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拿来主义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 教读课《拿来主义》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 教读课《拿来主义》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第二单元教读课《拿来主义》人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二册第二单元教读课《拿来主义》二. 学习目标:1. 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 明确鲁迅所针对的那个时代特点和鲁迅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

3. 学会立论驳论相结合说理、抒情;学会根据语境辨识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 重点、难点:(一)重点:1. 本文十个自然段可以概括为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是批判“送去主义”,第二部分则是正面论述“拿来主义”。

作者采用“破”字当头的迂回笔法,先破“送去主义”,再立“拿来主义”,这就从广阔的社会背景上点明国民党反动派与腐朽的清政府一脉相承,提示了“送去主义”的本质。

批判“送去主义”即是对“拿来主义”的肯定,前者的危害提示越彻底,实行拿来主义的理由越充分,文章的立论更鲜明有力。

2. 作者对“送去主义”的批判及其手法:鲁迅批判文化领域里的“送去主义”列举了三件事。

作者行文中说国民党反动政府大干出卖祖国山河、资源和主权的勾当,特别是“九·一八”事变以后,又葬送了大片国土。

这三件事增添了揭露的深刻性,且善用反语:是“一点进步”等,表达了强烈的憎恶之情。

3. “送来”与“拿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对二者加以区别?“送来”是帝国主义从经济、军事到文化对我国进行贪得无厌的侵略和掠夺,以实现亡我野心。

“拿来”则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根据中国人民的需要,积极主动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目的是为了丰富和滋养本身。

二者虽一字之差,却本质迥异,将二者区别,既可明辨是非,又可使立论更加鲜明突出。

4. 写作技巧上,本文最大特点是用形象来阐明深刻的道理,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运用形象概括,进行归纳推理。

文中以“闭关”说明抱残守缺,用“送去”说明取悦洋人,用“拿来”说明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这样就形象地阐明了“闭关”误国,“送去”卖国,“拿来”利国的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逻辑力量。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笔记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笔记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笔记
什么是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就是照本宣读,不加思考地把别人的话或文字拿来当自己
的观点或表达。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拿来主义不仅会阻碍我们的思考能力,而且会削弱我们的语文水平。

如何避免拿来主义?
1.注重思考:在学习过程中,不要仅仅停留于表面,而应该深入思考,明白其中的深层含义。

2.注重表达:在写作时,应该用自己的话去表达自己的思想,不要简
单地抄袭别人的语言。

3.多读经典: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拓宽自
己的视野,避免拿来主义的发生。

4.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应该尊重知识,探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

拿来主义的危害:
1.影响自己的思考能力。

2.影响语文水平的提高。

3.培养出不负责任的学习习惯。

对于高中生而言,拿来主义更是不可取的。

在高中学习阶段,我们应
该把精力放在积极思考和独立分析上,尽快地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拿来主义知识点归纳

拿来主义知识点归纳

《拿来主义》知识点归纳【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写作思路】第一部分(1-4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揭露、谴责国民党政府在学术与文艺方面媚外卖国的行为。

第二部分(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

批判在接受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意义和条件。

【写作特色】1.本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的比喻来阐明一个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对于批判继承这样的重大问题,作者通过比喻来谈,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使读者一读就懂,为之折服。

在本文中,不仅整个比喻(“大宅子”)是贴切的,而且每一局部的比喻也是贴切的。

用“孱头”“昏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来比作文化遗产中的三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都十分贴切,丝丝入扣。

2.本文运用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衬,使文章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文章标题是“拿来主义”,但一开头却提出“闭关主义”,接着大谈“送去主义”,好像是绕了弯子。

实际上是先破后立,破中有立,在历数“送去主义”的不足取之后,再提出“拿来主义”,就显得顺理成章,很有气势。

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批判就成了阐述“拿来主义”的铺垫。

而且,“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面,正好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照。

【重点剖析】一、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不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的玄虚。

《拿来主义》知识要点

《拿来主义》知识要点

拿来主义教学过程导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思考。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一、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复习拿来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复习拿来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复习拿来主义知识点总结语文是知识传承的桥梁。

