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合集下载

浅谈道岔病害的形成及治理措施

浅谈道岔病害的形成及治理措施

浅谈道岔病害的形成及治理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铁路线路里程越来越长,铁路越来越多,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

但是铁路的使用寿命并不是永久的,道岔和曲线是铁路当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本文就对发生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道岔病害;形成;治理一.道岔病定形成的原因与解决方案1.钢轨病害引起的病害成因分析:道岔钢轨不均匀磨耗、焊缝抵扣、接头支嘴等病害,如果方向不良,就会形成这样一种循环:方向不良→钢轨不均匀磨耗→曲线横移、撞道→扣件松动失效→轨距及变化率超限→加剧方向不良。

道岔无缝化工作不彻底以及岔区内随意插入短轨长时间得不到焊复,也是形成晃车的重要原因。

工区日常对尖轨、基本轨、辙叉磨耗养护不当或磨耗超限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和更换,也会造成晃车。

解决办法:工区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做好钢轨整修工作,不间断地整修钢轨病害,坚持预防性打磨,以提高钢轨轨面的平顺性,养护、维修重点可以概括为6个字“去肥边、磨高点”。

重视岔区无缝化工作,对岔区内的临时开口及时焊复,消灭抵扣接头及接头高低左右错牙,特别重视接头上、下错口修磨。

由于辙叉心轨、翼轨均采用U20Mn钢材料制成,而与辙叉连接的钢轨均为“U75V普通轨”,这2种材料硬度与耐磨性不一致以在车辆运行中垂磨不一致。

另外辙叉与钢轨往往不是同寿命,钢轨使用寿命远大于辙叉使用寿命,这样就有新辙叉配旧钢轨的现象。

由于以上2种原因,在辙叉与钢轨的有缝连接处,有上、下错口较严重的病害。

如果这种错口现象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出现轨端掉块现象。

上下错口检查方法:用直尺或300mm钢板尺放在辙叉轨顶上往连接轨上推目测间隙。

如果接头上下错口超过0.5mm,就必须对辙叉跟端或趾端轨端轨顶进行倒角处理,处理方法用角磨机安装百叶片对轨端顶磨一个(2~3mm)×45°的倒角,以缓和车轮通过接头的冲击力,避免掉块产生,减少车轮的冲击,及时更换侧磨严重的曲尖轨和导曲上股钢轨。

道岔病害的预防与整治

道岔病害的预防与整治

道岔病害的预防与整治一、道岔主要病害分析1、由于两个方向的行车密度不同,造成同一根岔枕上的机械磨损不一致。

如主要行车方向为直股,则曲股钢轨吊板较多,尤其导曲线上股最为严重。

2、长岔枕中部低洼地区,导致Auron曲线扳平低,内直股钢轨水平高、辙叉心沈入等。

3、错开铺设的钢轨接头,造成水平不良。

4、钢轨垂直磨耗不均,造成水平不良。

5、在日常保洁作业中不当,例如起道和捣固摔伤(不是根据每组道岔行车密度的相同),导致水平不当。

6、道岔方向不良;先保证直向轨向良好,侧向控制支距和导曲线正矢。

7、由于线路跳跃,并使道岔前后贯通不当导致反方向不顺遂。

8、基本轨Torigni导致“三道缠”。

(基本轨与滑床台;基本轨头下颚及轨底上部与轨撑碰触部分存有缝隙;轨撑尾部与滑床板压肩存有缝隙)。

9、尖轨拱腰、尖轨不密贴、尖轨跳动、尖轨板动不灵活等。

10、辙叉心沉落,辙叉跟端错牙,车轮冲击叉心等。

11、辙叉部分存有轨线中断的“有毒空间”。

车轮从翼轨过渡到心轨或从心轨过渡到翼轨,都给叉心和翼轨以非常大的冲击力,从而激化了叉心和翼轨的耐久性和压溃,随着这些耐久性和压溃的产生,减小了车轮通过时的冲击力,因而更加轻了翼轨和叉心的耐久性和压溃,导致恶性循环。

二、道岔主要病害的整治1、道岔方向不良的整治导致道岔方向不当病害的原因主要由于保洁修理不全盘。

在经常修理中,只顾道岔本身,随其弯角就弯角,不考量前后线路unclear情况,有的铺设道岔时,边线不恰当,其方向依靠道钉掌控,列车通过后,轨距、方向维持不了,加之各部联结零件不好,尺寸相符、道钉失灵,轨撑、滚床板、跟端相连接零件僵硬,护轨长度比较,轮缘槽宽度比较,轨距相左等,列车通过时,减少列车的冲击和摇晃,并使道岔方向发生变化。

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道岔维修应包括两线间距小于5.2m的连接曲线轨向,维修中要拨正道岔前后方向,弯好曲基本轨,加强道岔及前后各75m线路锁定,防止爬行,使道岔方向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道岔病害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道岔病害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道岔病害的产生原因和整治措施产生道岔病害的因素较多,总的看来,一方面是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另一方面是列车的动力作用及养护维修不当。

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是列车侧向通过道岔,从基本轨向尖轨过渡,以及通过有害空间时,运行不平顺;导曲线无超高,造成车辆推挤外轨,从尖轨到辙叉的轨距变化多,列车横向摇晃;直尖轨转辙角大,车轮冲击力大等等。

1、道岔打向不良,轨距水平超限的原因及整冶1)、道岔方向不良的原因(l)、由于道岔铺设位置不正.造成前后方向不良;(2)、辙叉位置不正,造成前后铺轨连接方向不顺;(3)、尖轨本身方向不良,道岔前后钢轨爬行,造成道岔前后移动,改变方向;(4)、捣同不均,排水不良,道岔不均匀沉陷等。

2)、轨距水平超限的原因。

道岔方向不良,会造成列车摇晃厉害,致使道岔各部分间隔尺寸、轨距、水平不易保持,因而使轨距水平越限;不良的间隔尺寸及轨距、水平,也促进了道岔方向不良,两者互为因果。

