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腹泻病

合集下载

《儿科学》小儿腹泻病

《儿科学》小儿腹泻病

小儿腹泻病定义:小儿腹泻病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小儿腹泻病是指A 病毒性肠炎B 喂养不当引起的腹泻C 细菌性痢疾D 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腹泻为主的综合征E 肠道外感染引起的腹泻17 小儿腹泻发病率高的年龄组是(2004)A <3个月B 3~5个月C 6个月~2岁一.病因(一)小儿腹泻病的内在因素:1.消化系统特点①消化系统发育不良,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对食物的耐受力差;②因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因此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①胃内酸度低,而且婴儿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减弱;②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③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

肠道内感染不是导致小儿腹泻病的内在因素。

哪项不是导致小儿腹泻病的内在因素A 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B 消化道负担过重C 肠道内感染D 血中免疫球蛋白及胃肠道分泌型IgA低E 胃内酸度低3.人工喂养-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等)、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

家畜乳中虽有上述某些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污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

(二)感染因素1.病毒感染轮状病毒(Rotavirus)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其次有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诺伏克病毒、冠状病毒、星状和杯状病毒等。

诺沃克病毒(N0rmlkviras)多侵犯儿童及成人,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不密切;其他病毒如腺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嵌杯病毒属(Calicivirus)等有时可引起腹泻,但不是主要病原。

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诊疗(儿科学课件)

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诊疗(儿科学课件)

(二)加强护理
•勤换尿布,防上行性尿路感染和尿布皮炎 •肠道感染者的消毒隔离 •口服补液、静脉补液后病情观察等
(三)控制感染 ❖细菌感染性肠炎:针对病因选用抗 菌素
❖侵袭性细菌所致肠炎,使用抗生素
❖病毒、非侵袭性细菌性肠炎,一般不需 用抗菌素,一般用支持疗法。
(三)控制感染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真菌性肠炎 应立即停用原使用的抗生素,根据症状可
多泡沫
糖消化不良
外观油腻 脂肪消化不良
鉴别诊断
• 大便无或少量白细胞者 病毒、非侵袭性细菌、寄生虫等肠道内外感染或喂 养不当引起腹泻
鉴别:1.生理性腹泻 2.小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的各种疾病
• 大便较多白细胞者 常与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有关 鉴别: 1.细菌性痢疾
2.坏死性肠炎
生理性腹泻
鉴别诊断
• 多见于<6月的小婴儿 • 外观较虚胖,伴有湿疹 • 生后不久即泻,除大便增多外,不影响生长发育 • 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 乳糖酶缺乏
•呕吐严重者:暂禁食4~6h (不禁水) 母乳喂养者:继续哺乳,暂停辅食; 人工喂养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
奶或其它代乳品,由米汤、粥、面条等逐渐 过渡到正常饮食。
(一)调整饮食
病毒性肠炎: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 乳糖酶)缺乏,可暂停乳类喂养,改为豆 制代乳品,或发酵奶,或去乳糖配方奶 粉以减轻腹泻,缩短病程。
过敏性腹泻 消化酶缺乏性腹泻
临床分期
急性腹泻病:病程<2周 迁延性腹泻病:2周≤病程≤2月 慢性腹泻病:病程>2月
二、临床表现
(一)腹泻的共同临床表现
• 轻型腹泻 1. 多为饮食因素、肠道外感染或肠道内病 毒或非侵袭性细菌感染引起。 2. 胃肠道症状:大便<10次/日,量不多稀 便或蛋花汤样,大便镜检大量脂肪球。 3. 无明显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

65腹泻病儿科学

65腹泻病儿科学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诺如病毒肠炎
自限性疾病,持续12~72h粪便及周围血象检查无特殊发现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诺如病毒肠炎
多发生于夏季,潜伏期1~2天,起病较急表现与轮状病毒肠炎相似,鉴别主要结合发病季节依靠病原学检查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产毒素性细菌引起的肠炎
消化道症状:起病急,常伴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排黏液脓血便。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烦躁、萎靡、重者昏睡昏迷,甚至休克。可伴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发病机制
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的大量性渗出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肠道运动功能异常
临床上腹泻是在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
抑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水、钠、氯
肠上皮细胞减少钠和水吸收。促进氯分泌
不耐热(LT)
CAMP
耐热(ST)
鸟苷酸环化酶
GTP
CGMP
小肠液总量增加
腹 泻
ATP
激活
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
大便有较多白细胞者
治 疗
调整饮食、减轻胃肠道负担控制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加强护理,避免继发感染
原则
治 疗
饮食疗法液体疗法药物治疗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治疗
措施
治 疗
控制饮食适当禁食暂停辅食注意食物的质和量适量口服ORS
饮食疗法
治 疗
小儿体液的总量:年龄越小,水分的比例越大体液的分布:年龄越小,细胞外液的量相对的多水分需求量:小儿水分需求量大,调节功能差,易发生水代谢紊乱
临床表现
急性腹泻
脱水性质的临床判断
脱水程度的鉴别
精神状态前囟眼窝皮肤弹性口腔粘膜泪(哭时)尿 量脉 搏血 压心 音四肢皮肤体液丢失失水占体重(%)

