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军事史登陆作战有几种模式
登陆战役与抗登陆战役

登陆战役与抗登陆战役登陆战役,是对据守海岛、海岸之敌实施渡海进攻的战役。
登陆战役性质的作战古已有之,并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改进而不断发展。
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对叙利亚的渡海进攻,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早的登陆作战。
1274年中国元代军队进攻日本的作战和1661年明代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的作战,是较早的具有登陆战役性质的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出现了陆海协同的两栖作战,以夺取制海权为中心,以奇袭为主要方式和手段,形成了登陆战役样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是具有代表性的现代登陆战役、美英等盟军在宽大正面上抢滩登陆,舰炮火力直接支援登陆部队突击上陆,航空兵和空降兵实施垂直登陆,使登陆作战与海上作战、空中作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诸军兵种联合进行的合同战役。
1983年的马岛之战,在远洋奔袭、海上封锁、电子对抗、垂直登陆等方面,进一步丰富了登陆战役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0年实施的海南岛登陆战役,以陆军乘木帆船抢渡海峡,采取偷袭与强攻相结合的战法,粉碎了国民党军陆海空三军的立体防御;1955年实施的一江山岛登陆战役,是一次陆海空军联合进行的合同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
登陆战役,受海区地理、水文、气象等条件影响大,参战军兵种多,指挥协同复杂,航渡目标暴露,夺取制海权、制空权的斗争激烈,保障任务繁重。
必须充分准备,精心计划,统一使用力量,集中指挥,海上登陆与垂直登陆相结合,力求夺取局部制空权、制海权和制电磁权。
现代条件下,随着精确制导武器和电子装备的不断发展,以及气垫船、气翼艇和直升机等的广泛运用,登陆战役的突然性格进一步增强,登陆场的选择范围将扩大,立体化的垂直登陆、超越登陆等方式和手段将被广泛运用。
抗登陆战役,是抗击渡海进攻之敌的防御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抗登陆作战规模较小,主要是沿岸的陆上防御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作战规模扩大,作战行动增加了夺取制海权的海上作战,开始形成现代意义的抗登陆战役。
百年世界战史十大经典战役- -

百年世界战史十大经典战役- -20世纪是战役发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在战争历史的坐标上,人类由机械化战争走到高技术战争、信息化战争。
作为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战役,也从陆地、海洋走向了天空、太空,从有形的战场走向了无形的空间。
难以计数的会战、空战、海战、登陆战等构成了机械化战争时代战役的主要内容,千机轰炸,百舰聚首,千辆坦克大战,几百万人的军队厮杀成为它的典型画面。
一个"大"字可以说是这一时代战役的最根本特征。
60、70年代新技术革命兴起后,战争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尽管临近世纪末,战争仍处于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过渡期,但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高技术战争中,仍显示出陆、海、空、天、电全维立体作战的信息化时代战役特征和高效、低耗、精确、灵敏、即时等战役特性。
随着通讯、指挥、控制、打击等战争手段日益完备,一些战术、战役行为往往能达成战略目的,战略、战役、战术3者的界限更加难以区分,战役层次在战争中的轮廓日益模糊。
即使如此,20世纪仍有许多战役犹如夜空中的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⑴"大战中的大战"―――凡尔登―索姆河战役堑壕前的大厮杀。
双方共伤亡130多万人。
"陆战之王"初显神威。
1916年,德军对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阵地的枢纽―――凡尔登进行重点进攻。
英法联军为减轻凡尔登所受压力,在索姆河发动支援性进攻战役。
2月21日,德第5集团军担任凡尔登主攻。
德法两军前线兵力3∶1,火炮对比7∶1。
为求胜利,双方不断加大兵力投入。
在正面15~30公里、纵深7~10公里战场上,双方共150万人的军队进行了激烈厮杀。
战役第一天,德军就发射了200万发炮弹。
7月1日,英法军队向驻守索姆河地区的德第2集团军发起进攻。
双方共投入了153个师,约一万门火炮、1000架飞机。
英军在作战中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
在由堑壕和支撑点配系的3道防御阵地上,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
英法联军以伤亡61.5万人的代价仅推进了5~12公里。
二战的战术空中地面和海上的战斗

二战的战术空中地面和海上的战斗二战的战术:空中、地面和海上的战斗二战,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各个战场上的战斗方式各异,涉及到了空中、地面和海上三个层面的战术。
本文将分别从这三个层面探讨二战中的战斗情况。
一、空中战斗空中战斗是二战中的一项重要战术,在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空中战斗主要包括飞机的对抗和轰炸。
双方的飞机在战场上进行激烈的空中交战,力争夺取制空权。
在二战初期,德国空军以其出色的战斗机部队凭借空中优势,对敌方进行大规模的轰炸。
然而,随着战争的发展,盟军逐渐改良并大规模投入了新型战斗机,如英国的“斯派特火箭”“瓦尔基里”等,逐渐取得了空中优势。
而德国则在后期受到了盟军空军的严重打击,使得其在空中战斗上逐渐失去优势。
二、地面战斗地面战斗是二战中最为激烈和残酷的战斗形式之一,采取了多样化的战术手段。
地面战斗通常包括步兵、坦克、炮兵等陆军兵种的协同作战。
在二战初期,德国陆军利用其卓越的战术和优秀的装备,展开了迅猛而凶猛的攻势。
兵不血刃地迅速占领了大片领土,形成了所谓的闪电战。
然而,随着盟军的不断发展和改良,德军的地面作战优势逐渐丧失。
盟军采取了多样化的战术手段和强大的火力支援,如突袭、埋伏、炮火点射等,有效地削弱了德国军队的战斗能力。
三、海上战斗二战期间,海上战斗成为了各大国之间争夺海权的舞台。
海上战斗主要涉及舰艇的交战、船舶护卫和潜艇战等。
德国的潜艇战术在二战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他们以小型潜艇为主力,对盟军的船舶展开袭击。
其中,德国的“U-艇”成为战场上最狠狠的打击武器之一。
然而,随着盟军对潜艇的反制加强,如舰队护卫舰队加强护卫、反潜机的投入等,德国的潜艇战术逐渐失去了有效性。
总之,空中、地面和海上的战斗是二战中的重要环节。
这些战斗涵盖了众多的战术手段,对战争的胜负产生了直接影响。
两栖登陆作战理念形式演变启示