因此必须同时整治方向不良及轨距、水平,主要方法是:(1)、直股以直基本轨为准,曲股以曲基本轨为准,拨正道岔方向,与此同时,必须拨正道岔前后30m范围内的铁道及曲线;(2)、整修各部分不合格的零件和间隔尺寸及轨距、水平,确保合乎质量标准;(3)、加强捣固,保持道床的清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铁道下沉,保持路基稳固早2、转辙器部分的病害及整治转辙器部分主要病害有:尖轨跳动、尖轨不密贴、尖轨磨耗、尖轨爬行和尖轨尖端轧伤等。

1)、尖轨跳动由于尖轨跟部各连接零件磨损、套管失效、捣固不坚实、转辙器拉杆弯曲等造成列车通过时,尖轨跳动。

针对尖轨跳动的原因,根据情况可采取下列整治措施:(1)、更换和焊补连接零件,加强跟部联结;(2)、加强接头及转辙器部分的捣固;(3)、调直转辙器拉杆;(4)、尖轨跟部按标准设鱼尾板和套管。

2)、尖轨不密贴尖轨的竖切部分与基本轨不密贴的主要原因有:尖轨连接杆尺寸、扳道器位置与尖轨尖端距离不配合,造成尖轨左右摆动后,扳不严而离缝;尖轨压歪造成尖轨头部与基本轨离缝;尖轨爬行和基本轨横移出现离缝;基本轨工作边及尖轨非工作边有飞边,曲股基本轨弯折不合适;长尖轨横向刚度不足等。

道岔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道岔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道岔结合部常见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我国高速铁路历经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运用,道岔在制造工艺、铺设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行列,日常养护维修中对道岔结合部突出病害的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仍然不够全面、系统。

因此,道岔结合部的养护和维修一直是困扰工务系统的难点与重点。

针对道岔结合部突出病害,探究其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对铁路养护维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长期实践和总结,道岔结合部常常出现以下病害:一、离缝病害离缝病害是指尖轨与基本轨、可动心轨与翼轨不密贴,尖轨、可动心轨轨底与滑床板、顶铁与尖轨、可动心轨离缝超过规定标准值,转辙部位存在“三道缝”等病害。

1、产生原因离缝病害主要发生在密贴段不密贴,列车经过道岔时挤压尖轨,产生横向冲击力。

产生原因如下:(1)直股方向不良、转辙部位高低不好;尖基轨胶垫压溃、失效;两基本轨内侧框架尺寸不符合标准,曲基本轨弯折点位置不对或是弯折尺寸不符合要求,尖轨尖端轨距超限。

(2)基本轨存在硬弯导致的方向不良。

(3)尖轨侧弯造成尖轨中部离缝。

(4)尖轨、可动心轨动程不符合规定标准,造成道岔不密贴。

(5)顶铁与尖轨、可动心轨离缝。

(6)滑床板与尖轨轨底、可动心轨轨底离缝。

2、整治措施(1)先调整各部位框架尺寸,误差不超过±1mm,调整前优先对肥边进行打磨和调整直股方向。

若依然存在离缝,要对尖轨、可动心轨进行“放劲归零调整”,检查尖轨自由状态下是否能够密贴,确定其是否存在硬弯或者拱腰,确定后再相应的采取矫直或烤制及更换尖轨的办法解决。

(2)调整基本轨间框架尺寸时,有缝道岔首先方正基本轨接头,检查曲基本轨弯折量,当误差超过±1mm时,应重新弯折;直股基本轨方向不良时,可用弦线测量,采用拨道或改道方法调整;对曲股进行轨距调整时,应结合测量两基本轨框架尺寸的方法进行调整。

(3)通过插入垫片或更换、打磨顶铁的方法调整尖轨(可动心轨)与顶铁间缝隙。

(4)尖轨(可动心轨)与滑床板离缝,采取捣固、垫板、更换磨耗的滑床板等措施,使各滑床板在同一水平面上。

提速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提速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提速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改方案摘要:在铁路线路设备中,道岔是铁路轨道一种重要构成部分。

道岔自身构造复杂,强度较低、零件多、受冲击大、轻易变形、磨耗,导致列车晃车病害,是线路旳微弱环节之一,是制约列车行车速度和行驶平稳旳重要原因。

我国铁路提速以来 ,道岔以其通过速度高、保养工作量少及维修周期对应延长等诸多长处而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伴随速度旳提高 ,道岔亦出现了许多病害。

通过对管内道岔出现旳经典病害种类进行总结 ,并对其形成旳机理进行初步分析 ,提出了提速道岔经典病害旳处理对策 ,意在指导现场提速道岔旳养护维修工作。

关键词:道岔;病害;整改;效果一、常见病害(1)道床翻浆冒泥。

(2)岔枕爬行、偏斜。

(3)钢枕空吊、锈蚀。

(4)混凝土岔枕螺栓剪断及尼龙套管滑牙失效。

(5)尖轨爬行。

(6)尖轨侧弯。

(7)曲尖轨侧磨严重。

(8)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9)转辙部轨距扩大。

(10)滑床板及槽型护轨垫板开焊。

(11)销钉申出及弹片上串。

(12)配件锈蚀严重。

(13)接头多种病害(低接头、错口、鞍形磨耗、轨端掉块、打塌、坍碴)。

(14)支距扣板与轨底边缘离缝。

(15)护轨调整片上串过高。

(16)钢轨波磨。

二、道岔出现旳病害分类(一)道岔组装铺设时遗留旳病害道岔在组装铺设时遗留旳重要病害包括铁路电气化改造后 ,电化柱旳埋设使得联动道岔两中交点偏移 ,导致渡线方向不良尖轨、基本轨及护轮轨部位出现旳钢轨硬弯;混凝土岔枕间隔位置不对旳及一侧偏移;两节拼装铺设时接头未方正等.(二)道岔运行中产生旳经典病害道岔在运行中产生旳经典病害有:零配件锈蚀和磨损;尖轨跟部通连垫板折断;滑床台脱焊; 胶垫压溃破损;大地脚螺栓(30 ×165 mm) 尼龙套管失效;垫板孔磨损 ,锈蚀孔径扩大;轨面波浪型磨耗; 护轮轨磨损;尖轨和基本轨侧磨;侧向钢轨锈蚀;基本轨旳波浪型磨耗;尖轨中部轨距扩大;暗坑吊板等。

