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合集下载

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护理对策

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护理对策

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护理对策【摘要】农村失能老人是农村养老体系中的弱势群体,其主观幸福感受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和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他们普遍存在心理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为提高农村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本文提出建立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服务等心理护理对策。

论文强调加强对农村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关注,同时也强调心理护理对策的重要性。

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体系,提高农村失能老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为他们晚年生活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关怀。

【关键词】农村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心理护理、社会支持系统、心理咨询、心理指导、关注、重要性、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失能老人是指那些身体上或精神上无法完全独立生活,需要他人照料和帮助的老年人群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失能老人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由于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社会保障以及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往往较为脆弱。

在传统的农村文化观念中,老人是家庭和社区的中流砥柱,但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失能老人往往陷入孤独、无助和失落的状态。

他们常常面临着生活条件的恶化、疾病的困扰以及心理问题的困扰,缺乏社会支持和心理护理。

深入研究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护理对策,既是帮助他们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举措。

通过针对农村失能老人的心理护理探讨与实践,有助于建立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服务,为农村失能老人提供更好的精神关怀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问题,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对策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为提升农村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在不同背景下可能存在的差异;2.深入剖析农村失能老人心理问题的类型、原因和影响;3.探讨针对农村失能老人的心理护理策略,包括建立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服务;4.明确加强对农村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关注和实施心理护理对策的重要性;5.提出未来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失能老人心理护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建议。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评价和感受,包括情感、心理和认知等方面。

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助于增强其生活质量,延缓衰老进程,降低医疗保健支出。

本文将阐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概念、调查方法及调查结果,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是指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快乐感、价值感和情感状态等方面的自我评价。

它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身体健康、社会支持、经济状况等。

研究表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为了深入了解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特点,采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确保老年人能够理解并准确回答问题。

问卷包括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身体健康、社会支持、经济状况和主观幸福感等方面的内容。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某城市的600名老年人进行了调查。

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我们得出以下调查结果:总体评价:大部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较高,但也存在一部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较低的情况。

影响因素: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身体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和经济状况对其主观幸福感影响最为显著。

身体健康状况越差,社会支持和经济状况越差的老年人,其主观幸福感越低。

变化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其中,60-70岁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最低,80岁以后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逐渐升高。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变化受以下因素影响:个人因素: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会导致老年人活动受限,社交圈子变窄,进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

同时,经济状况也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经济压力和担忧会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因素: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调适的调查研究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调适的调查研究

2.7 自制问卷分析
通过对问卷10个选项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得出问卷的选项中以下5项是被测老年人最满意的事件:①身体健康,长命百岁;②儿孙满堂;③孩子很孝顺;④家庭和谐;⑤儿孙事业有成。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表明,福州地区老年人的总幸福度属中上水平,多数老年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女性老年人比男性老年人更感到幸福,由于男女性老年死亡概率的差别,老年人口中总是女性多于男性,女性的丧偶概率远大于男性。总体上,更多的女性老人处于丧偶的状态。男性老人在丧偶后人丧偶后则一般与子女同住,并照料孙辈,与后辈保持密切联系。这种差异一般被解释为是老年人心理的性别差异引起的。女性老人由于可为子女提供家务劳动,从而更容易与小辈的家庭相融合。所以女性老年人的总的幸福度比男性老年人的总的幸福度更高。
2.2 不同性别老年人SWB比较
表1显示,在正性情感、正性体验及总的幸福度上女性得分都高于男性且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0.01),在负性情感、负性体验上女性得分低于男性而且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果表明,老年人中,女性比男性更感到幸福。表1 SWB的性别差异比较(略)
【关键词】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调适
主观幸福感(SWB)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根据一定标准对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心理指标〔1〕。出于操作的需要,研究者一般把SWB分成3个方面:①认知评价,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即生活满意感;②正性情感,包括诸如愉快、高兴、觉得生活有意义、精神饱满等情感体验;③负性情感,包括忧虑、抑郁、悲伤、孤独、厌烦、难受等情感体验〔2〕。国内学者曾对大陆12个省市及香港特区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过探讨〔3〕。这都说明SWB是评价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老年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的一个社会心理变量。因此,本研究调查了福州地区老年人SWB的总体状况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老年人SWB的建议,这对提高福州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主观评价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价,它反映了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健康状况。

