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组织铁沉积神经变性病诊治专家共识》要点
脑铁沉积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脑铁沉积诊断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脑铁沉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大量铁元素在脑组织中的异常积聚。
这种异常积聚的铁元素会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并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和病理变化。
脑铁沉积的临床表现各异,但通常包括运动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和情绪变化等。
随着对脑铁沉积的认识不断深入,对其诊断标准的规范化和完善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脑铁沉积诊断标准的建立和完善,以提高对该疾病的准确诊断。
首先,文章将详细介绍脑铁沉积的定义和特征,包括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铁元素在脑组织中的异常分布情况。
其次,文章将阐述脑铁沉积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分析其对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最后,文章将强调脑铁沉积诊断标准的重要性,并探讨现有标准的不足之处。
针对现有标准的不足,本文将提出建立完善脑铁沉积诊断标准的必要性,并介绍一些可能的改进方向。
通过对脑铁沉积诊断标准的研究和改进,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该疾病,提早干预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建立完善的诊断标准也有利于促进脑铁沉积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进展,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其病理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脑铁沉积诊断标准的制定和完善的必要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引言部分主要对脑铁沉积诊断标准这一课题进行概述,介绍脑铁沉积的背景和现状,并提出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脑铁沉积的定义和特征,包括脑铁沉积的形成机制、分布特点以及与其他相关疾病的关联等内容。
其次,将深入讨论脑铁沉积的临床表现,包括脑功能损害的表现、神经精神症状以及身体症状等方面。
最后,将重点阐述脑铁沉积给个体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包括对认知功能、情绪心理及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负担等方面。
结论部分将强调脑铁沉积诊断标准的重要性,指出目前现有的脑铁沉积诊断标准存在的不足,包括不能全面识别患者的脑铁沉积情况等。
《脑组织铁沉积神经变性病诊治专家共识》要点
《脑组织铁沉积神经变性病诊治专家共识》要点脑组织铁沉积神经变性病(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NBIA)是一组由基因突变导致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伴有其他复杂临床症状,在脑组织特定部位可见异常铁沉积的罕见的神经遗传变性疾病,发病率在(1~3)/1 000 000。
尽管NBIA疾病谱系具有很高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但此类疾病在影像学尤其是磁共振(MRI)上因铁离子异常沉积而具有特征性的异常征象。
分子遗传学检测致病基因可以确诊。
NBIA疾病谱系中10个亚型已经明确了致病基因。
各亚型的命名推荐采用“突变蛋白相关性神经变性病”的模式来统一命名。
铁属于顺磁性物质,异常沉积在MRI上有特征性的表现。
在常规序列T2加权像及磁敏感系列,铁沉积部位显示低信号,在T1像铁沉积显示等信号。
常见铁沉积部位为苍白球、黑质、红核、丘脑等脑深部灰质核团。
但不是所有的NBIA疾病都会在MRI上显示铁沉积,也不是任何显示铁沉积的病例都属于NBIA疾病谱系。
一、NBIA疾病谱系(一)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PKAN)根据发病年龄,PKAN可分为早发典型PKAN和晚发不典型PKAN。
1. 典型PKAN:10岁以前发病,90%病例在3~6岁发病。
首发症状多为步态障碍及姿势异常,少数病例以精神行为异常或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
2. 不典型PKAN:发病年龄跨度大,平均13~14岁,但也可成年发病,临床症状不典型。
常见表现为语言障碍、神经精神症状及运动障碍。
3. PKAN影像学特点:PKAN病例T相上可见苍白球部位铁沉积显示低信号,而在苍白球的前内侧由于神经元死亡、胶质增生而显示高信号,这一影像学表现被称为“虎眼征”。
(二)非钙依赖型磷脂酶A2相关性神经变性病(PLAN)PLAN有3个临床亚型1. 婴儿神轴索营养不良(INAD):发生于婴儿和儿童早期,通常在6月龄至3岁发病。
首发症状多为精神运动发育迟滞或倒退,继而出现肌无力、严重的躯干张力低下、小脑性共济失调、减反射减弱或消失、视神经萎缩致视力障碍、斜视、眼球震颤。
《脑卒中:病理生理学、诊断与治疗》笔记
《脑卒中:病理生理学、诊断与治疗》读书记录目录一、书籍概述 (2)1. 书籍简介 (3)2. 作者介绍 (3)二、病理生理学概述 (4)1. 脑卒中定义及分类 (5)1.1 定义与发病机制 (6)1.2 脑卒中类型划分 (7)2. 病理过程分析 (8)2.1 脑组织损伤机制 (9)2.2 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过程 (10)三、诊断与评估方法 (12)1. 诊断流程 (13)1.1 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 (14)1.2 影像学检查应用 (15)2. 诊断技术介绍 (16)2.1 脑电图检查 (17)2.2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19)2.3 其他辅助诊断手段 (20)四、治疗方法探讨 (21)1. 药物治疗方案 (22)1.1 药物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介绍 (23)1.2 药物剂量调整与不良反应处理 (24)2. 手术治疗适应证及术式选择 (25)2.1 手术适应证分析 (25)2.2 常见术式介绍与评价 (26)一、书籍概述《脑卒中:病理生理学、诊断与治疗》是一本关于脑卒中疾病的重要著作,全面阐述了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本书作者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为读者提供了深入浅出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巧,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脑卒中这一常见且严重的疾病。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介绍了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和发病机制;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包括脑血管病变、血栓形成、栓塞和出血等;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脑卒中的诊断方法,包括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第四部分探讨了脑卒中急性期的救治策略,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第五部分则重点关注了脑卒中的预防措施,如控制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干预和早期筛查等。
