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公路高边坡防护措施

公路高边坡防护措施

公路高边坡防护措施边坡是指线路近旁的天然斜坡或经过施工开挖形成的路堑斜坡、填筑形成的方坡等等。

高边坡灾害是我们道路工程中危害较大的一个地方。

一、边坡的变形特征1、公路边坡是将地质体的一部分改造成人为工程设施,因此其稳定性取决于自然山坡的稳定状况(稳定、不稳定、极限平衡)、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坡体结构、岩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风化程度等)和人为改造的程度(开挖深度、坡形、坡率等)。

2、人工边坡是对自然坡体的改造,改变了自然坡体的应力状态和地下水的渗流条件,而且是在短短几个月内改造完成的。

自然坡体的应力调整有一个过程,强度低的软弱岩层调整较快,常在施工期就发生变形;强度高的坚硬岩层调整较慢,或可自身稳定,或在1~3年后发生变形。

只有当人工边坡对其改变不大时,才可保持稳定,否则就会发生失稳,甚至引起自然坡体的破坏。

3、自然山坡和人工边坡都处在各种自然营力的作用之下,如阳光照射、降雨冲刷和下渗、风化和地震等。

但人工边坡所造成的自然状态的改变使这种作用更强烈,如开挖暴露风化加剧、破坏植被地表水容易下渗、坡体松弛、爆破震动等都使边坡更容易发生变形。

4、自然条件千差万别,所以边坡设计也变得十分复杂,每个高边坡工点都需单独分析和计算,这也是目前高边坡设计尚无规范可循的原因。

二、高边坡形成的原因分析(一)主观原因:1、公路选线时对地质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将“地质选线”落实到实处,对已经存在的古老滑坡和潜在滑坡认识不足,将线路布设在这些地段,甚至大填、大挖,造成老滑坡复活或新生滑坡。

2、对高边坡的危害认识不够,强调节约工程投资,本来可以内移作隧道或外移作桥或半路半桥的,为节省投资而造成大挖方,结果造成高边坡变形破坏,有时其治理费用比桥、隧还多。

(二)客观方面:1.山区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对线形和道路走向有特定的要求,也不可能一味强求优良的工程地质条件,而回避不良地质、高边坡等岩土工程问题,因此就不可避免的在近于极限平衡的天然山坡上或其内开拓修建。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考试复习题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考试复习题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考试复习题绪论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地质学的一个分支。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岩石和土的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是指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

它影响建筑物修建的技术可能性、经济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

如建筑物所处地质环境的区域构造稳定问题、地基岩体稳定问题、地下硐室围岩稳定问题和边坡岩体稳定问题、水库渗漏问题、淤积问题、浸没问题、边岸再造及坝下游冲刷问题,以及与上述问题相联系的建筑场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条件等方面的问题。

工程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在于对人类工程活动可能遇到或引起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作出预测和确切评价,从地质方面保证工程建设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安全可靠性。

工程地质学基本任务:研究人类工程活动和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以便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人类工程活动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地基问题、边坡问题、洞室问题、渗透问题。

第一章⒈岩体:通常指地质体中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那部分岩石,它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被各种结构面所分割。

三个要点:工程影响范围内;被各种界面切割;处于一定的应力状态。

⒉结构面:指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力学强度相对较低、两向延伸(或具有一定的厚度)的地质界面(或带),例如岩层层面、软弱夹层、各种成因的断裂、裂隙等。

⒊岩体结构:岩体内结构面和结构体的排列组合形式。

岩体经受各种地质作用,形成具有不同特性的地质界面,称为结构面;结构面将岩体分割成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岩块,称为结构体。

斜坡灾害防治

斜坡灾害防治

2)绕避措施 规划期间如遇有重大崩滑灾害,或可能因工程活动诱发重大灾害,可 考虑变更原规划设计。如:改线,以桥、隧形式通过等。
树旗隧道线路变更示意图
3)防护措施 防护工程包括防水、治水、危石拦截、危石清除、变形监测监护、工 程施工工艺改进(如控制爆破、合理开挖等) (1)防水治水措施 例如修建截水沟、排水管道、地表排水系统。疏干滑体内地下水、 减小地表水向滑体渗入。 (2)危石拦截
槽中排出。上半部起集水和疏干作用,下部沟槽起排水作用。
拱形盲沟断面
盲洞的形状和结构主要随地层压力及岩性特征的变化而异,衬砌的结构及细部尺寸应依岩土工程特性 及隧道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防治工程分级
级别
I
II
III
危害对象
主要迁建集镇。 一般迁建集镇。 县级和县级以上迁建城 或大型工矿企业、县级或中型工矿 市。 重要桥梁、国家 企业,省级及一 专项设施 般专项设施 >100 >1000 >10000 复杂 >1000 1000~500 1000~500 10000~5000 一级 1000~500 <500 <500 <5000 简单 <500
标和级别确定设计 进行效益评估,包括工程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应对滑坡。 对于 一 级滑坡防治工程,应专门编制监测设计,内容包括施工安全监测、防治 ’

