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期末知识点(word文档物超所值)
大学《医学免疫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重点总结
1、完全抗原:具备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可由半抗原与蛋白载体交联而成。
2、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基团,是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又称抗原表位。
3、交叉反应:是指抗体不仅与其诱生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也可与某些非诱生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现象。
4、抗原的分类①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分类T细胞依赖性抗原:是指需在APC及Th参与下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辅助的抗原。
②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指来自于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种。
如病原微生物、细菌外毒素类毒素、动物血清。
同种异型抗原: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所存在的抗原。
如人类血型抗原、人白细胞抗原(HLA)。
自身抗原:指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成分。
如胚胎期从未与自身淋巴细胞接触过的隔绝成分。
(△)异嗜性抗原:在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
③根据抗原是否在APC内合成:内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
④根据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作用:移植抗原、肿瘤抗原、变应原、过敏原、耐受原。
⑤根据产生的方式:天然抗原、人工合成抗原。
⑥根据物理性质: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
⑦根据化学性质:蛋白质抗原、多糖抗原。
5、免疫球蛋白(Ig)的基本结构:①2条相同的重链、②2条相同的轻链、③二硫键。
6、人类免疫球蛋白有5类:IgM、IgD、IgG、IgA、IgE。
7、Fab作用:Fab段能与抗原结合,不过它是单价的,在体外条件下不能形成肉眼可见的结合反应。
8、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与效应①Fab段可特异性结合相应抗原,有效阻断抗原本身危害,体现其保护作用,被称为中和作用。
②Fc段能够与相应细胞膜上的Fc受体发生选择性结合,并介导相应免疫效应的产生。
22、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①IgG:含量最多、半衰期最长、较强的抗感染中和毒素调理作用、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介导I II型超敏反应。
医学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
免疫复习资料1)免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
2)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非固有免疫两大类。
3)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及免疫分子(如免疫球蛋白、补体、各种膜分子及细胞因子等)组成,其作用是执行免疫功能。
4)骨髓的功能:①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②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③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胸腺的功能: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②免疫调节作用;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B细胞在骨髓发育,T细胞在胸腺发育。
5)抗原:是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物质。
6)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
7)抗原特异性:取决于分子表面几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特殊序列及其空间结构,称为表位或抗原决定簇。
8)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①抗原分子的理化与结构性质;②宿主的特性;③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10) 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 淋巴细胞或记忆B 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在组织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
11) 抗体的基本结构是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H )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L )通过二硫键连接的呈“Y ”形的单体。
根据H 链抗原性的差异可将其分为5类:μ链、γ链、α链、δ链、ε链,不同的重链与轻链组成完整的抗原分子,分别被称为IgM 、IgG 、IgA 、IgD 和IgE 。
免疫学期末复习资料:免疫总结.docx
免疫总结免疫是我个人很喜欢的一门课,哈,因为能让你尽尝恍然大悟之快感。
不过总结的吋间离考试的时间稍稍远了一点儿,必定没有及时总结來的思路清楚,详尽到位,多多包涵,请按照自己老师的课件和重点删减补充。
就像很多学科一样,或者说更加典型一点,免疫学是一个太网络化的综合体系,毕竟免疫系统也是个网络循环的感觉,不像消化系统,有进有11!的。
不论老师从那一点入手,不论从那一点开始去了解这张网,都会发现千头万绪,而没有头绪。
但是,当你硬着头皮学完全部, 对前面的不着头脑的东西,立即就能联系起來,那么在你眼前展现的就是一张无缝之网。
这时候无论从哪一个节点处,都可以把这张网完完整整的拎起来,才发现原来是那么简单,清楚。
我就不多感慨了,看看我的思路对你们有没有帮助吧。
虽然说考试范围全在老师课件之内,但是有时候重点却会猜偏。
所以要紧扣课件,适当拓展, 拓展的范围也就是两本书:高晓明的和陈慰峰的。
前者比较有意思,但是不体系。
后者很体系,可是太基本。
结合一下就好了。
所以,我的经验是,打印出课件,一边看书一边往课件上注字儿,最后就是只要课件了。
另外陈慰峰的有不少表格和很清楚的图,粉好粉好,有助于理解记忆。
大体思路可以顺着一次感染来看,首先有了抗原,那么就要看如何分类,不同的类别引起不同的免疫反应方式,或者同时或先后引起多种免疫。
不论是天然免疫还是获得性免疫,都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细胞和分子,然而这两者乂是不可分割的。
对于细胞,要知道它的膜分子尤其是标志性的,及某些膜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它就是通过这些被活化、调节或者发挥效应的;其次要知道他产生了什么分子,某些分子的产生过程,比如说最重要的就是抗体是如何产生的,并且这些分子有什么作用。
其实说细胞就是再说分子。
