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道德教育经验论方法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发现即时的满足 以及预备为后来的应用 同时
形成社会化的道德倾向 学生自己在从事的作业
时 使原始的和分散的冲动转化为时间广度足够长
的活动 在道德方面 就是培养了忍耐 坚持和彻底
性 所有这些因素都有助于培养不同于人为地外加
的真正的纪律
他认为 教师将一些抽象的道德
规范 强加给不能全面理解其真正需要的儿童 把
一个有目的 而且需要和别人合作的作业中所学到
的和应用的知识 才能产生道德知识 不管是有意
wk.baidu.com
还是无意地把它们视为道德知识 它们都是道德
知识
杜威曾以其在芝加哥的 实验学校 为基础 进
行道德训练的实践 强调 从做中学 得出这样的
认识 进行诸如 纺织 织布 烹饪 木工等等活动
不仅使他们获得手工的技能和技艺的效率 在工作
中 经验的连续性原则 使以前的情境中的某一些
道德认知能够传递到以后的情境中去 成为有效地
形成新的道德认知的工具 假如在一个分裂的世
界 一个人的各个部分 各个方面的经验不能凝合
在一起 将是产生一个分裂的人格的征兆和原因
只有当相继的经验互相联结 完全统一的人格才能
存在 只有当各种事物关联的世界建立起来 完全
陈怡 试论杜威经验的方法对传统经验概念的重建 哲学研究
经验与教育
道德教育原理 王承绪等译 浙江 浙江教育出版

哲学的改造 道德教育原理
王承绪等译 浙
江 浙江教育出版社
芝加哥实验理论 道德教育原理
王承
绪等译 浙江 浙江教育出版社
杜威教育论著选
赵祥麟 王承绪编译 上海 华东师大
出版社
责任编辑 王丽恩
杜威道德教育经验论方法述评
求 在道德教育上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学生所接受
的大多是书本上整理好的抽象的道德知识和规范
许多规范既远远落后于时代和生活的变化 又缺乏
学生道德生活实践的有力支撑和内化 因而 当学
生一旦真正踏入社会生活 马上就会体验到学校道
德理论与现实明显的反差和冲突 这种反差和冲突
不仅严重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功效 甚至会事与愿违
缺陷
关键词 杜威 道德教育 经验哲学 经验原则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杜威是 世纪末 世纪初 美国著名的教育 家 其教育理论与其经验哲学密切相关 经验 成 为其理论体系中最基本 最核心的概念 道德教育 思想 也是其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统一于 其教育理论之中 也就是说 其经验哲学的理论内 涵 也决定了其道德教育的理念
重点放在矫正错误行为而不是养成积极的服务习
惯 这种道德教育是病态的 只有儿童积极而明确
地意识到他所从事的活动 才能按照他不得不做的
工作立场来判断他的行为价值 道德习惯在某种程
度上不是专门创设出来的 儿童天生就期望有所贡
第期
梁 娜 蔡世华 戎 辉 杜威道德教育经验论方法述评
献 行动和服务 儿童的活动能力 创造 生产和发
收稿日期 第一作者简介 梁娜
女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级在读硕士生
煤炭高等教育
第卷
道德教育的经验原则
杜威认为 教育活动无不包含道德的训练 教
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 从经验的角度 教育是
经验的不断改造或重新组织
杜威教育经验哲学最基本的观点 认为实际
经验的过程和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和必要的联

是属于经验 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哲
一 杜威经验哲学基本内涵与特征 杜威的经验哲学是对传统经验概念的批判而 形成的 他反对以二元分裂为前提性的近代知识论 传统的哲学方法 如自然与生命的二元论 心身二 元论 质料和形式的二元论 感觉和理智的二元论 行动和标准的二元论 在 复兴哲学的需要 的讲演 中 杜威总结了他的经验观与传统哲学的经验观之 间存在差异 对 经验 概念进行了拓展 从广度上 认为经 验是生命活动的历程 人与自然通过有机生命的 系统而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连续性的统一体 而经验 便是这样一个有机系统活生生的生长历程 从 深度上 杜威认为 经验 是一种方法 通过经验 人们得以 契入 自然 从而使得自然的丰富意义在 经验的历程中呈现出来 这样 伴随着经验与自然 关系之变更 经验从人与自然之间 屏障 转而成为 人深入自然的途经
有关联的 都是学习者已有的经验所不及的东西
结果是必须灌输给儿童的 正是这种情况 使学生
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内容的发展 因而 既不关心
它原来的怎样形成的 也不关心它将来会发生何种
变化
杜威的道德教育所使用的 经验 主要强调的
