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程实验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研究文献综述报告

初中数学研究文献综述报告

初中数学研究文献综述报告文献综述报告新课标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及其实践理论我仔细的阅读了五篇与中学数学新课标及实践理论的文献。

然后,通过对这五篇现有研究资料的综合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从理论上分析形成我国初中数学基本技能训练的观念和种种现象的深层原因。

研究显示,我国初中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训练深受我国悠久文化传统、已有的教学理论、现代社会变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总体而言,我国初中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训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尤其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于教育的要求。

从数据上得出我国初中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训练实际情况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差距,指出我国初中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训练并未很好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和良好数学态度的形成。

针对我国数学基本技能的现实情况,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我国初中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训练教学的改进,具体讨论新课程标准下数学基本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提出一些切合我国数学教学实际的建议:数学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深刻地影响、引导着数学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如何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标准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首先,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确立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体现教师满堂课的问、讲、分析,教师期望通过个体多讲、多问、多分析,让学生迅速形成解题的经验,这样的话,教师只能通过灌输,把学生带人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中去。

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强调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过程,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其次,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体现了通过学生的亲身的实践,新课标高中数学课程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研究文献综述报告

初中数学研究文献综述报告

初中数学研究文献综述报告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学术界对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也非常丰富。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总结了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一、理论研究1.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

研究表明,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实证研究1.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2.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传统的考试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作业、小组讨论和展示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展望目前,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方面。

1.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技术支持: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高中数学实验研究综述

高中数学实验研究综述

高中数学实验研究综述作者:宋健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7年第04期【摘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以及自身的实践探索,从高中数学实验研究的背景、现状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处理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实验;文献综述;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7-0007-02【作者简介】宋健,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泰州,225300)教师,高级教师,泰州市学科带头人。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将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程。

数学软件平台的出现更是给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数学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使数学教学由传统的粉笔、尺规模式进入到可操作的实验模式。

我国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进入了业内征求意见阶段。

该意见稿强调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应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其中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本质上就是技术素养;另两个素养也与技术密切相关。

这些无一不表明在高中阶段开展数学实验研究,符合国家教育需求,符合新课标要求,它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学习方面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一、概念界定对于高中数学实验的定义,许多学者给出了不尽相同的定义。

通过梳理文献并结合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我们把“高中数学实验”表述为: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在“做中学,学中悟”的一种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运用一定的物质仪器或技术手段(如模型、测量工具、数学软件等),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进行的一种验证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探究数学问题的一种数学实践活动。

它着力于学生的学,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观察、操作、体验、探索、领悟,是从“做”中学习数学。

它通过科学实验的模式,经过主动探究的过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而转变高中数学教与学的方式。

关于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运用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运用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运用研究的文献综述数学是一门需要探究的学科,而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提出,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注入了更多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的培养。

同时,接受性学习也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对知识点的传授和应用也至关重要。

如何将这两种学习方式整合起来,同步进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收获,是一项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运用的研究成果。

一、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知识点和方法,更注重思维和方法的培养。

学生需通过自主探究、探讨、发现问题、寻找新知识、解决问题等活动,来积极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来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初中数学接受性学习初中数学接受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老师讲解、教材阅读和练习题等方式,逐步接受和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点和方法。

这种学习方式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帮助学生快速且准确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方法。

初中数学接受性学习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运用的研究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目标有相似之处和补充作用,二者的成功整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表明,将数学探究教学改革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在探究和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回到教材中理解并运用相关知识点和方法,从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解决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文献综述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陈春苑摘要:目前新课程改革进入深化和调整阶段,本文研究了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国内外诸多文献,从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和课程实施等四个方面对新课改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希望有助于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创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强、完善新课改的基础理论建设,保护课程改革的积极成果,促进基础教育健康深入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一、问题的提出2001年9月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并在不同地区陆续进入高中阶段实施。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就新课改实施中课堂教学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见解和批评。

对课堂教学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的模糊认识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对新课改宗旨的理解和整个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认识、梳理新课改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创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强、完善新课改的基础理论建设,保护课程改革的积极成果,促进基础教育健康深入发展。

数学是解决我们生活和生产过程中问题的主要工具,没有一个物质的领域不呈现出数学可以研究的现象或规律的,尤其是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数学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所有生活之中。

同时,无论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甚至是思维科学中,都需要借用数学的严密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来做更为精确的研究或描述。

因此,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基础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数学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通过数学课堂教学能够训练其他学科中所需要的清晰思维的智力。

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学实践过程文献综述(3篇)

教学实践过程文献综述(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是教育工作者将教育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教学实践过程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教学实践过程的研究现状、主要方法和存在问题,为我国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二、教学实践过程研究现状1.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教学实践过程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师角色。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如知识传授者、学生引导者、评价者等。

教师角色认知和角色扮演对教学实践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2)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策略。

国外学者对教学策略的研究较为深入,如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3)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评价。

国外学者认为,评价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学者对教学实践过程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学实践的核心问题,我国学者从教师素质、教师培训、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2)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教学策略。

我国学者对教学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3)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学生发展。

学生发展是教学实践的目标之一,我国学者从学生认知、情感、道德等方面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学生发展进行了研究。

