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深模具CAD装配图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外壳落料拉深模具设计(全套图纸)
南京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外壳落料拉深模具设计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08年1月4日南京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系)数控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一、题目及专题:1、题目冲压模具设计2、专题外壳落料拉深模具设计二、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课题来源:企业开发研制产品需要。
选题依据: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教学大纲要求,结合相关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及设计模式,促使学生将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具体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本设计(论文或其他)应达到的要求:1.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技术要求、形状和尺寸,确定该零件的冷冲压工艺方案(包括排样图);2.选择各工序冲压设备,填写冲压工艺过程卡;3.设计本工序的工装设备(模具);4.绘制全套模具图(工序图、排样图、装配图和零件图);5.撰写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字数约10000字符。
四、接受任务学生:班姓名五、开始及完成日期:自2007年11 月5 日至2008年1 月11 日六、设计(论文)指导(或顾问):指导教师签名签名教研室主任〔学科组组长研究所所长〕签名院长(系主任) 签名年月日摘要本课题主要是外壳落料拉深模具设计,冲压方案及压力机的选用。
为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
本课题的设计综合运用了我们所学的机械制图、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等专业理论知识、通过设计提高了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查阅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的能力,使我得到了一次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训练。
关键词:外壳落料拉深模具、冲压方案。
蔡宇萌2008年1月目录第1章绪论 (1)1.1 冲压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1)1.2 冲压的基本工序及模具 (2)1.3 冲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3)第2章落料拉深模具的设计 (7)2.1 零件基本情况 (7)2.2 工艺分析 (8)2.3 零件工艺计算及冲压方案的确定 (8)2.4 排样计算 (9)2.5 冲裁力的计算及选用压力机 (10)2.6 画工序图 (12)2.7 编制工艺卡片 (13)第3章模具的类型结构及模具尺寸的计算 (14)3.1 冲模类型及结构形式 (14)3.2 模具设计计算 (14)3.3 校核压力机 (18)第4章模具加工工艺 (20)第5章总结、致谢、参考文献 (25)第1章绪论1.1冲压的概念、特点及应用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拉深模具CAD装配图的设计
赞美东北冬天冷的诗词
赞美东北冬天冷的诗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料峭冬临卷暮花,寒天起处雪无涯。
”——这句诗描绘了东北冬天的寒冷,雪花纷飞,天地一片洁白。
2. “轻饶岁月呵风舵,慢剪门楹催树鸦。
”——这句诗形象地表现了东北冬天的风大,连门楹都被风吹得仿佛要被剪断。
3. “心梦常怀东逝水,情思还念绿洲沙。
”——这句诗描绘了东北冬天的严寒,人们对温暖的向往和期盼。
4. “峥嵘几度浮春意,何似人生饮露华。