本书内容丰富,适合临床医生、神经科医生、护理人员以及医学生等相关人员阅读。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知识,掌握诊断和治疗技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救治效果和生活质量。
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多学科专家共识全文
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多学科专家共识(全文)铁缺乏症(Iron deficiency , ID)和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 IDA)是广泛影响世界各国的重要健康问题,累及约20亿人[1], 是发达国家唯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以及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在育龄期女性更为常见。
ID和IDA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关,肿瘤、炎症性肠病、慢性肾脏病和慢性心力衰竭并发ID/IDA的发生率分别为61%[2]、45%[3]、24%〜85%[4]以及43%〜100%[5]。
ID/IDA降低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是慢性疾病不良预后因素,及时诊断和处理ID/IDA是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
目前国内缺乏对于ID/IDA的诊治和预防的统一标准,中华医学会相关学科专家参考近年国内外诊治指南及相关文献,广泛征求同道意见,达成了以下ID/IDA诊治和预防的中国专家共识。
一、铁的吸收、转运和代谢正常成年男性铁总量50〜55 mg/kg,女性35〜40 mg/kg,分布于血红蛋白(Hb)、肌红蛋白、贮存池、不稳定池、组织铁池、转运池等,以水溶性的铁蛋白或非水溶性的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
铁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完成,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血红素转运蛋白1(HCP 1)直接将肠腔中的血红素铁转运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在血红素氧化酶的作用下,血红素的卟琳环被打开而释放出Fe2 +。
非血红素铁主要以不可溶的Fe3 +存在,Fe3 +首先需要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膜上的细胞色素b高铁还原酶1(Cybrd 1)的作用下还原为Fe2 +,才能被二价金属转运蛋白1(DMT1)转运入小肠绒毛细胞。
Fe2 +以铁蛋白的形式贮存在细胞内,或被基底膜侧的铁转运辅助蛋白或铜蓝蛋白氧化为Fe3 +,再通过铁转运蛋白1(FPN1)转运出细胞,进入血浆而被重新利用。
人类没有铁排泄的生理机制,正常机体的铁稳态即肠道铁的吸收与机体需要的相对平衡状态,铁调素在维持铁平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铁调素是由肝脏特异性表达分泌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肽,属于高度保守的防御性蛋白,负性调控细胞内铁的转出,限制铁释放入血浆,其水平下降导致肠道吸收铁和巨噬细胞释放铁的增加;炎症和感染均可导致肝脏合成和分泌大量、高浓度铁调素,导致小肠铁吸收下降。
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整合了多学科的专业意见
该共识汇聚了神经外科、血液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领域专家的智慧,确保了其内容的 全面性和权威性。
颅脑创伤凝血功能障碍诊治的未来趋势
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未来有望出现更多安全、有效的新型抗凝药 物,为颅脑创伤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精准医疗在凝血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基因检测、表型分析等手段,实现对患者凝血功能的精准评估 ,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深化
进一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颅脑创伤凝血功能 障碍这一复杂问题,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提高临床医生对共识的认知和应用水平
加强培训与教育
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 会等形式,向临床医生 普及该共识的核心内容 和精神,提高其理论水 平。
血小板输注
对于因颅脑创伤导致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的患者 ,应及时输注血小板,以预防或治疗出血。
血浆及凝血因子替代治疗
针对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的患者,可给 予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血液制 品,以纠正凝血障碍。
手术治疗时机与方式选择
早期手术干预
对于具备手术指征的颅脑创伤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以 减轻颅内高压、控制出血并降低病死率。
平衡抗凝与抗栓力度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平衡抗凝与抗栓治疗的力度,既要防止血栓 形成,又要避免过度抗凝导致的出血。
监测凝血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 治疗方案。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监测
严格遵守用药规范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严格遵守用药规范,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神经综述: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疾病研究进展
神经综述: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疾病研究进展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疾病(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NBIA)主要指一组由特定基因突变所致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障碍、步态异常、痉挛、认知障碍等,其共同的影像学特征是脑内特定部位出现异常铁离子沉积信号,目前共发现9种类型(表1)。
NBIA为影像学分类,有几种类型的NBIA 其临床表现属于遗传性帕金森病(FPD)的范畴,因此,其临床分类与FPD有重叠之处,如ATP13A2基因突变、PLA2G6基因突变均可导致FPD,因此,ATP13A2亦被称为PARK9,PLA2G6亦被称为PARK14。
在导致NBIA的基因中,只有铜蓝蛋白基因和铁蛋白L链基因可直接导致铁离子代谢障碍,其余基因主要与脂肪代谢、溶酶体活性障碍等相关。
我们主要总结了NBIA各类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供临床参考。
