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课)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课件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课件 沪科版
物理·新课标(HK)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 典例精析把方向
知识点拨: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非常小,肉眼根本看不见。我们只是借助于 一些宏观现象(包括人的神经、嗅觉、味觉等)来判断组成物质的分子在运动。一 定要区分宏观的机械运动与微观的分子运动。
物理·新课标(HK)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 典例精析把方向
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太,阳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4.2
物理·新课标(HK)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1:物质的组成 例1 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是不可再分C的 B.分子有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所以原子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C.分子是组成物质的且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灰尘是很小的分子,所以分子用人眼可以看见
规律总结: ①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靠它们之间的引力和斥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 一个统一体,即物体。 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由于两个力并不一定相等,就出现了只表 现为引力或斥力的现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分 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其中斥力始终变化较大。
物理·新课标(HK)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5:探索宇宙 例5 一纸杯来自类似太阳恒星的物质的质量约为3× 10-2 kg,放在案秤 上,指针略有偏转。这种恒星演变成红巨星之后,一纸杯类似红巨星的物质放 在案秤上,指针几乎不偏转。当恒星在核燃料耗尽,最后的归宿可能是白矮星、 中子星或黑洞,一纸杯白矮星物质会压坏案秤,测一纸杯中子星物质的案秤根 本找不到。它们的密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中子星、白矮星、恒星 B.中子星、恒星、白矮星 C.恒星、白矮星、中子星 D.恒星、中子星、白矮星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第十一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第十一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案例分析材料;3. 练习题。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第十一章知识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三、案例分析(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活动重难点:重点:第十一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第十一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出一定的困难。

在课后,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研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自主学习环节的设计补充和说明:自主学习环节的关键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我提供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我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疑问,以便在后续的讨论和交流中能够更好地参与。

二、案例分析环节的实施案例分析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他们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到所学的物理知识。

补充和说明:补充和说明:四、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引导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是培养学生持续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教案

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教案

沪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教案我的口吻写文档,内容至少包括:一、设计意图。

指出本节课成的设计方式、思路和活动的目的;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活动过程,详细列明每个过程的细节;六、活动重难点;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要求整体文档要包含适当的实践情景引入、随堂练习,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内容2000字以内,不要带任何的解释和说明,不要带,直接输出完成后的内容: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深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孩子们去发现、探索和体验。

因此,在设计这节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方式,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为例,引导他们发现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通过情境创设和探究式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发现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体验科学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科学的奥秘,掌握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让幼儿体验科学的乐趣,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科学的奥秘,掌握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情境教学道具、科学实验道具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颜料等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科学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式学习(10分钟)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他们自主发现科学的奥秘。

3. 实践操作(5分钟)让孩子们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增强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复习教案 济南历城唐王 张太甲

