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预算与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绩效考核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绩效考核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一、背景介绍绩效考核制度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旨在评估员工工作表现并对其进行激励或处罚。
随着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绩效考核制度的重要性备受关注。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员工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绩效考核制度也面临着挑战,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以确保其能够持续发展。
二、问题与挑战传统的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 1. 过分依赖指标: 传统的绩效考核往往过于依赖数量化的指标,忽视了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创新能力。
2. 局限性: 部分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只关注短期绩效,缺乏长远规划,难以真正激发员工的潜力。
3. 缺乏公平性: 绩效考核制度的设计可能存在主观因素,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影响员工积极性和团队凝聚力。
三、可持续发展的绩效考核制度设计为了确保绩效考核制度能够持续发展,需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设计和优化: 1.多维度评估: 绩效考核制度应该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表现、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避免片面依赖数量化指标。
2. 目标导向: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同时关注中长期绩效表现,鼓励员工持续提升自身能力和业绩。
3. 公平公正: 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确保员工能够获得公平的待遇。
四、绩效考核制度的持续改进与优化为了实现绩效考核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改进与优化,包括:1. 定期评估: 定期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确保其与企业发展目标相适应。
2. 员工参与: 鼓励员工参与绩效考核制度的设计和优化过程,提供反馈意见和建议,增强员工对制度的认可度。
3. 持续学习与创新: 不断学习行业最佳实践和新理念,引入创新元素,使绩效考核制度保持活力和竞争力。
五、结论绩效考核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其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优化与改进,满足员工需求,才能确保绩效考核制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现状
1.不断进步的理论体系。
预算绩效管理理论体系已经逐渐被构建并完善,它综合了预
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内容,且具有较强的完整性和体系性。
2.广泛的应用范围。
预算绩效管理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在政府、企业和非营利
组织中都得到了普及。
3.提高绩效效益。
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控制开支和资源分配,从
而提高绩效效益。
4.加强监督和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可以加强对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和
监督,有利于推动透明、公正、规范的管理。
二、问题
1.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
尽管预算绩效管理理论已经逐渐完善,但在实践中,由于
存在环境、政策、文化等因素的干扰,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可能不理想。
2.绩效评估不准确。
由于有关方面的不完善,绩效评估可能存在不合理和不准确的情况,难以有效地反映组织的实际情况。
3.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如果资源分配不公平,那么对于组织的发展,会产生负面影响。
4.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
预算绩效管理对组织的监督和管理非常重要,但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管理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总之,预算绩效管理对于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以改进和完
善。
非营利组织会计与财务管理技巧
非营利组织会计与财务管理技巧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在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弱势群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为了持续开展有效的工作,非营利组织需要合理的会计与财务管理技巧。
本文将介绍非营利组织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关键技巧。
一、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会计与财务管理是非营利组织运营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包括以下基本原则:1. 财务透明原则:非营利组织应保持财务透明度,及时向关键利益相关者提供准确、完整且易于理解的财务信息。
2. 资金管理原则:非营利组织需要合理规划和管理资金,确保资金的安全、高效和持续性使用。
3. 资金来源多元化原则:非营利组织应该注重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减轻对于单一资金来源的依赖,以降低资金风险。
4. 合规原则:非营利组织应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确保财务管理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会计与财务管理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不仅涉及日常的财务操作,还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预算管理:非营利组织应制定合理的预算,合理分配和控制各项经费,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 财务报表:非营利组织需要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以提供财务状况的全面、准确的信息。
3. 捐赠管理:非营利组织通常依赖于捐赠资金,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捐赠管理机制,确保捐赠款项的合理使用和透明度。
4. 成本控制:非营利组织应合理控制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捐赠资金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5. 绩效评估:非营利组织可借助绩效评估体系对项目进行评估,衡量项目的效果与投入的关系,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三、非营利组织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键技巧为了更好地实施会计与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可以借鉴以下关键技巧:1. 建立适用的内部控制措施:内部控制是保障非营利组织财务安全与运营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合理的内部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发现风险。
2. 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与财务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了解相关政策与法规,并随时跟进行业最新动态。
《全球化背景下的非营利组织发展与管理》