两栖登陆作战理念形式演变启示饶雨峰 杜雨澄两栖作战主要是利用海军、后勤将己方军事力量自海上投入敌岸或是从己岸移动军力至他处。
作为一种对于多类型武器装备、技战术进行高度合成的作战样式,两栖作战始于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的跨海远征黎巴嫩,经过千年演变发展,其作战体系不断变革。
美军在2001年出版的《联合出版物JP3-02两栖作战联合条令》中,就对于两栖作战的装备载具、运输方式、作战目标等都给予了相当清晰的界限划分。
两栖作战理念形式发展三部曲美军两栖作战手册中的概念指出:“两栖作战是由海军和登陆部队(通常有空军部队)搭乘舰艇自海上在敌岸实施的协调一致的登陆(着陆)行动。
”两栖作战是一种进攻作战样式,进攻是其最基本属性,也是区分两栖作战与其他水面作战行动的最根本特征。
渡江河作战、海上后勤输送虽具有两栖作战的某些特点,但都不具有攻击性,因而并不属于两栖作战的范畴。
二战前两栖作战的发展。
西方历史上最早的两栖登陆作战便是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的跨海远征黎巴嫩,其对后世的两栖登陆作战产生了巨大影响。
此次战役主要具有两大特点:一方面,其标志着依赖水面进行平面登陆的早期两栖作战模式已初步形成;另一方面,此次战役也使得两栖登陆作战中保障能力要求高,维持补给线难度大等诸多困难进一步凸显。
平面登陆一般指的是单纯使用排水型登陆工具或垫升型登陆工具,从水面在陆、海二维空间内,两栖作战的作战样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
二战中两栖作战的蜕变。
二战时期,随着以固定翼飞机为主的空中力量正式加入,两栖作战开始得到根本蜕变。
空中作战一方面加强了进攻方的火力强度,另一方面也直接改变了两栖作战的军力投送方式:伞降,增强了作战行动的突然性、大幅提高了作战成功率。
因此,为了确保两栖作战的顺无论是纳粹德国的“海狮计划”,还是美国主导的“霸王计划”,进攻方都希望通过压制防守方的前线机场与雷达站等目标,以实现“制空于地”。
至此,制空权作为进攻方对防守方的反冲击部队进行战役遮断的保证,成为保障大规模两栖作战的根本。
二战经典战术以及二战中各种战术

“封锁战”让日本变“死岛”1944年,盟军占领大部分太平洋岛屿和菲律宾部分领土后,其反攻战线就开始自东向西、由南向北直逼日本本土。
但同时盟军自己也遭受了较大损失。
美军仅在塞班岛登陆作战中就伤亡1.6万余人,而在菲律宾战役中又伤亡6万多人。
根据当时的太平洋战争进程,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估计,1947年才能彻底打败日本,同时还要付出伤亡100万美军官兵的代价。
如何缩短战争进程、减少伤亡呢?经过分析,美军决定在紧缩对日本包围圈的同时,对其本土实施封锁,切断物资供应,瓦解其经济基础,削弱其战斗潜力,使其欲战不能只能投降。
于是,便有了二战中最著名的封锁战———“饥饿战役”。
之所以使用封锁战,一是因为日本是岛国,本土资源极其有限,大部分资源需通过海运的方式进入日本,其内部运输也有75%依靠海运。
切断了日本的海运路线,就意味着切断了日本的战争资源和战争潜力。
另外,日军对使用水雷及水雷封锁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日本人认为,水雷只是一种防御性武器,水雷封锁也不过是炸沉几艘舰船而已,因此,十分轻视水雷武器和水雷封锁。
早在1943年3月,美军轰炸机在缅甸仰光河布雷时,当地日本驻军便嘲笑“愚蠢”的美国飞行员没有炸到任何目标而把炸弹乱扔进了河里。
因此,美军决定采取攻势布雷的方式对日本本岛实施封锁,让日本人措手不及,从而完成对日本本土的全面封锁,令日本全国陷入瘫痪,迫其无条件投降。
为了实施“封锁战”,1945年3月27日,美国空军第21联队出动151架B-29轰炸机对日本九州实施轰炸。
另外92架轰炸机直接抵达下关海域,将数百枚水雷准确地投入预定海域。
与此同时,美军还加紧对日本本土的水雷封锁。
截止到5月2日,美军共出动1246架飞机布雷,在目标区布设了2030枚各型水雷。
在此期间,日本约有35艘舰船被击沉和损坏。
进入6月份,美军的布雷规模越来越大,不仅天上投雷,海军也参加了布雷行动。
这个月中,美军又布设了3500多枚水雷。
7月初,美军实施全面封锁。
你所知道的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海战术”是什么?

