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的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43d3a6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7.png)
搏击俱乐部的观后感作为一位体育迷和搏击爱好者,我最近有幸参观了一场搏击俱乐部的比赛,并且深受震撼。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与大家分享我的观察和体会。
搏击是一项高强度的体育运动,综合了拳击和其他格斗技巧,如散打、泰拳和巴西柔术等。
这种运动不仅需要参与者具备出色的体能和爆发力,还需要他们具备出色的技巧和战略思维。
通过比赛,我深刻地意识到这项运动的独特之处。
首先,比赛中选手之间的对抗激烈而又精彩。
他们用双拳和脚上的格斗技巧进行攻防,每一次招式和动作都展现出他们的实力和技术。
他们的拳拳到肉、脚脚实地的对抗让我着迷。
而且,比赛中得分不仅仅是击打对手,还包括技术动作的美感和多样性。
这使得比赛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让观众们兴奋不已。
其次,搏击比赛是一场真正的考验。
参与者们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训练和准备,才能够达到比赛标准。
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体能、力量和耐力,同时还要掌握各种技巧和战术。
在比赛中,选手们需要做出快速而明智的决策,以应对对手的攻势并找到击败对手的机会。
他们的卓越表现让我深深地敬佩。
另外,我也深刻地意识到搏击比赛的团队合作和友谊精神。
虽然比赛是个人之间的竞争,但在搏击俱乐部,每个人都是一支团队的一部分。
他们共同训练、互相鼓励,不仅仅是为了比赛胜利,更是因为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和追求。
比赛结束后,我看到选手们之间的握手、拥抱和祝贺,他们用赞赏和尊重共同庆祝这项运动。
总而言之,搏击俱乐部的观后感使我对搏击运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比赛中选手们的拼搏精神和技艺展示令人惊叹,他们的付出和努力也让我给予了更多的尊重和钦佩。
搏击运动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勇敢面对挑战的勇气。
我希望将来有更多的机会去观看搏击比赛,继续感受这项运动带给人们的热情和激动。
《搏击俱乐部》生命真谛的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生命真谛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228ac3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1.png)
《搏击俱乐部》生命真谛的观后感电影是一面镜子,它能够让我们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一面。
而《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就像是一面破镜子,将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恐惧、痛苦和渴望都展现了出来。
观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深地被它所传达的生命真谛所触动。
电影以一个普通白领男子杰克的视角展开,他过着机械般的生活,缺乏激情和意义。
然而,当他遇到了神秘的泰勒·杜兰特时,他的生活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泰勒引导杰克进入了一个名为“搏击俱乐部”的地下组织,这里没有规则,没有束缚,只有真实的痛苦和欲望。
在搏击俱乐部里,杰克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电影通过搏击的方式,探讨了生命中的痛苦和欲望。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渴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们渴望通过痛苦和欲望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搏击俱乐部成为了他们释放内心压抑的场所,他们在痛苦中找到了生命的真谛。
这种真谛并非是物质的追求,而是对内心深处欲望的认知和释放。
只有在痛苦中,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才能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电影中的杰克通过参与搏击俱乐部,逐渐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在搏击的过程中,他体验到了痛苦和欲望的极致,他的身体和灵魂都得到了洗礼。
他通过搏击,不断地超越自己,逐渐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和痛苦,最终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这种意义并非是外界的赞誉和物质的追求,而是对自我的认知和接纳。
只有当我们真正认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和痛苦时,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真谛。
电影中的泰勒·杜兰特则是一个极具魅力和独特性格的角色。
他以其独特的方式引导着杰克走向真实的自我。
他通过搏击俱乐部,将杰克从机械般的生活中解放出来,让他能够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痛苦和欲望。
泰勒·杜兰特的存在,让杰克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和痛苦,并最终找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
泰勒·杜兰特的角色给予了观众很多思考,他让我们思考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和痛苦,以及如何找到生命的真谛。
《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922acf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3.png)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搏击俱乐部》是一部由大卫·芬奇执导,布拉德·皮特、爱德华·诺顿、海伦娜·伯翰·卡特主演的电影。
这部电影于1999年上映,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内涵而广受好评。
观看完《搏击俱乐部》后,我被影片中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所深深触动。
首先,影片通过激烈的拳击场面和残酷的斗争描绘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内心的挣扎和渴望。
主人公杰克(由爱德华·诺顿饰演)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他对生活感到厌倦和迷茫。
为了寻求刺激和自我认同,他加入了一个地下拳击俱乐部,与其他会员一起参与激烈的拳击比赛。
这些比赛不仅让他体验到了生命的真实与激情,也帮助他找到了内心的平衡和勇气。
影片通过拳击的形式,探讨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对于自我认同和存在意义的追求。
其次,影片中的角色塑造深入人心。
布拉德·皮特饰演的泰勒是一个具有颠覆性思想的角色,他反叛常规,追求真实的生活。
他与杰克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他们一起组建了搏击俱乐部,并且通过拳击来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
他们的关系不仅是拳击伙伴,更是精神上的支持和理解。
通过泰勒这个角色,影片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自由和真实的渴望,以及对于传统规范的质疑。
此外,影片还通过黑暗的画面和独特的剪辑手法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
