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四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7)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 (共3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 (共37张PPT)



退
推进新课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受生活习惯以及自然物产的影响,中国的饮食文化 自 主 变化比较缓慢,西餐由传入到被中国人做得不土不洋, 学 再到成为各地普及的一种饮食时尚,共经历了几十年 习 的历程。


退
推进新课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晚清上海“一品香”西菜馆
1936年,西式糕点开始 出现在街头摊柜上
上 下 退
问 题 情 境


退
推进新课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图一为20年代初的女学生打扮,图二为30年代一些上海男子与 洋人交往中的合影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20年代的上海女学生多穿各式旗袍,也有穿 中国传统褂子的。与外国人交往的中国男人有的穿西装, (1)从照片人物的服饰中,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 有的则穿传统的中装。 息?(2)当时的中国人受西方服饰的影响,有的直接 (2)这些历史信息能说明什么? 穿西式服装,有的则在中式服装上进行改进,如旗袍的 式样等;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有一些中国人穿着 较为保守;反映了中西文化相互共存、相互交融的过程。
上 下 退
自 主 学 习
推进新课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民国初年的流行服饰:西 装、领带、皮鞋、礼帽
1912年的军警服装
民国时期穿旗袍的女子


退
推进新课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自 争以后 官定服饰:新式学堂和新军采用西式服装及操衣、操帽。 主 学 民国期 采用西式礼服形制,男女礼服走向民众。 习
推进新课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自 西餐的传入不仅使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也使 主 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人们的生活结构发生变化,同时促使中国的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 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共15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 4.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共15张PPT)

思想解放: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等促
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城市化 日益加快,社会与家庭也在发生深刻剧变, 出现越来越多新的社会问题如"空巢家 庭""恐归一族""留守儿童"等,这些 问题也成了现代化过程中一道道疤痕.
“ 对此,
@龙飞舞平: :“我们分手吧。” :“为什么?” : “考试考完了,不用你在图书馆抢位置了。” :“哦,可是 我有两张春运的火车票。” :“讨厌!其实人家和你开玩笑 的。” @猪仔Ned: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火车上,你却没有挤 上来。
材料四:蔡元培的结婚条件:不缠足、识字、男不得娶妾姨太太、若夫先死 妻可改嫁、意见不合可离婚……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年龄略大、熟谙英文、 能成为研究助手。 ——转引自《北京娱乐信报》
思想的解放
材料五: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 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 个人的生活里去。----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3.保留祭祀祖宗
14.5%
85.5%
4.婚烟完全由父母作主
0.7%
99.3%
5.婚烟由本人作主但征求父母同意
80.6%
19.4%
6.实行一夫一妻制,反对纳妾
79.8%
29.6%
7.丧偶后不管有无子嗣男妇均可再婚
62.9%
37.1%
8.发展公育机构,使妇女能投入事业和工作
57.8%
42.2%
材料二: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影响近现代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变化 的因素: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四第一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34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四第一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34张PPT)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 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 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 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 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 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 文化遗产,这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从西装到中山装,从旗袍的改良 启示
1、西方文化对中国的侵略; 2、反映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他的“断发”主张能否实现?为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情景发生在什么时期?(2分)
(3)近代中国,包括“断发”在内的社会习俗 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影响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 因素有哪些?(4分) 6.(1)留辫子会妨碍机器生产;留辫子不利于作战; 留辫子不卫生,梳辫子又浪费时间;留辫子会遭到外人欺 侮。(4分)不能实现,因为戊戌变法失败。(2分) (2)辛亥革命时期(或民国初年)。(2分) (3)主要因素:①近代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传入。 ②近代社会变革的推动(或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的推 动)(4分)
1、 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 。(2分)
2、门襟五粒纽扣指的是五权分立(行政、立法、 司法、考试、监察)(3分)
3、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3分)
三民 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二)饮食的变迁(食)
一、近代以来服饰变化 (衣)
1、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变化的趋向 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 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2 、男女服饰变化的情况。 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四第一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31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四第一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31张PPT)
固学案第10课时写完 预习导学案专题四第二课知
识体系梳理部分
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装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 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服装。
中山装前面五个扣代表 立法、行政、司法、监察、考试 五权分立,袖口三个扣代表 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 上衣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 袋盖为倒笔架寓为以文治国,封闭的衣领显示了严谨治身 的理念。
异彩纷呈


