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必背知识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必修二必背知识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一、人口自然增长

1.历程: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J”形,且有快有慢。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注意:①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的共同影响。例如,我国目前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但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的绝对数仍然较大。

②一个地区人口数量最多是在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刻,而不是增长率最大的时刻。自然增长率越大,增长速度越快。只要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总数就在增加。

3.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

生物学规律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等

经济基础经济发达程度、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自然灾害

上层建筑文化教育水平、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等

根本性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人口增长模式-------划分依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从数值上区分人口增长的模式目前高

低界值大约是:出生率的界值是2%,

死亡率的界值1.5%,自然增长率的界

值1.0%。

(1)“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传统型”

(2)“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3)“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比较

项目

扩型(年轻型) 静止型(成年型) 收缩型(老年型)

形状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

塔形

底部变窄,金字塔变瘦

变长

底部收缩,上部空宽,金字塔已变形

人口增长特点青少年儿童比重大,出生

率、自然增长率都比较高

各年龄组人口比重大致

均衡,出生率、死亡率

差不多

青少年儿童比重减小,老年人口比重

增加,出生率长期下降,死亡率上升,

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趋势

国家“低—低—低”模式。

三、人口合理容量的几个概念

1、环境承载力:在一定时期,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

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2、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

容纳的最大的人口数量。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环境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木桶效应),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容量取

决于最小环境承载力的资源

3、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

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最合理、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四、人口迁移

1 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动的原因有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

移)人口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

2 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行政区至少县级变化);变更居住地(住房、户口);时间限度(一般为一年)

3 人口迁移的类型:①按迁移空间围分-----国际迁移、国迁移

②按迁移方向分---目前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由农村迁往城市。

五、地域文化与人口

1.婚俗文化与人口出生率:

①初婚年龄与人口

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司空见惯,人口出生率低

发展中国家:早婚之风盛行,初婚年龄偏低,人口出生率高

②婚姻稳定程度

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会导致出生率降低

2.宗教与人口出生率

一般不反对人口增殖,因此形成较高的出生率

3.中国文化与人口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一城市区位因素

1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所占据的位置(绝对区位);更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相对区位)。

2 城市的区位因素、具体影响、原因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主要城市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2、主要功能区的比较

有明显分区

工业区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域沿主要交通

干线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

两侧

住宅区占地面积大,

是城市主要功

能分区,工业

化后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高级于低

级住宅分化;位置上,

高于于低级住宅分区背

向发展

高级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

低级城与低地、工业区联系;配套

设施缺乏,环境较差。

3、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4、中心地理论

(1)一个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

(2)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位于圆形商业区域的中心。

(3)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围覆盖低级服务围。

城市等

城市作

城市数

城市距

服务围智能种

服务功能

三城市化

1、城市化-----人口和产业活动向城镇聚集和城市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

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1)推力:(农村人口增长快,剩余劳动力多,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2)拉力:(城市工业发达,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

4、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城市化的意义:人口转变(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产业

结构变化、工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缩小城市与乡村距离,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渐趋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