你所知道的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海战术”是什么?一、大撤退–诺曼底登陆(1944)在二战期间,诺曼底登陆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军事行动之一。
这次行动由盟军发起,目标是在法国诺曼底地区建立一个桥头堡,以便反攻纳粹占领的欧洲大陆。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盟军采取了“人海战术”,即大规模、有序地将几十万名士兵从舰艇上送上海滩,并迫使德军退却。
这次行动的胜利无疑是盟军决心和士兵们的英勇表现的结果,同时也展现了“人海战术”的巨大威力。
二、中国历史上的“长城战术”中国历史上,有一种叫做“长城战术”的人海战术曾经在多次战争中成功应用。
这种战术基于中国人口众多的特点,通过较少的精锐部队和大量民兵的组合配合,利用地理优势建立起多层次的防线,有效地抵御了入侵者。
长城战术的典型例子是明朝将领岳飞在抗击金朝入侵时所用的战术。
岳飞依靠江南水乡地区的河渠和湖泊,配合大规模修筑的堡垒和城墙,成功地抵御了金军多次入侵,并在节节胜利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三、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铁壁人海”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东线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该战役展现了苏联红军顽强的抵抗精神。
斯大林格勒成为红军防线的一部分,苏联士兵通过密集的兵力、坚实的战壕和巧妙的战术,顽强地抵抗了纳粹德军的进攻。
他们的勇敢和坚持打击了德军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四、古罗马帝国的“人海战术”古罗马帝国在征服欧洲和地中海地区的过程中,也采用了“人海战术”。
罗马士兵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组成了强大的军队。
当面对敌人的时候,他们常常采用密集的方阵,前排用盾牌形成防线,后面的士兵用枪矛刺杀敌人。
罗马军团的敌人无法逾越这种密集的方阵,最终被击败。
这种“人海战术”在古罗马时代的多次冲突中得到验证,并协助古罗马帝国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总结:历史上的人海战术无疑展现了规模庞大、组织严密和坚韧不拔的特点。
无论是诺曼底登陆、中国长城战术、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铁壁人海”还是古罗马帝国的战术,这些例子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世界军事理论发展

世界军事理论发展世界军事理论发展--一战后第一次世界大战--近代作战理论与现代作战理论的分水岭进攻至上、决战制胜、速战速决不灵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各参战国普遍奉行进攻至上、决战制胜、速战速决的理论。
交战双方在作战指导上都企图通过几次大的决战性战役,迅速击败对手,夺取战争的胜利。
然而,战争的进程很快就宣告了各国战争计划的破产。
由于作战规模空前,人员物资消耗巨大,无论哪一方都无力保持连续、高速的进攻,进攻战役在力量耗尽时也就随之停止,接着而来的是绵亘的战线,持久的阵地战。
谁能经得起消耗,谁就可能赢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间不长,三个不曾预料的事实便呈现在各国战争指导者的面前:一是原定的作战计划全部落空;二是基本兵力和战前的物资储备几乎消耗殆尽;三是战场形成绵亘的阵地防御正面。
之后,消耗战略成为主导理论。
(---对应于108出现以后原始的扩张暴兵策略不再奏效,星际开始追求攻守平衡,科技为先的战略,星际战争就是持久消耗战,星际战争就是经济战理论被拉上台面.)在消耗战理论的指导下,大战中的许多战役就是靠几十万、上百万士兵的伤亡和大量武器弹药的消耗来支撑的。
积极防御理论出笼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积极防御理论的指导下,交战双方在防御战役中都十分注重适时使用战役预备队(包括战略预备队)采取攻势行动,以强有力的反击和反突击,稳定防御战线,恢复防御态势。
大战中后期,积极防御理论出现了新的内容。
1917年初,德军副总参谋长鲁登道夫提出了"弹性防御"理论。
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加大防御纵深;兵力部署上前轻后重,主要兵力配置在第二和第三道阵地上;掌握尽可能多的预备队,增强反冲击和反突击的力量;为避免一线防御部队遭敌炮兵突击火力的杀伤,在敌炮火准备过程中将大部人员暂时撤出,待敌人攻占第一道阵地后立即发起反冲击和反突击,恢复防御态势。
-(积极防御和弹性防御理论在星际中经常可以看到,各个种族在防御的时候总是先让少量兵力和地堡牵制住对手的攻击,家里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迅速反击.ZERG的LURKER拖延和PROTOSS的龙骑压制,TERRAN雷车布雷战术集中体现了积极防御和弹性防御理论)协同作战理论崭露头角1917年首次大量使用坦克的康布雷战役可以说是合同作战理论运用的开端,而1918年8月英法联军实施的亚眠战役则标志着大战中合同作战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历史教案:世界军事史中的重要战役