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语文下册期中复习拿来主义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本文的结构是如何划分的?分析:第一部分、(1-7段)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

(1)(1-2段)揭露送去主义媚外求宠,自欺欺人的可耻行径,提出拿来的主张。

(2)(3-5段)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进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3)(6-7段)指出送去主义产生的另一危害,明确提出本文论点。

第二部分(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主要是针对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批判了错误态度,阐述了正确主张,下面几个句子,是否只谈文化遗产问题?(1)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2)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3)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分析:第(2)句是在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行径。

第(1)句只要看下文别的且不说,单是学艺的东西就可以明白什么都是主要指学艺之外的情况,联系写作背景,不难理解这是在愤怒痛斥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卖国行径。

第(3)句较难理解,作者用摩登一词揭示出当时送去主义的盛行。

如此盛行,自然不止于学艺方面的事情。

选用摩登一词能启发读者广泛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起到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政府卖国行径的作用。

3.本文论证艺术有什么特点?分析:尽管本文中心思想应当包含四个要点,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全文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

本文的论证特点就是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拿来主义》 新人教版必修2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 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 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 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 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杂文
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 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杂文,是直 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 文艺性论文。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 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 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主 要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 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 论文。
一、(第1-4段)分析批判“送去 主义”的表现、实质和危害。
二、(第5-9段)阐明“拿来主义” 的内涵、原则和方法,批判在对待 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问题上的错误 倾向。
三、(第10段)总结全文,指出实 行“拿来主义”的条件和意义。
2、什么是“送去主义”?从文中找出 关例子。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 什么危害?
鸦片
文 化 遗 产 中“ 精 华 ”和“ 糟 粕”互现
烟枪 烟灯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姨太太
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 腐朽淫秽的东西
吸收
批判地吸收 留一定的作为历 史的反面教材, 绝大部分清除 坚决抛弃
5.作者在阐述“拿来主义”之前,为什 么先谈“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清政府的“闭关自守”导致误国,当时 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的“送去主义”卖 国,两者与“拿来主义”是相对立的。 两者弊端愈多,批之愈深,就愈反衬出 “拿来主义”的可贵。
6、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8、9段) ——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
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比论证(8、9段)
——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 较。

高一语文《拿来主义》

高一语文《拿来主义》

高一语文《拿来主义》嘿,大伙儿,今儿咱们来聊聊高中一年级那篇让人印象深刻的课文——《拿来主义》。

你别看它名字听着挺玄乎,其实啊,里头讲的都是咱们生活中的实在事儿,跟吃饭睡觉一样接地气。

首先,咱们得明白,《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给咱们上的一堂生动的生活哲学课。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个大果盘,里头啥都有:苹果、香蕉、葡萄,还有那么一两个看着挺特别,但不知道是啥的果子。