本文旨在探讨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了解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包括他们的整体生活满意度、情感状态、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本文将分析影响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如家庭关系、社区环境、社会支持等)和心理因素(如生活态度、心理适应等)。

本文将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改善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融入,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和满足。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社会对老年问题的关注和解决。

二、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SWB)是指个体根据自身标准评价自身生活质量所感受到的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维度。

对于社区老年人而言,其主观幸福感不仅关系到个体身心健康,更是衡量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广泛研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

从个人层面来看,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婚姻状况、教育背景等因素均可能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可能导致其主观幸福感降低;而经济状况较好的老年人,往往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和生活质量,从而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

增能视角下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提升的个案

增能视角下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提升的个案

05
干预措施实施过程与效果 评估
实施过程详述
前期准备
了解个案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兴趣 爱好等,以及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数据,如生活质量、社 交活动等。
实施干预措施
按照干预计划,逐步实施各项措施,包括开展增能培训课 程、进行心理辅导、组织社交活动等。
制定干预计划
根据前期了解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计划,包括增能培 训课程、心理辅导、社交活动等。
监督与评估
在实施过程中,对各项措施进行监督,及时调整和优化干 预计划,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实施效果评估
定量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和量表测试的方 式,对干预前后老年人的主观
幸福感进行定量评估。
定性评估
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式,对老年 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进行定 性评估。
综合评估
综合考虑定量和定性评估结果,对 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并 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 参考。
• 增能视角是一种实践理论,它强调个体和群体的能力建设 ,通过增强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参与度,以改善他们 的生活质量。该理论主张,人们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和自我提升,实现个人和社会的互利 共赢。
增能视角与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关系
• 在养老机构中,增能视角关注老年人的能力和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决策过程,并通过提供支持和培训,提升他们的 自我效能感。这种视角强调老年人的经验和知识是宝贵的资源,可以为养老机构的发展和改进提供重要见解。
养老机构应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提供更多的社交互动机会,增强老年 人的社交支持和归属感。
养老机构应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 老年人解决生活中的困扰和问题。

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的综述心理健康专业毕业论文

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的综述心理健康专业毕业论文

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的综述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的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也备受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现状,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容分析法对2003-2013年间的文献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文献计量法容分析法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

老年人的年龄不断增加、体质却不断下降,他们逐渐从社会和工作中岗位中退出,甚至有些老人的子女、配偶也不在身边。

因此,老年人的生理、生活和心理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于自己是否幸福的主观感受, 是个体按照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性评价, 具有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等基本特点。

[1]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可以用来衡量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

我国近些年来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越来越多,了解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出了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措施。

但是,从文献的数量上来看,我国对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为了更好地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对研究现状进行反思。

实现学科发展的理性反思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归纳和总结,而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是主要手段。

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研究现有的关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成果,从质和量两方面探讨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一)研究方法文献计量法是数学、统计学和文献学方法相结合研究科学文献的分布结构、数量规律与变化关系。

[2]容分析法原为社会科学家借用自然科学定量分析的科学方法,对历史文献容进行容分析而发展起来的方法。

容分析法客观、系统、定量地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容进行定量描述。

[3]将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可以扩展原有方法的优势,克服各自的缺陷,突破单一研究思维的狭隘性,以构建新的方法论体系。

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功能与策略

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功能与策略

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功能与策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年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正逐渐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老年教育并不是单纯地为老年人传授新知识,更是一个增强老年人精神面貌、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从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功效入手,探讨老年教育的策略与实施方法。

一、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功效1. 增强自我价值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会逐渐降低。

在老年教育的学习中,老年人可以学到新的知识、技能,经过学习的过程中,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从而提高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2. 拓展社会人际关系随着退休、离休等生活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社交范围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老年教育中,老年人可以结识更多的同龄人,开拓自己的社交圈子,这些同龄人可能会成为老年人的朋友、伙伴,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人情支持与帮助,进而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3. 丰富精神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会变得单调乏味。

在参加老年教育之后,老年人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拥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因为有了这些,老年人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积极地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在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而提高了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二、老年教育的策略与实施方法1. 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与年龄特点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为老年人定制合理的教育计划非常重要。

