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教案-2024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教案-2024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教案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专题教学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与代数运算弄清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2.掌握直线与与椭圆相交、相离、相切时各自特点与相关题型。

3.掌握解决直线与椭圆综合问题的方法(联立设而不求用韦达定理解参数,重运算、巧设、巧算、巧解、特殊情况)高考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压轴试题,具体表现为弦长与面积问题,最值与范围问题、定点与定值问题、存在性问题等。

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归纳、交流、反思,促进形成研究氛围和合作意识,提升运算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断1.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2.判别方法(代数法)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消元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组(1)△>0直线与椭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2)△=0直线与椭圆相切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0直线与椭圆相离无公共点.3.直线与椭圆相交时弦长公式设直线方程y =kx +m ,椭圆方程x 2a 2+y 2b 2=1 (a >b >0).直线与椭圆的两个交点为A (x 1,y 1),B (x 2,y 2),则|AB |=(x 1-x 2)2+(y 1-y 2)2=x x kx m kx m ⎡⎤-++-+⎣⎦221212()()() =1+k 2·(x 1+x 2)2-4x 1x 2或|AB |=1+1k2·(y 1+y 2)2-4y 1y 2. 4.对于中点弦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是点差法,步骤为: ①设点:即设出弦的两端点坐标;②代入:即代入椭圆方程;③作差:即两式相减,再用平方差公式展开;④整理:即转化为斜率与中点坐标的关系式,然后求解. 二、题型设计及其讲解例 1.已知椭圆221259x y +=,直线l :45400x y -+=,椭圆上是否存在一点,到直线l 的距离最小?最小距离是多少?点拨分析:法一:数形结合、切线求解法二:椭圆上设点,运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强调运算法三:运用椭圆的参数方程思考:最大距离为多少?例2 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 (a >b >0)的离心率为63,短轴一个端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 3 。

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直线与圆的方程教案

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直线与圆的方程教案

高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直线与圆的方程教案一、重点知识结构本章以直线和圆为载体,揭示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及公式、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是本章的重点之一,而点斜式又是其它形式的基础;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充要条件、直线l1到l2的角以及两直线的夹角、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也是重点内容;用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和线性规划作为新增内容,需要引起一定的注意;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体现了坐标法的基本思想,是解决解析几何两个基本问题的依据;圆的方程、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问题和弦长问题等,因其易与平面几何知识结合,题目解法灵活,因而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点。

二、高考要求1、掌握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条件,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会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4、了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的概念。

三、热点分析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中点坐标公式,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率公式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考查的热点。

但由于知识的相互渗透,综合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一直是高考命题的大热门,应当引起特别注意,本章的线性规划内容是新教材中增加的新内容,在高考中极有可能涉及,但难度不会大。

四、复习建议本章的复习首先要注重基础,对基本知识、基本题型要掌握好;求直线的方程主要用待定系数法,复习时应注意直线方程各种形式的适用条件;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应特别注意斜率存在和不存在的两种情形;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体现了坐标法的基本思想,随着高考对知识形成过程的考查逐步加强,对坐标法的要求也进一步加强,因此必须透彻理解。

既要掌握求曲线方程的常用方法和基本步骤,又能根据方程讨论曲线的性质;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问题与弦长问题都是高考中的热点问题;求圆的方程或找圆心坐标和半径的常用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及配方法,应熟练掌握,还应注意恰当运用平面几何知识以简化计算。

二轮复习教案(4)三角问题的题型与方法(3课时)

二轮复习教案(4)三角问题的题型与方法(3课时)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第4讲三角问题的题型与方法(3课时)一、考试内容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a+cos2a=1,sin a/cos a=tan a,tan a cot a=1,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y=Asi n(ωx+ψ)的图象,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二、考试要求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解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5.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ψ)的简图,理解A、ω、ψ的物理意义。

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 x, arcos x,arctan x表示。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能利用计算器解决解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三、复习目标1.熟练掌握三角变换的所有公式,理解每个公式的意义,应用特点,常规使用方法等.2.熟悉三角变换常用的方法——化弦法,降幂法,角的变换法等.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证明.3.掌握三角变换公式在三角形中应用的特点,并能结合三角形的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熟练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性质,并能用它研究复合函数的性质.5.熟练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图象的形状、6.理解图象平移变换、伸缩变换的意义,并会用这两种变换研究函数图象的变化.四、双基透视(一)三角变换公式的使用特点1.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1)理解公式中“同角”的含义.(2)明确公式成立的条件。

高三数学第二轮备考方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备考方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备考方案
二轮数学复习中,要注意六大策略:
一、注意基础知识的整合、巩固。

二轮复习要注意回归课本,课本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浓缩课本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二、查漏补缺,保强攻弱。

在二轮复习中,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要加强学习,平衡发展,加强各章节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针对“一模”考试中的问题要很好的解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安排。

三、提高运算能力,规范解答过程。

在高考中运算占很大比例,一定要重视运算技巧粗中有细,提高运算准确性和速度,同时,要规范解答过程及书写。

四、强化数学思维,构建知识体系。

同学们在听课时注意把重点要放到理解老师对问题思路的分析以及解法的归纳总结,以便于同学们在刷题时做到思路清晰,迅速准确。

五、解题快慢结合,改错反思。

审题制定解题方案要慢,不要急于解题,要适当地选择好的方案,一旦方法选定,解题动作要快要自信。

平时要注意积累错误,特别是易错点,寻找错误原因,及时总结。

六、重视和加强选择题的训练和研究。

对于选择题不但要答案正确,还要优化解题过程,提高速度。

灵活运用特值法、排除法、数形结合法、估算法等。

一轮看功夫,二轮学技巧,三轮振士气。

希望同学们惜时奋发,不负韶华,勇摘高考成绩桂冠!。

2024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策略课件

2024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策略课件

1.离心率的计算 2.圆锥曲线与三角形内心、重心相关的 问题
3.圆锥曲线与内接三角形 4.圆锥曲线中常用的二级结论

1.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
题 函数与导数 3.导数与恒成立问题

4.导数与不等关系 5.导数与函数的零点
1.抽象函数的性质 2.切线与公切线 3.以指数、对数为载体的情景题 3.导数中的构造问题 4.端点效应问题
【分析】当x 时0 , xf (x) ,f (x即) 0 [xf (x)] 0
构造函数 g(x) xf (x)
A 【例 1】(2020 新课标Ⅱ理11)若 2x 2y 3x 3y ,则 (
)
A. ln(y x 1) 0 B. ln(y x 1) 0
C. ln | x y | 0
二轮复习六大专题:
大专题
专 三角函数、 题 解三角形 一 和平面向量
专 题 数列 二
专 题 立体几何 三
子专题
微专题
1.三角恒等变换 2.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解三角形
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求解策略 2.三角函数中与 相关的问题探究 3.三角形中的特殊线段 4.三角中的数学建模与情景题
1.数列的通项求法
【案例3】 微专题:同构式
【引例】(2015 年理12 改编)设函数 f (x) 是奇函数 f (x)(x R)的导
函数, f (1) 0 ,当 x 0 时,xf '(x) f (x) 0 ,则使得 xf (x) 0
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A.,1 0,1
B.1,0 0,1
C.,1 1,0 D.0,1 1,
3.确定备考策略
(1)对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前项和公式中基本量的运算或者利用它们之 间的关系式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条件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利用其规律进行恰当变形与转化求解 数列的问题; (3)会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判断或证明数列问题; (4)通过转化与化归思想利用错位相减、裂项相消、分组求和等方法求数列的前项和; (5)数列与不等式、函数等的交汇问题; (6)关注数学课本中有关数列的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的学习材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符号使用能力,也包括网络资料中与数列有关的数学文化问题,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列的应用问题; (7)关注结构不良试题、举例问题等创新题型。

