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先秦)
高三二轮复习 先秦 共30页
导学案反馈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
1、预习不够认真,基础知识有待加强,个别同学不交学案 2、审题能力较差,分析材料欠佳 3、答题考虑不全面,规范性较差
改进措施:
1、做题前充分复习必修教材,掌握基础知识; 2、理解题意后再作答,要注重对材料和问题的分析;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4、做题细心,避免低级错误。
思想文化:奉“天”罪罚;原始文字雏形;夏小 正和干支纪日的出现,绘画发展。
商(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
政治:内外服制度,方国联盟,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经济:(农业)奴隶制经济为主体,农业兴盛,酿 酒业的出现;手工业全部由官府管理,分工细,规 模巨,产量大,种类多,工艺水平高,青铜器的铸 造技术发展,出现原始瓷器,;(商业)职业商人 和货币形态日趋完善(贝币)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楚辞》;绘画成为独立的艺术形 式(《人物龙凤图》、《御龙图》),《甘石星经》,《 墨经》中记载的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物理学知识;扁鹊 的“四诊法”,《黄帝内经》、发明司南
基础知识巩固
1.观察下图举例说明夏、商和西周对中华文明所做的贡献, 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思想文化:祖先崇拜;历法的完善,最早日月食的 记载;明确的十进制;成熟文字的出现(甲骨文)
西周(前1045年―前771年)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世卿世禄;刑罚体系 更加完善
经济:(农业)井田制,千耦其耘,生产工具以耒、耜为 主,开始使用肥料,农作物的品种与产量增加;(商业) 工商食官,货币体系更加完善,出现金属货币;(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发达,青铜器制造技术达到鼎盛,初步掌握 人工冶铁技术,丝织业发展迅速,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品 种丰富,图案精美。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先秦)ppt课件
▪ 1.(2015·湖南衡阳三模·24)先秦盛行“天子建国,
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 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政权借助族权
B.封建等级森严
C.中央集权确立 D.社会分工明确
▪ 2.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 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 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 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 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史料价值高低排列:实物、官方文献资料、第三方民间日 记、当事人口述历史、文艺作品、传说)
29
▪ 2009山西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 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 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 答案:A
▪ 如题干所示:以国名为氏,如春秋战国时 期的诸侯国:齐、鲁、吴、秦等,皆成为 今天常见姓;以居住地为姓,如东门、北 郭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而对 于司马、司徒等字词则属于古代的官职, 所以这些姓氏是以官职为氏。
权利:如设置官员、建立军队、收税等。
5、分封制的结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6、作用:积极:巩固统治(加强了,开发了,扩大了)
消极:诸侯享有较大独立性,导致春秋
战国的割据混战。
19
西周分封
根据教材第5页及上图,将封国归类。
王室贵族: 燕、鲁、卫、晋、吴
对
象
先代贵族: 杞、宋、许、陈、楚
功 臣: 齐
(3)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 神权色彩
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先秦史
(6)文化-----文艺
体 裁 诗 经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 《风》是诗经 的精粹。 备注 《诗经》是中国出现的第— 部诗歌总集,它奠定了中国 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劳动人民创作,孔子 整理
楚 辞
屈原
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 源头。文学史上,人们常以 《离骚》《九 “风”“骚”并举。“风” 歌》《天问》 指《诗经》,“骚”指楚辞。 清朝文人赵翼在《论诗》中 《九章》 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 领风骚数百年。”
BABB BDCD BD
5.《汉书· 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 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 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 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6.冯天瑜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 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 鸣的私学文化”。下列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 义的分别是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道家、儒家 D.儒家、法家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主导), 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产生, 三种形式并存。
(3)商业 ①商代:初步发展; ②西周:骨贝、铜贝; ③春秋战国:打破官府控制商业局 面,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城市里 出现“市井”(商业区) ④秦:官营-------,控制--------。
(4)思想:
儒家 孔子:“仁”“民贵君轻”“克己复礼” 孟子:“仁政”“性本善”; 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人之性恶” 道家 老子:本原是“道”,“无为而治”,运动,转化; 庄子:世间万物是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 神上的自由 法家 韩非子: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历史是不断发展 进步的。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先秦史+讲义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先秦史(一)、阶段性特征说明: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分开的阶段性特征过于单一,学生无法形成整体地、相互关联的立体化认识。
因此笔者将知识点用小论文的方式写出来,既解决的知识点问题,又训练了小论文题,一举两得。
观点:周制度的建立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论述:人类文明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向前演进的趋势,且后者总是吸取了前朝的得失。