《全球化背景下的非营利组织发展与管理》全球化背景下的非营利组织发展与管理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非营利组织的重要性及其角色。
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角色愈发凸显。
但是,如何发展和管理有效的非营利组织成为人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讨论全球化背景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管理。
I. 全球化背景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非营利组织在整个全球治理领域中的作用也逐渐大大扩大。
在国际社会中,非营利组织通常被视为能够协助国家及国际组织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由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演变,非营利组织需要不断地发展和适应变化,以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和支持。
以下是全球化背景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趋势:1. 国际化非营利组织在全球化进程中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国际事务中,非营利组织承担着各种角色,如监督国家的政府和行政机构、推广宗教、社区和少数民族的文化、提供教育和卫生服务以及抵御自然灾害等。
2. 多元化全球化背景下,非营利组织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和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公共服务领域外,如教育、卫生和社会福利,非营利组织还在文化保护、环境保护、人权保护和经济发展和反腐败等领域中充当重要角色。
3. 资源共享随着全球化的加速,非营利组织越来越需要更加广泛的资源共享来提高其效率和影响力。
这些资源可以是知识、技能、资金、志愿者和设施等。
非营利组织之间已经形成了各种类型的网络和合作关系,这些关系可以帮助非营利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同的目标。
4. 信息科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全球非营利组织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和挑战。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使用不断扩大,非营利组织可以更广泛地联系和吸引志愿者,同时也可以更有效地推广自己的服务和项目。
II. 全球化背景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非营利组织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以下是一些主要挑战:1. 战略规划和组织管理全球化背景下,非营利组织需要明确自己的战略规划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组织管理战略。
非营利组织奖励性绩效方案
非营利组织奖励性绩效方案简介非营利组织作为社会福利、公益事业的重要推动者,其绩效评价及激励机制的建立对于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套适合非营利组织的奖励性绩效方案,以激励员工持续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组织整体绩效。
奖励性绩效方案的设计原则- 公平公正:奖励应基于公平公正的标准,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偏好的影响。
- 可衡量:绩效指标应具有可量化的特性,以便量化员工的工作表现。
- 与组织目标一致:绩效目标应与组织的使命和战略目标相一致,以确保员工行为与组织利益一致。
- 激励持续提高:奖励应激励员工持续提高个人表现和组织整体绩效。
绩效评估指标为了确保奖励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建议采用以下绩效评估指标:1. 项目成果与质量:评估员工在项目工作中的表现,包括工作成果的质量、创新性和对组织影响力。
2. 团队合作与协调:评估员工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与同事沟通协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自我提升与研究:评估员工在自我提升和研究方面的努力程度,包括参加培训、学术研究等。
4. 反馈与改进:评估员工在接受反馈和改进自身方面的能力。
5.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评估员工对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的尊重和践行程度。
奖励机制基于绩效评估结果,建议采取以下奖励机制:1. 绩效奖金:按照绩效评估结果,给予员工一定比例的绩效奖金,既是对员工工作的认可,也是激励员工进一步提高绩效。
2. 节日福利:在重要节日或组织等特殊时刻,向员工发放节日福利,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和对组织文化的认同。
3. 培训机会:提供员工参加培训、研究的机会,以促进员工的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组织知识储备及人才储备。
4. 表彰奖励: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绩效优秀的员工进行表彰,可以是口头表扬、荣誉证书等形式,增加员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5. 场外活动:组织一些员工参与的场外活动,例如户外团建、志愿者活动等,既加强员工之间的联系,也提升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
实施与监督为了确保奖励性绩效方案的有效实施和监督,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绩效评估流程:建立明确的绩效评估流程,包括评估指标的明确、评估方法的确定以及评估周期的规定。
非盈利组织复习资料
《非盈利组织管理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 非盈利组织2.志愿精神3.志愿服务4.非盈利组织绩效评估5.非盈利组织的项目管理6.非盈利组织的战略决策7.非盈利组织的筹款8,联合劝募组织二、填空1.非盈利组织的三个基本属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对非盈利组织的分类是将其分为___________组织和___________组织。
3.非盈利组织有三种主要的决策类型:__________ 决策、___________ 决策、___________决策。
4.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 。
5.非盈利组织投资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财务预算是非盈利组织___________的计划环节,通过预算给出的是一个组发展的蓝图。
7. 引入__________审计对提高非盈利组织的公信力十分重要。
8. 非盈利组织筹款的市场主要包括包括__________市场、____________市场、________市场、___________市场、___________组织。
其中__________市场最大。
三、简述下列问题1.非盈利组织活动的领域主要在哪些方面?2.非盈利组织项目评估的内容有哪些?3 . 非盈利组织需要营销吗?为什么?4.非盈利组织志愿者管理模式有哪些?5.当前我国非盈利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6.如何评价非盈利组织的地位?7.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功能有哪些?8.试述非盈利组织项目评估的原则是什么?9为留住志愿者非盈利组织需要考虑他们的哪些需求?P17310.非盈利组织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要回答哪些问题?P194111.非盈利组织项目建议书主体部分通常包括哪些内容?四、试述下列问题(15分)非盈利组织的组织能力评估包括哪几个方面?试述对非盈利组织评估的指标有哪些?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解释志愿精神的源泉P162附部分答案填空题答案; 非盈利组织的三个基本属性是非盈利性、非政府性、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概述
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概述引言非营利组织是一类专注于社会利益的组织,其目标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满足一定的社会需求。
尽管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和运营方式与商业公司有所不同,但它们仍然需要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概述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并介绍其核心概念和重要内容。
