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新部编本
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内容包括水的变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与人与环境的关系、光的传播与色的感受等。
教材涵盖了许多实际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水的变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与人与环境的关系、光的传播与色的感受等。
教材涵盖了许多实际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个不同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和过程。
2. 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 掌握光的传播及其与物体的相互作用,理解色的感受与光的颜色成分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水的变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生态系统与人与环境的关系、光的传播与色的感受等。
2.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与人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以及光的传播与色的感受的概念理解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的实例和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水的变化、生态系统和光的传播等概念。
2.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并观察实验现象,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科学原理。
3.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班级讨论或小组合作,分享观察结果和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步骤(以水的变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为例)1. 导入:通过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水的存在形态,引起学生对水的注意。
2. 概念讲解:简要介绍水的三个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和过程。
3. 观察实验: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如观察水的冻化、蒸发等现象,并记录观察结果。
4. 实验讨论:根据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水的转化过程中的条件和变化。
5. 深化研究: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作业,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水的变化现象。
6. 总结归纳:让学生进行知识总结,重点强调水的状态转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7. 练巩固:布置相关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全套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全套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掌握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的基本概念。
1.2. 了解人类的饮食和营养需求,并形成健康的饮食惯。
1.3. 理解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结构,能够对简单机械进行识别和分类。
1.4.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2. 能力目标2.1.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总结和探究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2.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完整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能力。
2.3. 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图像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1. 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物质的变化,掌握物质变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2. 人类的饮食和营养需求:了解人类的基本饮食原则和饮食营养需求,掌握营养素的种类和作用。
2. 教学难点2.1. 关于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如何让学生准确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物质的变化,如何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观念。
2.2. 关于人类的饮食和营养需求:如何教学饮食和营养需求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形成对健康饮食的正确认识。
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变化1.1. 第一课:物质的基本结构1.2. 第二课:物质的基本性质1.3. 第三课:溶解现象和酸碱性质1.4. 第四课:物质变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第二单元:人类的饮食和营养需求2.1. 第五课:人类的口感和饮食偏好2.2. 第六课: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2.3. 第七课:科学合理膳食及其制定3. 第三单元:力学3.1. 第八课:什么是力3.2. 第九课:简单机械3.3. 第十课:杠杆及其应用3.4. 第十一课:机械效率与机械优化4. 第四单元:地球与太阳系4.1. 第十二课:地球的自转和公转4.2. 第十三课:日食和月食4.3. 第十四课:太阳系的成因和结构4.4. 第十五课:地球的天然资源及其保护四、教学方法:1. 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2. 实验探究,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 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研究、协作、交流、思考和创新;4. 走进自然、生产和生活中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一、第一章:认识科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科技的定义:科技是指人类利用科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2. 科技的作用:科技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社会进步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科技?你身边的科技产品有哪些?2. 教师讲解科技的概念和作用。
3. 学生分享自己对科技的了解和体验。
二、第二章:探索科学现象活动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科学现象。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和记录:学生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进行记录。
2. 实验和探究: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探究科学现象。
教学活动:1. 学生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并进行记录。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探究科学现象。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
三、第三章:生活中的科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科技产品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科技产品的介绍:介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
2. 科技产品的正确使用和维护:讲解科技产品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科技产品的使用经验和心得。
3. 教师讲解科技产品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
四、第四章:创新与发明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创新和发明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创新和发明的定义:创新是对现有事物的改进和完善,发明是创造出全新的东西。
2. 创新和发明的重要性:创新和发明可以推动社会进步,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发明?2. 教师讲解创新和发明的意义。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新想法和发明创意。
五、第五章:小小科学家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部编版科学 五年级下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集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材简析】本单元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继而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最后形成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关沉浮现象的本质解释。