苏州市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示范课教案--数列中的方程问题(江小娟)

苏州市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示范课教案--数列中的方程问题(江小娟)

数列中的方程问题江苏省苏州中学 江小娟一.基础训练:1.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S m +S n =S m +n ,且a 1=1.那么a 10= .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满足:=m n m n S S S +⋅,且a 1=2.那么a 10= .3.已知数列{}n a 中,121,0a a ==,若对任意的正整数m 和n (n >m )满足:22n m n m n m a a a a -+-=⋅,则119a = . 二:例题讲解1.已知数列{}n a 的前三项分别为15a =,26a =,38a =,且数列{}n a 前n 项和n S 满足2221()()2n m n m S S S n m +=+--,其中,m n 为任意正整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a .变:设数列{}n a 的各项都为正数,前n 项和为n S ,对于任意正整数m ,n , 有1n m S +.若1234=1a a a a ,求,,及n a .2. 数列{a n }中,a 1 = 1,a 2 = 2.数列{b n }满足1(1)n n n n b a a +=+-,n *∈N .(1)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求数列{b n }的前6项和S 6;(2)若数列{b n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3)若b 2n - b 2n - 1 = 0,21262n n nb b ++=,n *∈N ,求数列{a n }的前2n 项和T 2n .变:已知数列{}n a 满足12,a =前n 项和为n S ,11()2()n n npa n n a a n n ++-⎧=⎨--⎩为奇数为偶数.(1)若数列{}n b 满足221(1)n n n b a a n +=+≥,试求数列{}n b 前n 项和n T ;(2)若数列{}n c 满足2n n c a =,试判断{}n c 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若{}n c 为等比数列,问是否存在*n N ∈,使得212(10)1n n S c +-=,若存在,求出所有的n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一.填空题:1. 12.5123.-1 二.解答题1. 令1,2n m ==,324441()1,29,102S S S S a =+-==令1m =,21221()(1),2n n S S S n +=+--令2m =,22241()(2),2n n S S S n +=+--∴4222123262(2)2,2n n n S S a S S n n n ++++=-=-+=+=++ ∴22,(3)n a n n =+≥又26a =符合,15a =不符合,∴5,(1)22,(2)n n a n n =⎧=⎨+≥⎩变:由条件,令1m n ==,得21S + ∴2222(1)2(1)S a S +=+.则2212S a +=.∴211a a =+. ∵11a =,∴22a =.令1,2m n ==,得31S +.则2334(4)4(4)a a a +=++. 令2,1m n ==,得31S +.则234(4)8a a +=. 解得344,8a a ==.得1m n S ++ 令1m =,得11n S ++ 令2m =,得21n S ++∴2111n n S S +++=+*n ∈N )2, 则数列{1}n S +(2,*)n n ∈N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11222n n n S -+=⋅=.12n n a -=2.解:(1)∵a 1 = 1,a 2 = 2,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n a n =.则b 1 = b 3 = b 5 = 1,b 2 = 5,b 4 = 9,b 6 = 13.∴S 6 = b 1 + b 2 + … + b 6 = 30.(2)∵b 1 = a 2 - a 1 = 2 - 1 = 1,数列{b n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b n = 2n - 1. ∵b 2n - 1 = a 2n - a 2n -1,b 2n = a 2n +1 + a 2n , ∴a 2n - a 2n -1 = 4n - 3,a 2n +1 + a 2n = 4n - 1. ∴a 2n +1 + a 2n - 1 = 2.则a 2n +3 + a 2n + 1 = 2.∴a 2n +3 = a 2n - 1.(*) ∵a 1 = 1,∴a 3 = 1.则a 4n - 3 = a 1 = 1,a 4n - 1 = a 3 = 1.∴a 2n - 1 = 1.则a 2n = 4n - 2.∴1()22().n n a n n ⎧=⎨-⎩为奇数,为偶数(3)∵b 2n - b 2n - 1 = 0,21262n n nb b ++=,n *∈N , 而b 2n - 1 = a 2n - a 2n -1,b 2n = a 2n +1 + a 2n ,b 2n + 1 = a 2n + 2 - a 2n + 1, ∴a 2n +1 + a 2n -1=0,22262n n n a a ++=(n *∈N ). 当n 是偶数,则21321242()()n n n T a a a a a a -=+++++++L L 22213[1)]1404()214nn n T -⨯-=+=--(当n 是奇数,则21232142()()n n n T a a a a a a -=+++++++L L 12231[1()]124305()1214n n --⋅-=++=--综上,229(1)1()22n n nT ---=-.2解:(Ⅰ)据题意得2214n n n b a a n +=+=-,所以{}n b 成等差数列,故222n T n n =--(Ⅱ)当12p =时,数列{}n c 成等比数列;当12p ≠时,数列{}n c 不为等比数列 理由如下:因为122212n n n c a pa n +++==+2(4)2n p a n n =--+42n pc pn n =--+,所以12(12)n n nc n p p c c +-=-+,故当12p =时,数列{}n c 是首项为1,公比为12-等比数列;当12p ≠时,数列{}n c 不成等比数列(Ⅲ)当12p =时,121()2n n n a c -==-,121214()2n n n n a b a n -+=-=---因为21112...n n S a b b b +=++++=2222n n --+(1n ≥) 212(10)1n n S c +-= ,244164n n n ∴++=,当n =1,2,左边<右边,当n =3,左边=右边,下证n =3是方程惟一的解. 设2()44416xf x x x =---(3)x ≥,则()()4ln 484xg x f x x '==--,2()(ln 4)480x g x '∴=->(2)x ≥,且(2)(2)0g f '=>,()f x ∴在[2,)+∞递增,且(30f =),(1)0f ≠, ∴仅存在惟一的3n =使得212(10)1n n S c +-=成立.《数列中的方程问题》的构思及体会江苏省苏州中学 江小娟数列的本质是离散函数,数列的通项公式n a ,前n 项和n S ,都可以看成是关于n 的函数解析式.因此,含有n a ,n S 的数列方程,也可以转化为函数方程问题。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第5讲解析几何问题的题型与方法(4课时)一、考试内容(一)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交角,点到直线的距离。

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圆的参数方程。

(二)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椭圆的参数方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二、考试要求(一)直线和圆的方程1.理解直线的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

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

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

(二)圆锥曲线方程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2.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3.掌握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4.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三、复习目标1. 能正确导出由一点和斜率确定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从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出发推导出直线方程的其他形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能根据已知条件,熟练地选择恰当的方程形式写出直线的方程,熟练地进行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之间的转化,能利用直线的方程来研究与直线有关的问题了。