一、与铁离子代谢无关的NBIA与铁离子代谢无关的NBIA包括7种,这些致病基因不参与铁离子代谢过程,脑内铁离子沉积及神经元死亡的原因尚不清楚,其治疗主要有脑深部电刺激(DBS)、巴氯芬、铁离子螯合剂等,但是治疗效果较差,研究较多的为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退行性疾病(PKAN)。
(一)PKANPKAN也称为NBIA1型,之前称之为Hallervorden-Spatz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为1-3/1000000,约占NBIA的50%。
根据发病年龄,PKAN可分为早期典型PKAN和晚期不典型PKAN。
典型PKAN患者的临床表现如下:3岁左右开始出现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功能障碍,步态异常、眼球运动异常、神经精神功能和认知功能下降、行为改变、渐进性假性延髓麻痹、眼底色素性视网膜变性在临床上也常见,患者一般发病10-15年后丧失行走能力。
不典型PKAN在13-14岁发病,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神经精神症状(强迫症、精神分裂样精神病、抑郁症)和运动障碍综合征,运动功能受累与典型PKAN相比较轻。
脑泰方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铁沉积致神经细胞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脑泰方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铁沉积致神经细胞过氧化损伤的影响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脑出血引起的脑组织损伤主要包括神经细胞的死亡和脑组织的炎症反应,这些损伤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种分子机制,其中铁离子的沉积和过氧化损伤是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
脑组织中铁离子的沉积和过氧化损伤在脑出血后的组织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铁离子的沉积会导致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的增加,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和活性氧化物质,对细胞膜、蛋白质和核酸产生氧化损伤,导致神经细胞的死亡和脑组织的功能障碍。
减轻铁离子的沉积和过氧化损伤对于改善脑出血后的神经细胞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脑泰方是一种中药复方,由人参、天麻、丹参等多种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风定痉等功效。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泰方对脑出血后的神经组织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本研究旨在探讨脑泰方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铁沉积致神经细胞过氧化损伤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脑泰方对脑出血后的脑组织保护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本实验选取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60只,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脑泰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对照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大鼠采用自体血入脑法制备脑出血模型,脑泰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低剂量和高剂量的脑泰方治疗。
实验分别于脑出血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时观察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表现,并采集脑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和生物化学检测。
结果显示,脑泰方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表现有显著改善作用。
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脑泰方可以减轻脑出血后的神经细胞凋亡和神经元病理学变化。
生物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脑泰方可以显著减少脑组织中铁离子的沉积量,降低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对脑组织的过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本实验结果表明,脑泰方可以通过降低脑组织中铁离子的沉积和减轻过氧化损伤,发挥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2021
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2021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vessel disease,CSVD)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疾病,由于多起病隐匿,容易被患者甚至临床医师忽视。
自2015年《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共识》发表以来,人们对CSVD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在CSVD 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有了快速进展。
基于此背景,中国医院研究型学会脑小血管病专家委员会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编写了《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专家共识2021》,以体现CSVD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为CSV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脑小血管病概念CSVD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
目前对于脑小血管的定义更为宽泛,不仅包括上述小血管,还包括这些小血管周围2~5 mm的脑实质和蛛网膜下腔内的血管结构。
CSVD常见的病因分型包括:Ⅰ型,小动脉硬化;Ⅱ型,散发性或遗传性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Ⅲ型,其他遗传性CSVD;Ⅳ型,炎症或免疫介导的小血管病;Ⅴ型,静脉胶原病;Ⅵ型,其他小血管病。
根据2013年国际血管改变神经影像标准报告小组的标准,其主要影像学特征包括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ecent 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RSSI)、推测为血管源性的腔隙、推测为血管源性的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lar space,PVS)、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和脑萎缩。
其他影像学特征包括单个穿支动脉病变所致的脑出血、皮层表面铁沉积和皮层微梗死等。
其他不同角度的分类方法包括出血性和非出血性CSVD、散发型和家族型CSVD及增龄相关的脑小血管谱系疾病(包括深穿支动脉病和CAA)等。