历史教案:世界军事史中的重要战役一、引言世界军事史上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它们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些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战争格局,还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场在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战役,包括《汉朝抗击匈奴》、《滇缅公路协防战》和《诺曼底登陆作战》。
二、汉朝抗击匈奴1. 背景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强大的王朝,但它也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威胁。
为了保卫国家安宁,汉武帝采取积极措施加强边境防线,并发动多次战争来抵御匈奴侵略。
2. 战役经过(1)马邑之战:通过巧妙运用马超等勇将及虚实操兵,中国军队成功击退了来袭的匈奴进攻。
(2)韩信岂敌战:汉朝成功运用连环计以小搏大,击败了匈奴大军。
(3)鸣条之战:中国军队成功围歼匈奴主力,并迫使其以和为贵。
3. 影响(1)打破了匈奴的统一势力,减弱了他们对中国的威胁。
(2)增强了汉朝的国力,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统一和发展。
三、滇缅公路协防战1.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试图通过侵占滇缅公路来加速对华南的控制。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军队与英美联军组成联合作战部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滇缅公路协防战。
2. 战役经过(1)百田死守:在百田堡局部守住阵地长达数月之久,对日军进攻起到极大阻碍。
(2)我由输变赢:“巧渡金沙江”行动成功将日军重兵吸引至滇僰间谍村附近并遭到重创;“血雨腊月”反攻取得昆明城外局部胜利,垫底驾驶河轮。
中国军队与英美联军进行了一系列战役,并成功击溃了日本侵略者。
3. 影响(1)削弱了日本侵略者的实力和士气,为中国人民抗战争取了重要胜利。
(2)巩固了滇缅公路的防御,保证了中国和英美援华的物资运输线。
四、诺曼底登陆作战1. 背景二战期间,盟军为夺回法国并最终推翻纳粹德国统治,策划进行大规模的诺曼底登陆作战。
这场战役被认为是二战中最具规模和复杂性的军事行动之一。
2. 战役经过(1)准备工作:通过伪装和情报搜集等措施,成功迷惑了德军,并策划了大规模空降和海上登陆。
人类历史上的最大规模登陆作战

人类历史上的最大规模登陆作战人类历史上的最大规模登陆作战是指在军事行动中,以地面军队从海上舰队登陆敌方海岸并展开进攻的行动。
这种行动往往需要海陆空三军的充分协同与配合,通常发生在重要战略位置上。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最大规模登陆作战。
诺曼底登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进行了著名的诺曼底登陆行动,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作战之一。
于1944年6月6日清晨开始,代号为“霸王行动”。
此次登陆最终将盟军从法国诺曼底地区推进至德国境内,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当时,盟军集结了超过150,000名士兵和数千艘舰船,从英国海峡横渡至法国海岸。
诺曼底登陆的成功改变了战争的态势,并为盟军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抗日战争的淞沪会战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淞沪会战是规模最大的登陆作战之一。
该战发生于1937年11月,抗日军民对抗侵略日军进攻。
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利用水路优势在上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登陆作战。
这场作战涉及到上海和苏州沿海地区,参战人数超过100,000人,同时还有大量的舰艇与飞机支援。
尽管最终中国军队未能取得胜利,但这场战役的激烈程度和规模仍然使其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行动。
英国弗里敦作战英国在1982年的弗里敦作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规模较大的登陆行动。
此次军事行动是为了夺回被阿根廷占领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
英国军队首先在南大西洋上展开登陆作战,通过几周的战斗成功夺回了群岛。
这场战役涉及了英国陆海空三军的全面协同,参战人数约为20,000人。
英国最终取得了胜利,恢复了对该群岛的控制。
总结人类历史上的最大规模登陆作战在重大战争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些作战往往涉及到大量的士兵、舰艇和飞机,需要充分的协同与配合。
通过登陆作战,军队能够在敌方领土上展开行动,改变战争的态势。
诺曼底登陆、淞沪会战和弗里敦作战都在各自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战争史上的里程碑。
这些战役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也为后世军事学与军事战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抢滩登陆——20世纪最有名的六次重大登陆战役盘点

抢滩登陆——20世纪最有名的六次重⼤登陆战役盘点登陆作战,是指军队对据守海岛、海岸之敌的渡海进攻⾏动。
早在公元前 5世纪前后,在古埃及、波斯、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之间相互征战中已经出现。
1661年,中国民族英雄郑成功,组织庞⼤的舰队,横渡台湾海峡,收复了中国领⼟台湾,更是我国在冷兵器时代关于登陆作战的经典战例。
到了20世纪,登陆作战随着军队技术装备的发展, 以及⼈们对其认识⽔平的提⾼⽽不断发展。
⼀、达达尼尔海峡登陆战役达达尼尔海峡登陆战役 , 是第⼀次世界⼤战中规模最⼤的⼀次陆海军联合作战⾏动。
英法联军为控制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 , 占领⼟⽿其⾸都伊斯坦布尔 , 迫使⼟⽿其退出参与德国⽅⾯的战争。
遂于 1915 年 2 ⽉⾄ 1916 年 1 ⽉ 9 ⽇实施了达达尼尔海峡战役 , 加利波利半岛登陆作战是此次战役的主要组成部分。
结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感。
由于傲慢轻敌,准备不⾜等原因导致英法联军惨败。
战役的失败,使得发动战役的倡议者⽇后的英国⾸相当时英国的海军⼤⾂---温斯顿.丘吉尔被迫辞职 , 还导致了原本摇摆不定的保加利亚站到德国⼀⽅参战。
⼆、挪威登陆战役挪威登陆战役⼆战期间,纳粹德国军队为占领挪威实施的进攻战役。
1940年9⽇5时50分,德军登陆部队和空降兵在挪威重要港⼝奥斯陆、克⾥斯蒂安桑、斯塔万格、特隆赫姆及纳尔维克登陆和空降。
迅速占领挪威⾸都奥斯陆以及其它重要港⼝和机场,并利⽤以奥斯陆为中⼼的铁路⽹快速突进。
英法联军缺少统⼀指挥 ,决断不⼒,⾏动上互不协调 ,最终铩⽻⽽归。
挪威登陆战役,显⽰出陆、海、空军间战役战术协同的作⽤⽇益增长,表明了空军在海上战⽃的可能性和实施战役战略规模空降的可能性,是第⼀个三军联合从海上占领⼤⽚滨海地域的战略性联合战役。
这⼀战役的经验⼴泛应⽤于此后⼤型登陆战役的准备和实施 ,对登陆战役实施的⽅式、⽅法产⽣了重⼤影响。
三、北⾮登陆战役1942年夏,苏联对美英施压,要求他们在欧洲开辟第⼆战场,以缓解苏联的压⼒。
海军作战方式