沉浮现象表面上看是一些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另一些物体下沉,实际上涉及了许多变量。
这些变量包括物体的体积、1质量和液体的密度,归根结底,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有关。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通过三个探究活动来帮助学生展示前概念,并纠正错误的认知,初步认识浮力。
探究活动一:观察物体的沉浮;探究活动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探究活动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本课通过第一个活动让学生确定实验操作规范以及判断物体沉浮的标准,再通过第二个活动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结合自己的经验猜测可能影响沉浮相关的因素。
最后通过活动三研究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发现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只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是不改变的。
通过实验展示并帮助学生修正错误概念,激发兴趣继续探索物体的沉与浮。
【学情分析】一方面,学生对于“沉和浮”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
另一方面,对于“沉和浮”他们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如何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是我们科学老师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本节课从确定沉浮的标准开始,再经历猜想不同的物体在水中为什么上浮或下沉,有些猜想基于物体材料,有的基于对熟悉物体先前的认识,有的会关注物体的体积大小、形状、质量、是否空心或其他的一些特性。
学生很容易把沉浮的原因归结为物体的轻重和体积大小。
因此,教材特地安排了研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他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变的实验,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科学探究目标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的传播方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管、水、彩笔(2)分组合作的小组3. 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方式。
(2)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透明塑料管中的传播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3)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4)总结光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活动主题:制作风向标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作用和制作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天气、了解自然的能力。
2. 活动准备:(1)卡纸、彩笔、剪刀、胶水(2)分组合作的小组3. 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风向标的作用和制作原理。
(2)分小组进行制作,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设计并制作风向标。
(3)完成后,让学生将风向标置于室外,观察风向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4)总结制作风向标的经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三、活动主题:简易电话机的制作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话机的原理,掌握简单的电路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 活动准备:(1)电池、电线、话筒、耳机(2)分组合作的小组3. 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电话机的原理,讲解电路知识。
(2)分小组进行制作,学生自主设计并制作简易电话机。
(3)完成后,让学生进行试通话,检验电话机的效果。
(4)总结制作简易电话机的经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四、活动主题:水的表面张力实验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表面张力概念,知道表面张力的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全册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下科精品教案精品教学设计后附含知识点1.1《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1课。
本课与教科书中的第2课、第3课一起构成了课程标准里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的学段目标。
学生通过种植凤仙花的活动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了大多数植物的生命从种子发芽开始,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本课的内容设定为“设计关于种子发芽条件的对比实验”。
在本课中,学生要经历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设置实验条件、设计实验步骤、动手操作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
本课通过集体研讨“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计划,初步了解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与方法,如何实现对比实验的公平性。
然后,再分小组研讨“关于种子发芽的其他条件”的实验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设计中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完善实验计划。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是还没有对于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研究。
哪些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哪些是种子发芽的非必要条件,大多数学生还不知道。
在能力方面,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与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2.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表现出对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感受对比实验对变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发展严谨的科学思维。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科学地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设置对比实验中的公平条件。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绿豆种子、一次性杯子、土壤、纸巾、水、滴管、透明密封袋、标签、记录表、冰箱、黑色塑料桶、透明塑料桶。
五年级下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下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管、水、彩纸、剪刀、胶带。
(2)多媒体课件。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光的传播原理。
(2)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光的传播模型,观察光在透明塑料管中的传播过程。
(3)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探讨光的传播特点。
(4)总结:总结光的传播原理,强调光的直线传播和折射现象。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风向标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制作原理。
(2)通过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硬纸板、彩笔、剪刀、胶带、尺子。
(2)多媒体课件。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风向标的制作原理和作用。
(2)制作:引导学生分组制作简易风向标,绘制风向指示箭头。
(4)总结:总结风向标的制作过程,分享观察到的风向变化。
三、活动主题:神奇的磁铁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磁力作用。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磁铁、铁钉、塑料积木、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指南针、铁屑、磁力线模型。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磁铁的性质和磁力作用。
(2)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3)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探讨磁铁的磁力作用。
(4)总结:总结磁铁的性质和磁力作用,强调磁铁的两极性和磁力线的分布。
四、活动主题:简易电池制作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池的制作原理和作用。