儿科学:小儿腹泻病

儿科学:小儿腹泻病

脑:灌注不足-神志改变 眼 唇:泪少,眼窝凹陷,唇干燥 皮肤:重度脱水-皮肤回复时间≥2秒 心:心率(↑) 血压(代偿/失代偿) 肺:肾:尿少 四肢:皮温,大理石纹,足背动脉搏 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CRT>2秒)
脱水性质
按失水、失钠的比例分 等渗性 血清钠130~150mmol/L 低渗性 血清纳<130mmol/L 高渗性 血清钠>150mmol/L
纠正脱水
• 无呕吐或轻度脱水:ORS溶液50ml/kg
• 中度脱水:ORS 50~75ml/kg(09指南)

或 80~100ml/kg (见习手册)
• 要求:4小时内服完
• 评估:1.呕吐严重

2. 腹泻量大(大便量10-20ml/kg.h)

3.4小时内无法完成计划口补量
• 仍有脱水者,则给予静脉补液
非感染性 喂养不当、理化刺激 症状性:川崎病(腺病毒肺炎除外) 食物不耐受、过敏 炎症性肠病、短肠综合征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艰难梭菌)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轮状病毒感染 (秋季腹泻)
大便性状 水样便
志贺菌感染 (痢疾) 黏液血便
症状 呕吐 发热 腹胀
呕吐 腹痛 发热
特点 并发症
先吐后泻,发热时 间短
脱水 电解质紊乱
即给予扩容补液治疗,治疗过程中患儿突 然出现腹胀、心跳骤停。 • 诊断? • 原因?
低钾血症
定义:血钾小于3.5mmol/l
临床表现: 肌张力减低 心音低钝 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膝反射低钝或消失 心电图见U波,ST段低平
低钾血症与酸中毒
1.酸中毒可掩盖低钾血症: 由于细胞膜内外H+与K +的交换,酸中毒 时细胞内钾离子移到细胞外,故血气分析 中钾离子浓度可在正常范围

小儿腹泻diarrhea——儿科学课件

小儿腹泻diarrhea——儿科学课件
小儿腹泻: 儿科学精品课件
通过这个精品课件,了解小儿腹泻的定义、症状、病因、传播途径、分类、 常见病原体、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腹泻的措施。
腹泻的定义和症状
1 什么是腹泻?
腹泻是指每天排出的大 便增多、质地稀薄、次 数增多,伴随腹部不适 或拉肚子的一种症状。
2 常见症状
腹痛、腹胀、恶心、呕 吐、发热、脱水等。
3 持续时间
腹泻通常在数天内自行 缓解,但对于病因不明、 严重腹泻的患儿,需要 及时就医。
病因和传播途径
细菌
常见的细菌引起的腹泻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 等。
病毒
病毒引起的腹泻常见的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
寄生虫
寄生虫感染如蛔虫感染也可引起小儿腹泻。
食物污染
食物中的病原体污染是常见的腹泻原因之一。
小儿腹泻的分类
诊断和治疗方法
1 医学检查
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临床表现,医生可能会进行血液、粪便等检查。
2 水电解质补充
补充身体因腹泻而失去的水分和电解质。
3 抗生素使用
对细菌感染所致的腹泻可能会使用抗生素治疗。
预防腹泻的措施
1
保持手卫生
勤洗手,特别是在处理食物前后、如厕后。
2
生鲜食材处理
正确清洗、煮熟食物以杀灭病原体。
急性腹泻
持续时间短,症状较明显, 一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数天内自行缓解。
慢性腹泻
持续时间较长,症状轻微, 可能与消化道功能障碍、免 疫系统异常等有关。
隐匿性腹泻
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长期存 在腹泻的情况。
常见病原体介绍
细菌 病毒 寄生虫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 蛔虫、阿米巴原虫

