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艺过程及控制介绍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发酵及工艺控制课件
• 基质的消耗速率 指单位时间、单位体 积发酵液中消耗的基质量,可表示为:
•
• 基质的消耗速率常以单位体积发酵液内 干菌体质量表示,称基质的比消耗速率, 以Qs表示
第13页,共60页。
• ms——以基质消耗表示的维持代谢系数(维持因数),维
持(M)是指活细胞群体在没有实质性的生长(即生长 和死亡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和没有胞外代谢产物合成情 况下的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细胞物质的氧化或降解产 生。这种用于“维持”的物质代谢称维持代谢,叫做内 源代谢(对好氧发酵称“呼吸”),代谢释放能叫维持 能。
被菌体利用后,会促使氢离子浓度增加,pH值下降。另一方面 水解酪蛋白和酵母粉等培养基成份,在其利用后会产生NH3,造成 培养液碱性。一些生理碱性物质(硝酸钠、氨基酸、尿素、 氨水等)被菌体利用后,将释放出游离NH3或生成碱使pH值上 升。
第19页,共60页。
➢ 溶氧量
氧是细胞呼吸的底物,氧浓度的变化对细胞影响很大,也反
第8页,共60页。
• 灌流式发酵(Perfusion fermentation)是指菌体与培
养液一起装入发酵罐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一方 面不断补充新培养基,同时取出部分条件培养液, 但菌体仍然滞留在发酵罐内。灌流式操作,能及时 除去有害的代谢产物,并补充营养物质,满足了菌 体进一步生长的需求。通过调节灌流速度,可把菌
控制流加式操作的形式有两种,即反馈控制 和无反馈控制。
第7页,共60页。
• 半连续式发酵(Semi-continuous fermentation)又称反
复分批式或换液式补料发酵。是指菌体和培养液一起 装入发酵罐,在菌体生长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取出 部分发酵培养物(行业中称为“带放”),同时补充 同等数量的新的培养基,然后继续培养,直到发酵结 束,取出全部发酵液。与流加式操作相比,半连续式 操作过程发酵罐内得到培养液总体积保持不变,同样 可起到解除高浓度基质和产物对发酵的抑制作用。
发酵工艺的过程控制课件(48页)
的功率( kW/m3)
• ③蒸发热
• 定义:通入发酵罐的空气,其温度和湿度随季节及控制 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空气进入发酵罐后,就和发酵 液广泛接触进行热交换。同时必然会引起水分的蒸发; 蒸发所需的热量即为蒸发热。
• 蒸发热的计算:
• Q蒸发=G(I2-I1) • 式中 G:空气流量,按干重计算,kg/h
• ③在连续发酵的设计上,类型Ⅰ可用单级,如为类型Ⅱ、Ⅲ就要采用二级以 上的连续发酵,使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都得到保证。
(三)类型Ⅲ 链霉素发酵(用灰色链霉素生产)
• 浓度
链霉菌
比速度
菌体
链霉素
糖
菌
糖
第三节 连续发酵动力学
• 一、控制方法 • 1、恒浊法:根据培养液的浊度与菌的浓度成正,比通过一种
c 产物
从此三个因素分析发酵速度。
发酵曲线图
浓 度
微生物量
糖或碳原 耗量
产物量
糖减量
时间
• 从此三个因素分析发酵速度。
• 所以研究发酵速度就是研究
1.碳源利用速度
ds
dt
2.菌生长速度
dx
dt
3.产物形成速度
dp
dt
4.上述三者之间关系 • 根据以上四个条件将所有发酵过程分为三大类型
发酵过程分为三大类型
第四节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 温度是保证酶活性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发酵系统中,必须保证 稳定而合适的温度环境。
• 一、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 • (1)产热因素:生物热和搅拌热。 • (2)散热因素:蒸发热和辐射热。
Q 发 酵 Q 生 物 Q 搅 拌 Q 蒸 发 Q 显 Q 辐
• 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 ③蒸发热
• 定义:通入发酵罐的空气,其温度和湿度随季节及控制 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空气进入发酵罐后,就和发酵 液广泛接触进行热交换。同时必然会引起水分的蒸发; 蒸发所需的热量即为蒸发热。
• 蒸发热的计算:
• Q蒸发=G(I2-I1) • 式中 G:空气流量,按干重计算,kg/h
• ③在连续发酵的设计上,类型Ⅰ可用单级,如为类型Ⅱ、Ⅲ就要采用二级以 上的连续发酵,使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都得到保证。
(三)类型Ⅲ 链霉素发酵(用灰色链霉素生产)
• 浓度
链霉菌
比速度
菌体
链霉素
糖
菌
糖
第三节 连续发酵动力学
• 一、控制方法 • 1、恒浊法:根据培养液的浊度与菌的浓度成正,比通过一种
c 产物
从此三个因素分析发酵速度。
发酵曲线图
浓 度
微生物量
糖或碳原 耗量
产物量
糖减量
时间
• 从此三个因素分析发酵速度。
• 所以研究发酵速度就是研究
1.碳源利用速度
ds
dt
2.菌生长速度
dx
dt
3.产物形成速度
dp
dt
4.上述三者之间关系 • 根据以上四个条件将所有发酵过程分为三大类型
发酵过程分为三大类型
第四节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 温度是保证酶活性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发酵系统中,必须保证 稳定而合适的温度环境。
• 一、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 • (1)产热因素:生物热和搅拌热。 • (2)散热因素:蒸发热和辐射热。
Q 发 酵 Q 生 物 Q 搅 拌 Q 蒸 发 Q 显 Q 辐
• 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发酵工艺控制PPT课件(2024版)
方法二: 通过罐温的自动控制,先使罐温达到恒定,再关闭自
动控制装置测得温度随时间上升的速率S, 按下式可求得发 酵热 :
Q 发酵 = K ·S
S --- 温度随时间上升的速率,℃/h K --- 总参数,代表系统的热容量,J/L·℃
K值可由下式求得: K = (MCp)发酵液 + (MCp)容器 + (MCp)附件