经历和体验 杜威认为 道德同有关我们和别人的
关系的一切行为一样广泛 道德潜在地包括在我们
三 道德教育经验论方法评价
经验论方法的合理性
杜威的 经验 不仅有静止的知识 也有动态的
行为 这 两类事物 并不是机械地在一起 而是在
相互作用 的运动中 彼此维系 它是一个整体
所以 在道德教育中 反对将理性认识与感性活动
割裂开来 从而提出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学校即社会 特别是对儿童的道德教育 这种重
康 财富 学问一样
它们是经验的性质变化的
方向 生长自身才是唯一的道德的 目的
但不
是所有的经验都具有道德健康发展的意义 所以
教育者的主要责任 不仅要了解周围条件形成实际
经验的一般原理 而且也要认识到在周围哪些事物
有利于引导经验的生长 从中吸取一切有助于形成
有价值的经验的东西
经验的交互作用原则 经验的 交互作
规范和准则的行为习惯 既然教材和正确的行为
规范都是从过去传下来的 那么学生的态度 总的
说来 必须是温良的 顺受的和服从的 书籍 特别
是教科书 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 而教
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 教师是
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理人
这种教育方法 对于儿童现有的能力来说 都是没
由于杜威认为 经验是世界的基础 教育是通 过活动去经验一切和获得各种直接经验的过程 在 教育过程中 不是使受教育者获得已有的道德知 识 而是在活动中去取得经验 这就把 求知 和 知 识 本身混为一个东西 实质上是夸大了个人的主 观经验 抹杀了知识的客观性
杜威认为 价值来源于经验 所以价值是相对 的 传统的价值理论之所以不能被接受 就在于它 首先设计了一个固定的 绝对的价值标准 并将其 作为衡量人的行为的唯一准则 在他看来 道德没 有绝对的价值标准 也就没有绝对的人人必须遵守 的道德戒律 所有道德规范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 都会改变 道德的价值标准因而是相对的 这一观 点 否定了道德评价的客观标准 而马克思主义伦 理学告诉我们 善恶标准是道德评价的根本标准 善恶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绝对性是指道 德价值标准的一般内涵 相对性是指道德价值标准 历史内涵
学 其教育原则是 从经验中学习反对从教科书
和教师学习 以获得为达到直接需要和目的的各种
技能和技巧 反对以训练的方法获得那种孤立的技
能和技巧 以尽量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机会 反
对为或多或少遥远的未来做准备 以熟悉变动中的
世界 反对固定不变的目标和教材
教育之所以是 在经验中 由于经验 为着经验
的一种发展过程 因为经验自身体现了两个原则
经验的连续性原则 经验不是凭空产生
的 个人以外还有产生经验的种种源泉 经验经常
从这些源泉中吸取营养 在任何情况下 经验总有
一点连续性 经验连续性原则的意义是 每一经验
总有些地方取之于已往的经验 同是以某种方式改
变以后经验的性质
教育即生长 生长 不仅
指体格方面 也指智力方面和道德方面 这是连续
性原则的一个例证 诚实 勤勉 节制 正义和健
使一部分同学产生逆反心理 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
应借鉴杜威道德教育中 经验 方法 把道德知识的
传授与道德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既要向同学灌输纯
洁高尚的道德知识 又要引导他们在参与社会生活
中辨清美丑 崇善抑恶 在实践的基础上将道德追
求内化为自己自觉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经验论方法的局限性
杜威的经验论方法 认为 自然和经验是和谐
从经验的内在统一性上 经验 的概念具有 双重性 经验 既包括人们所做的 所经历的事 情 人们所追求的 所爱的 所相信的 所忍受的事 情 也包括人们怎样活动 人们的行动 遭遇 意欲 和享受 观察 信仰和想象的方式 总之包括各种经 验的历程 即经验不仅具有名词性质 还具有动 词性质 不仅指经验过程产生的结果 还有经历 体 验之意 经验 概念所蕴含的内在统一从来也不是 封闭的 而是一个开放的视域 体现一种生机勃勃 的生命活动 表征为各种形态的相互依赖和彼此维 系的关系性存在
年月 第 卷第期
煤炭高等教育
杜威道德教育经验论方法述评
梁 娜 蔡世华 戎 辉 中国矿业大学 文法学院 江苏 徐州
摘要 杜威经验哲学指导下的道德教育 无论在教育原则与教育方法上都有其进步的一面 对解决我国目前道德
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大启发意义 但其 经验 的方法 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局限性 并成为其理论的致命