(2)通过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对化学和能源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锌片、铜片、盐水、气球、导线、灯泡、多媒体课件。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科技世界
教学目标:
1. 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2. 学习科技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 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2. 科技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的结合。
2.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科技活动的材料和设备。
2. 教师准备相关科技活动的案例和实例。
3. 学生准备好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科技产品和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科技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科技活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科技活动的实际操作,如制作简单的电路、搭建
小型机械模型等。
4. 总结和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科技活动成果,并进行总结和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开展更多有趣的科技活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科技知识,培养科技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
1.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科技活动进行指导和引导,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2. 教师要及时总结和评价学生的科技活动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部编版科学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
部编版科学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针对部编版科学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全册的教学设计,并围绕以下教学目标展开:- 掌握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部编版科学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全册的内容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科学装置和变化2. 第二单元:天文知识3. 第三单元:植物的结构与生活4. 第四单元:水资源与水的应用5. 第五单元:剪纸的发展与应用6. 第六单元:物体的浮沉7. 第七单元:核与能源的利用8. 第八单元:社会科学-地图的使用9. 第九单元:生日礼物的制作10. 第十单元:机器人的世界三、教学重点本教案教学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学生对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概念的掌握;- 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科学与技术的知识和概念;-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教案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研究态度等;- 实验记录: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实际操作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本教案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教材:部编版科学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全册部编版科学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全册实验器材:根据不同实验的需要进行准备根据不同实验的需要进行准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投影仪、电脑等七、教学计划本教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和时间安排。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管、水、彩纸、剪刀、胶带。
(2)实验报告表格。
3. 活动过程:(1)导入: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路径。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透明塑料管中的传播路径,记录实验现象。
(3)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成果,探讨光的传播特点。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风向标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制作原理和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对气象知识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牙膏盒、彩纸、剪刀、胶带、针线。
(2)风向标使用说明书。
(1)导入:讲解风向标的作用和制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风向标的制作方法。
(2)制作风向标: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按照说明书要求,完成风向标的制作。
(3)使用风向标:学生学会使用风向标,观察并记录风向和风力的变化。
三、活动主题:磁铁的奥秘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2. 活动准备:(1)磁铁、铁钉、小铁块、图纸、直尺。
(2)实验报告表格。
3. 活动过程:(1)导入:讲解磁铁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与铁钉、小铁块之间的相互作用,记录实验现象。
(3)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成果,探讨磁铁的奥秘。
四、活动主题:太阳能电池的制作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实践能力。
(3)增强学生对新能源知识的兴趣。
(1)太阳能电池板、导线、灯泡、电池、剪刀、胶带。
(2)太阳能电池制作说明书。
3. 活动过程:(1)导入:讲解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和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第一章:认识科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科技的概念:科技是指人类利用自然规律,通过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创造和改进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的能力。
2. 科技的作用: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社会进步。
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科技成果,引发学生对科技的好奇心。
2. 讲解:老师讲解科技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科技的重要性。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分享自己的体验。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科技的概念和作用。
2. 学生能分享自己对科技的认识和体验。
第二章:探索科学现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
2.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如浮力、磁力、摩擦力等。
2.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提出问题、假设、实验和验证。
三、教学活动:1. 导入:老师通过展示一些科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
2. 学生能运用科学方法,提出问题、假设、实验和验证。
第三章:动手制作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手制作: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和工具,动手制作一些小项目,如、模型等。
2. 团队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1. 导入:老师展示一些制作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制作:学生分组进行制作,老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3.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完成制作项目,展示自己的动手能力。
2023年春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附全册知识点)
2023年春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附全册知识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全册的知识点,并能够准确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全册的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 导入知识:复述五年级下册科学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科的学习状态。