3)温度还可能影响生物合成的方向
例如: 四环素发酵中金色链霉菌同时能产生金霉素。在低于30℃下, 该菌合成金霉素能力较强;温度提高,合成四环素的比例提高; 在温度达到35℃时,则只产生四环素,金霉素的合成停止
四、最适温度的选择
◇ 最适温度是指在该温度下最适于菌的生长或产物的形成。 ◇ 在发酵的整个周期内仅选一个温度不一定好。
后长时间不回升,这很可能说明污染了好气菌 4、溶氧➢➢ 作补如为糖发考后酵查,过设溶程备氧中、出溶工现氧艺明迅条显速件下回对降升氧的,供趋发需势酵与液产变物稀形,成则影很响可能 的指标是➢之因污一此染可了利噬用菌溶体氧作为参数来控制加料的次数、流加速
度和加入量
二、适当溶解氧的选择
◆ 在好氧微生物反应中,一般取 [DO]
传质状况差,对产物的合成不利
例如: 以乙醇为碳源发酵谷氨酸,当乙醇浓度达35g/L,可延长
谷氨酸生产时间,提高产量;但在更高浓度下,菌体生长受 到抑制,产量降低
二、 基质浓度的控制 —— 补料控制
为解除基质过浓的抑制、产物的反馈抑制和葡萄糖效应, 以及避免在分批发酵中因足的状况,通常采用中间补 料工艺。
当温度超过一 定数值,细胞得 率降低。主要原 因是生命活动维 持方面的需求增 加
2、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1) 温度影响产物合成的速率及产量
《发酵过程控制》PPT课件
在中期菌量已达到合成产物的最适量,发酵需要延长中期,从而提高产量, 因此中期温度要稍低一些,可以延緩衰老。因为在稍低温度下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和 核酸的正常途径关闭得比较严密有利于产物合成。
发酵后期,产物合成能力降低,延长发酵周期没有必要,就又提高温度,刺 激产物合成到放罐。如四环素生长阶段28oC,合成期26oC后期再升温;黑曲霉生长 37oC,产糖化酶32~34oC。但也有的菌种产物形成比生长温度高。如谷氨酸产生菌 生长30~32oC,产酸34~37oC。最适温度选择要根据菌种与发酵阶段做试验。
实验:甘油发酵是在髙渗透压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可望通过热冲击 来提高发酵甘油的产量 正交条件A 冲击温度(0C) 40,45,50
B 开始时机(h) 8,16,30 C 冲击时间(分) 15,30,60 结果发酵16小时,450C冲击60分钟最佳,发酵96小时后甘油浓度提 高32.6%,发酵罐实验见图 (A)16h,450C,30min (B)12h,450C,30min
E——额定电压 I——额定电流 cosφ——功率因素,1千瓦时=860×4186.8焦耳
3、蒸发热Q蒸发
通气时,引起发酵液的水分蒸发,水分蒸发所需的热量叫 蒸发热。此外,排气也会带走部分热量叫显热Q显热,显热很小, 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4、辐射热Q辐射
发酵罐内温度与环境温度不同,发酵液中有部分热通过罐体 向外辐射。辐射热的大小取决于罐温与环境的温差。冬天大一些, 夏天小一些,一般不超过发酵热的5%。 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
三、发酵过程引起温度变化的因素
(一)发酵热Q发酵
发酵热是引起发酵过程温度变化的原因。
所谓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什么叫净热量呢? 在发酵过程中产生菌分解基质产生热量,机械搅拌产生热量,而罐 壁散热、水分蒸发、空气排气带走热量。这各种产生的热量和各种 散失的热量的代数和就叫做净热量。发酵热引起发酵液的温度上升。 发酵热大,温度上升快,发酵热小,温度上升慢。
发酵后期,产物合成能力降低,延长发酵周期没有必要,就又提高温度,刺 激产物合成到放罐。如四环素生长阶段28oC,合成期26oC后期再升温;黑曲霉生长 37oC,产糖化酶32~34oC。但也有的菌种产物形成比生长温度高。如谷氨酸产生菌 生长30~32oC,产酸34~37oC。最适温度选择要根据菌种与发酵阶段做试验。
实验:甘油发酵是在髙渗透压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可望通过热冲击 来提高发酵甘油的产量 正交条件A 冲击温度(0C) 40,45,50
B 开始时机(h) 8,16,30 C 冲击时间(分) 15,30,60 结果发酵16小时,450C冲击60分钟最佳,发酵96小时后甘油浓度提 高32.6%,发酵罐实验见图 (A)16h,450C,30min (B)12h,450C,30min
E——额定电压 I——额定电流 cosφ——功率因素,1千瓦时=860×4186.8焦耳
3、蒸发热Q蒸发
通气时,引起发酵液的水分蒸发,水分蒸发所需的热量叫 蒸发热。此外,排气也会带走部分热量叫显热Q显热,显热很小, 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4、辐射热Q辐射
发酵罐内温度与环境温度不同,发酵液中有部分热通过罐体 向外辐射。辐射热的大小取决于罐温与环境的温差。冬天大一些, 夏天小一些,一般不超过发酵热的5%。 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
三、发酵过程引起温度变化的因素
(一)发酵热Q发酵
发酵热是引起发酵过程温度变化的原因。
所谓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什么叫净热量呢? 在发酵过程中产生菌分解基质产生热量,机械搅拌产生热量,而罐 壁散热、水分蒸发、空气排气带走热量。这各种产生的热量和各种 散失的热量的代数和就叫做净热量。发酵热引起发酵液的温度上升。 发酵热大,温度上升快,发酵热小,温度上升慢。
《发酵过程工艺》PPT课件
第六章 发酵工艺过程控制
• 发酵,原本是指在厌氧条件下葡萄糖通过酵解途径生成乳酸或乙醇等的分解代谢过程 。 在广义的工艺上,则把发酵看做是微生物把一些原料养分在合适的条件下(通常是 需氧)经特定的代谢转变成产物的过程。
• 发酵是一种很复杂的生化过程,发酵生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工艺条件的制约。需要 多年的经验才能掌握。
第二节 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 数
• 在发酵工艺中,要想控制发酵,使其按人的意志转移,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影响发 酵的因素太多,有些因素还是未知的,但了解发酵工艺条件对过程的影响和掌握反 映菌的生理代谢和发酵过程变化的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 生产。