(三)养护方面存在旳问题假如在维修养护方面处理不妥 ,也会使提速道岔产生病害。

单开道岔的病害与整治

单开道岔的病害与整治

普通单开道岔的病害与整治第1章概述铁路第六次提速后,工务的线路、道岔设备变化很大,给养护维修带来许多困难。

道岔是一个联动的整体,它涉及着车务,工务、电务部门,在一个部门出现失误,轻则影响行车速度,重则中断行车,将会给运输带来直接损失。

近年来随着提速道岔的不断上道应用,其日常养护和维修便成为工务段维修组织体系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提速道岔是提高铁路运输的基础,如何搞好工务线路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夯实基础是职责所在,也对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满足提速需要,消除因道岔限速因素,改善列车过岔的平稳性,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忧患意识。

全面加强设备整修,全面提高设备运行质量,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证,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针对提速道岔的病害,结合现有提速道岔尖轨、辙岔维修养护问题论述如下:什么是道岔?道岔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通常在车站、编组站大量铺设。

有了道岔,可以充分发挥线路的通过能力。

即使是单线铁路,铺设道岔,修筑一段大于列车长度的叉线,就可以对开列车。

由于道岔具有数量多、构造复杂、使用寿命短、限制列车速度、行车安全性低、养护维修投入大等特点,与曲线、接头并称为轨道的三大薄弱环节。

它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线路的连接、交叉、连接与交叉的组合。

常用的线路连接有各种类型的单式道岔和复式道岔;交叉有直交叉和菱形交叉;连接与交叉的组合有交分道岔和交叉渡线等。

双开道岔为Y形,即与道岔相衔接的两股道向两侧分岔。

三开道岔如同Ψ形,同时衔接三股道,由两组转辙机械操纵两套尖轨。

复式交分道岔像X形,实际上相当于四组单开道岔和一副菱形交叉的组合。

除此而外,还有一种交叉设备,通常使用的叫做菱形交叉。

它由两组锐角辙叉和两组钝角辙叉组成,但没有转辙器,所以股道之间不能转线。

如果将复式交分道岔的X形的上面两点和下面两点分别连接起来,就是交叉渡线。

它不仅能开通较多的方向,而且占地不多,所以经常在车站采用。

重载铁路道岔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_0

重载铁路道岔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_0

重载铁路道岔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由于重载铁路具有轴重大、密度高、运量大等特点,因此其对钢轨的损坏程度要明显大于普通铁路,特别是对道岔部件的损害最为严重,通常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道岔区病害。

为有效整治这些病害,更好的保障重载铁路的安全顺利运行,文章介绍了这些病害,分析了病害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整治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标签:重载铁路;道岔病害;成因;整治措施1 尖轨不密贴基本轨、尖轨侧拱与上拱经现场调研我们发现很多重载铁路道岔部位都存在:尖轨不密贴基本轨现象,尖轨有侧拱的,也有上拱的等各种不密贴。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下列几种:尖轨50mm断面内缺乏足够的剖切长度;尖轨顶铁过长或不足;尖轨补强板螺栓过长;扳道器位置或转辙机位置的水平线与尖轨动作拉杆水平线不重合;基本轨弯折点后移;基本轨内侧不光滑,有飞边;基本轨上有硬弯或尖轨上有硬弯等。

在铁路尖轨与基本轨发生不密贴现象后,当重载列车作用于铁轨上时,尖轨便易发生侧拱或上拱。

建议应定期仔细检查各组道轨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情况,依据道岔尖轨损伤情况及时进行整治。

当道岔尖轨侧拱或上拱不是很严重时,可通过对连接杆的长度进行合理调整,对连接转辙机上拉杆调整螺母进行调整、对顶铁、辙跟螺栓进行整修、对滑床台进行更换、对基本轨弯点、弯折量进行校正、打磨基本轨飞边、对尖轨与基本轨间杂物进行及时清理等措施来调整,让其满足列车运行需求。

当道岔尖轨出现十分严重的侧拱与上拱现象时,若采用简单的现场消除措施已很难整治该些病害时,应及时返厂整修尖轨,更换新轨或铺设新道岔。

2 轨距、水平超限经现场勘查我们发现,钢轨岔区转辙区以及辙岔区的轨距易发生水平超限。

仔细分析这些病害,人们发现护轨及翼轨轮缘槽宽度不达标、捣固不实或排水不畅等引发的道床不实、附带曲线正矢不良引起列车从道床走过时剧烈摇晃导致道岔轨距发生水平变化、岔道轨距的变化导致列车通过时彼此影响。

建议应安排专人定期检测道轨,并监测岔区几何形位,对岔区转辙区及辙叉区轨距、水平发展状况实时掌握。

交分道岔结合部病害分析与整治-

交分道岔结合部病害分析与整治-
17)尖轨根端轨距调整块标准:
主要针对单开道岔而言(交分道岔不存在);工务铺设安 装标准为【如图所示】:钢轨工作面(即线路中心)使用 13mm+(II型弹条14mm+)轨距调整块,钢轨非工作面 (即线路外方)使用7-11mm(II型弹条10mm)轨距调整 块标准。如轨距调整块使用错误,对道岔正常转换有很大 影响,造成:a、工务第二牵引点至尖轨根部小轨距出现, b、电务第二牵引点竖切离缝、尖轨反弹、外锁闭锁钩过 紧、顶铁离缝(假轨距出现)等病害故障隐患发生。
5 60/12复交 专线 6081-6083
6 60/12复交 CZ2529
152/90 152/90
152/90
尖 145/89/84 心80
152/90 152/90
制表人:任建平 2020年11月
Page 4
3、75kg
1
75/12复交
SC547
152/90
【尖145/84/89
心80】
2
75/9复交
11)爬行:爬行造成电务杆件歪斜别劲增加转换 阻力病害;“爬行”有两个概念,即:a、基本轨安 装或者运营中造成两基本轨相错量超标(标准不大于 10mm),也称基本轨爬行,b、尖轨爬行存在两种
①第一种是;尖轨在运营中,列车车列的冲击造成某 根尖轨的位移,两尖轨相错量(爬行)。②第二种是; 两尖轨相对于基本轨位置同时向前或后位移也称爬行, 尖轨爬行为两尖轨相错量不大于20mm标准(外锁闭 不大于10mm)。
尖轨根部间隔铁示意图
关键数据分析 8(工务、电务)
16)溢流压力的调整:
“溢流压力”是道岔转换的动力;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道 岔的正常转换,工电道岔整治主要是让道岔在正常转换过 程中,把转换阻力减少到最小,液压转辙机溢流压力在以 前《维规》中规定为:内锁闭(ZY4、6系列)3.9兆帕, 外锁闭ZY7系列12.5兆帕,经过多年现场运用实际情况进 行重新修改,新标准为:内锁闭(ZY4、6系列)4.5兆帕, 外锁闭ZY7系列14兆帕,现场维修人员必须按《维规》规 定进行标调,溢流压力标调能减少很多结合部病害造成的 道岔故障发生(因为工电结合部病害是始终存在的)。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道岔是铁路轨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的安全与效率。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环境的影响,道岔常常会出现各种病害,如不及时进行整治,有可能对铁路运输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以下将对道岔常见的病害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整治方案。

