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考试复习题
森林培育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3.实生苗:以种子作为材料培育出来的苗木。
4.苗木: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
5.种源:是指取得种子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6.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7.千粒重:是指1000粒种子在气干状态下重量。
8.营养繁殖体:是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根、茎、干、叶、芽等)培育的苗木。
9.种子的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皮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10.低温:是指温度在0-5℃。
11.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12.外来树种:从分布区以外引入的植物。
13.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14.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5.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所组成的林分。
16.林木生长: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17.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和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林木生长的周期性。
18.森林潜在生长力: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产力。
20.种子催芽:通过机械、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
21.直播造林:把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而培育的造林方法。
22.直苗造林: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方法。
23.分植造林: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立地:对林木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的物理和化学的环境因子总和。
立地条件:指在某一立地上,凡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1.播种品质好,遗传品质好。
2.母树的遗传性;母树生长的立地条件及经营管理水平。
3.营养物质的积累达到一定水平;内含激素的作用。
4.林木生长稳定,对不良环境抗性增强,生长旺盛,也是结实盛期,种子产量高、质量好。
5.种子发育过程中所需求的营养物质量较少。
主要是母树的营养不良。
大量的营养物质被种实发育所消耗,使根系不能有正常的营养供给,其生长和吸收功能受阻,反过来影响地上光合作用,使花芽分化不良,丰年后出现歉年。
7.加强母树管理;疏花疏果。
8.人为配置。
9.温度较高,细胞液浓度大,利于花芽分化。
10.光照条件好。
11.不能,不能满足光周期的要求。
12.病、虫、鸟、兽。
13.应为优良林分,其次考虑起源、年龄、面积、组成等。
14.用人工选择的无性系或子代的个体,以及人工创造的新品种个体而建立起来的良种繁育场所。
15.用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为生产遗传品种优良的枝条、接穗或根而建立的良种繁殖圃。
16.生理成熟、形态成熟。
17.当种子内部应用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种胚具有发芽能力时。
18.含水量高;内含物呈易溶状态;种皮不致密;种实不耐贮藏。
19.当种子内部生物化学变化基本结束,营养物质积累已经停止,种实的外部呈现出成熟的特征。
20.含水量低;内含物呈难溶状态;种皮坚硬致密;种实耐贮藏。
21.少数树种,虽在形态上表现出成熟的特征,而种胚还未发育完全,需经一段时间才具有发芽能力。
22.果皮由绿转为黄、褐、紫黑色等,果皮干燥、紧缩、微裂。
23.要点:依脱落期长短及脱落方式确定。
要点:建立标准地;标准地内结实母树每木调查;选择平均标准木,采集所有种实;计算标准地结实量及全林分结实量。
25.简便易行,主观臆断性大。
26.脱粒、净种、干燥、分级。
27.种粒细小、安全含水量高;安全含水量低。
28.风选、筛选、水选、粒选。
29.种子维持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水分含量。
30.晒干法、阴干法。
31.不低于种子的安全含水量。
森林培育学绪论章节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10分)1.森林培育:2.森林培育学:二、填空(10分)1.森林培育的对象:、。
2.森林的三大效应:、、。
3.森林培育学的内容:、、。
三、选择(10分)1.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森林覆盖率()A、19.63%B、20.63%C、21.63%D、22.63%四、简答(10分)1.简述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五、论述(10分)1.论述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发展的趋势。
答案一、名词解释1.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二、1.人工林、天然林2.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3.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主伐更新三、1. C四、1.①攻击功能②支持功能③调节功能④文化功能五、1.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普及,林业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注重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木材生产和森林多功能发挥相协调的森林经营模式将普遍的被探讨,为此,森林培育将更注重森林的多目标(木材和非林产品的生产、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系统可持续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务功能、更新的影响等)。