传统中餐到鸦片战争后中西餐并存
住 社会 风俗
传统民居(北方四合院)→西式住房出现、中
西合璧
婚姻由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反对
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
包办、主张婚姻 自由; 丧礼趋于简化;
丧葬由土葬开始向火葬 改革、社会习俗也得到
其他风尚变化; 极大变化
作业:
背诵近代以来社会生活领域 发生变化的原因
在婚礼的宴席上,蔡元培向大家讲述了他和周峻的 恋爱经过。(完全新式)
●第二次婚姻:1902年,迎娶黄仲玉(1920病逝) 他提出五个条件:不缠足、识字、男不得娶妾
姨太太、若夫先死妻可改嫁、意见不合可离婚。 婚礼:开演说会代替闹洞房(中西合璧)
●第三次婚姻:1923,迎娶周峻 他再次提出条件: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年龄略
大、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 婚礼: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
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湘潭学友会合影
拘谨、保守、呆板
美观、适体、方便
西餐在中国
广州最老的西餐馆:太平馆 设在路边的“咖啡茶座”
四合院: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西式住房开始出现 (外国人来华后)
蔡元培:三次婚姻印证中国近代婚俗变迁
●第一次婚姻:1889年,迎娶王昭(1900年病逝)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姻:旧式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四第一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24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四第一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24张PPT)

小结:
记法指导
一个核心:
变迁Βιβλιοθήκη 两个方面:(一)物质生活(二)社会习俗
三个阶段:
(一)鸦片战争之后——新中国建立以前
(二)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
(三)改革开放以来
四个原因:
(一)西方文化影响(二)政治事件及政策
(三)经济发展(四)思想解放
四个特征:
(一)阶段性(二)时代性(三)不平衡性(四)实质
了就剪。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
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 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 坦克服
60
绿军装
年 代 的 流 行
干部服
材料:从90年代以来,伴随人民思想的解放,中国人民的 着装,已经从灰蓝单调的服装走向五彩缤纷,不仅服装的 颜色在变,而且服装的样式、服装的品牌也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男装以西服和茄克衫为主,女装式样更多,牛仔服 是青少年喜爱的款式,最为流行。大型服装商场经常举办 服装表演,日新月异的时装令人目不暇接。
变迁之因:西方文化的影响;政治变革的促进(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等);先进人士的推动;政府政策的影响;民族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男女平等思想;服饰的舒适、美 观等。
变迁之味: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你知道中山装里隐含有哪 些信息么?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 之四维(礼、义、廉、耻)。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 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 (行政、立法、司法、考试、 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 民主义(民族、民权、民 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 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第二环节:继续运用感-探-悟的方法,整体把握近代以 来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探究四:概括近代以来影响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 化的因素。 探究五:概括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化的特征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第一节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共36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第一节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共36张)
政治变革:戊一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三法中、全辛会亥等革重命大、历新史中事国件成的立推、动十;
内因 经济发展:吸促收进三经次济科的技发革展命,的提成高果社、会改生革产开力放;等
思想解放:1戊8戌40变年法后、,辛“亥向革西命方、学新习文”化的运思动潮、;
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第三部分:反思
• 见解:通过史料分析,形成对历史事件评 价的能力,以及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形成 正确历史认识价值观念。
人却是要我们的山——魂东成。龙曲埠祭孔
“服饰的继承,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也 要随时代的变化,符合当下人们的穿衣惯。”
第四部分:学以致用,真题演练
◆试题调研:
1.(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
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
D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漳州一中历史教研组 黄凯洲
1912-1949(民国 近代后期) 2、现代: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
1978-今天 (改革开放后)
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服饰:
(1)服饰变化:
①男装: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②女装: 旗装
改良旗袍
(2)变化趋势:
由等级森严走向平民化;由拘谨、呆板走 向美观、得体、方便;由“保守”走向 “开 (3放)”变化特征:

变迁、交融与反思
第一部分:变迁
• 了解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史实(实 现历史史实的时空定位)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一、主要内容: ▲不同时期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1、服饰方面 2、饮食方面 3、居室建筑 4、习俗风尚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四 第一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37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四 第一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37张PPT)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外因:西方文化的传入、冲击
内因:? 中国历史的剧变
材料二、我说辛亥革命达到了三个实质性的成果,第一是 剪辫……留辫子的已经是少数,剪掉辫子是多数的,所以 剪辫子应该是实现了。第二是易帜……第三就是改历,以 前是农历,现在是阳历了,农历虽然还在用,但双历并 存。——傅国勇《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1.长袍马褂:通常服饰
2.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开始流行 3.中山装:孙中山综合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特点设
计,成为中国男子标准服装
女子服饰
1.宽松肥大旗袍
2.合身适体、短袍窄袖旗袍
3.20世纪20年代后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日常着装
探究二:近代服饰变化原因及特点分别 是什么?
材料一: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 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 侧身新人物之列。
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政治(环境、形势) 新文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
经济(生产力的提高) 改革开放
文化(思想观念的变化) 外因:外 来 文 化 的 影 响
碰冲在 撞击西 和下方 交中工 汇西业 的文文 结化明 果的的
拓展应用:
1.“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最为入时,流风 所被,几近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效之,贫贱者亦 步趋恐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政治:政治环境、社会形势变化
材料三、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 加,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增长 8.86%。——人民版必修二
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
材料四、谭嗣同主张以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原则 代替封建主义的婚姻家庭伦理。另外,谭嗣同盛赞西方社 会的文明婚俗.“夫妇择偶判妻,皆内两情相愿,而成婚 于教堂”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优质课件(34张)-PPT文档资料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优质课件(34张)-PPT文档资料
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材料三:辛亥革命后“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 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 。
——胡朴安《中华全国 风俗志》
材料四: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服制》,规定:男子 礼服分大礼服、常礼服二种,昼用大礼服为西式大氅 式,晚用大礼服似燕尾服而后摆呈圆形,裤用西式长 裤。常礼服二种,一为西式,一为袍褂式。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 思潮》 材料二:西装由于具有适体、潇洒、便于配领带等饰 件的特点,自民国初年便开始在社会上日益流行,并且 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
——新华文摘 《五四以来中国服饰的 演变》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人们穿西服的状况发生了什么 变化?为何流行?
三民 主义


行政、立法、司 法、考试、监察
或情人节,不中管国不是断发商展,家这还时候是旧的顾文化客显然都是会全程投入, 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
气氛愈演愈烈带渐。来改新掉与的了生一之活些方传相式统与陋反生习的活,态与是度世,界在中接国轨传逐。统的中国节 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
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
历史上,自诩为“天朝上国”的中国人穿着 中式服装,住在中式建筑里,行为举止温良恭俭 让,敬爱天地君亲师,庄重而热烈地过着中国节 日,生老嫁娶都履行祖宗礼仪……这些,曾经是 中国人的标识。而自100多年前开始“师夷长技” 以来,中国文化或妄自菲薄,或自暴自弃,属于 自己的文化衣杉渐被撕破,庄重从容的古老文明 渐行渐远。现在,除了黑头发黄皮肤,我们还有 什么外在的标识? ——《中国新闻周刊》
根据材料说明近代男子服饰变化的原因。
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华民国政府制度、政策的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第一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18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四第一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18张PPT)
3.材料三说明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可能还有什么?你还能从其他角度 谈谈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综上分析: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是由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 及外来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不是孤立存在的。
第三环节:追问历史
解读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是的,落后、愚昧、保 守的近代中国极力的仰慕着西方,艰难的向近代化迈进!将西方 的一切都顶礼膜拜!可那时的西方却极力的蔑视中国!中国在西 方人眼中的形象只是女人那丑陋不堪的三寸金莲,男人脑后那可 笑的长长的辫子!
结合材料思考: 1、中国的晚清官员拒绝奥地利室夫妇同时进入天坛,反映了中国晚清
官员的什么思想观念?
2、与晚清中国官员相比较,联系西方的相关史实,说明奥地利官员为 何会认为“女士须尊贵,伫立门外殊不成体统”。
答案:政治:西方逐步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西方国家相继完成第一次工业工业革命, 并向第二次工业革命过渡 思想: 经过启蒙运动思想的洗礼,自由、人 的错儿 。2021/8/72021/8/72021/8/7Saturday, August 07,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8/72021/8/72021/8/72021/8/78/7/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7日星期 六2021/8/72021/8/72021/8/7
美丽的中国梦
• 登泰山之巅 • 拥抱日出云海 • 看青春中国 • 跳动生命精彩 • 我的心在飞翔 • 与霞光同在 • 向天地绘美景 • 缤纷梦自来 • 追黄河入海 • 涛声响彻天外 • 望美丽家园 • 加快幸福节拍 • 我的梦正打开 • 芳香入歌来 • 向世界诉情怀 • 新潮在澎湃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共22张PPT)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共22张PPT)
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
力的迅速发展等)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点四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主题 全面理解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影响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四大因素 (1)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物质文明和生 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和习俗。 (2)在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随 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增多 ,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3)新思想的不断传入,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 的开展,使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不断传播,深刻影响 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 (4)中国政府推行的各种改革,如晚清政府的‚新政‛、南京 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等,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 化。
知识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
饮食文 扬菜。 化变化 (2)西餐: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了 中西餐并行的局面。
知识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三:居室建筑的演进
(1)传统居室: 四合院 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主题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2.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四个突出特征 (1)受西方影响明显。 ( 2 )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色彩。中西合璧、土洋
并存是其最典型的特征。
( 3 )发展不均衡,如在空间范围上,在开放口岸、都市变化 快、大,广大农村、偏远落后地区变化慢、小。从主体上看,
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四第一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50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四第一节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共50张PPT)

