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大纲
2024年全国高考化学实验题大纲
2024年全国高考化学实验题大纲高考化学实验题一直是化学学科考查的重点之一,它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 2024 年全国高考化学实验题大纲的相关探讨。
一、实验题的考查目标1、知识与技能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学试剂的性质和用途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题,引导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以及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验题的题型分类1、基础实验题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中常见实验的掌握情况,如物质的分离提纯、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溶液的配制等。
2、综合实验题综合实验题通常会结合多个实验知识点,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给定一个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和试剂,并预测实验现象和结果。
3、探究实验题探究实验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题目会给出一个研究课题或实验情境,让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实验题的命题特点1、贴近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验题的素材往往来源于实际生活、生产或科研领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2、注重实验细节和操作规范题目会对实验中的一些关键细节和操作规范进行考查,如实验仪器的读数、实验误差的分析等。
3、强调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改进。
4、增加开放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和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四、实验题的考查内容1、化学实验仪器和设备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量筒、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蒸馏烧瓶等。
化学计量学探究初中化学中的化学计算实验
实验前了解并遵守实验室各项安全规定,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规范实验操作
按照实验步骤和规范进行实验,避免违规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培养环保意识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减少废弃物排放,养成良好环保习惯。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确定了化学计量学在初中化学计算实验中的重要地 位,为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对化学概念理解不透彻, 导致在化学计算实验中应 用错误。
针对性解决策略探讨
1 2
强化化学计量关系理解
通过反复练习和讲解,加深对化学计量关系的理 解,提高计算准确性。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加强实验操作训练,提高操作规范性和实验数据 准确性。
3
澄清概念误区
对易混淆的化学概念进行辨析和讲解,消除概念 误区。
实验操作安全规范与环保意识培养
明确实验目的
根据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要求, 确定实验的具体目标和要解决 的问题。
设计实验方案
结合化学原理和实验条件,设 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包括实 验步骤、所需试剂和设备等。
预先评估实验难度
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 和问题进行预先评估,并制定 相应的解决方案。
安全第一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要始终贯彻安全 第一的原则,确保实验过程的 安全性。
02
气体摩尔体积与阿伏伽德罗定律
在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摩尔体积都相等,且符合阿伏伽德罗定律及
其推论。
03
溶液的浓度与计算
溶液的浓度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常用的浓度单位有质量分数、物
质的量浓度等,可以通过计算得到所需溶液的体积或质量。
03
化学计算实验方法与技术
实验设计原则与步骤
有机化学试验大纲
合成实验是训练和巩固基本操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分离提纯及分析鉴定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有机化学实验课的主要内容。应选择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合成反应,尽可能兼顾到一些有机化学的新反应、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试剂的应用。尽可能安排一些以小量-半微量操作的系列合成实验,同时注意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及时鉴定(例如:熔点或沸点、折光率或比旋光度;气相色谱或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以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
实验名称:沸点的测定及蒸馏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基础实验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沸点概念;微量沸点仪原理;蒸馏原理及操作技术;测定沸点技术;沸点值的气压影响校正方法。
实验编号:00741303
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仪器装置、操作过程、基本操作、实验安全、产品数量与质量、实验报告、科学态度、使用药品及仪器的情况等进行考察,注意有针对性地及时纠正一些存在的问题,主要以每一次的实验结果为依据(85~90%)和实验报告(10~15%)评定出平时的相对成绩,期末进行平均。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试占30%。两次期末考试,可以都安排在合成实验中(其中一次为单人独立操作),亦可以安排一次为笔试,另一次为单人独立操作合成实验考试。
实验教学突出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即不仅仅是动手能力,而是手脑协调并用并重的实验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全面培养。
课程的安排着力于培养具有宽广的知识基础和熟练的基本技能、能够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教学内容应着眼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教会操作,更要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有潜在的发展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和基础。
计算化学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化学基础教学大纲计算化学基础教学大纲计算化学是一门涵盖了计算机科学、化学和数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
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方法来模拟和解释化学现象,为化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方法。
为了更好地推动计算化学的发展和应用,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计算化学基础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一、引言计算化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化学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计算化学基础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概念1. 计算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计算化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方法来模拟和解释化学现象的学科。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分子结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等。