影片中的拳击场景充满了暴力和血腥,但却通过独特的拍摄手法和剪辑技巧,将观众带入了角色的内心世界。
镜头的切换和音效的运用让观众感受到了角色的情绪和压力,增强了电影的紧张感。
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使影片更加引人入胜,也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思考了影片所传达的信息。
最后,影片中的音乐选择非常出色,为电影增添了许多情感和力量。
电影中使用了大量的摇滚音乐,这些音乐既表达了角色的情绪和内心世界,也为电影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音乐与影像的结合使电影更加生动和感人,也让观众更加投入其中。
总的来说,《搏击俱乐部》是一部充满深度和内涵的电影。
《搏击俱乐部》电影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cf99ea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0.png)
《搏击俱乐部》:探索自我、释放压抑与寻找真实的旅程《搏击俱乐部》是一部由大卫·芬奇执导,布拉德·皮特、爱德华·诺顿、海伦娜·伯翰·卡特等联袂出演的悬疑惊悚片。
影片改编自恰克·帕拉尼克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生活苦闷的泰勒和杰克组成“搏击俱乐部”,以寻求释放和解脱的故事。
这部影片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震撼的搏击场面以及深刻的主题思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影片通过搏击俱乐部的形式,展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压抑和痛苦。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束缚,无法真正地释放自己。
搏击俱乐部成为了一个释放压抑的出口,让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地挥洒汗水,释放内心的愤怒和痛苦。
这种释放的过程不仅让人们感到身心舒畅,更是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其次,影片中的搏击场面充满震撼力。
每一次的搏击都不仅仅是一场肉体的较量,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
在搏击的过程中,人们可以真正地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力量和勇气,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这种震撼的搏击场面不仅让观众血脉偾张,更是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此外,影片中的男主角泰勒通过搏击俱乐部的经历获得了自我认知和内心的觉醒。
他曾经渴望成为力量的化身,但在搏击的过程中,他逐渐明白了力量的真正含义。
他不再追求外在的权力和地位,而是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和真实感受。
这种内心的觉醒让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
最后,这部影片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警示:追求自由和真实并非总是正确的选择。
虽然搏击俱乐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释放压抑的出口,但过度的追求自由和放纵也可能导致生活的失控和混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平衡,既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又要保持对生活的掌控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搏击俱乐部》是一部充满思考和启示的电影。
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压抑和痛苦,也让我们明白了追求自由和真实的重要性。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5篇)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43b8e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2.png)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5篇)第一篇:搏击俱乐部观后感搏击俱乐部观后感相当精彩的一部电影啊,似乎关于精神病题材的电影总是可以特别精彩,之前看的《机械师》,《禁闭岛》和《杀人游戏》,亦是如此。
怎么说呢,虽然是精神病,但是这部电影的精神病只是剧情的一个衔接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则是关于信仰的讨论。
不得不说,现代社会过于固定的社会定位,造成大多数的人们都不得不像一部精密机械里的零件一般按部就班的工作,自然也就难以企及自身的梦想,甚至没有生活的意义,仅仅是单纯的生存罢了。
搏击俱乐部里的会员俱是如此,他们没有自己的信仰,故而很容易接受泰勒的观点,成为他忠实的拥护者,额,其实在俱乐部最狂热的那一段情节一直在我脑中回想的一句话就是“邪教是怎么形成的”。
真的是蛮震撼人心的,大概传销也是几近如此吧,针对泰勒所抨击的现代生活的精神现状,无疑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的情形,过于秩序化的社会使得普通大众失去了独特的精神自我,没有信仰的人大多是在精神上比较脆弱和麻木,遗憾的是就我自身而言,尚不能找到自身得以奉行的信仰。
俱乐部的渐渐改变是在逐渐加深泰勒对俱乐部成员的精神影响,等到大破坏行动之时,邪教的精神已经正式形成,泰勒所能做到的也只是顺势引导而非改变了,他朋友被枪杀之后,会员自己竟然通过泰勒的话“领悟”到死后就能得到属于自己的名字这一荣誉。
这个片段让我心生恐怖,大多数的事件似乎都是因势利导,作为其中的领导者,最大的作用只是带领大家走向大多数人心中能信服的方向,哪怕是错的,在趋势形成之后,哪怕作为创造者和领导这也是无法改变这个趋势。
唉,文笔太差,不能好好评论这部精彩的电影。
至于剧情细节上做了很多铺垫,在杰克寻找泰勒,最终发现真相时的那一个剧情转折点时,前面所有的铺垫的效果登时如同烟花般绽放,这一点上《蝴蝶效应》与它颇有异曲同工之效。
尤其是在警察局被他的几个会员差点惩罚的那一段情节,他的所有脱身之计都被另一个人格泰勒想到,实在是妙不可言。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e372f4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f.png)
电影名:《搏击俱乐部》观后感说起来,看完《搏击俱乐部》的感觉就像挨了一记闷拳,晕乎乎的,却又莫名兴奋。
这可不是那种爆米花电影,看完就忘,它像一颗钉子扎进你脑子里,让你忍不住反复琢磨。
导演是大卫·芬奇,主演爱德华·诺顿和布拉德·皮特,这阵容,绝了!电影类型嘛,说是黑色幽默、惊悚、剧情片都行,反正挺复杂的。
故事讲的是一个失眠症患者,咱们就叫他“杰克”吧,生活无聊透顶,每天像个提线木偶一样上班下班。
后来他遇到了肥皂商泰勒·德顿,一个活得潇洒自在,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的家伙。
杰克和泰勒一起创办了“搏击俱乐部”,一个地下组织,专门给一群压抑的都市男人提供一个发泄的出口。
一开始只是简单的互殴,后来事情越闹越大,彻底失控… … 我就不剧透关键情节了,结局绝对让你意想不到!杰克,一个典型的现代人,被消费主义洗脑,活得空虚迷茫。
泰勒呢,完全是杰克的反面,狂野不羁,充满破坏欲。
这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却成了彼此的“灵魂伴侣”。
随着剧情发展,杰克的性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唯唯诺诺,到后来的放荡不羁,简直判若两人。
这部电影探讨的主题可深了,比如消费主义对人性的异化,对自由的渴望,还有人性的阴暗面等等。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病。
你想想,我们是不是也像杰克一样,被各种广告和物质诱惑包围着,渐渐迷失了自我?画面、音效、剪辑,都无可挑剔!大卫·芬奇的功力真不是盖的。
昏暗的色调,紧张的配乐,快速的剪辑,完美地营造了一种压抑、疯狂的氛围。
