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第一册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方法帮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第一册(2019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e3fb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8.png)
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知识讲解1. 氯元素的性质氯(Cl)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氯化物的形式存在,如食盐(NaCl)、矿物盐等。
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毒性很大的气体。
氯的物理性质如下:•密度:3.21 g/L•沸点:-34.04℃•熔点:-101.5℃2. 氯元素的化合物氯元素可以和其他元素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最常见和重要的化合物是氯化物。
•氯化钠(NaCl):是最常见的氯化物,也是市场上最常见的盐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冶金等领域。
•氯化铁(FeCl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学品,广泛应用于电子、颜料、纺织等领域。
•氯化氢(HCl):是工业上生产氯化物的重要原料之一,也广泛用于食品加工、水处理等行业。
3. 氯元素的应用氯元素的应用广泛,在生活中,氯元素除了被用于生产食盐、水处理等方面,还有许多其他应用,如生产一些有机合成物、电子材料、橡胶加工等。
二、教学重点•氯元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氯元素的应用及其危害三、教学难点•氯元素和其他元素的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氯元素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四、教学活动1. 实验探究氯气制备实验:将氢氯酸和锰矿粉混合并加热,观察生成氯气的反应。
2. 课堂讲解•介绍氯元素的基本性质•介绍氯元素的主要化合物及其应用•介绍氯元素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3. 讨论课分组讨论氯元素和其化合物的应用以及如何防范氯元素的危害。
五、课后作业1.了解氯元素的其他常见化合物2.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氯元素的化合物,避免造成危害3.思考氯元素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六、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氯元素的性质、化合物及应用以及危害防范措施,通过实验探究、课堂讲解和分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氯元素的认知和应对意识。
同时,课后作业的设置也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氯元素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第一册 第二章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第一册 第二章 第2节 氯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873a42d76529647d2728528a.png)
3、与碱反应
实验
将滴有酚酞 的氢氧化钠溶液 滴入充满氯气的 集气瓶中,振荡
现象: 气体颜色消失 溶液红色褪去
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HCl + NaOH = NaCl + H2O HClO+ NaOH = NaClO + H2O
Cl2 + 2 NaOH = NaCl + NaClO + H2O 次氯酸钠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性质
氯气的发现和确认:
舍勒 瑞典化学家 (1742一1786)
MnO2 +4HCl (浓)=△ MnCl2+2H2O+ Cl2 ↑
18世纪70年代舍勒发现氯气,直到1810年 英国化学家戴维才确认这种气体是氯气。
氯气的物理性质:
黄绿色气体 有刺激性气味 有毒 密度比空气大 可溶于水
3、与碱反应
有效成 分:NaClO
2NaOH+Cl2=NaClO+NaCl+H2O 漂白液
有效成分: Ca(ClO)2
2 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漂白粉、漂粉精
氯气跟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规律吗?
氯气+碱
漂白原理:
氯化物+次氯酸盐+水
日常 Ca(ClO)2+CO2+H2O==CaCO3↓+2HClO
2、与水反应
(溶于水中的部分Cl2与水发生反应)
Cl2 + H2O = HCl + HClO
常温时,1体积水 可溶解约2体积的 氯气,氯气的水溶 液称为氯水
次氯酸 ①强氧化性 (消毒、漂白性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了解氯元素的原子结构、存在和氯气的物理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二章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了解氯元素的原子结构、存在和氯气的物理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2aa9096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4.png)
2.仪器装置
3.收集方法 (1)⑧ 向上 排空气法。 (2)排饱和食盐水法(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用此法可除去实验中挥发产 生的氯化氢气体)。 4.验满方法 (1)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盛氯气的瓶口,观察到试纸变蓝,则证明已集满。 (2)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氯气的瓶口,观察到试纸发生⑨ 先变红后褪色 的变化,则证明已集满。 5.注意事项 (1)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制取氯气时必须选用浓盐酸;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氯 化氢的挥发。