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
另外在具体经营技术上一些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也将逐渐的被替代,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2)森林培育将更加集约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森林培育技术也将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目前在发达的国家短轮伐期工业人工林培育技术已经基本建立,如桉树(轮伐期3-10年,年生长量可达60-90m3/hm2)等。
新的培育体系主要注重遗传控制(无性系造林)、立地控制、密度控制、地力维持等技术,在短期内可收获大量木材。
我国目前也在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3)森林培育出现定向化趋势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森林培育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 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2、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3、改树适地: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4、混交比例:树种在混交林中所占的比例.5、相对生长速率(RGR):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
6、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包括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7、种植点配置: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分布形式。
8、造林整地: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9、人工林:人工起源的林分,相对于天然林而言。
10、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其中主要树种的株数或断面积或蓄积量占总株数或总断面积或总蓄积量的80%(含)以下的森林称为混交林。
11、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1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13、立地条件: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14、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15、初植密度:即造林密度,造林时单位林地面积上的种植株数或丛数。
16、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
根据我国颁布的《森林法》的规定,森林按用其功能(经营目的和人工林所发挥的效益)可以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5大类。
17、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8、丰年:通常指结实多的年份。
19、歉年:结实少甚至不结实的年份。
20、生理后熟:生理成熟在形态成熟之后的现象。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参考答案 (1)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1.良种应具备哪两个基本条件?2.种子的播种品质受什么因素的影响?3.林木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条件是什么?4.为什么成年期是采种的主要时期?5.为什么成熟期短、种粒细小的树种,丰歉现象不明显?6.分析林木结实丰歉现象的主要原因。
7.如何克服林木结实的丰歉现象?8.如何保证两性比例失调的树木正常结实?9.温度对树木的花芽分化有什么影响?10.为什么林缘木、孤立木的结实比林分中林木好?11.樟子松等北方树种栽植到南方能否正常结实,为什么?12.影响林木结实的生物因子有哪些?13.简述采种母树林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4.什么是种子园?15.什么是采穗圃?16.一般种实的成熟包括哪两个过程?17.什么是种实的生理成熟?18.种实达到生理成熟时具有哪些特点?19.什么是种实的形态成熟?20.种实达到形态成熟时具有哪些特点?21.什么是生理后熟?22.干果类种实形态成熟时具有哪些特点?23.确定采种期应遵照的原则有哪些?24.简述平均标准木法调查种实产量的方法。
25.目测估产法有何优缺点?26.种实调制包括哪几个工序?27.阴干法和晒干法分别适合于哪些类型的种实?28.净种的方法有哪几种?29.种子安全含水量的概念是什么?30.林木种子干燥的方法有哪些?31.如何确定种子干燥的程度?32.为什么要进行种粒分级?33.种子休眠的观念是什么?34.种子休眠有何特点?35.种子被迫休眠的原因是什么?36.种子长期休眠的原因有哪些?37.种子休眠与物种进化有什么关系?38.种子的内含物种类与其寿命之间有什么关系?39.种子的含水量与种子的寿命有何关系?40.未充分成熟的种子为什么不耐贮藏?41.环境温度的高低对种子的寿命有什么影响?42.种子的贮藏环境湿度与种子贮藏有什么关系?43.合理通风对种子的贮藏有什么作用?44.综合影响种子寿命的内外因素,说明如何保证种子贮藏的稳定性。