第二节 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
数 1. pH值(酸碱度)
以溶氧、pH值、呼吸商、排气中CO2分 压及代谢产物浓度等作为控制参数
3、半连续发酵
是指在补料-分批发酵的基础上,间歇地放掉部分发酵液 (行业中称为带放)的培养方法。
优点:
① 可以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并维持适当 的菌体浓度,使不至于加剧供氧的矛盾;
② 克服养分的不足,避免发酵过早结束; 缺点
(Yx/s)和产物得率系数(Yp/s),分别定义为消耗1g营养物质生成的细胞的克数和生成产物 的克数。
工业生产中可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细胞和产物的生成量及营养物质的消耗量来进行计算。
在分批培养过程中根据产物生成是否与菌体生长同 步的关系,将微生物产物形成动力学分为① 生长关 联型 和② 非生长关联型。
二、pH值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 发酵液pH对菌体生长、繁殖和产物积累影响较大 。生产前应进行试验和研究。
• 菌体生长、繁殖和产物积累的最适pH不一定相同 。
• 整个发酵过程的pH是变化的。 1、 pH对发酵的影响 2、影响发酵pH的因素 3、最适pH的选择和调节
• 发酵,原本是指在厌氧条件下葡萄糖通过酵解途径生成乳酸或乙醇等的分解代谢过程 。 在广义的工艺上,则把发酵看做是微生物把一些原料养分在合适的条件下(通常是 需氧)经特定的代谢转变成产物的过程。
• 发酵是一种很复杂的生化过程,发酵生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工艺条件的制约。需要 多年的经验才能掌握。
第二节 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 数
• 在发酵工艺中,要想控制发酵,使其按人的意志转移,是很难办到的。因为影响发 酵的因素太多,有些因素还是未知的,但了解发酵工艺条件对过程的影响和掌握反 映菌的生理代谢和发酵过程变化的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 生产。
第二节 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
数 1. pH值(酸碱度)
以溶氧、pH值、呼吸商、排气中CO2分 压及代谢产物浓度等作为控制参数
3、半连续发酵
是指在补料-分批发酵的基础上,间歇地放掉部分发酵液 (行业中称为带放)的培养方法。
优点:
① 可以除去快速利用碳源的阻遏效应,并维持适当 的菌体浓度,使不至于加剧供氧的矛盾;
② 克服养分的不足,避免发酵过早结束; 缺点
(Yx/s)和产物得率系数(Yp/s),分别定义为消耗1g营养物质生成的细胞的克数和生成产物 的克数。
工业生产中可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细胞和产物的生成量及营养物质的消耗量来进行计算。
在分批培养过程中根据产物生成是否与菌体生长同 步的关系,将微生物产物形成动力学分为① 生长关 联型 和② 非生长关联型。
二、pH值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 发酵液pH对菌体生长、繁殖和产物积累影响较大 。生产前应进行试验和研究。
• 菌体生长、繁殖和产物积累的最适pH不一定相同 。
• 整个发酵过程的pH是变化的。 1、 pH对发酵的影响 2、影响发酵pH的因素 3、最适pH的选择和调节
发酵过程控制与优化ppt课件
参数,使有利于生
产菌而不利于杂菌的生长,如降低发酵温度等。加人某些 抑制杂菌的化合物也不失为一种急办法,条件是这种化合 物对生产菌无害对生产影响不大和在下游精制阶段能被完 全去除。中后期染菌除非是噬菌体,通常后果不会那么严 重,这时发酵液中己产生一定浓度的抗生素,对杂菌已有 一定抑制作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大接种量的原因之一是 即使不慎污染了极少量杂菌,生产菌也能很快占优势。
• 补料-分批发酵:是在
分批发酵过程中补入 新鲜料液,以克服由 于养分的不足,导致 发酵过早结束。
• 半连续发酵:在补料-
分批发酵的基础上加 上间歇放掉部分发酵 液便可称为半连续发 酵。
• 连续发酵: 是指发酵
过程中一面补入新鲜 的料液,一面以相同 的流速放料,维持发 酵液原来的体积。
5.2发酵条件的影响及其控制
生产方法
• 胰岛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
动物脏器中生化提取的动物胰岛素,如猪 胰岛素、牛胰岛素等,动物脏器中生化提 取产量低、成本高(100公斤动物胰腺只 能提取4-5克胰岛素,一个病人所需胰岛 素要从40头牛或50头猪的胰腺中提取)、 纯度低,疗效差;一种是通过基因工程手 段的人胰岛素,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纯度高、 疗效好.
5.4.发酵终点的判断与自溶的监测
• 5.4.1发酵终点的判断 • 发酵类型的不同,要求达到的目标也不同,因而
对发酵终点的判断标准也应有所不同。
• 判断放罐的指标主要有产物浓度、过滤速度、菌
丝形态、氨基氮、pH、DO、发酵液的粘度和外 观等。
• 对抗生素发酵,老品种抗生素发酵放罐时间一般
都按作业计划进行。但在发酵异常情况下,放罐 时间就需当机立断,以免倒罐。新品种发酵更需 探索合理的放罐时间。
产菌而不利于杂菌的生长,如降低发酵温度等。加人某些 抑制杂菌的化合物也不失为一种急办法,条件是这种化合 物对生产菌无害对生产影响不大和在下游精制阶段能被完 全去除。中后期染菌除非是噬菌体,通常后果不会那么严 重,这时发酵液中己产生一定浓度的抗生素,对杂菌已有 一定抑制作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大接种量的原因之一是 即使不慎污染了极少量杂菌,生产菌也能很快占优势。
• 补料-分批发酵:是在
分批发酵过程中补入 新鲜料液,以克服由 于养分的不足,导致 发酵过早结束。
• 半连续发酵:在补料-
分批发酵的基础上加 上间歇放掉部分发酵 液便可称为半连续发 酵。
• 连续发酵: 是指发酵
过程中一面补入新鲜 的料液,一面以相同 的流速放料,维持发 酵液原来的体积。
5.2发酵条件的影响及其控制
生产方法
• 胰岛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
动物脏器中生化提取的动物胰岛素,如猪 胰岛素、牛胰岛素等,动物脏器中生化提 取产量低、成本高(100公斤动物胰腺只 能提取4-5克胰岛素,一个病人所需胰岛 素要从40头牛或50头猪的胰腺中提取)、 纯度低,疗效差;一种是通过基因工程手 段的人胰岛素,基因重组人胰岛素纯度高、 疗效好.