工程效果和动态长期监测等。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监测技术和监测频次。
施工组织是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的重要内容,安排合理的施工程序和 工程实施顺序,井确定切实可行的工期。应结合城镇规划,编制防治工程的保护和灾 害风险管理措施。 提交相应的设计附图册,一般为A3幅面,平面布置图可采用Al、Ao或更大幅面。 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方案设计和计算结果可以计算书的形式单独提交。 应详细说明设计的计算公式 必须详细说明估算编制的办法、费率标准、实际工程量及定额依据等,也可以

浅述斜坡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浅述斜坡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浅述斜坡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及其防治措施斜坡在各种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不断地改变着坡高和坡角,使坡体内应力分布发生变化。

当组成坡体的岩土体强度不能适应此应力分布时,就产生了斜坡的变形破坏作用。

尤其是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使自然斜坡发生急剧变化。

斜坡的稳定程度也变化极大,往往酿成灾害。

斜坡的变形与破坏,实质上是由斜坡岩土体内应力与其强度这一对矛盾的发展演化所决定的。

由于斜坡变形破坏,给人类和工程建设带来的危害在国内外不乏其例。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所制约,斜坡地质灾害分布广泛,活动强烈,危害严重。

因此了解斜坡变形破坏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类型以及其防治措施对于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显得尤其重要。

1斜坡变形破坏的类型(The type of slop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斜坡的变形与破坏,可以说是斜坡发展演化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变形属量变阶段,而破坏则是质变阶段,它们是一个累进破坏过程。

这个过程对天然斜坡来说时间往往较长,而对人工边坡来说时间则较短暂。

1.1斜坡变形(Slope deformation)斜坡变形按其机制可分为拉裂、蠕滑和弯折倾倒三种型式。

1.1.1拉裂(Tensile crack)在斜坡岩土体内拉应力集中部位或张力带内,形成的张裂隙变形型式称拉裂。

这种现象在由坚硬岩土体组成的高陡斜坡坡肩部位最常见,它往往与坡面近乎平行(见图一),尤其当岩体中陡倾构造节理较发育时,拉裂将沿之发生、发展。

拉裂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上宽下窄,以至尖灭;由坡面向坡里逐渐减少。

拉裂还有因岩体初始应力释放而发生的卸荷回弹所致,这种拉裂通常称为卸荷裂隙。

拉裂的危害性是:岩土体完整性遭到破坏;为风化营力深入到坡体内部以及地表水、雨水下渗提供了通道。

它们对斜坡稳定均是不利的。

图一斜坡拉裂示意图1.1.2蠕滑(Creep slip)斜坡岩土体沿局部滑移面向临空方向的缓慢剪切变形称蠕滑。

蠕滑发生的部位,在均质岩士体中一般受最大剪应力迹线(见图二)控制,而当存在软弱结构面时,往往受缓倾坡外的弱面所控制。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它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科学,属应用地质学范畴。

工程地质条件(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它是自然地质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客观存在。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概念。

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指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工程地质环境:是人类生活与活动的客观物理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多成分的系统。

工程地质环境是人类从事活动的地质环境。

包括工程建设的的适宜性和敏感性两方面。

同时表现为工程建设地质环境系统的协调稳定性。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基本任务: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中心任务: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1、我国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中国大陆自西向东的地势可分为四大阶梯下降。

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是青藏高原的北缘与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第三级阶梯是更东的低山丘陵和大平原;第四级阶梯从鸭缘江口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仑河口,是一条婉蜒曲折的海岸带。

这四个阶梯具有不同的地质环境特征,它们对工程活动的制约也各有不同的持点。

第一阶梯,主要有两种地貌单元制约着人类的工程活动,即青藏高原的高原环境和其周边地区的深切峡谷地貌。

第二阶梯由多个大型盆地和高原组成。

由于自北而南,白西而东气候带由寒变暖,由干变湿,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营力、水文地质条件和自然地质作用都随之而改变,所以这一广阔地带又可分为多个各具特点的地质环境。

第三阶梯和第四阶梯,由于东北、华北、华南现代构造活动性及地表沉积层厚又各有不同,故可将之划分为华南,华北,东北三个不同的地质环境区。

2、内动力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能的积累与释放所产生的一系列动力作用,如构造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其中构造运动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内动力地质作用,对工程活动的影响最大。