2.能正确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知道线性规划的意义,知道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能正确地利用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问题,并用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线性规划方法在数学方面的应用;会用线性规划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案一体化: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案一体化: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

专题二——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高考趋势导数作为进入高中考试范围的新内容,在考试中占比较大.常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主要是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这些内容都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大多数试题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通常是整个试卷的压轴题。

试题主要先判断或证明函数的单调区间,其次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值,有时涉及用函数的单调性对不等式进行证明。

考点展示1.二次函数y f x =()的图象过原点且它的导函数y f x ='()的图象是如图所示的一条直线,则y f x =()图象的顶点在第 一 象限 2.如图,函数()f x 的图象是折线段ABC ,其中A B C ,,的坐标分别 为(04)(20)(64),,,,,,则((0))f f = 2 ; 函数()f x 在1x =处的导数(1)f '= -2 .3.曲线324y x x =-+在点(13),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 45° 4.设曲线2ax y =在点(1,a )处的切线与直线062=--y x 平行,则=a 15.设R a ∈,若函数ax e y x+=,R x ∈有大于零的极值点,则a 的取值范围1-<a6.已知二次函数2()f x ax bx c =++的导数为()f x ',(0)0f '>,对于任意实数x ,有()0f x ≥,则(1)(0)f f '的最小值为 2 . 7.已知函数3()128f x x x =-+在区间[]3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M ,m ,则M m -=__32_ _ 8.过点P (2,8)作曲线3x y =的切线,则切线方程为_ 12x-y-16=0或3x-y+2=0 样题剖析例1、设函数323()(1)1,32a f x x x a x a =-+++其中为实数。

(Ⅰ)已知函数()f x 在1x =处取得极值,求a 的值;(Ⅱ)已知不等式'2()1f x x x a >--+对任意(0,)a ∈+∞都成立,求实数x 的取值范围。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篇一:高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共23讲精品专题】专题一集合、简单逻辑用语、函数、不等式、导数及应用第1讲集合与简单逻辑用语1. 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弄清元素是函数关系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2. 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3. 已知集合a、b,当a∩b=?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或b=??求集合的子集时是否忘记??分类讨论思想的建立在集合这节内容学习中要得到强化.4. 对于含有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2n,2n-1,2n-1,2n-2.5.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2. 已知命题p:n∈n,2n>1 000,则p为________.3. 条件p:a∈m={x|x2-x0},条件q:a∈n={x||x|2},p是q的______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4. 若命题“?x∈r,x2+(a-1)x+10”是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例1】已知集合a={x|x2-3x-10≤0},集合b={x|p+1≤x≤2p-1}.若b?a,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例2】设a={(x,y)|y2-x-1=0},b={(x,y)|4x2+2x-2y+5=0},c={(x,y)|y=kx+b},是否存在k、b∈n,使得(a∪b)∩c =??若存在,求出k,b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则下列结论恒成立的是________.a. t,v中至少有一个关于乘法封闭b. t,v中至多有一个关于乘法封闭 c. t,v中有且只有一个关于乘法封闭 d. t,v中每一个关于乘法封闭【例4】已知a0,函数f(x)=ax-bx2.(1) 当b0时,若?x∈r,都有f(x)≤1,证明:0a≤b; (2) 当b1时,证明:?x∈[0,1],|f(x)|≤1的充要条件是b-1≤a≤b.①2 011∈[1];②-3∈[3];③z=[0]∪[1]∪[2]∪[3]∪[4];④“整数a,b属于同一‘类’”的充要条件是“a-b∈[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________个.1解:由f(x)为二次函数知a≠0,令f(x)=0解得其两根为x1=a12+a由此可知x10,x20,(3分)①当a0时,a={x|xx1}∪{x|xx2},(5分) 1a∩b≠?的充要条件是x2<3,即a②当a0时, a={x|x1xx2},(10分) 1a∩b≠?的充要条件是x21,即+a2+1,解得a-2,(13分) a62+3,解得a(9分) a712,x2=+aa6?.(14分) 综上,使a∩b≠?成立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2)∪??7?一集合、简单逻辑用语、函数、不等式、导数及应用第1讲集合与简单逻辑用语a. 57b. 56c. 49d. 8【答案】 b 解析:集合a的所有子集共有26=64个,其中不含4,5,6,7的子集有23=8个,所以集合s共有56个.故选b.m2y≤2m+1,x,y∈r}, 若a∩b≠?,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m12+2? 解析:由a∩b≠?得,a≠?,所以m2≥,m≥m≤0.【答案】 ??2?22|2-2m||2-2m-1|2当m≤0=22m>-m,且=2m>-m,又2+0=2>2m222|2-2m|1+1,所以集合a表示的区域和集合b表示的区域无公共部分;当m≥时,只要≤m22|2-2m-1|22或m,解得22≤m≤2+2或1-m≤1,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222122?. 是??2?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挖掘问题的条件,并适当转化,画出必要的图形,得出求解实数m的取值范围的相关条件.基础训练1. (-∞,3) 解析:a=(-∞,0]∪[3,+∞),b=(0,+∞),a∪b=(-∞,+∞),a∩b=[3,+∞).2. ?n∈n,2n≤1 0003. 充分不必要解析:m=(0,1)?n=(-2,2).例1 解:由x2-3x-10≤0得-2≤x≤5. ∴ a=[-2,5].①当b≠?时,即p+1≤2p-1?p≥2.由b?a得-2≤p+1且2p-1≤5.得-3≤p≤3.∴ 2≤p≤3.②当b=?时,即p+12p-1?p<2.b?a成立.综上得p≤3.点评:从以上解答应看到:解决有关a∩b=?,a∪b=a,a∪b=b 或a?b等集合问题易忽视空集的情况而出现漏解,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变式训练设不等式x2-2ax+a+2≤0的解集为m,如果m?[1,4],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f?1?≥0且f?4?≥0,[x1,x2],m?[1,4]?1≤x1<x2≤4??-a+3≥0,??18-7a≥0,即?1≤a≤4,??a<-1或a>2,1818-1. 解得:2<a≤,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7?7例2 解:∵ (a∪b)∩c=?,∵a∩c=?且b∩c=?,2??y=x+1,由 ? 得k2x2+(2bk-1)x+b2-1=0, ?y=kx+b?∴ 4k2-4bk+10,此不等式有解,其充要条件是16b2-160,即b21,①2??4x+2x-2y+5=0,∵ ? ?y=kx+b,?∴ 4x2+(2-2k)x+(5-2b)=0,∴ k2-2k+8b-190, 从而8b20,即b2.5,②?4k2-8k+1<0,??2 ?k-2k-3<0,?∴ k=1,故存在自然数k=1,b=2,使得(a∪b)∩c=?.点评:把集合所表示的意义读懂,分辨出所考查的知识点,进而解决问题.???1-y=3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x,y???x+1?????,b={(x,y)|y=kx+3},若a∩b=?,??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解:集合a表示直线y=-3x-2上除去点(-1,1)外所有点的集合,集合b表示直线y=kx+3上所有点的集合,a∩b=?,所以两直线平行或直线y=kx+3过点(-1,1),所以k=2或k=-3.例3 【答案】 a 解析:由于t∪v=z,故整数1一定在t,v两个集合中的一个中,不妨设1∈t,则?a,b∈t,另一方面,当t={非负整数},v={负整数}时,t关于乘法封闭,v关于乘法不封闭,故d不对;当t={奇数},v={偶数}时,t,v显然关于乘法都是封闭的,故b,c不对.从而本题就选a.例4 证明:(1) ax-bx2≤1对x∈r恒成立,又b>0, ∴a2-4b≤0,∴ 0<a≤b. (2) 必要性,∵ ?x∈[0,1],|f(x)|≤1恒成立,∴ bx2-ax≤1且bx2-ax≥-1,显然x=0时成立,111对x∈(0,1]时a≥bx-且a≤bx+f(x)=bxx∈(0,1]上单调增,f(x)最大值xxxf(1)=b-1.1111函数g(x)=bx+在?0,?上单调减,在?1?上单调增,函数g(x)的最小值为g?x?b????b?=2,∴ b-1≤a≤2b,故必要性成立;a2a2aa1122b4b2b2a2f(x)max=1,又f(x)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f(0)=0,f(1)=a-b,4bf(x)的最小值从f(0)=0,f(1)=a-b中取最小的,又a-b≥-1,∴-1≤f(x)≤1,故充分性成立;综上命题得证.变式训练命题甲:方程x2+mx+1=0有两个相异负根;命题乙:方程4x2+4(m-2)x+1=0无实根,这两个命题有且只有一个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2解:使命题甲成立的条件是: ??m>2.?x1+x2=-m<0?∴集合a={m|m2}.【篇二: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案】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案学校:寿县迎河中学汇编:龙如山第一部分:三角问题的题型与方法一、考试内容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高三二轮复习教学案(三角函数)