45.干藏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46.湿藏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47.为什么要进行林木种子区的区划?48.种子调拔的依据是什么?49.种子的播种品质包括哪些?50.什么是种批?51.取得测定样品的一般程序有哪些?52.种子净度的概念是什么?53.什么是种子的千粒重?54.种子含水量测定的一般方法是什么?55.种子发芽所要求的环境条件有哪些?56.什么是种子的发芽率?57.什么是种子的发芽势?58.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有何区别?59.什么是种子的生活力?60.靛蓝染色法的原理是什么?61.四唑染色法的原理是什么?62.简述靛蓝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的方法。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2.森林培育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①理论基础:a生命科学: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群落学b环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②技术体系:a前期规划阶段—决策设计阶段b更新营造阶段—施工阶段c抚育管理阶段—时间延续最长阶段d收获利用阶段—主伐利用第一篇林木种子生产第一章林木结实第二章种源与林木良种基地掌握:林木发育期与结实年龄、林木结实周期了解:林木种子、种子区、种子亚区、良种、良种基地1林木发育大周期:①幼年期:种子萌发→第一次开花结实,可塑性大,适于营养繁殖②青年期:第一次开花结实→结实3~5次,适于引种③壮年期:开始大量结实→结实开始衰退,采种最佳时期,生物学特性稳定④老年期:结实量大幅度下降→死亡,失去可塑性,生产上无应用价值2林木开始结实年龄的影响因素:树种;环境条件;林木起源;生长发育状况;遗传因素。
3林木结实周期:林木结实丰产年和歉收年交替出现的现象,两个丰年之间的间隔年数称为间隔期。
产生原因:1. 营养问题:花芽分化、果枝形成2. 内源激素影响 3. 林地土壤养分与水分不足应对措施:适宜密度、光照问题、水肥管理、疏花疏果4林木种子: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
包括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种子区: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种源单位。
种子亚区:在一个种子区内划分为更好的控制用种的次级单位,即在一个种子亚区内生态条件和林木遗传特性更为类似。
5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遗传品质是基础,播种品质是保证。
良种基地:按照国家营建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等有关规定的要求而建立的专门从事良种生产的场所。
第三章采种与种实调制1种子成熟过程及各自特点:受精卵细胞→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
《森林培育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森林培育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立地质量2 发芽势3 母树林4 农林复合经营二、多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 森林的五大林种主要包括()等A 用材林B 防护林C 水土保持林D 种子林2 按树种功能类型划分,树种的混交类型主要包括()等A 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B 灌木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C 针叶树种与针叶树种混交D 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混交3 提高天然林森林生产力水平的途径主要包括()等A科学整地B立地的选择和调控C林分结构调整D 合理的抚育经营4 评价种子发芽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等A 发芽率和发芽势B 种子含水量C 种子的净度和千粒重D平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5 环境控制育苗的优点主要包括()A 育苗时间长,且不受季节限制B 投资大、成本高C 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D 苗木抗逆性强6 低价人工林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等A 造林树种选择不当B 营造纯林C 整地粗放,栽植技术不当D缺乏抚育或管理不当7 在苗木培育过程中,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施肥的()A 肥料施用方法B 苗木特性和肥料特性C 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D 肥料事施用次数8 造林调查设计与造林规划设计的关系为()A 造林调查设计是造林规划设计的基础B 规划设计是具体设计,调查设计是总体设计C 现进行造林调查设计后开展造林规划D 造林调查设计受造林规划的指导和宏观调控9 下列哪些属于农林复合经营中的林——农复合类型?()A 林农间作B林药间作 C 农田林网 D 草牧场防护林10 天然林更新的标准主要包括()A 3年保存率>80%B 择伐迹地的更新目的树种幼苗>3000株/hm2C 当年成活率>85%D 皆伐迹地保留目的树种幼树>3000株/hm2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适地适树包括哪些途径与方法?2 贮藏期间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有哪些?3 森林立地包括哪些主要因子?4 修枝有什么作用?森林培育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立地质量: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森林培育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1.用材林树种选择的要求集中反映在速生、丰产、优质、稳定和可持续等目标上。
2.林分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其中对树高生长的作用不显著(不大),对直径生长的作用是_ 很明显,密度越大胸径越小。
3.通常把林木个体发育分为四个时期。
(一)幼年期 (二) 青年期 (三)__壮年期__,(四)_老年期。
6.我省营造经济林、果树时,整地方式一般采用水平阶带状整地;用材林树种通常采用局部整地的穴状整地,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整地方式应采用鱼磷坑整地。
7.造林方法有下列三种:直播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如杉木造林多采用植苗造林,竹子造林则应采用分殖造林。
8.林木的分级方法很多,但在生产应用中最普遍的方法是克拉夫特的生长分级法。
9.杉木、马尾松等针叶林进行疏伐时应采用下层疏伐法。