2例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症5型患儿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2例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症5型患儿临床及遗传学分析赵敏;冯英;陈玉霞;刘玲;黄琴蓉;肖农;江伟【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症5型(NBIA5)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分析2例NBIA5患儿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结果,并用全外显子检测技术对患儿及家系进行WDR45基因测序.结果患儿分别为10个月男性和3岁10个月女性,均有全面性发育迟缓.1例有疑似癫痫发作史,MRI提示脑实质进行性萎缩;另1例有癫痫病史,MRI提示双侧苍白球T2WI及T2Flair上信号稍高.基因测序显示均存在WDR45基因突变,1例为未见报道的第6外显子c.276-c 277 insC移码突变,另1例为已有报道的第3外显子c.19C>T提前终止;2例患儿父母均为WDR45野生型.结论 WDR45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结合病史及MRI可诊断NBIA5.【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8(036)011【总页数】5页(P820-823,830)【关键词】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症5型;WDR45基因;基因突变;全外显子测序;X连锁显性遗传【作者】赵敏;冯英;陈玉霞;刘玲;黄琴蓉;肖农;江伟【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正文语种】中文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症5型(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 5,NBIA5,OMIM 300894)又称β螺旋蛋白相关性神经变性病(beta-propeller protein 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BPAN)[1],因其临床表现分为儿童期静止性全面发育迟缓、成人期进展为锥体外系症状的双相临床进程,也被称为儿童期静态性脑病成年期神经变性病(static encephalopathy of childhood with neurodegeneration in adulthood,SENDA),其致病基因为X染色体长臂1区1带2亚单位的WDR45,与自噬有关。
《脑动静脉畸形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24)要点
《脑动静脉畸形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24)要点第一部分共识制订方法学第二部分流行病学BAVM好发于中青年人群。
既往大宗的尸检研究显示BAVM检出率为(1~1.8)/10万人。
随着磁共振的普及,无症状BAVM的检出率逐渐提高。
一项纳入15 000余例头颅MRI结果的荟萃分析显示无症状BAVM的检出率可高达1/2 000。
第三部分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一、病因BAVM的发病机制研究在近10年取得了重要进展,现已明确多数BAVM的病因为血管内皮细胞基因突变。
根据突变模式的不同,BAVM病例可分为家族遗传性BAVM和散发性BAVM两种,其中散发性BAVM约占95%。
(一)家族遗传性BAVM(二)散发性BAVM二、病理生理机制1. 出血:2. 盗血:3. 静脉高压:4. 脑积水:第四部分临床表现和自然病史一、临床表现BAVM发病年龄通常为10~40岁,两个发病高峰年龄段为儿童期和30~50岁。
BAVM的临床表通常包括以下5类:1. 颅内出血(40%~60%):BAVM的颅内出血可表现为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具体取决于病变的位置。
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表浅AVM中较常见。
2. 癫痫发作(10%~30%):BAVM的癫痫发作通常以局灶性发作为起始,但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全面性发作。
3. 局灶神经功能障碍:BAVM患者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原因可能是出血所致占位效应,或是癫痫发作后的残留症状。
4. 头痛:伴发于BAVM的头痛没有特异性表现,多数病例很可能为BAVM与其他原因导致的头痛偶然同时出现。
5. 偶然发现(10%~20%):随着MR设备的普及,因其他原因接受脑MRI或CT检查而确诊的无症状BAVM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
二、自然病史颅内出血是BAVM最常见且最具危害的发病方式,是制定治疗决策的关键因素。
临床工作中需综合考虑出血危险因素以预测BAVM的出血风险。
推荐意见1:明确BAVM的出血风险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出血病史是BAVM出血事件的最强预测因素。
读书笔记(脑组织铁沉积神经变性病)
读书笔记(脑组织铁沉积神经变性病)
脑组织铁沉积神经变性病
术语
1、脑组织铁沉积神经变性病(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NBIA)
2、以肌张力障碍、震颤麻痹及痉挛位特点的一组神经退行性疾病
A:由L-铁蛋白基因FTL突变引起
B:均以基底节区异常铁沉积为特点
--部分亚型可见Lewy小体、轴突肿胀、高度磷酸化tau蛋白
3、包含(不限于)
--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pantothenate kinase-associated neurodegeneration,PKAN)
--婴儿神经轴突营养不良(infantile neuroaxonal dystrophy,INAD)
--无铜蓝蛋白血症
影像
1、苍白球T2低信号,中心高信号:虎眼征
经典型PKAN的特异性表现(PANK2突变)
也可见余神经铁蛋白变性病
2、苍白球±黑质、齿状核、皮质、纹状体积丘脑低信号,而无“虎眼征”=其他NBIA
3、注意:在3T以上场强时,正常苍白球为T2低信号
病理学
铁离子直接导致或促进细胞损伤,或者由轴突破坏引起
临床问题
1、PKAN
典型者<6岁,不典型者11-20岁
2、 INAD
典型者<2岁,不典型者4-6岁
3、无铜蓝蛋白血症肌神经铁蛋白变性病平均年龄40岁
诊断要点
运动障碍患者注意寻找苍白球T2低信号。
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预测
深入研究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通过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进一步揭示颅脑创伤急 性期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探索新型治疗方法和药物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有望研发出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疗 方法和药物,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完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进一步推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在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 能障碍诊治中的应用,提高整体诊疗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症反应。
03
凝血功能障碍与炎症反应的恶性循环