一、道岔病害分析1.轨距超限轨距超限是道岔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由于道岔的特殊结构,以及列车通过时对道岔的冲击,常常会导致轨距扩大,严重时会影响列车的安全通过。

轨距超限的原因主要包括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使用过程中的磨损以及养护不到位等。

2.水平偏差水平偏差是指道岔轨道在横向上不平整,导致列车通过时产生摇晃,严重时会影响行车安全。

水平偏差的主要原因是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受到横向力的冲击以及养护不当等。

3.高低偏差高低偏差是指道岔轨道在纵向上有高差,导致列车通过时产生冲击和噪音,严重时也会影响行车安全。

高低偏差的原因主要包括道岔铺设时的误差、道岔受到纵向力的冲击以及养护不当等。

4.零部件磨损由于列车通过道岔时会对零部件产生磨损,因此长时间使用后,零部件会出现严重的磨损和损坏,如轨枕磨损、扣件松动等。

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轨道的性能,还会增加养护难度。

二、整治方案针对以上道岔病害,提出以下整治方案:1.调整轨距针对轨距超限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轨距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轨枕间距、更换不合适轨型以及加固轨道连接处等。

在调整轨距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2.调整水平针对水平偏差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水平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高低垫片、矫正轨向以及更换磨损的扣件等。

在调整水平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3.调整高低针对高低偏差的病害,可以通过调整高低来改善。

具体措施包括调整高低垫片、矫正轨向以及加固轨道连接处等。

在调整高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轨道几何尺寸的准确性,避免造成其他问题的出现。

铁路道岔病害成因及整治

铁路道岔病害成因及整治

铁路道岔病害成因及整治摘要:我国铁路领先于全球,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对铁路设备有着更严格的,系统化的维护模式。

作为线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高速铁路,还是普通铁路,道岔病害成因分析及整治措施,为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出行的安全畅通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道岔从安装到运用各环节可能导致道岔故障的成因,以及如何对道岔设备进行检修和补强,以提高道岔设备运用质量,避免事故发生的方法。

关键词:道岔、尖轨、双光带一、铁路的道岔病害及成因分析(一)道岔安装前导致的道岔病害道岔部件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变形,或者是安装过程因人为因素受损,导致道岔部件在安装前就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

常见的问题主要有运输固定时,用于固定的钢丝绳与硫化垫板直接接触,造成硫化垫板变形;钢轨部件伸出载体过长和垫枕间距过大,造成道岔变形;当辙叉端螺栓和弹条未压紧,螺栓和弹条会产生变形,以上这些都是道岔安装前需要注意的情况。

(二)道岔安装导致的晃车问题在火车在铁路上行驶时,时常有晃车的现象,出现晃车大多都是在道岔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道岔安装时前后不平、水平垂直方向高低不平,出现高度差进而引发列车行驶过程中发生晃车。

第二,钢轨件顶面轮廓欠佳,有光带突变的问题发生。

第三,道岔类别各异,相较于无砟道岔而言,有砟道岔晃车发生几率更高。

(三)道岔调整不良导致的双光带现象双光带是车轮在铁轨上长期行驶压出两条均匀光滑的光带现象。

尖轨降低值不良和几何尺寸不良、钢轨顶面机加工轮廓不标准都是产生双光带的主要原因。

双光带在铁路上的铁轨任何部分都会有出现的可能,双光带的在铁路上的危害会使列车在行驶时会在道岔尖轨、心轨过渡段出现蛇形运动,进而将这部分的铁轨产生磨损,特别是含有尖轨的地方容易变形,导致在列车在行驶过程中在铁轨上有晃车感,严重的话会降低列车的正常行车速度。

(四)尖轨变化带来的危害尖轨是转辙器中的重要部件,将尖轨进行扳动,可以改变列车的行驶方向,其主要作用是将列车引入正线或侧线中。

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精选)

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精选)

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精选)第一篇: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精选)道岔及无缝道岔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整治措施道岔是组成铁路轨道的一种重要设备,它较一般线路设备构造复杂,弱点较多,因而容易产生病害。

产生病害的原因错综复杂,有些是互为因果的。

为了保持道岔的轨距、间隔、方向、水平、高低及各部尺寸的良好状态,必须掌握其规律,分析造成病害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和整治措施,提高养护维修的质量,从而保证列车通过时的平稳、安全及旅客的舒造性。

3.1产生道岔病害的主要原因产生道岔病害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道岔结构上的缺陷,铺设位置和各部尺寸不符合规定;道岔在列车车辆的动力冲击作用下发生的尺寸和结构变形;养护维修不当与自然灾害等等。

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又可以分为不可避免或暂时难以避免的弱点和可以通过改造消除的缺陷两种。

随着各种新研发道岔的问世,很多结构上的缺陷已经逐步得到克服和解决。

3.1.1道岔结构缺陷道岔本身结构特点所带来的主要缺陷,一般有以下各点。

1、“75”型及“75”型以前的各型道岔普遍使用直线型尖轨。

这种尖轨转辙角较大,车轮从基本轨过渡到尖轨时,列车急骤地改变运行方向,车辆冲击尖轨,从而对轨道产生较大的纵向和横向冲击力。

2、尖轨经刨切后断面削弱,且只有连接杆和跟端结构(活接头)将其连接组成框架,在其全长范围内没有扣件将其固定在岔枕上,加上尖轨高于基本轨,当车轮通过时,尖轨容易发生跳动、横移和爬行,增大了尖轨尖端被轧伤的可能性。