”——这句诗则表现了东北冬天的壮美和严峻,让人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些诗句通过形象的描写和深沉的思考,赞美了东北冬天的寒冷和美丽,让人感受到了东北的独特魅力。
第二组拉深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题目: 螺帽模具设计系别:机械工程系年级专业:08车辆工程姓名:郑进亮林明顺陈贵春学号:23 53 14组号:第2组指导教师:2009年12月27—2010年1月8日目录第一部冲压成形工艺设计………………………………(一)零件工艺性分析………………………………………………(二)工艺方案的确定…………………………………………(三)零件工艺计算…………………………………………第二部分冲压模具设计…………………………………………(一)确定冲模类型机结构形式……………………………………(二)计算工序压力,选择压力机…………………………………(三)计算模具压力中心…………………………………………(四)计算模具零件主要工作部分的刃口尺寸………………………(五)模具零件的选用…………………………………………(六)设备的选择及校核…………………………………………(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八)模具装配…………………………………………………第三部分模具装配图…………………………………………(一)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装配图………………………………………(二)第二次拉深模具装配图……………………………………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一)零件工艺性分析工件如图所示拉深件,材料黄铜H62,材料厚度1.5mm,其工艺性分析内容如下:1.材料分析H62为含铜量为60.5%~63.5%,余量为锌含量;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热态下塑性好,冷态下塑性也可以,切削性好。
价格便宜,是应用广泛的一个普通黄铜品种。
可做各种深拉深和弯折制造的受力零件。
2. 结构分析零件为一无凸缘筒形件,结构简单,底部圆角半径为R4,满足筒形拉深件底部圆角半径大于一倍料厚的要求,因此,零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 精度分零件上尺寸均为未注公差尺寸,普通拉深即可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1、工序性质和数量(1)工序性质的确定冲压工序性质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冲压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
拉伸工艺与拉深模具设计
1.凸缘变形区的起皱 拉深过程中,凸缘区变形区的材料在切向压应力 σ 的作用下,可能会产生失稳起皱,如图 4.2.6 所示。 凸缘区会不会起皱,主要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切向压应力 σ 的大小,越大越容易失稳起皱;另一方面 是凸缘区板料本身的抵抗失 稳的能力,凸缘宽度越大,厚度越薄,材料弹性模量和硬化模量越小,抵抗失稳 能力越小。这类似于材料力学中的压杆稳定问题。压杆是否稳定不仅 取决于压力而且取决于压杆的粗细。在 拉深过程中 是随着拉深的进行而增加的,但凸缘变形区的相对厚度 也在增大。这说明拉深过程中失稳起皱的 因素在增加而抗失稳起皱的能力也在增加。
图 4.2.4
在厚度方向,由于压料圈的作用,产生压应力 ,通常 和 的绝对值比 大得多。厚度方向上材料的的变形 情况取决于径向拉应力 和切向压应力 之间比例关系,一般在材料产生切向压缩和径向伸长的同时,厚度有所 增厚,越接近于外缘,板料增厚越多。如果不压料( =0),或压料力较小( 小),这时板料增厚比较大。当 拉深变形程度较大,板料又比较薄时,则在坯料的凸缘部分,特别是外缘部分,在切向压应力 作用下可能失 稳而拱起,产生起皱现象。
此外,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还有拉深方法、拉深次数、拉深速度、拉深件的形状等。 采用反拉深、软模拉深等可以降低极限拉深系数;首次拉深极限拉深系数比后次拉深极限拉深 系数小;拉深速度慢,有利于拉深工作的正常进行,盒形件角部拉深系数比相应的圆筒形件的
拉深系数小。 3.极限拉深系数的确定 由于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很多,目前仍难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准确确定极限拉深系数。