第11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复习教案  济南历城唐王 张太甲
6、19世纪70年代,人们对气体放电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阴极能发出一种射线,当时叫做_________射线。后来弄清楚这种射线是一种________的粒子组成的(选填“带正电”,“不带电”或“带负电”),它们来自于原子的内部,称为________。
7、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1)物质是由大量______构成的;(2)分子是不停地做________运动的;(3)分子间存在着_____的作用。
变式练习: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的是()。
A.1升水和1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升
B.用杯子盛清水,无论怎样倒,总有少量水残留在杯壁上
C.为了增加零件表面的硬度,常把零件放在渗碳文剂中加热
D.在阳光下可以见到鱼缸里的金鱼在不停地游动。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l.3.4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例4根据物体尺度的大小设计图表,按电子一原子核一原子一分子一生物体一地球-太阳系一银河系的顺序排列并标出大致尺度。
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由物质组成。本章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去探究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使学生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同时将微观世界和宇宙联系在一起,给出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数量级;并将目前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而这种探索也是渐进的。
8、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的是()
A.用胶水把邮票粘贴在信封上
B.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把铅丝折断
C.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较大的一滴水银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三节 探索宇宙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三节 探索宇宙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探索宇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2.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 有初步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 通过分析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 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对宇宙的了解.【教学难点】通过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展示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追求 , 认识宇宙的科学态度 , 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 , 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局部难题讲解〕 ,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俄国著名的火箭先驱者齐奥尔科夫斯基曾经说过 : 〞地球是人类的 , 但是你不能永远待在摇篮里.〞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要想知道答案 ,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探索宇宙〞.【指导预习】阅读课本P224-P228页的文字内容和插图 , 在基本概念、定义、规定及规律上 , 用红笔做上记号 , 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局部.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 , 提出预习疑问.【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 , 报告〞课前预习〞答案 , 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 , 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知识点1 探索的历程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 〔1〕中国古代的星象图 ; 〔2〕〞地心说〞的宇宙图像 ; 〔3〕〞旅行者〞2号探测器飞临海王星 ; 〔4〕人类第一个太空人加加林 ; 〔5〕〞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在月球上 ; 〔6〕〞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效果图.使学生认识〞探索的历程〞中的图片 , 并进行归纳和比拟.教师归纳 : 这些图片向同学们简要展示了古今中外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历程 , 前两幅图充满神学与宗教的色彩 , 后四幅图闪耀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光芒.请各小组从以下各题中任选一条 , 进行网上信息收集.也可以自行立题探究.问题 : 〔1〕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的学说 ; 〔2〕哥白尼和日心说 ; 〔3〕从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 到人类第一次乘飞船进入太空 ; 〔4〕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 〔5〕〞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飞行.学生进行活动 , 教师可参与其中 , 与学生共同查阅资料 , 共同讨论 , 在各组成员之间交流和协作的基础上 , 推选代表 , 进行信息发布.把相关问题的科学猜测、论证分析进行报告.最后教师评价总结 , 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成果 , 指出探究活动中的缺乏 , 设置疑问 ,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点2 浩瀚的星空、幻想和追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太阳系示意图、银河系的想象图、仙女座河外星系.提出要求 : 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 , 指出地球的位置.教师介绍 , 这些图是以地球为参考 , 逐渐向外延伸 , 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宇宙的结构和层次 , 我们的太阳只是星光闪闪的恒星的典型代表.为了进一步了解〞浩瀚的星空〞 , 请各小组从以下各题中任选一条 , 进行网上查询 , 也可以自拟论题查询.问题 : 〔1〕太阳系的结构和演化 ; 〔2〕地球的结构和演化 ; 〔3〕银河系的结构和演化 ; 〔4〕空间技术.学生上网查询 , 小组间交流研讨——互动式学习.例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太阳活动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C.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没有卫星D.太阳是银河系中唯一的恒星解析 : 太阳只是众多恒星中的一个 , 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 故A项错误 ; 太阳的一切活动都会对地球及人类造成影响 , 如温度的变化、太阳黑子的运动等都对地球产生影响 , 故B项正确 ;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除水星和金星外都拥有自己的卫星 , 故C项错误 ; 太阳是银河系中众多的恒星中的一颗 , 并不是唯一的 , 故D项错误.答案 : B例2 科学家们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宇宙在加速膨胀说明〔〕.A.有能量在推动宇宙膨胀B.宇宙中各星系的运动状态不变C.宇宙中各星系的距离保持不变D.宇宙中各星系受到平衡力作用解析 : 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 需要有能量在推动宇宙膨胀 , 故A项正确 ; 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 宇宙中各星系的运动状态不断发生变化 , 故B项错误 ; 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 宇宙中各星系的距离不断变大 , 故C项错误 ; 由于宇宙中各星系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 宇宙受力不平衡 , 所以正在加速膨胀 , 故D项错误.答案 : A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1.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 ;2.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228-P229页作业1-6.2.请同学们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教材习题解答〔P228-P229〕1.D2.A3.D4.不对 , 因为水分子很小 , 用肉眼是看不到的.5.因为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时 , 由于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 所以示数会大一些.6.略第三节探索宇宙〔一〕探索的历程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 行星的发现 ; 人造卫星的发射.〔二〕浩瀚的星空 , 幻想和追求地球属于太阳系 , 银河系中还有许多太阳这样的恒星 , 宇宙中还有许多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本节课内容对知识和技能的考查要求不高 , 在学习过程中 ,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 , 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并通过神舟系列飞船资料的查找.使学生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有所了解 ,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杏红物理》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全章表格教案)