三、教学实践过程的主要方法1.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反思、实践、改进等环节,不断优化教学实践的方法。

2. 教学叙事法。

教学叙事法是教师通过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事件、现象、感受等进行描述、分析和反思,以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的方法。

3. 教学案例分析法。

教学案例分析法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的方法。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基于化归思想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求知导刊》.2015年16期.李海智.[2].MCL环境支持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数学教育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9年2期.曹一鸣.王长沛.[4].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2期.于小堂.[5].基于化归思想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年3期.李雅洁.[6].《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期.张道国.[7].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期.张道国.张兵.[8].中学数学学案教学研究.《中学教学参考》.2015年35期.贾允卿.[9].新教材、新理念、新思维——中学数学教学研究.《魅力中国》.2011年8期.杨秀群.[10].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甘肃科技》.2008年7期.达正香.二、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建构主义与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宋利强.应用数学河南大学2009(学位年度)[2].合情推理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赵莉.学科教学·数学沈阳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3].基于开放式教学理念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张东风.学科教学·数学河北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4].建构观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王铭炜.数学湖南师范大学2004(学位年度)[5].建构观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作者:汪芳.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天津师范大学2000(学位年度)[6].改进高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被引次数:6作者:唐忆春.学科教学·数学广西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7].中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黄辉梅.教育管理华中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8].中学数学习题的教学研究.被引次数:9作者:杨幼池.学科教学论·数学华中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9].中学数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被引次数:9作者:李红.学科教学·数学山东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10].中学数学化归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研究.被引次数:7作者:代学德.学科教学·数学华中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三、中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结构问题探究模式.屠德清,2006全国高师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2]从国际视角审视教师教育,重新思考教师能力.林恩·佩恩,2008第二届教师资格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3]《首都义务教育阶段中学数学学科学生学业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李青霞,2015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年学术年会[4]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初探.郝树仁,2008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5]关于图形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认知作用的研究.吴绍兵.于明.卓斌,2009第14届亚洲数学技术年会[6]LOGO数学实验在基础教育数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符美瑜,20142014首届华人数学教育会议。

关于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运用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运用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运用研究的文献综述数学是一门对逻辑和抽象思维有较高要求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初中数学课程中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整合运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理论基础、实施方法和评估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研究发现,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目前相关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观念转变和教材改革等方面的限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改进。

1.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材内容过于抽象、重视应试导向等。

为了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研究者开始关注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整合运用。

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2.理论基础2.1探究性学习理论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2.2接受性学习理论接受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听课和接受知识,积累知识和技能。

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基本概念和算法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应试能力。

2.3整合运用理论整合运用理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结合,通过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施方法3.1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创造力的发展。

3.2评估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开放性问题、项目作业等,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研究效果研究发现,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并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初中数学课堂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初中数学课堂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初中数学课堂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一、引言初中数学课堂研究是教育学和数学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策略以及课堂互动等方面。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初中数学课堂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初中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1. 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学生通过听讲、记笔记、做练习来掌握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丧失和学习负担加重。

2. 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教学模式。

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但需要教师合理分配任务,引导和监督学生的合作过程。

4.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作业和资源,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互动教学等。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但需要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将其与教学有机结合。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1. 分层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层次,实施差异化教学的策略。

初中数学研究文献综述报告

初中数学研究文献综述报告

初中数学研究文献综述报告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它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随着我国数学教育的深入进行,我们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和探索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对当前初中数学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总结研究的主题、方法和结论,以期能够对初中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主题研究在初中数学研究领域,有许多不同主题的研究。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

一项研究发现,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策略对于数学学习效果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也有研究探讨了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性,发现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数学教学方法也是研究热点之一、有研究发现,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变得被动,而采用探究型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另外,数学游戏的应用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研究发现,数学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除此之外,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发现,教师专业发展对于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数学课程的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研究发现,通过数学课程,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研究方法在初中数学研究中,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

首先是实证研究方法,即通过大量的调查问卷和实验数据来分析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能够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可以得出一定的结论。