这部电影的暴力场面比较多,可能不太适合所有人观看。
看完电影,我一直在想,什么是真正的自由?难道像泰勒那样,用破坏来反抗一切才是自由吗?我觉得不是。
真正的自由,应该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对自我的接纳。
就像电影里说的:“你拥有的越多,你就越是被拥有。
” 我们应该跳出消费主义的陷阱,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搏击俱乐部》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2a9b35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8.png)
电影名:《搏击俱乐部》观后感说起来,看完《搏击俱乐部》的感觉就像挨了一记闷拳,晕乎乎的,却又忍不住想再来一下。
这部由大卫·芬奇执导,布拉德·皮特和爱德华·诺顿主演的电影,可不是那种爆米花式的娱乐片,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压抑的渴望和躁动。
电影讲的是一个失眠症患者,生活无聊透顶,偶然遇到了肥皂商泰勒·德顿,两人一拍即合,成立了一个地下搏击俱乐部。
一开始只是几个男人互相发泄,后来发展成一个庞大的组织,甚至开始搞破坏。
我就不剧透太多了,总之剧情相当刺激,反转也很多,不到最后一刻你根本猜不到结局。
诺顿饰演的叙述者,是一个典型的现代人,被消费主义洗脑,活得像个行尸走肉。
他渴望改变,却又无力挣脱。
皮特饰演的泰勒,则完全他狂野不羁,充满活力,是叙述者渴望成为的样子。
这两个角色的碰撞,就像冰与火的交融,迸发出强烈的戏剧张力。
这部电影的主题很深刻,它探讨了消费主义对人性的异化,以及人们对自由和意义的追寻。
就像是被困在牢笼里的野兽,我们渴望打破束缚,找回真正的自我。
电影里那种原始的暴力,其实是一种宣泄,也是一种反抗。
我不是鼓励大家去打架,而是希望大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释放内心的压力。
不得不提的是,这部电影的画面和音效都非常出色,昏暗的灯光,嘈杂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压抑而迷幻的氛围。
剪辑也很有特色,快速切换的镜头,碎片化的叙事,让整个故事更加扑朔迷离。
这部电影也有一些缺点。
比如,有些情节比较暴力血腥,可能不太适合所有人观看。
而且,电影的主题比较深刻,需要一定的思考才能理解。
《搏击俱乐部》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片,更是一部thought-provoking 的作品。
它会让你思考,让你反思,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想体验一把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或者想对生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那么这部电影绝对不容错过。
就像一颗裹着糖衣的苦药,它可能会让你感到不适,但最终会让你受益匪浅。
《搏击俱乐部》电影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c31b78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4.png)
《搏击俱乐部》电影观后感《搏击俱乐部》这部电影,就像一部引人深思的哲学著作,它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探讨,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在观看这部电影后,我仿佛进行了一场精神的探索,对自我、社会和男性的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影片的第一条线,清晰地描绘了杰克的自我蜕变与成长之路。
杰克是一个被无聊和痛苦吞噬的人,他的生活如同按部就班的机器,毫无生气。
他的失眠症成为了他内心痛苦的外在表现,白天的无精打采与夜晚的辗转反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正是这种痛苦和挣扎,促使他开始了自我救赎的旅程。
他曾经沉迷于色情杂志和购买各种家具用品,试图填补内心的空虚。
但这些物质上的满足只是暂时的,无法真正解决他的问题。
直到他遇到了德顿,一个充满神秘和破坏力的人物,杰克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德顿代表着杰克内心的本我,他的出现是杰克对压抑自我的一种反抗。
他们一起创建了搏击俱乐部,这个组织成为了杰克释放内心压抑的出口。
在搏击的过程中,杰克感受到了力量和勇气,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电影的第二条线深入剖析了社会男性的现状和本质。
杰克和他身边的许多人一样,陷入了一种无聊的生存状态中。
他们被消费主义、物质欲望和虚假的外在所束缚,找不到真正的自我和生命的意义。
这种状态不仅存在于社会底层,也普遍存在于中产阶级和白领阶层中。
他们渴望突破这种束缚,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因此,当杰克和德顿组织的地下搏击比赛吸引了那么多人参与时,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和对自我的寻找。
然而,这种本能的力量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搏击俱乐部的发展失控,演变成了一系列的破坏活动,这反映了社会男性在面对压力和困惑时的一种歇斯底里的反应。
他们试图通过破坏和混乱来寻找自我,却陷入了更深的迷茫和痛苦之中。
影片的第三条线则是关于男性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的探索。
杰克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男性力量的缺失以及社会对男性的期望和塑造。
他与德顿的讨论以及对女性角色的刻画,都在提醒我们,男性在社会中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困境。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dbadf2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d.png)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搏击俱乐部》是一部深入人心的电影,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困境。
导演大卫·芬奇通过精准的镜头语言和紧张的叙事节奏,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暴力和混乱的世界,同时也引发了对个人身份认同和现代社会病态的深思。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没有名字的男子,他是一个白领阶层的普通人,过着乏味而平庸的生活。
然而,他内心的压抑和对现实的不满逐渐积累,最终导致了他的精神崩溃。
他在一个地下拳击俱乐部找到了自己的出口,通过与其他人的搏斗来释放内心的压抑和追求真实的自我。
电影中的搏击俱乐部象征着现代社会中人们内心的冲突和不满。
这个俱乐部是一个荒谬而危险的地方,人们在里面不断地互相殴打,以此来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和寻求真实的存在感。
这种暴力行为是对现代社会中虚假和空洞的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抗,同时也是对个人身份认同的一种追求。
电影中的暴力场景让人触目惊心,但又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我们或许并不愿意承认,但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无法言说的冲动和野性。
这部电影通过激烈的拳击场景,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原始而真实的世界,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的真实面貌。
除了对暴力的揭示,电影还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物质和虚荣的追求。
主人公在电影中通过与一位名叫泰勒·杜兰特的男子相识,进一步了解到了人们对外在形象和物质财富的追逐。
