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上《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_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a1734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9.png)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以及降水的分布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对天气、气候现象的认知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降水的基本特征,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天气和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降水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
2.使学生掌握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天气、气候现象的能力。
4.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
2.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降水现象。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降水案例,使学生理解降水分布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降水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课堂练习题和小组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干旱和一张洪涝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降水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降水的定义、形成过程和主要类型,让学生对降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形成的原因。
3. 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假设你是农业专家,如何根据降水情况安排农作物的种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巩固(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降水分布的规律。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 (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 (](https://img.taocdn.com/s3/m/7e054862650e52ea551898c7.png)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目标】1.知道降水的形式及降水量的测量仪器。
2.学会阅读、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重点)3.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空间分布的差异。
(重点、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精讲精练相结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诱思导学(一)导入新课1、预设话题:最近降水怎样?2、播放《播放校园天气预报》了解降雨情况。
3、点题:降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每天都关心的话题。
(多媒体)展示老百姓对“风调雨顺”期盼图片。
(讲解)然而现实生活中并非每年都能风调雨顺,接下来用多媒体展示降水过少和降水过多带来的自然灾害图片,从而引入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二)出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观看图片,知道降水和气温一样,也存在变化与差异。
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引入新课。
1766633209夏季多雨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季多雨夏季少雨夏(mm)较大全年全年全年少雨多雨湿润(mm)较小巧手绘图谈变化讲述】降水量的多少要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2.【媒体播放】播放绘制降水量柱状图.swf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过程,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首先绘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
(提示学生把横坐标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标注月份)其次绘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提示学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据资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确定)。
再次提示学生根据资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在坐标图上标出相应的高度,依次画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学生每根柱要画在横坐标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间的距离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细)。
最后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图名。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1881ebfe009581b6ad9eb20.png)
教师归纳:教师讲解并课件展示答案。
游戏设计:“砸蛋闯关”有五颗蛋每颗里面都有一道与世界降水季节变化五种类型相关的题,答上就算过关,过关就有小礼物。
教师归纳:世界降水量季节变化的五种类型
(承接)
既然地球上不同地区降水量不同,那么肯定就有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即世界的“雨极”和“干极”。请观察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在最短的时间内找一下它们分别在哪?看谁的速度最快。
过程
与
方法
1、学会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掌握表示降水柱状图的画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树立热爱地理,注重生活实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和协作水平。
教学重点
1、通过绘制和分析降水量柱状图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2、知道降水季节分配的类型。
教学难点
分析降水柱状图;知道降水季节分配的类型。
教具学具
多媒体 、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教学方法
自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
环节
教 学 活 动 过 程
思考
与
调整
授 课 过 程
师生行为
复
习
回
顾
上节课我们一起讨论学习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单位是摄氏度。通常用什么图来表示气温的变化?(气温曲线图)用什么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授 课 人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降水的变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降水的变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b96f8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4.png)
4.地理实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降水知识,解释和预测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降水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降水的基本概念与类型:明确降水的定义,区分各种降水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1.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从云层落到地面的现象。降水的主要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
2.降水类型的形成原因:降水类型的形成受到大气中的水汽、温度、气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暖锋降水是由于暖湿空气被抬升而形成的,冷锋降水则是由于冷空气推动暖湿空气上升而形成的。
3.降水量的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测量通常使用雨量计等仪器进行,记录降水数据有助于了解降水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针对以上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将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环节二:降水的基本概念与类型
1.降水定义: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理解降水的概念。
2.降水类型:讲解各种降水类型的形成原因,并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直观认识。
环节三:降水量的测量与记录
1.降水量测量方法:介绍降水量的测量工具与方法。
2.降水数据记录:教授如何准确记录降水数据。
最后,在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部分,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讨论来帮助学生们理解这一概念,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关于降水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讨论和案例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降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教学工具:确保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工具的正常运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便于使用多媒体资源和进行课堂教学。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7f438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0c.png)
②风云中夜变,大雨如决渠;
③小雪以来霜气清,今朝寒色倍严凝;
④大雪二十五六日,漫天塞地冰峥嵘。
【学生活动】齐读上述古诗词。
2.古代如何观测和记录降水
【提问】通过品读古诗词中“小雨”“大雨”“小雪”“大雪”的描写,同学们应该对于降水等级如何划分感到好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0页“思与学”栏目的内容,概括古人是如何观测、衡量及记录降水的。
【学生活动】分角色朗读教材图4.18,结合生活实例体会降水量的大小,掌握降水量的单位——毫米。
【小结】通过雨量器和量筒我们可以将降水数据化,在现实生活中不同降水量往往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一样的影响。
4.降水的变化
(1)分析降水的变化
【提问】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如我们的家乡安徽省蚌埠市。同学们,在一年中,蚌埠市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吗?什么季节比较多?什么季节比较少?
