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7)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中国近现代男子服饰的变化 • 长袍马褂—— 西服——中山装——列宁装
3、中国近现代女子服饰的变化 • 宽松肥大——旗袍——列宁装、连衣裙
西装
清 朝
中山装
关于“中山装”,《中华文化习俗辞典》记 载说:“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 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 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 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 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
6.(2016·河南郑州联考)《清稗类钞·婚姻类》记述
了人们称之为“文明结婚”的新风尚:先由男子陈志愿于
父母, 得父母允准, 即延介绍人请愿于女子之父母,
得其父母允准, 再由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 男女同
意,婚约始定。 “新风尚”体现在 ( )
A.婚俗已不讲究父母之命 B.多数人崇尚西方新式婚姻 C.媒妁之言左右婚约缔定
2.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由来已久。由于满族妇女不缠
足,清政府曾多次下令废止缠足,但屡禁不止。鸦片战争
前后,外国传教会组织了各种“天足会”,极力宣讲缠足
的弊端,部分人“穿上了简洁的鞋子”。这反映出( )
A.清政府强制推行满族习俗
B.外国教会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C.移风易俗任重道远
C
D.西方文明具有优越性
手撕鸡.
宫保鸡丁
麻婆豆腐
淮扬菜以沿江、沿淮、微洲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 构成。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工,重油重色、 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
麻香小象贝
荠菜春笋
熏樱桃.
2、西餐的传入
阅读教材,找出西餐传入的时间、西餐常用的原料、 典型西式食品、并将中西餐进行比较。
(1)时间: 19世纪40年代起(鸦片战争以后)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坐进 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 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 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 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 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 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 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 一声,昏死过去……
北京西站 中西合璧
别墅 完全欧化
60、70年代简洁的家居
欧式写字台
中式写字台
【习俗风尚的变革】
•
旧习
• 婚姻包办
• 旧式丧礼
• 男子留辫
• 女子裹足
• 迷信活动
• 改变 • 婚姻自由 • 新式丧礼 • 剪辫易服 • 迫令放足 • 破除迷信
根据你平时的了解,古代和近现代的婚姻有 哪些不同?
——茅盾《子夜》
请回答: ⑴在材料中,有哪些东西是吴老太爷以前生活中 所没有的? ⑵材料中吴老太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四大菜系
• 鲁菜:以其味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
誉海内外。古书云:“东方之域,天地之所生也。”齐鲁 大地就是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美好疆域,为 烹饪文化的发展、山东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D
D.婚姻男女当事人都有发言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注 重学生对我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理解。由“先由男子陈志愿 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子同 意,婚约始定。”得知材料反映了晚清婚俗的变化是婚姻尊重 当事人的意愿,婚姻男女当事人都有发言权,所以选D。
文化(思想观念的转变)
外因:国外外来文化的涌入
我的观点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 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 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 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 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 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葱油鸡
松仁粉丝
扬州炒饭
• 天府之国”的四川以其得天独厚的物产形成和发展了我国的 主要菜系之一 ——川菜。特点:(1)注重花 椒、调味 其 一,调味品复杂多样,有特点,讲究川料川味。调味品多用 辣椒、胡椒、香糟、豆瓣酱、葱、姜、蒜等。其二,以多层 次、递增式调味方法为见长.其三,味型多.(2)烹调手法 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此外,川菜讲究汤的制作 及使用。(3)、代表菜:川菜的代表菜很多,有"干煸牛肉丝 "、"水煮牛肉"、"宫宝鸡丁"、"麻婆豆腐"、"酸菜鱼"等。 (4)复合味型川菜 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A项是对 材料的片面解读,且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外国传教会 极力宣讲缠足的弊端。推动社会习俗变革,这不是文化侵 略,故B项错误;虽然清政府下令废止缠足,外国传教会极 力宣讲缠足的弊端,缠足仍然屡禁不止,这反映出移风易 俗任重道远,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东西方文明的对比 ,故D项错误。
中山装的造型特征 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 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 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 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 廉、耻)。 其二,门禁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 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 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 义。
宽松肥大的旗袍
清朝满族贵妇着装
短衫长裙
改良旗袍
民国初年穿旗袍的妇女
中西合璧,体现了女性的曲线美
20世纪50年代初年 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 口溜:“做套列宁装, 留着结婚穿。”
布拉吉
现代服装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2、中国服饰的特点: • 古代:拘谨、保守、等级森严
• 近代:方便、美观、平民化
(2)西餐中常用原料和调味品
(3)典型西式食品
(4)中西饮食比较: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 环境、礼节要求等方面有所 不同。
【居室建筑的演进】
1.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
北方的四合院
每院正五间,东西各三间,南五间。大门面南,在南五 间之数内,尽正屋有廊,谓之四合。
2.中国居室建筑的逐渐西化
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北京四合院布局设备的欧化; 上海石库门布局上采取欧式横向联列、高度密集的模 式,内部结构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
3.完全欧化的居室建筑
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北京天津等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 住宅,一般称为“新村”、“花园”、“别墅”、 “公寓”等;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失去外来特征。反 映出西方的生活理念完全被国人接受。
四 合 院 平 面 图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内向性和封闭性)
居室建筑的演进
四合院 中国传统住宅
3.1888年4月,《申报》载文:在雇用女工的场所,“
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
,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这反映出( )
①近代社会新旧观念发生剧烈冲突 ②上海处于开风气
A 之先的地位 ③近代工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④社会生活