泰勒·杜兰特是一个富有而自信的商人,他的存在让主人公对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产生了怀疑。
这种对物质的追求和虚荣心的满足,使得现代社会变得虚假而空洞,人们的内心渴望真实和自由。
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也非常精彩,主人公的变化和成长令人动容。
他从一个平庸而无趣的人,逐渐变成了一个勇敢而真实的存在。
他通过搏击俱乐部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力量和勇气,最终走出了自己的阴影。
这种个人的成长和觉醒,让观众思考自己是否也应该勇敢地面对内心的冲突和困境,寻找真实的自我。
总的来说,《搏击俱乐部》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它通过对暴力和社会困境的揭示,引发了观众对个人身份认同和现代社会病态的思考。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7208b4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13.png)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搏击俱乐部》是一部由大卫·芬奇执导、布拉德·皮特、爱德华·诺顿和海伦娜·伯翰·卡特主演的电影,该影片于1999年上映,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引人入胜的剧情而备受好评。
电影讲述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白领男子通过参加地下搏击俱乐部,找到了自我认同和生活意义的故事。
在影片中,搏击俱乐部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打斗场所,更是象征着现代社会人们内心深处的掙扎和挣扎。
本文将通过分析该电影,探讨其中蕴含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并结合具体操作方法,给出实践导向的结论。
首先,影片中的搏击俱乐部被设计为一个极端的场所,通过激烈的打斗和残酷的对抗展现出男性的野性和挑战精神。
在这里,人们可以彻底释放自己内心的压抑和愤怒,找到一种释放身心的途径。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逐渐发现,搏击俱乐部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这不仅是一个物理上的对抗,更是一场心灵的较量,是对自我的认知和探索。
其次,影片中主人公通过参加搏击俱乐部,逐渐发现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渴望和生活的真正意义。
在日复一日的无聊工作和平庸生活中,主人公渐渐失去了对自我的认同和生活的意义。
然而,当他踏入搏击俱乐部的擂台,与他人激烈对抗时,他找到了一种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定义生活的方式。
通过与他人的肉体对抗,他不仅释放了内心的压抑情绪,更发现了自我认同和生活的价值。
再次,影片中的搏击俱乐部还象征着现代社会人们内心深处的掙扎和挣扎。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被物质欲望和社会压力所困扰,内心充满焦虑和不安。
搏击俱乐部提供了一个释放情感、寻找自我的空间,让人们可以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通过搏击俱乐部,人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重新定义自我价值。
最后,通过观看《搏击俱乐部》,人们可以从中汲取深刻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启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我认知的探索。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迷失在物质追求和功利心理中,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渴望。
《搏击俱乐部》电影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c21da6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13.png)
《搏击俱乐部》电影观后感《搏击俱乐部》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强烈视觉冲击的电影,它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内心的挣扎和自我救赎的旅程。
影片通过精彩的剧情、出色的表演和独特的视觉风格,给观众带来了一次震撼的体验。
影片的故事围绕着一个名叫杰克(杰克·道森饰)的男人展开。
他是一个充满焦虑和困惑的人,被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为了寻找解脱,他参加了一个名为“搏击俱乐部”的地下组织,在那里,他与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进行残酷的搏击训练。
随着剧情的发展,杰克逐渐发现搏击俱乐部不仅仅是一个释放压力的地方,它还成为了一个反抗现代社会体制的象征。
俱乐部的成员们开始破坏城市的建筑物,引发混乱,他们试图打破常规,追求真正的自由和自我认同。
电影中的角色形象鲜明,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动机。
杰克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他既渴望改变,又害怕面对现实。
泰勒(泰勒·德顿饰)则是一个神秘而具有魅力的人物,他代表着一种反抗和破坏的力量。
此外,还有玛拉(玛拉·赛福饰)等其他角色,他们的存在丰富了故事的层次和复杂性。
影片的视觉风格也是其一大亮点。
导演大卫·芬奇巧妙地运用了黑暗、压抑的色调和快速剪辑的手法,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
搏击场面的拍摄更是令人惊叹,拳拳到肉的真实感让观众能够切身感受到角色们的痛苦和力量。
此外,电影还探讨了一些深刻的主题,如消费主义、现代社会的压力、人性的黑暗面等。
它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深入挖掘,让观众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同时,影片也给人以希望,它展现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勇气,以及自我救赎的可能性。
在表演方面,主演爱德华·诺顿、布拉德·皮特和海伦娜·伯翰·卡特都展现了出色的演技。
他们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演绎得淋漓尽致,使观众能够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动机和行为。
《搏击俱乐部》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电影。
它不仅具有娱乐性,还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暴力与自我救赎的挣扎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暴力与自我救赎的挣扎](https://img.taocdn.com/s3/m/372e104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e.png)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暴力与自我救赎的挣扎《搏击俱乐部观后感:暴力与自我救赎的挣扎》搏击俱乐部是一部深具冲击力的电影,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故事,探讨了暴力与自我救赎的挣扎。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不禁陷入深思。
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经历了失败和孤独的无名男子。
面对现实的压力和绝望,他加入了一个地下搏击俱乐部,用身体的痛苦来麻痹自己内心的痛楚。
搏击俱乐部成为他发泄情感、追求真实自我的场所,他在那里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这一点让我深感震撼,人们在卑微和绝望中寻求存在的方式有时候并不常规。