【小结】降水在同纬度陆地和海洋的分布规律是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内陆地区降水少。此外,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较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讲述】在教材图4.21中,找到世界“雨极”乞拉朋齐,说明因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湿润空气的迎风坡所以降水多;找到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说明因为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所以降水少。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家乡的降水量季节变化特点是季节变化大,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讲述】通常用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各个月份降水量柱的高低观察降水量各月的差异和时间分配规律。
【布置任务】让学生读教材第80页第一自然段和教材图4.19,观察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变化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思与学”栏目,描述清代《晴雨录》中对于降水量的衡量和记录方法,并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ea52dd4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6.png)
3.你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降水形式?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强调: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教师播放降水的形成视频。
降水的等级划分教师介绍:降雨的等级: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强度。
教师提出问题:华北23·7强降水属于什么降水强度?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介绍生活中不同等级降水的感官差异: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楚;积水形成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过渡:降水有多有少,降水过少会造成土地干裂,生活缺水等,降水过少会造成房屋倒塌,庄稼被淹等,对降水量学以致用,前后联系,问题引领。
从数据和生活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感知不同等级的降水。
进行观测和统计尤为重要。
任务二降水的测量与统计降水的测量教师图文介绍降水的测量:测量降水量的仪器:雨量器和量杯测量:人工、自动降水量的单位:毫米(mm)月降水量:把一月内每日的降水量相加年降水量:把一年内每月的降水量相加多年平均降水量: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过渡:观测记录怎样呈现呢?下面我们学习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出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注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讲练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
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0~200毫米,以25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
(3)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总结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要领:绘轴,标数要规范;选点,绘柱是关键;最后写上图名。
任务三降水的时间变化过渡:不同时间降水量的多少是变化的。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96b39d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7.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介绍了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测量以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特点,为后续学习水循环、气候变化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所了解。
但降水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此外,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涉及诸多地理现象,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降水实例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及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
2.难点:降水形成的原因、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降水现象。
2.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降水知识。
3.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降水形成的原因和分布规律。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地图、降水分布图、实例图片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图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降水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让学生通过实例和图表加深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降水分布的规律,分享学习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分布规律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e07ce3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7.png)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降水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理解降水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认识降水的主要形式,掌握不同地域降水的差异及其成因,并能初步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当地降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明确降水的定义和形式,掌握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在于理解不同地域的降水特征及背后的气候、地形、洋流等地理要素的作用机制,引导学生形成分析降水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地理地图、降水分布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以及预习材料让学生对降水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同时,准备一些与降水相关的视频资料和案例分析,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课前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张由古代的水墨画作为背景,画面上以淡雅的色彩描绘出山川河流,以及一片雨后春笋的景象。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画面中的元素,如云雾、山涧溪流等,让他们思考画中的“雨”是否与我们即将学习的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有关。
这样引入课题,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互动教学(一)导入新知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探讨降水的形成过程和变化原因。
比如通过提问“同学们是否注意过不同的季节里降水的差异?”引导学生讨论天气和气候的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地图上的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降水的空间分布。
(二)分组合作学生按照座位或者兴趣进行分组,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理解。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探究学习结合地理课本上的知识点,教师详细介绍降水类型、成因和影响等。
并通过使用图表和案例分析来讲解降水的分布特点。
比如可以借助等降水量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等工具来直观地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情况。
(四)情境模拟教师可以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如雨季和旱季的天气变化,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情境模拟。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43b46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2.png)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降水知识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降水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降水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降水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降水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降水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世界降水分布图解》:详细解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包括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 《中国降水分布指南》:深入研究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如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律等。