这时候,鲁迅先生就站在旁边,笑眯眯地说:“同学们,这果盘里的果子,怎么拿,怎么吃,可是有讲究的。

”### 一、认清形势,别当“傻白甜”1.1 鲁迅先生先给咱们敲了个警钟,说有些人啊,看见啥都要,也不管好坏,跟那饿了几天的松鼠似的,一股脑往嘴里塞。

这就是“闭关主义”,结果呢?眼界窄了,肚子也撑坏了。

1.2 反过来,还有那么一群人,看到外来的东西就吓得直哆嗦,生怕被“同化”了,连碰都不敢碰。

这就是“送去主义”,跟守财奴似的,守着那点老古董,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穷。

### 二、学会挑选,做个精明的“吃货”2.1 这时候,鲁迅先生就说了:“咱们得学会‘拿来主义’,好东西咱们拿,不好的,咱就让它一边凉快去。

”这就像咱们逛超市,看见打折的巧克力,先瞅瞅生产日期,过期的咱可不要。

2.2 挑选的时候,咱们还得有眼光,得能分辨出哪些是真材实料,哪些是花架子。

就像挑水果,得挑那皮薄肉厚汁水多的,吃起来才过瘾嘛。

2.3 最关键的是,拿了之后得会用。

别光看着好,结果放在那儿积灰。

学知识也是这样,得学以致用,不然跟没学有啥区别?### 三、勇于创新,别做“复读机”3.1 鲁迅先生还提醒咱们,拿了别人的好东西,别直接照搬照抄,得学会创新。

就像做菜,同样的食材,不同的厨师能做出不同的味道。

咱们也得在学习的基础上,加点自己的调料,让知识变成自己的。

3.2 创新可不是瞎搞,得有理有据,有根有据。

就像建房子,地基得打牢,材料得选好,才能盖出既安全又漂亮的房子。

3.3 最后,别忘了分享。

拿来主义[PPT课件白板课件思维导图知识点]部编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

拿来主义[PPT课件白板课件思维导图知识点]部编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

◎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 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本文写于 1934年6月4日,那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魔 爪已经伸到了东北、华北,国民党政府 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变本加厉地出卖国 家的领土、资源和主权,确实“成了什 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因此,用 “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 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 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 文化的正确态度。
划分段落层次 归纳段落大意
送去 —— 主动送去, 媚外求荣,自欺欺人
送来 —— 被动接受, 没有选择,大受其害
因为送去、送来都不好,所以只能拿来 (因果论证)
拿来主义: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十五部
《且介亭杂文》缘起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 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 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 “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 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 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 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 暗现实。
随笔:说理成分多,接近杂文 散文:侧重于抒情、叙事
韩流
指韩国音乐、电视剧大举登陆中国后人们 的一种形象说法,它谐音于“寒流”,暗指我 国的音乐和电视剧处于被动地位。最近一段时 间以来,“韩流”这两个汉字频频出现在韩国 的媒体上。一些报刊甚至刊登连载文章,介绍 “韩流”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的流行情况, 并且认为“韩国经济的出路就在韩流之中”。 “韩流”现象已经引起韩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韩国政府最近表示,要借“韩流”现象更多更 广泛地进军中国文化商品市场,使“韩流”成 为促进出口的桥梁。
特点 不送不拿

《拿来主义》(人教版高一必修)2

《拿来主义》(人教版高一必修)2

《拿来主义》(人教版高一必修)2第一篇:《拿来主义》(人教版高一必修)2《拿来主义》(人教版高一必修)《拿来主义》课时计划第1课时(总第15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色。

2、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3、学习运用比喻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讲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类似相声艺术中的“抓哏”、“系包袱”的方式,声言学生正在使用的某些学习用品是从商店里“拿来”的,而某些用品又是商店从国内外企业“拿来”的;在改革、开放之时,许多方面我们提倡实行“拿来主义”。

在学生纳闷并急起欲辩之时,让他明白这里所说的“拿来”与“拿来主义”与平时作“偷窃”解的“拿来”含义是不同的(自然解题):“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的独创,“拿来”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主义”是指一种重大原则或主张,引入本文。

二、介绍背景: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了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当时的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此文,提出了“八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三、指导学生复读课文: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组织讨论。

问题:1“拿来主义”的含义它是鲁迅先生的创见,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即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与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完全一致。

2课文的第五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提示:承上启下)提示:前四段:揭示什么是“送去主义”及实行之的危害性。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拿来主义知识点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拿来主义知识点

[键入文字]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拿来主义知识点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拿来主义知识点,同学们赶快一起来阅读吧!【原文欣赏】《拿来主义》拿来主义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1。