10、适地适树的途径很多,但可以归纳为两条:第一条是选择,即选树适地或选地适树第二条是改造,即改树适地或改地适树。
11、确定林分密度的原则是,一般喜光而速生的树种宜稀,耐荫而初期生长较慢的树种宜密。
12、种植点的配置可分为下列两大类:一类行状配置二类带状配置。
13、从植物生理学的角度看,森林生物产量的大小取决于生理因素是光合速率、生长期、叶面积和老化过程。
15、植苗造林成活的原理是水分平衡,即地下吸收水分大于或等于地上蒸腾消耗的水分扦插造林成活的原理是能否产生新的根系,能产生新根即能成活,目前分殖造林常用的树种是竹类。
16、抚育采伐强度的表示方法有两种:(1)、以每次采伐木的材积(v)占林分蓄积量(V)的百分率、2、以每次采伐木的株数(n)占林分总株数的百分率表示。
17、森林主伐方式有下列三种皆伐、择伐、渐伐。
短周期工业人工林可采用皆伐;天然次生林应采用择伐。
18、南方林区矮林作业的代表类型台湾相思新炭林、香料林、杉木萌芽林。
19、影响杉木生长的地形因素中,主导因子是坡位。
20、南屿林场第一代湿地松保存林木稀疏,应在林下套种其它树种,这种造林地的种类是林冠下造林地。
《森林培育学》重点复习资料与考题(全)(附答案)

《森林培育学》重点复习资料与考题(全)(附答案)名词解释(8个小题,每个3分,共24分)1立地条件:是指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一定程度与立地质量通用。
2立地类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
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
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立地分类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
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3分殖造林:又称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4插条造林:插条造林是截取树木或苗木的一段枝条或树干作插穗,直接插值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5植苗造林:是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
6人工林:通过人工造林或人工更新形成的森林。
指人工起源的林分,包括造林地及其在其上生长的林木。
7混交林: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人工林8混交比例:指造林时每一树种的株数占混交林总株数的百分比。
9造林密度:人工林的初始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穴)数。
10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数量。
11林种:指满足不同造林经营目的的森林种类。
12改树适地:通过对树木的改造,即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手段,提高林木的适应性,使树种最大程度地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
13相对生长速率:指单位时间内重量或体积的增加量占原有数量的百分率14极性: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是林木分化的基础。
15再生: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林木其他部分的能力,这是以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全信息性为基础。
16种植点配置:指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空间排列方式17造林整地:造林地的整地,又称造林整地,就是在造林之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采伐剩余物或火烧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重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山农成人教育 森林培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培育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造林地清理方法分为:、火烧清理、、化学方法、。
2、山东省山区整地方法主要有:、、。
3、克拉夫特生长分级法应用于、日本寺崎林木分级法应用于、美国霍莱林木分级法应用于、美国Dunning分级法应用于。
4.根据森林更新与主伐的时间效应,森林更新分为、。
5.五大林种、用材林、、薪炭林、。
6.造林技术措施包括:、良种壮苗、适地适法造林、、组成合理、细致整地、、工具改革和应用。
7.森林作业法包括:、。
二、选择题1. 下列不属于伴生树种的作用的是:()A、辅佐作用;B、改土作用;C、化感作用;D、护土作用2. 下列不属于造林方法的是:()A、植苗造林;B、更新造林;C、播种造林;D、分殖造林3.块状整地主要适用于:()A 、缓坡地;B、无风蚀平原;C、山区、平原;D、林中空地4.对杂木林,灌木杂草丛等的荒山、荒地及已恢复的老采伐地进行清理,应采用的方法是:()A、堆积清理;B、割除清理;C、火烧清理;D、化学清理5. 在造林整地中化学清理的优点是:()A、提高地温,增加灰分,消除病虫害。
清除彻底省工;B、省工、彻底、安全;C、防止水土疏失;D、可以由抽生新条形成混交林或次生林6.播种造林又称:()A、飞播;B、条播;C、撒播;D、直播造林7. 将具一定年龄的苗木栽植在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属于:()A、植树造林;B、播种造林;C、插条造林;D、分殖造林8. 苗木栽植方法:()A、三埋二踩;B三踩二埋一提苗; C 三踩二埋; D 三埋二踩一提苗9. 播种造林的适用立地条件为:()A、干旱地区;B土壤湿润,各种自然灾害较轻,边远地区;C、水土流失严重地区;D杂草丛生、易发生冻拔的地区;10.下列不属于山东省速生丰产树种的是:()A、落叶松、黑松; B 、赤松、油松;C、梧桐、银杏;D、杨树、麻栎11.播种造林又称:()A、飞播;B、条播;C、撒播;D、直播造林12. 将具一定年龄的苗木栽植在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属于:()A、植树造林;B、播种造林;C、插条造林;D、分殖造林13. 苗木栽植方法:()A、三埋二踩;B三踩二埋一提苗; C 三踩二埋; D 三埋二踩一提苗14. 播种造林的适用立地条件为:()A、干旱地区;B、土壤湿润,各种自然灾害较轻,边远地区;C、水土流失严重地区;D、杂草丛生、易发生冻拔的地区;15.下列不属于山东省速生丰产树种的是:()A、落叶松、黑松; B 、赤松、油松;C、梧桐、银杏;D、杨树、麻栎16.“3-2-1”抚育指()A、连续进行6年共3次;B、连续进行3年共6次;C、连续进行3年共3次;D、连续进行5年共5次17.种间关系是一种( )关系A、生态;B、物理;C、生理;D、生物18.某些树种速生不丰产:()A、如泡桐和刺槐;B、如泡桐和杨树;C、如桦木和刺槐;D、如松树和刺槐19.油松×麻栎属于()A、阳阳混交型;B、阴阳混交型;C、阴阴混交型;D、混合混交型20.松类,橡栎类,紫穗槐,枫杨等适合()A、直播造林;B、插条造林;C、分蘖造林;D、萌芽造林三、判断题1. 下层抚育法并不改变自然选择进程的总方向()2. 机械抚育法的应用条件是人工纯林,尤其适宜于分化不明显的林分()。