2. 教师依次讲解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实践探究(30分钟)1. 通过实验、观察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相关知识。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探究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疑惑。
四、知识梳理(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梳理自己的知识点,互相交流和学习。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之间合作解答题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后延伸:1. 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制作科学实验报告。
3. 查阅科学相关的资料,拓宽知识面。
注:教案仅为示范教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全册知识点:1. 第一单元:科学与人类2. 第二单元:生命的奥秘3. 第三单元:水的变化4. 第四单元:材料与物体5. 第五单元:机械与能源6. 第六单元:汽车与交通7. 第七单元:光与声8. 第八单元:环境保护。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1有趣的蜗牛活动目标: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2、记录纸笔若干活动过程: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2、户外:找蜗牛3、观察蜗牛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4、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5、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6、小结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2帮小金鱼换水【活动目标】1、透过动手操作、探索等方式来了解虹吸原理,尝试利用虹吸原理帮鱼缸换水。
2、尝试根据猜测和实践填写记录表,学习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乐意参与实验,对虹吸原理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鱼缸,针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一、视频导入(教师拿好吸管两头,放进鱼缸里,开始往下流水)师:小朋友,我们人类生存都离不开呼吸,那小金鱼是怎样在水里是怎样呼吸的呢?师:小金鱼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视频停止(小金鱼生活在很脏的水里)师:看这画面上的小金鱼怎样了?(水很脏,需要换水)师: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小金鱼换水,能够让小金鱼不从鱼缸里出来?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那我们来看看视频里的老师是怎样帮小金鱼换水的?幼儿观看视频,教师捏住吸管两头,一头先放进鱼缸里,另一头再放进一次性的盒子里,水开始流动。
三、探索让吸管满水的方法。
师: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换水的?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师:为什么视频中的老师和你用同样的材料,她能够让鱼缸的水流下来,你不能够呢?小结: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老师的吸管中有什么秘密。
五年级下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下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管、水、彩纸、剪刀、胶带。
(2)实验记录表。
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讲解光的传播原理,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的兴趣。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透明塑料管中的传播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实验成果,探讨光的传播特点。
(4)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等。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指南针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和方向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缝衣针、磁铁、棉线、纸板。
(2)指南针使用方法图示。
3. 活动过程:(1)导入:讲解指南针的原理和作用,引发学生对指南针的兴趣。
(2)制作指南针:学生分组制作简易指南针,学会使用指南针。
(3)实践应用:学生尝试用自制指南针确定方向。
(4)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指南针在探险、导航等领域的应用。
三、活动主题:认识可再生能源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2)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环保意识。
(3)激发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太阳能电池板、风能发电机、水能发电机。
(2)可再生能源资料卡片。
3. 活动过程:(1)导入:讲解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兴趣。
(2)展示演示:学生分组展示可再生能源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
(3)讨论交流:学生分享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探讨可再生能源在生活中的应用。
(4)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保护环境。
四、活动主题:探秘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的基本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编程能力。
(3)激发学生对和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编程软件。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科技知识,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认识科技了解科技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和成就。
2. 第二章:科学探索学习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技巧。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3. 第三章:动手制作学习简单的工具使用和材料加工方法。
完成一些简单的制作项目,提高动手能力。
4. 第四章:科技与生活了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一些生活中的科技小窍门。
5. 第五章:创新思维学习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一些创新性的小设计和小发明。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实验、制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2. 学生科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定期测试。
五、教学时间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3课时3. 第三章:3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2课时六、第六章:计算机科技基础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使用输入输出设备等。
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如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七、第七章: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学习上网浏览信息、搜索知识的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网络通讯的基本知识,如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
八、第八章:生活中的科技现象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视、洗衣机等。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科技产品的工作原理和优点。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科技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九、第九章:科技改变世界介绍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
分析科技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案内容1.第一单元:观察与实验第1课《观察与实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讲述科学家通过观察与实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观察与实验的方法: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实验要遵循科学原理。
(3)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第2课《观察与实验的应用》教学过程:(1)讲解观察与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长度、温度等。