2. 计算化学的方法和工具:计算化学主要依靠分子力场、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等方法来进行计算和模拟。
常用的计算工具包括分子力场软件、量子化学软件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等。
三、基础理论1. 分子力场理论:介绍分子力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包括分子力场的参数化、分子力场的选择和分子力场的计算方法等。
2. 量子力学理论: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包括薛定谔方程、量子力学算符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等。
3. 统计力学理论:介绍统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包括配分函数、统计力学计算方法和热力学性质的计算等。
四、计算方法1. 分子结构计算:介绍分子结构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包括分子力场方法、量子力学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等。
2. 化学反应计算:介绍化学反应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包括过渡态理论、反应路径搜索和反应动力学等。
3. 能量计算:介绍能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包括单点能量计算、能量表面扫描和能量优化等。
五、应用案例1. 分子模拟:介绍分子模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包括分子动力学模拟、蒙特卡洛模拟和分子对接等。
2. 药物设计:介绍计算化学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
包括药物分子的构建、药效团的筛选和药物分子的优化等。
《普通化学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化学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同时是为非化学化工类理工科大学生开设的唯一的一门化学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大学层次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同时传授给学生以化学的观点、化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在未来工程实际中以化学观点审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24学时)普通化学理论课:32学时(30学时理论课,2学时考试)(一)气体和稀溶液2学时1.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2.掌握混合气体中组分气体分压的概念和分压定律。
3.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
(二)化学反应的能量与方向4学时1.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的计量式、化学计量数和反应进度的概念。
2.了解系统、环境、状态、状态函数、热和功等热力学常用术语,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
3.了解焓、焓变的基本概念,掌握热化学方程式,掌握标准摩尔生成焓(Δf H m ),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Δr H m )和Hess定律及有关计算。
4.了解自发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熵变和吉布斯函数变在一般条件下的的意义。
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熵变、标准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了解非标准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能够用非标准吉布斯函数变和标准吉布斯函数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5学时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复合反应、反应速率方程式、速率系数、反应级数等概念。
2.掌握浓度、温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关系。
3.了解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熟悉反应速率理论,会用活化分子的概念解释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掌握标准平衡常数、多重平衡规则,能够进行平衡组成的简单计算。
5.熟悉反应商判据和Le Chaterlier原理,掌握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四)酸碱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5学时1.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高中化学实验题考试大纲更新版
高中化学实验题考试大纲更新版一、考试目标1、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检测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考试内容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设备11 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如烧杯、量筒、容量瓶等。
12 了解仪器的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1 药品的取用和存放。
22 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23 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
24 溶液的配制,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25 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
3、气体的制备和收集31 常见气体(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32 气体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和组装。
33 气体的检验和尾气处理。
4、物质的分离和提纯41 过滤、萃取、分液、蒸馏、升华等分离和提纯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42 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5、化学实验中的定量分析51 物质的量、质量、体积、浓度等的计算和相互关系。
5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
6、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61 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仪器选择、试剂用量等。
62 对给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和改进。
三、考试形式1、书面考试11 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12 给出实验情境,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问题解答。
2、实验操作考试21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学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22 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规范、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进行评分。
四、考试评分标准1、书面考试11 选择题和填空题按标准答案评分。
12 简答题根据答题要点和逻辑清晰程度给分。
2、实验操作考试21 操作规范(50%):仪器使用正确、操作步骤合理、安全意识强。
22 实验结果(30%):实验现象明显、数据准确。
23 实验报告(20%):记录完整、数据处理正确、结论合理。
《物理化学实验(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物理化学实验(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2)(计算化学)3、学时/学分:48学时/1.5学分4、先修课程:化学原理,物理化学(2),数学分析或高等数学、物理学导论或大学物理。
5、面向对象:致远荣誉计划化学方向二、课程性质和任务计算化学在原子、分子水平上阐明化学问题的本质,在创造特殊性能的新材料、新物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计算和模拟已经渗入到化学学科的各个方面,影响和改变化学学科的发展,成为继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后的第三种科研方法。