还有体液里的一些分子,比如说补体系统,结构次耍作用为主。
在分散认识了这些分子和细胞之后,就要把它们串起来, 那就是一些过程,比如说补体活化的三个途径,抗原识别呈递的途径,抗体形成的分化及成熟的过程,等等。
医学免疫学重点(可打印修改)
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在正常情况下,抵御病原体及其它抗原性异物的侵袭(抗感染免疫)。
在异常情况下,反应过强或时间过长时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异常,如超敏反应;应答过低或缺如,可能发生免疫缺陷病。
2,免疫自稳1)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2)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轴,参与调节内环境稳定。
一般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称为免疫耐受。
分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在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建立了中枢耐受)。
3.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基因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以及衰老、凋亡细胞。
该功能发生异常时,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或病毒持续性感染。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1.基本概念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2.分类:-固有免疫(先天、非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性、特异性免疫)1)固有免疫组成-1组织屏障及其作用2-固有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3-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杆菌肽、溶菌酶、乙型溶素)特点先天具备;作用无特异性;迅速发挥作用。
2)适应性免疫组成1-T,B细胞参与;2-抗原刺激后,经历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3-分为细胞免疫(T细胞)和体液免疫(B细胞)。
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3)两者关系固有免疫为第一道防线,亦是适应性免疫的启动因素;适应性免疫亦可促进固有免疫应答。
1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分故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为第一道防线,由组织屏障,固有免疫器官、分子组成。
先天具备,无特异性和记忆性,作用发挥迅速。
可稳定遗传;也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
适应性免疫则后天产生,由B,T细胞参与,具有特异性,耐受性和记忆性。
2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1免疫防御:在生理情况下,抵御病原体及其它抗原性异物的侵袭的能力2免疫自稳: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轴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3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及自生衰老,变异成分。
免疫期末重点总结
免疫期末重点总结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抗疾病的生物学科学,主要研究机体如何识别和抵御各种病原微生物侵袭的机理。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们系统学习了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器官与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免疫调节以及免疫与疾病等内容。
本次总结将重点回顾免疫学期末复习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复习备考。
一、免疫学基本概念1. 免疫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抗疾病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机体的免疫反应、免疫机制和免疫记忆。
2. 免疫学的发展历程免疫学的发展经历了免疫现象的观察、小儿科疾病的防治、免疫理论的形成、免疫技术的发展以及免疫学的分支学科发展等几个阶段。
3. 免疫学的研究方法免疫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二、免疫器官与细胞1. 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和扁桃体等。
它们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如骨髓是B细胞生成的地方,胸腺则是T细胞生成和分化的地方。
2. 免疫细胞的分类与功能免疫细胞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它们在免疫反应中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淋巴细胞主要负责免疫应答,巨噬细胞则负责吞噬和清除病原微生物。
三、体液免疫1. 抗原与抗体的概念与性质抗原是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或免疫细胞免疫应答的物质,抗体是机体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产物。
抗原与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和可变性。
2.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免疫球蛋白主要由两个重链和两个轻链组成,可被分为IgG、IgM、IgA、IgE和IgD等五类。
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应答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如IgG参与体液免疫,IgE参与过敏反应等。
3. 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与保护机制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主要通过B细胞的刺激、分化与分泌实现。
免疫球蛋白通过与病原微生物结合而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四、细胞免疫1. T细胞的分类及功能根据T细胞的表面膜标志物和功能,可将其分为辅助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等。
免疫学复习重点word版本
✪名词解释★问答题☆选择或填空✪医学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并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
免疫:指机体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与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在正常情况下,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