老年人的教育计划应该考虑到他们的身体条件、文化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同时,课程内容也应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能够真正有助于老年人的生活、健康与幸福。

2. 注重课程的实用性老年人的目的不在于取得证书,而是希望能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技能。

因此,老年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实用性,要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提供能够增强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健康保健技能等相关课程,以便老年人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

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护理对策

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护理对策

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护理对策【摘要】本文针对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护理进行研究,分析了他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在探讨了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并阐述了心理护理在提升其幸福感中的重要性。

提出了一些心理护理对策建议,包括建立支持系统和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对农村失能老人的心理关怀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心理护理来提升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希望可以为解决农村失能老人心理困扰和提升其幸福感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失能老人、主观幸福感、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对策、支持系统、心理疏导服务、心理关怀、主观幸福感提升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农村地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农村失能老人群体也逐渐增多。

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健康状况恶化、家庭照料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老人自身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农村失能老人通常在生活中感受到孤独、无助、失落等负面情绪,缺乏对生活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关注并改善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相关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心理护理对策,对于完善社会福利体系、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以期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更好的关爱和支持。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农村失能老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群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心理护理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农村失能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护理对策,可以为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加强对农村失能老人的心理关怀可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减轻他们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增进他们的社会融合感和幸福感。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助于推动农村失能老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开展和完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老龄化视角下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

老龄化视角下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

老龄化视角下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摘要:老龄化主要通过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动能力以及社会功能状况进行体现,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通过其主观幸福感水平来反映。

因此,改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实现健康老龄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检索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相关理论、测评工具、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制定改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老龄化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持续不断地增加,截至2018年已达到2.48亿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7.9%,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

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老年群体在社会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其他原因,农村老年人更是处在一个较底层的位置。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注重孝道的国家,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关注老年群体的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关注对象是农村老年人,总结评述前人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1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在主观幸福感的初步研究阶段,研究者们常采用比较简单的测试方法如单项测试方法,描述老年人幸福感水平;在解释阶段,研究者们开始将理论模型与主观幸福感相结合,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在实证性研究阶段,研究者们采用各种测量工具,测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

但是目前研究者们对主观幸福感概念尚未达成统一意见。

他们普遍认为,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体现在个体生活满意度和正、负性情感方面,具有主观性、整体性、相对稳定性特点。

由此可见,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生活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改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

2 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影响因素影响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多种多样,一般可分为主观和客观因素两大类,但是研究大多集中于客观因素的探究。

健康对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健康对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健康对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剧,中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而幸福感则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研究健康对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对于科学了解人类幸福感的构成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健康对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推动中老年人健康和幸福感的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现状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现状是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逐渐减弱,容易出现各种慢性病症和健康问题。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差,患慢性疾病的比例较高,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趋于不健康,饮食不合理、缺乏锻炼、熬夜等不良习惯成为了他们健康的隐患。

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促进中老年人身体健康是提升其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健康是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健康是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保障之一。

在身体健康的状态下,人们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从而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

身体健康不仅能够让中老年人充满活力,还能够提高他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身体的健康状态不仅能够缓解中老年人的焦虑和压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生活挑战,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2. 健康是中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生活满足的重要条件健康对中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还影响着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和生活满足的能力。

健康的身体状态可以让中老年人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家庭生活和个人爱好,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更容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3. 健康是中老年人自我感知和情感体验的基础健康是中老年人自我感知和情感体验的基础。

当身体健康时,人们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对策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对策
在生 活 满 意 度 方 面 , 整 体 上 看 年 龄 因 素 影 响 从

主 观 幸福 感 的概 念
主观 幸福 感 主 要指个 体 依据 自己 设 定 的 标 准对
其生活质量所 作的整体评价 _ 。主观 幸 福 感 包括 2 J 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 分 , 者是 个体 前 对生活总体质量 的认知评价 , 即从 总 体 上对 个 人生
活作 出 满意 程 度 的 判 断 ; 者 是 指 个 体 生 活 中 的情 后 感 体 验 , 括 积 极 情 感 ( 快 、 松 等 ) 消 极 情 感 包 愉 轻 和
并 不 显 著 , 从 年 龄 组 别 上 看 , 中 龄 组 ( 5~6 但 从 5 9 岁) 到高 龄 组 (0岁 以 上 ) 生 活 满 意 度 显 著 上 升 。 7 , 在 正 面情 绪 方 面 , 个 年龄 组 别 间 基本 保 持 恒 定 ; 三 在 负 面情 绪 方 面 , 龄 变 化 出 现 小 的 波 动 ; 体 上 看 , 增 总 负 面情 绪 随 年 龄 的 增 加 有 下 降 的 趋 势 , 这 种 趋 势 但 到“ 龄组” 高 阶段 发 生 逆 转 , 即在 7 0岁 以后 , 面情 负 绪 出现 了显 著 增 加 。 三 、 响老 年 人 幸福 感 的 因素 影
= 一