《杏红物理》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全章表格教案)

清镇市站街中学教学设计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预设引入新课复习巩固:1.物质是由_____或_____组成的,分子是由_____组成的。

2.水有水的化学性质,保持这种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分子B质子C中子D电子我们已知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但是同学们想过没有,组成物质的这些微粒是怎样排列的?是像士兵的队伍还是像墙一样密不透风呢?这些又小又轻的分子是不是一个挨一个地挤在一起呢?学生完成练习学生猜想学生能回答问题加深巩固基础知识有点难度课题看不见的运动授课人韦洪时间2014年6月22日课时安排 2课标要求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概念课,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通过物质的宏观现象分析总结出来的,所以教材对分子动理论的每项内容都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通过讨论宏观现象,得出“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的结论。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2.知道扩散现象,扩散的成因。

3.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推理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现象,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通过合作和交流的方式归纳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应用分子理论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抽象法、比较法学习方法指引猜想→实验→再猜想;活动交流;分析论证;评价;归纳教学资源及媒体多媒体(课件)、量筒两个,集气瓶6个,玻璃片3个,烧杯两个,铅块2个,注射器1个,酒精,水,二氧化氮气体等。

教学过程(第 1 学时)教师活动活动新课教学问题提出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想在黑板上画简图,并请出同学们观察桌上的装有5mL酒精和5mL水的量筒,问学生看见水和酒中的空隙吗? (板书:看不见的运动)探究一:分子间有空隙请同学们按课本中第一个实验探究做实验,要求将水倒入酒精中,倒入前,请各组猜想混合后的总体积并记录在课本的空白处。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沪科版)复习学案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沪科版)复习学案

八年级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沪科版)复习学案一、课标要求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4.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5.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二、知识结构图小粒子与大宇宙1.空间尺度⎩⎨⎧①宇宙是由物质组成②大小:宇宙>星系>银河系>恒星>太阳>地球>卫星>细胞>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7.物质存在的状态⎩⎨⎧①固态:分子排列规则,分子间作用力强大有一定体积和形状②液态:分子可以移动,分子间作用力较小有一定体积但没有固定形状③气态:分子可以自由移动,作用力小没有固定体积也没有固定形状2.物质由分子组成→一般分子的直径约为0.3~0.4nm(纳米技术)6.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物体很难被拉开斥力:物体很难被压缩5.分子热运动①分子动理论: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②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3.分子⎩⎨⎧原子核核外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夸克中子(不带电)→夸克4.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原因:分子间存在空隙③主要影响因素: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三、举例分析例题1.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

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与分子力无关解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A选项错误;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原子,故B选项错误;分子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故C选项正确;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的,分子排列不同,分子力也不同,故D选项错误。

八年级物理全册11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11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课题: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学习目标1.梳理知识点:微观世界、分子的运动、探索宇宙2.把握重点:物质结构,突破难点:会解释分子的运动重点: 物质结构难点:会解释分子的运动学习过程知识点梳理:一、微观世界:1、自然的尺度:从无垠的宇宙到微小的基本粒子,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

目前人类观测到的范围:1026 m—10—15 m2、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命名的。

3、微观粒子:(1)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按分子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

二、分子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1)一切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底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2)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减小的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3)物体不一被压缩和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物质中的分子状态:(1)在固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比较强,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在液体中,分子力的作用较弱,分子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运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3)在气体中,分子力的作用更弱,因此气体分子可以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三、探索宇宙:1、探索的历程(1)最初人们主要依靠肉眼观察,简单猜测与推理来认识宇宙(2)托勒密的“地心说”:认为地球居于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3)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4)1632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

(5)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探索宇宙奠定了理论基础。

(6)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7)1961年,人类乘飞船进入太空。

(8)1969年,人类首次踏上月球。

(9)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小粒子与大宇宙word教案

小粒子与大宇宙word教案

变分子在物质中的组合形式,物质 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就会发生 改变。
3. 质子和中子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 小的粒子组成。
3. 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4. 各种粒子的空间尺度(单位:cm)
二、 微观粒子
课 后 反 思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完成节后 P223 练习 1、2、3。