模具第四章拉深模设计
7)确定各次拉深半成品的高度:
h10.2(5 D d1 2d1)0.4d r 3 1 1(d10.3r1 2 ) h20.2(5 D d2 2d2)0.4d r3 2 2(d20.3r2 2 )
hn0.2(5 D dn 2dn)0.4d r3 n n(dn0.3rn 2 )
D0max 的拉深系数——极限拉深系数 (圆角部分不破裂,周边变形区坯料不 失稳起皱)
mc
d D0 m ax
3、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
– 板料的力学性能 – 板料的相对厚度:t/D; t/D大,抗失
稳能力强,不易起皱。 – 模具结构及其参数:有无压边圈、凹
模圆角半径、凸模圆角半径。 – 拉深工艺条件:拉深次数、压边条件、
C=(1.1-1.20)t
用压边的一次拉深 光洁拉深
C=(1.0-1.15)t
C=(0.95-1.05)t
二、凸凹模结构形式
无压料一次拉深成形的凹模结构
a)圆弧形 b)锥形 c)渐开线形 d)等切面形
无压料多次拉深的凸、凹模结构
有压料多次拉深的凸、凹模结构
四、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公差(1)
• 当工件要求外形尺寸 (D) 时:
二、常用拉深模
无压边装置的以后各次拉深模
1-推件板 2-拉深凹模 3-拉深凸模 4-压边圈 5-顶杆 6-弹簧
有压边装置的以后各次拉深模
§4-7凸凹模工作部分的设计
一、拉深模间隙:间隙太大时,拉深件壁不 直或成锥形;间隙太小,模具磨损加剧, 工件易拉裂。
不用压边的浅拉深 多次拉深
C=(1.0-1.05)t
§4-5拉深件的起皱与破裂
一、起皱 拉深件的起皱: 受切向压应力失 稳而起皱。
模具装配图的画法
模具装配图的画法模具是工业制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而模具装配图则是制造模具的必要步骤之一。
模具装配图通过对各种零部件进行细致的拆解和组装,提供了实用的制造细节和指导供给。
下面就来详细探讨一下模具装配图的画法。
一、制定工程图要求在绘制模具装配图之前,首先需要进行调查和掌握制造模具的详细要求,例如使用部位和遵守的标准等。
同时,也应该预估模具的排列方式、设计材料等信息以及确保技术细节的真实性和设计的可行性。
二、基础模板的设计在制定基础模板时,需要考虑图纸、结构材料、零部件的位置、工艺要求和技术规范等因素。
基础模板应该具有可读性、准确性和清晰度,以便适用于日后绘制更加复杂的零部件和加工步骤的标注。
三、绘制零部件的图纸当基础模板设计完成之后,接下来需要进行零部件图纸的制作。
在进行绘制之前,需要了解和熟悉模具的不同构件和其在模具操作过程中的基本功能。
这将为后续的绘制提供准确性和帮助,以确保模具装配图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四、组装图的制作模具组装图是建立在各个零部件基础之上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用于机器操作工程。
在进行绘制时,需要详细标注每个零部件的形状、尺寸和使用位置。
此外,还需要将每个零部件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标注出来,以便于操作员一目了然。
五、详细注释要求绘制模具装配图需要对各类零部件的标注和说明,以便用户或操作员在操作中更容易地理解和使用该模具。
标注内容应该包括配件名称、零件编号、材料、宽度和长度等细节,以及加工工艺说明、钢格栅表面通道、进出料等细节要求。
六、视觉效果的优化当模具装配图完成后,需要按照标准进行审查,以保证装配图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图纸的排列和元素的配色应该符合设计要求,并且要按照标准的部件示意和尺寸比例来表示每个部分。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模具装配图的画法,包括制定工程图要求、基础模板的设计、绘制零部件的图纸、组装图的制作、详细注释要求以及视觉效果的优化。
虽然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这是有效生产模具所必须的关键步骤之一。
模具装配图的画法
模具装配图的画法模具装配图的画法模具装配图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反映模具的基本构造,表达零件之间的相互装配关系,包括位置关系和配合关系。