5.4.发酵终点的判断与自溶的监测
• 5.4.1发酵终点的判断 • 发酵类型的不同,要求达到的目标也不同,因而
对发酵终点的判断标准也应有所不同。
• 判断放罐的指标主要有产物浓度、过滤速度、菌
丝形态、氨基氮、pH、DO、发酵液的粘度和外 观等。
• 对抗生素发酵,老品种抗生素发酵放罐时间一般
都按作业计划进行。但在发酵异常情况下,放罐 时间就需当机立断,以免倒罐。新品种发酵更需 探索合理的放罐时间。
《发酵工艺控制》课件
发酵工艺控制的应用前景
展望发酵工艺控制在未来的发展 前景,如智化控制、自动化生 产等方面的应用。
总结
发酵工艺控制的意义和 作用
发酵工艺控制对确保产品质 量、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 意义和作用。
发酵工艺控制的局限性 和未来发展趋势
发酵工艺控制仍存在局限性, 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更加智能 化、自动化以及多参数协同 控制。
控制器的选择与应用
选择适合的控制器,如PID控制 器,用于调节发酵过程中的参 数,并实现自动化控制。
第四部分:发酵工艺控制的实践
常见发酵工艺控制模型
介绍一些常见的发酵工艺控制模 型,如批式发酵、连续发酵等, 以及相应的控制策略。
发酵工艺控制实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探讨发酵工 艺控制在不同行业的应用以及控 制效果。
3
发酵工艺参数的调节方法
通过调节发酵工艺参数如控制温度、添加营养物质等方法,来实现对发酵过程的 精确控制。
第三部分:发酵工艺控制方法
数据采集与处理
使用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发酵 过程中的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和 监测,并通过数据处理方法分 析和优化发酵工艺。
传感器的应用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用于测量和 监测发酵工艺中的关键参数, 如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等。
《发酵工艺控制》PPT课 件
发酵工艺控制是指对发酵过程中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调节和控制,以达到 预期的发酵效果和产品质量。
第一部分:介绍发酵工艺控制
什么是发酵工艺控制
发酵工艺控制是指对发酵过 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 测和调节,以保证发酵工艺 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发酵工艺控制的作用和 意义
发酵工艺控制能确保发酵过 程中各个参数得到恰当的控 制,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生 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发酵工艺控制课件
方法:采用较低浓度的基础培养基, 待菌体长到一定阶段,补入适当的营 养物质,延长发酵产物合成期。
意义:控制菌的生长速率、培养中期 的代谢活动,延长合成期,推迟菌体 自溶;加入前体增加合成产物的中间 体,从而使产量大幅度提高。
发酵工艺控制课件
中间补料内容 1、碳源
3、前体
2、氮源 4、无机盐和水
控制和引导产生菌在培养过 程中,特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期的生化代谢 活动向着有利于产物合成和分 泌的方向发展。发酵工艺控制课件
• 有些金属离子特别是二价阳离子是酶的 激活剂,适当时间补入无机盐可以提高 酶活,从而提高产量。
发酵工艺控制课件
中间补料的优缺点
优点:推迟菌的自溶期,延长产物分泌期, 维持较高的生产速率,增加发酵液总体 积,使产量大幅度上升。现在大多数抗 生素都采取补糖措施。
缺点:补糖使工艺复杂化,而且增加了 染菌机会。因此工厂管理十分重要,一 定要严格消毒,包括料液消毒和管道消 毒。
发酵工艺控制课件
并非添加速率越大越好,据研究表明,加 入苯乙酸浓度越高,苯乙酸的利用率越低。 苯乙酸可被菌氧化,先氧化成邻羟苯乙酸, 然后苯环被破坏形成α-酮戊二酸,再经 TCA循环氧化为CO2和H2O,苯乙酸作为碳 源被消耗掉。
苯乙酸具有毒性,青霉素是借苯乙酸与 氨基酸结合形成青霉素而解毒,因此加入 前体能形成青霉素,但必须适量而不能过 量。
分批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
迟滞期
对数生长期
稳 定期
发酵工艺控制课件
死亡期
第三节 发酵控制与中间补料
中后期营养不足,菌体过早衰老
补
料 初始培养基营养过于丰富造成菌浓过大
的
理 由
初始培养基中葡萄糖过多引起抑制
意义:控制菌的生长速率、培养中期 的代谢活动,延长合成期,推迟菌体 自溶;加入前体增加合成产物的中间 体,从而使产量大幅度提高。
发酵工艺控制课件
中间补料内容 1、碳源
3、前体
2、氮源 4、无机盐和水
控制和引导产生菌在培养过 程中,特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期的生化代谢 活动向着有利于产物合成和分 泌的方向发展。发酵工艺控制课件
• 有些金属离子特别是二价阳离子是酶的 激活剂,适当时间补入无机盐可以提高 酶活,从而提高产量。
发酵工艺控制课件
中间补料的优缺点
优点:推迟菌的自溶期,延长产物分泌期, 维持较高的生产速率,增加发酵液总体 积,使产量大幅度上升。现在大多数抗 生素都采取补糖措施。
缺点:补糖使工艺复杂化,而且增加了 染菌机会。因此工厂管理十分重要,一 定要严格消毒,包括料液消毒和管道消 毒。
发酵工艺控制课件
并非添加速率越大越好,据研究表明,加 入苯乙酸浓度越高,苯乙酸的利用率越低。 苯乙酸可被菌氧化,先氧化成邻羟苯乙酸, 然后苯环被破坏形成α-酮戊二酸,再经 TCA循环氧化为CO2和H2O,苯乙酸作为碳 源被消耗掉。
苯乙酸具有毒性,青霉素是借苯乙酸与 氨基酸结合形成青霉素而解毒,因此加入 前体能形成青霉素,但必须适量而不能过 量。
分批培养中微生物的生长
迟滞期
对数生长期
稳 定期
发酵工艺控制课件
死亡期
第三节 发酵控制与中间补料
中后期营养不足,菌体过早衰老
补
料 初始培养基营养过于丰富造成菌浓过大
的
理 由
初始培养基中葡萄糖过多引起抑制
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PPT课件
菌种生产性能越高,其生产条件越难满足。
.
3
发酵过程技术原理
分批发酵 补料-分批发酵 半连续发酵 连续发酵
.
4
分批发酵
几个重要参数:
为比生长速率,h-1; -qs 为比基质消耗速率,(g/g)/h; qp 为比产物形成速率,(g/g)/h 。
uX dX dt
q xX d S dt
补充养分,同时解除/消弱代谢产物的抑制。
不足:
丢失了未利用的养分和处于生长旺盛期的菌体;送去提炼 的发酵液体积更大;丢失代谢产生的前体物;利于非产生 菌突变株的生长。
实施:海洋微藻合成藻红素和EPA。
需要摸索最佳的培养基更新速率。
.
10
连续发酵
发酵过程中一面补入新鲜的料液,一面以相同的流速 放料,维持发酵液原来的体积。(恒化培养)
.
1
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
发酵
狭义——厌氧条件下葡萄糖通过酵解途径生成 乳酸或乙醇等的分解代谢过程。
广义——微生物把一些原料养分在合适的发酵 条件下经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变成所需产物的过 程。
.