高一语文下第二单元-《拿来主义》ppt2课件

高一语文下第二单元-《拿来主义》ppt2课件

因 为
所以
第一层:只是送去,有往无 来 (有悖于交往原则)
第二层: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 (要正视历史逻辑)
第三层: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 (应重视现实教训)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鲁迅名言
倘是狮子,自夸怎 样肥大是不妨事的, 但如果是一口猪或 一匹羊,肥大倒不 是好兆头。
鲁迅的杂文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本文语 言的特点是犀利和幽默。犀利是能够三言两语, 甚至只用一句话一个词语就深刻提示了事物或现 象的本质。例如“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 的东西,这是抛给的”。一个“给”字就击中了 帝国主义的险恶居心。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 “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一句话就把 “送来”和“拿来”的区别点明了。犀利的语言 多用于揭露敌人,鞭笞丑恶,也用于一般的剖析 事理,揭示矛盾。如文章的最后一段,只有5句话 82个字,集中回答了五个问题,论因果,作选择, 加判断,都深中肯綮、无可移易。每一句都是精
思考
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 后果及危害?
“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 后果及危害?
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 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 他发了疯”;中国若“只是送出去”,同样是 愚蠢可笑的。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 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 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 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 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 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把抽象深奥的 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的方法,体会生动形 象的论证艺术对表现思想内容的好处。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拿来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拿来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拿来主义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拿来主义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知识点总结1.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谈起?参考:“送去主义”与“闭关主义”有着内在的历史的联系,而且二者一脉相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解析:清王朝的“闭关主义”盲目排外,与世隔绝,“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结果使中国处于腐败落后的境地,最终在别人的枪炮面前,“碰了一串钉子”,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闭关自守”的“大门”早就没有了,“守”也失去了立足之地,于是由“闭关主义”走向另一个极端“送去主义”。

二者都是腐朽、落后、反动本质的反映。

2.“送去主义”表现在很多方面,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参考:送古董、送画、送活人。

解析:这些东西决不是正常的文化交流,而是媚外求荣。

作者在列举这几个事例时,字里行间充满了辛辣的讽刺、无情的嘲弄和深刻的批判。

因为本文论述的中心是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所以用“单是”一词将列举重点集中在“学艺方面”,这样选材才更准确,与中心一致。

3.作者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参考:因为“送去主义”有着严重的后果,其实质是亡国灭种。

解析:(1)第1、2段所论,现在实行的“送去主义”乃是一种“有往而无来”的行径,它有悖于“礼尚往来”的交往原则。

(2)第3、4段所论,“送去主义”必然让我们的子孙沦为乞丐,让我们的民族亡国灭种,让我们的人民更加陷于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惨境地。

(3)第6段所论是揭示“送来”的危害性。

一味地听凭“送来”,必然招致帝国主义的进一步侵略,“鸦片”、“香粉”等已经充斥我们的市场,使中国更加殖民地化。

这样的现实教训,我们应该吸取,铭记在心。

4.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是什么?参考:占有,挑选。

解析:先占有,后挑选。

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

对于好的东西要吸收;对于有利有害的部分要区别对待,发挥其有用的作用;对于糟粕部分全部毁灭。

5.“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拿来主义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拿来主义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拿来主义一、关于课文杂文是鲁迅的《拿来主义》。

这是一篇传统课文,阐述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

虽然这篇杂文写于上世纪30年代,但今天读来依然觉得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充满着科学价值与革命精神。

因为70年来,被这篇战斗檄文指责为“孱头”,怒骂为“昏蛋”,鄙夷为“废物”的人仍不断冒出来。

这篇课文精巧的构思,精彩的比喻,严密的论证,辛辣的讽刺。

二、作者作品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喻为中国的托尔斯泰。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三、字音识记冠冕miǎn堂皇礼尚shàng往来自诩xǔ残羹gēng冷炙孱càn头脑髓suǐ蹩bié进玄xuán虚四、词语积累礼尚往来:礼:礼节;尚:注重。

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

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

含贬义。

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

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勃然大怒:勃然:突然。

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五、写作素材1、应以“拿来主义”的方法对待中国传统文明和西方文化。

2、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是尊师的典范。

鲁迅经常写信给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表示问候和敬意,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也专程去拜访他。

[整理版]高中语文《拿来主义》课文精讲新人教版必修4

[整理版]高中语文《拿来主义》课文精讲新人教版必修4

人教版必修四《拿来主义》课文精讲【课文背景知识】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鲁迅先生主张的“拿来主义”。

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寻找答案吧。

【重点难点讲解】重点讲解问题1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点拨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问题2课文1—4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送去主义”进行批判的?点拨指出它的来源——闭关主义;表现——送古董,送画,送梅兰芳博士;实质——媚外;危害——讨残羹冷炙(经济衰败)、任凭“抛给”(丧失主权)。