☆免疫系统及其功能: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功能可概括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造成免疫缺陷病,应答过强造成超敏反应。
2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
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3免疫自稳: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耐受被打破将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免疫的类型及特点:固有免疫是指个体长期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是经遗传获得的,而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等特点。
有非特异性效应细胞如中性粒、单核/巨噬、NK,以及血液中的效应分子如补体和细胞因子等。
适应性免疫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而发生的反应,由后天获得,具有特异性、记忆性、作用慢而强等特点。
执行者是T细胞和B细胞。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腔上囊,外周免疫器官爆菊哦淋巴结、脾和MALT。
人体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是脾。
☆MALT不包括脾索。
☆淋巴细胞归巢现象的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表面的归巢受体和内皮细胞表面相应的黏附分子(血管地址素)✪淋巴细胞归巢:淋巴细胞在循环过程中选择性的分布定居于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归巢的机制:淋巴细胞通过气归巢受体与HEV表面相应的地址素结合促使淋巴细胞黏附与HEV,并迁移至血管外。
不同淋巴细胞表达不同的归巢受体,与不同组织表达的地址素结合,促使不同淋巴细胞选择性的分布定居与淋巴器官和组织的不同部位。
免疫知识点总结归纳
免疫知识点总结归纳免疫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保护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
免疫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抗体等,它们共同协作来抵御病原体的侵袭。
免疫系统有着复杂的功能和调节机制,下面将从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的分类、免疫反应的过程等方面来总结免疫系统的知识点。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1. 免疫系统的定义免疫系统是人体内对抗外界病原体和有害物质的一套保护机制,它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主要的免疫反应方式。
2.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白细胞、淋巴细胞、脾脏、淋巴结、骨髓、胸腺等器官组成。
3.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抗外界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并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二、免疫系统的分类1. 按免疫反应方式分类(1)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和体液分子(如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
(2)细胞免疫:由T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参与的免疫反应。
2. 按特异性分类(1)特异免疫:对特定抗原有特异性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非特异免疫:对各种抗原都有非特异性反应,如炎症反应等。
3. 按免疫记忆分类(1)先天免疫:对外界病原体的非特异性防御作用,包括皮肤、粘膜等对病原体的屏障防御。
(2)获得性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三、免疫反应的过程1. 抗原的识别抗原是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包括病原体、细菌毒素、异体移植物等。
抗原被免疫系统的特定细胞所识别,引发免疫反应。
2. 免疫细胞的激活免疫细胞在识别抗原后,将启动免疫反应,通过细胞间的信号传导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
3. 免疫细胞的增生和扩散激活的免疫细胞会迅速增殖和扩散,形成大量的免疫细胞,以加速对抗原的清除。
4. 免疫细胞的效应激活的免疫细胞将对抗原展开直接杀伤或分泌抗体等效应,以清除抗原。
5. 免疫细胞的调节免疫系统中一些细胞和分子起到调控和限制免疫反应的作用,以避免免疫反应过度引发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期末考试重点
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者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 并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重要特性:免疫原性和抗原性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者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的结合,显示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称为~分为分泌型和膜型.MHC: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抑制细胞间相互识别,调节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张连锁基因组.MHC限制性:TCR早特异性识别APC所提呈的抗原多肽的过程中,必须同时识别与抗原多肽形成复合物的MHC分子,这种特性称为~. McAb:单克隆抗体,由单一的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只针对一个抗原表位的均一抗体.ADD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抗原.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所致.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即抗原决定簇. 分为顺序表位和构象表位。