《腹泻病儿科》ppt课件

《腹泻病儿科》ppt课件

补充营养素
根据病情需要,适当补 充锌、维生素A等营养 素,有助于缩短病程和
减轻症状。
05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手部卫生
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的习 惯,特别是在饭前便后, 要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 清洗双手。
不随地吐痰
培养儿童不随地吐痰的习 惯,避免病菌通过飞沫传 播。
个人物品不共用
提倡儿童不与他人共用餐 具、饮具、毛巾等个人物 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腹泻病儿科ppt课件
$number {01}
目 录
• 腹泻病概述 • 儿科腹泻病特点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措施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总结回顾与展望
01
腹泻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 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 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分类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病、迁 延性腹泻病和慢性腹泻病。
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电解质检查、血气分析、腹部X线平片、B超等辅助检查, 以协助诊断。
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结合患儿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得出腹泻病的诊 断。
鉴别诊断
与细菌性痢疾、霍乱等具有相似症状 的疾病进行鉴别,避免误诊误治。
04
治疗原则与措施
一般治疗原则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 吐、腹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实验室检查 包括大便常规、大便培养、血清学检查等。对于迁延性和慢 性腹泻病,还需进行详细的病因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儿科学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病的诊疗护理课件

儿科学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病的诊疗护理课件
对于乳糖不耐受或食物 过敏所致的腹泻,需调 整饮食结构,避免过敏
原。
其他治疗
如补充电解质、营养支 持等,以维持患儿正常
的生理功能。
03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病的 护理
基础护理
01
02
03
04
保持患儿病房环境清洁卫生, 定期消毒。
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如体温、 心率、呼吸等,记录病情变化

保证患儿充足的休息时间,协 助患儿进行日常生活护理。
饮食卫生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苗接种计划,按时给孩子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以降低感染腹泻 病的风险。
确保食物新鲜、清洁,避免食用过期 或变质的食品。鼓励孩子喝开水,尽 量少吃生冷食物和饮料。
控制策略
及时诊断和治疗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腹泻症状,应 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医生会 根据病情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药
物治疗、补液等。
对患儿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 腔清洁。
饮食护理
01
根据病情调整患儿饮食 ,少量多餐,避免油腻 、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02
对于严重腹泻的患儿, 应暂时禁食,给予静脉 营养支持。
03
鼓励患儿多喝水,补充 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 解质。
04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 母亲应避免食用容易引 起过敏的食物。
心理护理
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 焦虑的情绪。
02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病的 诊疗
诊断方法
01
02
03
观察症状
观察患儿的排便次数、形 状、颜色等,以及是否有 腹痛、发热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通过粪便常规、培养等方 式检测病原体,如细菌、 病毒等。
影像学检查
通过腹部X线、超声等手 段了解肠道结构和功能。

(儿科学课件)腹泻病

(儿科学课件)腹泻病
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 胃肠道负担 重
机体防御功能差: ①胃酸偏低,胃排空快,杀菌能力 弱;②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
肠道菌群失调 人工喂养:①家畜乳中体液因子被破坏;②食物、
食具极易污染
病因 分类
小儿腹泻病-----病因
感染性
细菌 病毒 真菌 寄生虫 肠道外感染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继续损失量
生理需要量
量(ml/kg) 成分 量(ml/kg) 成分
一般每天 10-40
1/2-1/3 4ml/kg.h 张
(3:2:1或 6:2:1液)
4:1液( 1/5张)
6:2:1 液
4:1液
25 ×10=250ml
4 ×10 ×12 ≈ 500ml
12-16h
第一天补液计划 ① 3:2:1 液 750ml+ 10% 氯化钾 15ml
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减少,
口渴又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
易诱发腹泻。
小儿腹泻病-----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被吸收 的具渗透活性的物质.
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渗出性腹泻:肠道炎症致液体渗出. 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 肠道的运动功能异常. 临床上,许多腹泻并非某种单一机制引起,而 是多种机制参与。
非感染性
食饵性腹泻 过敏性腹泻 双糖酶缺乏 气候因素
小儿腹泻病-----病因
感 病毒
染 细菌
因 素
真菌 寄生虫
肠道外感染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小儿腹泻病-----病因
感 1、病毒:轮状病毒、柯萨基病 染 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诺 因 沃克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 素 杯状病毒等。