财务管理的意义财务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组织实现其使命并确保经济可行性。
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编制、资金管理、财务报告和监督等方面,旨在确保组织的财务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组织绩效,并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
预算是一个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计划使用的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描述。
预算编制的核心是根据组织的目标和战略规划,制定合理的财务目标和预算方案。
预算编制需要考虑组织的收入来源、支出项目和资金需求,以确保组织能够实现其使命和项目目标。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非营利组织应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收入来源:包括政府拨款、捐赠、赞助等。
非营利组织需要评估这些收入来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来增加收入。
•成本和支出:需要评估组织的运营成本和项目支出,并确保它们与预算和财务目标的一致性。
管理者应根据组织的需求和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措施。
•资金需求和计划:组织需要评估资金需求,并制定适当的资金计划。
这涉及到对现有资金的合理利用,以及对外部资金的需求评估和管理。
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
资金管理旨在确保组织的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和良好的投资回报。
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资金管理的重点是保持透明度和责任感,确保所有的资金使用都符合组织的使命和法律法规。
以下是非营利组织在资金管理中应关注的核心方面:•预测和规划:非营利组织应根据其运营需求和项目目标,对资金的预测和规划进行定期评估。
这有助于确保组织拥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其运营和项目。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特点与路径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特点与路径在当今社会,非营利组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们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然而,与营利性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路径来确保其财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点1、资金来源多样化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通常较为广泛,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赠、会员会费、服务收费等。
这种多样化的资金来源使得财务管理变得更加复杂,需要对不同来源的资金进行分类管理和核算,同时要满足不同资助者的要求和期望。
2、财务目标的非盈利性非营利组织的核心目标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实现其社会使命和公益目标。
因此,在财务管理中,重点不在于盈利多少,而在于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资金,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价值。
3、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由于资金有限且来源不稳定,非营利组织需要通过严格的预算管理来规划和控制资源的使用。
预算不仅是财务规划的工具,更是确保组织活动能够按计划开展,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手段。
4、财务透明度要求高非营利组织依靠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来获取资源,因此必须保持较高的财务透明度,向捐赠者、会员、政府和社会公众清晰地披露财务信息,以证明资金的使用合法、合规且符合组织的宗旨。
5、成本核算的特殊性非营利组织的成本核算往往难以像营利性组织那样精确地分摊和计算。
因为其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很多时候具有社会效益,难以用货币准确衡量其成本和价值。
6、资金使用的限制政府拨款、捐赠等资金来源通常会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用途做出明确的规定和限制,非营利组织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路径1、优化资金筹集策略(1)加强与政府的合作,积极争取政府的项目资助和政策支持。
(2)提升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社会捐赠。
可以通过创新的募捐方式,如网络众筹、公益活动等,扩大捐赠渠道。
(3)合理制定会员会费标准,提供有价值的会员服务,增加会员的参与度和忠诚度。
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在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中,通过对经济活动提出预算、实施预算、控制预算和实现预算的一套管理手段,以保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得到科学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以达到事业单位经济目标的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方法,是指通过预算编制与实施、预算控制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力求在实现预算的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绩效。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机关及其下属事业单位、事业性国有公司和民办非营利组织等。
在我国,事业单位承担着教育、医疗、科研等部门的重要任务,对社会稳定和国民福祉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预算绩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进行浅析。
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合理化。
预算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根据一定的计划、政策和指标,对收入、支出、财务状况和财务结果进行估算,对经济活动进行计划和控制的管理工具。
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编制出相应的预算,通过预算的编制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和控制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从而合理化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方法,通过设定绩效目标、绩效评价和结果反馈等环节,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
在预算绩效管理下,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全力以赴,不断提高工作绩效,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营效率。
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基于预算控制的管理方法,通过预算控制和绩效评价,监督和制约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在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事业单位的运营问题,帮助事业单位进行内部管理的完善,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竞争力。
通过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可以更加科学地组织和管理经济活动,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竞争力。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困境与策略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困境与策略一、引言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创立的组织。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如今许多非营利组织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困境,包括筹款难、人才匮乏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二、非营利组织所面临的困境1. 筹款难题非营利组织通常依赖于捐赠和赞助来支持其运作和项目实施。