从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的文明演进看,商采取内外服制,中央对地方控制程度较弱,而西周在吸取商朝灭亡的教训后,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分封制度,分封诸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推动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王位传的演进趋势看,商以前在继承方式上采取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方式,易造成统治内部动荡,周亦有所改进,推行了宗法制,这不仅继承了,缓和了继承矛盾,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家族、亲戚、姓氏等,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在新时代,我们应重视先秦文明,特别是周文化的剑基石作用,团结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观点: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论述:历史总是处于转型的浪潮中,而春秋战国却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特殊且重要的时期马克思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原有的井田制逐渐遭到破坏,出于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小农经济在各国以不同形式得以确立,从而使我国步入了长达2000多年的小农社会。
成为封建时代一切存在的经济基础。
经济上的转型也影响着上层建筑的变化。
随着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瓦解,诸侯间出现争霸兼并战争,为了适应这。
各国变法改革为了提高国家正式的运行效率,郡县制的雏形开始出现。
文化上的变动更是特殊,为了解决十字路口上的方向问题,诸子百家各抒己见,最终以儒、墨、法、道成为时代主流。
这些学派不仅为当时提供了方向,亦为后世人民心理情感奠定了基础。
综上可知,春秋战国为我国在漫长的封建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源泉(二)、高频知识梳理之高频点一、分封制1:分封特点:王族最多、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意义:A: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诸侯国的控制。
高三高考二轮通史复习先秦历史课件
• 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约2070年 —公元前771年)。
【阶段特征】 1.政治上:国家产生,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确立,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经济上: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3.思想文化上: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为中国文化奠 定基础。 关键词:奠基时期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
•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 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 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 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 期存在说明( )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 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
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 的发展过程(政);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 耕经济模式确立(经);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
【网络特征】
名师诊断 专案突破 对点集训 决胜高考
• 第二阶段: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约2070年—公元前771年)。
朝代更替: 夏:公元前21C--17C,起于禹,亡于桀。 都城在阳城 商:公元前17C--11C年,起于汤,都城在 亳,亡于纣。前14C,盘庚迁都于殷 西周:公元前11C--8C,起于武王,止于幽 王。都城设于镐京(今陕西)。
1、经济(1)农业:
①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②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④大宗与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4、特点:
高中历史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先秦精品ppt课件
知识点四:先秦时期的经济 1、农业: (1)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2)土地制度: ①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其实质是土地私有制;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 主要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农民土地私有制。
前者占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在1952年土改运动中被消灭; 后者占重要补充,在1953—1956年改造中被转化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主要 目的 核心 内容 权力与 义务 双方 关系 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分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屏周
宗法制
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保 证王权的稳定 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 诸子可获土地、庶民、奴隶等, 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全体贵 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力役 族服从于周天子 周王是诸侯们共同的主子,诸侯是 周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 嫡长子与众子在亲缘上是兄弟 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历史高考
①知识的储备系统;(基础) ②学科思维的训练和养成;(提升)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架构
①以纵向时间轴为经,体现历史发展动态过程; ②以历史内容相互联系的专题史为纬,体现历史发展的 横秦: 2、秦汉: 3、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古代史 (原始社会—1840) 4、隋唐: 5、宋元: 6、明清: 1、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近代史 (1840—1949) 2、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三、现代史 (1949—今)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社 会 形 态 ?