其次是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研究一些问题,并通过案例的详细分析来得出结论。

案例研究方法可以提供丰富的细节和深入的理解。

最后是文献综合研究方法,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

文献综合研究方法能够整合不同研究的结果,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综述

中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综述

3 关于有效教学的行为特征研究 、
有效教学行为是有助于达成教学 目标 的教 学行 为,它统一了效果、 效 率、 效益, 将有效教学所要求 的质量 、 间、 时 适合性、 激励 等要索整合在一起 , 的不 同之处在于, 教学行为是描述性概念 , 表征的是“ 实际怎样 ” 的问题 : 而
学生只有知道了 自己学了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 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 与; 三 引发出有效的学习行为, 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基础。有效教学行为与教学行为
有效性的惟一标准。 ②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 自 觉性是有 有提高, 有进步 , 有收获。 更具体的说: 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 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③提供和创设 适宜的教学条件, 好使学生形成有效 多知 , 从不会到会; 在情感上 , 从不 喜欢到喜欢, 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不感兴
研 究 。 于 是 , 们 开始 关 注 教学 的 哲 学 、 理 学 、 会 学 的 理 论 基 础 , 人 心 社 以及 如
中学数学有效教学是在 以“ 学生的发展为本” 为理念, 以先进 的教学手 段, 根据教学 内容选择恰当 的教学方 式, 以尽 可能少的时间、 精力和物力投 系统 , 旨在提高 中数学 的教学效率 , 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提 创新精神和理性 思维水平, 增强教学效果 , 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 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建构主义认为中学数学有效教学是学生在教 师设置的情境中,通过交
理 论
中学数学有效教学 的研究综述
河北省博野县南小王 中学 刘利辉
摘 要: 有效教学的提 出是“ 学是 艺术还是科 学” 教 之争的产物。 学是 艺术在 2 世 纪以前是西方 占主导地位的教 学观 。 教 0 本文 以有关论著和文章为文献 源, 对有效教学的相 关问题 的研究成果进行 了系统的评述, 以此促进有效教 学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 : 数学 有效教学 研 究

中学数学课程实验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中学数学课程实验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学数学课程实验教学研究数学教学是教学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数学也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的学科,所以良好的教学便成为学生是否能够学习好数学的重要细节。

不过在数学教学中是否有“实验”的加入,还存在着认识的差异。

本文就针对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研究适合实验教学的内容并寻找利用实验进行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

在阅读了多篇有关实验教学的文献之后,概括起来,我们发现我国的数学实验教学在现代化教育基础上可以分类为两种认识,主要的五个步骤。

素质教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阶段,是当代国际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大量引入,数学教学中也逐步涉及到计算机的应用。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涉及到的测量,模型制作,实物演示等都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更加完整的想象空间,去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很少利用这些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究,解决。

数学实验目前主要是以现代技术为工具,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

在国内,数学实验主要有两种形式。

其中一种认为数学实验就是对数学的一种应用,让学生利用数学软件、模型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软件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另外一种认为数学实验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去探索数学,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当中去,进一步的可以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研究中所有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环节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五个步骤:1、创设情景,2.、活动与实验,3、讨论与交流,4、归纳与猜想,5、验证与数学化。

或许有些不一定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基本的原理也是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的。

五个步骤环环紧扣,创设出情景,为实验教学做好基础;通过实验活动,来进行实验教学;讨论与交流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与猜想发现实验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找到方向;单独的猜想是没有用的,只有在经过了验证之后才能得到实验的结果。

上述两种认知方式与五个步骤,其实对于数学实验本身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我们如今所说的数学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数学软件应用能力,还是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如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学数学实践教学研究(3篇)

中学数学实践教学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从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改进策略等方面对中学数学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旨在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实践教学是中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中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

因此,对中学数学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学数学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践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关注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为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三、中学数学实践教学现状1. 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2. 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实践的机会。

3. 实践资源不足部分学校缺乏实践教学资源,如实验设备、场地等,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开展。

四、中学数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部分教师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对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掌握不够,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实践。

2. 学生实践意识淡薄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认为实践教学是可有可无的环节,导致实践效果不佳。

高中数学实验研究综述

高中数学实验研究综述


学 教 学 由 传 统 的 粉 笔 尺 规 模 式 进 人 到 可 操作 的 文 献 分 析




实 验 模式

我 国 最 新 修 订 的 《 普 通 高 中 数 学课 程 截 至

2 01 7



底 在 中 国 知 网 中 以 数学


标 准 》进 人 了 业 内 征 求 意 见 阶 段


知 龙名

中 学教学

04 /2 0





江 苏 高 中 数 学 实验 室
20
20



建 设 现 状 教 师 对 高 中 数学 实 验 中 常 用 的 几 何 画 板



Ma
tl
ab

江 苏省 在
年 以 前 中 学 基本 没 有 专 门 的 M a







对 于 高 中 数 学 实 验 的 定 义 许 多 学 者 给 出 了 践 层 面 现 有 研 究成 果 基 本 停 留 在 经 验 的 总 结 和
, ,
不 尽相 同 的 定 义


通 过 梳 理文 献 并 结合 高 中 数 学 介 绍
“ ”


主 要 是 作 者 本 人 对 教学 过 程 的

些思 考

学 科 的 特 点 我 们 把 高 中 数 学 实 验 表 述为 学 生 以 及基 于 对数 学 实 验 教学 的 感 性认 识 所 撰 写 的 上 通 过 动 手 动 脑 在 做 中 学 学 中 悟 的 种数学 学 教 学方案 等 有 些 在 表 层 探 讨 运 用 个 别 教 学 软

中学数学中的一些解题思想和方法的研究【文献综述】

中学数学中的一些解题思想和方法的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数学与应用数学中学数学中的一些解题思想和方法的研究一、前言部分数学,由于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卓越的智力价值和深刻的文化价值,因此在基础教育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在中学的数学教育中,主导的内容不是那些正在发展中的现代数学分支,而是在人类文化宝库中业已形成的数学思想、知识和方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活动主要是提出问题和解题,而在数学教育活动中,“解题”更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无论是学生的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命题的掌握、数学方法和技能技巧的获得,还是学生智力的培养和发展,都必须通过“解题”。