(3)判断图④、图⑤各反映的历史时代。
(4)说明图④、图⑤服装发生变化的政治和思想根
源分别是什么?
答:(4)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思想上: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打破了个人崇拜, 审美多元化。
可是今天,我们的城市已基本失去了个性,
文脉模糊,记忆依稀,历史遗存支离破碎,文 化符号完全混乱。一方面是拆得很惨,一方面 建得很糟。光怪陆离、平庸粗鄙的建筑,充塞 着我们的城市……
——著名作家冯骥才
婚姻风俗的变化 丧葬风俗的变化 其他习俗的变化
传统婚礼
西周时婚嫁之俗日臻完善,一般 男娶女嫁,要经过纳采、问名、
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清末民初的传统婚礼
1919年”五四”运 动前,中国人结婚 崇尚红色,新人是 绝对不允许穿白色 衣服的。
1928年梁思成 与林徽因在加 拿大结婚。林 徽因身穿自己
1929年,冰心与吴文 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 举行婚礼
设计的婚礼服。
1927年蒋介石 与宋美龄在上 海举行新式婚 礼
毛泽东穿军装上天安门检阅红卫兵的行动和“不爱红 装爱武装”的言论,使一大批狂热的红卫兵穿起了从父兄 或戚友身上脱下来的旧军装……有人形象地称其为“全民 皆兵” “绿色海洋”。
改革开放后——穿得时尚、个性