电影中的暴力场景频繁出现,头部受创和鲜血溅射成为搏击俱乐部的常态。
这种残酷的场面引发了我对暴力的思考。
暴力虽然令人不忍目睹,却也是人类情感的一种宣泄方式。
搏击俱乐部通过激烈、残酷的搏斗场面,揭示了人性的本质,让人们回归原始的本能。
暴力并非普遍被接受的行为,但在一些特定环境下,它成为了一种情感的宣泄和自我解放。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我逐渐明白了电影想要传达的信息——暴力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搏击俱乐部为主人公提供了一个试炼自我的环境,让他直面内心的阴暗和恐惧。
通过搏击,他找到了一种超越暴力的方式,即自我救赎。
这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带着问题去面对问题,带着暴力去面对暴力,往往以自身堕落为代价。
”只有通过正面的积极方式,才能真正战胜内心的阴暗面。
除了影片中的暴力和救赎,我还从中体会到了主人公的情感之旅。
他在搏击俱乐部遇到了一个让他心动的女人,并与之展开了一段感情。
这段感情让他陷入了更加复杂的境地,他开始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产生了怀疑。
这使我想到了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困惑,我们需要正视它们,而不是通过暴力或逃避来解决。
电影的结局留下了我很多的思考,主人公最终通过自我奋斗和面对内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救赎之路。
他不再将暴力视为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是学会了接纳内心的阴暗面,并用积极的方式来与之抗争。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每个人都应该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并逐步寻找属于自己的救赎之路。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aca3cc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c.png)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搏击俱乐部》观后感《搏击俱乐部》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入的主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影片通过描绘一个搏击俱乐部的故事,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社会的腐败以及现代社会中的空虚与迷失。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对人类的欲望和内心的挣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影片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示了人性的黑暗面。
主人公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但他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压抑和不满。
他对现实生活的无聊和空虚感到厌倦,因此他寻求刺激和激情的方式,加入了一个地下搏击俱乐部。
在这个俱乐部里,他不再是一个平凡无奇的人,而是一个被赋予了力量和自由的存在。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主人公逐渐发现,这种自由和力量并不能真正满足他的内心需求,反而让他越陷越深。
这种对人性的探索使我意识到,人类内心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只有通过自我反思和正确认识才能找到真正的满足。
其次,影片通过揭示社会的腐败和虚伪,对现代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搏击俱乐部被描绘成一个地下组织,它在表面上是一个为了释放压力和追求自由的场所,但实际上却暗藏着更为黑暗的目的。
这个俱乐部成为了一种逃避现实的避风港,吸引了那些被社会压迫和失去希望的人。
然而,这个俱乐部的创始人却利用这些人的弱点和渴望,通过操纵他们来获取利益。
这种社会的腐败和虚伪让我深思,当一个社会无法提供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时,人们会寻求其他途径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这些途径往往会被利益驱使和扭曲。
最后,影片通过对现代社会中的空虚和迷失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主人公在电影中逐渐认识到,他寻求的刺激和激情并不能填补内心的空虚,反而让他更加迷失。
他渴望找到真正的自我,但却陷入了一个无法逃脱的循环。
这种现代社会中的空虚和迷失让我反思,我们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是否能够摆脱社会的束缚,找到真正的自我。
总的来说,电影《搏击俱乐部》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入的主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它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社会的腐败和虚伪,以及现代社会中的空虚与迷失。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7acdb5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1.png)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在这个喧嚣世界的角落,有一群人拥有着与众不同的选择,他们心甘情愿地投入到搏击的世界中。
他们以铁血和胆识,迎接每场激烈的拳击比赛。
而当我踏进搏击俱乐部的大门,亲身感受到那股强烈的能量与激情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他们是如何通过这个平台,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迸发出来。
我进入搏击俱乐部的那一刻,眼前是一片宽广的空间,充斥着兴奋和期待。
俱乐部内的装饰简约而不失精致,蓝色和红色的拳击台相互映衬,仿佛在展现着搏击的荣光和激烈。
在观众席上,人们都紧紧盯着拳击台,期待着每一场比赛的精彩时刻。
比赛正式开始,两名选手在拳击台上拼尽全力,他们的汗水与力量交织在一起,创造出搏击的韵律。
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们每一次拳击的力量,如同雷霆般震撼人心,让观众们不禁为之欢呼。
他们默默无闻地奋斗着,无论胜利或失败,他们都展现着对搏击运动的热爱和坚持。
每一次的拳击比赛都是一场残酷的较量,选手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他们的技巧和决心。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么战胜对手,要么被对手击败。
然而,不论输赢,他们都学会了坚持和永不放弃。
这种拼搏精神不仅体现在比赛中,也渗透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坚持不懈追求目标的动力。
搏击俱乐部不仅仅是一处提供比赛场地的场所,也是一个聚集了各种能量和激情的社区。
在这里,我见到了许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他们本着对搏击的热爱而相聚于此。
无论是新手还是资深选手,他们都相互鼓励,分享经验,并共同追求搏击运动的进步。
俱乐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和成长的平台,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所属的位置。
参与或观看一场搏击比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搏击运动以其激烈和刺激的特点吸引着无数的人们。
无论是选手还是观众,他们都被这种力量和激情所感染。