- 《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探讨降水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上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降水知识,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2来自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世界各地降水的实例,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尝试解释不同地区降水差异的原因。
- 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观察和记录降水现象,了解降水对生活的影响,可以进行实地考察或家庭调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 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_______,而最干燥的地区是_______。
-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省份是_______,降水量最少的省份是_______。
3. 简答题:
- 请简要说明降水形成的过程。
- 请列举至少三个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并简述其作用。
- 请描述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
- 请举例说明降水对农业的影响。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1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3d09d40f524ccbff02184aa.png)
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1一.课标要求1.运用降水资料,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散布图,说出生界降水散布的差异。
二.教学目的1.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读降水量柱状图的基本方法。
2.阅读某地降水量柱状图,说出该地年降水的变化规律以及降水类型。
三.教学重难点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散布图,归结世界降水的散布规律。
2.经过降水量测定活动,培育对气候迷信的兴味和求真务虚的迷信态度。
四.教学形式效果导学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方法、探求协作法、小组讨论法六.教具预备雨量器、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进程教学环节教员活动先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现先生观察图片停止比拟,并思索:这两种图片反映的天文环境有什么不同?先生积极思索,各持己见,积极回答。
引出降水差异。
兴味是最好的教员,有兴味就能引发起力。
七年级先生对学习天文有一定的兴味,热情高,思想生动,吸引了先生留意力,激起了先生的兴味。
探求活动: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自主学习:首先请同窗们自读课文,理清下面内容:降水主要方式:先生答后,教员紧接着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其它的降水方式?先生说出来的就对应点击出图片。
〔将雾、霜、露的图片设置成热键方式,以便先生提到哪一个就可以对应出现哪一张的图片〕补充后教员:以上这些是自然降水,在实践生活中依据生活的需求,在特定的条件下还可以停止人工降水,这张图片就是人工降水的现场图片。
展现大小雨的符号,〔承接〕这些雨的大小是怎样知道的呢?展现雨量器,〔实物展现〕大、中、小雨的规范界定。
应用现有仪器,装有不同量的雨,请先生来读。
自主学习教材,独立处置效果。
给先生时间〔自学课文〕。
回答:从大气中下降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先生识别各种雨的符号请先生当气候任务者引见降水量测定的仪器培育先生自主学习的才干。
防止一言堂,给先生足够思索时间,让先生学会自学教材,练习自主学习的技艺。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地理 第3节 第1课时 降水的变化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地理 第3节 第1课时 降水的变化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074e5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6.png)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课时1 降水的变化课程内容标准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课标具体目标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1.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2.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3.使用降水资料,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和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阅读。
是什么因素形成了上述不同的现象呢?学生回答降水活动一: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2活动程序: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1.自主学习:分析两幅图中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比较两者的降水季节分配有什么差异?2.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3.总结提升:在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之后,及时总结,并与学生一起总结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活动策略:本部分为基础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学会。
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来完成学习,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纠正,后总结提升。
目标评价:学生能够积极回答会问题,准确描述出两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征,从而认识到降水的时间变化特点活动二:学会绘制降水柱状图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3活动程序: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反馈纠正—总结提升1.自主学习:PPT出示一组降水数据,学生根据学案完成降水柱状图的绘制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降水量/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毫米2.小组合作交流根据绘制的降水柱状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5)分析下面四幅图的降水季节分配特点3.展示交流:通过提问的形式展示学生自学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生生、师生交流。
七年级地理上册4.3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3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学案(新版)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7e6c770b1c59eef8c7b46d.png)
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和差异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人地关系是地理的核心,从第一部分的降水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到最后出谋划策,解决降水时间季节不均的问题,都体现了这个思路;过程与方法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种教学思路。
精心地为学生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原理,进行推测,然后验证等一系列认知过程,使学生既形成了正确的思维,又掌握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1.(2015山东济南)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附近降水少,两级地区降水多B.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C.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D.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少,内陆地区降水多2.(2015•泰安)下列条件中,容易形成降水的是()①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②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③从高空中下沉到地面的气流④从地面上升到高空中的气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2015•东营)读图,回答如图所示四地中,降水最多的是()A.甲B.乙C.丙D.丁读"降水量柱状图",完成4-5题4.读上图,分析该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是( )A.夏季多雨B.全年少雨C.全年多雨D.冬季多雨5.下列城市中,符合这种降水类型的是( )A.罗马B.伦敦C.北京D.新加坡二、综合题(每空5分,共50分)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C、D、E三地相比,降水最多的是______(填字母),降水最少的是______(填字母)。