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

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

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
斜坡是指地面倾斜形成的地质体,直接受到重力作用的影响,易于发生变形和破坏。

斜坡地质灾害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加固支护
在斜坡的上部和下部设置适当的支护措施可以有效地增加斜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实际中可以采取植被、混凝土、石材等材料进行斜坡的加固与支护,加强对斜坡的固护,提高斜坡的抗震、抗风、抗滑能力。

二、排水疏导
斜坡的水分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之一。

因此,在斜坡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设置排水设施,及时疏导雨水,减少水利条件带来的破坏风险,降低土的饱和度,使斜坡保持稳定状态。

三、合理开挖
斜坡挖掘是斜坡变形和破坏的致命原因之一。

因此,合理开挖是确保斜坡变形不产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际应用中要尽可能减少开挖量,避免向下挖,采取适当的缓坡设施,避免斜坡土体的过度位移和破坏。

四、监测预警
对于已经出现变形且建设或者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与之产生联系的斜坡,需要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对变形量,速率,位置等数据进行即时监测,以提早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灾害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为保障斜坡的稳定,合理设计和选取一套完整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设计要考虑全面和周密,依照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逐步实施措施,不断提高防治效果,达到最佳的预防效果。

黄土斜坡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

黄土斜坡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

黄土斜坡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路基边坡治理工程是防止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结构稳定、改善道路景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

文章对影响黄土斜坡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治理措施。

标签:黄土斜坡;路基;边坡黄土是具有独特性质的土壤,其颗粒较细,内部的粉砂含量较高,通常超过50%,因此,其结构一般较为疏松,通常具有渗透性、湿陷性并且容易坍塌。

在我国,黄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在黄土地区的道路交涉中,路基的填筑材料主要以黄土为主,这就很容易出现边坡病害。

加强边坡的治理工程,是路基建设和维护工作中的重点项目。

1 影响黄土地区斜坡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因素黄土地区由于其土体特点和自然环境特点,对斜坡路基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因素较多。

1.1 黄土地区土体的特点黄土中的砂粒含量超过50%,黄土中的黏粒通常附着在砂粒的表面,这就和砂粒形成了共同的支承结构,但是由于其结构比较松散,通常稳定性较差。

黄土的湿陷性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较大,黏粒的存在会极大的抑制湿陷性对黄土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黄土的湿陷性还与黄土中的水溶盐有很大关系,黄土中的水溶盐主要包括难溶盐、方解石、岩盐、钾盐等。

这些水溶盐在黄土中几乎都会有一定量的存在,这对黄土的湿陷性有两方面的额影响。

部分盐类会抑制黄土的湿陷性,如碳酸钙;另外一部分却会增加湿陷的发生几率。

1.2 雨水的冲刷侵蚀根据侵蚀破坏的程度不同,坡面冲刷可以分为片蚀、够到冲蚀、冲刷坑及冲刷性坍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在混凝土护面墙防护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潜蚀性冲刷。

边坡表面在雨水冲刷侵蚀后发生坍塌,是侵蚀过程中发生的最严重破坏。

黄土路基边坡中发生冲刷性坍塌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边坡介质突变部位。

潜蚀性冲刷指边坡坡面在做好混凝土墙防护后,水流沿着护面与坡面结合的缝隙处向下渗透,慢慢侵蚀护坡内部的土体。

潜蚀性冲刷往往会对护坡结构造成破坏,使其失去稳定性。

特别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由于黄土发生湿陷性变形,就容易造成护面与坡面发生脱离,这中间就会形成较大的缝隙,从而让潜蚀性冲刷更明显,破坏程度也更强。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

填空题1. 泥石流是一种含有大量、等固体物质的洪流。

它常突然爆发,来势凶猛,历时,具有强大的。

是威胁山区居民生存和工农业建设的一种地质灾害。

2. 黄土的湿陷性可分为和。

3. 褶曲的基本形态类型有和两种。

4.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岩类,泥岩属于沉积岩中的岩类,砂岩经过高温变质作用形成岩。

5. 岩体结构面按成因可分为、、三类。

6.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可以分为、和。

7. 工程地质勘察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按照顺序依次为:、、、。

8. 按滑动面与岩土体层面的关系,滑坡可以分为、和三种类型。

简答题1.活断层区的建筑原则有哪些?2.请叙述斜坡中重分布应力的特点.3.试论述地面沉降及其主要危害.4.请判断下列活断层的生成年代.5.滑坡时间预报的岩土体蠕变(流变)理论曲线如下, 请加以分析解释.6.下图为一个典型的泥石流, 请分别阐述各区的意义.7.试分析下列河间地块是否会发生水库渗漏.8.计划中的一条高速公路, 将通过一个滑坡体, 试论述工程地质条件及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9.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10.野外鉴别矿物的步骤?11何谓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12选择洞轴线位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13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14.简要说明崩塌的形成条件。