综观有关解题研究的论述,无论是国外的研究还是国内的研究,在解题理论研究上较多,在解题教学实践上的研究较少,比如:一道题我们该如何教?为什么这样教?我们应教给怎样的学生?这些方面研究较少。

1、解题教学研究中的问题:有不少人认为,随着数学内容的学习,数学知识的丰富,解题方法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解题能力可以自然而然地产生。

解题理论的研究纯属多余。

而来自学生的情况却是:许多人学了课本内容却不会解题,还有的人解了许多题却说不清思路。

可见,再丰富的经验也无法代替理论,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常会流于盲目。

有些传统题目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无任何改进,从这本书抄到那本书,局部上甚至有流行的错误。

解题研究多探讨“怎样解”,较少问“为什么这样解”,长期徘徊在一招一式的归类上,缺少观点上的提高与实质上的突破。

将解题的研究归结为应付升学的考查,解题的规律被简单化为“对题型”、“套解法”,由此产生盲目的“题海战术”。

这种模式,将智力开发等同于技艺训练,以考试为目标,以押题、猜题为主要手段,即使获得了高分也扼杀了学生的能力。

2、对数学解题研究方向的思考:解题研究应该谋求和把握的两个发展方向,数学解题研究既不应局限于一招一式的简单模仿,也不应停留于技能技巧的反复训练,而应提升到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理论高度,更应进入到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的心理层面。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由教案走向学案的研究文献综述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由教案走向学案的研究文献综述

初中数学教学由教案走向学案的研究文献综述一、问题背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必须构建并实施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每位教育者的重要课题。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其结果是,由于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一般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教师根据教案教学时,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致使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数学素养,应是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改革达到的目标。

按照新课程要求,我们把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层次。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了“学案制”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课题概念界定:传统教案教学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普遍存在学生厌学、学习主动性差、无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