3、导曲线半径小,且无超高,因此轨距、水平、方向难以保持。

4、从尖轨尖端起到导曲线终点止,轨距、方向和高度变化迅速,轨距、水平递减率较大,列车通过时对道岔的横向和纵向冲击力大于普通线路。

5、固定辙叉存在轨线中断的“有害空间”,车轮在辙叉翼轨与心轨间过渡时,由于高低和横向不平顺,对辙叉的翼轨和心轨的冲击明显大于普通钢轨接头,使翼轨与心轨容易被轧颓或轧伤。

6、连接曲线与导曲线合成一对反向曲线。

道岔管理及日常病害分析全文

道岔管理及日常病害分析全文
✓ 第一幅图可以看出受力端接头低, 第二幅可以看出焊补状况的好坏。
道岔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 此处焊补探伤检查已经观察了近两 年,由于焊补上方存在硬性受力点, 加之正处在限位器上方,正是受力 点,导致形成垂直裂纹。
7月21日长春南站8#岔直尖轨变截面上焊补近500mm 长,限位器上方受力形成垂直裂纹15mm
结构性问题
✓ 7月24日京哈上行姚家5#岔曲股叉 趾 1 孔 向 2 孔 上 斜 5mm , 叉 心 尖 对 应翼轨轨面横向裂纹长12mm,深 3mm,同一组辙叉发现的两处重伤, 为什么会产生这两处伤损呢?
道岔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 接头压在枕木上,硬性接触易导致 出现伤损。
道岔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 2014年12月31日检查发现的京哈下行1146km左股10#铁长侧2孔向1孔方向 上斜5mm, 1月19日检查发现京哈下行1146km右股10#长侧2孔向1孔方向 上斜4mm,同样是股别不同,但是同一位置。
结构性问题
道岔结构性问题
✓ 2014年10月27日检查发现的京哈下行984km左股34#岔直尖轨沈侧1孔向2 孔方向上斜裂纹5mm, 1月15日检查发现京哈下行984km右股34#岔直基 本轨沈侧3孔向2孔方向上斜5mm,也一样是同一位置,只是一个是直尖轨、 一个是直基本轨。且2015年11月3日又发现同一尖轨1孔向2孔方向上斜裂纹 5mm,可以看出问题在那。
岔后大方向
道岔养护常见问题
道岔问题 · 养护常见问题
道岔养护常见问题
✓ 岔首轨向不良 ✓ 岔尾及岔首轨向不良 ✓ 岔内高低不良 ✓ 转辙后高低 ✓ 导曲直股高低 ✓ 导曲内高低 ✓ 护轨部位方向 ✓ 岔后大方向 ✓ 空吊板最大12mm

工务道岔病害与整修措施分析

工务道岔病害与整修措施分析

工务道岔病害与整修措施分析摘要:道岔是铁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会处于进出车站的重要位置,它对于车站与线路的连接以及整体线路的运行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我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线路维护中的道岔病害防治成为重要内容,对工务道岔病害的有效防治能够保证车辆运行的整体效率以及运行的有效性,从而有利于铁路运输的顺利发展。

基于此,本文就工务道岔病害常见类型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修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务道岔;道岔病害防治;铁路线路道岔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也是轨道的薄弱环节之一,通常在车站、编组站大量铺设。

有了道岔,可以充分发挥线路的通过能力。

即使是单线铁路,铺设道岔,修筑一段大于列车长度的叉线,就可以对开列车。

1工务道岔病害常见类型及原因分析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铁路铺设技术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线路维护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工务道岔病害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这对于线路整体运行的安全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就工务道岔而言,与线路铺设时的方向及水平位置等有一定的关系,这是道岔产生的最为根本的原因,而钢轨的硬弯处理上的一些问题以及岔枕的位置不准确等都可能会导致道岔的产生,这些都给工务线路的维修带来较大的难度。

具体而言,工务道岔病害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四个方面:1.1工务线路中的一些连接零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道岔病害中较为常见的是混凝土岔枕的螺栓失效,无法发挥出连接和加固的作用,从而导致滑床台脱焊或者开裂,最终导致与该铁轨相关部位变得不稳定,造成一些安全隐患。

这种病害出现的原因,与前期钢轨的铺设以及后期的维护都有一定的关系。

在线路铺设中,岔枕位置定位不准确使得螺栓的位置出现错位等,从而使其无法有效连接。

而线路维护中,养护工作的不及时以及养护措施不当,可能会造成螺栓的腐蚀,从而使其在零部件的连接中失效,产生了一定的间隙,在有列车经过的情况下,该种裂隙会加大的同时也会给行车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

道岔设备病害专项整治方案

道岔设备病害专项整治方案

道岔设备病害专项整治方案一、背景铁路道岔是铁路线路上的重要部件,它连接了不同的轨道,用来实现列车的转向和调度。

道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对铁路运输的顺畅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道岔设备也容易出现病害,包括接触线、整体结构、电气系统等各方面的故障。

为了确保道岔的安全运行,需要对道岔设备的病害进行专项整治。

二、目标1. 保障道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2. 提高道岔设备的维护水平,减少设备故障率;3. 降低维护成本,提高维护效率。

三、整治内容1. 病害排查(1)接触线病害:包括绝缘子破损、接触线老化、腐蚀等情况;(2)整体结构病害:包括道岔轨道磨损、开裂、松动等情况;(3)电气系统病害:包括信号系统故障、继电器失效等情况。

2. 整治措施(1)接触线病害:对绝缘子破损进行更换,对接触线老化、腐蚀进行修复或更换;(2)整体结构病害:对道岔轨道进行磨损修复、裂缝处理,对松动部位进行加固;(3)电气系统病害:对信号系统进行故障排查,及时更换失效的继电器。

3. 设备维护(1)定期检查:对道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病害及时处理;(2)保养维护:定期对道岔设备进行保养维护,包括润滑、紧固等工作;(3)维护记录:建立道岔设备的维护记录,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及维护人员。

4. 人员培训(1)提高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维护技能;(2)加强安全培训,确保维护人员能够安全操作,并了解应急处置措施;(3)加强团队协作,确保维护人员能够协同作业,提高维护效率。