森林培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种实的调制2.种源3.种子批4.催芽5.生理成熟6.形态成熟7.生理后熟8. 种子休眠 9. 发芽势 10.发芽率11.安全含水量12.千粒重 13.茎根比14. 轮作 15 间作17.种子园 18. 良种 19. 采穗圃 20. 母树林21. 大小年现象22. 假植 23.种植点配制24. 林种25. 造林密度 26. 初植密度27. 混交林28. 人工林的组成29. 混交比例 30. 主要树种 31. 植生组混交 32. 伴生树种二.填空题1. 从论述林木结实规律的角度,林木发育期可分为4个时期,分别是、、和。
2. 苗圃土壤耕作的五个基本环是、、、和。
3. 从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看,人工林生物产量的大小取决于、、和。
4.在混交林中,树种种间关系的作用方式可简单归纳为5个方面,分别是、、、和生理生态的作用方式。
2. 种子发芽能力指标在生产和科学试验上常用的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几种,它们都能从某一侧面反映种子质量的优劣。
3.判断适地适树的标准,在量上通常可用和来衡量 , 在质上要求,,和。
4.树木引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的内容。
1.扦条成活原理的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类型,其中________是决定扦条成活的关键。
2.播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三种,其中__________是应用最广的一种,适用于___________ 的种子。
3.影响嫁接育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等。
森林培育学试题集与答案

1、( )、( )、( )是林木良种选育的三个传统途径,也是其他良种选育途径的工作基础。
2、栽培试验一般分为( )、( )、( )三个阶段。
3、种源试验方法有( )、( )、( )、( )。
4、优树的标准分为( )、( )。
5、优树选择方法有( )、( )、( )。
6、遗传测定包括( )、( )。
7、母树林的选择应考虑以下条件( )。
8、种子园的选择,应着重考虑下列条件( )。
9、一般实生树木从种子发芽到植株死亡为止,要经过( )、( )、( )和( )几个性质不同的发育年龄。
10、净种的方法有( )、( )、( )、( )。
11、实践证明,大多数林木种子贮藏的最佳温度为( )。
12、林木种子干燥的方法有( )和( )法。
13、种实调制工作的内容包括( )、( )、( )及( )。
调制往往因果实种类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调制方法,比如球果类可采用( )、( )。
14、贮藏中的种子仍进行着( ),其实质是一种( ),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
15、湿藏法可分为( )、( )、( )。
16、在一般情况下,种子的( )是决定贮藏方法,影响贮藏效果的主导因素。
17、母树林建立的重要一环是标准地实测,标准地的总面积应为调查林分总面积的( )%,每块标准地调查株数不得少于( )株。
18、塑料棚罩是( )、( )、( )、( )、( )、( )。
19、苗床分为( )、( )、( )。
20、土壤灭菌杀虫常用的药剂有( )、( )、( )。
(举三种)21、基肥的种类有( )、( )、( )。
22、播种苗的第一个年生长过程,可分为( )、( )、( )、( )。
23、掌握春播的原则是( )。
具体应在地有( )cm处平均地温稳定在( )℃为适宜。
24、播种方法有( )、( )、( )。
25、种子的催芽方法有( )、( )、( )。
26、营养繁殖育苗主要有( )、( )、( )、( )、( )、( )。
27、扦插方法有( )、( )。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培育学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森林培育的重要性?A.维持生态平衡B.保护野生动物C.木材生产D.气候调节正确答案:C.木材生产。
2、以下哪一种方法不属于森林培育的方法?A.种子园B.人工林C.天然林D.城市森林正确答案:C.天然林。
3、在进行森林培育时,下列哪一项措施是错误的?A.选择合适的种源B.使用化肥和农药C.定期进行修剪和清理D.采用基因工程方法进行改良正确答案:B.使用化肥和农药。
二、简答题4、简述森林培育的主要步骤。
答案:森林培育的主要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种源、进行种子处理、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进行整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进行病虫害防治、定期进行修剪和清理以及必要的采伐管理等。
41、简述森林培育的主要目标。
答案:森林培育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和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包括提供木材、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
同时,森林培育也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手段之一。
货币金融学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是货币金融学的研究对象?A.货币制度B.金融市场C.金融机构D.宏观经济政策正确答案:D.宏观经济政策。
解释:货币金融学主要研究货币制度、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主题,而宏观经济政策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2、以下哪个不是货币的定义?A.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B.货币是一种价值储存手段C.货币是一种支付手段D.货币是一种生产手段正确答案:D.生产手段。