从这个目的出发,一张模具装配图所必须达到的最基本要求为:首先,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或部件)不能遗漏,不论哪个模具零件,装配图中均应有所表达;其次,模具装配图中各个零件位置及与其他零件间的装配关系应明确。
在模具装配图中,除了要有足够的说明模具结构的投影图、必要的剖视图、断面图、技术要求、标题栏和填写各个零件的明细栏外,还应有其他特殊的表达要求。
模具装配图的绘制要求须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现总结如下:⑴ 总装图的布图及比例。
① 应遵守国家标准机械制图中图纸幅面和格式的有关规定(GB/T14689—2022)。
② 可按模具设计中习惯或特殊规定的制图方法作图。
③ 尽量以1:1的比例绘图,必要时按机械制图要求的比例缩放,但尺寸按实际尺寸标注。
④ 模具总装图的布置方法如图1-72所示。
(a)冲压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 (b)塑料模具总装配图的布置图1-72 模具总装图的布置方法⑵ 模具设计绘图顺序① 主视图。
绘制总装图时,应采用阶梯剖或旋转剖视,尽量使每一类模具零件都反映在主视图中。
按先里后外、由上而下,即按产品零件图、凸模、凹模的顺序绘制,零件太多时允许只画出一半,无法全部画出时,可在左视图或俯视图中画出。
② 俯视图。
将模具沿冲压或注射方向“打开”上(定)模,沿冲压或注射方向分别从上往下看“打开”的上(定)模或下(动)模,绘制俯视图。
主、俯视图要一一对应画出。
③ 左、右视图。
当主、俯视图表达不清楚装配关系时,或者塑料模具以卧式为工作位置时,左、右视图绘制按注射方向“打开”定模看动模部分的结构。
⑶ 模具装配图主视图的要求。
① 在画主视图前,应先估算整个主视图大致的长与宽,然后选用合适的比例作图。
主视图画好后其四周一般与其他视图或外框线之间应保持50~60mm的空白。
② 主视图上应尽可能将模具的所有零件画出,可采用全剖视图、半剖视图或局部视图。
CAD中零件及装配图的制作方法
CAD中零件及装配图的制作方法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工程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快速准确地绘制零件与装配图。
在CAD软件中,制作零件图和装配图是设计工程师经常需要掌握的技巧之一。
本文将介绍CAD中零件及装配图的制作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CAD软件进行设计。
一、零件图制作方法1. 创建新的零件在CAD软件中,首先需要创建一个新的零件。
选择“文件”菜单下的“新建”命令,选择适当的单位和标准,然后创建一个零件。
2. 绘制草图在零件图中,零件的轮廓通常通过草图来定义。
选择“绘图”工具栏中的“线”工具,绘制零件的外形轮廓。
3. 添加尺寸与约束为了确保零件的准确性,需要添加尺寸和约束。
选择“尺寸”工具栏中的“水平尺寸”或“垂直尺寸”工具,添加外形轮廓的尺寸。
使用“约束”工具栏中的“水平约束”或“垂直约束”工具,将线条锁定在特定位置。
4. 创建特征根据零件的特性,可以在草图中创建各种特征,如孔、凸台等。
选择“特征”工具栏中的相应工具,根据需要绘制特征。
5. 修剪与延伸使用修剪和延伸工具修整零件的轮廓。
选择“编辑”工具栏中的“修剪”工具,剪裁与其他线条交叉的线条。
选择“编辑”工具栏中的“延伸”工具,延伸部分线条以完善零件的形状。
6. 创建剖视图与截面视图如果需要展示零件的内部结构,可以创建剖视图。
选择“视图”工具栏中的“剖视图”工具,选择相应的轴线,创建剖视图。
为了更好地展示零件的细节,可以创建截面视图。
选择“视图”工具栏中的“截面视图”工具,选择相应的平面,创建截面视图。
7. 添加标注与注释完善零件图的最后一步是添加标注和注释。
选择“标注”工具栏中的“直线标注”或“半径标注”工具,标注零件的尺寸和特征。
使用“文本注释”工具添加注释。
二、装配图制作方法1. 创建新的装配在CAD软件中,创建一个新的装配。
选择“文件”菜单下的“新建”命令,选择适当的单位和标准,然后创建一个装配。
2. 导入零件在装配图中,需要导入各个零件。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浅盒形件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拉深冲孔2)(含全套图纸)[管理资料]