然而,当经济状况不确定或竞争加剧时,筹款变得愈发艰难。
很多潜在捐赠者有限的财政资源局限了他们对非营利组织项目的支持力度。
2. 人才匮乏与盈利机构相比,非营利组织往往无法提供同样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这使得人才在选择工作时更倾向于薪酬较高的企业岗位,导致非营利组织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
同时,非营利组织在管理和领导方面也存在缺乏专业技能和经验的挑战。
3. 没有充分了解捐助者需求非营利组织常常忽视对捐助者需求的深入调研。
他们可能过于关注自身项目,并忽略了理解潜在捐助者对社会问题、公益事业以及与之相关解决方案的真实需求。
缺乏理解和满足捐助者需求可能导致筹款困难。
三、应对发展困境的策略1. 多元化筹款渠道为了减轻筹款难题,非营利组织应该多元化筹款渠道。
除了传统的个人捐赠和企业赞助外,还应探索其他形式如基金会拨款、政府补贴、合作伙伴关系等筹资方式。
通过不同来源的资金支持,降低因单一渠道波动造成的财务风险。
2. 提供专业培训和激励机制非营利组织应该重视人才管理。
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发展培训机会,吸引并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此外,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可以帮助提升员工动力和工作效率。
3. 与捐赠者建立紧密联系为了更好地理解捐赠者需求,非营利组织应建立紧密联系,并主动参与与他们之间的对话。
通过行业研究、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反馈意见,并将其纳入决策过程中。
同时,定期分享项目进展及成就,保证捐赠者对投资产生信任感。
2024年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2024年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建议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致力于提供教育、环保、慈善等多元化服务,满足社会的多元需求。
然而,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其财务管理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现状概述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其规模逐渐扩大,服务领域也日益拓宽。
然而,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财务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
许多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资金筹措困难、内部控制失效、预算管理不足以及财务透明度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效率,也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
二、资金筹措困境非营利组织在资金筹措方面面临着重重困难。
由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非营利组织往往需要依靠政府资助、社会捐赠以及会费等方式筹集资金。
然而,政府资助有限,社会捐赠不稳定,会费收入难以覆盖运营成本,这使得非营利组织在资金筹措上面临巨大压力。
此外,非营利组织在筹集资金时,往往缺乏有效的宣传和营销手段,难以吸引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三、内部控制问题非营利组织在内部控制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缺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非营利组织在资金使用、项目管理等方面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这容易导致资金滥用、项目执行不力等问题,严重损害了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和声誉。
同时,非营利组织在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四、预算管理不足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非营利组织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由于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和有效的预算执行机制,非营利组织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和控制运营成本。
这容易导致资金浪费、项目延期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财务透明度问题财务透明度是衡量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现实中许多非营利组织在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透明、不规范的问题。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点与挑战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点与挑战在现代社会中,非营利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社会发展和改善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然而,与营利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着一些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挑战。
一、特点之一: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与营利组织不同,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通常不仅限于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
非营利组织通常依赖于捐赠、赞助、政府拨款等多种渠道来获得资金。
这种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使得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面临着一些独特的挑战。
首先,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来追踪和管理不同来源的资金。
这需要确保不同资金的使用符合相应的捐赠条件或政府拨款要求。
其次,非营利组织需要保持良好的财务透明度,以便向捐赠者和赞助商展示他们的资金如何被使用。
这需要非营利组织建立透明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机制,以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透明度。
二、特点之二:目标导向的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的目标通常是社会公益和社会责任,而不是盈利。
因此,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需要以实现组织的使命和目标为导向。
首先,非营利组织需要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以支持组织的核心使命和目标。
这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财务规划和预算能力,以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其次,非营利组织需要进行绩效评估和监控,以确保组织的目标得到实现。
这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指标和监控机制,以评估组织的运营效果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三、特点之三:社会责任和道德约束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还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如社会责任和道德约束。
由于非营利组织的目标是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他们需要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透明度,以避免财务不端行为的发生。