物理化学课程中量子化学理论、原子分子结构以及统计热力学理论部分可以通过本课程得到具体体现。
本课程主要通过上机操作实验,学习软件使用,辅以理论讲解,加深对物理化学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初步掌握计算化学的理论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分类6章。
第1章介绍量子化学计算的基础知识;第2和3章分析原子、分子的电子结构;第4章包括分子的结构优化和性质计算;第5章研究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第6章结合统计热力学和量子化学计算理想气体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内能、熵、自由能)。
所涉及的知识涵盖物理化学课程中原子分子结构、热力学以及统计热力学部分的内容。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量子化学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通过计算讨论、说明、理解和预测原子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如下:第一章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基组1、分子轨道理论和密度泛函理论基础2、基组的概念,Slater基组和Gauss基组3、量子化学软件(Gaussian)的使用第二章原子的电子结构计算1、原子的电子结构分析2、电子轨道图形和电子云密度3、基组的影响4、亲和能和电离势第三章双原子分子的电子结构计算1、双原子分子的电子结构2、分子轨道的组成、能级3、分子轨道的形状和电子云密度4、分子光谱5、基组的影响第四章分子的结构优化和性质计算1、分子结构优化2、HF、MP2、CCSD(T)、DFT方法比较3、分子的电荷分布、偶极矩和多极矩4、简正模式、红处和拉曼光谱频率5、屏蔽因子计算6、分子构型扫描7、前线轨道和反应机理第五章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计算1、范德华相互作用2、氢键相互作用第六章理想气体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和溶剂化效应1、统计热力学基础复习2、理想气体分子内能、熵和自由能的计算3、溶剂化效应四、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第一次课1-2节课分子轨道理论和HF方法3-4节课Slater基组和Gauss基组5-6节课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密度第二次课1-2节课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3-4节课亲和能、电离势、光谱项5-6节课综合练习:基组对原子、分子轨道的影响第二周第一次课1-2节课MP2方法、CCSD(T)及DFT理论介绍3-4节课多原子分子结构优化5-6节课方法、基组对分子轨道、结构及能量的影响第二次课1-2节课频率计算及简正模式、红处和拉曼光谱3-4节课分子的电荷分布、偶极矩和多极矩5-6节课综合练习:运用计算化学说明和理解化学现象第三周第一次课1-2节课屏蔽因子计算3-4节课分子构型扫描5-6节课前线轨道和反应机理第二次课1-2节课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能的计算3-6节课综合练习: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第四周第一次课1-2节课统计热力学基础复习3-6节课零点能、内能、熵和自由能的计算第二次课1-2节课溶剂化效应3-6节课综合练习:化学变化的熵、焓及自由能变五、教学设计本课程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穿插必要的理论讲解。
计算化学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化学基础教学大纲计算化学基础教学大纲计算化学是一门结合计算机科学和化学原理的学科,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化学问题。
它在现代化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帮助化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分子结构、反应机制和性质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对计算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理解,制定一份计算化学基础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一、课程简介计算化学基础课程旨在介绍计算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本课程将涵盖分子力学、量子化学、计算化学软件和数据库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计算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的基本理论;2. 掌握计算化学软件和数据库的使用,能够进行分子结构优化、能量计算和性质预测等基本计算;3.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利用计算化学方法解决实际化学问题;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计算化学实验和项目。
三、教学内容1. 分子力学- 分子结构和力场参数的引入- 分子力学模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分子结构优化和能量计算的基本步骤- 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2. 量子化学-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表达- 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的理论基础- 基态和激发态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电子结构计算和性质预测的基本原理3. 计算化学软件和数据库- 常用计算化学软件的介绍和使用- 分子结构优化和能量计算软件的操作- 数据库的查询和分析方法- 计算化学软件和数据库的实际应用案例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计算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计算化学的基本思想和应用。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计算化学实验,包括分子结构优化、能量计算和性质预测等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 课程设计设计一些小型课程项目,要求学生利用计算化学方法解决实际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昆明理工大学计算化学上机实验三-利用Gaussian对分子几何构型进行优化
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上机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计算化学实验名称:利用Gaussian 对分子几何构型进行优化 专业班级: 应化10级学生姓名: 龙玉姣 学号: 201011104120 1. 写出两种丁二烯的分子输入内坐标,其中C=C :1.35Å, C-C :1.50 Å,C-H :1.09 Å,HCC 键角:120°,CCC 键角:120°,二面角根据右手规则判断,通过Gaussian 进行单点能量计算,从结果文件中给出两个结构的对称性和能量值,并通过Gaussianview 或ChemOffice 将输入的结构图形以球棍形式列出。
C CC C H H HH H H 12345678910C CCH H C HH 123456910H H 78C C 1 R1 H 1 R3 2 AH 1 R3 2 A 3 180.0 H 2 R3 1 A 4 0.0 C 2 R2 1 A 4 180.0 C 6 R1 2 A 1 0.0 H 6 R3 2 A 1 180.0 H 7 R3 6 A 2 180.0 H 7 R3 6 A 2 0.0C C 1 R1 H 1 R3 2 AH 1 R3 2 A 3 180.0 H 2 R3 1 A 4 0.0 C 2 R2 1 A 4 180.0 C 6 R1 2 A 1 180.0 H 6 R3 2 A 1 0.0 H 7 R3 6 A 2 0.0 H 7 R3 6 A 2 180.0R1=1.35 R2=1.50 R3=1.09 A=120.0 R1=1.35 R2=1.50 R3=1.09 A=120.0顺丁二烯:单点能量SCF Done:E(RHF) = -154.913916052 Hartrees 结构的对称性:Full point group C2V通过Gaussianview将输入的结构图形以球棍形式列出:反丁二烯:单点能量SCF Done: E(RHF) =-154.913916052 Hartrees 结构的对称性:Full point group C2H通过Gaussianview将输入的结构图形以球棍形式列出:2.对上述顺反丁二烯分子分别采用HF和B3LYP方法进行结构优化,并对其进行能量、布居分析计算。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有机化学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以下技能:1、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蒸馏、萃取、重结晶等;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测定方法,如熔点、沸点、折光率等;3、熟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方法,如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4、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完成简单的有机合成实验。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及实验技术:包括实验安全与防护、实验器材的使用、蒸馏、萃取、重结晶等基本操作技能。