问题 1.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用浓盐酸制Cl2,还需要具有哪种性质的试剂? 提示:氧化剂,如MnO2、KMnO4。 2.用不同的氧化剂制取氯气时加热装置是否必须使用? 提示:如果氧化剂的氧化性很强,常温下就能将Cl-氧化为氯气,则不需要使用加热装置, 如用KMnO4做氧化剂时不需要加热装置。 3.用浓盐酸和MnO2共热制取的Cl2中有哪些杂质气体?如何除去? 提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Cl2中会含有HCl、水蒸气,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用浓 H2SO4吸收水蒸气。 4.根据Cl2的密度,如何收集Cl2?用什么溶液吸收尾气中的Cl2?所有的气体制备装置都 需要吸收尾气吗? 提示: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如果制取无毒无害的气体,则 不需要进行尾气吸收。
3.舍勒发现把氯气溶解在水中一段时间后,漂白效果会变差,分析原因是什么? 提示:长时间放置后,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HClO会见光分解生成HCl和O2,最终变为盐酸。 4.现有硝酸银溶液、镁条、石蕊溶液、有色布条、氯化亚铁溶液、试管、酒精灯等 物品,你会怎样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氯水中的主要成分?写出相应的现象和结论。 提示:分别取5支试管加入氯水,然后分别加入所给物质,实验现象、结论如下表所示:
第二章-2.2-氯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人教版
![第二章-2.2-氯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b16989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c.png)
A. 溶液 B.酚酞溶液 C.紫色石蕊溶液 D.饱和食盐水
【解析】A项:久置氯水的溶质为,溶液与久置氯水、 溶液、新制氯水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无法鉴别( )。B项:酚酞溶液只能鉴别出溶液( )。C项:紫色石蕊溶液遇久置氯水显红色,遇 溶液显蓝色,遇新制氯水先变红后褪色,遇 溶液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题给四种溶液(√)。D项:饱和食盐水与题给四种溶液均不反应,无法鉴别( )。
例1-8 [生活情境]
(1)家庭中常用的消毒剂是“84”消毒液。如表所示为某“84”消毒液的说明书。
_
药品名称
“84”消毒液
有效成分
,有效氯含量:
用法用量
稀释后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
①用烧碱溶液吸收 制备“84”消毒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项:具有漂白性,分子不具有漂白性( )。B项:由实验可知,滴加氯水的区域变成白色,而周围变成浅红色,说明 的扩散速度比分子快( )。C项:的漂白不可逆,微热实验后的试纸,不会恢复原来的颜色( )。D项:久置氯水,分解,溶液的漂白性最终消失,因此将久置的氯水滴在 试纸上,试纸变红,但不会褪色(√)。
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将氯水滴加到硝酸酸化的 溶液中
生成白色沉淀
②
将足量氯水滴加到含有酚酞的 溶液中
③
淀粉 试纸变蓝
氯水中含有
④
将足量的氯水滴加到 溶液中
氯水中含有
(1)根据实验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2)写出实验②和实验④中的“实验现象”: ②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3)实验③中“实验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7c40482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1.png)
(1)钠与氯气反应
现象:金属钠在氯气中 剧烈燃烧,黄色火焰, 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 白色固体。
点燃
2Na+Cl2
2NaCl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反应
(2)铁与氯气反应
现象:红热的铁丝在氯 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棕 褐色的烟; 溶于水后 溶液呈棕黄色。
点燃
2Fe+3Cl2
2FeCl3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反应
实验操作 实验室闻气体的方法
氯气既然有毒,那我们如何闻氯气的气味?
方法:一扇 在瓶口轻轻扇动, 二飘 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三闻 仔细辨别气味。
小结:实验室无论闻什么物质的气味都是 采用这个方法。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与金属反应 氯气与非金属反应 氯气与水反应 氯气与碱的反应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反应
⑥Cl2的酒精溶液 B.①②③④⑤
C.③⑤
D.③④⑤
(3)铜与氯气反应
现象:金属铜在氯气中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 棕黄色的烟,加水溶解 得蓝绿色溶液。
点燃
Cu+Cl2
CuCl2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反应
点燃
M+Cl2
MClx
注意:氯气与变价金属单质反应,得到 高价态氯化物,例如:FeCl3、CuCl2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与非金属反应
B.不溶于水
C.有毒
D.不支持燃烧
3.下列关于对燃烧现象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D )
A.燃烧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燃烧一定发光放热
C.燃烧一定是化学反应
D.燃烧一定有氧气参与
4.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既变红又退色的是( C )
氯及其化合物第一、二课时 氯气、氯离子的检验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氯及其化合物第一、二课时 氯气、氯离子的检验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5596836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9.png)
【思考与讨论6】分析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新制氯水
久置氯水
成分 三分子:Cl2 H2O HClO 四离子:H+、Cl-、ClO- 、OH-(少量)
分子: H2O 离子:H+、Cl- 、 OH-(少量)
性质 有酸性,强氧化性,漂白性
只有酸性,且酸性增强
氯液=液氯?