解释:货币的定义是它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储存和支付手段的功能。
生产手段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不属于货币的定义。
3、下列哪个国家实行金本位制?A.美国B.中国C.英国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以上都不是。
解释: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实行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制度,历史上曾广泛实行,但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4、下列哪个机构不是中央银行的职能机构?A.管理银行间市场B.制定货币政策C.管理外汇储备D.发行货币正确答案:A.管理银行间市场。
复习参考-森林培育学

复习参考一、名词1.次生林2.低效林3.抚育采伐4.立地质量5.林分改造6.林农复合经营7.林型8.人工更新9.森林更新10.森林立地类型11.森林培育12.适地适树13.速生丰产林14.造林典型设计15.造林施工设计16.择伐17.植生组混交二、填空1、通常根据一年中林木高生长期的长短,可把树种分为?3、常用的混交方法有7种,即?3、四旁地是指?。
4、人工播种造林方法一般可以分为?4、疏伐方法分为?5、速生丰产林以?基本特征。
6、幼林林木抚育包括?7、林木分级的常用方法有?。
8、我国农林复合系统的结构大致上可以分为?。
9、树种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为?三、简答1.按造林材料划分,造林方法有哪些?选用条件是什么?2.次生林改造通常采用哪些技术措施?3.封山育林有哪些类型?各自有什么特点?4.混交林有哪些主要混交方法?各有何特点?5.简述常用的造林整地方法及其特点。
6.简述低效人工林和次生林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7.简述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8.简述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要求。
9.简述速生丰产林的概念、基本特以及培育技术特点。
10.简述天然林和人工林的优缺点。
11.简述用材林树种选择的要求。
12.简述鱼鳞坑整地的适用条件和技术要点。
13.简述择伐作业的应用条件。
14.森林培育有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简述各阶段所采用的技术措施。
15.试述植苗造林的特点、应用条件和技术要点。
16.碳汇林培育应掌握哪些原则,并概述碳汇林培育的技术要点。
17.选择合适造林季节应考虑哪些因素?18.影响造林苗木成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四、论述1、结合实例,论述当前我国森林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举例说明在人工林营造中为什么大力推行混交林?3、论述适地适树的评价标准、实施途径及其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
4、我国华北地区的主要林种的造林树种有哪些?并阐述华北山地区的造林整地技术、造林技术与抚育管理技术。
5、论述提高人工林产量的途径和措施。
森林培育学试题

《森林培育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良种:2、适地适树:3、实生苗:4、苗木:5、种源:二、填空题1、在一般情况下,种子的是决定贮藏方法,影响贮藏效果的主导因素。
2、播种的方法有、、。
3、种子的催芽方法有、、。
4、扦插方法有、。
5、森林培育阶段划分为、、、阶段。
6、种实可分为、、。
7、苗木的种类主要有、、、。
8、苗圃按其经营年限可分为、9、人工林的结构主要有、、、。
10、我国林种可分为、、、、。
11、衡量造林质量的指标主要有、、、、。
12、我国1985年制定的《森林法》中,把林种划分为、、、、。
13、按树种的组成,把人工林分为、。
14、种植点的配置方式有、。
15、森林立地因子主要包括、、。
16、防护林是以发挥森林的、、、等。
17、确定林分密度的方法主要有、、、等。
18、混交的方法主要包括、、、、、等。
19、林木生长按部位可划分为、、等。
20、林木生长按其时间可划分为、、等。
三、判断题1、种子萌发胚根,胚根形成主根。
( )2、种子千粒重是指1000粒种子的重量。
( )3、良种是指遗传品质优良种子。
( )4、从主根上产生的根为不定根。
( )5、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其一切生理活动均已停止。
( )6、生理成熟的种子应具备发芽的能力。
()7、种皮致密是种子被迫休眠的主要原因。
()8、苗木分级可在任意地方进行。
( )9、遮荫是培育任何实生苗都必须的一项抚育措施。
( )10、一般认为含脂肪、蛋白质多的种子寿命较短,而含淀粉多的种子寿命长。
( )11、在同一枝条上,中下部的枝条扦插后生根较好。
( )12、用材林对树种选择上的要求集中反映在“速生、优质、萌蘖能力强”()13、山南、日喀则大部分地区都可在夏季造林。
()14、造林地区和造林地立地条件极端严酷或特殊的地方,只能营造纯林。
()15、种子呼吸作用越弱,生命力越短。
()16、在西藏林木种子调制多采用机械进行调制。
()17、苗木叶色黄绿而薄,茎杆矮小、细弱,下面老叶枯黄、脱落,枝梢生长停滞是缺P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它的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
2、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
3、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者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
包括土壤、气候、生物因素。
4、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5、立地指数: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
6、森林立地类型:是森林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