2
发酵是一个很复杂的生化过程,其好坏涉及诸多因素: 菌种性能、培养基组成、原料质量、灭菌条件、种子 质量、发酵条件和过程控制等
pH变化会影响酶活,菌对基质的利用效率和细
胞结构,从而影响菌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
.
23
选择最适发酵pH的原则是获得最大比生产速率和
适当的菌量。
分阶段pH控制策略
如何控制发酵液pH?
基础培养基的配方;通过加酸碱或中间补料 例如,青霉素发酵,通过调节加糖速率来控制pH;链 霉素的生产,补充NH3来控制pH,同时为产物合成提 供氮源。
培养液pH可反映菌的生理状况:pH上升超过最适值,意 味着菌处于饥饿状态,可加糖调节;糖的过量又使pH下 降;用氨水中和有机酸需防止微生物中毒,可通过监测 培养液种溶氧浓度的变化来控制。
.
3
发酵过程技术原理
分批发酵 补料-分批发酵 半连续发酵 连续发酵
.
4
分批发酵
几个重要参数:
为比生长速率,h-1; -qs 为比基质消耗速率,(g/g)/h; qp 为比产物形成速率,(g/g)/h 。
uX dX dt
q xX d S dt
补充养分,同时解除/消弱代谢产物的抑制。
不足:
丢失了未利用的养分和处于生长旺盛期的菌体;送去提炼 的发酵液体积更大;丢失代谢产生的前体物;利于非产生 菌突变株的生长。
实施:海洋微藻合成藻红素和EPA。
需要摸索最佳的培养基更新速率。
.
10
连续发酵
发酵过程中一面补入新鲜的料液,一面以相同的流速 放料,维持发酵液原来的体积。(恒化培养)
.
1
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
发酵
狭义——厌氧条件下葡萄糖通过酵解途径生成 乳酸或乙醇等的分解代谢过程。
广义——微生物把一些原料养分在合适的发酵 条件下经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变成所需产物的过 程。
.
2
发酵是一个很复杂的生化过程,其好坏涉及诸多因素: 菌种性能、培养基组成、原料质量、灭菌条件、种子 质量、发酵条件和过程控制等
pH变化会影响酶活,菌对基质的利用效率和细
胞结构,从而影响菌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
.
23
选择最适发酵pH的原则是获得最大比生产速率和
适当的菌量。
分阶段pH控制策略
如何控制发酵液pH?
基础培养基的配方;通过加酸碱或中间补料 例如,青霉素发酵,通过调节加糖速率来控制pH;链 霉素的生产,补充NH3来控制pH,同时为产物合成提 供氮源。
培养液pH可反映菌的生理状况:pH上升超过最适值,意 味着菌处于饥饿状态,可加糖调节;糖的过量又使pH下 降;用氨水中和有机酸需防止微生物中毒,可通过监测 培养液种溶氧浓度的变化来控制。
2024年第五章-发酵过程控制ppt课件(全)
四、半连续发酵
半连续培养又称为反复分批培养或换液培养,在补 料-分批发酵的基础上加上间歇放掉部分发酵液(带 放)便可称为半连续发酵。
半连续发酵也有它的不足:①放掉发酵液的同时也 丢失了未利用的养分和处于生产旺盛期的菌体;② 定期补充和带放使发酵液稀释,送去提炼的发酵液 体积更大;③发酵液被稀释后可能产生更多的代谢 有害物,最终限制发酵产物的合成;④一些经代谢 产生的前体可能丢失;⑤有利于非产生菌突变株的 生长。据此,在采用此工艺时必须考虑上述的技术 上限制,不同的品种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Xt——经过培养时间t的菌体浓度。
减速期(Ⅳ)
减速期(Ⅳ):在指数生长期,随着细胞的大 量繁殖,培养基中养分的迅速减少,有害代谢 物的逐渐积累,细胞的比生长速率逐渐下降, 即进入减速期(Ⅳ)。
减速期的长短取决于菌对限制性基质的亲和力 (Ks值),亲和力高,即Ks值小,则减速期 短。
静止期(V)
第一节 发酵方式
一、概述
发酵:指在厌氧条件下葡萄糖通过酵解途径生成乳酸或乙醇 等的分解代谢过程。
广义发酵:微生物把一些原料养分在合适的发酵条件下经过 特定的代谢转变成所需产物的过程。
微生物培养:亦称微生物发酵,发酵生产按微生物培养工艺 不同可以分为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两种类型。两者在工艺过 程上大体相同,主要工艺过程为: 斜面菌种培养~菌体或孢子悬浮液制备~种子扩大培养~ 发酵培养~发酵产物与发酵基质分离~提纯与精制~成品。
中间发酵型。 Ⅲ型为非生长联系型,又称复杂发酵型 Deindoerfer根据发酵的进程,将发酵分为五类,即
单一型、并进型、连贯型、分段型和复合型。
二、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1.生长速率 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菌体浓度的增加速率与菌体浓度、基质浓度和
发酵工艺过程及控制介绍课件(129页)
1、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
产热因素:生物热 搅拌热 散热因素:蒸发热 辐射热
27
发酵热
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
28
✓ 生物热:生物热是生产菌在生长繁殖时产 生的大量热量。培养基中碳水化合物,脂 肪,蛋白质等物质被分解为CO2,NH3时释放 出的大量能量。
• 蒸发热的计算: Q蒸发=G(I2-I1) G:空气流量,按干重计算,kg/h I1 、 I2 :进出发酵罐的空气的热焓量,J/kg (干空气)
33
• 辐射热:由于发酵罐内外温度差,通过罐体 向外辐射的热量。
• 辐射热可通过罐内外的温差求得,一般不超 过发酵热的5%。
34
发酵热的测定
(1)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冷却水的流量和冷 却水进出口温度,由下式求得这段时间内的 发酵热。
22
2、连续发酵的优缺点
• 优点
– 能维持低基质浓度; – 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单位时间的产量; – 便于自动控制。
• 缺点
– 菌种发生变异的可能性较大; – 要求严格的无菌条件。
23
3、连续发酵的类型
• 恒化培养
– 使培养基中限制性基质的浓度保持恒定
• 恒浊培养
– 使培养基中菌体的浓度保持恒定
43
1、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产物合成的影响
• pH影响酶的活性 • pH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状态 • pH影响培养基某些组分和中间代谢产物的离
解 • pH不同,往往引起菌体代谢过程的不同,使
代谢产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改变
44
2、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
❖生长阶段 ❖生成阶段 ❖自溶阶段
45
这节介绍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及连续发酵三种
产热因素:生物热 搅拌热 散热因素:蒸发热 辐射热
27
发酵热
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
28
✓ 生物热:生物热是生产菌在生长繁殖时产 生的大量热量。培养基中碳水化合物,脂 肪,蛋白质等物质被分解为CO2,NH3时释放 出的大量能量。