海军作战方式
海军作战方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舰队作战:海军将舰艇编成一个舰队,利用舰队的火力、机动性和防空能力进行作战。
2.军舰打击:海军利用军舰的火炮、导弹和鱼雷等武器对敌舰船和岸防设施进行打击。
3.水面战斗:海军利用水面舰艇进行近海或海上的战斗,包括打击敌舰船、进行搜寻和巡逻、调查和侦察等。
4.潜艇行动:海军利用潜艇进行侦察、打击敌舰船和打击陆上目标的行动。
5.航空作战:海军利用航空兵力进行海上打击,包括利用舰载飞机和陆基飞机进行巡逻、侦察、打击敌舰船和陆地目标等。
6.特种作战:海军特种部队利用潜水员、水面和潜艇载具等进行海上特种作战行动,如破坏敌方港口和船只等。
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四种模式

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四种模式一、集中模式在集中模式下,指挥官会集中所有作战资源,通过统一指挥和控制实现战斗力的最大化。
这种模式适用于作战任务集中、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能够快速集结兵力、迅速形成合围态势,对敌方进行有力打击。
集中模式的优点是指挥效率高、调度灵活,但也存在依赖指挥官个人能力和信息传递的风险。
二、分散模式分散模式下,指挥官将作战任务分散给不同的部队或单位,由各个独立完成任务。
这种模式适用于作战区域广阔、任务复杂的情况下,能够充分发挥各个部队的专长,提高整体作战效能。
分散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响应和适应多样化的战斗环境,但也存在指挥链条拉长、信息传递滞后的问题。
三、网络模式网络模式下,指挥官通过网络化指挥系统,实现各个作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这种模式适用于信息化程度高、作战单位分散、任务复杂的情况下,能够实时获取各个单位的情报和指令,迅速做出决策。
网络模式的优点是信息传递迅速、指挥能力强大,但也存在网络安全和通信干扰的风险。
四、混合模式混合模式将以上三种模式结合起来,根据具体作战需求灵活运用。
这种模式适用于作战环境复杂多变、任务多样的情况下,能够根据不同的战斗阶段和任务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模式进行作战。
混合模式的优点是灵活多样、适应性强,但也需要指挥官具备较高的指挥能力和判断力。
总结起来,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四种模式分别为集中模式、分散模式、网络模式和混合模式。
每种模式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指挥官需要根据具体的作战需求和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模式进行指挥和决策。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战争形态的变化,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模式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为未来战争的胜利提供更多可能。
世界古代十大著名战术

世界古代十大著名战术十大著名军事战术:三三制、闪击战、狼群战术、钳形攻势、渗透战术、战略轰炸、堑壕战、跳岛战术、封锁战、导弹战等。
其中渗透战术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由德国提出。
渗透战术也被称为胡蒂尔战术,其主要作战方式是,利用小的作战单位。
十大著名军事战术1、三三制战术三三制战术起源于抗战时期,由中国林彪提出。
三三制步兵战术是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战术策略,对世界绝大多数轻步兵部队有着实际意义。
其主要战斗模式是三人一组,三组一班,三个班为一个战斗群,分为三个梯队,担任“进攻、掩护、支援”,通常情况下,一个连就是一个战斗群。
三三制的队形能够随时改变,灵活性强,既能保证层层递进的进攻压力,又能避免敌人火力覆盖造成的大规模伤亡。
三三制战术在实际中的运用是比较广泛的,较多地用在国内战争时期,与抗美援朝时期。
2、战术轰炸战术轰炸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术轰炸与战略轰炸是不同的,战术轰炸的主要作战方式是以军队和军事设施等高价值目标,进行有限轰炸,以达到摧毁或暂时瘫痪的目的,而不是不加区别地轰炸一般市民住宅地区。
简单来说,战术轰炸是针对于个别情况、具体目标的。
例如1941年日本轰炸珍珠港,便是典型的战术轰炸。
战术轰炸既能够提供近距离的空中火力支援,直接支持地面行动,也能够进行火力封锁,但这时所攻击的目标并没有和友军接触。
3、堑壕战术堑壕战术最早起源于欧洲17世纪,但真正得到广泛的规模运用,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
堑壕战最早由散兵坑演化而来,其主要作战方式是利用低于地面的战壕进行战斗,能够保护士兵躲避炮弹。
堑壕战主要运用于火器时代阵地战当中,在战争结束后通常会将死亡的士兵埋葬其中。
可以说,堑壕战是人类从农业战争到工业战争的过渡,极大地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发展,为后来宏大迷人的作战理论体系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自堑壕战以后,真正的工业化战争也开始了。
4、跳岛战术跳岛战术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通常认为由美国麦克阿瑟提出。
其主要作战方式是不采行逐一收复各岛的战法。
现代战争中的登陆作战