(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3课《认识植物》教学过程:(1)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植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4课《认识动物》教学过程:(1)讲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动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第5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过程:(1)讲解地球的形状:通过地球仪介绍地球的形状。
(2)观察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地球的形状对人类的影响。
第6课《太阳与月亮》教学过程:(1)讲解太阳与月亮的基本特征:如太阳的光和热、月亮的相位变化等。
(2)观察太阳与月亮:让学生观察太阳和月亮,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太阳与月亮对人类的影响。
4.第四单元:环境保护第7课《环保意识》教学过程:(1)讲解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必要性。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完整版)
最新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完整版)第一单元:自然与生活第一课:大地的变迁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掌握地球自转引起的白昼和黑夜变化- 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地球自转的结果教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2. 地球自转引起的白昼和黑夜变化3. 探究地球自转的结果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入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
2. 呈现:展示地球自转引起的白昼和黑夜变化的示意图,并向学生解释其中的原因。
3. 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地球自转的结果,并记录、分析和推理。
4. 总结: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地球自转对白昼和黑夜的影响。
教学重点:-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之间的区别- 地球自转引起的白昼和黑夜变化- 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地球自转的结果教学拓展:- 练使用太阳表,观察太阳的位置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评价方式:- 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分析报告- 学生对地球自转和白昼黑夜变化的理解程度的口头回答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存环境第一课:树是动物的家园教学目标:- 了解树对动物的重要性和作用- 掌握家乡附近的几种常见树木的特点和用途- 培养环保意识和保护树木的责任感教学内容:1. 树对动物的重要性和作用2. 家乡附近常见树木的特点和用途3. 树木的保护和环保意识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入树对动物的重要性和作用的概念。
2. 呈现:展示家乡附近几种常见树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描述树木的特点和用途。
3. 探究:组织学生外出实地考察,了解家乡附近的树木,观察树皮、树叶等特点,并记录。
4. 总结:与学生分享考察结果,并讨论保护树木和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树对动物的重要性和作用- 家乡附近常见树木的特点和用途- 保护树木和培养环保意识的责任教学拓展:- 绘制家乡附近树木的分布地图,探究树木的分布规律。
教学评价方式:- 学生对树对动物的作用的口头回答- 学生对家乡附近树木特点和用途的描述和表达能力的评估。
五年级下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下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管、水、彩笔(2)实验报告单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透明塑料管中的传播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原理。
(4)总结: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光的传播原理。
4. 活动延伸:(2)开展“光的传播”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报告。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风向标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作用和制作原理。
(2)通过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对气象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活动准备:(1)卡纸、彩笔、剪刀、胶水(2)风向标制作指南(3)实验报告单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讲解气象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风向标的作用。
(2)制作:分组进行风向标制作,学生根据制作指南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风向标的工作原理。
4. 活动延伸:(1)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附近的风向变化,记录并分析。
(2)开展“气象知识知多少”竞赛,增加学生对气象知识的了解。
三、活动主题:身边的科技产品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技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活动准备:(1)图片、视频等素材(2)科技产品介绍资料3. 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科技产品。
(2)介绍:分组讨论各组选择的科技产品,介绍其作用、原理及优点。
(3)分享: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提问、讨论。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技活动的定义和意义;2.掌握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
教师:大家知道科技活动是什么吗?它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
教师:很好!科技活动是指利用科学和技术知识,通过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它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探索科技活动的世界吧!2. 讲解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 (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并逐一进行讲解。
教师:在进行科技活动之前,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
首先是明确问题,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第二是研究,收集有关问题的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是设计,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
第四是测试,验证方案是否有效。
第五是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最后是总结,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 进行科技活动实践 (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科技活动实践,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或手工制作活动。
教师:现在,请大家按照刚才讲解的步骤,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科技活动实践。
可以是制作一个小发明、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进行一个小实验。
学生进行科技活动实践。
4. 学生展示和分享 (10分钟)学生完成科技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分享,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讲解自己的成果和经验。
教师:请各位同学依次展示自己的科技活动成果,并介绍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依次展示和分享。
5. 总结和反思 (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科技活动的基本步骤和意义。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新部编本 全册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课题 4.拧螺丝钉的学问
课时
教
知识目标: 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学
能力目标: 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目
标
情感目标: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各种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导入研究主 题
探究过程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 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各有什么 作用?