防护 兑稀 避免接触人体
保存 避光、避高温
使用
不与酸(醋、 洁厕灵)混用
新冠疫情与新型消毒漂白剂
二氧化氯(ClO2)泡腾片 强氧化性,消毒能力更好,无毒
疫情期间村民误服消毒片
物理性质
课堂小结
黄绿色气体,气味大,有毒 易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熔点:-101℃,沸点:-34.6℃
与金属的反应
氯
化学性质 与非金属的反应
加入盐酸,引入Cl-,B、C错误;
硝酸酸化排除CO32- 等其他离子的干扰,加硝酸银溶液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 淀即为AgCl,由此说明原溶液中有Cl-,D正确。
小试牛刀
7.有一包白色固体,它可能是KCl、K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 下列实验:
①溶于水,得无色溶液;
②在所得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③再滴加稀硝酸,沉淀量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同时有气泡生成。
“增强”“不变”或“减弱”)。
(7)将Cl4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 HClO、ClO-、Cl2 。
【思考与讨论7】为什么不直接用次氯酸作漂白剂?
HClO不稳定,次氯酸盐较稳定。
如何制备84消毒液(NaClO)?
➢制备HClO的方法
84消毒液
➢将HClO转化为NaClO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单元解读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单元解读课件)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ca36bd5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0.png)
会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02 教学目标
章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性质,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
要作用,培养证据推理意识。
第二节 氯及其 化合物
2.以氯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为线索,建立含氯元素的物质间的转 化关系,能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观点预测并解释氯气的化学性 质,并能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进一步了解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03 教学策略
教学内容
教学策略
1.回顾旧知钠及其化合物性质学习新知氯及其化合物性质
通过回顾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钠及其化合物的
性质等知识入手,提出问题:钠及其化合物的研究顺序是什么?每种物
二、氯及
质又是从哪方面展开研究的?在强调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思路基础上, 引入新课的教学。教学中紧紧围绕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特征分析
01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的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认识物 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运用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依据化学问题解决的需要,选择常见的实验仪器、装 置和试剂,完成简单的物质性质、制备、检验等实验。能通过观察、记录等方 式进行合作实验探究。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能将化学知识与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主动关心并 参与有关的社会性议题的讨论,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讨论生产、生 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认识化学科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氯及其化合 和方法的建构。
物
难点:氯气分别与水、氢氧化钠的反应。
第三节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化关系的建构,感 物质的量 受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想。
2022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2.2氯及其化合物 教学课件
![2022年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2.2氯及其化合物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c8f4e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67.png)
氯水
的水溶液叫______,氯水因溶有氯气而呈________。溶解的氯气部分
浅黄绿色
能够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次氯酸)。
Cl2+H2O===HCl+HClO
②氯水漂白性的探究(教材P43·实验2-8)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色布条不褪色
________
气味
有刺激性
________
毒性
有毒
________
溶解性
能溶于水
________
密度
大于空气
________
特别提醒
低温和加压的条件下,氯气(Cl2)可转变为液态(称为液氯),二者都
是纯净物。
三、氯气的化学性质
1.从氯原子的原子结构认识氯气的氧化性
Cl
得e −
-
Cl
(1)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利用此反应,常用Cl2与石灰乳反应制取以Ca ClO 2 为有效、主要成
分的漂白粉、漂粉精。
物质
有效成分
漂白、消
毒原理
应用
保存
漂白液
漂白粉
漂粉精
NaClO
Ca(ClO)2
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的漂白和消毒原理相同,均为次
氯酸盐与酸(如盐酸、碳酸等)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消毒作
用的次氯酸(HCl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干燥的Cl2,无漂白作用
有色布条褪色
Cl2与H2O反应的产物具有漂
白性
有色鲜花褪色
Cl2与H2O反应的产物具有漂
白性
(2)与碱的反应
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上课课件
![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上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eadb9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5.png)
【思考交流2】如何收集氯气? 3.气体收集装置
依据:气体密度、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否与水反应
常见气体收集装置
【思考交流3】如何验满?