(儿科学教学课件)小儿腹泻

(儿科学教学课件)小儿腹泻
周期性
在一些地区,小儿腹泻的发病呈 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可能与当地 的气候、环境等因素有关。
03
小儿腹泻的病因学
感染性腹泻
01
02
03
细菌性腹泻
由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等 细菌引起的腹泻,常伴有 发热、腹痛等症状。
病毒性腹泻
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 感染引起的腹泻,多发生 在秋冬季节,以水样便为 主要表现。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 此,深入了解小儿腹泻的相关知识,对于保障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腹泻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 化的食物。
分类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 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其中,感染性腹泻多由病毒、细菌 、真菌等引起,非感染性腹泻则可能与饮食、过敏、药物使 用等因素有关。
02
小儿腹泻的流行病学
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率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 率较高。根据不同地区和年龄段,发 病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死亡率
虽然小儿腹泻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导致 死亡,但在一些严重病例或治疗不当 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脱水、电解质 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年龄、性别和地域分布
年龄分布
预防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通过健康教育、疫苗接种、改善环境卫生等措施,制定和实施小儿腹 泻的预防策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通过对小儿腹泻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更新的诊断技术,提高临床医生 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
指导合理用药
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指南,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避免滥 用抗生素等药物,减少药物副作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儿科学腹泻病ppt课件