( 州职业大学 , 苏 扬州 扬 江
2 50 ) 2 0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 : 据我 国老年 人 主 观 幸 福 感 的现 状 和 特 点 , 析 影 响 老 年 人 主 观 幸福 感 的 主 要 有 人 格 特 征 、 根 分 控
制感、 自我效 能 感 、 对方 式等 主 观 因 素 和 健 康 状 况 、 会 支持 、 应 社 家庭 生 活 及 经 济 收 入 等 客 观 因素 。在 此基 础 上 , 出几点 提 高老 年人 主 观 幸福 感 的 对 策 。 提 关 键 词 :老年人 ; 主观 幸 福 感 ; 响 因 素 ; 策 影 对 中图分 类 号 :D696 6 .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10 63 (0 0 0 03 0 0 8— 5 6 2 1 )2— 0 8— 4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kdh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付方式的关系研究.kdh

研究发现,与城镇老年人相比,目前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总体水平较差,主观幸福感的评分较低。

其中,患病、文盲、独居、经济来源靠政府或他人的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相对较低。

身体健康是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评分低于城镇老年人,享受公费医疗的机会很少;大多数农村老年人靠子孙赡养;农村的空巢老人家庭数量正在增加,所有这些因素都影响到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1]。

应付方式是调节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指用行为或认识的方法,努力处理压力事件所引起的后果,包括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合理化等策略。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认知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2]。

社会支持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体现,从本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观的支持。

这类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团体关系的存在与参与;另一类是主观的支持,这类支持是个体体验到的或情感上感受到的支持,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与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

辛自强和池丽萍的研究表明:遇到烦恼时不懂得利用社会支持的个体,会产生较多的负性情感;得到朋友、邻里、配偶支持的个体并主动参与团体活动的个体,更经常体验到快乐感[3]。

这说明,社会支持必须通过个体有意识的利用才能对自己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社会支持与幸福度的相关,在集体主义国家里,与他人的交往,得到他人、家庭所属团体单位的接纳和帮助对个人来说非常重要[4]。

关于主观幸福感与应付方式的相关,前人研究发现,二者相关密切。

较多采用成熟型应付方式的个体主观幸福感高;而较多采用不成熟型应付方式的个体主观幸福感低[5]。

本研究以蒙阴县老年人为对象,分析本地区城乡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应付方式的特点及相关性,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蒙阴县城选取城镇被试与农村被试共150名,其中城镇64人,农村81人(年龄在50岁以上、有重型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明显智力障碍,不能回答问题者除外)。

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功能与策略

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功能与策略

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功能与策略一、引言自古以来,人们对于幸福感都有着无尽的追求。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幸福都是每个人的终极目标。

然而,由于生理衰退、亲友离世、身心健康逐渐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幸福感常常受到挑战。

因此,老年教育成为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一项重要策略。

本文将探讨老年教育在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方面的功能与策略。

二、老年教育的功能1.拓宽老年人生活领域老年教育以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可以帮助老年人拓宽自己的生活领域。

老年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重新获得知识,还能结识新的朋友,拓展社交网络。

通过参与各种教育活动,老年人可以有更多的社交活动,与人交流,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

2.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和自我肯定感老年人通过参与教育活动,可以重新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学习过程中,老年人会逐渐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肯定感。

特别是在与年轻人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老年人还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地位,从而提升幸福感。

3.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和记忆能力的衰退老年教育还可以通过认知训练和智力锻炼,延缓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记忆能力的衰退。

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可以促使老年人大脑活跃,锻炼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不断学习和挑战自己,老年人可以保持头脑清醒、思维灵活,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三、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策略1.制定适合老年人的课程为了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老年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老年人的需求和兴趣。