方法1.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瓶口,观察试纸是否变蓝
2KI+Cl2=2KCl+I2
方法2.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是否先变红后褪色
淀粉 碘化 钾试 纸
【思考交流4】如何进行尾气处理?
不加热
液体
如何制取? CO2
CaCO3 + 2HCl = CaCl2 + CO2↑+H2O
固体 +
液体
不加热
【思考交流1】:采用以下何种发生装置?
① 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 2H2O
2.气体发生装置
选择依据: 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
浓盐酸
分液漏斗
MnO2
圆底烧瓶
常见气体发生装置
浓盐酸的作用:还原性、酸性
思考2:可以用稀盐酸来代替浓盐酸制取氯气吗?
不可以,因为稀盐酸的还原性比浓盐酸弱,稀盐酸不能 被MnO2氧化得到Cl2。 思考3:实验中需缓慢加热且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为什么?
浓盐酸易挥发,故必须缓慢加热且控制温度,避免Cl2中 混有大量的HCl杂质,同时以免降低了HCl的利用率。
NaOH溶液吸收
注意: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装置中残留 的氯气,再拆卸装置,避免污染空气。
课堂小结
【思维建模】发生装置→ 除杂干燥→主体反应(制备/测定/检验)→收集 装置 → 尾气处理
发生装置
净化
收集
尾气处理装置
请同学们互相交流,根据初中学习过的气体实验室制法填写下表
新教材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新教材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503ffda216147916112858.png)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教师活动教师:氯是一种重要的“成盐物质”。
教师:在自然界中除了以NaCl、MgCl2、CaCl2等形式大量存在于海水中,还存在于陆地的盐湖和盐矿中。
(展示图片)教师:氯的单质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大量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农药、染料和药品等。
(展示图片)教师提问:氯有哪些性质呢?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思维启迪: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将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受当时流行学说的影响,舍勒未能确认这种气体。
直到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才确认这种气体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氯气。
(展示照片)思考讨论:教师:从氯气的发现到氯被确认为一种新的元素,时间长达三十多年,其间经历了数位科学家的不懈探索。
你从这一史实中得到什么启示?教师:启示1:科学研究需要由正确的理论做指导,错误的理论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教师:启示2:科学研究需要以大量事实为依据,只有大量事实才能推翻错误理论,建立正确的理论或推动科学理论的发展。
教师:启示3:科学研究需要有热爱科学的思想和奉献科学的精神。
思维启迪:氯气的命名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以大量事实为依据,确认黄绿色气体是一种新元素组成的单质,并将这种元素命名为chlorine。
这一名称来自希腊文,有“绿色”的意思。
中文译名曾为“绿气”,后改为“氯气”。
新课讲解:氯气的性质①形态:气体②颜色:黄绿色③熔点:-101℃④沸点:-34.6℃⑤密度:3.214g/L(0℃)思考讨论:①氯气能否和金属反应?教师:从氯的原子结构来看,它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1个电子,使最外电子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总结:氯气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新课讲解: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
例如,钠、铁、铜等都能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氯及其化合物》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氯及其化合物》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f8d33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c.png)
(4)与碱反应
_2_C_l_2_+__2_C_a_(_O_H__)_2=_=_=__C_a_(_C_l_O_)_2+__C__a_C_l_2_+__2_H_2_O_ [有效成分:__C__a_(C__lO__)_2__] _C_l_2+__2_N__a_O_H__=_=_=_N_a_C__l+__N__a_C_l_O_+__H__2_O_______ [有效成分:__N__a_C_l_O____]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1.氯的原子结构及氯元素的存在 (1)原子结构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 __1___ 个 电 子 , 因 此 , 氯 气 的 化 学 性 质 非 常 活 泼 , 表 现 出 强 __氧___化__性___。 (2)存在形式 氯是一种重要的“成盐元素”,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于海水中 以及陆地的盐湖和盐矿中,均以化合态存在。
发出__苍__白__色__火__焰__ 满 Cl2 的集气瓶中 燃烧结束后,抽去盖 在集气瓶口处的毛玻 瓶口上方出现_白__雾___
H2+
点燃
Cl2===== 2HCl
璃片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点拨:①Cl2 和 H2 的混合气体在强光照射下,反应瞬间完成, 放出热量使气体急剧膨胀而发生爆炸。②燃烧是指发热、发光、 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并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②铁粉溶于盐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将 新 鲜 的 花 瓣 放 入 干 燥 的 氯 气 中 可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是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氯水久置或光照条件下均会变成稀盐酸,同时释放出氧气, 说明次氯酸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https://img.taocdn.com/s3/m/c2663b8b28ea81c759f57845.png)
D.氯化亚铁
5、饱和氯水长期放置后,下列微粒在溶液中不
减少的是 ( D )
A、Cl2 C、Cl-
B、HClO D、H2O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Cl2有毒,而Cl-没毒 B、Cl2和Cl-都是黄绿色的 C、Cl-只有还原性 D、Cl2只有氧化性
【小结】