它是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交叉反应:抗原或致敏淋巴细胞对具有相同的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异嗜性抗原:为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超抗原:某些抗原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即可激活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这类抗原为~.调理作用:指抗如IgG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补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种不耐热的成分,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溶菌作用,这种成份是抗体发挥溶菌作用的补充条件,称为~抗原提成细胞:APC,在胸腺依赖性抗原诱导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过程中, 不仅需要T\B淋巴细胞的协同作用,还需要另一种细胞的协助,该类细胞为~,他在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肩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C,功能最强的提呈细胞,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的突起,能够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凝集反应: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包被抗原的颗粒状物质与相应的抗体在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团现象,称~.沉淀反应:毒素,组织侵液及血清中的pr等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后,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称~自身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所发生的免疫应答,存在于所有个体.自身免疫病:是人体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试述TD-Ag和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区别:1.组成 B和T细胞表位,重复B细胞表位;2.T细胞辅助必须,无需;3.免疫应答体液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4.抗体类型多种,IgM;5.免疫记忆有,无;6.抗原物质大多数抗原,少数抗原;7.化学特性蛋白质结构复杂,多糖或、脂多糖;8.决定簇种类多排列无规律,数目多,排列有规律.骨髓的功能: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阐述Ig的酶解片断及其临床意义: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断:在铰链区二硫键连接的2条重链的近N端,可将Ig裂解为两个完全相同的Fab 段和一个Fc段;胃蛋白酶水解:在铰链区二硫键连接的2条重链的近C端,可将Ig裂解为一个F(ab’)2片段和一个小片段pFc’. 试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Ig的基本结构是由四条对称的多肽链构成的单体.单体包括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轻链.重链间及重、轻链间有二硫键相连形成对称结构.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各条肽链按其结构特点可分为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在Ig近N端轻链的1/2和重链的1/4或1/5范围内,其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变化较大,其中变化最为剧烈的特定部位称为超变区,除超变区之外的部位氨基酸组成及排列相对保守,通常称为骨架区.Ig近C端在L链的1/2及H链的3/4或4/5区域内,氨基酸组成在同一物种的同一类Ig中相对稳定,称恒定区.试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1.特异性结合抗原,中和作用,阻止病原体入侵2.激活补体,溶解细胞或细菌,联合调理作用3.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ADCC,调理作用,介导I型超敏反应4.通过胎盘被动免疫.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补体受体试比较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主要异同点: (经典途径 MBL途径旁路途径)--1.激活物(免疫复合物等细菌表面甘露糖细菌脂多糖、酵母多糖等)2.参与的补体成分(C1-9 C2-9、MBL、丝氨酸蛋白酶 C3、B因子、D、因子、P因子、C5-9)3.所需离子(Ca2+, Mg2+ Mg2+ Mg2+)4.C3转化酶(C4b2b C4b2b C3bBb)5.C5转化酶(C4b2b3b C4b2b3b C3bBb3b) 6.作用(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效应阶段,在疾病的持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可直接激活,在感染早期起重要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可直接激活,自身放大,在感染早期起重要作用).阐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1.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2.调理作用3.免疫粘附4.炎症介质作用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是一种生物信息分子,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值和分化等功能。
免疫原理笔记期末总结
免疫原理笔记期末总结一、免疫反应的基础知识1. 免疫系统的功能及组成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套天然而又复杂的防御机制,用于对抗病原微生物、异物或变态反应物质的侵袭。
免疫系统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先天性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
2. 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细胞有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通过产生抗体来中和病原微生物;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直接杀伤感染细胞或分泌细胞因子来干预免疫应答。
3. 免疫系统中的组织器官及细胞定位主要的免疫组织和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骨髓和胸腺等。
这些组织和器官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用于处理和识别外来抗原。
二、先天性免疫1. 先天性免疫的特点先天性免疫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无需长时间适应过程的免疫应答。
它通过体内的固有防线来防护机体不受感染,包括物理屏障(皮肤、黏膜)、细胞的非特异性防御(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化学防御(溶菌酶、内源性抗菌肽)等。
2.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先天性免疫的一种重要反应形式,它包括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等过程,旨在清除病原微生物以及修复损伤组织。