目录摘要……………………………………………………………………………………1关键词 (1)前言 (1)2冷冲压工艺方案设计 (2) (2) (2) (3) (3) (4) (4) (4) (5) (8)3冲孔落料复合模具设计 (12) (12)................................................1 2 ...................................................1 2 ...................................................1 5 ......................................................1 5 ......................................................1 6 (17) (18) (18) (19) (20) (21)............................................................2 1 4拉深工艺及拉深模设计 (21) (21) (21) (22) (22).........................................................2 2 、凹模间隙 (22).............................................2 2 .........................................................2 3 .........................................................2 3 5结论 (23)参考文献 (24)致谢 (24)浅盒形件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学生:钟发明指导老师:陈志亮(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长沙 410128)摘要:浅盒形件在汽车、电器行业应用广泛,且不同的用途决定了盒形件技术要求的不同。
第08章--拉深模具设计PPT课件
以由弹簧或橡皮产生,也可以由气垫产生。
5
带凸缘零 件的拉深模结 构,毛坯用定 位板定位,在 下模座上安装 了定距垫块, 用来控制拉深 深度,以保证 制件的拉深高 度和凸缘直径。
图8.6 凸缘件拉深模(定距垫块) 6
图8.7 凸缘件拉深模(打料块定距)
毛坯用固定挡料销定位,打料块同时起定距垫块的作用, 作用同样是控制拉深高度和凸缘直径。
第8章 拉深模具设计
8.1 单动压力机首次拉深模
8.1.1 无压边圈的拉深模
适用于底部平整、 拉深变形程度不大、 相对厚度(t/D)较大和 拉深高度较小的零件。
1
图8.1 无压边圈有顶出装置的拉深模
8.1.2 带压边圈的拉深模
板料毛坯 被拉入凹模。 在拉簧力的作 用下,刮件环 又紧贴凸模, 在凸模上行时 可以将制件脱 出,由下模座 孔中落下。
下止点
30°
60°
曲轴转角α
90° 23
8.6.4 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1. 凸、凹模间隙 2. 凸、凹模圆角半径 3. 凸、凹模工作尺寸及公差 4. 凸模通气孔
24
8.6.5 模具的总体设计
模具的总装图如 图8.26所示。
采用正装式结构, 落料拉深凸凹模安装 在上模;
刚性卸料板卸去 废料,也起导尺作用,
线,
若落料拉深力曲线处于许用负荷曲线之下,则所选设备符合
工作要求;
若落料拉深力曲线超出许可范围(见图8.25),则需选择标称
压力更大型号的压力机,继续以上校核过程。
26
图8.25 许用负荷与实际负荷
27
用导尺和固定挡 料销定位;
打料块将卡在凸 凹模内的工件推出。
图8.26 落料首次拉深复合模 25
拉深模具的设计
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模按其工序顺序可分为首次拉深模和后续各工序拉深模,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压边圈的结构和定位方式上的差异。
按拉伸模使用的冲压设备又可分为单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双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及三动压力机用拉深模,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压边装置的不同(弹性压边和刚性压边)。
按工序的组合来分,又可分为单工序拉深模、复合模和级进式拉深模。
此外还可按有无压边装置分为无压边装置拉深模和有压边装置拉深模等。
下面将先容几种常见的拉深模典型结构。
1一凸模; 2一定位板; 3一凹模; 4一下模座图 4.6.1 无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1.首次拉深模(1) 无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图4.6.1)此模具结构简单,常用于板料塑性好,相对厚度时的拉深。