、
登 陆作 战必须遵循 的基 本规律
就 登陆 作战而言, 直接 影响登陆作战制胜的因素主要是登 陆输送装备 以及相 应火 力打击 能 力
的变革 。作 为登陆作战的物质基础, 登陆 输送 装备( 称登陆输送工 具) 俗 的发展 已经历 丁几 千年的 漫长时期 , 从尖底船发展到平底船 , 从平底船叉发展 到气垫船 、 直升机 , 乃至 冲翼艇 。 目前, 输送 装 备的发展总 的趋势 是向着高速 、 立体发 展。在 登陆输送 装备发展的同时, 陆作 战所运用的火力打 登 击能力也在迅速 向远射程、 高精度 、 大威力发展 。但对登陆 作战来讲 , 无论 未来高新 技术条 件怎样
方法和灵活运用以及 登陆作战所采取的主要登陆方式, 对登陆 作战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有重 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登陆作战
登陆作战主要是 围绕海 洋权益 的争夺 展开的。特别是第 二次世界大 战以 后, 着科学技 术的 道 迅 猛发展和人类生态环境 的 日 益恶化 , 海洋 已经成 为人类生存与 可持续 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宝库 . 使人们对海洋地位作用的认识发生 丁质 的变化, 多国家纷纷把 目光转 向海 洋, 烈希望扩大 本国 许 强 的海洋管 辖范围, 便 获得更多的“ 蓝色 国土” 及其 资源。美国在战 后就开始把 独霸近 海资源和 拥
维普资讯
舰 船 论 证 参 考
20 0 2年 第 1期
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做法 。这主要是 因为, 登陆战役是所有战役样式 中最 困难 、 最复杂 的进攻作 战样 式。它要越海攻击 , 它要背水攻坚 , 没有长时 间、 有效的先期 火力 突击, 没有到位 的火力瘫痪 , 要想 “ 过得去 “ “ 、登得上” 几乎是不可能的。例如 : , 二战期 间的诺 曼底登 陆战役 , 战役 发起以前 , 盟军 首
中外十大经典战争(2024年)

中外十大经典战争一、战争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从人类的诞生到现在,发生了不计其数的战争,虽已过去数百年,甚至千年,依然被后世所铭记。
二、世界军事史上十个经典战术1、闪击战闪击战也叫闪电战,由古德里安创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率先使用的一种由航空部队与装甲部队进行密切协同的战术战役模式。
是以对敌方重要的战役战术目标、指挥中枢、交通枢纽等进行空袭迅速取得制空权、瘫痪地方指挥体系,同时以坦克部队、炮兵、装甲及摩托化步兵等多兵种组成密集的装甲突击群,在战术空军的协同下迅速突破敌防线,并向敌纵深目标进行快速的穿插机动,对敌进行分割包围,从而对敌进行歼灭作战的模式。
2、战略轰炸战略轰炸是一种空中作战方式,主要指使用远程轰炸机对敌方的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经济、工业及军事目标进行集中和长期的攻击和破坏,通常具有大规模破坏和高效率的特点。
战略轰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二战期间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战略轰炸在现代战争中仍然扮演重要角色,需要充足的情报支持和后勤支持,同时也依赖于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完善的指挥系统。
3、狼群战术狼群战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大西洋上的盟军商船和美国对太平洋上的日本运输船所使用的潜艇战术,即用多艘潜艇组成小分队,像狼群一样轮番对敌方军舰和运输船发起水下攻击。
猛虎也怕群狼,德国海军用“狼群战术”,组织成群潜艇袭击盟国的海上舰船,破坏盟国的海上运输线,使盟军蒙受重大损失。
4、堑壕战堑壕战,也叫壕沟战,是敌对武装部队从挖入地下的相对永久的战壕系统进行攻击、反击和防御的战争。
战壕通常彼此靠近,当进攻的优势火力迫使对方部队“深入挖掘”以牺牲其机动性以获得保护时,常会诉诸堑壕战。
战壕系统最初只是部队仓促挖掘的一系列散兵坑。
随后加深这些洞,以便一名士兵可以安全地站在其中,并且各个散兵坑可以连接,建造出一个更永久的野战防御工事系统。
著名的十大战术

著名的十大战术
1、闪击战
闪击战也叫闪电战,是由古德里安创建,在二战期间德军率先使用这种战术,这种战术的主要模式就是有由航空部队与装甲部队密切合作,先取得制空权,然后再进行地面攻击。
2、战略轰炸
战略轰炸起源于一战,起因是飞行员拔出手枪与敌军对战,而后随着科技的发展,飞机得到了升级,战略轰炸模式也更完善。
3、狼群战术
狼群战术多运用在海上作战,主要是由多艘潜艇组成,轮番对敌方发起进攻,并有一艘“狼头”舰来指挥“群狼”的统一行动。
4、堑壕战
堑壕战是由散兵坑演化来的,主要作战方式是利用低于地面的战壕进行作战,能够保护士兵,而这种战争方式主要运用在火器时代,后世不常见。
5、跳岛战术
跳岛战术也叫作蛙跳战术,起源于二战的太平洋战争,意思是指不逐一收复各岛,而是收复一个岛屿之后,跳过下一个岛屿,而攻占下下一个岛屿。
6、封锁战
封锁战又被称为是饥饿战术,起源于1944年,是美军为了击败日军,想办法来缩短战争时间的一种战术,也是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
7、导弹战
导弹战起源于二战,是指利用导弹来进行大规模的袭击,导弹战开始是希特勒对于英国的攻击,而后这个战术也延续至今,曾经的中东战争、美国空袭利比亚都是这一战术。
8、心理战
心理战是指对战双方心理上的较量,作用是可以从精神上瓦解敌军的作战,心理战这一说法来源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经诺曼底登陆就曾应用过这种战术。
9、电子战
电子战也是世界十大经典战术之一,电子战主要是用来攻击敌方的C4I系统,现阶段普遍运用在海陆空各种作战当中。
10、间谍战
间谍战主要方法是互相派间谍到对方阵营,窃取有价值的信息,而这种战术在世界范围内也是被广泛的应用。
世界海战史上十次著名的登陆作战