呈现半殖民地特征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需要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 及其影响因素。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是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故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民众对辫子的态度深受政治事件的影响,并 非完全属于生活习俗的改变,故B项错误;影响服饰变化的因素比 较多,经济层面是根本动因,故C项错误;从民众态度变化和张勋 复辟可以看出,封建思想和封建势力依然比较顽固,走向共和的 道路相当艰难,故D项正确。
九转大肠
油闷大虾
醋酥鲫鱼
百度文库
• 广东菜也叫“粤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粤菜的特点 是,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 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 偏重浓郁,追求色、香、味、型。食味讲究清、鲜、嫩、 爽、滑、香;调味遍及酸、甜、苦、辣、咸;此即所谓五 滋六味。 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认为雇用女工 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可见新旧观念发生剧 烈冲突,①正确;上海处于开风气之先地位的信息在材料中 没有体现,②错误;雇用女工有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社会 的进步,③正确;社会生活的半殖民地特征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④错误,故答案为A。
4.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 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拥立清帝复辟,京津地区 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出( )
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 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
1.19世纪末,康有为上书清帝指出:“(皇上)身先断 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 其小民一听其变,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 ,光彻大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易服饰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推动中国发展 B.近代服饰随着政治、思想的变化而变化 C.断发易服本质上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 D.近代风俗演变经历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
5.1928年,《长寿县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
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有款不妨虚糜,强者
借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
望”。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乡村百姓思想开始解放 B.民主革命进程影响乡村习俗 C.乡村传统文化渐趋衰落
C
D.近代社会新旧习俗并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由“ 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等信息可知,农村传 统风俗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民俗得不到继承和延续 ,答案为C。
7.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外来文化对
A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具有重大影响。据此,
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成为此后几十年中国男子 喜欢的标准服装
B.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之际,改良后的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 常着装
C.新文化运动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D.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 开始大量出现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20世纪20年代之 后,人们吸收西方服饰长处,对旗袍进行改良,故排除B项;新 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故排除C 项;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 大量出现,故排除D项;A项表述符合史实,故选择A项。
8.高考改革成为当今社会热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 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十名学生,后扩大到一百 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 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 ;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 ,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 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的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 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 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从题干中“举 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可以看出康有 为认为变易服饰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推动中国发展,故A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变革服 饰,这说明近代服饰随着政治、思想的变化而变化,故B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 撞融合,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出主动学习 西方风俗,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封 建 迷 信
传 统 社 交 礼 仪
清 末 中 外 官 员 握 手 致 意
我的思考
• 中国的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如此众 多的变化,请以服饰为例,结合所学知 识,讨论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 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内因:国内的历史剧变 政治(环境、形势)
经济(生产力的提高)
1、中国近现代男子服饰的变化 • 长袍马褂—— 西服——中山装——列宁装
3、中国近现代女子服饰的变化 • 宽松肥大——旗袍——列宁装、连衣裙
西装
清 朝
中山装
关于“中山装”,《中华文化习俗辞典》记 载说:“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 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 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 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 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
6.(2016·河南郑州联考)《清稗类钞·婚姻类》记述
了人们称之为“文明结婚”的新风尚:先由男子陈志愿于
父母, 得父母允准, 即延介绍人请愿于女子之父母,
得其父母允准, 再由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 男女同
意,婚约始定。 “新风尚”体现在 ( )
A.婚俗已不讲究父母之命 B.多数人崇尚西方新式婚姻 C.媒妁之言左右婚约缔定
2.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由来已久。由于满族妇女不缠
足,清政府曾多次下令废止缠足,但屡禁不止。鸦片战争
前后,外国传教会组织了各种“天足会”,极力宣讲缠足
的弊端,部分人“穿上了简洁的鞋子”。这反映出( )
A.清政府强制推行满族习俗
B.外国教会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C.移风易俗任重道远
C
D.西方文明具有优越性
手撕鸡.