这说明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内陆地区降水。
(3)M、N相比,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填字母),降水较少的是________(填字母)。
(1)从A到B年降水量逐渐________,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受_________(纬度、海陆、地形)影响。
这说明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_______岸降水较多,大陆________岸降水较少。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学设计1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599e5e5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c.png)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降水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降水的变化与差异对于他们认识世界和理解自然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这一节教材从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以及降水的地理分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降水的本质特征,掌握降水的形成过程,以及了解降水的地理分布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降水的形成过程和地理分布规律,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总结规律,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的概念,掌握降水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了解降水的类型和地理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热爱和尊重,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原因和过程2.降水类型的识别3.降水地理分布规律的掌握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和地理分布规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
3.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和视频,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相关学习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3.准备问题清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降水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降水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降水的概念,讲解降水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以及降水的类型。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地理分布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区的降水特点,总结降水分布的规律。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第3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 (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 第3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案 (](https://img.taocdn.com/s3/m/a34453e748d7c1c708a145a7.png)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教学目标】1.知道降水的形式及降水量的测量仪器。
2.学会阅读、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重点)3.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空间分布的差异。
(重点、难点)【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教师讲解相结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创设情境)与学生交流,早晨上学时感觉天气特别冷,而现在课堂上就感觉暖和多了,请问:1、气温的这种变化是讲气温的哪种变化?2、气温还有什么变化?(过渡)通过刚才的问题我们明确了气温是不断变化着的,请问降水是否和气温一样,也是不断变化的呢?(多媒体)展示老百姓对“风调雨顺”期盼图片。
(讲解)然而现实生活中并非每年都能风调雨顺,接下来用多媒体展示降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感受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观看图片,知道降水和气温一样,也存在变化与差异。
复习巩固气温知识,为讲降水的变化与差异打下铺垫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巩固训练水过少和降水过多带来的自然灾害图片,从而引入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提问)你知道吗?1.降水的形式有哪些?2.哪一种是降水的主要形式?(多媒体)走进气象观测场——降水量的测量(提问)你知道吗?气象部门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把降雨分成了几个等级?(多媒体)展示滕州市30年平均降水量(1981-2010)资料和柱状图。
指出要想了解一个地方降水的变化需要接触一个新朋友(降水量柱状图)。
(讲解)用多媒体讲解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
(相信自己行)根据老师讲解,独立完成课本P70活动,绘制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
(提问)提出疑问:世界各地降水季节变化特征一样吗?(多媒体)展示五个不同城市降水变化柱状图,讲解降水季节变化的五种不同类型。
思考老师提问:1.雨、雪、冰雹等。
2.降雨。
观看视频,了解降水测量的仪器是什么。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cc02334afe04a1b171de65.png)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中心素养】综合思想、天文实际力【课标要求】1.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散布图,归结世界降水散布特点。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了解降水的方式、等级和测量方法。
2.会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3.知道世界降水的散布规律。
进程与方法运用读图和资料剖析的方法获取天文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先生读图、绘图,学致运用的才干。
【重点与难点】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散布规律及影响要素。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绘图;剖析探求。
【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进程】一、情形导入水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活和开展的最贫贱的自然资源。
无论是过去、如今或是未来,水一直是影响人类社会开展的重要要素。
水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自然界中的水体都要经过降水的方式完成水循环。
降水和人类的关系十分亲密,降水是生活中较为罕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世界降水的变化与散布»。
二、新课学习〔一〕降水的变化1.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下降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方式。
拓展延伸:观看视频-----降雨的构成2.降水的影响降水对人类的消费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利影响:一、降水可以调理气候,二、可以灌溉农作物,三、可以促进海陆间大循环等。
不利影响:泥石流,暴雨招致山洪、洪水等自然灾祸。
3.降雨的等级回忆旧知识:降雨的天气符号4.降水量的测量测量仪器:雨量器和量杯人工测量:普通每天在8时和20时各记载一次,这两次记载的降水量之和就是这一天的日降水量。
单位:毫米〔mm〕5.降水的时节变化〔1〕降水的变化降水的时节变化:一个地域,一年内不同月份降水量是有差异的。
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表示降水的年际变化:同一地域,不同年份降水量不一样〔2〕降水时节变化的地域差异月降水量:50毫米左右空气较湿润;超越100毫米叫多雨读降水量柱状图,得出:〔终年湿润型:降水年变化小;夏季多雨型:降水年变化大;全年多雨区;全年少雨区〕〔3〕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剖析,回答以下效果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7月、8月、9月〕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12月、1月、2月〕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大约740毫米〕该地降水的时节变化有什么特点?〔夏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6bcbd21bb68a98271fefa69.png)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编写导学提纲,课前发给学生,搜集问题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
(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