• 蒸发热的计算: Q蒸发=G(I2-I1) G:空气流量,按干重计算,kg/h I1 、 I2 :进出发酵罐的空气的热焓量,J/kg (干空气)
33
• 辐射热:由于发酵罐内外温度差,通过罐体 向外辐射的热量。
• 辐射热可通过罐内外的温差求得,一般不超 过发酵热的5%。
34
发酵热的测定
(1)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冷却水的流量和冷 却水进出口温度,由下式求得这段时间内的 发酵热。
22
2、连续发酵的优缺点
• 优点
– 能维持低基质浓度; – 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单位时间的产量; – 便于自动控制。
• 缺点
– 菌种发生变异的可能性较大; – 要求严格的无菌条件。
23
3、连续发酵的类型
• 恒化培养
– 使培养基中限制性基质的浓度保持恒定
• 恒浊培养
– 使培养基中菌体的浓度保持恒定
43
1、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产物合成的影响
• pH影响酶的活性 • pH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状态 • pH影响培养基某些组分和中间代谢产物的离
解 • pH不同,往往引起菌体代谢过程的不同,使
代谢产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改变
44
2、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
❖生长阶段 ❖生成阶段 ❖自溶阶段
45
这节介绍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及连续发酵三种
发酵过程控制与优化ppt课件
一、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1.影响反应速率 2.影响发酵方向
另外,还影响发酵液的粘度、溶氧和酵温度是既适合菌体的生长又适合 代谢产物合成的温度。
随菌种、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和菌体生 长阶段不同而改变。
三、发酵过程引起温度变化的因素——发酵热
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
射
四、温度的控制
一般不需加热,因 释放了大量的发酵热, 需要冷却的情况多。
用夹套或蛇形管, 通冷却水。
第三节 pH变化及其控制
一、pH变化的原因
1.基质代谢
(1)糖代谢 糖分解成小分子酸、醇,使pH下降。 糖缺乏,pH上升,是补料的标志之一。
(2)氮代谢 氨基酸中的-NH2被利用,pH下降; 尿素被分解成NH3,pH上升。
生长的最适pH值与发酵的最适pH值
举例:Aspergillus niger在pH2~2.5范围时有利于合 成柠檬酸,当在pH2.5~6.5范围内时以菌体生长为主, 而在pH7.0时,则以合成草酸为主。
2.pH的控制
(1)调节好基础培养基的pH。
若控制消后pH在6.0,消前pH往往要调到6.56.8。 (2)通过加酸碱和中间补料来控制。
罐内消泡: 靠罐内消泡浆打碎泡沫。 罐外消泡:靠喷嘴的加速作用消除泡沫。
2.消泡剂消泡
机理: 降低液膜的机械强度 降低液膜的表面粘度
(1)天然油脂类:豆油、玉米油、棉子油、菜 籽油(还可作为碳源),用量大,0.1% 0.2%。 (2)聚醚类:又称泡敌,消泡能力为豆油的 1020倍,用量少,0.02%-0.03%。
第六节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
一、染菌的检查、判断
(一)观察法
1. 菌体浓度(OD值)异常(OD:optical density) 2. 溶解氧(DO)异常 3. pH值异常 4. 泡沫过多
另外,还影响发酵液的粘度、溶氧和酵温度是既适合菌体的生长又适合 代谢产物合成的温度。
随菌种、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和菌体生 长阶段不同而改变。
三、发酵过程引起温度变化的因素——发酵热
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
射
四、温度的控制
一般不需加热,因 释放了大量的发酵热, 需要冷却的情况多。
用夹套或蛇形管, 通冷却水。
第三节 pH变化及其控制
一、pH变化的原因
1.基质代谢
(1)糖代谢 糖分解成小分子酸、醇,使pH下降。 糖缺乏,pH上升,是补料的标志之一。
(2)氮代谢 氨基酸中的-NH2被利用,pH下降; 尿素被分解成NH3,pH上升。
生长的最适pH值与发酵的最适pH值
举例:Aspergillus niger在pH2~2.5范围时有利于合 成柠檬酸,当在pH2.5~6.5范围内时以菌体生长为主, 而在pH7.0时,则以合成草酸为主。
2.pH的控制
(1)调节好基础培养基的pH。
若控制消后pH在6.0,消前pH往往要调到6.56.8。 (2)通过加酸碱和中间补料来控制。
罐内消泡: 靠罐内消泡浆打碎泡沫。 罐外消泡:靠喷嘴的加速作用消除泡沫。
2.消泡剂消泡
机理: 降低液膜的机械强度 降低液膜的表面粘度
(1)天然油脂类:豆油、玉米油、棉子油、菜 籽油(还可作为碳源),用量大,0.1% 0.2%。 (2)聚醚类:又称泡敌,消泡能力为豆油的 1020倍,用量少,0.02%-0.03%。
第六节 发酵染菌及其防治
一、染菌的检查、判断
(一)观察法
1. 菌体浓度(OD值)异常(OD:optical density) 2. 溶解氧(DO)异常 3. pH值异常 4. 泡沫过多
发酵工艺知识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2021
35
(六)、二氧化碳的影响和控 制
CO2是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的代谢产 物,也是某些合成代谢的基质,对微生 物生长和发酵具有刺激或抑制作用
CO2对菌体生长还具有抑制作用,排气 中CO2浓度高于4%时,菌体的代谢和呼 吸速率都下降
CO2对微生物发酵也有影响 CO2影响培养液的酸-碱平衡
(2)能够增加微生物细脑的合成能力。因为通过补料工艺能 够不断地提供足够的养料用于合成微生物细胞。 (3)能够提高非生长偶联型产物(如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 的合成量。因为通过补料工艺可在微生物生长期和产物合 成期提供不同质和不问量的养分用于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 成。
(4)可以解除快速利用底物而造成的阻遏效应。 (5)能够降低发酵液的粘度,提高溶解氧的浓度。 (6)可以防止培养基中某一组分的毒性。
(2)搅拌热(Q搅拌):机械装置的摩擦、机械装置 和发酵液之间摩擦产生一定量的机械热的释放。
(3)蒸发热(Q蒸发)
(4)辐射热(Q辐射)
精选ppt课件2021
7
2.温度对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形成 的影响
1.从酶动力学角度来看,酶促反应导致温度升 高,反应速率加大,生长代谢加快,生产期提 前。但因酶本身很容易因热而失去活性,温度 越高,酶的失活也越快,表现在菌体易于哀老, 发酵周期缩短,影响产物的最终产量。
精选ppt课件2021
13
-----引起发酵液pH值上升的因素有: ①培养基中碳、氮肥比例不当,氮源过
多,氨基酸释放; ②生理碱性物质过多; ③中间补料时氨水或尿素等碱性物质的
加入量过多。
精选ppt课件2021
14