高三二轮复习教学案(三角函数)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案(解三角形)班级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4bsinA ,则cosB=_________.2.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bc b a 322=-,B C sin 32sin =,则A=______________.3.已知△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c=26+, 且∠A=75°,则b=__________4.据新华社报道,强台风“康森”在海南三亚登陆,台风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以上,大风降雨给灾区带来严重的灾害,不少椰子树被大风折断.某路边一树干被台风吹断后,折成与地面成45°角,树干也倾斜为与地面成75°角,树干底部与树尖着地处相距20 m ,则折断点与树干底部的距离是______m .5.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cosB —bcosA=53c , 则tan(A -B)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___.6.如图,某住宅小区的平面图呈圆心角为120°的扇形AOB ,C 是该小区的一个出入口,且小区里有一条平行于AO 的小路CD .已知某人从O 沿OD 走到D 用了2 min ,从D 沿着DC 走到C 用了3min .若此人步行的速度为每分钟50 m ,则该扇形的半径为_____________m .7.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 b a a b cos 6=+, 求BC A C tan tan tan tan +的值.8.已知在斜三角形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AA C A ac c a b cos sin )cos(222+=--(1)求角A(2)若2cos sin >C B,求角C 的取值范围.9.如图,A 、B 、C 、D 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 、D 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 处测得B 点和D 点的仰角分别为75°、30°,在水面C 处测得B 点和D 点的仰角均为60°,AC=0.1 km ,试探究图中B 、D 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并求出B 、D 的距离.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案(平面向量)班级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在四边形ABCD 中,“DC AB 2=”是“四边形ABCD 为梯形’’的______________条件.2.设点M 是线段BC 的中点,点A 在直线BC 外,2BC =16,||||AC AB AC AB -=+ ,则|AM |=_____________3.已知平面向量),0(,βααβα≠≠满足1||=β,且α与αβ-的夹角为120°,则||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4.设向量)cos 3,2(),3,sin 4(αα==b a ,且b a //,则锐角α为____________5.在△ABC 中,已知2π=C ,AC=1,BC=2,则|)1(2|)(CB CA f λλλ-+=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6.如图,在△ABC 中,已知AB=2,BC=3,∠ABC=60°,AH ⊥BC 于H ,M 为AH 的中点,若BC AB AM μλ+=,则μλ+=____________7.已知A )0,22(,B )22,0(,M )sin ,(cos αα,点N 满足)1(=++=μλμλON OB OA ,则||M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8.已知)2sin ,2(cos ),23sin ,23(cos θθθθ-==b a ,且]3,0[πθ∈ (1||b a b a +(2)是否存在实数k ,使||3||b k a b a k -=+?若存在,求出实数k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二轮复习教案(2)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3课时)

二轮复习教案(2)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3课时)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第2讲 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3课时)一、考试内容数列;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

二、考试要求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简单的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复习目标1. 能灵活地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解题; 2.能熟练地求一些特殊数列的通项和前n 项的和;3.使学生系统掌握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题的规律,深化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实践中的指导作用,灵活地运用数列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4.通过解决探索性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解综合题的实践中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沟通各类知识的联系,形成更完整的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题意,富于联想,以适应新的背景,新的设问方式,提高学生用函数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数列问题的自觉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理性的思维方法.四、双基透视1. 可以列表复习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有关公式和性质. 2.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对于n≥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11(/)n n n n a a a a ---为同一常数。

(2)通项公式法:①若= +(n-1)d= +(n-k )d ,则{}n a 为等差数列;②若,则{}n a 为等比数列。

(3)中项公式法:验证都成立。

3. 在等差数列{}n a 中,有关S n的最值问题——常用邻项变号法求解:(1)当>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取最大值.(2)当<0,d>0时,满足的项数m使得取最小值。