为此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

“学案”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案”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1 引言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未来社会中,人们对其学习价值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和工具,而更在于让学生掌握数学探索、数学应用与数学创新的能力.数学教学是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协作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提高.而数学实验(自主设计,自主探索和发现,自主归纳和总结)则是实现让学生掌握数学探索、数学应用与数学创新能力的最好平台.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利用非“知识”作为知识的生长点.从原有的知识中自然“生长”出新知识.进入主动探索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建构过程,使新知识找到牢固的附着点,也使认知结构在探索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可实现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2数学实验的背景2.1教育时代背景当人类进入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竞争. 李岚清副总理指出,教育要改变那种只重书本,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 教育教学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能力的培养.2.2数学教育背景数学,不仅是一门演绎、推理的学科,也是一门实验、归纳的学科. 在数学教育中,长期以来一直对逻辑、演绎等较为重视,但对于在科学突破上至关重要的实验、猜想、归纳、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 以致于学生越来越不明白数学从何而来,越来越觉得枯燥,越来越不喜欢数学. 为此,国家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必须使学生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数学学习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从事主观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2.3“数学实验”教学背景1989年,美国Mount Holyoke College开始开设“数学实验”选修课.“修过本课程的学生比起其他学生,在实验分析和抽象代数等数学专业课程上表现得更好.”199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设“数学实验”的选修课,学生对本课程很感兴趣,而且“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和创造性”. “数学实验”作为一种新的数学研究方法,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在发达国家,“数学实验”已开始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的一种形式,美国的中学里开始有了专门的数学实验室,英国的中学教材中有了数学实验材料. 而我国现行的中学数学新教材中虽然有了一些可以进行实验的内容,但可以作为实验课来上的却很少. 据调查,我国的中学数学教师对“数学实验”教学意义缺乏认识,更缺乏具体操作的经验、工具和材料,不知如何开展教学活动.2001年8月在无锡马山召开的“全国数学科学方法论与数学创新教育学术交流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林夏水先生在《计算机实验》报告中建议:“可以在中学开设数学实验课.”3现状与趋势3.1现状分析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通达以及《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Mathmatica》、《Maple》、《MATLAB》、《MathCAD》等一批软件的问世,使我们不仅能进行传统的手工“数学实验”,也能进行广泛的计算机辅助实验.但目前中学“教学实验”教学是一个崭新的领域,虽说数学杂志上刊登过一些关于中学数学实验的论文,但只是局限于抽象化为形象的演示实验,未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由直观现象去归纳、探索数学知识或通过数学可视化去验证数学结论,经历重新建构数学过程,达到学好教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目的.可以说,在国内,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基本上是空白.3.2趋势分析中学“数学实验”教学是时代的呼唤,中学“数学实验”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需要,更是现代教学方式发展的需要.中学“数学实验”教学必将成为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将是改变教学方式的有益尝试.中学“数学实验”教学运用到数学课堂中,必将推动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创造、充实、丰富和发展创新教育的理论,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4数学实验的界定在数学领域里,对数学实验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本文的数学实验不是单纯指“思想实验”,而是指类似于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的科学实验.由于性质不同,数学实验又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实验,根据科学实验的定义及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实验的概念可以界定为:为获得某种数学理论,检测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问题,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进行的探索,研究活动.过去在数学教学中所运用的测量、手工制作、实物或教具演示等形式属于数学实验的初级形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数学概念、定理.而现代数学实验则以计算机软件为应用平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实验环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试验来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5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数学实验在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以声、光、热、力、电这些物理学科为基础的如机械、电机、土木等工程技术领域中,数学实验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提出了许多需要用数学方法解决的新问题.在一些如通讯、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数学实验几乎又是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诸如经济、人口生态等非物理领域的渗透,数学实验在一些交叉学科中成为首要的、关键的步骤和这些学科发展与应用的基础.非但是在科学领域,数学实验对社会进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社会以人为本,而人重视的就是教育,单单从数学实验对教育改革和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所取得的成效来看,也是无可替代的.1.数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完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在迅速成长,思想急剧地发展成熟,科学基础知识极大地丰富.从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程度来看,与小学生的思维不同.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在初中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的成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占有相对的优势.当然,占优势并不是说少年时期的初中生只有抽象思维,而是说思维中的抽象成分要比具体成分和辩证思维成分的比重要大得多.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由于初中生随着思维中抽象成分的增大和具体成分的减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存在着关键期和成熟期.所以.初中生抽象思维开始虽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还属于经验型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很好的完善,所以抽象逻辑思维需要有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完善将有很大的帮助.2.有助于学生增强创新能力.数学实验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进入自己“做数学”、体验数学的境界,亲身体验数学创造与发现的过程.在传统数学课程内容设计中,数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往往被掩盖.以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问.当初的数学家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他们是怎样发现证明方法的?数学实验应通过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对问题的观察、发现、解决、引申、变化等过程的模拟和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实践中体验到那条被掩盖了的思维轨迹.3.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家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可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智慧的有效途径. 数学实验课堂将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要场所之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结实的基本功.4.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许多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的个体变量中,动机是数学学习的动力,而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进各感观处于最佳状态,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数学实验课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兴趣的很好的平台.马克思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人的认识能力的形成,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所特有的实践活动.马克思认为,实践活动不但促进了人脑的发展,而且通过这种活动在人脑中的反应,产生了人所特有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形成专属于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之所以能构成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从最简单的道理讲,是因为人不能脱离行动、脱离实践而从外界直接获得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决定认识,但并不是否定认识对于实践的巨大作用.但是,就知识的总体来说,归根到底,仍然是发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基本观点,充分体现了“拟经验化”的基本教育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哲学观点用于数学教学即为:让学生从数学实验过程中体会其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产生出正确的数学认识,然后用正确的数学认识进一步指导数学实验,继而产生新的数学认识.我们认为,数学实验教学对知识领会掌握尤为重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活动,让数学实验登堂入室,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它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它既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能力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它立足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发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实验活动必将促进教学过程要素关系发生重大的转变:1.教师角色的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2.学生地位的转变,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参与、探索、发现和建构知识;3.教学过程的转变,由讲授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索、讨论协作、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数学实验活动的开展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讲,都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一种发展和补充,使中学数学教学更加开放和更具有活力,增强数学教学的时代感.