儿科学腹泻病ppt课件

03
非感染性
饮食性、气候性、其他因素。
7 目录
二、分类:
01 02
按病因 按病程 按病情
03
8 目录
二、分类:
01 02
按病因 按病程
01
轻:仅有便次、大便性状改变,无脱 水及水电解质改变或全身症状。 重:腹泻同时伴有脱水和电解质改变 和/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03
按病情
02
9 目录
三、易感因素
15 目录
人工喂养婴儿易肠道感染
生后3个月内婴儿喂养与感染的关系
纯母乳 部分母乳 n=95 胃肠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 2.9 % 25.6 % n=126 5.1 % 24.2 % 配方奶 n=257 15.7 % 37.0 % p <0.001 <0.05
(Howie et al 1990)
16 目录
5 目录
一、 总论
概念
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
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6个月~2岁 <1岁者约占50%。
年龄
季节
四季均可发病,病毒性—秋末、春初, 细菌性—夏季,非感染性腹泻 — 各季节。
6 目录
二、分类:
01 02
按病因 按病程 按病情
感染性
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绒毛缩短 微绒毛肿胀,紊乱并脱落 线粒体、内质网膨胀
黏膜受累,绒毛被破坏
双糖酶活性下降
载体减少
葡萄糖钠与载体结合 偶联转运吸收障碍
消化吸收面积减少
双糖(乳糖)吸收减少
营养物质吸收减少
部分乳糖分解为小分子的乳酸
渗透压增加
水样腹泻
病毒性肠炎发病机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 星状病毒
腺病毒 杯状病毒
From Kapikian AZ, Chanock RM. Rotaviruses. In: Fields Virology 3rd ed. Philadelphia, PA: Lippincott-Raven; 1996:1659.
编辑版ppt
19 目录
五、发病机制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渗 透活性的物质。
“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 “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肠道运动功能异常。 不少腹泻并非由某种单一机制引起,而是在多种机 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编辑版ppt
20 目录
病毒侵入小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并复制
17 目录
四、病因
01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 真菌感染 寄生虫感染 肠道外感染 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
02 非感染因素
饮食因素 气候因素
编辑版ppt
18 目录
引起地方性或流行性胃肠炎和婴儿腹泻病的病原分布
发达国家
不明原因
轮状病毒
欠发达国家
寄生虫 其他细菌
不明原因
轮状病毒
细菌 星状病毒
腺病毒 杯状病毒
02 和/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编辑版ppt
9 目录
三、易感因素
1、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
Part_1 胃酸分泌低、消化酶量分泌少,酶活性低。婴儿 饮食质和量变化较快。
Part_2 婴幼儿水代谢旺盛,对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 失水容易发生体液紊乱。
Part_3 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 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编辑版ppt
10 目录
编辑版ppt
11 目录
三、易感因素
2、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肠道菌群
肠道黏膜上皮 肠道免疫系统
消化道有三个防御系统
编辑版ppt
12 目录
成熟肠道屏障
不成熟肠道屏障
Sampson H.A.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3; 111:S540-7
编辑版ppt
Sources: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3, WHO,Geneva.
编辑版ppt
5
目录
一、 总论
概念 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
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年龄 6个月~2岁 <1岁者约占50%。
季节 四季均可发病,病毒性—秋末、春初,
细菌性—夏季,非感染性腹泻 — 各季节。
第十一章 第八节
腹泻病(Diarrhea)
编辑版ppt
1 目录
• 某年11月,1岁婴儿,主述:腹泻,发热2天,神 萎、少尿8小时
• 查体:BP: 80/50mmHg, 嗜睡,前囟凹陷,口 唇干燥,哭时无泪,皮肤弹性差,四肢冰冷。面 色青灰,口周微绀,呼吸深大,咽充血,心肺 (-),腹软,腹胀,肠鸣音减弱。
黏膜受累,绒毛被破坏
绒毛缩短 微绒毛肿胀,紊乱并脱落 线粒体、内质网膨胀
双糖酶活性下降
载体减少
双糖(乳糖)吸收减少
葡萄糖钠与载体结合 偶联转运吸收障碍
部分乳糖分解为小分子的乳酸
渗透压增加
消化吸收面积减少 营养物质吸收减少
水样腹泻
病毒性肠炎发病机制
编辑版ppt
21 目录
产毒性大肠杆菌
在小肠上部,通过 菌毛上的粘附因子
肠毒素引起的肠炎发病机制——以产毒性大肠杆菌为例
编辑版ppt
22 目录
侵袭性细菌 在肠黏膜侵袭和繁殖
炎症改变 (充血、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渗出和溃疡)
水和电解质不能完全吸收 腹泻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0
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
100
双歧杆菌 90
大肠杆菌 80
类杆菌 70
60
50
40
30
20
10
5 10 15 20 25 Days
0 0
5 10 15 20 25 Days
Accordin编g 辑to版Haprpmtsen et al., 2000
肠负担较重,易发生消化不良。
5. 人工喂养 比母乳喂养患儿肠炎感染机会高10
倍 牛乳营养成分的破坏。
乳具的消毒。
编辑版ppt
15 目录
人工喂养婴儿易肠道感染
生后3个月内婴儿喂养与感染的关系
(Howie et al 1990)
编辑版ppt
16 目录
易肠道菌群失调
% of total faecal micro-organisms % of total faecal micro-organisms
临床表现
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迁延性腹泻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编辑版ppt
4 目录
2002年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
WHO/UNICEF. Clinical management of acute diarrhea
25%
18%
23%
15%
10% 4% 5%
急性呼吸道感染 腹泻 疟疾 麻疹 艾滋病 围产期疾患 其它
13 目录
三、易感因素
3、正常肠道菌群未建立,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肠道菌群可以抵抗致病菌的侵入。
Th1/Th2 Treg cells
IFN-γ
IL-10
or
TT
IL-4
TGF-β
正常菌群:可以调节肠道 先天的和获得性免疫。
编辑版ppt
14 目录
三、易感因素
4. 婴儿生长发育较快 所需营养物质较多,胃
附着到小肠黏膜上进行繁殖
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 Labile toxin, LT
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
细胞内ATP
cAMP
耐热肠毒素 stable toxin, ST
激活
鸟苷酸环化酶
GTP
cGMP
抑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Na+、Cl-和水,并促进Cl-分泌
肠液中Na+、Cl-和水总量增多,超过结肠吸收限度
大量水样腹泻
编辑版ppt
6 目录
二、分类:
01 按病因 02 按病程 03 按病情
感染性
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非感染性 饮食性、气候性、其他因素。
编辑版ppt
7 目录
二、分类:
01 按病因 02 按病程 03 按病情
编辑版ppt
8 目录
二、分类:
01 按病因 02 按病程 03 按病情
01 轻:仅有便次、大便性状改变,无脱 水及水电解质改变或全身症状。 重:腹泻同时伴有脱水和电解质改变
• 该患儿的诊断及诊断依据?应如何处理?
编辑版ppt
2 目录
目的要求
Part1 Part2 Part3 Part4 Part5
掌握小儿腹泻的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关系 掌握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 熟悉小儿腹泻的鉴别诊断 了解小儿腹泻的预防
编辑版ppt
3 目录
总论
分类
易感因素
病因
发病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