喇叭裤
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
中式服装今安在?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人类通过服装 来提升对民族文化以及自身身份的认同和自信……在 全球化的今天……
其他风俗:社交礼仪
毛泽东与溥仪 握手致意
握手
见面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A项是对 材料的片面解读,且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外国传教会 极力宣讲缠足的弊端。推动社会习俗变革,这不是文化侵 略,故B项错误;虽然清政府下令废止缠足,外国传教会极 力宣讲缠足的弊端,缠足仍然屡禁不止,这反映出移风易 俗任重道远,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东西方文明的对比 ,故D项错误。
文化(思想观念的转变)
外因:国外外来文化的涌入
我的观点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 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 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 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 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 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九转大肠
油闷大虾
醋酥鲫鱼
• 广东菜也叫“粤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粤菜的特点 是,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 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 偏重浓郁,追求色、香、味、型。食味讲究清、鲜、嫩、 爽、滑、香;调味遍及酸、甜、苦、辣、咸;此即所谓五 滋六味。 粤菜是以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菜为代表而形成的。
6.(2016·河南郑州联考)《清稗类钞·婚姻类》记述
了人们称之为“文明结婚”的新风尚:先由男子陈志愿于
父母, 得父母允准, 即延介绍人请愿于女子之父母,
得其父母允准, 再由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 男女同
意,婚约始定。 “新风尚”体现在 ( )
A.婚俗已不讲究父母之命 B.多数人崇尚西方新式婚姻 C.媒妁之言左右婚约缔定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从题干中“举 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可以看出康有 为认为变易服饰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推动中国发展,故A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变革服 饰,这说明近代服饰随着政治、思想的变化而变化,故B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 撞融合,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出主动学习 西方风俗,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葱油鸡
松仁粉丝
扬州炒饭
• 天府之国”的四川以其得天独厚的物产形成和发展了我国的 主要菜系之一 ——川菜。特点:(1)注重花 椒、调味 其 一,调味品复杂多样,有特点,讲究川料川味。调味品多用 辣椒、胡椒、香糟、豆瓣酱、葱、姜、蒜等。其二,以多层 次、递增式调味方法为见长.其三,味型多.(2)烹调手法 上擅长小炒、小煎、干烧、干煸。此外,川菜讲究汤的制作 及使用。(3)、代表菜:川菜的代表菜很多,有"干煸牛肉丝 "、"水煮牛肉"、"宫宝鸡丁"、"麻婆豆腐"、"酸菜鱼"等。 (4)复合味型川菜 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
手撕鸡.
宫保鸡丁
麻婆豆腐
淮扬菜以沿江、沿淮、微洲三地区的地方菜为代表 构成。其特点是选料朴实、讲究火工,重油重色、 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
麻香小象贝荠菜春笋Fra bibliotek熏樱桃.
2、西餐的传入
阅读教材,找出西餐传入的时间、西餐常用的原料、 典型西式食品、并将中西餐进行比较。
(1)时间: 19世纪40年代起(鸦片战争以后)
【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中国近现代男子服饰的变化 • 长袍马褂—— 西服——中山装——列宁装
3、中国近现代女子服饰的变化 • 宽松肥大——旗袍——列宁装、连衣裙
西装
清 朝
中山装
关于“中山装”,《中华文化习俗辞典》记 载说:“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 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 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 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 黄隆生裁制出的一种服装式样”。
D
D.婚姻男女当事人都有发言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注 重学生对我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理解。由“先由男子陈志愿 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子同 意,婚约始定。”得知材料反映了晚清婚俗的变化是婚姻尊重 当事人的意愿,婚姻男女当事人都有发言权,所以选D。
D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需要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 及其影响因素。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是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故A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民众对辫子的态度深受政治事件的影响,并 非完全属于生活习俗的改变,故B项错误;影响服饰变化的因素比 较多,经济层面是根本动因,故C项错误;从民众态度变化和张勋 复辟可以看出,封建思想和封建势力依然比较顽固,走向共和的 道路相当艰难,故D项正确。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坐进 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 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 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 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 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 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像没有穿裤子。这情形, 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 一声,昏死过去……
2.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由来已久。由于满族妇女不缠
足,清政府曾多次下令废止缠足,但屡禁不止。鸦片战争
前后,外国传教会组织了各种“天足会”,极力宣讲缠足
的弊端,部分人“穿上了简洁的鞋子”。这反映出( )
A.清政府强制推行满族习俗
B.外国教会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C.移风易俗任重道远
C
D.西方文明具有优越性
(2)西餐中常用原料和调味品
(3)典型西式食品
(4)中西饮食比较: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 环境、礼节要求等方面有所 不同。
【居室建筑的演进】
1.中国传统住宅的样式
北方的四合院
每院正五间,东西各三间,南五间。大门面南,在南五 间之数内,尽正屋有廊,谓之四合。
2.中国居室建筑的逐渐西化
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北京四合院布局设备的欧化; 上海石库门布局上采取欧式横向联列、高度密集的模 式,内部结构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
北京西站 中西合璧
别墅 完全欧化
60、70年代简洁的家居
欧式写字台
中式写字台
【习俗风尚的变革】

旧习
• 婚姻包办
• 旧式丧礼
• 男子留辫
• 女子裹足
• 迷信活动
• 改变 • 婚姻自由 • 新式丧礼 • 剪辫易服 • 迫令放足 • 破除迷信
根据你平时的了解,古代和近现代的婚姻有 哪些不同?
3.1888年4月,《申报》载文:在雇用女工的场所,“
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
,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这反映出( )
①近代社会新旧观念发生剧烈冲突 ②上海处于开风气
A 之先的地位 ③近代工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④社会生活
呈现半殖民地特征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中山装的造型特征 立翻领,对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 口三粒扣。后片不破缝。 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经》周 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 廉、耻)。 其二,门禁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 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 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 义。
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 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
1.19世纪末,康有为上书清帝指出:“(皇上)身先断 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 其小民一听其变,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 ,光彻大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变易服饰有利于消除封建因素,推动中国发展 B.近代服饰随着政治、思想的变化而变化 C.断发易服本质上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 D.近代风俗演变经历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20世纪20年代之 后,人们吸收西方服饰长处,对旗袍进行改良,故排除B项;新 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故排除C 项;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 大量出现,故排除D项;A项表述符合史实,故选择A项。
8.高考改革成为当今社会热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 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十名学生,后扩大到一百 多名。 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 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 ;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 ,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 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的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 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 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 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 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3.完全欧化的居室建筑
20世纪30年代前后,在北京天津等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 住宅,一般称为“新村”、“花园”、“别墅”、 “公寓”等;居室建筑与家具陈设失去外来特征。反 映出西方的生活理念完全被国人接受。
四 合 院 平 面 图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 (内向性和封闭性)
居室建筑的演进
四合院 中国传统住宅
——茅盾《子夜》
请回答: ⑴在材料中,有哪些东西是吴老太爷以前生活中 所没有的? ⑵材料中吴老太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