3. 先天性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关系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互相补充,共同构建起完整的免疫应答。
先天性免疫能在感染初期迅速对抗病原微生物,而适应性免疫则是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发生作用,但能产生更加特异和持久的免疫应答。
三、获得性免疫1. 抗原的特性抗原是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它通常是外源性的,可以是病原微生物、疫苗、传染性物质等。
抗原有两个基本特性:特异性和免疫原性。
2. 免疫记忆免疫记忆是获得性免疫的重要特点,它使得机体在第二次暴露于同一抗原时能迅速、高效地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
免疫记忆主要是由记忆性B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来负责。
3. B细胞的激活和抗体产生B细胞的激活需要两个信号:一个是由抗原与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另一个是由辅助性T细胞提供的信号。
激活的B细胞会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并释放抗体来中和抗原。
(完整word)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推荐文档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
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一、骨髓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㈠骨髓的功能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二、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㈠胸腺的结构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
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免疫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免疫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本文档旨在总结免疫学的重点知识点,提供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简明解释。
免疫学概述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外来抗原的免疫应答的科学。
主要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部分。
先天免疫先天免疫是生物体对外来抗原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
它包括以下主要组成:- 物理屏障:皮肤和黏膜等物理障壁可以阻止外来微生物的侵入。
- 化学防御:体液中存在一些抗菌物质,如体内的抗菌酶和体外的盐酸等。
- 炎症反应:当外来抗原介入时,机体通过炎症反应来清除病原体和修复受损组织。
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生物体对外来抗原的特异性防御机制。
它包括以下主要组成:- 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B细胞分泌抗体,抗体通过结合病原体表面抗原来中和或清除病原体。
-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细胞控制和协调免疫应答过程,包括Killer T细胞清除被感染的宿主细胞、Helper T细胞激活其他免疫细胞等。
免疫系统中的主要细胞和分子- B细胞:产生和分泌抗体。
- T细胞:包括Helper T细胞、Cytotoxic T细胞等,对免疫应答起重要作用。
- 抗体:由B细胞分泌的,可以与抗原结合来清除病原体。
- 抗原: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可以是病原体的一部分或其他外来分子。
免疫应答过程- 抗原呈递和识别:抗原被呈递给T细胞和B细胞,并通过抗原受体的结合来触发免疫应答。
- 免疫细胞激活:T细胞和B细胞被激活,并开始产生相应的效应分子,如抗体等。
- 免疫效应:抗体中和或清除病原体,T细胞清除被感染的宿主细胞等。
免疫的调节和失调免疫系统需要保持平衡,过度或不足的免疫反应都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失调。
- 免疫耐受: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 免疫缺陷: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容易导致感染和肿瘤等疾病。
- 免疫过度激活:过度免疫反应导致过敏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以上为免疫学的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期末考试核心知识整理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期末考试核心知识整
理
本文档为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期末考试的核心知识整理,旨在
帮助学生对考试内容进行复和准备。
以下是考试的核心知识点概述:
1. 免疫学基础知识:
- 免疫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 免疫反应的类型和机制
- 免疫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2. 免疫应答:
- 免疫应答的激活和调节
- 免疫记忆和免疫效应
3. 免疫系统与疾病:
- 免疫系统在感染和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
- 免疫系统与肿瘤的关系
- 免疫系统对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
4. 病原微生物的基础知识:
-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常见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和疾病
5. 免疫和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 病原微生物对免疫系统的逃避机制
- 免疫系统对病原微生物的抗感染机制
6. 免疫检测技术:
- 免疫学实验室常用的检测方法和技术
请学生们根据以上核心知识点进行复,熟悉相关概念和理论,并进行相关题和案例分析的训练,以更好地备战期末考试。
祝你们考试顺利!
(字数: 200)。
免疫知识点总结
免疫知识点总结免疫系统的研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科学领域,它涉及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其基本知识和原理对于认识和预防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免疫系统的基本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免疫记忆和免疫调节等方面。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结构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多个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淋巴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是免疫反应发生和调节的重要场所。