1、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 起来更容易些呢?
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 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 斜面。
原理,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发展了实验探究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课题
3.斜坡的启示
课时
教
知识目标: 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学 目
能力目标: 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用具 各种简单的工具。
教学方法 讲解法、引导法、示范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
谈话: 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 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 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 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 械。 1、 认识机械 (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 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的实物图 片, 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第一课:找星星(2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初步了解星座的概念2、让学生知道一些常见的星座名称3、通过找星座培养学生对天文学的浓厚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基础知识:1、认识星图方向:北在上,南在下,东在左,西在右。
师讲解,在黑板上画开示意图。
生边看边记。
2、认识星座师介绍星座的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星座的概念。
小组交流88个星座大熊座、小熊座、仙女座、仙后座二、看一看1、找北极星认识北斗七星:(大熊座)勺柄、勺头小组讨论2、仙后座:5颗主要亮星组成字母M的形状三、做一做1、利用北斗七星找北极星2、利用仙后座找北极星第二课时一、复习:师生回顾星座概念,指名学生说出几个常见的星座。
二、议一议1、白天星星哪去了?2、星星为什么会眨眼?3、北极星为什么能指示方向?五、广角镜四季观星歌春春风送暖学认星北斗高悬柄指东斗口两星指北极找到北极方向清狮子横卧春夜空轩辕十四一等星牧夫大角沿斗柄星光点点照航程夏斗柄南指夏夜来天蝎人马紧相挨顺著银河向北看天鹰天琴两边排天鹅飞翔银河歪牛郎织女色青白心宿红心照南斗夏夜星空记心怀冬秋秋夜北斗靠地平仙后五星空中升仙女一字指东北飞马凌空四边形英仙星座照夜空大陵五星光会变南天寂静亮星少北落师门赛明灯六、拓展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牛郎星、织女星、天鹅座第二课用植物染色(3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初步了解的染色概念及作用2、让学生知道一些常见的染色步骤及方法3、通过找教学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你曾经见过植物给物品染过色吗?你知道几乎任何植物都可以成为染色的染料吗?二、材料与用具5升左右的容器、无纺网格布、勺子、筷子、媒染剂(明矾、铁钉、醋)、植物等。
三、做一做(一)到野外采集植物在老师的带领下到野外去采集植物试一试哪些植物可以染色(二)学习染色分两种情况讲解染色方法其一、用草(或枝叶)染色其步骤:1、选取可染色的草(或枝叶),洗净剪碎,用布包好。
2、在容器中装上一半清水,然后放入装有染料的布包,煮沸后,再小火煮10分钟。
3、取出布包,放入待染的布料,加水至容器容量的80%左右,煮沸后,再小火煮10分钟。
4、制取铁盐溶液5、取50毫升铁盐溶液,完全溶入染色液中。
6、用流水充分漂洗染好的布料,晾干即可。
让学生注意步骤的紧凑性、有序性及严肃性。
示范后,让学生掌握实验的重点,加深对科学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识指名,让学生复述用草(或枝叶)染色的步骤。
二、染色的第二种方法用花瓣(果实)染色师先讲解要点和注意事项示范染色步骤:1、选取可染色的花瓣,用布包好放入碗中,倒入500毫升醋和1升40摄氏度的热水。
2、揉搓花瓣,直至完全感觉不到布包中的花瓣为止。
3、取出布包,加入1升40摄氏度的热水,放入经清水浸泡的布料,放置1小时以上。