在搏击俱乐部,我看到了追逐梦想的坚持,看到了克服困难的勇气,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友谊。
搏击俱乐部让我认识到,拳击不仅仅是一项竞技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只有敢于挑战困难,敢于面对失败,我们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精彩。
《搏击俱乐部》电影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06f484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e3.png)
《搏击俱乐部》电影观后感《搏击俱乐部》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它以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刻的主题和出色的表演,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这部电影让我对生活、人性和自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影片的剧情充满了反转和惊喜。
故事从一个失眠的白领开始,他通过参加绝症患者的倾诉活动来宣泄内心的压抑。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逐渐发现他的生活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他竟然精神分裂,臆想出了一个名叫“泰勒”的角色。
这个角色成为了他的另一面,带领着他展开了一系列疯狂的行动。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复杂。
主角是一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人,他在现实中唯唯诺诺,而在搏击俱乐部中却找到了释放自我的方式。
泰勒则是一个充满魅力和争议的角色,他代表着一种对传统和规则的反抗。
布拉德·皮特和爱德华·诺顿的精彩演绎,使这两个角色栩栩如生,让人对他们的行为既感到困惑又感到着迷。
影片探讨了许多深刻的主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人性的压抑和自我救赎。
主角在压抑的生活中逐渐迷失,直到发现了搏击俱乐部,才找到了一种解脱的方式。
然而,这种解脱并非是真正的解决之道,而是一种逃避。
电影通过这一情节,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面临的问题:我们在追求物质和成功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内心的需求,最终导致了精神的空虚和压抑。
此外,电影还对消费主义、无政府主义和社会秩序进行了思考。
搏击俱乐部的成员们通过破坏和毁灭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不满,他们试图打破现有的秩序,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这种行为虽然极端,但也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改变的渴望。
然而,电影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让观众自己去思考和探索。
影片的视觉和音效设计也为其增色不少。
黑暗的色调、激烈的打斗场面和震撼的音效,营造出了一种紧张而刺激的氛围,让观众完全沉浸在故事中。
特别是结尾的那场高潮戏,让人印象深刻,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尽管我对影片中所表现的消极情绪感到一丝不适,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
《搏击俱乐部》电影观后感
![《搏击俱乐部》电影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6f3b71e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7.png)
《搏击俱乐部》电影观后感在观赏了这部传说中的灵魂流力量型超级巨片《搏击俱乐部》后,我终于领略到了其震撼人心的魅力。
当影片结尾,杰克牵起玛拉小妞的手,面前的摩天楼如放焰火般一幢幢倒下,动感的音乐铿铿锵锵地响起,我心中不禁赞叹:牛逼!这才是真正的拉风!人格分裂题材的影片,我虽看得不多,却也略知一二。
这类电影是导演挖掘观众好奇心的绝佳素材,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方面的生命体验。
因此,导演必须将这一题材的全部潜力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不负所拍。
这就决定了人格分裂片往往以主角的视角展开,让观众跟随主角一同体验人格分裂的奇妙世界。
然而,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悖论:在表现情节时,镜头代表的是一个理智正常的人,但他却无法分辨眼前的景象是真是假,为何能同时看到杰克和泰勒?在《搏击俱乐部》中,杰克最终意识到自己人格分裂时,影片通过闭路电视揭示了真相,而镜头视角依然高度配合着这种分裂的真实。
所有的人格分裂片都在巧妙地运用这种看似普通的拍摄角度,但只有在梦中,我们才会以第三者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行为。
退一步说,一般的人格分裂片都会先让观众感到困惑,然后在视觉盲点处埋下一些小矛盾,之后突然发动逻辑攻势,轰炸观众的思维定势,让观众感到散光、糊涂和傻眼。
导演则在一旁得意地剪片大笑。
而《搏击俱乐部》的整体构架并未跳出人格分裂片的基本套路,但在具体细节上却令人拍案叫绝。
片头的呈现方式极为新颖,从神经信号到腺体内分泌再到效应器,最后到汗珠和脸庞,配上动感音乐,让人忍不住高呼“high”。
我们可以轻易地将杰克和泰勒视为邪教组织者,但仔细分析他们发动信徒的手法,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西方文化精神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衍生出各种主义。
他们建立旨在缓解压力的俱乐部,引导其向清教徒方向转变,策划革命,最终成为超级宗教,这几乎是所有教派发展的黄金通道。
可以说,泰勒一直在以一种扭曲的方式扮演着耶稣,他鄙弃物质主义,这与耶稣的“抛弃一切财产”如出一辙;他被胖子经理暴打却不还手,这也与耶稣的“被打了左脸,把右脸也转过去让他打”不谋而合。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自我与暴力的黑暗之旅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自我与暴力的黑暗之旅](https://img.taocdn.com/s3/m/624bdc4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7.png)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自我与暴力的黑暗之旅观看了电影《搏击俱乐部》之后,我被深深地震撼和思考。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精彩的表演和深刻的主题揭示了自我和暴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正如电影所描述的那样,黑暗的内心和对暴力的渴望使人们感受到了一种无以伦比的快感,但它也同时暴露了人类自我毁灭的潜力。
电影以一种极致的暴力场面开篇,一名名员工在搏击俱乐部中发泄着内心的不满和愤怒。
看似无意义的搏击活动却给他们带来了被剥夺的人类本能的满足感。
他们通过打斗去追求一种真实的生活,他们在那里找到了一种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存在方式。
这种追逐暴力的欲望让我不禁对人类的本质产生了怀疑。
主人公是一个无名的游荡男子,他带着一种乏味和失落的心情,迷失在现代社会的泥淖中。
他找寻生活的真实与自我认同,通过参加搏击俱乐部找到了解脱。
男主角与精神变态的企业精英泰勒结识后,在决斗的背后看到了一种隐藏的力量。
泰勒以暴力和毁灭性的行为来摧毁规则和道德,试图唤醒人们内心深处沉睡的自我。
在这个黑暗之旅中,男主角逐渐认识到暴力的吸引力和其潜藏的危险。
他开始感受到一种对自我生活的渴望,试图通过参与搏击活动来获得自我认同和个人成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认识到暴力只是一种表面的满足,不能真正满足内心的需求。
