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苏联蒙太奇学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探索理性蒙太奇时期(1924-1929) • 1929年,爱森斯坦发表了关于理性电影的纲领性文章《展望》,同年 还发表了《在单个镜头画面之外》、《有声电影的未来》、《电影中 的第四维》等,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他的理性电影的意义。他说:“理 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之间的不协调性的唯一手段。 在电影辩证法语言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再是故事的电影,也不是 轶闻的电影。理性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它将是整个思想体系和概念 体系的直接表现。” “理性电影就是力求用简洁的视觉图像叙述抽 象的概念。”他甚至还宣传要把《资本论》拍成电影。
第4讲 苏联蒙太奇学派
苏联蒙太奇学派并不是一个有统一的艺术宗旨或发表过某项艺术宣 言的团体。它只是泛指在整个20年代到30年代初期活跃于苏联影坛,并 对蒙太奇理论与实践作出过贡献的艺术家群体。其中主要有库里肖夫、 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托夫、杜甫仁科等人。
wenku.baidu.com
蒙太奇,Montage,原是法国建筑学术语,意为装配、构成,后来 被借用过来指称电影镜头的剪辑和组接,成为电影的专用术语。既指进 行组接和转换安排后的方法,还指这些方法使用后在观众心理所产生的 视听效果。这种视听效果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思维和情绪,给影片增添了 艺术感染力。
• 3、建立总体的、完整的电影结构理论的时期(1930-1948) • 这一时期爱森斯坦发表的最重要的著作是《蒙太奇1938》。这篇文章 集中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画面与形象关系;二是形象与思想关系。
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 “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更像二数之积……它 之所以更像二数之积而不是二数之和,就在于对列的结果在质上永远 有别于各个单独的组成因素。” • 强调:将单个镜头并列、组合在一起时构成了有含义的整体。 • 强调:蒙太奇是一种冲突,由两个元素(镜头、段落)的冲突而构成 的一种新的概念。 • 从汉字(日语)获得灵感:口+鸟+=鸣 口+犬=吠 水+目+泪 刀+心+忍
• 从三个功能的角度来理解蒙太奇: • 第一,是叙事蒙太奇。就是把时间、空间中断的胶片联接起来,以保 持叙事的连贯性,这个意义上的蒙太奇纯属一种技术手段; • 第二,是艺术蒙太奇。蒙太奇是作为一种电影修辞手段,即通过隐喻 和节奏以引起强烈的艺术效果。其功能是诉诸情绪的;
• 第三,是思维蒙太奇或者说蒙太奇思维。即把蒙太奇作为一种思维方 式或哲学看待,这在电影美学上引起了重大的突破。
创作实例 选择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手段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影响观众的 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结论。
影片《十月》中表现孟什维克代表居心叵测的发言时,插入了弹竖琴的手 的镜头,以说明其“老调重弹,迷惑听众”。 《十月》中用克伦斯基(此君为前总理)的镜头与上发条的机器玩具孔雀 相组接,用来说明克伦斯基的虚荣和受操纵。
《罢工》中,1500名死者的镜头与屠宰场被杀的牛喉管中流血的镜头互相 穿插,表现了屠杀的残酷。
《战舰波将金号》 该片是向俄国 1905年革命20周年的献礼影片,表现敖德萨 海军波将金号战舰起义的历史事件。影片具有史诗般的规模,主 题重大,既有宏伟的群像,又有细节的描写。丰富的蒙太奇手法 和准确恰当的节奏使这部史诗片充满激情。敖德萨阶梯大屠杀一 段不仅气势磅礴,而且蒙太奇切换充分体现了惊心动魄的场面和 感情的起伏。有人说如果这部影片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那么 敖德萨阶梯则是经典中的经典。随着这部影片的诞生,爱森斯坦 的蒙太奇理论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对世界电影的影响也更明显了。 这部电影被广泛的认为是世界影史上最伟大的影片之一。