一、氯元素 结构:Cl +17 2 8 7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氯元素 1.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NaCl和MgCl2形式存在。 2.原子结构
Cl +17 2 8 7
思考:氯原子容易的到电子还是失去电子? 推断氯气可能有的性质。
结构:Cl +17 2 8 7 性质: 化合价:-1,+1,+2,+3,
+4,+5,+6,+7 得电子能力强,非金属性强
探究:通过以上实验,你对燃烧条件和 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①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物质并不是只 有在氧气中才可以燃烧。
②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发光 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称为燃烧。
3.与水反应 氯气可溶于水,其溶液称为氯水。常温
下部分Cl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失去e-
0
-1
+1
。
点燃
2.氯气与镁反应: Cl2+Mg==MgCl2
。
点燃
3.氯气与铁反应 : 3Cl2+2Fe==2FeCl3
。
2.与非金属反应 (1)氯气与氢气的反应:
白雾是什么?
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现象:安静的燃烧,火焰呈苍白色,瓶口有白雾产生
②氢气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强光下
2.2.2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课件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2.2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课件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f9e1b7e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24.png)
课堂学习
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
通过对氯气制取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总结气体制取的思路和方法。
发生装置
根据反应原理选用合适的发生装置,一般包括固固加热型、固液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你能写出上述几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注出来电子转移情况吗? 你能根据上述几个反应的反应原理,选择适宜的气体发生装置吗?
课堂巩固
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MnO2氧化法制取Cl2,他使用含有146g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的反 应,最终会生成71g Cl2吗? 不会,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逐渐被消耗,会变成稀盐酸,无法再发生反应。 实验室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但这种方法往往混有空气杂质,如何能收集到不含空 气杂质的Cl2? 利用排水法收集气体一般不含有空气杂质,Cl2能 溶于水,排水法收集会有较大损耗,所以还可以 选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B. NaCl
C. NaOH
D. H2SO4
课堂巩固
在之前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体会了价类二维图的使用, 请画出氯的价类二维图,思考其中的转化关系。
Cl2的制取
课堂小结
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
氯离子的检验
取样 操作 现象 结论
具体操作:取少量被检测溶液于试管 中,加入适量稀硝酸酸化,然后加入 几滴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 则含有Cl-。
不合理,氯气是有毒气体,不可以直接排放在 空气中,所以应在最后加上一个能与氯气反应 从而消耗氯气的装置,即尾气处理装置。
课堂学习
氯气的实验室制取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知识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知识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9f479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e.png)
第1节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一、钠的物理性质1、结构:2、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地柔软,熔点低(小于100 ℃),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二、钠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1)常温:4Na +O 2===2Na 2O (2)加热:2Na +O 2Na 2O 2(过氧化钠)2、与水反应:2Na +2H 2O===2NaOH +H 2↑【注意】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水,也不能用泡沫灭火器,应用沙土盖灭。
实验探究:钠与水的反应烧杯中加入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加入绿豆大小的钠,观察现象。
现象:浮—— 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 钠的熔点低,该反应放热 游—— 生成了气体,推动钠粒游动 响—— 反应剧烈,产生气体 红—— 生成了碱(NaOH ) 3、与酸反应:2Na +2HCl===2NaCl +H 2↑【注意】钠和酸的反应比水更剧烈,在酸溶液中,钠先和酸反应,酸反应完后,过量的钠会和水继续反应。
4、与盐溶液反应:如CuSO 4溶液, 2Na +2H 2O +CuSO 4===Cu(OH)2↓+Na 2SO 4+H 2↑ 【注意】千万不能误解为钠更活泼,而置换出铜单质。
5、钠的制取与保存(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知识梳理钠及其化合物(2)钠易与空气中的O2、H2O反应,且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不与煤油反应,故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中。