔子的思想和《论语》的基本内涵教学难点:《论语》的基本内涵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用PPT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讨论教学过程:见后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有句老话:文史哲是不分家的,而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主要精神,即:生生不息,自然而然。
生生不息,既可以指绵延不断的思想延续,也可以指坚忍不拔的精神面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易经》中不朽的名言,为无数中国人所深爱,它所体现的即为生生不息之精神。
自然而然,即顺应人生与自然的本来规律,不强求,不害怕,保持内心的恬淡,从容地看待生命的新与旧、生与死。
这一精神与宗教的鬼神无关,更关照自我,更顺应自然规律,实则与“天人合一”的精神一脉相连。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所在,是研究中国文化无法避开的一个重要命题。
中国许多圣贤真正体会到“天人合一”的妙处。
例如孔子,他在描述自己不同的人生境界时,最高的境界就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这便提出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观念:人应当追求最大的自由,而最大的自由是建立在认识、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
如若不然,则无法享受最大自由,无法享受“天人合一”所带来的无穷愉悦。
我们只有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把握儒家哲学的要义。
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其《论语》,也会为我们以后人文语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中国文化的出世入世哲学——从儒家和道家谈起(15分钟)1、有为---入世的哲学中国古代哲学中,入世的哲学有儒家、法家、墨家、名家、纵横家等许多门派,但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是儒家。
儒家哲学将“修身”视为根本,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大学》)那么,什么样的状态才算“做人”成功?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篇》)又说:“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篇》)这便透露出“修身”的目标所在,就是要通过自己的修炼达到没有忧虑,没有疑惑,没有害怕,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做到顺其自然,不埋怨,不沮丧。
2、无为----出世的哲学出世的哲学,是脱离世俗生活的哲学,也是充满浪漫色彩的哲学。
出世的哲学门派,主要是道家和佛家。
出世哲学中,老子《道德经》是第一部影响巨大的著作。
老子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矛盾的双方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这便是宇宙最基本的原理。
纵观《道德经》,又可以看出,老子的思路是以“否定”为主旋律的。
如“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则《道德经》可称为“不字经”。
《老子》之后,影响最大的道家经典《庄子》,不仅处处阐述着辩证的思维,而且认为除产生万物的“道”是绝对不变的存在之外,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相互转化的,这就是变化中的不变,不变中的万变,而真正拥有大智慧、了悟大“道”的人,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了。
庄子告诉世人至高的境界是什么,他说:“之人无一己之私念,神人无功业之羁绊,圣人无名利之束缚。
”归结到一个字上,仍是“无”字!庄子认为,物我同一了,就可以真正逍遥自在,达到绝对的自由。
与道家一样,佛家也是中国哲学中最主要的出世哲学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与《金刚经》均来源于印度佛教,但翻译成中文后在中国发扬光大,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佛学,从而成为中国佛学的重要内容。
完全本土化的禅宗自然也是以大自由为至高境界的。
宋代禅宗曾将人生境界分为三层:第一层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层境界:“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第三层境界:“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三、儒家至圣------孔子(25分钟)(一)孔子生平1.尼山降圣,生逢乱世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
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
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2.周游列国,直道而行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
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
3.杏坛授业,教书育人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
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儒家五圣孔子,“至圣”;《春秋》;《诗经》《论语》颜子,即颜回,孔子弟子,“复圣”;曾子,孔子弟子,“宗圣”;《大学》子思,孔子之孙,曾子弟子,“述圣”;《中庸》孟子,曾子再传弟子,子思弟子,亚圣《孟子》(二)孔子的思想A、“仁”1、“仁”的含义:爱人[三层内容:1\爱自己的亲人;2\爱他人;3\统治实行仁政]2、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孝”1.只有发自内心的真诚才有发至内心的孝顺。
2.孝也是一种礼节。
3.孝是满足父母合理要求。
4.孝不是一种狭隘的道德。
C、“礼”1、认为没有“礼”,就无法分辩君臣、上下、长幼之序(“礼”指周礼)2、为维护礼,提出“正名”的主张[1、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2、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D、中庸之道1.中庸的含义:1)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2)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2.中庸与仁礼的关系1)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2)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
E、有教无类1.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并首开兴办私学的风气。
2.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3.提出启发式教学的原则4.注重因材施教(三)、孔子及其思想的地位和影响1.在国内:(1)在古代,儒家思想渐成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2)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在国外:(1)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2)对法德等欧美国家也起了启迪作用祭孔大典(视频)第二课时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1988年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四.《论语》(25分钟)1、《论语》的治国思想治国为政方面,孔子的核心思想是“政者正也”。
这个“正”有两方面的含义:正人和正名。
正人,是要使人走上正道,包括正人和正己。
不只是对百姓进行道德教育,当权者自身要正。
“正”的另外一个含义是“正名”。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即人人都安于其位,按他的身份做该做的事,享受该享受的权利,恢复原来的礼制秩序。
过去人们批判说,这是为了维护等级制度。
但我们要看到,任何一个社会要发展,都要求各阶层、各部分人能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各守其道,各取其酬。
没有这一点,就会陷入混乱。
现在许多乱象,都来自这里。
怎样做到“正”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法制刑政依靠的是强制,它的作用是惩罚犯罪,使人不敢做坏事;道德礼教依靠的是教育和自觉,它的作用是使人知耻,不愿做坏事。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基础。
2、《论语》的为人之道(1)志于道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孟子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比生命价值更高的就是“义”,就是精神生命。
如果陷我于不义,我毋宁死。
(2)仁和礼君子,是孔子提出的做人的理想标准。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孝悌是仁之本。
儒家讲的爱人不是抽象、普遍的爱,而是一种有差等的、由亲及疏的爱。
父母兄弟是一个人最亲近的人,所以对亲人的爱,是爱人的起点。
而通过提倡孝悌维系宗法制度,又可使人不犯上作乱。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说自己所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不希望别人这么对待自己,就不要这么对待别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忠”,是更积极的一个层面,有一种责任。
而共同的一个精神,就是要以自己的心情去理解别人的心情,即“推己及人”。
中国人常说将心比心,遇到什么问题设身处地替别人想一想,这已经成为中国人传统的处世之道。
仁,一方面是最重要的道德要求,同时又是孔子倡导的道德的总称,包含了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等。
《论语》讲“不学礼,无以立”。
礼是中国人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古代从天子的祭天、祭祖,诸侯国之间的会盟、外交、打仗,到普通老百姓的婚丧嫁娶、坐卧行走、互相称谓等,一切都有礼的规范。
可以说古代中国人是生活在礼中间的。
(3)修养修养的基本态度是“三个己”:为己,由己,求诸己。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三个己”体现了一个精神:立足于个人的自觉。
启发个人的自觉,每个人从自己做起,提高全民的素质。
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主席安东尼写道:“我坐在这里看孔夫子,越看越觉得是那么久远,就像我国的莎士比亚,他像一条河流的源泉,像中国文化长河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