问题3在批判“送去主义”前,为什么先谈“闭关主义”?试结合背景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点拨“闭关主义”是指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抱残守缺。

而“送去主义”则是指国民党反动派的媚外求荣、欺世惑众。

都是对外政策,虽形式不同,实质却相同,都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其结果必然使中国人民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惨境地。

问题4对“送去主义”,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阅读课文,找出这些语句,结合语境,联系历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

点拨①“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捧”“挂”两个惟妙惟肖的动作描写,极尽奚落意味。

而“发扬国光”则是反语,实为“送去”,即媚外求荣。

②“……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反语,实为“倒退”。

③“……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丰富”本指物品多,“大度”本指气度宽宏,毫不计较。

《拿来主义》知识整理

《拿来主义》知识整理

《拿来主义》知识整理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
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和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文章中心】
我们要实行拿来主义来继承文化遗产。

【文章思路】
(一)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只是送去,有往无来(有悖交往原则)
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无视历史逻辑)
听凭送来,大受其害(重视现实教训)
错误倾向。

(三)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艺术手法】
1.先破后立,破立结合;
2.运用贴切的比喻、对比阐明抽象、深奥的道理:
①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②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③对比论证。

(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3.语言犀利、幽默。

*注:结合课文原文、文下注释、课后练习复习。

高一语文通用版 第2章2.3《拿来主义》 Word版含解析

高一语文通用版 第2章2.3《拿来主义》 Word版含解析

第2章2.3 《拿来主义》三、《拿来主义》解读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1] 胡适的两个蝴蝶儿几乎成了笑谈。

于是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牙牙学语。

针对30年代这种“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鲁迅提出了他的“拿来主义”。

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也未尝不可。

很多人知道鲁迅的“拿来主义”主张,但鲁迅所说的“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则了解的人较少了。

鲁迅一生中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字数几乎与他的创作相等,而这仅是鲁迅从事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一部分。

古文中也曾有类似思想出现,却都没有被传诵。

相对论、方法论等大文章中,也都有类似的概念,却也同样没有被普遍应用和普及。

“每件事物都有另外的一面”,也是人人皆知的谚语,却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懂得应用?而拿来主义也只是一个旧主题,新衣裳。

正赶上了特殊的年代,而由于鲁迅的名气,而被流传甚广。

但也只是名字被耳熟能详,其中理念却依旧没有被大众普遍认识与应用。

这本应该是一个通俗且普及的思维观念,但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始终是偏激且畸形的。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杂文是经过鲁迅先生倡导和垂范而成为独立文体的,《拿来主义》是一篇典型代表鲁迅杂文风格的优秀作品。

请仔细思考本文在语言方面体现了鲁迅杂文的哪些特点?(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仪.节(yí)脑髓.(suǐ)孱.头(càn)自诩.(yǔ)B.犀.利(xī)针砭.(biǎn)糟粕.(pò)大度.(dù)C.蹩.进(bié)闭.关(bì)冠.冕(guān)残羹.(gēng)D.磕.头(kē)挖掘.(jué)玄.虚(xián)吝啬.(sè)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自诩冠冕孱头祟洋媚外B.譬如国萃古董残羹冷炙C.脑髓磕头蹩进故弄玄虚 D.吝啬惴摩恐怖勃然大怒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个冠冕堂皇....大讲反腐败、背地里却贪污受贿的家伙,终于被揭露出来了。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本文是关于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感谢您的阅读!本篇文章位同学们整理了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文章中包括:拿来主义、我若为王、庄周买水、剃光头发微四课,下面就一起来学习吧。

主题思想: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拿来主义。

在“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反复比照之下,引出“拿来主义”。

一味的“送去”,则有可能走上卖国之路。

一味的接受“送来”,则意味着甘心接受文化的经济的侵略。

“送去”与“送来”不行,“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更多知识点: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拿来主义知识点整理1、生字:畏葸(xǐ)、谄(chǎn)媚(mèi)、聂绀弩(niègànnǔ)、呵斥(hēchì)、帽盔(màokuī)、白痴(báichī)。