例如,可以设立文化艺术、养生保健、社交沟通等方面的课程,以满足老年人对不同领域的学习需求。

另外,还可以设置一些实用性的课程,如金融知识、健康养生、心理调适等,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2.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老年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营造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让老年人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此外,还可以鼓励老年人之间互相交流、分享经验,促进社交互动,增加社会支持和友谊,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概述摘要:主观幸福感是老年人重要的情绪情感活动,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课题,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是解决老龄化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文章就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容、特点和现状加以陈述,对其影响因素加以剖析并分析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不同的阶段,而老年期是人生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随着感知觉器官功能的衰退、认知功能的减弱,信息加工速度的慢化以及记忆能力的衰减等,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退,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降低,消极情绪增多。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是人们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自身在一段时间内的情感反应进行评估和生活满意感进行认知评价后而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即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

主观幸福感不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高低的关键,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对生活的整体满意感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个体的幸福感体验愈强。

幸福感强的老年人,其心理健康水平也更高。

因此,在这个老龄化严重的时代,研究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助于老年人改善生活质量,对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家庭的稳定。

一、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内容、特点和现状老年主观幸福感是个体自我评价的幸福感,是个体对其生活的整体评估和主观体验,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认知评价,对生活质量的整体评估,即生活满意感;(2)正性情感,包括诸如愉快、高兴、觉得生活有意义、精神饱满等情感体验;(3)负性情感,包括忧虑、抑郁、悲伤、孤独、厌烦、难受等情感体验,不包括重性情感障碍和神经症。

主观幸福感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主观性。

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功能与策略

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功能与策略

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功能与策略老年教育是指针对老年群体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提升老年人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健康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以满足老年人对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老年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文将从功能和策略两个方面探讨老年教育如何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一、老年教育的功能1.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老年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意愿,通过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老年人可以拓宽知识领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素养,促进个人内在世界的丰富和充实。

2.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老年人常年积累的劳累和疾病会对身体和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老年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健康知识讲座、运动锻炼和心理辅导等活动,引导老年人关注和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3.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老年人面临退休、离世配偶等退缩现象,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社交隔离感。

而参与老年教育活动可以提供一个社交平台,使老年人与他人沟通交流,建立社交网络,延缓老年人的社交退缩现象。

4.增强老年人的自我满足感。

老年人在教育活动中可以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培养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增强自我满足感和自我认同。

二、老年教育的策略1.多样化的学习内容。

老年人在老年教育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包括文化课程、兴趣课程、社会课程等,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2.灵活的学习方式。

老年人对时间的要求相对较为宽松,可以通过线下课堂教学、线上网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3.积极的社交互动。

老年教育课程可以设置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等环节,鼓励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社交联系。

4.老中青互助。

老年教育可以不仅仅是老年人间的学习交流,还可以通过老中青互助活动,使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人群交流互动,促进跨代沟通和了解。

5.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场所,应该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建设老年教育资源中心,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和场所,方便老年人进行学习。

中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缘起、现状与方向

中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缘起、现状与方向

一、研究背景与缘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会科学家和公众对老年期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日益感兴趣。

人们逐渐开始关注经济发展之后老年人的幸福感是否随之也得到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以及怎样才能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过去30年里,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多集中在心理学、人口学、社会学、医学、老年学等学科领域内。

不同学科的学者通过调查分析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也得出了一些结论。

然而由于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起步较晚且借鉴国外相关研究较多,至今仍略显凌乱。

希望通过本文的回顾和梳理,厘清国内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现状和不足,并指出其未来潜在的发展方向。

本文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梳理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基础条件,包括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方法、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二是对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二、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概况1.主观幸福感发展过程及概念的界定关于幸福感的研究是上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它的产生一方面源自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源自于积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的发展所引发的人们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不断关注。

幸福感的研究包括3种,分别是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而主观幸福感研究是主流。

检索文献可以看到,从发展历程看,国内幸福感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引进和借鉴阶段(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后期),其特点是修订国外的幸福感量表(比如总体幸福感量表GWBS、Campbell 幸福感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SH),验证其结构维度和信效度;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中学生)的幸福感进行描述,并探讨幸福感的客观影响因素(如人口统计学变量、健康状况、收入、社会支持等);第二阶段为本土化研究阶段(本世纪初至今),其特点是制定适合我国文化的幸福感量表(比如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表SWBS-CC)并考察其信效度,开始关注影响幸福感的主观因素,并对差异群体的幸福感进行跨文化和比较研究。