(2)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是免疫系统的主要执行细胞。
(3)单核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细胞等,是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
(4)溶解因子:包括抗体、亲和素、补体等,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分子。
(5)调节因子:包括细胞因子、淋巴因子等,是免疫系统的重要调控分子。
2. 免疫系统的结构免疫系统的结构包括原发淋巴器官和继发淋巴器官两部分。
原发淋巴器官是指胸腺和骨髓,是淋巴细胞的生成和发育的场所。
继发淋巴器官是指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是淋巴细胞的聚集和活化的场所。
免疫系统的结构还包括三种免疫细胞的分布:T细胞主要在胸腺发育,B细胞主要在骨髓发育,而淋巴细胞主要在脾脏和淋巴结活化。
二、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免疫应答是机体对抗外界侵染和异物侵入的复杂生物过程,主要包括抗原识别和抗原消灭两个阶段。
1. 抗原识别抗原是能够诱导免疫应答的分子,通常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结构成分、肿瘤细胞的特异抗原、外源层次抗原等。
抗原识别是机体免疫应答的第一步,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T细胞抗原受体(TCR):T细胞通过TCR识别MHC抗原肽复合物。
(2)B细胞抗原受体(BCR):B细胞通过BCR识别游离抗原。
(3)抗体:抗体能够特异性地结合抗原,促进抗原的清除。
2. 抗原消灭抗原消灭是机体针对抗原进行的多种免疫应答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两种方式。
免疫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免疫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第⼀章抗原1.抗原:是⼀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外发⽣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决定簇:存在于抗原分⼦表⾯,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称表位,它的种类、数⽬、空间构型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
(⼀个抗原分⼦可以有⼀种或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AD)3.免疫原性:是指抗原分⼦能够刺激机体产⽣免疫应答的性质4.抗原结合价:是指能和抗体分⼦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
5.抗原性:指抗原分⼦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特异性结合的性质6.半抗原:⼜称不完全抗原,⽆免疫原性,只有抗原性的物质。
7.载体:载体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质8.异物性:异物性是指来源于体外的抗原,绝⼤多数抗原属于异物,但也存在⾃⾝抗原。
是免疫原性的核⼼。
9.特异性: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决定簇(亦称表位)11.超抗原(SAg):某些抗原与MHC-Ⅱ类分⼦结合以后,与TCR Vβ链结合,只需极低浓度,即可激活⼤量的T细胞克隆,产⽣极强的免疫应答效应。
12.载体效应: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并提呈载体给Th细胞,Th细胞活化后再辅助激活B细胞,即以载体把特异T-B细胞连接起来,T细胞才能激活B细胞,称载体效应(B细胞识别半抗原决定簇,是抗体产⽣细胞,T细胞识别载体决定簇,辅助B细胞产⽣抗体)13.共同抗原:两种来源不同的抗原,除各有其主要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外,相互之间也存在部分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14.类属抗原:亲缘关系很近的⽣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称为类属抗原15.异嗜性抗原:是指在⽆种属关系⽣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16.交叉反应:指抗体除与其相应的抗原反应发⽣特异性反应外还与其它抗原发⽣反应。
1.抗原表⾯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因称为表位或抗原决定簇2.抗原决定簇的化学组成,排列,空间结构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
3.半抗原具有免疫反应性,⽽⽆免疫原性,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成为完全抗原,具有免疫原性。
免疫学知识点复习总结.docx
一•免疫:指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异己”,并最终排除“异己”,保护“自己”,维持机体牛理功能的稳定。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免疫应答的种类固有免疫: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通过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非特异性杀伤和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MHC, CD分子等)来发挥作用。
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二•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主要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胸腺的功能: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免疫调节;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定居和增殖的场所,也是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应答的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T占75%, B占25%);免疫应答发牛的场所;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过滤作用;分布最广泛的免疫器官。
脾: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主要是T;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合成生物活性物质;过滤作用;最大的免疫器官。