他的意识逐渐清醒,他开始反抗泰勒的操纵,并试图摆脱这种极端的暴力行为。
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如何对待自我和暴力之间的关系?我们是否可以找到一种平衡点,既能够满足内心的渴望,又能够避免走向极端?暴力对人类来说是否只是一种毁灭性的力量,还是它也有可能促使我们发现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电影通过搏击俱乐部这个象征性的场所,引发了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我越来越相信,个体的成长和自我发展需要通过探索内心的深处。
我们应该正视我们内心的黑暗面,而不是将其压抑。
只有通过对自我和黑暗的探索,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自己,并找到一种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方式。
总而言之,《搏击俱乐部》是一部充满思考和探索的电影。
生活与梦想的碰撞搏击俱乐部观后感
![生活与梦想的碰撞搏击俱乐部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80f9f7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5.png)
生活与梦想的碰撞搏击俱乐部观后感《生活与梦想的碰撞——<搏击俱乐部>观后感》在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时常在生活的洪流里迷失,在梦想的边缘徘徊。
《搏击俱乐部》这部影片,就如同一面犀利的镜子,映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压抑的渴望、恐惧和迷茫,让我对生活与梦想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影片的主人公杰克是一个生活苦闷、精神空虚的工薪阶层白领。
他的工作单调乏味,每天都在为公司评估汽车事故中损坏的车辆,生活仿佛只是一连串毫无意义的数字和报告。
他住在一个充满现代化家具却毫无温暖的公寓里,穿着千篇一律的名牌服装,拥有着一份看似体面却无法给他带来丝毫满足感的工作。
杰克的生活就像是一个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按部就班地运转着,却没有灵魂。
在这样的生活中,杰克陷入了深深的失眠。
医生告诉他,只有真正体验到生命的威胁,才能治愈他的失眠。
于是,杰克开始参加各种绝症患者的互助小组。
在那里,他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交流,找到了一种久违的存在感和内心的平静。
然而,这种暂时的慰藉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他的生活。
直到泰勒的出现,一切都开始变得疯狂起来。
泰勒是一个充满叛逆和冒险精神的人,他的言行举止都与杰克所熟悉的世界格格不入。
泰勒的出现,就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
他和杰克一起创办了搏击俱乐部,一个让人们可以通过肉体的搏击来释放内心压抑的地方。
随着搏击俱乐部的成员越来越多,它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具有反社会倾向的组织,而杰克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自我的掌控。
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不禁思考,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是否都像杰克一样,被物质和社会的规范所束缚,失去了真正的自我?我们为了追求所谓的成功和物质享受,拼命地工作,却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和梦想。
我们在生活的压力下变得麻木不仁,忘记了自己曾经的热情和追求。
搏击俱乐部,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由和真实的渴望。
在这个充满规则和束缚的社会中,我们渴望能够打破常规,释放内心的压抑。
观后感搏击俱乐部观后感暴力与自虐的黑暗世界
![观后感搏击俱乐部观后感暴力与自虐的黑暗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749e81e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4.png)
观后感搏击俱乐部观后感暴力与自虐的黑暗世界搏击俱乐部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电影,将我们引入了一个充满暴力和自虐的黑暗世界。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对人性、社会和心理产生了许多思考。
电影以一个匿名主角作为叙述者展开,他是一名拥有稳定工作和社会地位的年轻人。
然而,他的生活却充满了空虚和无聊。
在遭受失眠问题困扰后,他开始参加各种支离破碎的支持团体,直到他遇到了搏击俱乐部。
搏击俱乐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里面的成员以搏击为娱乐和发泄方式。
在这个地方,人们互相殴打,释放内心潜藏的情绪和压力。
从开始的纯粹搏击,到渐渐演变成自虐行为,整个电影的氛围充满了黑暗与疯狂。
观看电影时,我深深地被主角陷入的这个黑暗世界所吸引。
随着剧情的发展,主角逐渐变得狂热和疯狂,不仅对他人进行殴打,还开始了自我虐待行为。
这引发了我对暴力和自虐背后的心理需求和原因的思考。
电影通过展现人们内心的痛苦和迷茫,揭示了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缺乏情感出口的现状。
主角在这个黑暗的搏击俱乐部找到了一种与其他人分享内心痛苦的方式,从而在暴力行为中找到一种解脱。
这种解脱是一种对逃避现实的方式,也是对无法言喻的内心痛苦的抗争。
电影中的暴力场景和自虐行为并非是为了表达对暴力的赞美或美化自虐的行为,而是通过这种极端手段来唤醒观众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在这个黑暗世界中,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电影让我意识到,我们不应该逃避现实,而应该积极面对内心的困扰,并通过积极的方式来寻找解决办法。
搏击俱乐部也通过主角与搏击俱乐部的成员结识了玛拉,一位聪明、勇敢且与众不同的女性。
她对主角展示了一种不同的观点,表达了对暴力行为的拒绝,并试图将主角从这个黑暗世界中拯救出来。
通过玛拉与主角之间的互动,电影呼吁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内心的困惑,并找到积极的出口。
观看《搏击俱乐部》让我深刻反思了当代社会下的人性问题。
我们在追求快乐和满足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迷失自己,并在黑暗中徘徊。
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暴力和自虐行为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我们内心的纷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导语:大卫芬奇的电影总是给我不一样的启发,每次走进他的电影王国,就好像自己就是生存在此间一样,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搏击俱乐部》观后感文章,仅供参考!《搏击俱乐部》观后感你得先放弃一切,你必须没有恐惧,面对你总有一天会死的事实。
只有抛弃一切,才能获得自由。
---题记大卫芬奇的电影总是给我不一样的启发,每次走进他的电影王国,就好像自己就是生存在此间一样,导演很少用自然光呈现他的电影,这样做是为了让看者能拥有和主角拍戏时一样的体会和心情,一种不安的情愫或者说有些偏执狂的意味。
正是这样带有偏执意味的电影,正如《搏击俱乐部》里面所宣扬的自由主义以及精神至上,让我们现代人不禁质问:我到底是谁?电影有两个主人公,但两个主人公却是一个人。
在心理学上叫做人格分裂,这两个主人公分别由诺顿和皮特饰演。
杰克是一个大汽车公司的职员,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可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厌倦,他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
失眠症让他感到一切如同虚幻,每天都是做着拷贝的事情。