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功能与策略

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功能与策略

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功能与策略老年教育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对老年人进行智力、文化、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以提升老年人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与社交功能,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老年人的数量日益增多,老年人占比逐渐增加,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老年教育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意识、社交能力和健康保健意识,从而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老年教育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作用1.提高认知水平老年人在智力和认知方面的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老年教育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认知水平,使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和自主。

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如课堂学习、阅读、绘画、音乐等,老年人可以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文化水平,从而增强对生活的理解和把握,促进自我发展和修养,提升主观幸福感。

2.提高社交能力老年人在社交、交际方面,由于缺少交际机会和认知水平的限制而易产生孤独感和无助感,因此需要加强社交能力的培养。

老年教育不仅提供了学习平台,也提供了社交平台,老年人可以在这些平台上结交其他老年人朋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与他们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和社交圈子,增强社交维度,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3.增强身心健康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是老年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加强身心健康的保护和改善成为了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老年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和学习课程来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水平,如适合老年人的健身运动、临床医学知识、养生和饮食方面的指导等,从而增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保护老年人的健康状态,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4.增强生活意义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失去生活的乐趣和意义感,忙碌并较少有所作为等因素导致老年人生活失去了原有的色彩和乐趣,然而加强老年教育是可以给老年人带来一定的发泄和兴趣的。

老年教育的课程内容更多的关注自我发展、社交能力和身心保健等有实际意义的方面,且通过学习和参与一个个有趣和实用的项目,老年人可以得到乐趣,也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健康对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健康对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健康对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一、引言健康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中老年人而言。

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直接影响其主观幸福感,研究健康对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健康对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其中的关联机制,并提出一些建议来提升中老年人的幸福感。

1. 健康与身心健康身体健康是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基本保障。

健康状态良好的中老年人更容易感到快乐和满足,而患有慢性疾病或身体不适的中老年人则常常感到痛苦和沮丧。

健康问题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如抑郁和焦虑,进而影响到幸福感。

2. 健康与社交活动中老年人的社交活动也与健康直接相关。

身体健康良好的中老年人更有可能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朋友亲人交流,参加社团活动等,而健康不良的中老年人因疾病或身体不适而可能会缩减社交活动,导致孤独感和幸福感下降。

3. 健康与社会地位健康对中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个健康良好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注,而健康不良的中老年人可能会遭受歧视和边缘化,从而导致主观幸福感下降。

4. 健康与家庭生活健康问题也会对中老年人的家庭生活造成影响。

身体健康良好的中老年人在家庭生活中更能够承担起家庭责任,照顾子女和孙辈,享受家庭成员的关爱和陪伴,而健康不良的中老年人则可能会成为家庭的负担,导致幸福感下降。

三、健康对中老年人幸福感的关联机制1. 生理机制健康与身心健康直接相关,健康不良会导致身体不适和痛苦,从而影响中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健康不良还可能会引发生理问题,如睡眠障碍和食欲不振,增加幸福感下降的风险。

3. 社会机制健康对中老年人的社交活动、社会地位和家庭生活都有直接影响,这些方面又会直接影响到中老年人的幸福感。

健康不良可能会通过这些社会因素间接影响中老年人的幸福感。

四、提升中老年人幸福感的建议1. 保障健康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关注和投入,构建完善的中老年人健康保障体系,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健康服务。

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功能与策略

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功能与策略

老年教育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功能与策略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老年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老年教育的功能与策略对于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浅谈老年教育的功能与策略,探讨如何通过老年教育来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一、老年教育的功能老年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具有许多功能,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进而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1. 保持身心健康:老年教育可以让老年人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身体功能,预防和延缓老年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2. 促进社会参与:老年教育可以培养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帮助老年人融入社会,减少孤独感和边缘化。

3. 开拓智力视野:老年教育可以开拓老年人的智力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增加知识储备,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

4. 传播文化与价值观念:老年教育可以传播传统文化和优秀价值观念,引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二、老年教育的策略要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老年教育需要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老年教育策略,供参考。