2.pH值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形成 的影响
培养液的pH值是微生物庞杂的代谢过程 的综合反映。反之,环境的pH值也能影 响微生物的代谢和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第一类型(生长关联型)
产物直接来源于产 能的初级代谢(自 身繁殖所必需的代 谢),菌体生长与 产物形成不分开。
例如单细胞蛋白和 葡萄糖酸的发酵
dP dt
x
或
QP
dP Xdt
:生长关联型产物的形成比例(g产物 / g菌体)
Q :产物合成的比速率 P 12
■第二类型(部分生长关联型)
➢产物也来源于能量 代谢所消耗的基质, 但产物的形成在与 初级代谢分开的次 级代谢中,出现两 个峰,菌体生长进 入稳定期,出现产 物形成高峰。
1
第七章 发酵工
本章讲述的内容
•第一节 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规律 •第二节 发酵工艺的控制 •第三节 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
2
第一节 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规律
• 代谢变化就是反映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 长,发酵参数(培养基,培养条件等) 和产物形成速率三者间的关系。
• 了解生产菌种在具有合适的培养基、 pH、温度和通气搅拌等环境条件下对 基质的利用、细胞的生长以及产物合成 的代谢变化,有利于人们对生产的控制 。
• 缺点
– 存在一定的非生产时间; – 和分批发酵比,中途要流加新鲜培养基,
增加了染菌的危险。
20
3、补料分批发酵的类型
• 补料方式
– 连续流加 – 不连续流加 – 多周期流加
• 补料成分
– 单一组分流加 – 多组分流加
• 控制方式
– 反馈控制 – 无反馈控制
21
四、连续发酵
1、定义
●培养基料液连续输入发酵罐,并同时放出含 有产品的相同体积发酵液,使发酵罐内料液 量维持恒定,微生物在近似恒定状态(恒定 的基质浓度、恒定的产物浓度、恒定的pH、 恒定菌体浓度、恒定的比生长速率)下生长 的发酵方式。
产物形成与生长有关, 如酒精、某些酶等。
Q Y
P
P/x
Q : 产物形成比速率(g / h L) P
Y :菌体生长为基准的产物的率(g / g) P/x
h :比生长速率( 1)
15
■非生长关联型 non-growth associated
产物的形成速度与生 长无关,只与细胞积 累量有关。如,抗生 素。
dP dt
X
:比例常数
dP dt
:产物合成速度(g
/
L
h)
X:菌体浓度(g / L)
16
■分批发酵的分类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从上述分批发酵类型可以分析:
➢如果生产的产品是生长关联型(如菌体 与初级代谢产物),则宜采用有利于细胞 生长的培养条件,延长与产物合成有关的 对数生长期;
➢如果产品是非生长关联型(如次级代谢 产物),则宜缩短对数生长期,并迅速获 得足够量的菌体细胞后延长平衡期,以提 高产量。
这节介绍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及连续发酵三种
类型的操作方式下的代谢特征。
5
一、分批发酵
1、分批发酵的定义 • 是指在一封闭系统内含有初始限量基质的发酵
方式。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氧气、消泡剂及控 制pH的酸或碱外,不再加入任何其它物质。 发酵过程中培养基成分减少,微生物得到繁殖 。
6
2、分批发酵的特点
1、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
产热因素:生物热 搅拌热 散热因素:蒸发热 辐射热
27
发酵热
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
28
✓ 生物热:生物热是生产菌在生长繁殖时产 生的大量热量。培养基中碳水化合物,脂 肪,蛋白质等物质被分解为CO2,NH3时释放 出的大量能量。
3
代谢曲线
代谢变化是反映发酵过程中菌体的 生长,发酵参数(培养基,培养条 件等)和产物形成速率三者间的关 系。把它们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绘制 成图,就成为所说的代谢曲线。
4
■发酵过程按进行过程有三种方式:
✓ 分批发酵(Batch fermentation) ✓ 补料分批发酵(Fed-batch fermentation) ✓ 连续发酵(Continuous fermentation)
• 微生物所处的环境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变化, 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参数都随时间而变化, 是一个不稳定的过程。
7
3、分批发酵的优缺点
●优点
●操作简单; ●操作引起染菌的概率低。
●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等问题
●缺点
●非生产时间较长、设备利用率低。
8
4、分批发酵的生长曲线
单细胞微生物
9
丝状真菌和放线菌
10
24
4、连续发酵的代谢曲线
从分批培养出发,无论在 哪个时候开始加入新鲜培 养基过渡到连续操作,达 到一定的菌体浓度及限制 基质浓度则培养系统一定 能成为稳定状态。
25
第二节 发酵工艺的控制
工艺条件控制的目的:就是要为生产 菌创造一个最适的环境,使我们所需 要的代谢活动得以最充分的表达。
26
一、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22
2、连续发酵的优缺点
• 优点
– 能维持低基质浓度; – 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单位时间的产量; – 便于自动控制。
• 缺点
– 菌种发生变异的可能性较大; – 要求严格的无菌条件。
23
3、连续发酵的类型
• 恒化培养
– 使培养基中限制性基质的浓度保持恒定
• 恒浊培养
– 使培养基中菌体的浓度保持恒定
➢例如,柠檬酸和某 些氨基酸的发酵。
dP dt
X
X
QP
dP Xdt
13
■第三类型(非生长关联型)
产物是在基质消耗 和菌体生长之后, 菌体利用中间代谢 反应来形成的,即 产物的形成和初级 代谢是分开的。
如抗生素发酵。
dP dt
X
QP
dP Xdt
14
■生长关联型 (growth associated )
5、分批发酵的类型
• Gaden's fermentation classification(按照菌体生 长,碳源利用和产物生成的变化)
– 第一类型 – 第二类型 – 第三类型
• Piret's fermentation classification (按照产物生成 与菌体生长是否同步)
–生长关联型 (第一类型) –生长无关联型(第二,三类型)
✓ 用途:合成高能化合物, 供微生物生命代谢活动 热能散发
17
■典型的分批发酵工艺流程
18
二、补料分批发酵
1、定义 ●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或流加分批发
酵,是指在分批发酵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 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发酵方式。
19