2.完成《导学与演练》中本节内容。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三、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
一、 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力。
二、 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

息作无规则运动
书 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
设 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温度高时
计 扩散得快。
四、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以后的许多科学家利用更先进的观测仪器,经过了长期的观察、总结、计算,从而 最终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说。地球的地位从居宇宙之中的特殊天体降为绕太阳运 动的一颗普通行星。
课时安排 1 课时Leabharlann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

我们已知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但是同学们想过没有,组成物质的这
入 些微粒是怎样排列的?是像士兵的队伍还是像墙一样密不透风呢?

问题提出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猜想在黑板上画简图,并请出同学们观察桌上的装有
课 50mL 酒精和 50mL 水的量筒,问学生看见水和酒中的空隙吗?
意大利学者布鲁诺(Giordano Bruno)进一步认为,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的一颗, 仅是太阳系的中心,而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认识使哥白尼日心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由于日心说危及到当时罗马教会的思想统治,反动教会对布鲁诺恨之入骨,用种种恐怖 手段逼迫布鲁诺放弃日心说,布鲁诺宁死不屈,最后被活活烧死。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本章知识复习与归纳课件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本章知识复习与归纳课件新版沪科版
1.(1)“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花朵芳香有分子在 永不停息地做 无规则运动 。 (2)“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花朵分泌的芳香有 分子 无规则运动加快,说明当时周边气温突 然 升高 。 (3)清晨,桃叶上的露珠很圆,说明分子间存在 着 引力 。
2.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质子和中子还有更小的精细结构
原子核高速旋转。
(2)原子结构。
电子

中子
质子

夸克
例1.某校科技小组的同学在关于原子核的讨论中, 有以下四种说法: ①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②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运动; ③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原子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 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 ④原子核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百万分之一。 说法正确的是( C )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分子: (1)定义:能保持物质__化__学__性__质_不变的最小微粒。 (2)组成:分子是由__原__子_组成的,可分为___单__原__子分子和___多__原__子
分子。
3.原子: (1)科学家的探索:___汤__姆__孙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___原__子__核 _式__结__构__模型。原子的中心为_原__子__核__,__电__子_在不同轨道上绕着
项目
物质三态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固体 小
_很__强__
液体 _较__小__ 较弱
气体 很大 _很__弱__
分子运动情况
只在一定位 在一定限度 分子可以 置附近振动 内可以_运__动__ _自__由__运动
有无固定体积

教学设计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课)

教学设计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课)

教学设计: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3)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初步了解古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了解近代人类对宇宙的主要探索成果.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天体的运行轨迹,了解和认识原子的核式结构,并在此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类比法.(2)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类比、推理、论证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和宇宙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和热情.【教学重点】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教学难点】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知识再现提纲”见学案(学生利用课上10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本单元内容,并完成知识再现提纲.) 二、展示交流考点1:走进微观(1)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

(2)分子(阿伏加德罗)①定义: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②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道尔顿)(3)原子:①科学家汤姆孙探索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的中心为原子核,核外电子在不同轨道上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

②原子的结构: (略)考点2:看不见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①通常,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②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③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因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扩散现象)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因而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所以固体和液体很难被拉伸;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所以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八年级物理下册沪科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课件

八年级物理下册沪科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课件

分子动理论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1)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宏观表现为扩散现象。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共生共灭。
①物体被拉伸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 ②物体被压缩时,斥力大于引力,表现为斥力。
【跟踪训练】(2012·成都中考改编)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 时注入一滴墨水,5 s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 )