空间角与空间距离

空间角与空间距离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学案第一课时 空间角与空间距离班级 学号 姓名【考纲解读】1.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及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并会求 这些角.2.掌握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直线和平面间的距离及两个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并会求直线和平面间的距离,两个平面间的距离.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转化的思想化空间角为平面角;化线面间距离,面面间距离等为点到线或 线到面的距离.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并能把空间想象能力与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相结合. 【例题讲解】 例题1(1) 如图:⊥PA 平面ο90,=∠ACB ABC 且a BC AC PA ===, 则异面直线PB 与 AC 所成角的正切值等于________;(2) 下面是关于三棱锥的四个命题: ①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②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 ③底面是等边三角形,侧面的面积都相等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④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且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等的三棱锥是正三棱锥,其中,真命题的编号是___________.(写出的所有真命题的编号). (3)四棱锥ABCD P -中,PD ⊥底面ABCD ABCD ,为正方形,且1==AB PD ,G 为ABC ∆的重心,则PG 与底面ABCD 所成的角为 ( )A43B 34172arccosC 232arctanD 33arcsin(4)已知球的表面积为20π,球面上有C B A ,,三点,如果32,2===BC AC AB ,则球心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 ( )A 1 B2C3D 2(5)DP 垂直于正六边形ABCDEF 所在平面,若正六边形边长为,a 且PD=,a 则点P 到BC 的距离为 ( ) Aa 3B a 2Ca 27D a 例2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FE ,分别是BC ,11D A 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EDF B 1是菱形; (2)求直线C A 1与DE 所成的角; (3)求直线AD 与平面EDF B 1所成的角; (4)求面EDF B 1与面ABCD 所成的角.E C C 1A BD D 1A 1B 1F A BCP例3若斜三棱柱111C B A ABC -的侧面⊥11ACC A 底面,90,ο=∠ABC ABC32,2==AC BC ,且C A A A C A AA 1111,=⊥(1)求侧棱1BB 到侧面C C AA 11的距离; (2)求B A 1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 (3)求侧棱1CC 到侧面11ABB A 的距离;例4 在三棱锥ABC P -中,ABC ∆是正三角形,ο90=∠PCA ,D 为PA 的中点,二面角B AC P --为ο120,32,2==AB PC .(1)求证:;BD AC ⊥(2)求BD 与底面ABC 所成的角; (3)求三棱锥ABC P -的体积.A BC A 1B 1C 1ABCDP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学案第二课时 空间角与空间距离班级 学号 姓名【考纲解读】考查学生归纳、判断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归纳、猜想、分析、化归等方法探索出命题条件,然后给予证明;2.能够综合运用条件探索出要求的结论,或判断结论是否存在. 【例题讲解】 例题11.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棱长为1,点M 在棱AB 上,且31=AM ,点P 是平面ABCD 上的动点,且点P 到直线11D A 的距离与点到点M 的距离的平方差为1,则点P 的轨迹是 ( )A 抛物线B 双曲线C 直线D 椭圆2.在侧棱长为a 的正四棱锥中,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底面边长为 ( )Aa 332Ba 3Ca 33Da3.在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P 为1AA 上一点,求c c BB p V 11-:111C B A ABC V -=( )A32B31 C 61 D 3 4.正四棱锥ABCD P -的底面ABCD 在球O 的大圆面上,顶点P 在球面上,已知球的体积为π332,则正四棱锥ABCD P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 5.在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点N M ,分别在11,BC AB 上,且λ==11BC BNAB AM ()10<<λ,那么以下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_.(1)MN AA ⊥1 (2)MN AC // (3)//MN 平面ABC (4)MN 与AC 是异面直线6.在正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P 为B A 1上的点,当PBPA 1=______时,使得AB PC ⊥.例2正方形ABCD 的四边CB CD AD AB ,,,上分别取H G F E ,,,四点,便得2:1::::====HB CH GD CG FD AF EB AE ,把正方形沿对角线BD 折起,如图:(1)求证:EFGH 是矩形;(2)当二面角C BD A --为多大的,EFGH 为正方形.例3 在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AC AB =,F 为棱BB 1上一点,1:2:1=FB BF ,a BC BF 2==,D 为BC 的中点.(1) 若E 为线段AD 上(不同于D A ,)的任意一点,求证:1FC EF ⊥.(2) 试问:若a AB 2=,在线段AD 上的点E 能否使EF 与平面1BB C C 1成ο60角?证明你的结论。

高三数学(理科)二轮复习

高三数学(理科)二轮复习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高三第一轮复习一般以知识、技能、方法的逐点扫描和梳理为主,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基本概念的性质、定理及其一般应用,但知识较为零散,综合应用存在较大的问题。

第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是把整个高中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化数学的学科特点,同时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促进知识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发展学生思维水平、提高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要求较高。

强化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复习,形成良好知识网络。

整理知识体系,总结解题规律,模拟高考情境,提高应试技巧,掌握通性通法。

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二轮看水平”概括了第二轮复习的思路,目标和要求.具体地说,一是要看教师对《考试大纲》的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科学性、针对性是否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是看练习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二、时间安排:1.第一阶段为重点主干知识的巩固加强与数学思想方法专项训练阶段,时间为3月10——4月30日。

2.第二阶段是进行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能专项训练,时间为5月1日——5月25日。

3.最后阶段学生自我检查阶段,时间为5月25日——6月6日。

三、怎样上好第二轮复习课的几点建议:(一).明确“主体”,突出重点。

第二轮复习,教师必须明确重点,对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应了若指掌.只有这样,才能讲深讲透,讲练到位.因此,每位教师要研究2009-2010湖南对口高考试题.第二轮复习的形式和内容1.形式及内容:分专题的形式,具体而言有以下八个专题。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案[1]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案[1]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案——数列综合一、【填空】1. 已知数列{}n a 对任意*,p q N ∈,有p q p q a a a ++=,若119a =,则36a = . 2.已知,,ab a b +成等差数列,,,a b ab 成等比数列,则通项为282n a an bn =+的数列{}n a 的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 .3. 函数2(0)y x x =>的图象在点2(,)k ka a 处的切线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k a +,其中k ∈N *.若116a =,则123a a a ++的值是________.4.数列{}n a 的通项222(cos sin )33n n n a n ππ=-,其前n 项的和为n S ,则30S 为 . 5.设数列{}n a 为各项均为1的无穷数列.若在数列{}n a 的首项1a 后面插入1,隔2项,即3a 后面插入2,再隔2项,即6a 后面插入3,……,这样得到一个新数列{}n b ,则数列{}n b 前2010项的和为 .6.{},543212,a a a a a a n an a n n<<<<+=若满足的数列通项公式为 且1+>n n a a 对8≥n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二、【解答】7.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2123a a =+,且23a ,4a ,35a 成等差数列.(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设3log n n b a =,求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和n S .8. 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11=a ,且对任意正整数n ,点()n n S a ,1+在直线022=-+y x 上.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是否存在实数λ,使得数列⎭⎬⎫⎩⎨⎧+⋅+n n n S 2λλ为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λ的值;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3)求证:21)1)(1(26111<++≤∑=+-n k k k k a a .9.已知函数()(0,1)x f x a b a a =+>≠的图像如图所示,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1n n S a b +=+,n T 为数列{}n b 的前n 项的和,且22,11062,2n n T n n n =⎧=⎨--+≥⎩. (1)求数列{}n a 、{}n b 的通项公式;(2)找出所有满足:80n n a b ++=的自然数n 的值(不必证明);(3)若不等式0n n S b k ++≥对于任意的*n N ∈,2n ≥恒成立,求实数 k 的最小值,并求出此时相应的n 的值.10.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有一点列 ),(,),(),,(222111n n n y x P y x P y x P ,对一切正整数n ,点n P 位于函数4133+=x y 的图象上,且n P 的横坐标构成以25-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n x 。