工件以定位板 2 定位,拉深结束后的卸件工作由凹模底部的台阶完成,拉深凸模要深进到凹模下面,所以该模具只适合于浅拉深。
(2) 具有弹性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这是最广泛采用的首次拉深模结构形式(图4.6.2)压边力由弹性元件的压缩产生。
这种装置可装在上模部分( 即为上压边 ) ,也可装在下模部分( 即为下压边 ) 。
上压边的特征是由于上模空间位置受到限制,不可能使用很大的弹簧或橡皮,因此上压边装置的压边力小,这种装置主要用在压边力不大的场合。
相反,下压边装置的压边力可以较大,所以拉深模具常采用下压边装置。
(3) 落料首次拉深复合模图 4.6.3 为在通用压力机上使用的落斜首次拉深复合模。
它一般采用条料为坯料,故需设置导料板与卸料板。
拉深凸模 9 的顶面稍低于落料凹模 10 ,刃面约一个料厚,使落料完毕后才进行拉深。
拉深时由压力机气垫通过顶杆 7 和压边圈 8 进行压边。
拉深完毕后靠顶杆 7 顶件,卸料则由刚性卸料板 2 承担。
1一凸模; 2一上模座; 3一打料杆; 4一推件块; 5一凹模;6一定位板; 7一压边圈; 8一下模座; 9一卸料螺钉图 4.6.2 有压边装置的首次拉深模(4) 双动压力机上使用的首次拉滦模(图 4.6.4) 因双动压力机有两个滑块,其凸模 1 与拉深滑块( 内滑块 ) 相连接,而上模座 2(上模座上装有压边圈3) 与压边滑块(外滑块)相连。
拉深 -完成版
拉深变形过程
为了进一步说明金属的流动状态,可在圆形毛坯
上画出许多等间距为的同心圆和等分度的辐射线,
如图4-5所示。在拉深后观察由这些同心圆与辐射 线所组成的网格,可以发现在筒形件底部的网格 基本上保持原来的形状,而筒壁部分的网格则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同心圆变为筒壁上的水 平圆周线,而且其间距a也增大了,愈靠近筒的上 部增大愈多,即a1 > a2 > a3 > …> a,原来等分 度的辐射线变成了筒壁上的垂直平行线,故其间 距完全相同,即b1 = b2 = b3 = … = b。
拉深变形过程
在实际的拉深过程中,并不存在楔形槽, 毛坯上的扇形小单元体也不是单独存在的, 而是处在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毛 坯整体内。由于拉深的直接作用使小单元 体在径向被拉长,材料之间的互相挤压使 小单元体在切向被压缩。
拉深变形过程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拉深过程中,毛坯的中心部 分成为筒形件的底部,基本不变形,是不变形区。 毛坯的凸缘部分(即D–d的环形部分)是主要变 形区。拉深过程实质上就是将毛坯的凸缘部分材 料逐渐转移到筒壁部分的过程。在转移过程中, 凸缘部分材料由于拉深力的作用,在径向产生拉
拉深变形过程Leabharlann 如果从网格中取一个小单元体来看,在拉 深前扇形A1在拉深后变成了矩形A2,若不 计其板厚的微变,则小单元的面积不变, 即A1=A2。这和一块扇形毛坯被拉着通过 一个楔形槽(见图4-5(b))的变化过程 类似,在直径方向被拉长的同时,切向则 被压缩了。
拉深变形过程
图4-5 拉深件的网格试验
制件尺寸未注公差为IT14级,工件精度满 足拉深工序对制件公差等级的要求。
该制件为大批量,采用单工序拉深模具生 产能满足生产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滚动体的几何尺寸及大小是否相同。
对于端面有顶针孔的滚柱,其孔的大小和深浅是否一致。
(8)分别转动内圈和外圈,听有无异常响声,手感轴承的晃动、游隙是否过大。
4 结束语近几年来,在设备修理中更换滚动轴承时,我们都做到了先鉴别所装配的轴承是否为“再生”轴承,若是“再生”轴承,则坚决不予装配。
从而,保证了设备的修理质量,满足了生产需要。
实践告诉我们,认真鉴别“再生”轴承,防范误装,不仅避免了重复拆、装,确保了设备修理质量,提高了修理工作效率。
而且,可避免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和设备事故的产生。
其综合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收稿日期:1996—05—28拉深模具CAD 装配图的设计630044 重庆大学 何大钧 王孝培 王孟军1 绘制模具装配图的要求就工程图而言,绘制装配图要求清楚地表达各零部件的主要结构和各零件的装配关系,因此需要做到:(1)能反映各零件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能反映主要配合类型。