2、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的测定:包括熔点、沸点、折光率、旋光度等物理常数的测定方法及其原理。
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包括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结构解析方法及其原理。
4、有机合成实验:包括合成路径的设计、反应条件的优化、产物的分离与纯化等合成实验技术。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课堂讲解:由教师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
2、示范操作:由教师进行实验示范,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过程和要点。
3、学生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课堂讨论: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5、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介绍有机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堂讨论等情况的评价。
2、期末考试:包括实验操作考试和理论考试,考察学生对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有机化学实验》(作者:XXX,出版社:XXX)。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纲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大纲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 原子:氢、氧、碳等元素的基本单位。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具有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3. 化学反应- 反应物和生成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4.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原子序数、元素符号。
- 主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如氢(H)、氧(O)、钠(Na)等。
2. 常见化合物- 氧化物:由氧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
- 酸和碱: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三、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器材- 常见化学实验器材的名称和用途: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 实验室安全规则:穿戴防护装备、处理化学品的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
-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观察记录、实验报告的撰写。
四、化学计算1. 摩尔概念- 摩尔的定义: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 摩尔质量:元素或化合物每摩尔的质量。
2. 化学反应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量计算。
-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
3. 溶液的浓度计算- 质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摩尔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酸碱反应-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石蕊试纸、酚酞溶液等。
-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验观察。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有机化学试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工类专业本专科层次统设必修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在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在学习了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试验,物理化学实验基础上,主要学习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与化工有关的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用途,使学生深化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的学习,科研及教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实验课程大纲包括三部分内容:1、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2、有机化合物的制备;3、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试验。
其中,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安排了10个试验,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安排了18类27个试验;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安排了13个试验,共计40个试验,几乎涵盖了基础有机的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的原理及化学反应类型及所须的实验技术。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培养目标是本科层次的教学人才以及研究人才,教学内容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注意能力的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2、理解与化工有关的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及用途;4、能运用化合物官能团的性质,提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纯制方法;5、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初步查阅文献的的能力;6、培养良好的试验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以及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正确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完成小量规模的制备实验。
本课程实验的安排最好与课程讲授内容同步,即结合讲授内容安排相关实验,既训练基本操作,又能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在无机化学及实验和基础有机化学等前期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并为有机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物理化学试验,工业化学试验等后期课程打好基础。
五、学时学时:54*2=108学时六、教学内容:基本操作和实验技术实验1 塞子的钻孔和玻璃管的加工 2学时实验教学目的:练习塞子的钻孔和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九年级化学教学大纲