宫保鸡丁
麻婆豆腐
淮扬菜以沿江、沿淮、微洲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 构成。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工,重油重色、 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
麻香小象贝
荠菜春笋
熏樱桃.
2、西餐的传入
阅读教材,找出西餐传入的时间、西餐常用的原料、 典型西式食品、并将中西餐进行比较。
(1)时间: 19世纪40年代起(鸦片战争以后)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坐进 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 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 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 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 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 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 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 一声,昏死过去……
北京西站 中西合璧
别墅 完全欧化
60、70年代简洁的家居
欧式写字台
中式写字台
【习俗风尚的变革】
•
旧习
• 婚姻包办
• 旧式丧礼
• 男子留辫
• 女子裹足
• 迷信活动
• 改变 • 婚姻自由 • 新式丧礼 • 剪辫易服 • 迫令放足 • 破除迷信
根据你平时的了解,古代和近现代的婚姻有 哪些不同?
——茅盾《子夜》
请回答: ⑴在材料中,有哪些东西是吴老太爷以前生活中 所没有的? ⑵材料中吴老太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四大菜系
• 鲁菜:以其味咸、鲜、脆嫩,风味独特、制作精细,享
誉海内外。古书云:“东方之域,天地之所生也。”齐鲁 大地就是依山傍海,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的美好疆域,为 烹饪文化的发展、山东菜系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D
D.婚姻男女当事人都有发言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注 重学生对我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理解。由“先由男子陈志愿 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子同 意,婚约始定。”得知材料反映了晚清婚俗的变化是婚姻尊重 当事人的意愿,婚姻男女当事人都有发言权,所以选D。
文化(思想观念的转变)
外因:国外外来文化的涌入
我的观点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 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 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 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 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 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葱油鸡
松仁粉丝
扬州炒饭
• 天府之国”的四川以其得天独厚的物产形成和发展了我国的 主要菜系之一 ——川菜。特点:(1)注重花 椒、调味 其 一,调味品复杂多样,有特点,讲究川料川味。调味品多用 辣椒、胡椒、香糟、豆瓣酱、葱、姜、蒜等。其二,以多层 次、递增式调味方法为见长.其三,味型多.(2)烹调手法 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此外,川菜讲究汤的制作 及使用。(3)、代表菜:川菜的代表菜很多,有"干煸牛肉丝 "、"水煮牛肉"、"宫宝鸡丁"、"麻婆豆腐"、"酸菜鱼"等。 (4)复合味型川菜 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A项是对 材料的片面解读,且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外国传教会 极力宣讲缠足的弊端。推动社会习俗变革,这不是文化侵 略,故B项错误;虽然清政府下令废止缠足,外国传教会极 力宣讲缠足的弊端,缠足仍然屡禁不止,这反映出移风易 俗任重道远,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东西方文明的对比 ,故D项错误。
中山装的造型特征 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 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 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 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 廉、耻)。 其二,门禁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 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 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 义。
宽松肥大的旗袍
清朝满族贵妇着装
短衫长裙
改良旗袍
民国初年穿旗袍的妇女
中西合璧,体现了女性的曲线美
20世纪50年代初年 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 口溜:“做套列宁装, 留着结婚穿。”
布拉吉
现代服装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2、中国服饰的特点: • 古代:拘谨、保守、等级森严
• 近代:方便、美观、平民化
(2)西餐中常用原料和调味品
(3)典型西式食品
(4)中西饮食比较: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 环境、礼节要求等方面有所 不同。
【居室建筑的演进】
1.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
北方的四合院
每院正五间,东西各三间,南五间。大门面南,在南五 间之数内,尽正屋有廊,谓之四合。
2.中国居室建筑的逐渐西化
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北京四合院布局设备的欧化; 上海石库门布局上采取欧式横向联列、高度密集的模 式,内部结构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
3.完全欧化的居室建筑
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北京天津等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 住宅,一般称为“新村”、“花园”、“别墅”、 “公寓”等;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失去外来特征。反 映出西方的生活理念完全被国人接受。
四 合 院 平 面 图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内向性和封闭性)
居室建筑的演进
四合院 中国传统住宅
3.1888年4月,《申报》载文:在雇用女工的场所,“
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
,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这反映出( )
①近代社会新旧观念发生剧烈冲突 ②上海处于开风气
A 之先的地位 ③近代工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④社会生活