7、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8、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9、林业种子:林木种子是指林业生产中播种材料的总称,包括植物学意义上的种子、果实、果实的一部分,种子的一部分,及无融合生殖形成的种子。
10、良种: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11、种源:指取得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12、母树林:是在优良天然林或确知种源的优良人工林的基础上,按照母树林营建标准,经过留优去劣的疏伐,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
13、种子园:指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14、采穗园: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段的良种基地。
15、种子成熟过程:是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具有胚根、胚茎、胚芽和子叶等的全过程。
16、生理成熟: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具有发芽能力。
形态成熟: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果实、种子显示出成熟特征。
17、种子调制: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干燥、脱粒、净种和种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
18、种子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胚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19、种子催芽:通过机械擦伤、酸蚀、水浸、层积或其它物理、化学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
20、苗木质量:苗木在其类型、年龄、形态、生理及活力等方面满足特定立地条件下实现造林目标的程度。
21、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
22、林木个体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着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林木个体生长的周期性。
23、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林木各器官的分工不同,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但它们的关系很密切,不能独立存在,任何一个器官的生长都会受到其他器官生长的影响。
林木各器官生长存在的这种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生长的相关性。
填空简答1.森林立地因子&特点:(1)物理环境因子:气候、地形、土壤、水文(2)植被因子(3)人为活动因子(4)森林立地主导因子2.森林立地类型的划分方法:分为以环境因子为依据的间接方法和以林木的平均生长指标为依据的直接划分方法间接法常用(1)利用主导环境因子分类(2)利用生活因子分类(3)利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类型3.主要造林地类型&特点&难易度:(1)荒山荒地(2)农耕地、四旁地及撂荒地(3)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4)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4.树种选择的意义:树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因子之一。
造林树种必须抵御一些意外灾害。
造林后难以成活,浪费种苗、劳力和资金,即使造林成活,人工林长期生长不良,难以成林、成材,造林地的生产潜力难以充分发挥,起不到应有的保护效益和经济效益。
树种选择是百年大计性质的事情,也是一个而古老的话题。
5.选择树种的原则:(1)经济学原则::造林目的是和经济学原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2)林学原则:林学原则包括繁殖材料来源、繁殖的难易程度、组成森林的格局与经营技术(3)生态学原则:森林是个生态系统,造林树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树种的选择必须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全面考虑。
6.密度的作用:(1)初始密度在郁闭成林过程中的作用(2)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3)密度对林分生长量的作用(4)密度对干材质量的作用(5)密度对根系生长和林分稳定性的作用7.确定密度方法:经验;试验;调查;编制密度管理表,查阅图表8.种植点配置方式:(1)行状配置:单株分散有序地排列为行状的一种方式,分为正方形、长方形、品字形、正三角形等配置方式(2)群状配置,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丛状分布,群内植株密集,而群间隔距离很大,大穴密播、多穴簇播、块状密植。
9.混交林意义:(1)较充分地利用光能和地力(2)较好的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3)较好的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地生物的产量,增加林产品的种类,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4)较好的发挥林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5)增强林木的抗逆性(6)混交林的优点具有相对性。
10.混交林培育技术:(1)混交林和纯林的应用条件(2)混交类型(3)混交林结构模式选定(4)混交树种的选择(5)混交方法(6)混交比例(7)混交林树种间关系调节技术(8)人工林的轮作11.林木个体生长的周期性:昼夜周期性;季节周期性(前期成长类型、全期生长类型)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主茎和侧枝;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极性和再生12.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1)选用适当的培育方式(2)遗传改良(3)林分结构的调控(4)立地的选择和调控13.种子品质指标: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发芽能力(发芽率、发芽势、绝对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种子生活力;种子优良度。