15.根据岩体结构面和结构体的成因、特征及其组合排列关系,岩体结构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并简要说明各类型的主要工程地质性质。

16.说明岩溶的概念及其发育的基本条件。

17.简要说明工程地质条件所包含的类型,并选取其中2种详细阐述其与工程建设的相互关系。

18.简述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19.简述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单项选择题1. 下列矿物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A. 石英B. 方解石C. 黑云母D. 正长石2. 关于矿物的解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互相消长的B.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不显断口C. 矿物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D.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断口显著3. 下列结构中,( )不是沉积岩的结构。

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边坡滑坡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摘要:以某边坡为研究对象,对滑坡体的滑坡边界特征以滑坡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数值模拟法评估了抗滑桩+锚杆的联合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

研究表明,公路滑坡目前变形主要发生在滑坡前缘,后缘存在数道裂缝,坡脚挡墙外移,坡脚外地面尚稳定,未见鼓起迹象,其主要变形表现形式为局部滑塌,属于小型滑坡的规模等级;滑坡形式为牵引式滑坡,在经历较长时期的降雨后,滑坡体发展快速,产生了极其明显的下滑变形现象,并且坡脚的挡墙亦出现了侧向变形、墙顶开裂现象;抗滑桩+锚杆的联合支护结构下的边坡不存在潜在滑动面,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为1.35,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

关键词:公路边坡;滑坡基本特征;联合支护;稳定性分析0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大量新建,这其中就包括边坡工程。

近些年,边坡滑坡导致的事故灾害屡见不鲜,这给社会经济和人民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因此,边坡滑坡及处治分析问题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众多科研工作者针对边坡滑坡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为该领域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杨明亮等[1]以某路堑边坡为背景,根据现场勘测资料分析了公路路堑边坡顺层滑坡的基本特征等;同时,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路堑边坡的治理措施进行了研究。

李政等[2]基于某边坡工程,利用PLAXIS 3D软件建立边坡模型,对比了不同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并进一步优化了支护方案。

王斌等[3]以澜沧江库岸工程为背景,根据现场勘查资料,分析了工程地质环境特征及公路边坡滑坡体的变形特征,深入研究了沿江公路病害分区。

1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本文所研究边坡长约260m,病害较为明显的段落约有100m,坡高约25m,边坡小里程至中部地形内凹,大里程坡体位于地形山脊处,后部为水稻田、地瓜田地及居民住宅。

边坡邻近构筑物环境复杂,坡下线路右侧建有4层砖混结构建筑以及龙东大桥,三级坡面筑有2根电杆,边坡左后方距离边坡开口线20m位置坐落一处电塔。

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

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

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由于斜坡变形破坏,给人类和工程建设带来的危害在国内外不乏其例。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所制约,斜坡地质灾害分布广泛,活动强烈,危害严重。

因此,必须对斜坡的变形破坏采取防治措施。

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下滑力,提高斜坡抗滑能力;2消除、削弱或改变使斜坡稳定性降低的各种因素;3防御和绕避措施。

以下将重点介绍降低下滑力,提高斜坡抗滑能力,包括刷方减载和抗滑工程。

1刷方减载降低下滑力主要通过刷方减载,在刷方时必须正确设计刷方断面遵循“砍头压脚”的原则(如图1)。

特别注意不要在滑移—弯曲变形体隆起部位刷方,否则可能加速深部变形的发展。

图1 边坡“砍头压脚”2抗滑工程抗滑工程是提高斜坡抗滑力最常用措施,主要有挡墙、抗滑桩、锚杆(索)和支撑工程。

2.1挡墙挡墙也称挡土墙,是防治滑坡常用的有效措施之一,并与排水等措施联合使用(如图2)。

它借助于自身的重力以支挡滑体的下滑力。

挡墙是目前整治中小斜坡滑动应用最广泛的措施之一。

根据斜坡滑动性质、类型和挡墙的受力特点、材料和结构的不同,挡墙可分为重力式抗滑挡墙、锚杆式抗滑挡墙、加筋土抗滑挡墙、板桩式抗滑挡墙。

图2 挡墙2.2抗滑桩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如图3)。

抗滑桩通过桩身将上部承受的坡体推力传递给桩下部的侧向土体或岩体,依靠桩下部的侧向阻力来承担边坡的下推力,从而使边坡保持平衡或稳定的工程结构。

抗滑桩按材质分为木桩、钢筋混凝土桩、钢桩;按结构形式分普通桩、单锚点桩(即目前通常称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按截面形式分圆形桩、矩形桩等。