4、用流水充分漂洗染好的布料,晾干即可。
生尝试染色步骤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三、自创染制方法自己动手创造染制方法,设计并染制各种花纹布料,看谁染出来的布料最漂亮。
1、模板印染法2、绘画印染法3、大理石纹染法4、扎染法小组评议第三课时一、复习旧知识花瓣(果实)染色法的步骤二、议一议1、用水漂洗各组染好的布料,看看水的颜色有没有变,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布料最不容易褪色。
你认为哪种植物的染色效果好?2、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是怎样给布料染色的。
将各组染好的布料放在一起,看看哪个小组的染色方法最有创意。
三、广角镜天然植物染料的发现1、很早开始用天然植物染料给纺织品上色2、有颜色的植物,挤出有色汁液,用来画画、化妆或染布。
常用的染色植物叶、茎:一年蓬、蒲公英、向日葵、猪草、芒草等花:蔷薇、石竹、翠菊、日日草、锦紫苏等几种常见染料的植物来源蓝色染料:马蓝(从叶子提取)红色染料:红花(从根部提取)黄色染料:栀子(从果实提取)紫色染料:紫苏(从叶子提取)黑色染料:乌桕(从叶子提取)第三课用蜡烛做实验(3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蜡烛的特性2、让学生知道用蜡烛做实验的方法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蜡烛也用过蜡烛吧,今天我们一起来用蜡烛做一些非常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二、材料与用具蜡烛、毛衣编针、铜丝、玻璃漏斗、玻璃管、硬泡沫料块、玻璃杯、火柴等。
三、试一试(一)蜡烛跷跷板1、准备实验用具2、按图示做好装置3、调整蜡烛与中心点的距离4、点燃蜡烛提问:蜡烛跷跷板自动工作的原理是什么?(二)熄灭蜡烛火焰点燃一支用过的短蜡烛,用下面的两种方法,都可以使蜡烛的火焰熄灭。
其一:把一根适当粗细的铜丝在钢笔上绕成弹簧形状的铜丝圈,然后将铜丝圈套在蜡烛的火焰上。
其二:取一只玻璃杯,直接罩住燃烧的蜡烛,稍等一会儿,火焰就会渐渐地熄灭。
提问:大家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火焰熄灭的原因吗?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识上节课,我们用蜡烛做了哪几个有趣的实验?二、蜡烛气体的燃烧蜡烛是怎样燃烧的固体——液体——气体(火焰)小明和小艳的实验小明:把一个玻璃漏斗放在烛焰上方,接着让一位同学擦燃一根火柴移近漏斗嘴,想点燃收集的气体小艳:将一根玻璃管的一端插入烛焰中心较暗处,然后擦燃一根火柴,移近玻璃管的另一端,想点燃从火焰内部引出来的气体。
同学们想想,谁的方法是错误的?三、想一想1、火焰的组成:最里面:焰心中间:内焰最外面:外焰你能用两根细木棍判别内焰和外焰温度的高低吗?2、下图是火焰上加热液体的示意图,想一想:哪种方法是错误的?第三课时一、复习旧知识火焰由哪三部分组成?外焰与焰心谁的温度高?二、广角镜烛焰的特点主要原料:石蜡三层:最里面:焰心(温度最低)中间:内焰最外面:外焰(温度最高)三、拓展活动如图所示,点燃一长一短两支蜡烛,用倒扣的烧杯罩住,观察哪支蜡烛先熄灭。
小组议一议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说说为什么。
第四课设计传动机构(2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初步了解传动机械的概念2、让学生知道一些常见的传动形式3、通过讲授培养学生对动力学的浓厚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工厂、农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机械,它们代替了人们承担许多粗重劳动。
让我们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传动机构,体验一名机械工程师的乐趣吧。
二、材料与用具粗棉线、回形针、木线轴、塑料杯(如一次性杯子)、钉子等。
三、做中学(一)重物是怎样被提上去的1、用塑料杯和回形针做好一个“升降机”的挂斗2、用钉子将另一个回形针固定在高处,让粗棉线穿过两枚回形针3、将重物放在杯子里,用手拉动粗棉线另一端,重物高能够被提上去师先示范小组动手操作指名演示四、设计传动机构将重物放在地面上的A点,请你设计、选材并制作一个省力的传动机构,使你在B点摇动手柄时能够使重物沿地面左右移动。
常见的传动形式:1、齿轮传动2、链传动、带传动3、连杆传动4、凸轮传动5、滑轮传动6、摩擦轮传动师讲解,生联系实际谈一谈,议一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识传动有哪几种形式二、测与评1、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评估,并填写下表:2、在班上展示自己设计的传动机构,并说明它是怎么工作的,你在制作过程中碰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3、如果你重新设计的话,可以作哪些改进?指导学生认真填写,并作好总结,这是提高他们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过程。