世界海战史上十次著名的登陆作战世界海战史上十次著名的登陆作战2011-07-21 17:03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渡海登陆作战--公元前1470年古埃及人对叙利亚的登陆作战开始,登陆作战以其独有的方式登上了战争的历史舞台。
吴、齐山东半岛登陆战役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登陆作战。
战役是在我国古代吴国与齐国间展开的。
公元前485年,当时位于太湖流域的吴国,派大夫徐承率舟师出长江口渡海径直北上,进攻位于山东半岛的齐国,由于齐国的截击,吴国战败,遂放弃了占领齐国的企图。
此役虽然以登陆方失败而终,但它开创了我国登陆作战的先河,在我国作战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台湾岛登陆战役我国古代海战史上规模最大的登陆作战。
台湾岛登陆作战是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下进行的,是我国海战史上规模最大、距离最远的一次成功的登陆作战,是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突出战例。
明朝永历十五年(1661年)三月初一,郑成功在金门举行了隆重的誓师仪式。
他将进攻台湾的舰队分为两个梯队:第二梯队由黄安等指挥,共有战舰20余艘,部队6000人。
而郑成功于二十三日中午亲率第一梯队出征,此梯队共有战舰数百艘,部队2万人。
荷兰侵略军在台湾的总兵力约2800人,战舰"赫克托"、"斯·格拉弗兰"和"威因克"、"马利亚"等以及小艇多艘。
战争持续了近9个半月,于十二月十三日结束,以敌部死伤数百,余部全部投降而终。
至此,沦陷了38年的台湾又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的伟大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加里波利半岛登陆战役世界战史中最具现代意义萌芽的登陆作战。
此役是英、法联军在德、土军队防守的加里波利半岛实施的登陆作战。
战役从1915年2月19日,英法联军舰队(战列舰11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16艘、潜艇7艘、扫雷舰21艘以及水上飞机母舰、炮舰和大量辅助船等共100余艘,先后将57万余人及作战物资顺利地投送到预定海域)在英国卡登将军的率领下,从英格兰海军基地出发开始,至1916年1月9日最后一名"澳新军团"士兵离开海滩为止,历时11个月,以协约国最后伤亡14。
渡海登陆作战的成功范例