为了治疗他的失眠症,他不停地去参加绝症患者的聚会,再那里他跟每一个绝症患者拥抱,淹没在他们的怀抱当中,不顾一切,感到黑暗,沉默和完整。
他找到了自由,抛开所有希望就是自由。
每次参加完这种聚会,他都可以熟睡在任何地方,家里、机场、办公室,他都可以像新生婴儿般睡着,直到他遇到玛拉。
玛拉也和他一样去参加这种聚会,当杰克发现玛拉穿梭于不同的绝症聚会时就如同自己的谎言被揭穿,赤裸裸的站在世人面前一样,他的失眠症又开始作祟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杰克在飞机上“遇到了”泰勒,并从此变成了好朋友,并且成立了搏击俱乐部。
如果看过这部电影第二次的人会知悉,其实泰勒是有杰克分裂出来的一个人格,可是杰克并不知道,其实在他熟睡的时候,正是杰克苏醒的开始。
为什么杰克会人格分裂出一个跟他性格如此大相径庭的泰勒?泰勒是一个不喜欢被任何环境亦或是人束缚着自由自在的人,这是杰克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做到的,他被上司束缚着,被金钱羁绊着,被物质驱使着,他或者并不是为了自己,他被物质奴役了。
而泰勒则是他内心渴望自由的一面。
“工作不能代表你,银行存款并不能代表你,你开的车也不能代表你,皮夹里的东西不能代表你,衣服也不能代表你,你只是平凡众生中的其中一个。
”我是谁?这个哲学问题在西方一直被争论者,可在我们这个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当中强调的是集体主义思想,个人主义的领域很少触碰,而这部电影正启发了我们去关注自己。
我把这部电影定义为人文主义电影也算是名副其实的。
杰克映射的就是我们处于现代社会上的人,快节奏、追求物质的现代生活方式打造了一批又一批麻木而又无意义的人,每天都循环往复机械的做事。
人处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做着如同拷贝的事,跟机器有何不同!因此我们内心就产生了困惑,我们到底为了什么这样做?现在生活方式反而把我们的思想甚至灵魂都禁锢了起来,连思想都被制止了,谈何自由?其实杰克很羡慕泰勒的果敢,不贪图物质,追求自由的性格。
不过泰勒的一切疯狂行径其实也是杰克内心所渴求的,只不过杰克不敢面对现实,因此“造”出了泰勒来帮他完成组织“搏击俱乐部”、策划“大破坏行动”,以寻求对身心和社会的摧残和捣毁的念想。
当事情发生到不可遏制的地步,杰克终于意识到其实泰勒就是他自己,一直梦寐以求的想要极力模仿的人是他自己!他利用近乎自杀的方式让“泰勒”消失,他也终于意识到他之前一直所做的事情。
直到最后,他拖着玛拉的手在看12座大厦的崩塌。
在理性与疯狂不断交错的最后,我看到了所谓的自由。
《搏击俱乐部》观后感根据艺术电影沙龙微信公众平台三个月前的预告,我们近一段时间为影友安排TOP20,即全球最经典的、获奥斯卡奖或金球奖、金棕榈奖等大奖的20部影片。
沙龙11月28日安排观研《搏击俱乐部》,TOP250 排名第10,IMDb评分分,也就是说这部影片得到了全球影人和影迷的追捧。
为了帮助影友理解影片,我们特别邀请了百忙之中的心理咨询师李巧英老师现场解读。
映前,没有看过本部影片的李老师从意识和人格等方面做了心理知识普及,提出人格的四种"搏击"促使人得到了成长,并指出艺术表现一定会比较极端,从而塑造出典型人物和典型性格,观影过程中我发现李老师的解读竟然和影片有着惊人的契合,更有些话竟然和台词重叠。
映后李老师再对人物进行了解读,让我们从压抑的观影氛围中找到了欢乐,听李老师的解读无异于受伤后的紧急包扎,从身体到心灵都得到了疗愈。
失眠、幻觉、自虐、被虐、性虐、暴力、破坏,这是我们透过电影故事看到的男主角--文质彬彬的公司高级职员--杰克的表现。
杰克怎么了?"意识"之于人物形象。
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创始人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个人在任何时刻都能觉察到的感觉和体验,意识服从于现实原则,只占心理生活的小部分,是浅层的经验部分;无意识即下意识、潜意识,指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及其替代物,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主导和决定作用;前意识,指潜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
它是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中介环节。
我们来看影片中的杰克。
杰克处在一个消费时代,翻看精品目录成为他居家的主要任务,然后无节制地购买家庭精品,杰克想停但停不下来,这正是无意识的表现,之后一把离奇的火灾让他失去一切。
是谁纵的火?"人格"之于人物形象。
正常人的人格分为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源自人类生物性的欲望,遵循不计后果的快乐原则,是本能,如饥、渴、性,比如《西游记》中的人物八戒;超我源自人类社会性的欲望,遵循不计后果的道德原则,比如不会游泳却冒死下水救人;自我源自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遵循迂回满足的现实原则,同时用环境能接受的方式满足人生物性和社会性的需要,比如想得到食物时,要付钱取得。
"自我"是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在有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约束的前提下,实现原始需要和原始冲动。
在人类活动中,"本我"多了,可能会太任性、太自由、太无序,"超我"多了,可能会太忘我、活的太累,自身和家人的利益会受到伤害,两者恰到好处的衔接时,"自我"就成熟、成长了。
我们来看影片的桥段,杰克和泰勒互殴致鼻青眼肿,杰克在上司面前自虐并要挟上司成功,趾高气扬地走出办公室,泰勒和玛拉疯狂作爱,这正是人的"本我"表现,破坏、毁灭、不满、对抗、欲望等。
那么泰勒是谁?玛拉是谁?上司又是谁?"原生家庭"之于人物形象。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我们来看杰克的原生家庭,父亲六岁时离开他和妈妈另组家庭,和另外的女人生另外的孩子。
再看杰克和泰勒的关系,泰勒让杰克把玛拉赶走,杰克说"又让我传话,小时候爸妈就总是这样让我给他们传话";在实施破坏大计划时,泰勒消失了,杰克说"父亲离开我,你也离开我",杰克的记忆在新情旧景中更迭,不自觉地再现了童年关系。
再看杰克和癌症中心的鲍伯,在团体治疗中,杰克伏在鲍伯大大的胸脯上边哭边诉说,此后他的失眠症好了,接着他着了魔似地迷上了各种团体治疗。
鲍伯是谁?现在该到了回答问题的时候了。
杰克怎么了?杰克幼年时一定遭遇了太多的失去、太多的歧视和太多的不公平,他的内心积累了太多的压抑和不满,他渴望被爱、渴望被认同,于是形成于童年,爆发于成年,于是他疯狂的购买补偿他"内在小孩"的需要,于是他找人打架发泄自己"内在本我"的愤怒。
是谁纵的火?是杰克。
警察在调查纵火案时曾经给杰克打电话,杰克则支支吾吾,泰勒给他翻译"警察的意思是你自己纵的火。
"杰克恨"本我"的无节制,可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停下,于是他以极端的方式让购买戛然而止。
泰勒是谁?泰勒就是杰克,是杰克"本我"的具象,亦或根本就是幻觉。
实施大破坏计划时,杰克一面想要逃避泰勒,一面又四处寻找泰勒,杰克最终找到泰勒,两人在地下车库中搏击起来,而监控器中我们只能看到杰克一个人挥舞。
他们的"搏击"是杰克"自我"和"本我"两个内在小孩的搏击,是人物心理的搏击,是同社会的搏击,是成长阵痛的搏击。
被找到的泰勒对杰克说:"是的,你讨厌我,憎恨我,但是你必须承认因为我的存在而让你成长了".上司是谁?是杰克父亲的心理投射。
杰克渴望父爱,又得不到父爱,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父亲的怨恨,又不敢找父亲渲泄自己的情感,于是我们看到杰克对上司的挑战。
鲍伯是谁?鲍伯是杰克母亲的心理投射。
幼年疏于亲人照顾的杰克渴望和母亲亲近,当他伏在鲍伯胸前的时候,体会的是来自母亲的安慰,内心得到了婴儿般的安宁,于是可以安然入睡。
玛拉是谁?玛拉是杰克的女友,也是杰克母亲的心理投射,片中台词有"其实有时候我们恨的人也可以成为我们爱的人",而我们读书时也经常能读到类似内容,如男人发誓自己将来可不找母亲这样的老婆,而他找的媳妇通常恰恰就和母亲的性格相似。
杰克把和母亲的情感距离投射在玛拉身上,"意识"恨她,"潜意识"却爱她,渴望亲近却又故意疏离,于是就出现了他和玛拉平分一周上课时间的桥段。
之后他又急切地阻止破坏计划的发生,拼了命的救下玛拉。
片中台词不只一次地提到"只有抛弃一切,才能获得自由".是的,不断失去又不断收获、不断结束又不断开始的历程叫做人生。
通过"搏击",杰克得到了成长的历练,当他和玛拉再次相遇的时候,向玛拉表达了真爱,两个人手拉手鸟瞰夜色中的美好世界,他们开启的必定是美好而灿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