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 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为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 业-信息社会。
马克思根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把人类社 会划分为五种依次更替的不同的社会形态:原始 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 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其第一阶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先秦
商朝:
(1)王位世袭制: 基本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制度:(内外服制度)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奉命征伐。
(3)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 神权色彩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 商族首领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
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按朝代划分 • 1、先秦时期(原始社会、三代、春秋战国) • 2、秦汉时期 •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4、隋唐时期 • 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 6、明清时期
★封建社会 公元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
1、先秦时期:远古-前221年(封建制度确立阶段) 2、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阶段) 3、魏晋南北朝:220~589年(分裂、民族融合) 4、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繁荣阶段) 5、宋元时期:907~1368年(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经济 重心南移) 6、明清时期:1368~1840年(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 固;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4.(2017·全国卷Ⅱ)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 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5.(2017·全国卷Ⅲ)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 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 要因素是( )
地私有制确立;铁犁 《离骚》、
牛耕;重农抑商;铸 儒学创立和
铁柔化处理技术;都 发展、百家
江堰、郑国渠
争鸣、司南
秦汉
前 221~ 220年
秦:皇帝制度、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先秦史
(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据考古报告,从
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
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
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答案】D 【解析】材料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A项错误;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但记
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下列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4. C 解析 “五经”是孔子所编订的儒家典籍,而《论语》是 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孔子言论的著作,不是孔子编订的。 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史实,可以排除。
④民族关系:华夏族主干形成,与周边少数民族接触频繁, 形成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3.春秋战国
五大:大分裂、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大融合
政治:分封制崩溃,出现郡县制;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经济: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土地私有制 文化:礼乐崩溃,百家争鸣;私学兴起
24. 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 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 A. 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 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 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 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但是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三种字体,故A项错误;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 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题干“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 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正是汉字演变过程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三国曹 魏时期当时流行的字体是隶书,这与材料“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 刻写”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文字”,后来逐渐脱 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B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先秦
•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4)周代分封 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 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 “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雅言”应是西周王畿地区的语言, B.河北 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即现在的陕西西 安。 C.陕西 D.山东
• (2015·浙江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 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 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 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 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 “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 “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 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 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 掉。” ——据《孟子》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 ( 1 )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 法制观念。(10分) 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5分)
• (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 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 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 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 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2) 社会背景: •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 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 •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 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6分) 历史价值: • 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 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分)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古代史部分秦汉通用课件
2)情况:
(1)前230-前221年灭韩赵魏楚燕齐 ; (2)前218年修灵渠,征服岭南越族,设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3)前214年-前213年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长城、“直道”。 (4)通“西南夷”,开辟“五尺道”
3)意义: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有利于商业发展。但暴政又破坏了 经济发展。
量 度
衡
一、秦朝:
(二)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车轨,有利于经济交流和商业发展。 但暴政又破坏了经济发展。
(三)文化:
1、统一文字;