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障碍可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血管内皮损伤对凝血的影响
血管内皮损伤
颅脑创伤可导致血管内皮受损,暴露内皮下组织 。
凝血因子激活
损伤的内皮可激活凝血因子,触发凝血反应。
抗凝物质减少
血管内皮损伤还可导致抗凝物质(如肝素)减少 ,进一步加剧凝血功能障碍。
颅脑创伤后凝血因子变化
凝血因子消耗
颅脑创伤后,大量凝血因子 被消耗以止血。
凝血因子合成受阻
由于肝脏等器官受损,凝血 因子的合成可能受到阻碍。
凝血因子活性降低
颅脑创伤后,某些凝血因子 的活性可能降低,影响凝血
功能。
03 诊断方法与评估指标
临床表现与初步诊断
意识障碍
颅脑创伤后,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从嗜睡到深昏迷不 等,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列。
危害性大
颅脑创伤可导致患者死亡或严 重残疾,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
沉重负担。
诊疗挑战
颅脑创伤的病情复杂多变,涉 及多个学科领域,诊疗过程中
面临诸多挑战。
凝血功能障碍在颅脑创伤中的重要性
SWI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铁沉积分析
铁沉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联性
通过对比分析患者与健康人群的SWI图像,发现铁沉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 切相关,铁沉积过多可能加速神经元的退行性变。
SWI在疾病监测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04
SWI检查方法与参数设置
扫描序列
采用三维梯度回波序列进行扫描,获取高 分辨率的SWI图像。
A 检查设备
采用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进行SWI 检查。
B
C
D
图像后处理
对获取的SWI图像进行后处理,包括去噪 、滤波、相位校正等,以提高图像质量和 诊断准确性。
参数设置
根据设备型号和扫描序列,设置合适的扫 描参数,包括重复时间、回波时间、翻转 角、层厚、层间距等。
SWI对神经退行性疾 病患者的铁沉积分析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患者资料与方法 • 铁沉积分析结果 • 讨论与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与致谢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1
铁沉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
2
SWI(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能够敏感地检测脑 内铁沉积
3
本研究旨在利用SWI技术分析神经退行性疾病患 者的铁沉积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最后,感谢所有为本研究提供过帮 助和支持的人,包括但不限于实验 室技术人员、数据分析师、志愿者 等。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能够敏感地检测脑内顺磁性物质(如 铁、钙等)的分布和含量
通过SWI技术,可以定量或半定量地 评估脑内铁沉积的情况,为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病遗传学研究进展黄啸君;曹立【期刊名称】《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7(17)7【摘要】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病是以脑组织铁代谢异常、中枢神经系统过量铁沉积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病.常见临床症状为不同类型运动障碍,同时合并不同程度锥体束、小脑、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精神认知和视觉障碍,具有高度临床异质性.目前共明确10种亚型的10种致病基因,分别为PANK2、COASY、PLA2G6、C19orf2、FA2H、WDR45、ATP13A2、FTL、CP 、DCAF17.发病机制涉及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损伤、脂质代谢障碍、铁沉积和自噬障碍等.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病可能与多种神经变性病如帕金森病、额颞叶痴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 (NBIA) is a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abnormal accumulation of iron in central nervous mon clinical symptoms in NBIA include different types of dyskinesia,pyramidal tract involvement,cerebellar ataxia,peripheral neuropathy,autonomic neuropathy,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visual dysfunction.So far,10 gen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the causative gene for NBIA subtypes,which are PANK2,COASY,PLA2G6,C19orf12,FA2H,WDR45,ATP13A2,FTL,CP and DCAF17.The pathogenesis of NBIA involves mitochondrial involvement,oxidative stress damage,lipid metabolism and autophagy.Furthermore,NBIA may share the same pathogeneticmechanism with some other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such as Parkinson's disease (PD),frontotemporal dementia (FTD) and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总页数】10页(P490-499)【作者】黄啸君;曹立【作者单位】2018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神经内科;20002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疾病遗传学与临床研究进展 [J], 李小元;陈先文2.脑组织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疾病的临床与基因学特点 [J], 王洋;毕鸿雁;赵伟秦;赵亚明3.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J], 陈平姣;李常兴;曾抗;张锡宝4.脑内铁沉积性神经变性病的MRI表现(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黎佩君;黄飚;梁长虹;刘红军;张水兴5.2例神经退行性变伴脑铁沉积症5型患儿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J], 赵敏;冯英;陈玉霞;刘玲;黄琴蓉;肖农;江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SWI评估脑萎缩患者的脑铁沉积情况
检查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的SWI序列进行脑部扫 描,获取患者的脑部影像数据。
图像分析与诊断标准
图像分析