五、预期效果1. 道岔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得到提高,列车的正常运行得到保障;2. 道岔设备的故障率降低,减少了维护成本;3. 维护效率提高,对道岔设备的维护工作更加有序、规范。

六、风险控制1. 加强病害排查工作,做好道岔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2. 做好维护人员的培训工作,确保他们具备安全作业的能力;3. 加强设备保养,延长道岔设备的使用寿命。

道岔转辙部分的病害与整治

道岔转辙部分的病害与整治

道岔转辙部分的病害与整治道岔是线路轨道中的薄弱环节,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列车运行和行车安全。

尤其是道岔的转辙部分,其结构复杂,轨距变化率大,平面扭曲,另配件较多,扳动频繁。

所以易出现道岔故障影响行车,严重时会造成行车事故。

所以做好道岔的养护工作,是工务维修工作重点之一。

下面就道岔转辙部分常见的病害和整治的方法做一下简要介绍。

一、尖轨尖端与基本轨不密贴修规规定: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在静止状态下应密贴,间隙不大于1mm。

尖轨非工作边与基本轨的工作边为两个平面互相靠贴,由于各种原因两个平面不能保持完全平直,在某些部位上会程度不同的存在一定的缝隙。

1.尖轨横向弯曲(电务常说尖轨腰硬)向外侧弯曲尖轨横向弯曲会造成扳动力过大,严重时会造成道岔不能锁闭,影响道岔的使用。

造成的原因:一是出厂时尖轨本身就存在硬弯,出厂时未进行检验和试铺;二是装卸问题,有时在卸车时从车上直接拔下,摔弯或砸弯;三是尖轨存放不当,在存放时将尖轨倒放,待时间长久形成横弯。

解决的方法:先将尖轨换下,用直轨器对尖轨进行校直。

2.尖轨翘头尖轨翘头一般表现为尖前连续几块滑床板吊板,尖轨尖端不密贴,严重时道岔改不过去,道岔不能锁闭,影响行车。

造成的原因:一是不排除出厂时尖轨就不平。

二是道岔基本轨不平①道岔转辙部分不平顺,尖轨尖端和尖前接头低;②尖轨根部(活接头和小接头)过低。

三是维修跟不上;四是尖轨尖端起道后捣固不实。

防治的方法:①加强对转辙部分的检查,不要只检查轨距水平,要注重对尖轨部分的高低检查。

②对转辙部分加强起道捣固工作,尖轨尖端和尖轨根端要增加捣固的镐数,特别是尖轨尖端,因电务设备的影响不宜作业,反而更应该加强。

3.转辙部分框架尺寸与设计不符(过小)转辙部分的框架尺寸是指尖轨中部两基本轨间的垂直距离,这个距离一般为钢轨的顶面宽度加轨距。

这个距离如过小会造成尖轨搬动时尖轨中部先靠贴,造成尖轨密贴力过大,严重时不密贴,特别是混凝土枕道岔。

主要原因:一是道岔出现爬行;二是混凝土枕的位置不正确;三是轨枕偏斜。

道岔病害整治、及措施

道岔病害整治、及措施

不密贴的措施 ①长心轨自尖端向内,在第一根轨枕接触长心 轨底前不允许顶面受力,减轻轮轨对长心轨底 端的冲击。 ②对翼轨轨底腹部与长心轨下部的接触部位进 行打磨;调整翼轨咽喉尺寸、保证心轨的动程 符合要求;翼轨弯折矢距符合标准,保证心轨 与翼轨密贴段顺直;打磨心轨作用边与长短心 轨间的肥边;利用不同厚度的轨距块与垫板, 对翼轨和可动心轨进行调整。
2. 转辙部分轨距扩大
为保证道岔轨距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应有计划的对轨距 扩大进行整治,整治方法如下: ①不同号码的轨距块不能解决时,可在垫板孔内增加厚 度不等的半圆形铁片,或安装轨距拉杆来控制,拉杆长 度、数量,安装位置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②曲基本轨重新进行弯轨处理,调整弯折点位置和弯折 矢距。 ③使用绝缘轨距杆将其两股钢轨固定,防止轨距扩大, 同时使用加宽轨距挡块,消灭轨距挡块与钢轨侧面离缝 现象。提速道岔安装绝缘轨距杆时应提前测试,以提高 轨道框架刚度。 另外,高低、水平调整应以机械捣固为主,对于Ⅱ型 弹条的混凝土岔枕提速道岔,可以在轨下垫入不超过 6mm调整垫片;对于Ⅲ型弹条的混凝土岔枕提速道岔, 由于弹条直接扣压钢轨,不能采用轨下加入垫片的方法 进行调整,只能采用机械捣固。道岔大方向应以拨道为 主,由于道岔的钢性大,拨道困难,拨道量小,难以稳 定。因此道岔内小轨向,难以用拨道方法有效整治时, 可采用同时调整两股钢轨内外侧轨距块号码的方法进行 改道,不能改道时,可先单根窜动岔枕然后再改道。
重点: 提速道岔常见病害及产生原因 难点: 提速道岔病害的整治措施 作业:提速道岔的常见病害是什么?
下节课的 内容是防洪措施及预案的学习。请
同学们作好预习。

谢 谢
①尖轨处于半自由伸缩状态,容易产生爬行; ②制造、运输、存放装卸等环节易造成尖轨 侧弯,上道后与基本轨不密贴,列车通过时 易造成晃车; ③长心轨仅依靠6根岔枕上的扣件阻力和3块 间隔铁间螺栓摩阻力来阻止心轨窜动,因阻 力不足易造成心轨爬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岔、曲线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办法道岔、曲线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办法摘要:道岔和是线路的薄弱环节,随着列车提速和重载列车的开行,列车通过道岔和曲线时的晃车现象比较普遍,对道岔、曲线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养护维修办法。

关键词:道岔;曲线;病害;整治随着列车提速和重载列车的开行,线路周期性与随机性变化叠加引起的线路晃车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在道岔、曲线处更为明显,控制线路晃车发生已成为日常养护维修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通过日常检查、保养、维修,对道岔、曲线病害的产生和整治,提出了针对性的养护维修办法。

1 混凝土枕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1.1 共性问题病害1:道岔与前后线路衔接不良,线路方向和高低超限。