通常所说的抗滑桩为钢筋混凝土桩,抗滑桩是我国铁路部门20世纪60年代开发、研究的一种抗滑支挡结构。

抗滑桩的出现是抗滑结构工程的一大发展,由于抗滑桩有施工量小,施工安全可靠,布置灵活便利,适应性强,可抵抗较大的滑坡推力等优点,很快在滑坡整治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斜坡变形破坏

斜坡变形破坏
29
§3斜坡变形破坏的类型
斜坡的变形与破坏,是斜坡发展演化过 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
变形属量变阶段,破坏是质变阶段,它 们是一个累进破坏过程。
这个过程对天然斜坡来说时间往往较长, 而对人工边坡来说时间则较短暂。
30
一、斜坡变形
斜坡变形按其机制可分为 1.拉裂 2.蠕滑 3.弯折倾倒
31
带,其范围和量值是随着坡角增大的。也就 是说,陡峻的斜坡更易发生变形破坏。
26
2.坡形的影响
坡底宽度
坡底宽度的影响可以用W/H值来表征。随着W/H值 的减小,坡脚的剪 应力增大。
实际资料表明,当W≥0.8H时,种影响就减弱, 以至不发生变化。
斜坡平面形态
斜坡平面形态可分为平直形、内凹形和外凸形等。 内凹形斜坡由于其两侧的支撑作用,应力条件较好, 即坡脚的剪应力较小。所以露天采坑的平面形态大 多是椭圆形的,且其长轴尽量平行于最大水平地应 力方向。
13
一、斜坡中应力状态的变化
在斜坡形成过程中,由于侧向临空面的 产生,坡面附近的岩土体发生卸荷回弹, 引起应力重分布和应力分异、应力集中 等效应。
根据弹性力学有限单元分析和光测弹性 试验,均可确定坡体在尚未发生明显变 形或破坏之前的应力状态。其总的特征 可概括为4个方面
15
一、斜坡中应力状态的变化
一、概念
斜坡:指地表一切具有侧向 空面的地质 坡体,是一类广泛的地貌类型,斜坡变 形破坏是地质发展演化的重要过程。
自然斜坡:未经人工改造的斜坡 人工边坡 :指人工开挖或改造了形状的
斜坡
4
一、概念
二、斜坡要素
坡面:斜坡的临空斜面 坡顶:斜坡的顶部 坡顶面:顶部缓平面或水平面 坡肩:坡面与坡顶面的转折部位 坡脚:斜坡最小部与水平地面相接部位 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坡高:坡肩与坡脚间的垂直高度

例析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及应急治理措施

例析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及应急治理措施

例析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及应急治理措施引言不稳定的斜坡有可能会损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生产实际中需要对不稳定的斜坡采取治理措施[1-2]。

重庆市奉节县的某公司综合楼南侧斜坡出现变形,综合楼房屋开裂的险情,该综合楼使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该公司综合楼南侧不稳定斜坡属于构造剥蚀-侵蚀低山斜坡地貌,位于王家坪滑坡中部,地形总体坡度一般为15-20°,局部地形较陡;由于修建房屋,地形地貌多被改变,呈阶梯状。

该斜坡位于某公司综合楼南侧,总体呈长条带状分布,长约54m,高约1.2~13m,坡向约165°,主滑方向165°,滑体均厚16m,面积约1800m2,体积约28800m3。

该不稳定斜坡为中层、小型滑坡。

由于该不稳定斜坡处于新县城中心地带,为县城交通、房屋、人口密集区。

现处于强变形阶段,若失稳破坏,将对周边的交通、房屋、人口等造成巨大危害,并将阻断交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出行,因此,进行工程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不稳定斜坡形成原因根据不稳定斜坡的特征,本次工作主要采用地形测量、地质测绘、井探、钻探、巖土试验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并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进行了工作量布置。

本区属侵蚀、剥蚀成因的低山斜坡地貌,勘察区地处长江北岸的上王家坪,原始地形为北高南低的切向斜坡地形。

勘察区位于王家坪滑坡中部,地形总体坡度一般为15-20°,局部地形较陡;由于修建房屋,地形地貌多被改变,呈阶梯状。

勘察区及周边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及三叠系中统巴东组地层。

根据规范,结合场内岩石风化的野外特征,将勘察区内基岩划分为强风化、中风化两种类型。

强风化岩层:强风化岩层岩质较软,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较破碎,多呈碎块状,粒径为0.1~3cm,表面有孔隙分布。