首先,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以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防止财务失误。
这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备高度的道德和职业操守,以保持财务的诚信和透明度。
其次,非营利组织需要定期进行财务审计,以确保组织的财务状况和资金使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
非营利组织管理制度
非营利组织管理制度1. 简介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不以盈利为目的,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形式。
为了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水平和规范运作,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2. 组织架构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制度应包括清晰的组织架构。
该架构应涵盖各个职能部门、岗位职责和相应的权责关系。
通过明确的组织架构,可以实现工作协调与高效运作。
3. 决策机制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是非营利组织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机制应体现多元化的决策参与,以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充分考虑。
同时,决策机制应明确权责分配、信息流通和决策效率,避免单一决策者的独断行为。
4. 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包括预算编制、财务报告和审计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规范的财务管理,可以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此外,要建立财务监督机制,加强对财务状况的监控和风险管理。
5.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非营利组织运作的重要环节,其管理制度应涉及人员招聘、培训、考核、激励和离职等方面。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可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组织绩效。
6. 监督与评估为确保非营利组织的透明度和效能,应建立监督与评估机制。
该机制可以通过定期的检查、评估和反馈,确保组织的运作符合相关法规和道德标准。
7. 绩效管理建立绩效管理制度是实现非营利组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该制度应包括目标设定、绩效评估、绩效激励和绩效改进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清晰的目标和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8. 变革和创新非营利组织管理制度应有一定的变革和创新机制。
组织应持续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管理制度,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9. 结语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非营利组织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透明度,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应定期进行监督和评估,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
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现代社会中,非营利组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各种挑战的存在,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首先,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一个明确的愿景和使命。
这将成为组织发展的战略方向和目标的基础。
一个清晰的愿景和使命将吸引合适的人才和资源,并为组织提供长期稳定的发展方向。
其次,非营利组织需要进行组织分析和环境分析。
通过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可以了解组织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这将为制定战略规划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指导。
接下来,非营利组织应该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战略。
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具体的和可实现的。
通过制定合适的目标,非营利组织能够集中资源,追求卓越,实现可持续发展。
战略则是为了实现目标所采取的行动和方法。
一个好的战略应该充分考虑组织的资源和能力,并与外部环境相协调。
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非营利组织需要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往往会发生改变,非营利组织需要及时调整战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此外,非营利组织还需要与政府、企业和其他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应对社会挑战,并实现共同发展。
除了考虑社会需求,非营利组织还应该研究潜在的资金来源和募款策略。
资金是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组织需要开发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也需要寻找创新的募款策略,以确保持续的资金流入。
此外,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非营利组织也需要保持透明度和诚信度,以便吸引更多的捐助者和合作伙伴。
最后,非营利组织还需关注组织的内部管理和效率。
优秀的管理团队和高效的内部流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非营利组织应该制定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运营。
另外,培养和发展员工的能力也是非营利组织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建立愿景和使命、组织和环境分析、明确目标和战略、关注社会需求、募款策略、内部管理和效率等。
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与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与管理在现代社会,非营利组织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和关怀,因为它们在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不仅需要证明自己在实现自己的目标方面是成功的,而且需要向捐助者和社会各界展示自己的透明度和财务状况。
首先,非营利组织需要制定其目标和战略,以便在评估过程中能够清楚地确定其绩效。
然后,在绩效评估过程中,应考虑组织的目标是否已被实现,管理是否得当以及是否存在任何缺陷和机会。
因此,绩效评价不仅需要集中考虑组织的目标,还要考虑到财务方面的因素,如预算和支出的监管,以及组织内部的人员管理和沟通等各种因素。
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对组织的发展和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组织还需要确保在评估中采用标准化方法,以确保通过评估的结果可重复和符合客观标准。
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这些标准化方法可以帮助组织提高效率并更好地实现其目标。
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也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在运作过程中符合其目标和使命。
例如,组织可以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程序,以确保资源被最有效地分配,而组织的财务状况也需要定期监测和报告。
此外,组织的管理者应确保员工和志愿者得到适当的培训和支持,以确保其工作得到充分理解和遵守。
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和评价还需要了解利益相关者的基本需求和要求。