九年级化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九年级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实验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酸碱和盐的性质及应用-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 溶液与离子反应- 溶液的浓度与溶解度- 酸碱中和反应和滴定法- 离子间的化学反应3. 燃烧与氧化还原反应- 燃烧反应的基本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电池反应和腐蚀4. 酸碱中和反应与盐类的应用- 酸碱反应的理论和实验- 酸碱指示剂的应用- 盐的性质和应用5. 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能的基本概念和变化-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实验测定- 动态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讨论- 教师通过讲解引入新知识,学生通过讨论提问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2. 实验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图片和实物展示- 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材料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等来评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价- 学生根据实验活动撰写实验报告,教师通过评价实验报告来评估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考试评价- 定期进行化学知识的书面考试,以评估学生对各个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教辅材料2. 图片和实物展示材料3. 化学实验室设备和试剂六、教学安排本教学大纲按照九年级学年的学习周期进行安排,具体的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七、教学参考标准本教学大纲参考了国内外相关化学教学标准和教材,以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年级水平相适应,并贴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应用。
八、教学反馈和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反馈,教师将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不断优化化学教学效果。
《大学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所属专业:材料化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2学分(72学时)(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目的在于传授分析化学知识和分析化学实验技能、训练科学的思想和实验方法、培养科学的精神和工作能力。
本课程设置注重科学性、基础性和综合性。
目标与任务: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础化学实验在培养未来化学工作者的化学学科大学本科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通过基本操作、经典实验、研究式实验、设计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规范和熟练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定量基本操作,学习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加深对“量”和“误差”等化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细致观察和规范记录现象的能力,培养正确归纳和综合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用语言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实验、研究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及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先修课程与后续相关课程:先修课程:分析化学等后续相关课程: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有机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基础、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等。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大学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I》(上、下册),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学化学实验中心编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
先修课程与后续相关课程:主要参考书:1.理科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基本内容,教育部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化学》,1999,14(2):9。
2.《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3.《有机化学实验》,王清廉、沈凤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修订)时间:2017.7
课程名称:计算化学课程编号:08053202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
适用专业:化学
课程总学时:8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 8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1、化学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
2、化学专业计算化学教学大纲对实验环节的要求;
3、近年来计算化学实验教学经验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1、计算化学是化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2、本实验项目是计算化学课程综合知识的运用;
3、本实验项目是理解计算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是化学专业培养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
4、本实验以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为先修课;
5、本实验为专业实验课和毕业设计等有指导意义。
三、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
1、了解计算化学的内容、应用及发展,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计算类型和研究方法,
2、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素养,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分析和处理数据问题的
能力。
3、通过上机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借助数学原理和计算机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化学问题,提
高学生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基本要求
1、实验项目的选定依据教学计划和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2、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计算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计算化学的能力;
3、实验项目要求学生综合掌握计算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运用相关知识自行设计计算方案;
4、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做到:
1)能够上机预习,设计计算流程、编程并运行,撰写实验报告;
2)学会线性拟合、高次方程求解等数值计算,定量构效相关分析建模及高效专业软件各项功能的使用;
3)能够应用计算化学知识解决化学中的简单计算问题。
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
六、教材(讲义、指导书):
《计算化学上机指导》实验指导手册自编
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按照计算化学上机指导书的具体要求,根据每个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准备,上机过程的考查,上机操作情况及上机报告的质量,综合给出上机成绩。
评分等级
评定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优:90分以上
良:80-89分
中:70-79分
及格:60-69分
不及格:59分以下
八、使用说明:
1、本上机教学大纲一般随课程进度进行安排,也可集中安排。
2、完成上机教学内容,并提交相应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