1)内容:“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 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一直流行到西汉末 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民间盛行隶书。 2)作用:方便国家颁布政令,落实法律制度;有利于 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共同的文化心理的形成。
2014届高三历史
二轮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部分
第二部分
秦 汉(前 221—220)
【课本内容】 必修1 专题一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第三课 (相关内容) 必修2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必修3 专题一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必修3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相关内容) 选修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中朝外朝制度
皇帝
中朝
外朝
尚侍常 书 令中侍
丞御太 史
相大尉 夫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九卿
二、西汉: BC202年—9年(长安-陕西西安)
(一)政治:
1、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1)地方制度: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县、封国并行制
度。 2)监察体制:刺史制度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先秦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中国古代史一先秦一、考试说明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1).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的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与儒家思想形成;二、课前预习一.先秦的政治(一)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2.分封的对象:3.诸侯的权利: 4.诸侯的义务:5.影响:。
(二)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保证王权稳定,巩固西周统治。
2.特点:(西周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和庶子分封。
3.内容: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4.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人教版)5.影响:①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
②保证了贵族的特权。
③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三)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重要依据之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和保障,它们共同构成西周政权的基础.二者密切联系互为表里,共同维护西周的统治.(人教版)(四)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3、严格的等级制度。
4、。
(五)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随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逐渐瓦解,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开始变法,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一项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起源(如商鞅变法就在秦国推行县制)二.先秦的经济和科技(一)农业1.[耕作方式上]: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骨(木)制耒耜(2)奴隶社会:石器锄耕(青铜农具);井田制(3)春秋战国:铁犁牛耕开始出现2.[土地制度上]:由奴隶制国家所有制(井田制)逐渐转化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如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
最新高三历史通用版二轮复习第1部分古代篇第1讲先秦、秦汉及答案
中国古代史通史图览世界古代史通史图览第1讲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原始社会至公元前221年)1.原始社会政治上传说中的黄帝和尧舜禹时代,政治权力的传承实行禅让制。
经济上①农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创制出耒耜等农具。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②手工业:纺织原料最初为麻和葛,后会养蚕、缫丝、织绸;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青铜器。
文上出现原始的绘画和刻画符号,同时出现原始舞蹈。
2.夏商西周时期政治上①王位世袭制: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夏朝,首创王位世袭制。
②分封制:西周时盛行,主要目的是确保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以同姓亲族为主体进行分封,在初期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一些诸侯国开始实行郡县制。
③宗法制:以血缘为依据,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有效规范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对中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经济上①农业:出现青铜农具,但较少使用。
土地制度: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
②手工业:完全官营;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高超,青铜器主要作为礼器使用;商朝时出现原始瓷器。
③商业:商朝时职业商人产生;周朝时手工业和商业均由官府统一管,即所谓的“工商食官”。
文上“在官府”,即官府垄断教育;西周时期实行礼乐制度,即周礼。
3.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灭六国。
经济上①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包括国家、地主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等几种形式。
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直到鸦片战争后才逐渐趋向瓦解。
③农业:井田制被破坏,土地私有制形成;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改进;重农政策出现。
④手工业: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
⑤商业:官营局面被打破;抑商政策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生产力水平低 下 ②中华文明的起 源 “公天下”
经济
①神农传说(制耒耜,教民劳作) 2.农业: ②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③生产工具:石器、耒耜
④水利工程:大禹治水
3.手工业:① 纺织业(葛、麻、丝织出现) ②掌握青铜制造技术 ③陶器,如彩陶、白陶、黑陶) 4.商业: ①以物易物
思想文 化
①文字: 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彩陶画《鸛鱼石斧图》
㈣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度的关系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紧密结合。
①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②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③礼乐制度是维护分封宗法制的工具
㈤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属于贵族政治) 2.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指鸦片战争前的历史从大约170万年前开 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结束。其间经历了原始社 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史
*按社会形态划分:
• 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公元前2071年 • 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
阶段特征 史实 整 合
重点与热点
一、先秦时期
阶段特征: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 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 是国家产生和制度初创的重要时期, 是中华 文明的奠基时期。
夏、商、西周
政治
(前2070~前771)
1.王位继承:世袭、“家天下” ①生产力水平提高 ②国家产生和完善 2.西周分封制: 3.西周宗法制: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②以血缘关系
①保证贵族世袭特权;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和团结;③强化王权;④族权与政权结合,家国一体
5、对当今的影响:
积极:①有利于发扬尊敬祖先的传统。 ②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祖国统一。 消极:①任人唯亲; ②传宗接代方面,容易出现重男轻女的现象。
㈢礼乐制
1、内容:体现等级有差、贵贱有序
2、举例:
3、魏晋南北朝:220~589年(分裂、民族融合) 4、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繁荣阶段) 5、宋元时期:907~1368年(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经济 重心南移)
6、明清时期:1368~1840年(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 固;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远古(原始社会后期) 政治
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制度 1.土地制度:①公有(氏族公社所有)