它也必将对数学教育改革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可以看到,由于和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不同,将枯燥的数学的理论通过实验传授给学生,必将大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对以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大而积极的作用.美国某大学有一句名言:“让我听见的,我会忘记;让我看见的,我就领会了;让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6数学实验的分类数学实验按照数学实验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6.1猜想型数学实验就是通过实验猜想出某一数学知识,从而领会数学家思考问题的某种方法和路径.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们可以这样安排,当学生可以正确量出三角形的一个角度时让学生们做这样的一个操作:(1)任意在草稿纸上绘画出一个封闭的三角形ABC.(2)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出各个角的度数,记录在本子上.(3)发动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并进行大胆的猜想:任意一个三角形的角的度数之和为一个定值,且都为180°(此举的目的一方面让同学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动手,动脑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6.2引入型数学实验就是通过一个具体的试验让学生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动机.例如在引入椭圆形状的一些性质之前,通过简单的试验让学生感性了解椭圆是什么样的.(1)课前准备两个图钉,一个长度为 的线,木板一个(2)首先固定两个图钉,先是图钉之间的距离小于 ,并让学生记录下这次实验的要点(3)细线的两端分别系上两个图钉,粉笔撑开细线使其笔直并沿着线作一圈图形,所画出来的就为椭圆(4)重复2、3,但是两个图钉的距离大于 ,我们发现无法做出椭圆,由此实验可以得出椭圆的概念,直观而又形象,同时易于学生理解,并对日后椭圆的性质有着深刻的理解打下基础.6.3验证型数学实验有些数学实验目前在中学生当中只能用验证实验来加深理解,遵循着学科的逻辑程序,一般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因而学生对知识缺少体验,而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体验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动机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验证型数学实验就提供给学生体验知道的机会,它是通过对知识结论的验证知道其或正或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时,可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的动态效果,在计算机多媒体平台上验证最值点的位置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6.4探究型数学实验学生认识事物包括三个阶段,即元认识的知识;元认知的体验;元认知的监控.三者互为依存,互相制约,有机地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而这三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学生在“学会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几个重要方面.例如问题1:过定点的直线有多少条?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几个独立的条件?学生的回答可能有:(1) 两个点 , ;(2) 一个点和直线的斜率(也有可能有回答倾斜角);(3) 斜率和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说明斜率的存在);(4) 直线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问题2:给出两个独立的条件,例如:一个点 和斜率就能决定一条直线l (1) 你能在直线l 上再找一点,并写出它的坐标吗?你是如何找到的?(2) 这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x ,y 满足什么特征呢? 直线上的任意一点P(x ,y)(除了 点外)和 的连线的斜率是一个不变量即为k ,在讨论的过程中(a)强调的任意性.(b)不直接提出直线方程的概念,而用一种通俗的,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先求出方程,可能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参与.问题3:(1) 的坐标满足方程吗?1P k 11(,)P x y 11()()k x x y y =--(,)P x y 2P 1P (,)P x y 1P 1P 2a 2a 2a(2)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与此方程有什么关系?教师指出,直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反过来,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此直线上.让学生感受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意义.如此,我们得到了关于x,y 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这个方程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今后称其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7数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基础及其原则早在16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夸美纽斯开始非常重视教学理论探讨和探究,在《大教学论》中由10章详细论述教育学的一般原则以及科学艺术等学科的具体教学法:1.直观性原则直观教学的问题是文艺复兴以来许多人曾经提到过的,夸美纽斯的功绩在于,他一方面从理论上对其必要性做了较为充分的论证;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一系列进行直观教学的方法.夸美纽斯提出了直观教学方法的依据是:(1)直观是一切知识的起点.“知识的开端永远是从感官来的”.(2)直观提供知识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可靠证明.“科学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其所赖于感官的证明较之其他一切事项要多.”(3)直观可以增强知识的巩固性.“感官即是记忆最可信的仆役,所以,假如这种感官的自觉方法能被普遍采用,它就可以使得知识一经获得之后,永远可以保住.”他指着经院主义只教学生用别人的眼睛去看,用别人的脑筋去想,而没有教会学生自己去观察外面的世界.夸美纽斯的问题是文艺复兴以来许多人曾经提到的教学理论.2.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强调学生自觉自愿的进行学习,反对强制;强调学生理解知识,反对迫使他们死记硬背.这是夸美纽斯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方面的两个基本思想.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呢?夸美纽斯认为,应力求使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在没有给学生彻底解释并提供证明之前就强迫他们熟记是十分错误的,他强调直观教学,其原因也在此.7.1数学实验开展的教育心理学基础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将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分为感觉运动(O~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2岁)和形式运算(12~15岁)等阶段,指出儿童认知是由最初的感觉、形象向理性、抽象逐渐发展的.数学的认知,是一种活动和反省的过程.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通过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行动上和思想上转变对象,并掌握这种转变的机制,从中得出数学结论,获得知识.因此,数学教学就不应当仅仅教数学结论,而要展开数学实验话动,以形成心理运算的基础.当然,一方面不能没有活动,另一方面也不能为活动而活动.数学实验活动的必要性在于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动态的思维过程上,通过反省抽象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结论,这就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在黑板上不易说清楚的图形变化,或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实验,让那些静止的图形动起来,让学生亲临知识的动态变化过程,弄清知识的形成过程.美国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培”理论把学习分为由下而上的宝塔形的三大类十个层次.从下往上三大类分别是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等.戴尔认为教育应该从具体的经验入手,逐步抽象,但又不止于具体的经验,否则存在未能达到普遍意义理解的危险.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比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因此,数学教学就应从具体的数学经验入手,逐步发展到抽象.有效的数学学习之路必须充满具体的数学经验.而获得数学经验的最好办法就是做数学实验.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使用计算机等各种视听工具,通过数学实验活动,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为具体和较易理解的数学经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为具体,从而形成更好的抽象.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来获得.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从教学角度来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3.弗赖登塔尔教育理论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校的教学必须使学生由被动的“听”发展为主动的获得,使学生主动的学,而不是被动的学.教学的关键是要学生如何掌握好题材.教学不应一味追求现代数学中形式变换的花样,而丢掉数学的实际应用,应该教会学生充满联系的数学.他还提出,即使不用数学的人,也应当学习数学,因为他们需要数学作为人类生存的一个方面.在其著作《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中提出了四条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这就是:“苏格拉底方法”原则:就是说教学过程中的再创造或再发现所教的东西,学生感觉一切都是当着学生面发生的,而不是以教条形式灌输的.“再创造”原则:“再创造”应贯穿于数学教学整个体系中,要把数学教育作为一个活动过程来分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层次中,始终处于积极、创造的状态.“数学化”原则:就是说,数学的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每个人有不同的数学现实世界,不一定限于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严谨性”原则,他认为严谨性是相对的,必须跟就具体的时代、具体的问题来做出判断,严谨性有不同的层次,学生必须通过不同层次的学习来理解并获得自己的严谨性.按照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些数学内容,我们可以采用数学实验教学,通过学生亲手操作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反复观察、归纳、发现、尝试、再试验充分体现了“再创造”、“再发现”的基本教育思想.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在“做中学”,真正、让学生领略知识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就好像一切都是在学生眼前发生的,从而让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与记忆.4.波利亚的教育理论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曾精辟地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凡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它是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一问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因此,他一直不满意教师的那种照本宣科式的讲述和教科书上那种“像是帽子里突然跑出一只兔子”式的解答.他认为这种解法看来可用,它显得是正确的,或者这实验好像还行,它看起来是一个事实,但他同时又提出,怎样能够想出这样的解法呢?别人是怎样发现这样的事实的呢?而我自己又怎样才能想出或发现它们呢?所以,他坚持数学的学习过程应当让猜想、合情合理占有适当的位置.他认为,当我们对一般情形捉摸不定时,总是可以通过对它的简单的特殊的情形的验证,逐步达到对一般情形的猜测与认识,这就是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的归纳推理.按照波利亚的数学教育理论,要让学生真正学好数学知识,就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进行大胆的猜测、尝试和验证,利用数学实验教学就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点.7.2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要点数学实验属于科学实验的范畴.但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实验.它是数学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改革的一项尝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四大环节:明。