高三数学第二轮《数形结合》公开课教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数形结合》公开课教案

华侨中学高三数学(理科)第二轮复习专题:数形结合思想教学地点:厦门一中集美分校高三(4)班授课教师:华侨中学王磊【思想方法概述】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有所体现,它常用来研究方程根的情况,讨论函数的值域(最值)及求变量的取值范围等.对这类内容的选择题、填空题,数形结合特别有效.从2015年的高考题来看,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预测2016年高考中,仍然会沿用以往的命题思路,借助各种函数的图象和方程的曲线为载体,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考题形式上,不但有小题,还会有解答题,在考查的数量上,会有多个小题考查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复习中应提高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意识,画图不能太草,要善于用特殊数或特殊点来精确确定图形间的位置关系.以形助数(数题形解)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述数形之间的关系,把形转化为数,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作为目的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辅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它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以数辅形(形题数解)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性及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的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作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二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解决问题时,要遵循三个原则:(1)等价性原则.在数形结合时,代数性质和几何性质的转换必须是等价的,否则解题将会出现漏洞.有时,由于图形的局限性,不能完整的表现数的一般性,这时图形的性质只能是一种直观而浅显的说明,要注意其带来的负面效应.(2)双方性原则.既要进行几何直观分析,又要进行相应的代数抽象探求,仅对代数问题进行几何分析容易出错.(3)简单性原则.不要为了“数形结合”而数形结合.具体运用时,一要考虑是否可行和是否有利;二要选择好突破口,恰当设参、用参、建立关系、做好转化;三要挖掘隐含条件,准确界定参变量的取值范围,特别是运用函数图象时应设法选择动直线与定二次曲线.3.数形结合思想在高考试题中主要有以下六个常考点(1)集合的运算及Venn图;(2)函数及其图象;(3)数列通项及求和公式的函数特征及函数图象; (4)方程(多指二元方程)及方程的曲线;(5)对于研究距离、角或面积的问题,可直接从几何图形入手进行求解即可; (6)对于研究函数、方程或不等式(最值)的问题,可通过函数的图象求解(函数的零点、顶点是关键点),做好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4.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高考数学试题的一种常用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在解选择题、填空题时发挥着奇特功效,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画出函数图象,注意函数的定义域;(2)用图象法讨论方程(特别是含参数的方程)的解的个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首先要把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看作是两个函数的表达式(有时可能先作适当调整,以便于作图),然后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由图求解;(3)在解答题中数形结合思想是探究解题的思路时使用的,不可使用形的直观代替相关的计算和推理论证.【例题1】. 【2015课标全国Ⅰ理15】若,x y 满足约束条件10040x x y x y -≥⎧⎪-≤⎨⎪+-≤⎩,则y x 的最大值为 .【变式】设点P (,)x y 为圆221x y +=上的动点.(1) 求22(2)(1)x y +++的取值范围 (2)求x y -的取值范围; (3)求12y x ++的取值范围【规律方法】如果参数、代数式的结构蕴含着明显的几何特征,一般考虑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题,即所谓的几何法求解,比较常见的对应有:(1)y =kx +b 中k 表示直线的斜率,b 表示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2)b -n a -m表示坐标平面上两点(a ,b),(m ,n)连线的斜率. (3)(a -m )2+(b -n )2表示坐标平面上两点(a ,b),(m ,n)之间的距离. 只要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再掌握常见的数与形的对应类型,就一定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例题2】已知0 1.a <<则方程|||log |x a a x =的实根个数为【变式】已知关于x 的方程m x x =+-542有四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规律与总结】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图象的直观性获得解题思路,以形辅数。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计划和目标(精选10篇)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计划和目标(精选10篇)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计划和目标(精选10篇)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方案和目标(精选10篇)相对高考其他学科,数学学科命题考查特别全面,所以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做好复习方案,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方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教学方案和目标精选篇1本学期我所任教的是高三2个班的数学课和高一2个班级的数学课,另外任数学教研组组长工作。

牢记我校总体思想:立足生存,办出特色,谋求进展。

兼顾“两条腿走路”原则。

连续加强学校的师德要求: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以面对职业教育和学校当前所面临的转型过渡时期。

进行自我提高,虚心学习,仔细总结阅历。

根据学校要求针对高三教学制定方案如下:本学期的对口升学工作的形势特别严峻,也会特别残酷。

通过张校长的分析,使得我更加清晰地熟悉到了这一点,同时教务处也做出了周密的支配,我们应紧紧围绕这个主题而努力。

通过侧面了解及半年来的了解,这些同学的成果参差不齐,而且缺少拔尖人才,同学学习习惯不好,上进心不是很强,基础较差。

面对这样的同学,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爱好和促使他们鉴定信念,是一件特别重要的工作。

为了提高效率,应当对他们实行强化手段,进行强化训练,压缩了第一轮复习时间,分阶段复习训练已经开头。

本学期将在完成分阶段复习之后,并进行备考冲刺训练,靠近高考提示并适当提高一点难度,进行查缺补漏,不断提高。

时间特别紧急,要面对现状,要客服一切困难,加大力度,提高效率,为今年的高考工作做好比较充分的预备。

分阶段强化训练主要是教材和高考复习资料中的重点题型,整理成试题篇的形式,共9套,课后由同学自行完成,课上精讲,强调高考中常见问题,加以分析,积累解题阅历,形成比较完整的学问力量体系。

全程大约需要20课时,依据同学详细接受状况适当调整,尽量压缩,以给后面复习让出时间。

模拟冲刺阶段主要借助于高考原题和积累整理的10套模拟题进行综合训练和模拟冲刺,同时观看同学存在的问题对同学进行必要的辅导,尽可能促进同学综合力量的提高。

2023高三二轮数学复习计划安排【6篇】

2023高三二轮数学复习计划安排【6篇】

2023高三二轮数学复习计划安排【6篇】复习应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复习,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高三二轮数学复习计划安排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高三二轮数学复习计划安排精选篇1一、下学期计划通过第一轮的复习,高三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一般的应用。

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

这一阶段复习的指导思想是:突出主干知识,突破疑点、难点;关注热点和《考试说明》中新增点、变化点。

二轮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1、查漏补缺:针对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进一步强化规范解题的训练;2、知识重组: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梳理知识结构,使之有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提高多角度、多途径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3、提升能力:通过知识网的建立,一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技巧,二是提升规范解题能力,三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在第二轮复习第1页共20页中,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

4、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复习备考工作的有效性。

教会学生自己制定化学学习的计划,科学安排,掌握方式方法;明确课堂学习任务和要求,坚持系统化复习;做好材料的积累;强化知识点,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及时跟踪督促,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5、深入钻研,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当前高中教学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

集体备课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这种做法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所以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探索提高课堂效率。

二、措施1、进一步开展培优工作,并对目标生常落实。

根据每次段考,确定流动目标生。

高三数学第二轮数学专题复习全套教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数学专题复习全套教案

高三数学第二轮数学专题复习全套教案目标为高三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数学专题复教案,帮助他们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高考做好准备。

复内容1. 函数与方程-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应用- 方程的根与解的判定- 一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函数方程的解法和应用2.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常用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应用-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和恒等变换- 解三角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方法3.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推导和应用-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常见数列问题的解法4. 三角比例和相似- 三角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直角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的相似性质- 解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四边形的性质和计算教学安排1. 每个教题讲解时长约为30分钟,包括概念讲解和示例演练。

2. 每个专题分为3节课,共计9节课。

3. 每节课后设置10道练题,供学生完成并检查答案。

4. 每周安排一次模拟考试,让学生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案编写原则1. 教案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不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

2. 尽可能使用清晰简单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

3. 引用的内容必须能够得到确认,并标明出处。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这份高三数学第二轮数学专题复全套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复数学知识,强化概念和技巧的掌握。