(1)原因分析:一是渡线道岔线路的设计线间距与实际线间距有误差,道岔发生纵向位移,造成铺设后线路方向不良;二是道岔大修及道岔换填施工过程中,岔区前后及道岔夹直线未换填或挖砟换填深度、宽度、长度不符合要求,捣固不实,造成道岔不均匀沉降,岔区出现高低偏差;三是大机捣固安排线路多,道岔少,未提前测量标注起道量,造成岔区与前后线路不平顺;四是大机作业前未提前测量岔后线路拨量,大机自动拨道,造成线岔结合部方向不良;五是线路缺砟,曲股线路捣固不实,道岔侧向过车冲击大,形成岔区水平或方向偏差。

(2)整治方案:①道岔大修前,采用全站仪对道岔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对既有线间距进行测量,对线间距不符合要求的线路进行全面拨改,确保道岔平纵断面位置精确。

②按照标准对岔区及岔区夹直线进行换砟,配合道岔大机捣固,采用冲击式捣镐对道岔曲股线路及道岔连接杆、绝缘接头处所进行起道捣固,消除岔区暗坑和一侧水平。

③道岔区及前后各不少于100-150m线路为一作业单元,道岔大机捣固前精确计算道岔起拨道量,每隔5m将直拨道量于线路上,以便大机进行精确拨道。

对纵向发生位移的道岔要拨移到位。

④精确测量计算岔前、后曲线拨量,大机捣固作业前补足道砟,作业后及时恢复安装道岔地锚拉杆。

对过车较多的侧向道岔,转折部位加密地锚桩,严格控制道岔方向变化。

⑤日常拨道作业时,有定位观测桩首先测量线路横向位移量,利用测量结果确定拨道方向和拨道量;无定位观测桩的,首先要从线路前后两个方向来确定拨道方向,然后根据方向偏差,确定各部位拨道量并合理确定回弹量。

(3)整治标准:岔区方向顺直,与线路中心位置最大横向偏差控制在±2mm以内,最大垂向偏差控制在±3mm以内。

病害2:轨距超限。

(1)原因分析:一是道岔预铺过程中,道岔轨距调整块号码安设不对;二是岔枕横纵向发生位移,造成轨距挡板不能按标准设置;三是轨距挡板、大垫板螺栓锈蚀磨耗,造成挡板及螺孔扩大离缝;四是扣件松动,在动载冲击下,轨距发生变化;五是顶铁不密靠,动态扩大。

(2)整治方案:①在道岔预铺时,严格按照道岔设计图铺设岔枕和安装联结零件,并严格进行预铺检查验收。

②在日常养护维修作业中,加强轨枕间距及横向位移的检查,按照铺设标准对轨枕进行方正,调整轨距块。

③及时更换和补充失效、锈蚀和缺少的轨距挡板。

④加强车工电联合检查,全面改正道岔转辙部分轨距。

⑤加强扣件养护工作,及时复紧连接零件和更换立螺栓,减少旷动间隙。

⑥加装经发行的绝缘轨距杆。

(3)整治标准:轨距误差控制在±1mm。

病害3:轨向不良(包括钢轨不均匀侧磨)(1)原因分析:一是轨距变化不均匀;二是与区间无缝线路锁定轨温差超标,钢轨发生纵向位移,限位铁(限位器)扭曲或顶死;三是铝热焊头支嘴形成硬弯;四是局部一侧水平或暗坑吊板,造成两股钢轨受力不均匀;五是钢轨交替不均匀侧磨。

(2)整治方案:①以岔区直股股钢轨为基准股,调整轨向轨距。

②对无缝道岔进行应力调整,消除道岔应力集中。

③整治失格铝热焊接接头。

④对线路方向容易发生变化处所,安装地锚拉杆。

⑤对不均匀侧磨的轨件及时调边、打磨或更换。

(3)整治标准:用20m弦测量,连续轨向偏差控制在±1mm以内,单个轨向偏差控制在2mm 以内。

消灭接头、辙叉、尖轨、钢轨作用边肥边和轨顶内铡不圆顺。

病害4:高低超限。

(1)原因分析:一是道床污染板结、排水不良,造成线路暗坑吊板和翻浆;二是接头、焊道凸凹不平;三是可动心轨部分与翼轨间存在高低不平顺;四是道岔转辙部分及可动心轨、电务转辙机等无法实施正常捣固,道床不密实;五是尖轨及心轨变截面处轨面出现坑洼;六是钢轨母材垂直方向轨面原始不平达0.8-1mm。

(2)整治措施:①对道床板结的道岔及前后平直线进行清筛换砟,恢复道床弹性。

②对接头焊缝进行仿型打磨,消除接头焊道轨面不平顺,消除或减缓附加冲击力。

③进行尖轨、可动心轨的轨面修理,消除或减缓附加冲击力。

④加强道岔转辙及可动心轨部分的捣固工作,消除暗坑吊板。

(3)整治标准:以整个道岔群为整治单元,20m弦测量高低控制在2mm以内。

病害5:直尖轨拱腰变形。

(1)原因分析:一是道岔锁定轨温过高或过低,基本轨发生纵向位移;二是对岔区没有完全锁定,造成钢轨伸缩量大;三是尖轨顶铁顶碰尖轨轨底,或滑床板摩擦阻力过大。

(2)整治措施:①规范无缝道岔管理工作,按照跨区间无缝线路管理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无缝道岔进行应力调整,恢复尖轨与基本轨设计位置,调整限位铁。