基于数学美学的中学数学案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文献综述.docx

基于数学美学的中学数学案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文献综述.docx

文献综述基于数学美学的中学数学案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前言部分数学历来以其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被人们所赏识,却很少有人把它与美学联系起来,似乎数学与美学毫不相干。

其实,这是对数学本质的一种误解,是对数学与美学的关系以及数学中的美缺乏真正的了解和认识。

什么是美?美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达情趣,是合规律性与合目标性的统一。

一切绝妙的美都显示出奇异的均衡关系。

美是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固有的和谐。

这是科学与艺术共同追求的东西。

可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说过,美就是和谐,整个天体是一种和谐,宇宙的和谐是山数组成的,因而构成整个宇宙的美。

本文通过介绍数学美学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内容,让读者了解有关数学美学的一些知识。

主题部分文献[2]通过对美学的追求,探寻不定积分中解题思路的灵活性和积分结论的完美性。

1从对对称美的追求寻求解题思路对称反映了数学的形式美,美的形式反映了美的内涵。

因此不定积分计算中注意挖掘问 题中的对称性,用对称美的眼光去观察,就容易找到解题思路。

例1:求不定积分f —————dxJ 。

sin 1 + /? cos x解:因为Q sin 1 + /? cos x Q sin i —: ---------- =—: ------------- 1- .asmx + b cos x 。

sin 尤 + /? cos x asmx + b cos x7] = f ------ — -------- dx , T, = f ------- 兰T ---- dx , J 6zsinx + /?cosx J 6Z sin x + /? cos x COSXb cos xr asmx f bcosxal x +bl2 = ---------------------- ax+ ------------------ axJ Q sin x + Z? cos x」Q sin 1 + /? cos xftzsinx + /?cosx 7八= ------------ ------ ax =尤 + JJ asinx + b cosxf 7 e r Q cos x-bsmx , cd (a sinx + b cos x)al x -bl2 = -------------- : ------ x = ------------------------J Q sin 1 + /? cos x 」tz sin x + Z? cos x二ln|o sinx + b cos x| + C2解关于4,乌的方程组,即得(* sin JC]7] = [ --------- : ---- dx = —------ -- (ax - b Inltz sinx + Z? cos .rl) + CJ asinx + b cos.r a~ +b~2从对简洁美的追求优化解题过程简洁性美感是优化解题思路的内驱力因素之一,简洁美不仅揭示了数学理论的高度抽象性,而且理应包含数学解题思维方式的敏捷性。

关于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运用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运用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运用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探讨了关于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整合运用的研究。

在首先介绍了背景,即数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重要性;然后阐明了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析了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概念特点,对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整合运用的方法。

还通过相关研究案例进行了分析,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展望。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指出了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本文旨在促进初中数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有效整合,推动数学教学的创新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整合运用,文献综述1. 引言1.1 背景介绍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习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探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进行整合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整合运用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初中数学教育中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融合运用,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概念及特点,以揭示两者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

2. 对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目前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3. 探讨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整合运用方法,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4. 基于相关研究案例的分析,总结不同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整合模式的优缺点,并探讨适用于初中数学教育的最佳实践方法。

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2篇)

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2篇)

第1篇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分析了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中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在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

为了提高中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本文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 教学方法单一在当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即教师讲解,学生听课。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2. 学生兴趣不足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抵触情绪,导致学习兴趣不足。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导致学生兴趣不足的原因之一。

3. 教学质量不高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同时,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教学内容过于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评价方式单一当前中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忽视了对数学素养的培养。

三、改进措施1. 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摒弃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同时,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此外,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4. 改进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学习态度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中学数学课程实验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是教学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数学也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的学科,所以良好的教学便成为学生是否能够学习好数学的重要细节。

不过在数学教学中是否有“实验”的加入,还存在着认识的差异。

本文就针对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研究适合实验教学的内容并寻找利用实验进行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

在阅读了多篇有关实验教学的文献之后,概括起来,我们发现我国的数学实验教学在现代化教育基础上可以分类为两种认识,主要的五个步骤。

素质教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阶段,是当代国际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大量引入,数学教学中也逐步涉及到计算机的应用。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涉及到的测量,模型制作,实物演示等都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更加完整的想象空间,去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很少利用这些方式对问题进行探究,解决。