由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对SWI图像进行分析,观察脑部铁沉积的分布和程度。
诊断标准
根据SWI图像特征,结合临床诊断标准,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脑铁沉积及其程度。
或轻度的脑铁沉积。
03
无法定量评估铁含量
传统MRI技术通常只能提供定性的铁沉积信息,而无法准确测量铁的具
体含量。
SWI技术相对于传统MRI技术优势
高敏感性
SWI技术对铁沉积具有高度敏感 性,能够检测到微小的铁沉积,
有助于早期发现脑铁沉积。
可视化效果好
SWI技术能够生成高质量的图像, 清晰地显示铁沉积的位置和范围, 有助于医生对病情进行准确评估。
可定量评估铁含量
通过测量SWI图像中的相位信息, 可以定量评估铁的含量,为临床诊 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不同影像学技术综合应用策略
结合多种技术进行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传统MRI技术、SWI技术以及其他影像学技术(如CT、PET等) 进行综合评估,以提高对脑铁沉积的诊断准确性。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技术
临床意义
评估脑萎缩患者的脑铁沉积情况对于了解病情、判断预后以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阿尔茨海默病等 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脑铁沉积的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和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通过SWI等技术早期发 现和治疗脑铁沉积可能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PART 02
SWI技术原理及特点
结果展示及临床意义
结果展示
将患者的SWI图像及诊断结果进行整 理,以图表或文字形式展示。
2024婴幼儿脑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专家共识要点(全文)
2024婴幼儿脑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专家共识要点(全文)本共识所界定的婴幼儿脑损伤是指婴幼儿时期由于各种围生期高危因素、感染、创伤、意外窒息、中毒、脑血管病等所致的中枢神经损伤,临床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发作、视听障碍、社会交往和心理行为障碍等[1-3]。
本界定不包括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性脑畸形所致的脑损伤。
神经修复治疗是通过采用神经保护、组织工程或细胞移植、神经电刺激、药物、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等各种综合干预措施,促进被破坏或受损害神经的再生修复和重塑,恢复神经功能[4]。
婴幼儿期是神经发育的关键期,未成熟脑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因此,神经修复治疗对婴幼儿脑损伤尤为重要。
当前临床上对婴幼儿脑损伤的诊治尚无统一方案,存在认识不足或诊治过度等问题。
基于这一背景,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分会儿童神经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发起,组织国内相关领域26位专家,共同制订了《婴幼儿脑损伤神经修复治疗专家共识》,目的在于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个对婴幼儿脑损伤治疗有一定循证医学依据的方案。
共识意见的证据和推荐级别依照GRADE标准[5]。
证据级别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级(表1)[6]。
根据对共识推荐意见的证据支持级别、效益、风险、负担和费用的综合判断,推荐级别分为强推荐和弱推荐2种(表2)。
强推荐的含义是大多数患者应该接受推荐的方案,弱推荐的含义是不同的选择适合不同的患者。
GRADE对推荐强度的二元分类的优点在于它为患者、临床医师和决策者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这尤其适用于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情况,也常是共识制订时选择的分级方法。
1急性期脑保护治疗脑损伤急性期和早期主要采用神经保护治疗,目的在于阻断神经细胞损伤所涉及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恶性循环,减轻毒性通路的活化和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神经细胞存活和再生。
1.1 基础治疗基础治疗非常重要,包括维持内环境稳定、对症治疗、病因治疗、防治并发症、营养支持和护理,以及监护等措施。
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PPT课件
物理预防
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 、弹力袜等物理措施,促 进下肢静脉回流,降低深 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其他相关并发症防范和处理建议
肺部感染预防
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翻身拍背、吸 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肺部感染 发生率。
泌尿系统感染防范
注意会阴部清洁,导尿管定期更换, 并进行膀胱冲洗,以减少泌尿系统感 染机会。
义,也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02
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概 述
定义与分类
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是指颅脑受到外力损伤后,在急性期内出现的凝血系统异常,表现为 出血倾向或凝血障碍。
定义
分类
根据凝血功能异常的类型,可分为低凝状态、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颅脑创伤后,脑组织损伤、血脑屏障破坏、颅内压增 高等因素均可导致凝血系统异常。此外,手术、输血 、感染等医源性因素也可能诱发凝血功能障碍。
04
治疗方案及策略探讨
药物治疗选择原则与注意事项
早期使用止血药物
在颅脑创伤急性期,应尽早使用止血 药物以控制出血,避免进一步损伤。
选用合适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作用迅速 、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的止血药物。
监测药物反应
在使用止血药物期间,应密切监测患 者的反应和凝血功能指标,及时调整
药物剂量。
的认知和理解。
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运动训练、认 知训练等,以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用药与饮食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正确的用药方法和 注意事项,以及合理的饮食搭配, 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介绍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脑铁沉积6型