②加强岔区锁定,岔区连接零件必须齐全、完好、有效,对道岔曲股及岔后150m线路加强锁定。

③对变形的尖轨进行直轨处理。

病害6:尖、基本轨离缝。

(1)原因分析:一是尖轨拱腰变形;二是转辙部分暗坑吊板;三是曲股轨距过大;四是顶铁磨耗;五是电务转辙设备调整不到位。

(2)整治方案:①认真落实病害六整治措施要求,解决好尖轨拱腰问题。

②整治岔区连接零件病害,消灭转辙部分的暗坑吊板。

③及时消灭曲股大轨距,保证曲股圆顺,在曲股轨距准确情况下,对顶铁加插片,保证尖轨、基本轨密贴。

④调整拉杆及顶铁,消灭尖轨、基本轨离缝。

病害7:钢轨歪斜。

(1)原因分析:轨下垫片位置不正或铁垫板下垫普通垫片。

(2)整治措施:道岔内取消垫片作业,改为冲击捣固镐捣固。

1.2个性问题(1)可动心轨道道岔病害1:心轨离缝。

①原因分析:基本轨外侧轨撑离缝、顶铁不密、扣件松动造成轨距扩大。

②整治措施:在电务配合下进行调整。

病害2:心轨滑床板、轨撑折断。

①原因分析:心轨处道床不密实,暗坑吊板严重,扣件松动,列车通过时造成折断。

②整治措施:回填道砟,复紧扣件,用冲击式捣镐捣固密实。

病害3:可动心辙叉轨顶面刨切坑洼不平,心轨与翼轨相对高度不符合要求,心轨拱腰、离缝。

整治措施:打磨轨面及工作边顶面圆弧,打磨心轨前部或在翼轨轨底垫片,调整心轨及翼轨相对高度。

(3)固定辙叉道岔病害1:心轨、翼轨磨耗低塌。

①原因分析:辙叉心轨及翼轨受列车冲击磨耗。

②整治措施:一是加强心轨及翼轨的肥边打磨,预防心轨、翼轨掉块;二是对心轨和翼轨进行打磨,消除轨面不平顺。

病害2:护轨扭曲变形。

①原因分析:一是护轨不均匀磨耗;二是整治时不规范地加插垫片造成护轮轨变形。

②整治措施:一是更换严重磨耗和变形护轨;二是调整护轮轨垫片,保持直线段顺直。

病害3:道岔构造病害①原因分析:道岔转辙部位轨面不平顺、叉心有害空间、心轨端部与翼轨的相对高差等。

②整治措施:加强轨面修理。

病害4:固定辙叉位置偏斜。

①原因分析:一是安装和更换辙叉时就形成辙叉位置偏斜;二是轨距挡板离缝或叉心垫板螺孔磨耗旷动,造成辙叉方向偏斜。

②整治措施:调整轨距挡板号码、安装螺孔防磨套管,整治辙叉偏斜。

2 木岔枕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病害1:道岔内连接轨过短,形成低接头,高大腰,过车时暗吊严重。

整治措施:更换短轨,与前后钢轨进行冻焊接(锰钢辙叉冻结,绝缘接头胶结,其他焊接)。

病害2:道岔内配轨多,接头多。

整治措施:更换道岔内短轨为长轨,取消道岔内一对接头。

病害3:冻结接头失效、压溃、掉块。

整治措施:对严重低调、压溃接头进行切除,重新换轨,对病害轻微的接头进行打磨、倒棱,重新冻结。

病害4:岔枕道钉(含螺纹道钉)浮离旷动,形成吊板,轨距不易保持。

原因:一是道钉浮离;二是日常改道作业时未加木楔,造成螺孔扩大;三是岔枕腐朽。

整治措施:①加装木楔复紧道钉。

②更换失效岔枕、磨耗的轨距挡板与垫板。

③加强对螺纹道钉等连接零件的复紧工作。

④改正轨距作业后,及时加装轨距拉杆。

病害5:转辙部分基本轨轨撑、轨距调整块磨耗引起转辙部分轨距不良。

整治措施:对AT-1/12 道岔尖基轨轨距调整块磨耗问题,采用加装标准铁片等进行调整,之后加轨距杆锁定。

病害6:道岔间隔铁磨耗引起线路方向不良。

整治措施:加装槽型垫片,整治间隔铁磨耗,消除间隔铁处所的轨向偏差。

病害7:曲尖轨、直基本轨磨耗严重。

整治措施:在直尖轨接头区安装防磨护轨,加强对曲尖轨作用边的涂油,延缓侧磨。

其他病害及浅滩方法同混凝土枕道岔。

3 曲线主要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病害1:曲线前后100m方向不良。

整治措施:根据曲线单元管理理念,曲线及前后各不少于100-150m线路为一作业单元,采用全站仪进行精确定位测量,大型养路机械精确定位拨道。

作业完毕及时回填道砟,安装地锚拉杆锁定。

病害2:曲线正矢不良,连续方向偏差。

整治措施:①更换和补充失效零部件。

②加强轨距整改,轨距变化率达标。

③改道与曲线正矢整治相结合,以曲线上股为基准股,曲线正矢与计划正矢的误差控制在2mm范围内,在保证曲线正矢及上股曲线圆顺的基础上改曲线下股轨距。

④对曲线内焊缝结合打磨作用边改正轨距,对硬弯轨道进行全面直轨。

⑤对拨道后方向易发生变化所,增加地锚拉杆进行控制。

⑥加强曲线扣件复紧,使扣压力符合要求。

病害3:曲线高低偏差。

整治措施:①采取捣垫结合,以捣为主的方法,积极采用冲击式捣镐。

②对焊缝进行打磨,消除焊缝不平顺,减少车轮对轨面的冲击力。

③加强曲线易晃车地点的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处理暗坑、吊板。

④曲线上股向直线方向不小于100m地段上做成2mm的一侧水平。

病害4:小半径曲线“鹅头”与反弯。

(1)病害原因:养护维修作业方法不当,习惯于上挑,破坏曲线头尾的正确位置;使用简易方法计算拨道,由曲线中间向两边拨道;设置缓和曲线长度、超高及轨距加宽不合理,道床不实。

(2)整治措施:①用绳正法计算拨道量,在曲线全长范围内拨道,并适合预留回弹量。

②在曲线定期拨道时,在测量正矢前,要拨正直线两端的直线方向。

③合理设置轨距加宽、超高与正矢递减。

④临时补修拨正曲线,不可以从中间向两端拨道,防止将作业误差赶到曲线两端。

⑤曲线头尾处要保持足够的道床并夯实。

病害5:曲线钢轨接头“支嘴”。

(1)病害原因:由钢轨硬弯、道砟厚度不足、道床不密实、轨枕失效、螺纹松动、夹板弯曲变形或强度不够、轨缝不良等引起。

(2)整治措施:①补足道砟,按规定加宽和堆高曲线外侧道砟,把地锚拉杆安装在曲线外股钢轨水平位置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