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案-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探究两极世界的形成的历史教案
探究两极世界的形成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两极世界的形成历史和其背后的原因。
2、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发展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两极世界的形成历史与原因。
2、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问答式教学。
2、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分析。
3、小组讨论结合课堂演讲。
四、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点,一个是北极,一个是南极,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吗?为什么会有两个极?2、讲授:教师通过讲述古代人们对于北极和南极的认识,以及近代探险家的发现,逐步向学生展开两极世界的形成历史。
从极地气候、地理环境、能源资源等角度,分析两个极的巨大差异,并为两极之间形成严重差距提供了原因。
3、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分配小组,让他们分别选择两个国家,并通过对比分析一些数据(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来分析两极世界的现实情况。
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对分析结果进行简短的演讲。
4、总结:教师总结两极世界的形成历史和原因,并从历史意识和思维的角度,告诉学生如何从历史教材和历史事件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如何更好的应用历史知识。
五、教学评估:1、对单个学生或小组进行评估并考虑其演讲质量、分组讨论的质量以及对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深度。
2、可以考虑作为教师主持的小组的评估的方法:教师可以从小组的分析结果、演讲内容、小组讨论的质量等角度对其影响和贡献进行评估。
3、教师可以考虑组织一个小测验,以测试学生对于两极世界的形成历史和原因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对其他的极地气候和地理条件进行深入研究。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两极世界之间巨大的差距,有何措施可以实现两极之间的平衡发展。
3、鼓励学生多读历史书籍和材料,并对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七、教学资源:现代地理学博物馆藏品、北极和南极探险家的书籍和记录、历史教材和课外材料读物。
通过此教案,相信学生们能深入地了解两极世界的形成历史和原因,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第二十五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标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教材分析两极世界的形成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序章。
二战末期,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奠定战后国际关系的框架,在此大框架中,以冷战为对抗形式、两极为对抗主体,出现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并存的国际关系新特点。
同时也应明晰,两极格局的对峙亦在大范围上确保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保证了二十世纪后半期的长久和平。
本课作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第一课,承接了后期多极化趋势和区域集团等新型国际关系的出现,是学生理解本课知识体系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冷战是学生初中阶段即耳熟能详的史实,但对战后世界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冷战格局和两极格局三者间的关系,缺乏准确、明晰的理解,教师应能在知识讲授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三者关系,以避免知识体系的混乱。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形成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难点: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间关系;两极格局的特点及对国际关系的双重影响。
五、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科技进步带来战后美苏两极综合国力的提升,争霸世界的野心给彼此国家利益的影响导致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及发生于对峙关系中的太空竞赛、科技竞赛等一切敌对活动,引导学生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解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双重影响。
2.时空观念:从时间顺序建立冷战格局和两极格局形成经过;以美苏两极所扶持的代理人战争的空间分布,明确两极格局中,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国际关系特点。
3.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教学条件有限的前提下,课堂授课仅能以教材为教学载体,应引导学生在有限条件下,学会提取教材中“资料回放”“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有效信息,加强学生分析和解释史料的能力。
教学设计10: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
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的民主改革,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通过探讨美苏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
(2)通过对比分析、史料探究,让学生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与学生共同探讨“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
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和美国称霸受到苏联的遏制,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变成战后的敌对关系。
于是形成了二战后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一、从盟友到对手——美国的“冷战”政策形成的背景1.原因:(1)雅尔塔体系确立: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基础:美苏均势。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4)主观: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_两极世界的形成 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5课_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背景,初步掌握基本历史概念,如雅尔塔体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互会和华约等。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漫画探讨战后美苏两国关系的转变,分析从盟友到对手的历史背景。
材料展示,学生分组讨论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
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冷战”是美苏两大集团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集团利益而分割世界从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国际关系格局,“冷战”格局有整体的稳定性和局部的不稳定性,在学习中感受美苏两国的对抗给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从而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可贵性,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冷战”的含义;两极世界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双重影响。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物理中有正负两极,化学中有阴阳两极,地理中有南北两极,我们历史中也有两极世界,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二战后的两极世界。
★步骤一:“从盟友到对手”(两极世界的形成背景)用数学分类讨论的思想,辅之历史图片,探讨战后的世界为什么是两极而不是一极(单极),为什么是两极而不是多极。
1、为什么是两极而不是一极(单极)?(1)二战后美苏两国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矛盾日益加剧,而此时以德国为首的法西斯主义已经投降,美苏双方失去了合作的基础。
(2)战后的美苏两国在政治、军事实力上势均力敌。
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奠定了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奠定了两极世界的基本框架。
2、为什么是两极而不是多极?(1)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战后的美国独占鳌头,苏联空前强大。
传统的大国英国、法国遭受重创,新兴的德国、日本一时难以崛起。
无法形成与美苏相抗衡的第三极或多极。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两极世界形成的背景、过程、影响及其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
2.难点: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实质、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两极世界格局下的国际关系。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通过多媒体课件、历史纪录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两极世界形成的背景、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相关史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二战后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
2.提问:“二战结束后,世界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二战结束后,世界分为了两大阵营,即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两极世界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5.通过对两极世界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两极世界的形成,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历史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能力,以及合作探究、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提高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
4.教师点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组选择题和简答题,涉及两极世界形成的相关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公布答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设计8: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材分析】本单元(专题)主要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历史即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历程。
二战结束后,国际舞台风云变幻,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了变化,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其最大的变化就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世界分成两极世界。