1. 多元化的课程设置:老年教育应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和兴趣设立多元化的课程,涵盖养生保健、兴趣爱好、艺术欣赏等方面,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2. 培养师资队伍:老年教育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教育经验的老师,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3. 创新教学方法:老年教育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激发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加学习的乐趣。

4. 建立交流平台:老年教育应该创造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让老年人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分享感悟,增加社交活动和互动,减少孤独感。

5. 倡导科技应用:老年教育可以引导老年人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开展在线学习和社交活动,拓宽知识渠道。

老年人的神经质、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

老年人的神经质、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
郭 君 君
( 平顶 山 学院 , 河南 平顶山 4 6 7 0 9 9 )
摘 要: 神 经质是人格 的重要特 质。研 究者一致认 为神 经质 与 负性 情感 、 神经 症 以及精 神疾 病有 重要
的、 普遍 的关联 。本研究关注神 经质这一稳 定的人 格特质如 何影 响老年人 的主观 幸福 感。以往 的研 究表 明 , 神 经质可 以直接作 用于主观 幸福 感 , 也 可 以通 过应 对方 式间接地 影响 主观 幸福 感。本研 究通 过 中介 效应 检验 发
2 0 0 6年 的英 国老 年化长 期研究 ( E L S A) 中表 明 , 老年
应( 特定 行 为 ) 仅 仅存 在 很 弱 的相关 。但 是 , 在 主观 幸福感 领域 , M i s c h e l 的看法则 相反 : 人 格控制 了主观 幸福感 的大部 分 变异 , 而情 景 ( 或环 境 ) 对 主观 幸福
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 长 期 的 影 响 。
人在 6 8岁 以后 生 活质量 显著 下 降 。因此 , 作 为社 会 的主要群体 , 我们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 的研究具有 重要 意义 。
人格对主观幸福 感 直接影 响 的证 据来 自于对遗
传 的 研 究 。非 常 著 名 的 明尼 苏 达 研 究 ( Mi n n e s o t a s t u d y ) 对分 开抚养 的双胞 胎 的调 查研究 表 明 , 积极情
中国第六 次全 国人 口普查 表 明 , 我国 6 O岁 以上 人 口已 占总人 口的 1 3 . 2 6 %, 其中6 5岁及 以上人 口占
总人 口的 8 . 8 7 % 。预计到 2 0 3 0 -2 0 5 0年 , 中国超过 6 0岁 的 人 口 将 会 达 到 整 个 国 家 人 口 的 4 0 % ~ 5 0 %… 。Wi g g i n s 在对英 国老 年人 主观幸 福感 的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胡可芹 蒋晓莲【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用主观幸福感量表(MUNSH)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50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总分为(26.43±9.76)分,正性情感和体验得分远大于负性情感和体验(P<0.01);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得分最高;主观幸福感的正性因子分和总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P<0.01),主观幸福感的负性因子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成负相关(P<0.05)。

结论 老年人中大部分人采用成熟型应对方式,幸福感较强。

应重视采取不成熟应对方式的少部分人,帮助其改变应对方式,以提高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 老年人; 主观幸福感; 应对方式; 心理学Correlation research on the subjective w ell-being and the coping styles of the elderly HU Ke2qin, J IA N G X iao2lian. West China School of N ursing,Sichuan Universit y,Cheng du61004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atus of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SWB)and the coping styles of the elderly,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m,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n2 ducting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Methods A total of150old persons were conveyed with the Memori2 al University of New 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MUNSH)and the Coping Styles Questionnaire, and an analysis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the coping styles was per2 formed.R 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the old persons’SWB was26.43±9.76.The mean scores in posi2 tive affectivity(PA)and positive experience(PE)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egative affectivity(NA) and negative experience(N E)(P<0.01),and the scores of factors of solving problems and seeking as2 sistance were the highest among the scores in the copping styles.The positive factors(PA and PE)of the old persons’SWB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factors of solving problems and seeking assistance (P<0.01),while the negative factors(NA and N E)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factors of solving prob2 lems and seeking assistance(P<0.05).Conclusions Most of the old persons adopt a mature coping style and have a better SWB.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ose who adopt an immature copying style.To help them change their copying style can improve their SWB.【K ey w ords】 The elderly; Subjective well-being(SWB); Coping style; Psychology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9689(2007)1621511202 主观幸福感(subject well-being,SWB)是人们对整体或一般生活的满足和快乐感,是衡量个人和社会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这方面的研究大致是20世纪50年代从美国兴起,在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和进入高峰的[1]。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关注如何提高和改善生活质量。