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汽后变成了水汽进入大气中)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板书:一、降水与生活1.降水:(1)什么是降水?(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板书:二、降水量的测定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8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
有实物更好:图3.21已经画得十分清楚。
通过阅读、看图。
学生已经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来测定的。
测量方法知道了,还要给学生说明什么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
首先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日降水量相加。
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教案降水的变化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1d7e377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1.png)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一、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1)知识目标:1.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2.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向同学们一一展示在电脑上打印的降雨、降雪、冰雹的图片。
并提问:这是什么天气?【师总】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
下雨和下雪是我们常见的天气现象。
人们把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二、降水的变化与差异1、降水的定义:【图片展示】向同学们展示另一组图片,让学生了解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师总】降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适宜的降水有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度的降水会对人类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过渡】降水的几种形式我们最常见的是哪种呢?【板书】2、降水的主要形式:【师总】所以降雨是降水的最主要形式。
【过渡】我们知道降水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比方说降雨就分为好几种: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
总结:降水与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影响。
【过渡】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
我们要怎样直观地知道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变化情况呢?就要用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
【板书】二、降水的季节变化【指导读图】请同学们看到图4-3-2降水量柱状图,表示的是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情况,看出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大,6、7、8月份降水最多,12、1、2、3、4月降水少。
【提问】学生观察黑板上画出来的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4-3-3,教师提问: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3)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小结】该地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全年降水不均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课题七上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差异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利用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培养读降水量柱状图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降水,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及气象部门对降雨等级的划分规定。
2.运用“青岛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掌握判读某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的方法,分析归纳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重点)3.读“新加坡、北京、罗马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了解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差异,知道三地降水类型。
4. 运用“济南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重点)5.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重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分析、学习探究。
教具准备媒体文件教学过程注意露、霜、雾是在近地面由于气温和气压变化形成的,因此不属于降水。
3.降水的主要形式?4.降雨的大小有哪些等级(参照59页天气预报符号)?提示我们要结合生活经验与感受理解降水的概念、形式、等级。
5. 学生阅读:P69《降水量的测量》,明确测量仪器(雨量器和量杯)、单位(毫米)、气象部门对降水等级的规定。
小结讲述我们知道了降水的概念、形式、等级、降水量的测定,生活中能体验到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降雨4. 暴雨、大雨、中雨、小雨。
(根据亲身经验谈感受)5.学生阅读回答:单位:毫米降水等级规定(24小时内):小于10毫米为小雨大于等于10毫米且小于25毫米为中雨大于等于25毫米且小于50毫米为大雨50毫米及其以上为暴雨。
验与感受,体现身边的地理。
增强学生对雨量器的与降水等级的认识。
衔接过渡同一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不一样;一年内不同季节、不同月份降水量也是存在差异的。
要知道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以通过是看各月的数据资料或降水量柱状图来了解。
那么就从下面这个例子当中来了解怎样看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慧眼识图探变化(季节)慧眼识图探类型二、降水的季节变化(1)读图分析要求学生读课本69页《青岛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探讨青岛的降水季节分配规律。
1.青岛市的年降水量是多少毫米?该地哪个月份降水量最多?哪个月份降水量最少?2.青岛市哪个季节降水较多,最大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3.青岛市哪个季节降水较少,最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4.青岛市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何特征?归纳青岛市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2)生活体验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完成课本70页思考题。
读图思考讨论回答:1.667毫米,7月,1月。
2.夏季,258.6毫米。
3.冬季,0.6毫米4.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回答:6、7、8月降水多12、1、2月降水少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设计问题读资料目的性更强,降低学习难度。
讲述不同地区的降水的季节变化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就能够看出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
(3)读图分析指导学生读课本70页图4-3-3新加坡、北京、罗马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探究新加坡、北京、罗马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与降水类型。
归纳不同地区的降水的季节变化是不一样的。
比如:新加坡属全年多雨型;北京属夏季多雨型;罗马属夏季少雨型(冬季多雨)。
读图思考新加坡:全年多雨型北京:夏季多雨型罗马:夏季少雨型(冬季多雨)通过读降水量柱状图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也可培养学生对柱状图的分析运用能力。
巧手绘图谈变化讲述降水量的多少要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那么如何绘制和判读降水量柱状图呢?(4)指导绘图指导学生看课本70页的活动:运用“济南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学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利用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1.媒体播放播放绘制降水量柱状图.swf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过程,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首先绘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
(提示学生把横坐标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标注月份)其次绘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提示学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据资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确定)。