渡海登陆作战的成功范例
渡海登陆作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成功实施了大规模的渡海登陆作战,这个行动被称为“D日”。
以下是该作战的成功因素:
1. 精心策划和准备:盟军提前进行了详细的侦察和情报工作,了解了地形、天气和敌军的布防情况,并在登陆前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训练。
2. 联合作战:诺曼底登陆是一个联合作战,涉及陆地、海军和空军多个兵种的协同行动。
各军兵种之间密切合作,确保各个部分有机地配合,共同攻克目标。
3. 制空权的确立:盟军在登陆前夺取了制空权,通过对德军的空中打击,在渡海登陆中获得了空中优势,保护了登陆部队。
4. 持续的火力支援:登陆部队得到了强大的火力支援,包括炮火轰击、舰炮射击和空中轰炸。
火力支援有效地削弱了德军的防线,为登陆部队提供了更大的机会。
5. 特种兵的作用:盟军派遣了大量的特种兵,进行了多个重要目标的秘密突袭,扰乱了德军的防线。
特种兵的行动有效地分散了德军的力量,为登陆部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6. 高士气和坚韧意志:盟军士兵在敌军的顽强抵抗下展现出了极高的士气和坚韧意志。
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对胜利的渴望和无畏的勇气。
总结起来,诺曼底登陆的成功范例体现了精心策划、联合协同行动、制空权的确立、持续的火力支援、特种兵的作用以及士气和意志的重要性。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该作战的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观世界军事史登陆作战有几种模式
登陆作战相传从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古埃及、波斯、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之间的相互作战中已经出现登陆作战,随着海空力量的发展,登陆作战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规模也逐渐扩大,登陆作战无疑是一把锋利匕首,从二战中的登陆作战来看,无论是盟军的诺曼底登陆,美军的西西里登陆、硫磺岛登陆,都是在夺取了制空,海权后,才发起的,没有制空的登陆作战是无法想像的,其次是信息的保障,各种登陆前的信息准备,信息情报的收集,各种侦察手段的反复使用,要最大限度的掌握和发现敌情,因为那样就是发扬火力的前提。
登陆战中,登陆一方定会选择抗登陆方防守薄弱的地点登陆,且登陆前会作大量的工作转移抗登陆方的视线,混淆抗登陆方的听觉,还会组织一定的力量进行佯动,误导抗登陆方对登陆地点的选择,这方面诺曼底就是典型的代表,因其前期信息欺骗和情报误导作的相当出色(因诺曼底登陆被人写烂了,就不多说了),使德军的主力放在了加莱方向,且对盟军的登陆几乎没有任何的准备,才使盟军的登陆作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火力装备阶段,登陆方会通过强大的突击火力将抗登陆方的滩头阵地进行猛烈的打击,争取将抗登陆方的滩头阵地及人员摧毁50%,极大地削弱对方的抗击强度,否则后果就是奥马
哈海难。
其次是在开辟登陆场和空降场阶段,此时难以发挥有组织的战斗力,尤其是登陆作战在水际附近时,一只脚在海里,战斗力处于纵向分散状态。
登陆方以登陆舰艇在预定的登陆方向和地点突击上陆,抢占一定地幅的登陆场,站稳脚跟;接着源源不断地投入大批后续登陆作战力量,连续突击,进一步巩固扩大登陆场,向纵深推进,最终取得登陆作战的完全胜利。
很多登陆的实例以被详细写过了,就不多写了,只举两个例子来阐述一下:1、纳粹进攻挪威二战中的第一场登陆战并不是盟军打响的,而是纳粹德国为了挪威的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重要的地理位置而打响的。
占领了挪威,德国就开辟了海军进入大西洋的通道,且挪威丰富的铁矿可满足德国军工业的需要,占领了挪威还能阻止住英国海军不能进入波罗的海,使德国北部免受袭击,如此重要的挪威但因为其国土狭长,多为冰雪覆盖,陆上行动极为不便,只能通过海上登陆战来解决!鉴于德国海军弱小无比,德军只能通过奇袭和强大的空军作保障,德国出动了全部的海军力量,并出动了320架各型轰炸机,100架战斗机,70架侦察机,还有500架运输机实施登陆作战,其实德军的奇袭谈不上,英国法国等国早就发现了德国海军的调动,只是谁都没有作出反应,而挪威得知德军的行动后,也没有作出反应,怕激怒德国。
结果不难想像,德军顺利登陆成功,占领挪威,达到了其作战目的。
其实此次登陆战没有什么可写的,关健
是此次作战开辟了登陆作战的新模式,空降辅助登陆,垂直登陆由此产生。
2.英阿马岛战争起因是因为阿根廷当时的军政大权领导人加尔铁里企图已一场痛快的胜利来转移
公众对于阿国内的经济等问题的视线。
战争爆发后,阿迅速占领了马岛,当时的大英帝国立即组建了一支以竞技神号和无敌号航母为核心的特混舰队,在特混舰队一万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军参战部队完成了制定作战方案、战斗序列编组、战术演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征租5 8 艘民船,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同时对征用的民船按需要进行快速改装。
如“伊利莎白女王二世”号和“堪培拉”号客轮都改装为运兵船,“大西洋运送者”号和“大西洋堤道”号滚装船改装为飞机运输船,特别是“乌干达”号客船正载着9 4 0 名学生在地中海航行,接到征用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让学生上岸,随即驶向直布罗陀,仅用三天就改装为医院船。
英国的这些高效迅速的临战准备,奠定了取胜的基础。
英军到达后首先利用其核潜艇对马岛进行了海面上的封锁,并用特种部队查明了南岛上阿军的兵力、装备、火力配置,并为后续部队的登陆选择了机降地点,还清除了岛上的雷区,随后英军无一人伤亡的成绩夺取了南岛,为日后的夺取马岛获得了一个很好的跳板。
此后,英军故计重演,以特种部队SAS 先摸上岛侦察阿军的部署,火力配置等情况,不断袭扰阿军,还破译了阿军密码,再以强大的陆海军火力压制阿军,虽阿
军也利用其空军的勇猛击沉了几艘英军军舰,但在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后,剩余九千多阿军投降。
至此,战斗基本结束,具有数百年强国地位的大英帝国尽管最终取胜,但损失惨重;而阿根廷以微弱之师给英国人以重创, 反倒使人感觉虽败犹荣.。
纵观整个马岛战争.,英军获胜不在乎下列几点原因:1.战略决策上,阿方错误判断英国不会劳师远征,同时又高估了自己的军事实力。
但英国以军事斗争为主,兼以政治、外交、经济多管齐下,充分调动了国际、国内一切有利条件,发挥总体优势,最终走向胜利。
2.在军事上,阿军把最精锐的装甲部队居然部署在与其有领土争议的智利边境?@!其他也分散部署,没有足够的机动兵力,而英军集中的全是最精锐的陆战队,特种部队,还有二战时另东南亚的日军闻名丧胆的廓尔喀营。
英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术先进灵活,处处抓住阿军弱点,争取主动,打击阿军。
而反观阿军,装备落后,对战争的准备很差,据说阿军投下的炸弹40%都没炸。
军队高层无实战经验,对国际局势、英军企图、战略方向都作了错误判断。
战术思想消极,呆板,最大最大的失误就是不袭击英军漫长的补给线,败笔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登陆作战都将采取这样的模式,首先是在信息情报工作上大做文章,尽可能的获得登陆时一切所需的信息情报,其次夺取制空权,使用轰炸机对抗登陆方炮兵阵地实施密集轰炸。
部队通过多个波次的空中火力突击和海
上火力准备,摧毁抗登陆方大部前沿阵地和纵深重要目标,瘫痪抗登陆方防御体系,削弱抗登陆方防御能力,为立体登陆创造了条件。
继而,武装直升机采取超低空掠海进入,跃升俯冲,实施对地攻击。
再就是登陆输送队抵达泛水线快速抵滩,在两栖装甲战车及火力支援下的情况下向海滩疾冲;空中的武装直升机实施轮番攻击,压制抗登陆方纵深火力。
在登陆双方处在登陆与反登陆、冲击与反冲击激战的时候,突然地在抗登陆方纵深实施空降。
最后登陆方抢滩上陆,夺占抗登陆方滩头阵地。
开辟一个纵深30公里左右的登陆带。
占领有力地形,迅速组织起部队,准备迎击抗登陆方的反扑,巩固登陆场后再向纵深推进。
未来的登陆作战中,制空、制海、制信息权才是的关键,还有一种说法是决胜24小时,登陆的24个小时内,登陆方只要能站稳脚跟,那抗登陆方就只能祈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