神经退化伴脑铁沉积6型脑铁沉积是罕见病,中枢神经系统表面铁沉积症属于一类罕见的综合征,为慢性、反复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者是脑室内出血,引起含铁血黄素在中枢神经系统表面沉积所致.而引起出血的原因包括肿瘤、血管畸形、不规则的术之后瘢痕或者是创伤性的硬脊膜撕裂等.脑内铁沉积的治疗方法可以适当的保守调整.注意饮食的保养.适当的利湿健脾.也可以用放血疗法调养,年龄很大应有一定的风险性.适当的放血每次需要500ml左右,人体内的铁元素主要贮存在血液中,需要定期检查铁元素含量积极调整做治疗.合理的补充液体,运化气血.主要是一个神经退化的问题,这个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导致的一个神经衰老问题.所以说这是一个正常现象,但是如果衰老过度而且进行进行加重的话,就要进一步的排除是否有其他的病因所导致,目前可以积极的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可以借助营养神经类,这一类药物主要通过化学物质为受损神经补充营养物质,促进神经系统的再生,加快神经细胞的分化,发育,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重塑受损神经元,增加脑内神经细胞的抗氧能力,保护神经系统免受病毒侵害.常见的营养神经类药物有脑蛋白水解物,神经节苷脂,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奥拉西坦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神经元或其髓鞘的丢失引起的,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导致功能障碍.临床上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亨廷顿病、多发性硬化症(MS)、帕金森病、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牛海绵状脑病、克劳茨菲尔德病、小脑萎缩、原发性侧索硬化、脊髓肌萎缩等.神经退化性疾病是由于大脑和脊髓中神经元或髓鞘的丢失而引起的一种疾病状态.大脑和脊髓由具有不同功能的神经元组成,如控制人体的运动、感官处理感觉信息和大脑做决定.大脑和脊髓的细胞通常不能再生,因此过度的损伤可能是毁灭性的,不可逆转的.这种疾病患者更会出现认知障碍、肢体行动障碍和交流语言障碍.脑退行性变,又称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衰退,并引起一系列称为脑退行性疾病的症状.首先,压力太大,大脑一般是疲劳和过早老化和智力下降.其次,大脑营养供应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大脑发育.第三,睡眠不足、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低下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第四,不要想大脑,思考可以锻炼大脑,不要想会加速大脑的退化.一般来说,28岁的人的大脑功能并没有退化的,但是大脑是非常复杂的,还会出现很多问题,脑退化一般会出现如脑血管病、抑郁、焦虑症等脑功能问题,可能会导致记忆、情绪等问题.所以,你的情况建议还是还需要去检查才能判断.脑退化症,通常来讲是老年群体的易得症,具体表现为,神经衰弱,记忆力与辨识能力大不如前,但是,也不排除这种症状会发生在年轻人群体上的可能性,作为年轻人,要避免这个症状的话,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经常出入一些极具刺激神经系统的场所,然后要少熬夜,熬夜会引发身体的很多问题,多吃水果蔬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组织铁沉积神经变性病诊治专家共识》要点脑组织铁沉积神经变性病(neurodegeneration with brain iron accumulation,NBIA)是一组由基因突变导致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伴有其他复杂临床症状,在脑组织特定部位可见异常铁沉积的罕见的神经遗传变性疾病,发病率在(1~3)/1 000 000。
尽管NBIA疾病谱系具有很高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但此类疾病在影像学尤其是磁共振(MRI)上因铁离子异常沉积而具有特征性的异常征象。
分子遗传学检测致病基因可以确诊。
NBIA疾病谱系中10个亚型已经明确了致病基因。
各亚型的命名推荐采用“突变蛋白相关性神经变性病”的模式来统一命名。
铁属于顺磁性物质,异常沉积在MRI上有特征性的表现。
在常规序列T2加权像及磁敏感系列,铁沉积部位显示低信号,在T1像铁沉积显示等信号。
常见铁沉积部位为苍白球、黑质、红核、丘脑等脑深部灰质核团。
但不是所有的NBIA疾病都会在MRI上显示铁沉积,也不是任何显示铁沉积的病例都属于NBIA疾病谱系。
一、NBIA疾病谱系(一)泛酸激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PKAN)根据发病年龄,PKAN可分为早发典型PKAN和晚发不典型PKAN。
1. 典型PKAN:10岁以前发病,90%病例在3~6岁发病。
首发症状多为步态障碍及姿势异常,少数病例以精神行为异常或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
2. 不典型PKAN:发病年龄跨度大,平均13~14岁,但也可成年发病,临床症状不典型。
常见表现为语言障碍、神经精神症状及运动障碍。
3. PKAN影像学特点:PKAN病例T相上可见苍白球部位铁沉积显示低信号,而在苍白球的前内侧由于神经元死亡、胶质增生而显示高信号,这一影像学表现被称为“虎眼征”。
(二)非钙依赖型磷脂酶A2相关性神经变性病(PLAN)PLAN有3个临床亚型1. 婴儿神轴索营养不良(INAD):发生于婴儿和儿童早期,通常在6月龄至3岁发病。
首发症状多为精神运动发育迟滞或倒退,继而出现肌无力、严重的躯干张力低下、小脑性共济失调、减反射减弱或消失、视神经萎缩致视力障碍、斜视、眼球震颤。
随着疾病的进展,以肌无力、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为主要表现的外周失神经支配症状被痉挛性四肢瘫、病理征阳性的锥体束症状所取代,但仍有腱反射消失。
部分患者可有癫痫发作。
2. 不典型INAD:也在儿童期发病,通常在1.5~6.5岁之间。
临床表现多样化、进展相对缓慢。
首发和主要表现往往是因小脑性共济失调引起的步态障碍,可伴有视神经萎缩、眼球震颤、斜视、癫痫、构音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痉挛性瘫痪,有些患者则以肌张力障碍为主要表现。
3. PLA2G6相关性肌张力障碍-帕金森综合征(PLAN-DP):多见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起病,主要表现为帕金森样症状、肌张力障碍、认知减退和精神行为异常,部分患者还可伴有锥体束征、眼球活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肌阵挛、癫痫等日常症状。
4. PLAN影像学特点:几乎所有的典型INAD病例中,小脑蚓部和小脑半球的萎缩是最主要和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三)线粒体膜蛋白相关性神经变性病(MPAN)通常在儿童期发病,但也可在成年早期发病。
儿童期发病的患者,首发症状往往为锥体束受累导致的痉挛步态。
认知障碍、构音障碍、视神经萎缩、锥体外系症状、精神行为异常是常见临床表现。
影像学特点:MRI磁敏感序列显示苍白球、黑质部位铁沉积。
部分患者T2像苍白球部位低信号,纹状体内侧髓板伴有条状高信号,类似于“虎眼征”,是MPAN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四)β螺旋蛋白相关性变性病(BPAN)疾病分为两个时期,儿童期,全面性的发育延迟,包括运动、语言、认知,患者可有走路不稳、语言表达障碍、学习障碍,可伴有癫痫发作、睡眠障碍,这些表现在患者的发育结束后处于稳定状态。
直达20~30岁时,出现以帕金森样、肌张力障碍为主的锥体外系症状,锥体系也可受累。
影像学特点:BPAN有两个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1)黑质部位时BPAN 患者铁沉积最早和受累程度最严重的部位,苍白球也可累及;(2)在BPAN 患者,T1像上为双侧黑质高信号伴或不伴有中央T1低信号带。
(五)其它NBIA疾病谱亚型1. 脂肪酸羟化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FAHN):通常在儿童期起病,首发症状为步态障碍、容易跌倒,逐渐进展为痉挛性步态、肌张力障碍、小脑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吞咽障碍、视神经萎缩致视力障碍。