再次提示学生根据资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在坐标图上标出相应的高度,依次画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学生每根柱要画在横坐标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间的距离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细)。
最后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图名。
2.绘图活动要求学生知道水柱状图的组成、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工具、绘图。
①.了解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
②.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
③.绘制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
3.绘图展示先小组内交流,后组组交流,班内展示绘制成果。
归纳总结绘图步骤:一横月,二纵量,三定点,四绘柱,五写名。
4.识图谈变化要求学生在绘制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的基础上,根据所给资料回答课本71页的1—3题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分析济南市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①. 哪几个月降水较多,最大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②.哪几个月降水较少,最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③说出济南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归纳总结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
谈心得.根据以上分析,你能总结降水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吗?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相互补充。
总结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学生仔细观察多媒体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过程。
1.知道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首先绘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
其次绘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再次提示学生根据资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在坐标图上标出相应的高度,依次画出12根柱形,最后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图名。
2.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绘制。
3. 展示绘制的济南市降水量柱状。
4.用心识图说变化读济南市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济南市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①7、8,212②.11、12、1、2,2.6③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设计是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故降低难度,先引导学生认识降水量柱状图的组成,后帮助学生分析绘制过程。
既培养学生总结评价的能力,又提醒同学们在绘图时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通过学生对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阅读、分析归纳培养学生绘图、析图、归纳总结等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以及计算全年的降水量。
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情况,包括该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匀,什么季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水较少总结降水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相互补充。
高。
提高学生阅读降水柱状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衔接过渡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变化,就不同地方来说,降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慧眼识图探分布三、降水的空间分布讲述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
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播放导学教师播放等降水量分布图.swf,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依据课本72页读图的1—3题设计的新问题,归纳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提示(小诊断):教师指图印证。
①图上有哪些重要纬线?②你知道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什么吗?(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提示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哪些地方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哪些地方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观察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3)在中纬度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提示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4)你能根据以上问题归纳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吗?归纳总结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即三多三少):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回顾等温线的概念,进而明确等降水量线的定义观察回答①赤道与南、北回归线②降水量读图探究思考回答(1)赤道地区降水2000毫米以上,两极地区降水200毫米以下。
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2)大陆西岸降水200毫米以下,大陆东岸降水1000毫米以上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3)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4)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通过对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探究,进行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
进行了梳理,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选择题(单选)1、降水的最主要形式是()A. 雪B. 雨C. 冰雹D. 雾2、下列选项不属于降水范畴的是()A雨 B雪 C冰雹 D雾3、测量降水的工具是()A.百叶箱B.温度计C.雨量器D.量杯4、一般用()来表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A.降水量柱状图B.降水量折线图C.降水量扇形图D.降水量波线图5、3.及华北等地区属于()A全年多雨 B全年湿润型 C冬季多雨型 D夏季多雨6、下列地点的降水类型为全年多雨型的是()A罗马 B巴黎 C上海 D新加坡7、通常用()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A.等高线图B.等深线图C.等降水量分布图D.等温线图8、下列区域降水量最少的是()A赤道地区 B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D中纬度沿海地区9、下列区域降水量最多的是()A南极地区 B中纬度内地区 C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D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10.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A.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B.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多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D.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二、综合题读“世界年降水量图”,回答:(1)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大多在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大陆西岸年降水量。
(4)在温带地区,大陆西岸年降水量,沿海地区年降水量。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分布在,最贫乏的地区分布在。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均围绕“降水”层层展开,自己在教学中着重突出重点内容:绘制和判读降水量柱状图与掌握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首先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然后重点教学绘制、判读降水量柱状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对于重点内容,运用多媒体来演示,效果形象、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对于难点内容,自己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班级气氛。
世界的“雨极”和“干极”、测量降水量等内容,不仅拓展和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使地理课堂走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