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物质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组成Na+与O2−以2℃1 形成化合物Na+与22O (过氧根离子)以2℃1形成化合物色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所属类别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氧元素化合价﹣2(最低价态) ﹣1(中间价态)生成条件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加热或点燃化学性质与H2O反应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与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2Na2O2 + 4HCl===4NaCl+2H2O+O2↑氧化性较弱较强主要用途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保存干燥、封闭干燥、封闭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俗称纯碱或苏打小苏打物理性质色与态白色粉末Na2CO3·10H2O白色晶体,易风化细小白色晶体溶解性易溶(溶解度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性质碱性同浓度,滴入酚酞,都变红色,碳酸钠溶液红色更深,碱性更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19)高一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方法帮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液氯和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液氯和氯水都是纯净物B.液氯无酸性,氯水有酸性C.液氯较氯水的漂白作用更强D.液氯无色,氯水呈浅黄绿色2.氯水中含有多种成分,因而具有多种性质,根据氯水分别与右图中四种物质发生的反应(a、b、c、d重合部分代表物质间可反应,且氯水足量)。
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是()A.a B.b C.c D.d3.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氯水④氯气的酒精溶液⑤盐酸⑥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A.①②③B.①②③⑥C.③⑥D.②③⑤⑥4.能证明某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是()A.焰色反应是黄色B.溶液有咸味C.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D.焰色反应是黄色,同时又能与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二、元素或物质推断题5.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的条件下,它们可以按如图所示框图进行反应。
又知E溶液无色,A在B中燃烧有棕褐色的烟生成。
请回答:(1)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填化学式)。
(2)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6.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四个实验探究氯水的成分,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实验①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实验②和实验④中的“实验现象”:②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3)实验③中“实验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
这两个结论可能是a_____________,b._________。
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哪一个是正确的_______。
7.NaCl和NaClO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反应:ClO-+Cl-+2H+=Cl2↑+H2O,某学习小组拟研究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和NaClO)的变质情况。
(1)此消毒液中NaClO可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NaHCO3和HClO。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
(2)取适量消毒液放在试管中,加入足量一定浓度的硫酸,有气体放出。
通过以下装置检验气体的成分可以判断消毒液是否变质。
限选试剂:98%浓硫酸、1%品红溶液、1.0mol·L-1KI淀粉溶液、1.0mol·L-1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饱和NaCl溶液。
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8.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验证在实验室制备2Cl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验证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氯气易溶于4CCl,HCl 不溶于4CCl)。
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C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橡皮管连通后,分液漏斗中的气体压强1p和烧瓶中的气体压强2p的关系是1p ________(填“>”“<”或“=”)2p,连接橡皮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只根据装置D、E中的现象还不能得到完全正确的结论,请思考乙同学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又如何设计实验来进一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gNO溶液中的气体只有(4)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3AgNO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丙同学提一种。
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通入3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增加一个装置。
你认为该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无水氯化铁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冷却后易凝华。
如图是两名同学设计的用氯气与铁反应制备无水氯化铁的实验装置。
左边的反应装置相同,而右边有Ⅰ、Ⅱ两种产品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浓盐酸表现出__________性。
(3)气体通过装置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E中的反应开始前,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装置Ⅰ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装置Ⅱ的G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选用装置Ⅱ来完成实验,则必须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一包白色固体,它可能是KCl、K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下列实验:①溶于水,得无色溶液;②在所得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③再滴加稀硝酸,沉淀量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同时有气泡生成。