用 原则 赋予经验两个因素 即客观的和内在的条
件以同等的权利 任何正常的经验都是这两种条件
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是在个人和各种事物及其他
人之间进行着的 情境和交互作用这两个概念是彼
此分不开的 一种经验常常是个人和当时组成他的
环境的一切发生作用的结果
经验的连续性和交互作用这两个原则不是彼
此分离的 它们相互制约 又相互联合 在道德教育
总而言之 杜威认为世间一切存在的事物 事 实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经验 经验就是整个世 界 理性与自然对象不是对立的对象 而是一种 彼 此维系 的关系存在 两者统一于经验之中 统一于 经验过程之中 统一于经验的行动与反思之中
二 杜威经验哲学在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杜威的经验哲学观 在其教育理论中被具体且 充分地运用 杜威认为 道德教育是贯穿于一切教 育活动中的基本内容 教育的过程和道德的过程是 完全一致的 道德的过程就是经验不断从坏经验转 变为好经验的过程 其经验论的道德教育活动主要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的一切行为之中 所谓德行 就是一个人能够通过
在与别人的交往 使自己充分地 适当地成为他所
能成为的人 品德培养是教育活动的一个广泛的目
的 就是获得知识的问题 这种知识与冲动和习惯
有密切联系 若把任何已知的道德事实加以应用
就取决于它的种种联系 即经验
所以 道德的培养 应在具体的实践中 这种实
践就是杜威 经验 论中的经历 体验 也就是说 在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煤炭高等教育 MEITAN HIGHER EDUCATION 2005,23(5) 1次
参考文献(6条) 1.陈怡 试论杜威经验的方法对传统经验概念的重建 1999(03) 2.John Dewey Experience and Nature 1994 3.John Dewey;王承绪 经验与教育 2003 4.John Dewey;王承绪 哲学的改造.道德教育原理 2003 5.John Dewey;王承绪 芝加哥实验理论.道德教育原理 2003 6.赵祥麟;王承绪 杜威教育论著选 1981
践行的理念 符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道德认知发
展 克服了道德教育中人与社会的对立 知识与道
德的对立 理智与情感的对立等 对当今教育仍有
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特别对解决我国目前
所面临道德教育误区与困境有很大的启发
我国目前的许多学校 在道德教育实践中 无
论内容还是方法上都与社会现实存在很大脱节 学
校所开设的课程不能跟上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
明的能力 都提供了伦理重心从自私的吸收转变到
社会性的服务的机会
换言之 教育上合乎需
要的一切目的和价值 它们自身就是合乎道德的
纪律 自然发展 文化修养 社会效率 这些都是道
德的特性
都是教育工作所要促进的一个社会
优秀成员的标志 一个人光做好人还不够 还要做
一个有用的人 因此 一切的道德训练只能通过具
体的实践 才能养成道德习惯 理解道德本真
总之 在道德教育方法问题上 虽然提出了一 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希望学校的道德教育既符合 受教育者心理水平 又能使受教育者在经验的基础 上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经验 这个思路是对的 但其 过分强调 经验 的作用 强调 从做中学 却不能负 起道德教育的系统性 整体性的重任 这是其理论 的一个致命的缺陷
参考文献
并进的 经验表现为认识自然 深入自然奥秘的方
法 并且是唯一的方法
自然依据经验而存在
事物依据人的思想而存在 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的经验论 他强调 尝试错误 在认识中的作用 强
调经验的整体性 否认教育活动中的客观实践基
础 认为主体与客体之间 思想与实际之间 并没有 本质的区别 按照杜威的经验认识论 就不存在遵 循客观规律认识道德的问题 也陷入了道德认知的 不可知主义
统一的人格才能形成 连续性和交互作用的 积极
的相互结合 就提供了衡量经验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标准
道德教育的经验方法
杜威 经验 的特定内涵 决定了其道德教育方
法与传统的方法有本质的区别 杜威认为 传统的
道德教育虽然也是在使用 经验 的方法 但所用的
材料由过去已经编好的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准则组
成 因此 学校的道德训练就在于培养符合于这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