2、补料分批发酵的优缺点
• 优点
– 使发酵系统中维持很低的基质浓度; – 和连续发酵比、不需要严格的无菌条件; – 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等问题。
■第一类型(生长关联型)
产物直接来源于产 能的初级代谢(自 身繁殖所必需的代 谢),菌体生长与 产物形成不分开。
例如单细胞蛋白和 葡萄糖酸的发酵
dP dt
x
或
QP
dP Xdt
:生长关联型产物的形成比例(g产物 / g菌体)
Q :产物合成的比速率 P 12
■第二类型(部分生长关联型)
➢产物也来源于能量 代谢所消耗的基质, 但产物的形成在与 初级代谢分开的次 级代谢中,出现两 个峰,菌体生长进 入稳定期,出现产 物形成高峰。
1
第七章 发酵工
本章讲述的内容
•第一节 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规律 •第二节 发酵工艺的控制 •第三节 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
2
第一节 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规律
• 代谢变化就是反映发酵过程中菌体的生 长,发酵参数(培养基,培养条件等) 和产物形成速率三者间的关系。
• 了解生产菌种在具有合适的培养基、 pH、温度和通气搅拌等环境条件下对 基质的利用、细胞的生长以及产物合成 的代谢变化,有利于人们对生产的控制 。
• 缺点
– 存在一定的非生产时间; – 和分批发酵比,中途要流加新鲜培养基,
增加了染菌的危险。
20
3、补料分批发酵的类型
• 补料方式
– 连续流加 – 不连续流加 – 多周期流加
• 补料成分
– 单一组分流加 – 多组分流加
• 控制方式
– 反馈控制 – 无反馈控制
21
四、连续发酵
1、定义
●培养基料液连续输入发酵罐,并同时放出含 有产品的相同体积发酵液,使发酵罐内料液 量维持恒定,微生物在近似恒定状态(恒定 的基质浓度、恒定的产物浓度、恒定的pH、 恒定菌体浓度、恒定的比生长速率)下生长 的发酵方式。
产物形成与生长有关, 如酒精、某些酶等。
Q Y
P
P/x
Q : 产物形成比速率(g / h L) P
Y :菌体生长为基准的产物的率(g / g) P/x
h :比生长速率( 1)
15
■非生长关联型 non-growth associated
产物的形成速度与生 长无关,只与细胞积 累量有关。如,抗生 素。
dP dt
X
:比例常数
dP dt
:产物合成速度(g
/
L
h)
X:菌体浓度(g / L)
16
■分批发酵的分类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从上述分批发酵类型可以分析:
➢如果生产的产品是生长关联型(如菌体 与初级代谢产物),则宜采用有利于细胞 生长的培养条件,延长与产物合成有关的 对数生长期;
➢如果产品是非生长关联型(如次级代谢 产物),则宜缩短对数生长期,并迅速获 得足够量的菌体细胞后延长平衡期,以提 高产量。
这节介绍分批发酵、补料分批发酵及连续发酵三种
类型的操作方式下的代谢特征。
5
一、分批发酵
1、分批发酵的定义 • 是指在一封闭系统内含有初始限量基质的发酵
方式。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氧气、消泡剂及控 制pH的酸或碱外,不再加入任何其它物质。 发酵过程中培养基成分减少,微生物得到繁殖 。
6
2、分批发酵的特点
1、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
产热因素:生物热 搅拌热 散热因素:蒸发热 辐射热
27
发酵热
发酵热就是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
28
✓ 生物热:生物热是生产菌在生长繁殖时产 生的大量热量。培养基中碳水化合物,脂 肪,蛋白质等物质被分解为CO2,NH3时释放 出的大量能量。
3
代谢曲线
代谢变化是反映发酵过程中菌体的 生长,发酵参数(培养基,培养条 件等)和产物形成速率三者间的关 系。把它们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绘制 成图,就成为所说的代谢曲线。
4
■发酵过程按进行过程有三种方式:
✓ 分批发酵(Batch fermentation) ✓ 补料分批发酵(Fed-batch fermentation) ✓ 连续发酵(Continuous fermentation)
• 微生物所处的环境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变化, 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参数都随时间而变化, 是一个不稳定的过程。
7
3、分批发酵的优缺点
●优点
●操作简单; ●操作引起染菌的概率低。
●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等问题
●缺点
●非生产时间较长、设备利用率低。
8
4、分批发酵的生长曲线
单细胞微生物
9
丝状真菌和放线菌
10
24
4、连续发酵的代谢曲线
从分批培养出发,无论在 哪个时候开始加入新鲜培 养基过渡到连续操作,达 到一定的菌体浓度及限制 基质浓度则培养系统一定 能成为稳定状态。
25
第二节 发酵工艺的控制
工艺条件控制的目的:就是要为生产 菌创造一个最适的环境,使我们所需 要的代谢活动得以最充分的表达。
26
一、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22
2、连续发酵的优缺点
• 优点
– 能维持低基质浓度; – 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单位时间的产量; – 便于自动控制。
• 缺点
– 菌种发生变异的可能性较大; – 要求严格的无菌条件。
23
3、连续发酵的类型
• 恒化培养
– 使培养基中限制性基质的浓度保持恒定
• 恒浊培养
– 使培养基中菌体的浓度保持恒定
➢例如,柠檬酸和某 些氨基酸的发酵。
dP dt
X
X
QP
dP Xdt
13
■第三类型(非生长关联型)
产物是在基质消耗 和菌体生长之后, 菌体利用中间代谢 反应来形成的,即 产物的形成和初级 代谢是分开的。
如抗生素发酵。
dP dt
X
QP
dP Xdt
14
■生长关联型 (growth associated )
5、分批发酵的类型
• Gaden's fermentation classification(按照菌体生 长,碳源利用和产物生成的变化)
– 第一类型 – 第二类型 – 第三类型
• Piret's fermentation classification (按照产物生成 与菌体生长是否同步)
–生长关联型 (第一类型) –生长无关联型(第二,三类型)
✓ 用途:合成高能化合物, 供微生物生命代谢活动 热能散发
17
■典型的分批发酵工艺流程
18
二、补料分批发酵
1、定义 ●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或流加分批发
酵,是指在分批发酵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 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发酵方式。
19
2、补料分批发酵的优缺点
• 优点
– 使发酵系统中维持很低的基质浓度; – 和连续发酵比、不需要严格的无菌条件; – 不会产生菌种老化和变异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