教案内容简明扼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利用这份教案,全面提升数学水平,为高考取得好成绩做好准备。

> 注意:该文档的内容是根据提供的信息创作的,内容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需要进一步核实确认。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计划及策略

高三数学二轮复习计划及策略

清河中学2023届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策略与计划(一)夯重基础,加深理解与应用基础永远是高考的重点。

对基础的复习,不是对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知识点的解析梳理,对概念、公式等的准确理解、牢固掌握,是学生理解能力的升华。

加强对常考知识点、重难点的融会、贯通,把握每个知识点背后的潜在的出题规律,要通过对基础题的系统训练和规范讲解,从不同的角度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以及与其它知识点的联系。

“一体四层四翼”是高考的评价体系,从国家层面设计上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等关键性问题。

一体: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通过明确“必考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复习策略上以基础、中档题为主,抓住问题的本质,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总结出通性通法,注意最优(技巧性)解法的优越性。

(二)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高考数学试题十分重视对数学思想的考查,着重考查如下七种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或然与必然思想,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基础知识之中,是架设在数学知识与能力之间的一座桥梁。

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灵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没有思想的方法是肤浅的,没有方法的思想是空洞的,只有二者完美的结合才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重视数学文化传承,注重创新意识发展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曾指出:“数学文化具有比数学知识体系更为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概念的高度概括.”,武汉大学齐民友教授站在影响人类文化的兴衰、民族生存发展的高度,在《数学与文化》一书中写到:“一种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是注定要衰落的.” 阐明了数学文化的价值.由于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概念的高度概括,其价值对于人类文明乃至民族的存亡有着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每年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考查,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数学思维的考查;每年的数学试题中总有4~5道新颖题型,体现创新意识,以便选拔优秀的学生.每年创新题型肯定会出现,这样的题型包括新定义型、归纳猜想型、类比推理型、探索发现型、研究设计型、开放发散型问题等,但整体试卷难度不会大起大落,以平稳为主。

二轮复习教案(10)参数取值问题的题型与方法(4课时)

二轮复习教案(10)参数取值问题的题型与方法(4课时)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第10讲 参数取值问题的题型与方法(4课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的问题,在中学数学里比比皆是,这一讲,我们分四个方面来探讨。

一、若在等式或不等式中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的范围为所求,且容易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置于等号或不等号的两边,则可将恒成立问题转化成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

例1.已知当x ∈R 时,不等式a+cos2x<5-4sinx+45-a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分析:在不等式中含有两个变量a 及x ,其中x 的范围已知(x ∈R ),另一变量a 的范围即为所求,故可考虑将a 及x 分离。

解:原不等式即:4sinx+cos2x<45-a -a+5要使上式恒成立,只需45-a -a+5大于4sinx+cos2x 的最大值,故上述问题转化成求f(x)=4sinx+cos2x 的最值问题。

f(x)= 4sinx+cos2x=-2sin 2x+4sinx+1=-2(sinx -1)2+3≤3,∴45-a -a+5>3即45-a >a+2上式等价于⎪⎩⎪⎨⎧->-≥-≥-2)2(4504502a a a a 或⎩⎨⎧≥-<-04502a a ,解得≤54a<8.说明:注意到题目中出现了sinx 及cos2x ,而cos2x=1-2sin 2x,故若把sinx 换元成t,则可把原不等式转化成关于t 的二次函数类型。

另解:a+cos2x<5-4sinx+45-a 即a+1-2sin 2x<5-4sinx+45-a ,令sinx=t,则t ∈[-1,1], 整理得2t 2-4t+4-a+45-a >0,( t ∈[-1,1])恒成立。

设f(t)= 2t 2-4t+4-a+45-a 则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t=1,∴ f(x)在[-1,1]内单调递减。

∴ 只需f(1)>0,即45-a >a -2.(下同)例2.已知函数f(x)在定义域(-∞,1]上是减函数,问是否存在实数k ,使不等式f(k -sinx)≥f(k 2-sin 2x)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并说明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案第10讲 参数取值问题的题型与方法(4课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的问题,在中学数学里比比皆是,这一讲,我们分四个方面来探讨。

一、若在等式或不等式中出现两个变量,其中一个变量的范围已知,另一个变量的范围为所求,且容易通过恒等变形将两个变量分别置于等号或不等号的两边,则可将恒成立问题转化成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

例1.已知当x ∈R 时,不等式a+cos2x<5-4sinx+45-a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分析:在不等式中含有两个变量a 及x ,其中x 的范围已知(x ∈R ),另一变量a 的范围即为所求,故可考虑将a 及x 分离。

解:原不等式即:4sinx+cos2x<45-a -a+5要使上式恒成立,只需45-a -a+5大于4sinx+cos2x 的最大值,故上述问题转化成求f(x)=4sinx+cos2x 的最值问题。

f(x)= 4sinx+cos2x=-2sin 2x+4sinx+1=-2(sinx -1)2+3≤3,∴45-a -a+5>3即45-a >a+2上式等价于⎪⎩⎪⎨⎧->-≥-≥-2)2(4504502a a a a 或⎩⎨⎧≥-<-04502a a ,解得≤54a<8.说明:注意到题目中出现了sinx 及cos2x ,而cos2x=1-2sin 2x,故若把sinx 换元成t,则可把原不等式转化成关于t 的二次函数类型。

另解:a+cos2x<5-4sinx+45-a 即a+1-2sin 2x<5-4sinx+45-a ,令sinx=t,则t ∈[-1,1], 整理得2t 2-4t+4-a+45-a >0,( t ∈[-1,1])恒成立。

设f(t)= 2t 2-4t+4-a+45-a 则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t=1,∴ f(x)在[-1,1]内单调递减。

∴ 只需f(1)>0,即45-a >a -2.(下同)例2.已知函数f(x)在定义域(-∞,1]上是减函数,问是否存在实数k ,使不等式f(k -sinx)≥f(k 2-sin 2x)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并说明理由。

分析:由单调性与定义域,原不等式等价于k -sinx ≤k 2-sin 2x ≤1对于任意x ∈R 恒成立,这又等价于⎪⎩⎪⎨⎧----≥+-----+≤)2()21(sin 41)1(sin 12222x k k x k 对于任意x ∈R 恒成立。

不等式(1)对任意x ∈R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k 2≤(1+sin 2x)min =1,即-1≤k ≤1----------(3) 不等式(2)对任意x ∈R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k 2-k+41≥[(sinx -21)2]max =49, 即k ≤-1或k ≥2,-----------(4)由(3)、(4)求交集,得k=-1,故存在k=-1适合题设条件。