据勘探揭露,强风化岩层厚度为0.5(ZK01)~1.00m(ZK02)。

滑坡防治原则与工程措施

滑坡防治原则与工程措施

滑坡防治原则与工程措施滑坡(俗称走山),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

按照构成滑坡的地层岩性特征,滑坡分为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两大类。

按照滑坡的构造特征、滑动面与岩(土)层面的相对位置,土质滑坡可分为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

按照滑坡的构造特征、滑动面的出露位置,岩质滑坡可分为坡上滑坡、坡脚滑坡和坡底滑坡。

一、滑坡防治原则为了保证斜坡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治斜坡稳定性降低,以避免导致斜坡发生危害性变形与破坏,需要采取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包括预防滑坡发生和治理已经发生的滑坡两大领域。

一般说来,“预防”是针对尚未严重变形与破坏的斜坡,或者是针对有可能发生滑坡的斜坡;“治理”是针对已经严重变形与破坏、有可能发生滑坡的斜坡,或者是针对已经发生滑坡的斜坡。

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加强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预防滑坡的发生;一方面要加强前期勘察和研究,妥善治理已经发生的滑坡,使其不再发生。

可见,预防与治理是不能截然分开的;“防”中有“治”,“治”中有“防”。

同时,滑坡防治应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宣传教育措施、经济措施、政策法规措施等多种措施综合防治,才能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因此,滑坡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

㈠、滑坡防治应“以防为主”“以防为主”,是滑坡防治的首要原则。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弄清斜坡的演变规律,在查明导致斜坡稳定性降低的主导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消除和改变这些因素的措施,对可能发生滑坡的斜坡进行预防性治理,以防止滑坡的发生。

二是在建设工程选址和布局时,应尽量避开滑坡体规模较大、严重不稳定和治理极为复杂的斜坡地段。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预防性治理的重要性和经济合理性。

例如,1982年,长江鸡扒子滑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日达10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而且滑坡治理工程费用高达8000万元。

公路施工中的滑坡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公路施工中的滑坡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公路施工中的滑坡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公路工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就目前情况来看,公路施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滑坡,它直接影响着公路的质量。

本文分析了公路施工中的滑坡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公路施工;滑坡;防治措施1、公路施工中的滑坡原因分析1.1、滑坡前兆发生滑坡现象通常情况下都是会有前兆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的方面:滑坡前缘有横向及纵向裂缝现象出现,且它的前缘土体也会有隆起现象。

滑体后缘裂缝的长度和宽度都呈现大幅度加快的状态,不断的有新裂缝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的岩土体会有一些松动的迹象以及出现小型塌滑现象。

滑带岩土体受到摩擦后会发生声响;同时,滑坡现象的发生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崩塌与泥石流,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与工后运营。

1.2、产生滑坡的内在条件内在条件主要是针对其斜坡体本身具备的地质地貌条件,其很容易造成滑坡现象。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地貌条件。

通常情况下,形成滑坡的发生是因为其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和坡度。

主要是在地形高差偏大的山地、高原地区,高差与滑坡的形成是成正比的关系,一般是高差越大,就越容易形成。

不仅如此,它的形成也是需要适宜的斜坡坡度、高度和形态,这样的地形就很容易形成滑动的临空面,一般是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

(2)岩土类型。

岩土体的性质和结构直接影响着滑坡的形成。

通常的情况下,如果外表不够坚硬,岩石不太完整,并且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也比较弱时就特别容易发生滑坡的现象。

(3)地质构造条件。

地质构造直接影响着滑坡活动,当组成斜坡的岩、土体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就非常容易形成向下滑动条件。

断裂构造面大大加快了斜坡岩土体的风化作用,斜坡很容易就有降雨等水流进入,使得岩体的整体性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地下水或地表水就会一直沿着断层滑动面运行,从而为发生滑坡现象提供了条件。

1.3、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在一些地壳运动激烈的地区,或者是在人类活动比较多的地方,滑坡的机会比较大,主要是受到主观人为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工程地质学--第八章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工程地质学--第八章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结构面的产状、性质的差别,使斜坡中的应力分布出现 了不连续性,在不连续面或软弱面的周边形成应力集中 带或发生应力滞。
1
1
2019/11/15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贾洪彪
22
工程地质学概论:第八章 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第三节 斜坡运动的基本形式
崩塌(falling)
滑坡(sliding) 表层流动(surfer flow)
②有统一滑动面,受软弱结构面控制
2019/11/15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贾洪彪
27
工程地质学概论:第八章 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3)弯曲倾倒
由陡坡或直立板状岩体组成的斜坡,当 岩层走向与坡面走向大致相同时,在自 重的长期作用下,由前缘开始向临空方 向弯曲、折裂,并逐渐向坡内发展的变 形,称为弯曲倾倒。