14.种子品质检验在林业生产中的意义:在种子采收、贮藏、调运及播种育苗时,只有进行种子品质检验,才能正确判断其品质和使用价值,为合理用种提供依据。
通过检验,确定种子等级,便于按质论价,防止不合格种子入库和使用。
15.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1)种子本身的性状是影响种子生命力的内在因素,其中种皮结构、内含物构成和种子含水量以及种子成熟度等最为关键(2)贮藏的环境条件,种子的生命活动是在一定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进行的,这些外部因素的变化直接影响种子寿命。
16.如何延长种子寿命:在贮藏期间影响种子生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因素之间又互相影响和制约,其中主导因子是种子含水量,它决定种子的贮藏方法和效果。
因此,种子贮藏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找出适宜贮藏的含水量。
17.种子贮藏方法:(1)干藏,普通干藏、密封干藏(2)湿藏,坑藏法、堆藏法、流水贮藏法18.种子休眠和催芽在林业生产上的意义:种子成熟后便进入休眠状态,这是种子适应不良环境的自我保护措施,但却给苗木生产带来麻烦。
因为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播种后不能马上发芽,即使发芽幼苗出土后也不整齐,严重影响苗木产量和质量。
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催芽,是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整齐的重要措施。
19.种子休眠原因:(1)胚以外的原因,胚本身未休眠,种皮生理结构引起的休眠(种皮坚硬不透水、不透气、有抑制物或机械阻碍)(2)胚本身原因:胚未发育完全or胚已成熟但代谢障碍20.催芽方法:浸种催芽;层积催芽(低温、变温、高温);药剂催芽;物理擦伤21.抚育采伐类型:透光伐、疏伐、生长伐、卫生伐22.抚育采伐四要素:开始期、强度、才伐木的选择、间隔期23.抚育采伐的方法:下层、上层、综合、机械抚育法24.抚育间伐的目的:(1)按经营目的调整林分组成(2)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3)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4)清除劣质林木,提高林分质量(5)实现早期利用,提高木材总利用量(6)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抗性(7)建立适宜的林分结构,发挥森林多种效能。
25.裸根苗培育流程:(1)苗圃建立(2)苗圃土壤耕作(整地、施肥、轮作)(3)播种苗培育(4)移植苗培育(5)营养繁殖苗培育26.播种苗年生长规律:(1)出苗期:幼芽嫩弱,根系分布浅(10cm),抗性弱(2)幼苗期:地上部分长出真叶,苗茎生长缓慢,地下部分生出侧根,能独立营养,根系生长快(10-20cm,主2-10cm)(3)速生期: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最多(90%),茎杆上长出侧枝,根系快速生长,营养根系40cm,主根0.3-1m(4)生长后期:生长速度减慢,高生长量5%,最后停止生长,地径和根系还在生长,苗木木质化,形成健壮顶芽增强越冬能力27.影响插条扦插因素:(1)内在:树种遗传特性、母树及枝条年龄、枝条部位和发育状况(2)外界: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空气湿度、插壤、光照28.苗木活力保护:(1)起苗后的苗木生理(水分、根系)(2)起苗(影响、时间、方法)(3)苗木分级(标准、方法、保护措施)(4)苗木包装和贮藏(5)苗木在运输、造林地和栽植过程中的保护(6)苗圃与造林的衔接29.苗木质量评价:形态指标、生理指标、活力指标30.造林整地方式:(1)全面整地(2)局部整地(3)断面形状P19431.整地好处:(1)改善立地条件(改善小气候、土壤物化性质,减少杂草病虫害)(2)增强水土保持效能(3)提高造林质量32.造林方法:(1)直播造林(人工、飞机)(2)植苗造林(3)分殖造林P20233.林木修枝的意义:(1)提高木材材质(2)增加树干圆满度(3)提高林木生长量(4)改善林内通风透光状况及林木生长条件(5)提供燃料、饲料、肥料,增加收益34.林分改造论述题1、适地适树:就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1)标准:1、立地指数与树种选择,立地指数能够较好的反映立地性能与树种生长之间的关系,如果能通过调查计算,了解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尤其是把不同树种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的立地指数进行比较,就可以较客观地为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选择树种提供依据。
2、材积生长量与树种选择,平均材积生长量也是一个衡量适地适树的指标。
3、立地期望值与树种选择,立地期望值实际上相当于在一定的使用期内立地的价值。
(2)方法途径:选择&改造选择,包括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选地适树就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确定了主栽树种或拟发展的造林树种后,选择合适的造林地。
选树适地是在确定了造林之后,根据其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
改造,包括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
该书造林,就是在树种和地某些方面不太适应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训化、育种等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相适应。
改地造林则是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大适应的树种生长。
2、营造混交林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处理好不同树种的种间关系,使主要树种尽可能多受益、少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