• 理性蒙太奇的实质在于通过两个或者多个画面撞击产生思想。例如, 他在影片《十月》中,插入了一个亚力山大三世的雕塑从基位上坍塌 下来的画面,表达沙皇专制的覆灭,而后来临时政府复辟沙皇制度时 ,他又插入了一个亚力山大三世的雕塑重新竖立起来的镜头,以全现 “反动势力”的反扑。在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他分别切入了石 狮卧睡、抬头、跃起三个镜头,以此来说明人民从觉睡到觉醒到反抗 的思想主题。
• 通过大量实验,库里肖夫得出结论是:“蒙太奇原则是电影特性的基 础”。他认为,拍摄完成胶片仅仅是影片的材料,是影片制作的开始 ,电影艺术并不是从演员的表演或镜头的拍摄开始的,这只是影片制 作的准备过程,而真正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从剪辑开始,将拍摄完 成的胶片按照不同的次序组接,将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带摄影机的人》
一部纪录前苏联劳动人民平凡生活的影片,也是一部关于摄影机如何 记录以及摄影师剪辑师工作的影片。其基本可以分为观众入席的序曲、 城市的黎明、劳动人民白 天的辛勤工作以及人民工作后的休息与艺术 实践。 一部有关电影的电影(电影学的电影),是电影的第一次自体反思
《带摄影机的人》是一部具有很强纪实性和多义性的作品。这部经过 精心剪辑的纪录片是维尔托夫“电影眼睛”理论的直观表现,它没有 布景,没有字幕,也没有演员道具。影片呈现了一个缜密的套层结构: 表层上是一部纪录苏联劳动人民平凡生活的城市交响曲,其内层则讲 述了摄影机如何纪录生活、摄影师如何进行拍摄和剪辑。表层的城市 交响曲可以分为观众入席的序曲、城市的黎明、劳动人民的辛勤工作 和工作后的休息与艺术实践。在内层结构中,从带摄影机的人拿着摄 影机走出门口开始,讲述了通过“电影眼睛”即摄影机来纪录现实社 会的过程。影片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纪录下了一个时代一个城市的现 实生活场景,更多地在于其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所实现的价值。在技术 方面,本片创造了分割画面、二次曝光等剪辑手法;在理论上创造了 “自我暴露”的拍摄手法,即摄影者出现在影片中。所以本片是一部 伟大的作品。
• 爱森斯坦是从蒙太奇给观众带来一种强烈的心理冲击的意义上来使用 这个词的,在他看来,蒙太奇就像许多在时间和空间上随意摄取的杂 耍式表现(如暴力或悲惨的画面)。在他的第一部电影《罢工》中就 可以找到许多运用杂耍蒙太奇原则设计的场景段落。比如在影片结尾 部分,把工厂主与军警屠杀工人的镜头同屠宰场宰杀肉牛的镜头联系 在一起,交替出现。开头部分烟囱与工厂主的组接;空空的烟囱与烟 囱口上停着的乌鸦组接;军警头目与工人住宅的组接等等。
维尔托夫与电影眼睛派
• 吉加· 维尔托夫,原名丹尼斯· 考夫曼。吉加· 维尔托夫是他的笔名,意 为旋转的陀螺 spinning top 。因崇拜马雅可夫斯基,模仿马雅可夫 斯基创作诗歌、科幻小说、讽刺作品等未来主义文章,并尝试未来主 义的声音实验——用留声机对声音进行剪辑、拼贴。 • 1918年开始在莫斯科电影委员会新闻电影部工作,曾参加最早的苏联 新闻片《电影周报》的剪辑工作。曾用碎胶片剪出《电影真理报》, 在巴黎广受赞誉。 • 20世纪20年代初,维尔托夫与妻子伊里沙维塔· 斯维洛夫、弟弟米哈依 尔· 考夫曼组成“三人小组”。不久,“三人小组”组成“电影眼睛派 ”。
爱森斯坦——世界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
一、杂耍蒙太奇(戏剧理论), 《罢工》片段
二、《战舰波将金号》,敖德萨阶梯与石狮子
艺术工程师爱森斯坦 ——从杂耍蒙太奇到理性蒙太奇
• 爱森斯坦,被世界许多学者誉为对整个人类文化史进程有所影响的人 。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建筑师家庭,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1920年, 他投身戏剧,就教于著名的戏剧家梅耶荷德,梅耶荷德激进的戏剧改 革思想对他影响很深。1923年转入电影界后,既发表了大量具有重要 影响的电影论文,又拍摄了《罢工》(1923)、《战舰波将金号》( 1925)、《十月》(1928)、《总路线》(1929)、《墨西哥万岁》 、《亚力山大· 涅夫斯基》(1938)、《伊凡雷帝》(1945)等著名影 片。
• 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出现与20年代前苏联的政治形势与意识形态环境 有着直接的联系。“十月革命”胜利后,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极为 重视电影。1919年8月27日,列宁签署法令,将电影的生产和发行 移交给人民教育委员会,电影事业实行国有化。1922年,列宁指出 :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显然,在当时的前 苏联,电影已不再是好莱坞式的大众娱乐性商品,而是负载着宣传 和认识功能、传达社会信息的媒体。因而,已有的电影表现手法和 电影语言无法适应新的社会制度的需要,必须创立一种崭新的电影 语言。蒙太奇学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