H
1、斜坡周围主应力迹线 发生明显偏转:愈接近 临空面,最大主应力1 愈接近平行于临空面, 3与之正交,向坡内逐 渐恢复到原始状态。
H
1
3
2019/11/15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贾洪彪
15
工程地质学概论:第八章 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2.在临空面附近造成应力集中,但在坡脚区和坡顶及坡 肩附近情况有所不同:
陡坡>60º
缓慢的不连续变形
多数导致崩塌,少数导致滑坡
2019/11/15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贾洪彪
28
工程地质学概论:第八章 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2019/11/15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贾洪彪
29
工程地质学概论:第八章 斜坡变形破坏工程地质研究
二、斜坡的破坏
1.崩塌 陡坡上的岩土体所产生的以下落运动为主(移动、滚动、跳 跃)的破坏现象。(土崩、岩崩)

(整理)《工程地质学基础》习题集-9.

(整理)《工程地质学基础》习题集-9.

《工程地质学基础》绪论一、名词解释1)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地质环境问题,是工程科学和地质学相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

2)地质工程(Geoengineerig):指以地质体为工程结构.以地质体为工程的建筑材料,以地质环境为工程的建筑环境修建的一种工程。

3)工程地质条件(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指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是一个综合概念。

4)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五、简答1)工程地质学的任务是什么?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和不利的因素;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并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做出确切结论;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地,并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配置提出建议;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建成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提出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的对策和措施;⑤根据所选定地点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施工和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

自然历史分析法即为地质学的方法,它是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一种研究方法。

工程地质学所研究的对象——地质体和各种地质现象,是自然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而且随着所处条件的变化,还在不断地发展演化着。

查明各项自然地质条件和各种地质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预测其发展演化的趋势及结果。

数学力学分析法是在自然历史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的,对某一工程地质问题或工程动力地质现象在进行自热历史分析之后,根据所确定的边界条件和计算参数,运用理论公式或经验公式进行定量计算。

工程地质学基础习题集1

工程地质学基础习题集1

工程地质学基础习题集教师:樊秀峰环境与资源工程系勘察技术与工程教研室2002.2\他一、名词解释1.地震效应: 在地震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

2.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这些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基本烈度:是指在今后一定时间(一般按100年考虑)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4.滑坡预测、预报:滑坡预测指的是滑坡可能发生的空间位臵的判定。

滑坡预报指的是滑坡可能发生时间的判定。

5.岩溶: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都叫岩溶作用,这种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叫做岩溶。

6.活断层:是指现今正在活动的断层,或近期曾活动过、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7.水库壅水淤积:携带泥沙的河流进入水库壅水段后,泥沙扩散到全断面,随着水流夹沙能力沿流程降低,泥沙沉积于库底,并形成上游粗、下游细有规律分布的三角洲。

这就是水库壅水淤积。

8.渗透变形:当动水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岩土中一些颗粒甚至整体就会发生移动而被渗流携走,从而引起岩土的结构变松,强度降低,甚至整体发生破坏。

9.工程地质问题:指的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10.地震破裂效应:强震导致地面出现地震断层和地裂缝,从而引起跨越破裂带及其附近的建筑物变形或失效。

11.喀斯特: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

12.混合溶蚀效应:不同成分的水混合后,对碳酸岩盐的溶蚀性有所增强的作用。

13.等震线图:由烈度相等的点所连成的线。

14、横向环流:旋转轴与河流总方向一致的副流。

15、振动破坏效应:由于地震力作用直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

二、填空题1、活断层在时空域内运动的参数有:产状、长度、错动速率、错动周期、年龄判据、断距。

2一般活断层的破碎带由松散的碎屑物质组成,而老断层的破碎带均有不同程度的胶结。

西宁市页沟村不稳定斜坡治理措施分析

西宁市页沟村不稳定斜坡治理措施分析

38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索荣辉,陕西地矿九〇八环境地质有限公司水工环地质工程师,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质工程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相关生产与研究工作,先后负责完成青海省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施工图设计、青海湖流域1:25万生态地质调查以及泾阳县临空科技创业湾浅层地热资源潜力研究等项目。

发表《青东井田早二叠世含煤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指示意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泾阳县临空科创园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性评价》等多篇论文。