“鼎”权力的象征:王九鼎,诸侯七鼎, 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死”的称呼:天子——驾崩 诸侯——薨 【hong] 卿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奴隶——去世 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夏商两代往往宣称王即是神,用
迷信来维护王权,而西周崇尚周礼,神秘色彩减弱,是一 种进步,周礼也是儒家思想的源头。)
3、目的: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通史复习
中国史
世界史
古代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现代史(过渡时期、探索时期、文革十年、新时期)
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14—16C) 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C初) 蒸汽时代(19C初---19C60、70S) 电气时代(20C 初---20C40、50S) 信息时代(二战后至今)
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 (1)分封制: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简称封建,周 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封给同姓亲族、功臣、古 代帝王的后代,广建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2)宗法制:根据父系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套土 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以嫡长子继 承制为核心。
(3)礼乐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规范贵族身 份地位的制度,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 工具。
人的研究成果,包括当事人口述历史、文艺作品、传说等。
史料价值高低排列:实物、官方文献资料、第三方民间日 记、当事人口述历史、文艺作品、传说)
2009山西1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 “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 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 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答案:A 如题干所示:以国名为氏,如春秋战国时 期的诸侯国:齐、鲁、吴、秦等,皆成为 今天常见姓;以居住地为姓,如东门、北 郭等字,表示不同环境的居住地点;而对 于司马、司徒等字词则属于古代的官职, 所以这些姓氏是以官职为氏。
文化
文字:商朝甲骨文,比较成熟的文字 西周金文 学在官府 诗歌发展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2、它是属于什么社会性质的王朝? 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是? 4、王位世袭制确立的朝代? 人物? 传承方式? 5、观察禹的两幅装束,其身份和地位 由部落联盟的首领变为夏王 有何变化? 6.从书上甲骨文的卜辞来看反映王权 带有什么色彩?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王权和神权相结合
1.(2015· 湖南衡阳三模· 24)先秦盛行“天子建国, 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 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政权借助族权 C.中央集权确立 B.封建等级森严 D.社会分工明确
2.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 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 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 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 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 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 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 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
为纽带实行分封制,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1.土地制度: 国有(井田制)
经济
①耕作方式:石器锄耕 2.农业: ②生产工具:仍以耒耜为主要农具,少量的青铜 ③水利: ①纺织业:织机、提花织物 3.手工业: ②冶炼业:商周青铜时代、西周铁器、原始瓷器 ③“工商食官”、
4.商业: 职业商人、贝(商朝); “工商食官”(西周)
广义的分封制
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后来历代王朝也 还有分封制,存在诸侯王,例如溥仪的父亲载沣就是 醇亲王,但诸侯王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封 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
练习: 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 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 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意思是说商朝继承了夏朝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 又继承商朝制度而略有调。
反映了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 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西周政权的建立和灭亡
•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 建立周朝,史称西周,都城镐京 (陕西西安) • 周朝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 族来犯,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 杀,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东周 开始
消极: 诸侯享有较大独立性,导致春秋
战国的割据混战。
西周分封
根据教材第5页及上图,将封国归类。
王室贵族: 对 象 先代贵族: 功 臣:
燕、鲁、卫、晋、吴 杞、宋、许、陈、楚 齐
阅读材料,探寻分封制的走向?
材料二:天子适诸候曰巡狩,诸候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 则贬其爵;再不朝,同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移之。 —— 《孟子· 告子》
3.(2015· 江西赣州高三适应性考试· 24) 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 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 齐。 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 合理的是( )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3)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 神权色彩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 商族首领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有很 区域 内 服 东土 大的独立性
西土 南土
内服 :王畿, 外 服:附属国管
夏商的政治制度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影响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尽量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
(1)第一手史料:
直接资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 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时的实物,直接反映
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照片、 文物古迹和其它实物等。(注意:实物也需考证真伪) (2)第二手材料:
间接资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
(1)两段材料分别描述了什么政治制度?(简单阐述理由) (2)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 一定的专制。”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评判标准: 经济决定政治生产关系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 最根本: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商朝:
(1)王位世袭制: 基本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制度:(内外服制度) 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奉命征伐。
分封制:周武王修改了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
分封制与外服的不同
商代的征伐,只不过迫使叛逆者屈服, 尚未有把被征服地区的土地人口授予自己 的亲戚子弟统治的史实; 而周人的各封国却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族 人混居在一起的现象 。 ——沈长云《上古史探研》
㈡宗法制
1、概念:以父系血缘….
①嫡长子继承制;②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 2、特点:对的;③通过血缘的亲疏确定权力的大小。 家族关系 + 3、大宗、小宗关系: 4、当时的作用: 政治隶属关系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候伐郑, 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 肩。 ——摘自《左传》
(1) 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有何历 ①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史影响? ②造成春秋时期诸候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