• 三、“库里肖夫效应” • 将俄国演员莫兹尤金的没有任何表情的特定镜头分别与一碗汤、一口 棺材、一个婴儿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观众看后对演员的演技大加赞赏 ,认为面对汤时,表现出了饥饿,而对棺材时表现出了悲痛,面对婴 儿时则表现了慈爱。 • 库里肖夫借助此项实验证明,有目的地将不同镜头加以并列,便可以 获得一种新的涵义,一种新的艺术。蒙太奇是电影表达思想、情感的 一种更为有效的手段。
• • • •
电影眼睛派的理论主张: (1)摄影机是人眼所不能比拟的“电影眼睛”。(未来主义) (2)电影工作者应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细节,纪录现实生活。 (3)零散的素材通过巧妙的剪接可以创造出生活的诗意与特定 的意义。
• 维尔托夫的主要作品有《电影眼睛》(1924)、《前进吧,苏维埃》 (1926)、《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1926)、《第十一年》( 1928)、《带摄影机的人》(1929)、《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 1934)
• 一、创造性地形学 • 他将五个拍摄自不同地方的镜头,即①一个男人从左向右走来;②一 个女人从右向左走;③二人相遇,握手,男人用手向某处;④白宫; ⑤二人向台阶走去五个镜头加以连接。
• 观众看过这个剪辑段落后认为这个男人和女人从同一条大街的左右两 侧走来并相遇,然后一起走向白宫。
• 这5个镜头通过蒙太奇手段将完全不同的时空表现为一个连贯而统一 的时空。这一实验表明,通过镜头的合理组接,蒙太奇不仅具备叙事 功能,而且在电影时空方面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功能。
• 二、创造的女人 • 第二个实验处理的材料是“人”。库里肖夫拍摄一个女孩坐在镜子前 修睫毛、画眼眉、涂口红、穿拖鞋的场景。然而,实际上,这个女孩 并不存在,嘴唇、腿、后背、眼睛分别属于不同的女人。库里肖夫把 同一场景不同人的局部特写剪辑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人。这 个实验表明“电影效应的全部能力都在蒙太奇中”。
• 1、杂耍蒙太奇时期(1920-1923) • 杂耍蒙太奇又称吸引力蒙太奇。杂耍“是戏剧中每一个特别刺激人的 瞬间,即戏剧中能够促使观众足以影响其感官上或心理上的感受的那 些因素”。例如,他在戏剧演出中加入马戏、电影等表现形式,引起 观众的震惊。而杂耍蒙太奇则是从最后的主题效果出发对那些独立、 单个的杂耍的“合成”,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 结论。这一理论既强调了“瞬间”、“局部”在艺术整体中的重要性 ,又强调了蒙太奇对“瞬间”、“局部”的重新结构和创造。
第一,创造性地形学;第二,创造的女人;第三,库里肖夫效应
• 库里肖夫将当时的电影分为三类:美国电影、欧洲电影以及俄国电影 ,他认为三者在构成方式上差异很大。一部典型的俄国电影的剪辑点 只有10-15个,欧洲电影有20-30,而美国电影可能有80,甚至超过 100,而且机位方面美国电影也比俄国电影丰富。一般而言,当时的 俄国电影多由固定机位的长镜头构成,而美国电影则由多种机位的大 量短镜头构成。库里肖夫认为美国电影中镜头的变化比较快,这种变 化能清晰地传达给观众,而俄国电影镜头变化慢,由变化产生的效应 自然是美国电影更强。
库里肖夫的三个实验
库里肖夫是苏联电影和蒙太奇理论的先行者、奠基人,1920年代的苏联超过一半的 导演都是库里肖夫的学生,其中的佼佼者包括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库里肖夫十七 岁进入汉容科夫电影制片厂,一开始为导演叶甫根尼•鲍威尔做美术设计。鲍威尔在 拍摄《快乐之后》(After Happiness)期间突然离世,完成作品的任务落在了库里肖 夫身上。于是,1917年前后,库里肖夫正式开始了电影研究和拍摄的工作,他的第 一部电影是用所谓的“美国蒙太奇”制作而成。对美国电影的推崇和研究是库里肖 夫理论和实践的起点。
• 客观原因:西方世界对苏联施行经济封锁,严重缺少拍摄设备,特 别是胶片。
肇始于对美国电影的学习与研究
• 苏联蒙太奇学派是在总结格里菲斯剪辑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 强调“电影创作的基础是表现性,而不是影像性。表现性可以传达 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它比客观世界的单纯影像(摹写)更深 刻,更概括。”即强调主观认识与影像的客观表象相统一。这是电 影史上第一个完整、系统、自觉的电影美学和哲学理论的学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