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运动
B.冷水的分子不做运动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解析】选C。观察题图可以发现,墨水在冷水杯中扩散的速
度慢,在热水杯中扩散的速度快,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 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C选项正确。一切物质的 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B选项错误。扩散可以 发生在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故D选项错误。
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 夸克 中子 不带电 原子 物质的组成 电子(带负电) 分子
【跟踪训练】
(2012·绵阳中考)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
)
C.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
看 不 见 的 运 动
扩散现象: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的分子结构:⑧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⑥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⑥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着空隙;一切物
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 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是分子间有间隙 介于气体和固体之间 ⑦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 ⑧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作用 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一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力很小;固体:分子间距离很小,分子间作用力很大;液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一、教学内容本章复习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宇宙的组成和演化、太阳系的结构、地球的结构等。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组成,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元素的性质,了解宇宙的组成和演化,掌握太阳系的结构,了解地球的结构。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组成,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元素的性质。

2. 使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和演化,掌握太阳系的结构,了解地球的结构。

3.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宇宙的组成和演化,太阳系的结构,地球的结构。

难点:原子的内部结构,宇宙的演化过程,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地球的内部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物质的组成。

2. 讲解:讲解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宇宙的组成和演化,太阳系的结构,地球的结构。

3. 练习:让学生通过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列表等形式。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物质的基本组成。

2. 请画出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 请列举三种元素的性质,并说明其原因。

4. 请简述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过程。

5. 请说明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6. 请简述地球的结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元素的性质掌握较好,但在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地球的内部结构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深入讲解这些知识点,并采用更多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宇宙的演化过程,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地球的内部结构,通过查阅资料,写一篇小论文,加深对these knowledge points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重点和难点解析:原子的内部结构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的第十一章中,原子的内部结构是学生理解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复习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3)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初步了解古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了解近代人类对宇宙的主要探索成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天体的运行轨迹,了解和认识原子的核式结构,并在此过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类比法.
(2)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类比、推理、论证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和宇宙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和热情.【教学重点】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教学难点】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知识再现提纲”见学案(学生利用课上10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本单元内容,并完成知识再现提纲.) 二、展示交流
考点1:走进微观
(1)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

(2)分子(阿伏加德罗)
①定义: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②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道尔顿)
(3)原子:
①科学家汤姆孙探索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的中心为原子核,核外电子在不同轨道上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

②原子的结构: (略)
考点2:看不见的运动
(1)分子动理论:
①通常,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②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③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因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扩散现象)
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因而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所以固体和液体很难被拉伸;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所以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2)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略)
考点3:探索宇宙
(1)探索的历程:①地心说②日心说(哥白尼)
(2)飞向太空:宇宙→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第三轨道)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三、体验成功: “当堂达标题”见学案
类型一物质的组成
例1.在宇宙和微观世界中,空间尺度大小各异,大到宇宙,小到夸克,以下四种物质尺度最小的是() A.电子 B.银河系 C.地球 D.分子
例2.在物理学中,原子、原子核及其更深层次的客体统称为微观粒子,以下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B.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C.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D.原子核质子夸克原子
例3.(上海中考)下列粒子中,带正电的是( )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原子
例4.(2010•海南)绕着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粒子是:(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
例5.(2012•海南)下列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最弱的是( )
A.黄金 B.水银 C.水 D.空气
类型二分子热运动
例1.(2013·雅安)有关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有霾天气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不到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例2.(2015.扬州)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例3.(2015.福州)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其中“酒香”说明分子( )
A.有引力
B.有斥力
C.有间隙
D.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例4.(2011•海南)端午节,小明给奶奶剥粽子时闻到粽子的香味,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B. 分子间有空隙
C. 分子由原子组成
D. 分子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
例5.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质中,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体积的是( )
A.固体和液体
B.固体和气体
C.液体
D.液体和气体
类型三探索宇宙
例1.人类最早对宇宙的认识学说是( )
A.“地心说”
B.“日心说”
C.“大爆炸学说”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例2.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 )
A.加加林
B.杨利伟
C.阿姆斯特朗
D.柯林斯
例3.将星系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B.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地月系
C.银河系、太阳系、总星系、地月系
D.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例4.在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绕太阳运行,其中地球在哪条轨道上绕太阳运动( )
A.第一条
B.第二条
C.第三条
D.第四条
(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的当堂达标题,教师出示答案.教师搜集学生做题信息,查漏补缺.)
四、达标检测见学生复习用书
五、复习小结让学生根据知识点梳理总结分子的动理论内容和原子的结构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