说明:抽象函数与不等式的综合题常需要利用单调性脱掉函数记号。

例3.设直线l 过点P (0,3),和椭圆x y 22941+=顺次交于A 、B 两点,试求APPB的取值范围.分析:本题中,绝大多数同学不难得到:AP PB =BA x x-,但从此后却一筹莫展, 问题的根源在于对题目的整体把握不够. 事实上,所谓求取值范围,不外乎两条路:其一是构造所求变量关于某个(或某几个)参数的函数关系式(或方程),这只需利用对应的思想实施;其二则是构造关于所求量的一个不等关系.思路1: 从第一条想法入手,AP PB =BA x x-已经是一个关系式,但由于有两个变量B A x x ,,同时这两个变量的范围不好控制,所以自然想到利用第3个变量——直线AB 的斜率k . 问题就转化为如何将B A x x ,转化为关于k 的表达式,到此为止,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 得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其求根公式呼之欲出.解1:当直线l 垂直于x 轴时,可求得51-=PB AP ; 当l 与x 轴不垂直时,设())(,,2211y x B y x A ,,直线l 的方程为:3+=kx y ,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 得()045544922=+++kx x k ,解之得 .4959627222,1+-±-=k k k x因为椭圆关于y 轴对称,点P 在y 轴上,所以只需考虑0>k 的情形.当0>k 时,4959627221+-+-=k k k x ,4959627222+---=k k k x ,所以 21x x PB AP -==5929592922-+-+-k k k k =59291812-+-k k k =25929181k -+-.由 ()049180)54(22≥+--=∆k k , 解得 952≥k , 所以 51592918112-<-+-≤-k ,综上 511-≤≤-PB AP .思路2: 如果想构造关于所求量的不等式,则应该考虑到:判别式往往是产生不等的根源. 由判别式值的非负性可以很快确定k 的取值范围,于是问题转化为如何将所求量与k 联系起来. 一般来说,韦达定理总是充当这种问题的桥梁,但本题无法直接应用韦达定理,原因在于21x x PB AP-=不是关于21,x x 的对称关系式. 原因找到后,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也就有了,即我们可以构造关于21,x x 的对称关系式.解2:设直线l 的方程为:3+=kx y ,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 得()045544922=+++kx x k(*)则⎪⎪⎩⎪⎪⎨⎧+=+-=+.4945,4954221221k x x k k x x 令λ=21x x ,则,.20453242122+=++k k λλ 在(*)中,由判别式,0≥∆可得 952≥k ,从而有 5362045324422≤+≤k k ,所以536214≤++≤λλ, 解得551≤≤λ.结合10≤<λ得151≤≤λ. 综上,511-≤≤-PB AP .说明:范围问题不等关系的建立途径多多,诸如判别式法,均值不等式法,变量的有界性法,函数的性质法,数形结合法等等. 本题也可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入手,给出又一优美解法.二、直接根据图像判断若把等式或不等式进行合理的变形后,能非常容易地画出等号或不等号两边函数的图象,则可以通过画图直接判断得出结果。

尤其对于选择题、填空题这种方法更显方便、快捷。

例4.(2003年江苏卷第11题、天津卷第10题)已知长方形四个顶点A (0,0),B (2,0),C (2,1)和D (0,1).一质点从AB 的中点P 沿与AB 夹角为θ的方向射到BC 上的点P 1后,依次反射到CD 、DA 和AB 上的点P 2、P 3和P 4(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设P 4的坐标为(x 4,0).若1< x 4<2,则tan θ的取值范围是 ( )(A))1,31((B))32,31( (C))21,52( (D))32,52(分析: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索, 动手实践, 并主张在高中学课程设立“数(0,0)A 1P 2P 3P 4P B(2,0)C(2,1)D(0,2)Px y 图12P 2'P 3'P 4P 4'P CD y学探究”学习活动, 03年数学试题反映了这方面的学习要求,在高考命题中体现了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题可以尝试用特殊位置来解,不妨设4P 与AB 的中点P 重合(如图1所示),则P 1、P 2、P 3分别是线段BC 、CD 、DA 的中点,所以1tan 2θ=.由于在四个选择支中只有C 含有12,故选C . 当然,本题也可以利用对称的方法将“折线”问题转化成“直线”问题来直接求解(如图2所示).说明 由本题可见, 03年试题强调实验尝试, 探索猜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这也是选择题的应有特点.例5.当x ∈(1,2)时,不等式(x -1)2<log a x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分析:若将不等号两边分别设成两个函数,则左边为二次函数,图象是抛物线,右边为常见的对数函数的图象,故可以通过图象求解。

解:设y 1=(x -1)2,y 2=log a x,则y 1的图象为右图所示的抛物线,要使对一切x ∈(1,2),y 1<y 2恒成立,显然a>1,并且必须也只需当x=2时y 2的函数值大于等于y 1的函数值。

故log a 2>1,a>1,∴1<a ≤2.例6.函数y=(x -1)log 23a -6xlog 3a+x+1,其中在x ∈[0,1]时函数恒正,求a 的范围。

解:排除对数log 3a 的干扰,选x 为“主元”化函数为 y=f(x)=(log 32a -6 log 3a+1)x+1-log 32a, x ∈[0,1].一次(或常数)函数恒正,被线段端点“抬在”x 轴的上方。

故有:.31log 1,3310)1(0)0(033<<-∴<<⇒⎪⎩⎪⎨⎧>>>a a f f a说明:给定一次函数y=f(x)=ax+b(a ≠0),若y=f(x)在[m,n]内恒有f(x)>0,则根据函数的图象(直线)可得上述结论等价于ⅰ)⎩⎨⎧>>0)(0m f a 或ⅱ)⎩⎨⎧><0)(0n f a 亦可合并定成⎩⎨⎧>>0)(0)(n f m f同理,若在[m,n]内恒有f(x)<0,则有()0()0f m f n <⎧⎨<⎩例7.对于满足|p|≤2的所有实数p,求使不等式x 2+px+1>2p+x 恒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

分析:在不等式中出现了两个字母:x 及P,关键在于该把哪个字母看成是一个变量,另一个作为常数。

显然可将p 视作自变量,则上述问题即可转化为在[-2,2]内关于p 的一次函数大于0恒成立的问题。

略解:不等式即(x -1)p+x 2-2x+1>0,设f(p)= (x -1)p+x 2-2x+1,则f(p)在[-2,2]上恒大于0,故有:⎩⎨⎧>>-)2(0)2(f f 即⎪⎩⎪⎨⎧>->+-0103422x x x 解得:⎩⎨⎧-<><>1113x x x x 或或 ∴x<-1或x>3.例8.设f(x)=x 2-2ax+2,当x ∈[-1,+∞)时,都有f(x)≥a 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分析:题目中要证明f(x)≥a 恒成立,若把a 移到等号的左边,则把原题转化成左边二次函数在区间[-1,+∞)时恒大于0的问题。

解:设F(x)= f(x)-a=x 2-2ax+2-a.ⅰ)当∆=4(a -1)(a+2)<0时,即-2<a<1时,对一切x ∈[-1,+∞),F(x)≥0恒成立; ⅱ)当∆=4(a -1)(a+2) ≥0时由图可得以下充要条件:⎪⎪⎩⎪⎪⎨⎧-≤--≥-≥∆,1220)1(0af 即⎪⎩⎪⎨⎧-≤≥+≥+-,1030)2)(1(a a a a 得-3≤a ≤-2;综合可得a 的取值范围为[-3,1]说明:若二次函数y=ax 2+bx+c=0(a ≠0)大于0恒成立,则有⎩⎨⎧<∆>00a若是二次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恒成立问题,还可以利用韦达定理以及根与系数的分布知识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