呈现半殖民地特征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需要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 及其影响因素。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是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故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民众对辫子的态度深受政治事件的影响,并 非完全属于生活习俗的改变,故B项错误;影响服饰变化的因素比 较多,经济层面是根本动因,故C项错误;从民众态度变化和张勋 复辟可以看出,封建思想和封建势力依然比较顽固,走向共和的 道路相当艰难,故D项正确。
九转大肠
油闷大虾
醋酥鲫鱼
百度文库
• 广东菜也叫“粤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粤菜的特点 是,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 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 偏重浓郁,追求色、香、味、型。食味讲究清、鲜、嫩、 爽、滑、香;调味遍及酸、甜、苦、辣、咸;此即所谓五 滋六味。 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材料认为雇用女工 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可见新旧观念发生剧 烈冲突,①正确;上海处于开风气之先地位的信息在材料中 没有体现,②错误;雇用女工有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社会 的进步,③正确;社会生活的半殖民地特征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④错误,故答案为A。
4.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 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拥立清帝复辟,京津地区 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出( )
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 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
1.19世纪末,康有为上书清帝指出:“(皇上)身先断 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 其小民一听其变,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 ,光彻大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易服饰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推动中国发展 B.近代服饰随着政治、思想的变化而变化 C.断发易服本质上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 D.近代风俗演变经历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
5.1928年,《长寿县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
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有款不妨虚糜,强者
借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
望”。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乡村百姓思想开始解放 B.民主革命进程影响乡村习俗 C.乡村传统文化渐趋衰落
C
D.近代社会新旧习俗并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由“ 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等信息可知,农村传 统风俗有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民俗得不到继承和延续 ,答案为C。
7.中国近现代社会处于剧变的历史时期,外来文化对
A 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具有重大影响。据此,
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成为此后几十年中国男子 喜欢的标准服装
B.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之际,改良后的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 常着装
C.新文化运动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D.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 开始大量出现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20世纪20年代之 后,人们吸收西方服饰长处,对旗袍进行改良,故排除B项;新 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故排除C 项;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 大量出现,故排除D项;A项表述符合史实,故选择A项。
8.高考改革成为当今社会热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 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十名学生,后扩大到一百 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 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 ;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 ,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 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的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 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 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从题干中“举 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可以看出康有 为认为变易服饰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推动中国发展,故A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变革服 饰,这说明近代服饰随着政治、思想的变化而变化,故B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 撞融合,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出主动学习 西方风俗,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封 建 迷 信
传 统 社 交 礼 仪
清 末 中 外 官 员 握 手 致 意
我的思考
• 中国的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如此众 多的变化,请以服饰为例,结合所学知 识,讨论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 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内因:国内的历史剧变 政治(环境、形势)
经济(生产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