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也可伴有癫痫。
影像学上,除了苍白球部位的铁沉积外,可以有脑白质营养不良的表现,在T2像上表现白质高信号,胼胝体萎缩变细,小脑、脑桥、延髓等部位的萎缩也是FAHN影像学上特征性的表现。
2. 神经铁蛋白病(NFT):NFT是NBIA疾病谱系中唯一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通常在40~55岁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舞蹈症、手足徐动症、肌张力障碍、帕金森样症状、认知障碍等。
影像学显示苍白球、黑质、红核、小脑齿状核等部位异常铁沉积,偶见额叶部位铁沉积。
3. 血浆铜绿蛋白缺乏症(ACP):患者中年起病,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糖尿病、视网膜色素变性三联征。
影像学显示广泛的脑内铁沉积。
4. Kufor-Rakeb病(KRD):多为青少年期起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多巴反应性帕金森综合征,锥体束病变,可伴有眼球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神经精神症状,部分患者还有面部-咽部-手指轻微肌痉挛和颅脑CT或MRI可见弥漫性大脑、小脑萎缩,部分患者影像学可见壳核和尾状核铁离子沉积。
5. Woodhouse-Sakati综合征(WSS):儿童期可出现智能发育迟滞,进而出现少毛征、性机能减退致第二性征发育不全、感音性耳聋、糖尿病,可在成年期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肌张力障碍,伴或不伴由手足徐动症,锥体束征常不明显。
影像学可见苍白球、黑质铁离子沉积。
侧脑室、深部脑白质融合性病变也是常见影像表现,在T2相显示高信号。
6. 辅酶A合成酶相关性神经变性病(COASY):儿童早期起病,通常存在运动、智能、语言发育缺陷,首发表现为步态障碍、认知障碍逐渐发展出现痉挛性肌无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帕金森a样肌强制、精神症状以及轴索性外周神经病。
影像学可出现类似“虎眼征”的表现,苍白球T2低信号伴有中间高信号。
尾状核、壳核、丘脑肿胀,T2高信号。
二、NBIA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要点1. 步态异常、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伴有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视神经萎缩或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对NBIA有提示意义。
2. 发病年龄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各亚型中除NFT和ACP中年起病,其余各型多为儿童、青少年起病,成年起病少见。
3. 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如儿童期全面发育迟滞、成年期出现锥体外系症状的双相临床进程是BPAN的特点;少毛征、性腺机能减退、糖尿病、感音性耳聋、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应该考虑WSS的可能。
4. 临床提示NBIA可能的病例,应该进行MRI检查。
选择GRE、SWI等磁敏感系列或者高磁场MRI检查,有助于发现铁沉积。
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如“虎眼征”高度提示PKAN;双侧黑质对称性T1高信号伴或不伴中间低信号提示BPAN;铁沉积部位继发囊性变提示NFT。
5. 其他辅助检查:视力障碍是NBIA疾病谱系中常见症状。
如视网膜色素变性是PKAN及AVP患者常见表现,视神经萎缩见于PLAN、MPAN、FAHN等亚型,因而眼底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对诊断有帮助;铁蛋白水平对NFT的诊断、铜绿蛋白水平对于ACP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脑电图检查,尤其发现额叶部位慢波背景上快节律波对于INAD诊断有帮助;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可以找到INAD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证据。
少数PKAN患者外周血涂片可发现棘红细胞。
6. 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如仅表现为不太障碍、锥体外系症状,影像学上也未见明显铁沉积征象,在排除其他考虑的疾病后,仍应进行PANK2、PLA2G6基因检测,以确诊或排出这两种最常见的NBIA亚型。
(二)鉴别诊断原则1. 症状学: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要表现者,需要与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或帕金森病、遗传变性病或其他继发性因素导致锥体外系症状的疾病鉴别。
以痉挛性步态为主要表现的亚型,如MPAN、FAHN,应与遗传性痉挛性截瘫鉴别。
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INAD,尤其是不典型INAD,需要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中某些发病年龄早的亚型进行鉴别。
2. 影像学:NBIA重要的影像学特征为双侧对称性基底节区病变,T2像低信号显示铁沉积。
对称性累及基底节的疾病种类很多,中毒性、代谢性、遗传代谢性、遗传变性病。
NBIA与这些疾病在影像学上的重要鉴别点事T2像低信号,而其他疾病在T2像上由于水肿、胶质增生等原因显示高信号。
(三)具体鉴别诊断1. 肝豆状核变性(WD):2. 亨廷顿病(HD):3. 原发性肌张力障碍:4. 青少年型帕金森病:5.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6.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7. 多系统萎缩(MSA):三、NBIA疾病谱系的治疗对于NBIA疾病谱系的治疗还缺乏有效的手段。
目前仍然是对症治疗、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
(一)对症治疗1. 帕金森样症状:左旋多巴治疗可能有效,对于PLAN-DP、BPAN、MPAN、KRD疗效相对确切,但是早期容易出现异动症、加重精神症状等并发症。
不推荐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2. 肌张力障碍:对于局灶性或节段性肌力障碍,注射A型肉毒毒素有效。
对于偏侧性或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可口服苯海索、巴氯芬、复方左旋多巴、苯二氮卓类药物,不推荐使用锥体外系副作用大的多巴胺受体拮抗类药物。
深部脑刺激术和经颅磁刺激术对部分患者有效。
肌张力危象患者应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紧急处理,可以经肠道或口服水合氯醛镇静。
3. 舞蹈样症状:舞蹈样症状伴有明显的精神症状,可考虑选用对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相对小的二代精神病药物,如喹氯平、奥氯平。
如果患者患者不伴有精神症状,可选用丁苯那嗪。
4. 痉挛状态:巴氯芬可能有效。
5. 精神症状:应请精神科医师一起参加治疗。
6. 认知、语言、运动障碍:认知行为疗法、语言功能训练及运动康复锻炼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二)营养支持:部分患者存在假性球麻痹、肌无力致吞咽困难,应及时给予经鼻或胃造口胃肠营养支持。
(三)预防并发症:应积极预防吸入性肺炎、坠积性肺炎、骨质疏松及隐性骨折等并发症。
(四)其他治疗:铁离子鳌合疗法效果不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