而现实生活中,应激事件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如何采用正确的应对方式来面对它们和取得更高的幸福感体验,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

目前关于老年人的SWB和应对方式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

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了解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和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相关性,以便为进一步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 作者简介:胡可芹,女,1969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在读,主管护师。

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通讯作者:蒋晓莲,1964年出生,博士研究生,教授,院长。

研究方向:护理教育及教育管理。

E-mail:jiang_xiaolian@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6年6-8月从四川省南充市所辖三区随机抽取3所老年公寓60岁以上老年人,排除因重型躯体和精神疾病不能回答问题者,有效被试150人(男性73,女性77),年龄60~99年,平均(75.59±7.04)岁。

学历:小学及以下57例,初中35例,高中及中专27例,大学及以上31例。

婚姻状况:已婚44例,丧偶106例。

人均月收入:≤500元87例,501~1000元39例,1001~2000元20例,>2000元4例。

1.2 方法 1.2.1 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2],由24个条目组成,12个条目反映正性因子,其中5个反映正性情感(PA),7个反映正性体验(PE);12个条目反映负性因子,其中5个反映负性情感(NA),7个反映负性体验(N E)。

对每项条目均采用3级计分,得分范围为0~2分;总分等于正性因子分与负性因子分之差加上常数24。

分数越高,表示越幸福。

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应对方式问卷为国内肖计划等人所编[2],具有较好的・1151・2007年6月第13卷第16期 论 著信度和效度指标。

由62个条目组成,其中含有6个分量表,分别是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

每个分量表由若干个条目组成,按是/否计分,通过分量表条目分之和可以计算出分量表的因子分。

因子分越高,说明该因子越经常地被人们所采用。

并把解决问题和求助归为成熟型应对方式;而其他项为不成熟型应对方式。

1.2.3 人口学变量 采用自编的背景信息表收集了被试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个人月收入等信息。

1.2.4 施测程序 个别施测,主试向被试逐一读出项目,被试做出反应,再由主试在问卷上圈选有关选项。

主试由本人担任。

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2.1 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状况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总分为(26.43±9.76)分,低于刘萃侠和肖健等[3]报告的有关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平均值(36.46±7.09)分。

高于胡军生和肖健等[4]报告的有关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平均值(24.56±11.61)分。

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见表1。

2.3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状况与应对方式Spearman 相关性分析 见表3。

2.2 老年人的应对方式 老年人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得分最高。

见表2。

表1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状况(x ±s )主观幸福感分数负性因子 负性情感 3.47±2.77 负性体验 5.27±3.46 负性因子总分8.74±5.41正性因子 正性情感 3.73±3.14 正性体验 7.43±3.91 正性因子总分11.17±6.46总分 26.43±9.76 表2 老年人应对方式状况(x ±s )应付方法分数解决问题0.64±0.25自责 0.47±0.21求助 0.64±0.22幻想 0.41±0.22退避 0.45±0.23合理化 0.43±0.22表3 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Spearman 相关分析(r )因子正性情感正性体验正性因子负性情感负性体验负性因子总分解决问题0.1310.332330.27133-0.42833-0.38233-0.444330.40833自责 -0.0450.0610.0220.0550.0890.096-0.022求助 0.1480.262330.24233-0.1893-0.079-0.1310.26033幻想 0.0510.292330.20930.1280.283330.249330.035退避 0.20430.267330.263330.17530.333330.313330.025合理化 -0.0130.1280.0850.259330.218330.27433-0.063 注:33P <0.01,3P <0.053 讨论3.1 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应对方式特点 表1显示,老年人正性因子均数为(11.17±6.46)分,负性因子均数为(8.74±5.41)分,正性情感和体验得分远大于负性情感和体验(均P <0.01),说明本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以正性情感为主,他们的生活满意感尚可。

适应理论认为人们评价自己是否幸福会把过去的生活作为判断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