根据上述现象判断:(1)白色固体一定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2)请写出上述实验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详解】A .液氯为2Cl 的液体状态,故为纯净物,而氯水是2Cl 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A 项说法错误;B .液氯无酸性,氯水因含有HCl 和HClO 而有酸性,故B 项说法正确;C .液氯不具有漂白作用,氯水因含有HClO 而具有漂白性,故C 项说法错误;D .2Cl 是黄绿色气体,故液态2Cl 也是黄绿色的,故D 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 。
2.D【分析】氯水中存在HClO ,HClO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有色物质褪色而体现漂白性。
【详解】A. 氯水中含有Cl 2,能将Fe 2+氧化为Fe 3+,与漂白性无关,A 项错误;B. 氯水中存在H +,能与CO 32-反应生成CO 2和H 2O ,与漂白性无关,B 项错误;C. 氯水中存在Cl -,与Ag +结合生成AgCl 白色沉淀,与漂白性无关,C 项错误;D. 氯水中存在H +和HClO ,H +具有酸性,HClO 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而体现酸性和漂白性,D 项正确;答案选D 。
3.C【详解】①2Cl 既无酸性也无漂白性,故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②液氯是液态的2Cl ,既无酸性也无漂白性,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③新制氯水中含有HCl 和HClO ,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④2Cl 与酒精不反应,故2Cl 的酒精溶液既无酸性也无漂白性,不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⑤盐酸只具有酸性而无漂白性,只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但不会褪色;⑥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生成的HClO ),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综上所述,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是③⑥,故答案为C 。
4.D【详解】证明某溶液中含有NaCl ,则焰色反应是黄色可知含钠离子,与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知含氯离子。
答案选D 。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和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离子检验中试剂选择及方法选择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注意检验氯化钠时既要检验阴离子、又要检验阳离子。
5.Fe 2Cl 2H 232Fe+3Cl 2FeCl 点燃 2Cl +2+2Fe+2H =Fe +H ↑ H + 2232FeCl +Cl =2FeCl 化合反应【分析】B 为黄绿色气体且为单质,可知B 为Cl 2,A 在Cl 2中燃烧有棕褐色的烟生成,A 为固体,因此A 为Fe ,D 为FeCl 3,C 为无色气体单质,能与Cl 2反应,因此C 为H 2,E 为HCl ,E 溶液为盐酸,盐酸与Fe 反应生成FeCl 2和H 2,因此F 为FeCl 2,FeCl 2与Cl 2反应生成FeCl 3,因此分析解答。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A 为Fe ;B 为Cl 2;C 为H 2;(2)①的化学方程式为Fe 和2Cl 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32Fe+3Cl 2FeCl 点燃;Cl 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化剂是2Cl ;(3)③为Fe 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2Fe+2H =Fe +H ↑,H 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化剂是H +;(4)④为2FeCl 与2Cl 反应生成3FeCl ,其化学方程式是2232FeCl +Cl =2FeCl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
6.氯水中含有Cl-溶液褪色有气泡冒出取一片淀粉KI试纸,置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滴在试纸上氯水中含有HClO,其漂白作用使溶液褪色氯水中含有H+,中和OH-使溶液褪色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显碱性,若溶液不再显红色,证明红色消失是HClO的漂白作用引起的;若溶液重新显红色,证明是H+的中和作用引起的【解析】(1)加入硝酸银生成白色AgCl沉淀,可证明氯水中含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氯水中含有;(2)(2)氯水中含有盐酸,可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含有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则可观察到溶液褪色;(4)氯水呈酸性,溶液中含有,加入溶液,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溶液褪色;有气泡冒出;(3)检验氯水中含有,可将氯水滴在淀粉试纸上没具体操作为取一小片KI淀粉试纸,置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滴在试纸上,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取一小片KI淀粉试纸,置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滴在试纸上;(4)氯水中含有盐酸,可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含有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都可使溶液褪色,则两种可能情况为:a为氯水加入到NaOH溶液中发生了中和反应而使溶液褪色,b 为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就有漂白性而使溶液褪色,要验证结论的正误,可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至碱性,溶液变红,可证明a正确,不再显红色,证明b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氯水加入到NaOH溶液中发生了中和反应而使溶液褪色;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就有漂白性而使溶液褪色;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至碱性,溶液变红,可证明a正确,不再显红色,证明b正确;7.NaClO+CO2+H2O=NaHCO3+HClO 1.0mol/LKI-淀粉溶液澄清石灰水若A中变蓝色,B中不褪色,C中不变浑浊若A中不变蓝色,B中不褪色,C中变浑浊【分析】(1)根据次氯酸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与次氯酸书写方程式;(2)检验消毒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中是否含有氯气、二氧化碳,可以判断消毒液的变质情况,检验氯气可以用1.0mol/L的KI-淀粉溶液,检验二氧化碳用过澄清石灰水,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