这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了解其社会地位和捐赠者的期望以及如何实现这些期望。
因此,非营利组织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并充分利用各种反馈机制,以便在组织内部和外部之间进行更平衡的交流,并促进信息和经验共享。
这将有助于提高组织内部的透明度和发展。
总之,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和评价对其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开发适当的绩效评价和管理方法,组织可以提高透明度,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和社区合作伙伴的信任,并最终实现其目标,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策略
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当今社会,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要保持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却充满了挑战和困难。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几个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 多元化筹款渠道筹款是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单一的筹款渠道可能在某些时候面临不稳定或不可控的风险。
因此,非营利组织应该积极寻找多元化的筹款渠道。
例如,可以通过寻求政府拨款、企业赞助、基金会捐赠、个人捐款以及开展募捐活动等方式筹集资金。
这样的多元化筹款渠道可以降低组织的财务风险,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其他组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为非营利组织带来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包括公私合作、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学术机构的合作等。
例如,非营利组织可以与企业合作实施社会责任项目,获得企业赞助或支持;与学术机构合作可以获得专业知识和研究支持等。
这些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帮助非营利组织更好地实现使命,并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治理结构可以确保组织高效运作,遵循合规性要求,并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非营利组织应该制定明确的目标和策略,并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
此外,建立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报告机制,也是有效的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强化组织发展能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能力直接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组织发展能力包括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营销推广等方面。
为了强化组织发展能力,非营利组织应该注重员工培训和发展,提升组织内部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此外,组织应该与专业顾问或机构合作,接受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5. 制定长远规划和评估机制非营利组织应该制定长远规划,明确组织的愿景和战略目标,并根据规划中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率。
02
实施绩效反馈和辅导
定期进行绩效反馈和辅导,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发现不足之
处并制定改进计划。
03
学习和发展
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成长,通过参加培训、分享经验和知识等方式,提
高个人和组织的能力和竞争力。同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改进
,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05
CHAPTER
结论
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影响
02
CHAPTER
绩效管理的当前状况和挑战
当前状况
绩效管理在组织中得 到广泛应用,成为企 业战略实施的重要工 具。
绩效管理在实现企业 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 重要作用。
绩效管理在提高员工 工作积极性和组织效 率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
面临的挑战
01
绩效管理存在过度关注 短期目标的问题,忽视 长期发展。
良好的绩效管理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 忠诚度,提高组织凝聚力。
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持续改进绩效管理体系
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绩效管 理体系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 应发展的需要。
强化绩效与战略的关联
将绩效管理与组织战略紧密结合,确 保员工的工作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重视员工参与和反馈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绩效管理过程,及 时提供反馈和建议,促进持续改进。
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够激发员工的潜力 ,提高组织整体效率,增强企业核心 竞争力。
绩效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绩效管理的定义
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执行任务、评估结 果和反馈改进等方面。
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绩效管理能够促进员工个人和组织整体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战略执行力和市场 竞争力,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电大行政管理本科《非营利组织管理》复习资料
1.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2.公民社会,是指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的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原则。
3.非政府性,也可称为民间性,是指非营利组织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组织的决策和行为不受政府机构的控制,即体制上独立于政府,既不是政府的一部分,又不受制于政府。
4.志愿性,即人们参加非营利组织都是自愿的,甚至有一些人参加非营利组织的活动是不求回报的。
5.公共领域,是介于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力之间的一个领域,是一种非官方的公共领域,它是各种公众聚会场所的总称,公众在这一领域对公共权威及其政策和其他关心的问题进行评判。
6.私人领域,既可以指私人自主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活动的领域,其中市场机制和私人产权构成这种私人领域的两大要素,也可以指个人领域构成个人自我发展的和道德选择的领域,个人在这一领域应享有充分的隐私权。
7.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况。
8.归口登记,是指非营利组织统一由民政部门和地方、县以上各级民政部门登记。
9.非竞争性原则,是指为了避免非营利组织之间开展竞争,禁止在同一行政区域内设立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非营利组织。
10.战略管理使用战略手段对组织的活动和发展实行总体性管理,是组织指定和实施战略一系列管理决策与行动。
11.二级预算单位,是指向主管预算单位或者上级预算单位编报预算,领拨缴销预算资金,并负责核定所属单位预算,向所属单位转拨预算资金的预算单位。
12.绩效考评,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