前言青海省西宁市页沟村赛维农场不稳定斜坡位于湟中区甘河滩镇页沟村北侧,地处康城川南侧页沟沟道岸坡处。

该不稳定斜坡所在区域属于低山丘陵区,全区海拔高度在2400~2510 m,高差约110 m,其中不稳定斜坡区海拔2410~2435 m,高差25 m。

不稳定斜坡后壁呈陡坡状,坡体上可见黄土柱状节理及拉张裂缝。

不稳定斜坡体前缘坡形呈“凸”形,由不稳定斜坡局部垮落堆积体形成(图1)。

由于不稳定斜坡坡底页沟沟道河水长期侵蚀冲刷以及坡体顶部农场灌溉水长期入渗,该斜坡体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

2020年3月,该不稳定斜坡部分区段发生垮塌,坡体后缘裂缝加宽、加深,出现险情。

虽然总的垮落方量不大,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但此次不稳定斜坡体出现险情给页沟村赛维农场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鉴于该不稳定斜坡坡体顶部为一农场,在生产生活中会产生大量废水,不稳定斜坡坡体底部为页沟河河道,河水会经常冲刷侵蚀不稳定斜坡坡脚,不稳定斜坡环境较复杂,工程难度较大。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勘查、设计单位经反复研究,决定对该不稳定斜坡采取“减载、压脚、排水、拦挡”相结合的综合整治措施。

不稳定斜坡概况不稳定斜坡坡顶高程为2435 m,潜在滑动面最低处高程为2415 m,坡高约20 m,坡西宁市页沟村不稳定斜坡治理措施分析索荣辉39厚度15 m 左右,土黄色,大孔隙和垂直节理发育,含钙质结核,土质疏松,具湿陷性,工程地质性质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坡变形破坏的防治措施
由于斜坡变形破坏,给人类和工程建设带来的危害在国内外不乏其例。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所制约,斜坡地质灾害分布广泛,活动强烈,危害严重。

因此,必须对斜坡的变形破坏采取防治措施。

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下滑力,提高斜坡抗滑能力;2消除、削弱或改变使斜坡稳定性降低的各种因素;3防御和绕避措施。

以下将重点介绍降低下滑力,提高斜坡抗滑能力,包括刷方减载和抗滑工程。

1刷方减载
降低下滑力主要通过刷方减载,在刷方时必须正确设计刷方断面遵循“砍头压脚”的原则(如图1)。

特别注意不要在滑移—弯曲变形体隆起部位刷方,否则可能加速深部变形的发展。

图1 边坡“砍头压脚”
2抗滑工程
抗滑工程是提高斜坡抗滑力最常用措施,主要有挡墙、抗滑桩、锚杆(索)和支撑工程。

2.1挡墙
挡墙也称挡土墙,是防治滑坡常用的有效措施之一,并与排水等措施联合使用(如图2)。

它借助于自身的重力以支挡滑体的下滑力。

挡墙是目前整治中小斜坡滑动应用最广泛的措施之一。

根据斜坡滑动性质、类型和挡墙的受力特点、材料和结构的不同,挡墙可分为重力式抗滑挡墙、锚杆式抗滑挡墙、加筋土抗滑挡墙、板桩式抗滑挡墙。

图2 挡墙
2.2抗滑桩
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如图3)。

抗滑桩通过桩身将上部承受的坡体推力传递给桩下部的侧向土体或岩体,依靠桩下部的侧向阻力来承担边坡的下推力,从而使边坡保持平衡或稳定的工程结构。

抗滑桩按材质分为木桩、钢筋混凝土桩、钢桩;按结构形式分普通桩、单锚点桩(即目前通常称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按截面形式分圆形桩、矩形桩等。

通常所说的抗滑桩为钢筋混凝土桩,抗滑桩是我国铁路部门20世纪60年代开发、研究的一种抗滑支挡结构。

抗滑桩的出现是抗滑结构工程的一大发展,由于抗滑桩有施工量小,施工安全可靠,布置灵活便利,适应性强,可抵抗较大的滑坡推力等优点,很快在滑坡整治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图3抗滑桩
2.3锚杆(索)
锚杆(索)是一种把受拉杆件埋入地层中,加大结构面的法向应力,以提高边坡自身的强度和稳定能力的工程技术。

其本身原理是利用锚杆周围的岩土的抗剪强度来承受结构物的拉力,以保持地层开挖面自身的稳定(如图4)。

由于这种技术大大减轻了结构物的自重、且能节约工程材料,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于岩质斜坡,这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治理措施,一般采用预应力锚杆或锚索进行加固。

图4锚索锚固
2.4支撑
支撑主要用来防治陡峭斜坡顶部的危岩体并制止其崩落(如图5)。

施工时应将支撑的基础埋深置于新鲜基岩中且在危岩体中打入锚杆将危岩与支撑连接起来。

图5 混凝土支撑保护危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