三、广角镜(一)传动机构的作用1、将动力所提供的运动的方式、方向或速度加以改变,被人们有目的地加以利用。
2、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和功能,常常需要将多种传动机构组合起来。
(二)我国古代使用的传动机构类型很多,应用很广。
1、齿轮传动2、链传动3、绳带传动四、拓展活动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使用了传动机构,这些传动机构是怎样改变力的方向的,它们是否可以帮助人们省力。
第五课制作面筋教学目标和要求:1、初步了解面筋的概念2、让学生知道面筋的制作方法3、通过制作面筋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增加做家务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食品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东西,它为人体提供营养,帮助人生长,维持人体健康。
二、材料与用具汤盆、杯子、案板、强力粉(面筋粉)、食盐等。
三、做中学(一)、面筋营养成分的调查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面筋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含有什么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走访食品厂、食品店和有关单位,了解相关内容后填写下表:(二)面筋的制作1、制成食盐水2、将强力粉揉成面团3、将面团在案板上揉搓,使它具有像耳垂那样的硬度4、在汤盆中加半盆水,将面团放入水中揉和5、在水龙头下,一边揉和,一边冲洗,水变清即可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识怎样制作面筋二、测与评1、你是否揉出了面筋?并说说面筋有什么特点。
2、在揉面筋的过程中,怎样做能更好地节约水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冲洗出的面粉?三、广角镜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淀粉、脂肪、盐类、维生素、水等。
蛋白质、水、盐类——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淀粉、脂肪——人体的能量来源维生素——具有生长发育、增强身体抵抗力的作用面筋:是小麦粉中所特有的一种胶体混合蛋白质是素食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原料四、拓展活动1、淀粉遇碘会变蓝。
要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该怎么办?2、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自己制作的面筋中加入艾叶或紫菜等。
将面筋揉成一定形状,经蒸、烤或煮后,就可以食用了。
3、在大人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面条、烤饼等。
第六课研制太阳能装置(4课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初步了解什么是太阳能装置2、让学生知道太阳能装置的作用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人们一直努力尝试研制出能直接利用太阳能的装置。
二、材料与用具温度计、小木棒、易拉罐、沙子、小石子、水、棉絮、吸管、火柴、卡纸、不同颜色的纸、铝箔、棉线、玻璃杯等。
三、做中学(一)哪种颜色吸热快1、在4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各放1块大小相同的冰,并用不同颜色的纸将杯口包起来,放在阳光下。
2、讨论在不同季节穿不同颜色衣服的优缺点。
一、复习旧知识哪种颜色吸热快二、哪种材料吸热快1、在4个相同的玻璃杯中按图示各放入不同的材料至相同高处2、慢慢地将温度计插入每种材料的中心并固定3、小心地将它们放在太阳下曝晒一小时,然后将它们搬到阴凉处4、按下表的要求记录数据师讲要求:要亲自做实验把握好时间按实验要求,不能擅自更改条件认真对待数据,在记录数据时必须实事求是。
一、复习旧知识哪种材料吸热快?二、制作太阳能热水器1、将易拉罐剪去顶和底,并剖开,作为反光板;2、将两张卡纸按图样剪下,并按图示割开,作为底座;3、按图示将反光板、吸管安装在卡纸底座上,并按图示将两张卡纸底座之间的吸管表面涂黑,太阳能热水器就制作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