黏膜和关淋巴组织(MALT):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牛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牛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功能: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IgAo淋巴细胞归巢:是淋巴细胞的定向迁移,包括成熟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 淋巴细胞再循环以及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分子基础:淋巴细胞归巢受体一血管地址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固有免疫系统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免疫术语PRR(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指存在于吞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膜表面、胞内器室膜上和血清中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病原体及其产物或宿主凋亡和衰老损伤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PAMP(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是指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或宿主凋亡或衰老损伤细胞表面所共有的高度保守、可被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结合的特定分子。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1)组织屏障a)皮肤粘膜屏障♦物理屏障:机械性阻挡与排除作用♦化学屏障:分泌杀菌、抑菌物质♦微生物屏障: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b)体内屏障♦血脑屏障:阻挡血液中的病原体和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血胎屏障:阻挡母体内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入胎儿体内(2)固有免疫细胞a)吞噬细胞(phagocyte)吞噬细胞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1)单核细胞(monocyte)(知道)♦单核细胞在血液中短暂停留(12~24小时)♦进入表皮棘层分化为朗格汉斯细胞,进入组织器官分化为巨噬细胞。
(2)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分定居和游走两类;♦定居巨噬细胞在不同组织中有不同的名称;♦游走巨噬细胞广泛分布于结缔组织中;♦Mφ有很强的变形运动和吞噬杀伤、清除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的能力。
功能:♦杀伤清除病原体♦杀伤胞内寄生菌和肿瘤等靶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加工提呈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调节作用杀伤清除病原体:氧依赖性杀菌系统:反应性氧/氮中间物的杀伤作用(ROI/RNI)氧非依赖杀菌系统:酸性环境、溶菌酶、抗菌肽等杀伤胞内寄生菌和肿瘤等靶细胞:激活的巨噬细胞可有效杀伤胞内寄生菌和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
机制:细胞毒性分子、各种水解酶、TNF-α分泌增加,ADCC效应参与炎症反应:感染部位产生的细胞因子可募集和活化巨噬细胞(MCP-1、GM-CSF和IFN- 等)活化的Mφ通过分泌趋化因子或促炎细胞因子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
(MIP-1α/β、MCP-1、IL-8和IL-1等)加工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提呈外源性pMHCⅡ供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识别;交叉提呈外源性pMHCⅠ供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识别。
免疫调节作用:IFN- ;IL-12、IL-18;IL-10(3)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数量多,产生速率高,存活期短;♦通过氧依赖、氧非依赖以及MPO杀菌系统杀伤病原体;♦表达多种趋化因子受体、模式识别受体和调理性受体,具有很强的趋化和吞噬能力,并可通过调理作用或ADCC作用增强其吞噬或杀伤能力。
b)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经典DC(cDC):髓系DC♦未成熟DC:摄取、加工抗原♦成熟DC:提呈抗原、免疫激活浆细胞样DC(pDC):淋巴系DC♦产生Ⅰ型干扰素,参与固有免疫应答c)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分布:主要分布于骨髓、外周血、肝脏、脾脏、肺脏和淋巴结表面标记:TCR-、mIg-、CD56+、CD16+(小鼠NK1.1,Ly49)功能:抗感染、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作用特点:无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杀伤无需抗原预先致敏,直接识别和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亦可通过ADCC发挥杀伤作用。
杀伤机制:穿孔素/颗粒酶途径Fas/FasL途径TNF- /TNFR途径d)固有样淋巴细胞(innate-like lymphocyte)固有样淋巴细胞包括NKT细胞、 T细胞和B1细胞♦介于适应性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细胞之间;♦其抗原识别受体(TCR/BCR)为有限多样性,直接识别病原体或靶细胞所共有的特定表位分子;♦无需克隆扩增,通过趋化募集迅速活化发生应答;(1)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表面标志:CD56+(小鼠NK1.1+) 、TCRαβ-CD3+、CD4-CD8-分布:骨髓、肝脏和胸腺抗原识别受体:缺乏多样性,抗原识别谱窄,不受MHC限制识别靶细胞表面CD1分子提呈的磷脂和糖脂类抗原,功能:抗感染、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2) T细胞♦大多数为CD4-CD8-,少数为CD8+;主要分布于皮肤和黏膜组织。
♦TCR缺乏多样性,只能识别多种病原体表达的共同抗原成分;(知道)①感染细胞表面CD1分子提呈的糖脂或磷脂类抗原;②某些病毒蛋白或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蛋白;③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MICA和MICB分子;④感染细胞表达的热休克蛋白。
识别抗原无MHC限制性。
功能:抗感染、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和介导炎症反应。
e)其他固有免疫细胞包括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3)固有免疫分子a)补体系统(complement,C)细胞毒作用:溶解细胞、细菌、病毒补体活化产物的作用:调理作用(C3b、C4b、iC3b)过敏毒素作用(C5a、C3a、C4a)趋化作用(C5a)免疫黏附作用(C3b)b)细胞因子(cytokine)调控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抗感染、抗肿瘤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免疫负调节功能c)其他抗菌物质:抗菌肽、溶菌酶、乙型溶素NK细胞的活性调节(NK细胞细胞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机制)NK细胞杀伤活化受体和杀伤抑制受体(了解)杀伤细胞活化受体激发NK细胞杀伤,杀伤细胞抑制受体抑制NK细胞杀伤。