2、字形区别亲眷(qīnjuàn)、誊写(ténɡxiě)、荣誉(rónɡyù)、乞讨(q ǐtǎo)收讫(shōuqì)、迄今(qìjīn)、绀青(ɡànqīnɡ)、泔水(gānshuǐ)柑橘(ɡānjú)、谄媚(chǎnmèi)、陷阱(xiànjǐnɡ)、滔天(tāotiān)、娼妓(chāngjì)、倡导(chànɡdǎo)、猖狂(ch ānɡkuánɡ)、畏葸(wèixǐ)、猪崽(zhūzǎi)、思想(sīxiǎng)。

更多知识点: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我若为王知识点合集字词:呕心沥血仓颉苍劲赢利调侃赚钱棘刺颤抖泾流更多知识点: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庄周买水知识点整理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2):借清朝留发与留头,旧社会理发工人地位低下,石达开的对联这三个故事,引出头发这一话题。

第二部分(37):指出剃头刀代表着剃头权,这种权的擅自行使可能影响到他人利益。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知识点讲解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知识点讲解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知识点讲解高中语文的学习更多的是自学和积累,学习要有计划,计划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要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本店铺给同学们整理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知识点,同学们赶快一起来阅读吧!第一课《拿来主义》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拿来主义”的光辉思想,贯穿于文化革命的先驱鲁迅一生的言行和着作中。

早在五四时期,他就一方面和那些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御用文人,那些主张尊孔读经开倒车的“国粹主义”者进行不调和的斗争;另一方面他也深入地研究了中国的文化遗产,从事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考订、辑录、校勘、评价文化遗产的工作,做出了批判继承的光辉榜样。

至于对外国革命文化的介绍,也花去了鲁迅一生中大量的心血。

鲁迅从自己参加社会斗争和文艺斗争的革命实践中,深感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复杂性。

因此,他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钻研和分析论证,提出了许多卓越的见解。

比如他在《论“旧形式的采用”》(见《且介亭杂文》)一文中就曾指出:旧形式的采取,“并非断片的古董的杂陈,必须溶化于新作品中,……恰如吃用牛羊,弃去蹄毛,留其精粹,以滋养及发达新的生体,决不因此就会‘类乎’牛羊的。

”“旧形式是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

”在《〈木刻纪程〉小引》一文(见《且介亭杂文》)中,他又具体地指出:“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

”不难看出,鲁迅关于批判继承的这些论述是十分正确和深刻的。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拿来主义知识点第二课《庄周买水》老杂文家严秀说:“愤怒揭发‘官倒’和买空卖空的投机发财行为的文章,何止千万篇,但刘征的一篇《庄周买水》何其优秀特殊!《庄周买水》选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拿来主
义知识点
原文欣赏《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
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

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勐,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简介:
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拿来主
义一词是鲁迅首创的。

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莫过于五四前后,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因此一度一唿百应。

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中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中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中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字词:
自诩(xǔ)
精辟(pì)
吝啬(sè)
殷红(yīn)
磕头(kē)
炽热(zhì)
蹩进(bié)
孱头(càn)
国粹(cuì)
冷炙(zhì)
包庇(bì)
玄虚(xuán)
脑髓(suǐ)
冠冕(ɡuàn)
譬如(pì)
给与(jǐ)
练习题:
1.《拿来主义》开篇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对“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闭关主义”,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说“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对这段话,(1)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讽刺意味吗?请指出关键词。

(2)作者讽刺的对象是什么?(3)这段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仔细研读“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这句话,请说明下列词语的含义。

(1)抛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抛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送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本文重点论证的是“拿来主义”,但开头部分却用一段文字摆出“送去主义”的一系列表现,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仔细研读“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句话,作者为什么批评了一味送去,又说“也不算坏事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好了,拿来主义知识点就给同学们分享到这里了!我会持续为大家更新最新的内容,希望大家学有所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