(3)能自动消除隐藏线。
(4)能绘制剖面线,且同一零件的剖面线和间隔一致。
不同零件相邻时,剖面线方向应不同或间隔有差异。
(5)能完成局部放大及局部剖面的绘制。
模具装配图反映了模具的工作原理,直接用于指导生产及安装是模具CAD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模具装配图的绘制方法一张模具装配图可以分为四部分,如图1所示。
主视图零件图及剖面图附视图标题栏,明细栏与技术要求图1 装配图图面布置根据零件多为中小件且主要在压力机上进行生产的实际情况,可以将模具的类型进行如图2所示的分类。
图2 拉深模分类对于每类拉深模,其零件的数目与类型基本一致,差别在于零件的尺寸及定位关系。
为此,我们采用数据文件的形式,将零件图设计部分的零件装配起来。
文件的形式以A u toL isp 中的表作为一条记录,记录形式如下:(零件名 相对基准点的坐标值 方向值)各部分的意义如名称所示,其中相对基准点的坐标值程序按照各个零件的几何尺寸确定,装配的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装配图绘制流程图3 二维消隐的实现311 二维消隐的一般方法31111 子图形的拼合法此种方法的着眼点是将整幅装配图作为许多子图形拼合而成。
因此,只要编制出各个子图形的程序,然后调用这些程序,通过定位点,把子图形画在合适的位置即可。
如图4a 中的盖板被分割为两个子图形(图4b ),在编好的子程序中,送入定位点坐标及相应尺寸,即可画出盖板。
虽然这种方法的程序编制要求较低,但使用者05锻压机械 5 96必须完全懂得计算机语言;所需数据较多,数据不能独立于源程序;对图形的应变能力差。
因此,这是一种比较早期的方法,只处于用计算机来画图的阶段。
图4(a )盖板装配图 (b )盖板子图31112 零件图拼装法由于装配图由许多零件组合而成,因此需要编制各个图形的子程序,然后将各零件图形拼接而成。
对于拼接,某些线条的可见性情况不定,如图5所示的固定板,为了表明不同的螺钉遮挡情况,可用参数K 与M 来控制各个线条的可见性。
K =1为直线,K =2为柱形圆头螺钉孔,K =3为锥形圆头螺钉孔;M 为线条的可见性。
图5表示了柱形圆头螺钉孔的四种情况。
图5 固定板几何消隐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是人工预先消稳,以适应各种装配情况的需要。
虽然,所需输入的数据少,但是本法的数据仍较难独立于源程序,编制较繁,实用性受到影响,对于固定不变或变化很少的标准化、系列化装配图可用此法。
31113 基于二维造型几何的造型几何法其基本原理是将任何二维图形看作是由环组成的实体。
所谓环就是由构成图形的线条组成的封闭回路,如图6所示的零件,可认为是由一个外环ABCDA 和两个内环(FGH EF 与I JKL I )构成。
因图6 零件的环结构此,二维图形的消隐就是在构成不同零件的环中进行并交差运算,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图7即为零件A 与B 进行并交差运算的几种结果。
这种方法是目前二维几何构形中较为优良的方法,上海交大开发的冷冲模CAD 系统及华东工学院开发的SDCAD 系统都是采用此方法。
其优点是可由简单的图形构成较为复杂的图形,能同时处理零件图与装配图,几何逻辑关系清晰,运算速度快,图7 环的消稳运算数据独立于源程序。
缺点就是需要构造一个专门的图形处理系统,以适应以环为处理对象的数据结构。
312 在A u to CAD 中实现二维消稳由于图形处理部分采用的是二维平面处理,在A u to CAD 的图形数据库(DW G 文件)中,二维几何存储的是各个独立的实体,并不反映实体之间的互补关系。
为此,我们通过试验找到了进行二维消隐的方法,在此称之为系列化消隐法。
从装配图可以看到,线条之间的遮挡关系可分为二类:一类是标准件,主要是螺钉、销钉与其他零件的遮挡;另一类是在模具的工作零件部分存在遮挡关系,这部分的特点是零件图形基本上与中心线对称。
在本系统中,由于我们将模具作分类处理,因此,对于某一类模具来说,其线条关系是基本不变的(由装配顺序控制)。
这里的线条关系是指线条在整体数据库的位置及与其他实体的位置关系。
在A u to CAD 中,将实体部分切除的命令主要有tri m 及b reak 命令。
tri m 命令是先选择用来修剪的边(可以是直线、圆、圆弧和多义线),然后选择要修剪的实体,使该实体精确终止于切割边。
b reak 的使用方法是先选择要截断的实体,然后选择其上的点,可以将一个实体分为两个实体或部分截去。
使用上述两种命令,结合A u to L isp 中的实体选择函数,就可完成模具CAD 的二维消隐。
具体的处理方法是,对第一类问题,如螺栓的遮挡部分是螺纹,只要在程序编制时选择其螺纹上的两个对角点,找出此两点构成的矩形区域部分的实体,进行处理,消去被遮挡的部分,然后画出其零件图(见图8)。