而第25课主要讲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形成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可见,第25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德国、朝鲜的分裂,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基本史实。
2.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
3.运用: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以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历史的学科能力。
2.概括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和苏联的反击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冷战”给二战后国际局势带来的重大变化的学习,进一步锻炼、提高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表现。
(二)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学生分析】对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原有的世界历史知识相对薄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不深刻。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再现生动的历史画面、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1
(3)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关注现实国际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事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过程和能力提升。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思考题、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两极世界形成知识的掌握程度。
2.强调雅尔塔体系在两极世界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冷战政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3.引导学生认识到两极世界格局下,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4.提醒学生关注现实国际政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事件,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整理两极世界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形成知识结构图,以便更好地把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5.推荐阅读:《冷战:一部世界史》(作者:奥德·阿诺·韦斯特阿德),要求学生阅读后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保文章内容的准确性和论证的合理性。
2.作业要注重原创性,避免抄袭,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分析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重点掌握两极世界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理解雅尔塔体系的概念,掌握其在两极世界形成中的作用。
3.掌握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分析冷战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重难点】本课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本课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识记内容】1、雅尔塔体系的确立;2、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变化;3、两极格局对立的本质;3、杜鲁门主义;4、马歇尔计划;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6、德国的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知识梳理】一、从盟友到对手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确立。
它奠定了战后世界的框架。
2、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
二战后和衰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的实力不断增强,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美苏两国在和的矛盾也日益加剧(从盟友到对手的只要原因),苏联成为美国的最大障碍。
3、继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后(铁幕演说——冷战信号),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
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涵义),(标志):。
二、美苏“冷战”1、为了,美国开始实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洲经济援助计划,简称马歇尔计划。
目的是。
同时,美、英等西方国家还企图用马歇尔计划拉拢东欧国家,但遭到拒绝。
2、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简称“北约”。
北约(性质)是集团。
它的成立是美国、的重要行动,影响是。
3、同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
年,苏联和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在波兰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沙条约组织,简称“”。
从此,欧洲出现了的局面,(标志):。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冷战”开始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军事包围,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不惜以武力相威胁,从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和的局面。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第25 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了解雅尔塔体系的确立,认识其对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所起的作用;(2)通过了解美国、苏联从战时盟友到对手的原因,理解战后美苏两国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斗争的实质;(3)了解杜鲁门主义的出笼,归纳概括战后美苏两国斗争的特点及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表现;(4)通过了解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包围,认识“冷战”下的国际关系具有欧洲冷战,亚洲热战的特点;(5)通过对战后美苏两国的冷战对抗的了解,认识其对战后世界形势发展的双重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或者个人独立操作等方式,搜集有关美苏争霸的材料,探究问题,理解其斗争对战后世界格局的确立、发展及其演变所起的重要作用,初步学会通过阅读学术著作、搜索学术网站上的相关材料的方法,学会按照材料的来源、作者本人的信息( 所处时代、社会身份、政治态度、国家) 等多方面鉴别材料的方法。
(2) 分析“冷战”对抗对战后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学会列表、归纳、概括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局面的出现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的了解分析,认识二战后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力量发展斗争的必然结果。
它们的斗争既加剧了战后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冷战”形成的原因及对世界的影响。
二战后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力量的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由于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巨大影响,引起西方,尤其是梦想成为世界霸主的美国的敌视,从战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开始到九十年代初,美国联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导致美苏两极格局世界的形成。
难点:“冷战”对国际关系的作用和影响。
冷战导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对抗,加剧了战后世界的紧张局势,但双方始终未发生直接的大规模的武装对抗,从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发生。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人教版必修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从盟友到对手、美苏“冷战”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部分内容。
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遏制社会主义苏联的政策及苏联的对抗措施,双方以“冷战”方式进行的激烈争夺。
作为开篇一课,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世界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二战后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即两极格局形成。
此外又是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转变的起点,期间的历史走向主要是美苏两极全球性的对峙和争夺,其主要形式体现为“冷战”,当然也有局部地区的“热战”。
伴随着两大主角——美苏两国的争夺和在各自羽翼下的内部力量的消长,加之其他国际力量的发展,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最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从两极走向多极。
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1).掌握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基本史实。
理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及实施步骤。
(2).掌握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各国的民主改革,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等史实,归纳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基本特征。
(3).通过探讨美苏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分析“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再现,探究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经过。
(2).通过对比分析、史料探究,让学生对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与学生共同探讨“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大国的争霸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
要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以高中历史教材为基础,主要涵盖了“两极世界的形成”这一历史事件。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变化,资本主义世界的两极对立,苏联对外扩张和共产主义国家的崛起等内容。