13.人事相宜原则,是指在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管理者要围绕着组织目标,寻找恰当的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组合方式,通过组织、协调、控制等手段,将具有不同能力个体以适宜的形式整合在一起,使组织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非营利组织支出管理政策
非营利组织支出管理政策引言:非营利组织扮演着社会服务和改善社会的重要角色。
作为这一宏伟使命的实施者,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支出管理政策,以确保资金的透明、合理使用,并保证其垂直流向符合组织的目标和使命。
本文就非营利组织支出管理政策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目标和原则:1.1 目标:非营利组织支出管理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组织的各项活动和项目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使命执行,并且能发挥预期的效果。
1.2 原则:合法合规原则:组织的支出管理必须遵守相关法规和政策,并且要求所有支出行为均合法合规。
财务透明原则:组织应当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和记录,确保支出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并接受独立审计。
预算合理原则:组织的支出必须按照预算进行,合理分配资源,确保资金的最大利用。
有效管理原则:组织需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明确的财务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支出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绩效导向原则:支出管理需与组织的绩效评估相结合,根据项目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支出管理流程及职责:2.1 预算编制:非营利组织应制定详细的年度预算,包括各项收入和支出,根据组织的目标和使命确定资金分配的优先级,并经过审批与监督。
2.2 采购管理:采购管理是非营利组织支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组织应制定明确的采购政策和流程,确保采购的透明度、公正和合理,并与供应商签订合规的合同。
2.3 报销管理:非营利组织应建立完善的费用报销制度,明确报销的规定、流程和要求。
并且应建立合理的审批制度,确保报销申请符合相关规定并得到合法的批准。
2.4 资金管理和核算:非营利组织需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的安全、合规和高效利用。
同时,组织应建立详细的会计档案和核算体系,确保支出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2.5 监督与审计:组织应建立独立的内部监督机构,负责对支出的合规性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同时,组织还需要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计,确保支出行为符合规定,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绩效预算与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摘要】在非营利组织中引入新的管理机制,建立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其使用资金和服务的质量,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从而实现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此进行深入阐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我国非营利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活动广泛分布于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体育、环保、社会福利、社会中介和法律服务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社会力量。
非营利组织在体制转轨中存在诸多的问题,要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的有效发展,就必须从制度和管理上下功夫。
一、非营利组织的特征非营利组织(Non-profits Organization)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以精神产品或各种服务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非政府的各种组织机构的简称。
西方学者把它称为第三部门。
如果把政府视为第一部门、市场(营利部门或企业)视为第二部门,那么相对于前两个部门而言,非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则称之为第三部门。
常见的非营利组织有各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社区发展合作组织、志愿者组织、国有医院、学校和研究院(所)等。
非营利组织与企业、政府等其他社会组织相比,具有很多特殊性。
(一)非营利性非营利组织不是为其拥有者谋求利润,但这并不是其不产生利润,而是所产生利润的用途必须遵循服务于公众的基本宗旨,不能在其所有者或管理者中进行分配,这是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最大区别。
(二)组织性非营利组织必须是建立在一定制度化基础上的正式组织,有常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具备法人资格。
(三)民间性非营利组织必须与政府组织分离,有自己的独立决策权,不为政府所控制。
(四)非政府性非营利组织和政府部门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它们的资金来源可能都是财政预算资金,有可能将社会公益性而不是营利性作为组织的目标;非营利组织实行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内部的治理程序不受制于政府、私营企业或其他非营利组织。
(五)公益性非营利组织成员活动的目的是为公众利益服务,因此它具有公益性。
(六)资金或资源来源的特殊性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或资源提供者将资金或资源交给该组织,目的在于保持和加强该组织为整个社会或特定团体提供商品或劳务的能力,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因为出资而拥有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
总的来说,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可概括为提供公共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经营期间不获取回报,承担一定的受托经济责任,清算时资产提供者不获取清偿财产。
二、绩效预算管理是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必然(一)绩效预算的定义绩效预算是要阐述和明确请求拨款所要达到的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设定的计划需要花费多少钱以及用哪些量化指标来衡量其在实施每项计划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
绩效预算由绩、效、预算三个要素构成。
“绩”是指财政性资金支出要达到的目标;“效”是指用具体指标评估完成目标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预算”是指财政为这一支出目标提供的拨款额度。
1949年美国首次提出了这种预算方法,称为performance Budgeting,是政府部门按所完成的各项职能进行预算,干多少事,拨多少钱。
绩效预算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主要的预算模式,我国正逐步引入绩效预算方法,并将其融入到预算管理中。
(二)绩效预算评价方法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非营利组织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组织采取的管理方法不同,但目的却一致,其侧重点是从关注组织的“过去”转向了关注组织的“发展”,关注组织使命与员工岗位工作的关联性、绩效合同、绩效完成过程及绩效结果,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效率指标与效益指标、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结合了起来,实施动态调整,从而推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团体多是由政府职能部门转变而来,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和补贴,实行“核定收支、定额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不再是非营利组织收入的惟一提供者,除财政拨款和专项补贴外,还有非营利组织的会费收入、用于公益事业的营业性收入以及私人的捐赠收入等等。