识别MHCⅠ类分子的活化或抑制性受体:KIR、KLR♦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抑制性受体:KIR2DL和KIR3DL;活化性受体:KIR2DS和KIR3DS♦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killer lectin-like receptor,KLR)抑制性受体:CD94/NKG2A;活化性受体:CD94/NKG2C识别非MHCⅠ类分子配体的杀伤活化受体♦NKG2D(NK细胞、 T细胞;配体MICA/MICB: 主要表达于上皮肿瘤细胞表面)♦NCR(自然细胞毒性受体)(NK细胞特有的标志,有NKp46、NKp30、NKp44)NK细胞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机制在生理条件下,自身组织细胞正常表达MHCⅠ类分子,NK细胞表面杀伤抑制受体占主导地位,可抑制各种杀伤活化受体的作用,因此NK细胞不能杀伤自身正常组织细胞;(NK细胞表面杀伤抑制受体:KIR2DL/3DL和CD94/NKG2A)在病理情况下,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缺失或下降表达,NK细胞杀伤抑制受体因无配体结合而丧失功能;同时NK细胞通过表面杀伤活化受体识别靶细胞表面异常或上调表达的非MHCⅠ类分子配体而活化,杀伤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
(NK细胞通过表面杀伤活化受受体:NCR和NKG2D)固有免疫的应答特点♦固有免疫细胞无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通过PRR或有限多样性抗原识别受体直接识别;♦固有免疫细胞通过趋化募集,迅速活化发挥效应,无需经过克隆扩增和分化;♦固有免疫细胞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全过程,并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固有免疫维持时间短,不产生免疫记忆,不发生再次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1)即刻固有免疫阶段发生于感染0~4小时之内(屏障作用、巨噬细胞的作用、补体激活、中性粒细胞的作用);(2)早期诱导的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于感染后4~96小时(巨噬细胞募集、活化,扩大机体固有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B1细胞、NK细胞、NKT细胞和 T细胞活化);(3)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发生于感染96小时后,DC激活初始T细胞。
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协助效应T细胞进入感染或肿瘤发生部位♦协同效应T细胞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第十五章免疫耐受免疫术语免疫耐受(immunological tolerance):机体免疫系统对特定抗原的“免疫无应答”状态称为免疫耐受。
中枢耐受(central tolerance):是指在胚胎期及出生后T、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遇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外周耐受(peripheral tolerance):是指成熟的T、B细胞,遇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不产生免疫应答,而显示免疫耐受。
外周耐受的机制(1)克隆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外周遭遇自身抗原后,如果自身抗原高水平表达,且与TCR具有高亲和力,经APC提呈后可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一信号,但APC不能提供足够强度的第二信号,T细胞不仅不能活化,反而会被诱导凋亡。
(2)免疫忽视免疫系统对低水平抗原或低亲和力抗原不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称为免疫忽视。
(3)克隆失能只有第一信号,而无第二信号,细胞不能充分活化,呈克隆失能状态。
最常见于不成熟DC(iDC)提呈自身抗原引起。
(4)免疫调节细胞的作用在胸腺中接受自身抗原刺激分化而来的nTreg,主要通过细胞-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在外周由初始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而产生的iTreg,主要通过分泌IL-10和TGF-β等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5)免疫豁免部位的抗原在生理条件下不引起免疫应答机体某些部位通常不会发生同种异体组织免疫排斥反应,称免疫豁免部位。
例如:脑、眼的前房、胎盘;产生免疫豁免效应的原应主要有:①生理屏障;②局部微环境易于诱导免疫偏移;(向Th2方向分化)③表达FasL,诱导表达Fas的淋巴细胞发生凋亡;④产生TGF-β等抑制性细胞因子或表达PD-1配体抑制T细胞应答;第十七章超敏反应免疫术语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超敏反应的分型♦Ⅰ型超敏反应(变态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溶细胞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超敏反应)体液免疫介导♦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血管炎型变态反应)♦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细胞免疫介导四种类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以及临床常见疾病。
一、Ⅰ型超敏反应特点:♦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常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几乎不发生严重组织细胞损伤;♦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变应原:(知道)♦药物或化学物质性变应原:如青霉素、磺胺、普鲁卡因、有机碘化合物等;♦吸入性变应原:如花粉颗粒、尘螨排泄物、真菌菌丝及孢子、昆虫毒液、动物皮毛等。
♦食物变应原:如奶、蛋、鱼虾、蟹贝等食物蛋白或部分肽类物质。
♦某些酶类物质,如尘螨中的半胱氨酸蛋白、枯草菌溶素。
发生机制:初次接触变应原Error!机体IgE→靶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靶细胞(致敏肥大细胞和致敏嗜碱性粒细胞)再次接触变应原→变应原与致敏靶细胞表面的IgE交联→脱颗粒和释放介质→储备的介质(组胺、激肽酶原、激肽原、缓激肽),新形成的介质(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临床常见疾病:(1)全身过敏性反应a)药物过敏性休克:青霉素/头孢菌素/链霉素/普鲁卡因b)血清过敏性休克:动物免疫血清(2)全身过敏性反应a)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b)消化道过敏反应:过敏性胃肠炎c)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二、Ⅱ型超敏反应定义:Ⅱ型超敏反应是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