数学实验目前主要是以现代技术为工具,尤其是计算机的应用。

在国内,数学实验主要有两种形式。

其中一种认为数学实验就是对数学的一种应用,让学生利用数学软件、模型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软件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另外一种认为数学实验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去探索数学,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当中去,进一步的可以开发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研究中所有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环节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五个步骤:1、创设情景,2.、活动与实验,3、讨论与交流,4、归纳与猜想,5、验证与数学化。

或许有些不一定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基本的原理也是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的。

五个步骤环环紧扣,创设出情景,为实验教学做好基础;通过实验活动,来进行实验教学;讨论与交流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与猜想发现实验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找到方向;单独的猜想是没有用的,只有在经过了验证之后才能得到实验的结果。

上述两种认知方式与五个步骤,其实对于数学实验本身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我们如今所说的数学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数学软件应用能力,还是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如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逐步形成自身所习惯的方式方法,这个阶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引入数学软件、模型等新颖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保持学习的新鲜感,使学生对探索数学,认识数学,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就培养起来,进一步的培养起学生应用数学软件和创新的能力。

如今,在中学数学教学当中,实验教学已经基本普及,绝大多数的教师都能够运用计算机或者数学模型进行实验性的教学,但是实验教学的位置应该放到什么地方,目的何在又成为我们要面临的问题。

在文献之中我们也能够发现以往研究者们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在数学课堂上,传统教学的位置并不能被实验教学所替代,也就是说实验教学并不是全能的,否定了传统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只会得不偿失。

的确,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单一与陈旧,教学内容庞杂,过于独立,缺乏与实际的联系,这些都是传统教学的弊端。

而实验教学的出现正是为弥补这些弊端产生的,所以我们说,实验教学模式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

其次,现在的中学里,数学教师在应用实验教学时,第一应该想到的是教学的需要,不是因为要“实验”而去实验,一个合适的教学方式会让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变得更加轻松。

再次,实验教学中,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了,而在使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教学的同时,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是必要的一个环节,这也为现在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述的一些问题都是现在数学实验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虽然仍旧存在问题,但是现在数学实验教学的优势越来越显著:动态的交互功能、强大的计算工会、丰富的绘图功能、快捷的信息获取功能等等,这些特点都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更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这一系列的优势都为数学实验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站稳脚跟提供了不少的帮助。

从我国现如今对人才的要求,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实验教学,适应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

培育出来的人才不单是一个只会用脑用嘴的书呆子,而是一位勤于动脑,善于动手的全能性人才。

新课改的到来,让已经开始发展的实验教学得到更大的发挥空间,新课程标准里面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且强调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

数学实验教学的显著特点刚好完美的把新课改的要求做到,为社会培养最
适合的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的方式方法考虑得越来越全面。

数学实验教学的提出是一种必然,也是必需,他不仅仅是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为以后培养适合当代发展的人才做准备。

因此数学实验教学的发展也会随着如今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改变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只有满足了社会的需求,才会有实验教学生存的空间,其实这也不单是实验教学,而是所有教学模式所必须做到的,“适者生存”是所有事物都遵从的法则。

为此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实验素材,为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创设良好的环境,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都值得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江东. 对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11.
[2] 王舒琳. 对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理科爱好者, 2009.8.
[3] 牛晓辉, 李娜娜. 浅谈数学实验教学的功能和教学模式. 科技资讯, 2009.
[4] 陆显琛. 数学实验教学——实现中学数学课程与计算机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科教论丛, 2004
[5] 戴志生. 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数学通讯, 2003(1).
[6] 温倩, 胡家朋. 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中国西部科技, 2009.3.
[7] 邓建惠. 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调查实验研究. 中学数学研究, 2007(7).
[8] 谢颖, 郭鑫. 数学实验研究与学生能力培养.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3).
[9] 李俊, 储东花.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反思的探讨. 教学研究, 2006.8.
[10] 殷红, 李忠海. 中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探讨. 数学教育学报, 2001.8.
[11] 徐建星. 中学数学实验教学的三个层面. 数学教学研究, 2003(8).
[12] İbrahim Demir, Serpil Kiliç. Effects of computer use on students’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in Turkey.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V olume 1, Issue 1, 2009, Pages 1802-1804.
[13] Berna Tataroğlu, Ayten Erduran. Examining students’ attitudes and views towards usage an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mathematics lessons.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V olume 2, Issue 2, 2010, Pages 2533-2538.
[14] You-Jin Seo, Diane Pedrotty Bryant. Analysis of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on the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Computers & Education, V olume 53, Issue 3, November 2009, Pages 913-928.
[15] Heng-Yu Ku, Christi A. Harter, and Pei-Lin Liu etc.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ly personalized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al program on solving mathematics problem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V olume 23, Issue 3, May 2007, Pages 1195-1210.
[16] David Williamson Shaffer. Learning mathematics through design: The anatomy of Escher's world. The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ehavior, V olume 16, Issue 2, 1997, Pages 95-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