对于不断加大的投入,非营利组织必须打破过去“重投入、轻效益”的做法,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对资金及其资源的管理。
目前,更适合非营利组织特征的管理方法是较为先进的绩效预算评价方法体系。
该方法体系不仅对其“过程——效率”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能对其“结果——效益”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客观公正的评价,与组织目标是相一致的。
绩效预算评价方法的运用,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绩效预算评价方法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非营利组织资金的使用效率非营利组织引入绩效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效率是指人们在生产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一定成本下收益的多少或一定收益下成本的大小,即:成本/收入=效率。
花费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能够提供最多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是效率高的表现。
就非营利组织来说,每单位收入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或所耗用的成本,均可作为重要的绩效评价指标,如社会福利机构在募集收入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等。
就大部分非营利组织来说,非营利活动所需要的开支与能募集的资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如果所获得的收入使用效率不高,或无效使用资源都将导致社会整体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从而降低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也将会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
因此,非营利组织只有通过建立绩效预算评价方法体系,从非营利组织效率角度实施科学评价,从而使收入发挥最大的效用,获得最大的价值,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得到可持续发展。
2.绩效预算评价方法对非营利组织运营效益进行评价,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其组织的满意度对营利组织来说,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其追求的目标;对非营利组织来说,社会效益是其追求的目标,社会效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得到体现。
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中心也应是非营利组织追求的最高目标,服务对象满意反映了服务对象对服务或产品价值的一种主观感受。
组织在强调效率性的绩效指标时,如果无法兼顾产品或各种服务的质量,必然导致服务对象满意度的降低,从而使组织的发展缺乏恒久的生命力。
因此,运用绩效预算评价方法,对非营利组织资源利用的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兼顾组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可以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从而使其组织运营的结果达到最佳。
(三)绩效预算评价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管理手段非营利组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各部门、各阶层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不断投入,而这些投入的资源是具有稀缺性与排他性的,只有使其稀缺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非营利组织才可以生存、发展与壮大。
尽管营利不是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目标,但并不意味着非营利组织因此可以不追求组织绩效,相反,非营利组织如何追求更有效地利用组织资源完成组织使命,已成为其工作重点。
由于各类组织在同类社会资源上的竞争愈来愈激烈,非营利组织自身的企业化运作实践仍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如果非营利组织对资源的管理与运用效率较差,必然会影响到预期结果,因此非营利组织及其绩效评价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
笔者认为,非营利组织对公共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最终结果所体现出来的绩效实施评价与认可时,应该通过超越财务指标以外的若干指标,把评价的重点转移到投入、产出、最终结果等方面来,并且通过绩效预算评价的形式来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
因此,建立科学的非营利组织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四)绩效预算评价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监督机制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益性及其特征决定了非营利组织应该成为一个多重投入、多重产出、多重目标、多重效率、多重效益、多重服务的复合体,其管理表现为复杂化,资金来源也表现为多样化。
多数情况下,非营利组织除国家财政拨款以外,还存在社会和个人的捐赠。
非营利组织的出资者在捐出其资金所有权的同时,虽然不再拥有资金的权利,既不享有经营管理权,也不享有收益分配权,但必然关注该笔资金的使用方向,与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者共同关注预期结果。
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者只能对组织的资产进行管理,不能随意对其资产权益进行出售、转让,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按资源提供者的要求进行管理。
当非营利组织的生存目标与公益目标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出现组织的行政支出远远高于公益性支出,这时资金支出性质就发生了转变,即公益性资金转变成生存性资金,失去了公益性,从而导致组织无法实现应完成的社会使命。
此时,组织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则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非营利组织通过绩效预算评价这种科学管理手段,对组织的运营过程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并对其投入结果进行全面考核,可以确保资金和资源按正常、有效的途径使用,实现组织目标,使资金的运营效果达到最佳,行使了对经营管理者管理资金的行为的有效监督。
三、构建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是非营利组织必不可少的环节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的关键是建立预算评价指标体系,这也是非营利组织实施绩效预算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
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指标体系的设置不仅要遵循目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整体与可行性原则,还应考虑非营利组织所面临的特殊环境,即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
笔者从投入、产出、最终结果的全过程入手,构建非营利组织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框架(如上图所示)。
由于非营利组织的出发点和最终结果都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努力为社会公众服务、提高其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满意度,因此,建立一个多重的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财务预算评价指标、资金运作有效度和社会效益各项指标进行分析、考评,既可以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促使非营利组织健康、有效、可持续地发展,始终保持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