销钉等零件可采取与上同样的处理方法。
对于第二类问题,采用手工消稳的方法,同时在数据文件中记录下处理顺序。
对于同类型模具,只要读出此数据文件即可。
数据文件中记录的是每一次操作中的切割边及被切割边的实体位置。
两种方法流程如图9、图10所示。
我们用上述方法解决了落料拉深复合模的二维消隐问题,使用效果较好。
15拉深模具CAD 装配图的设计——何大钧 王孝培 王孟军图9 预消隐流程 图10 装配后消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消稳过程不需太多的几何运算,程序编程简洁,且数据独立于源程序,消隐速度快。
其缺点是对于第二类问题缺少灵活性。
但在轴对称件的模具CAD中效果是较好的,尤其适用于系列化的图形。
4 标题栏、明细栏与技术要求在装配图中,标题栏、明细栏与技术要求是必不可少的。
标题栏反映了装配图的名称、设计者及审核者等信息。
明细栏反映了各个零件的标准、技术要求及零件图的张数。
其处理方法如下:(1)对于标题栏,不同的生产厂家有不同的要求。
由于标题栏的大部分内容是不变的,故可将不变的部分作为块定义下来,使用时将此块插入图形中,然后填写其名称及设备即可。
(2)对于明细栏,先手工编辑一下数据文件,然后根据明细栏的个数,绘制出明细表,将此信息写入即可,其具体流程如图11所示。
M x l.L isp的主要功能是:找出明细栏的个数,绘制明细栏,cc.L sp进行文字标注,其中cc.L sp可同时进行汉字及英文字符的标注。
明细栏文件的内容如下:记录1 num记录2 (JH W JD M C CL SL B Z)上述代号含义:JH零件号,W JD文件或代号, M C名称,CL材料,SL数量,B Z备注(如热处理要求),num为M x1的个数。
(3)技术要求的标注。
这里直接采用A u to CAD 中附带的ppH z L sp进行。
进入中文系统编辑技术要求,然后调用ppH z即可。
参考文献1 孙 强,陈学检,吴公明.冷挤压工艺设计专家系统.上海模具所建所六周年论文集,1988-062 陈福安,王荣新.智能CAD系统CAD T SB的研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993,5(2)3 李海清.自动绘制图样的标题栏和明细栏.微计算机应用,1993, 14(5)4 杨津光,张海军.机械装配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重型机械,1988(6)5 吴中奇,陆国栋,祈国俊.冷冲模CAD装配图输出系统.机械工业自动化,1986(4)6 吴中奇,陆国栋.关于微型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配图的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1(1)7 Suresh K S.A know ledge-based system fo r p rocess-sequence design in axisymm etric sheet2m etal fo r m ing.Journal of m echani2 cal wo rk ing techno logy11991,25:247~2718 Kari m a M et al.A know ledge-based system fram e wo rk fo r computer-aided techno logical in m etal fo r m ing.Journal of m a2 terial p rocessing techno logy11987,15:253~2739 T h iza M.A CAD CAM system fo r deep draw ing p rocess.A d2 vanced techno logy of p lasticity,1987(1)更正 1996年第4期《锻压机械》杂志第68页:国家铸造锻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布第一批锻压机械可靠性考核合格产品通告中“徐州锻压机床厂”应为“徐州压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特此更正。
并向徐州压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原徐州锻压设备制造厂)及广大读者致歉。
国家铸造锻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5锻压机械 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