本章内容涵盖广泛,涉及时间跨度长,重要性程度高,对于学生了解国际关系发展历程,理解世界格局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变化,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两极对立,理解苏联对外扩张和共产主义国家的崛起等内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不同政治体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思考世界格局变迁的原因和趋势。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国际关系发展的探究和思考,增强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变化,资本主义世界的两极对立,苏联对外扩张和共产主义国家的崛起。
难点: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世界的两极对立,分析苏联对外扩张的动因和后果。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合作完成阅读任务,讨论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2.图表分析法:通过制作图表,帮助学生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掌握事件发展脉络。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Step 1: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变化,引出“两极世界的形成”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学习历史事件1.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内容,了解资本主义世界的两极对立,苏联对外扩张和共产主义国家的崛起等事件。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不同政治体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分析苏联对外扩张的原因和后果。
Step 3:图表制作与分析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制作关于资本主义世界的两极对立和苏联对外扩张的历史事件图表,帮助理清事件发展脉络。
Step 4:合作学习与展示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展示图表分析结果和讨论结论,共同探讨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科目历史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教师陈文明一、教材内容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作为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二战后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分歧,美苏两国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相互对峙,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战后初期美苏两个大国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而引起的一系列交锋,其交锋以“冷战”为主要形式,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知识点较多。
本课与前后内容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处于承前启后的位置,在世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而且教材信息量比较大,资料丰富、图文并茂。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知道“冷战”的概念和美苏“冷战”的重要史实;2、简述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3、辨证地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原始文字材料、图片和纪录片等视频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认识历史、理解认识、感悟历史;学会用表格的形式归纳、罗列知识点;2、在合作、讨论中相互促进,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与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知道美苏冷战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2、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激发学生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力量。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高一年级的学生尤其应培养阅读把握教材的学习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并且高中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应该着重引导他们分析背景资料,掌握分析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难点冷战出现的背景和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五、教学资源实验(演示)教具多媒体六、教法和学法教法: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在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1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探讨两极世界形成的过程中,能够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角度进行全面分析。
4.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等,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通过提问、解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因果关系,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组织课堂辩论,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如冷战、柏林墙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2.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等方式,共同完成小组研究报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3.讨论交流: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两极世界的形成原因、过程及影响,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
2.总结两极世界的特点,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事件发展。
3.强调两极世界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现实关注度和历史责任感。
3.两极世界的特点:分析两极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特点,如意识形态对立、军备竞赛、冷战政策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如冷战、柏林墙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等方式,共同完成小组研究报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3.历史情境:播放历史纪录片、音频资料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当时的历史情境,加深他们对两极世界形成过程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8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3.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4.优秀作业将进行展示,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提问方式: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那么在那样一个动荡的时期,世界是如何从混乱走向两极分化的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
2.图片展示:教师展示二战后的世界地图,以及冷战时期的典型历史图片,如美苏领导人会晤、柏林墙等,让学生对两极世界形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c.我国在两极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两极世界形成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等,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按照以下要求,制作一份关于两极世界形成的思维导图:
a.明确两极世界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b.突出关键历史事件、人物、政策等;
c.注重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
5.拓展阅读:推荐阅读《冷战:一部世界史》等与两极世界形成相关的书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后。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认真检查,确保内容完整、准确无误;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两极世界形成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雅尔塔体系、冷战政策、华约和北约的成立等历史事件;我国在两极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2.难点:理解两极世界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之间的关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两极世界形成的历史事件。
(二)教学设想
必修一第八单元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一、课堂构思1.本节课一大特点是历史概念难,理论性强。
学生要掌握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关系、“铁幕”“冷战”等内容。
2.要加强对教材的整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大胆对教材取舍。
3.尽量运用本节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扩展学生视野。
二、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二战后在雅尔塔体系下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学习本课可为下一课做好铺垫,使学生理解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状况。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两极对峙局面形成的史实;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世界近代史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梳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的推移演变能力以及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和利益关系,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推移演变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外交背后是实力和利益的较量。
认识冷战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难点:两极格局对峙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充分利用本节课丰富的音像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师生互动。
六、课堂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师:利用课本第八单元的图片展示三巨头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图片,让学生回答下面问题:(1)图中三个重要人物分别是谁?(2)他们在二战中有何共同的重大贡献?生: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
领导全世界人民击败法西斯,结束二战;创建了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联合国师:用英国前外相哈默斯顿的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二战结束后,这些国家的关系如何呢?生:略(二)讲授新课1.从盟友到对手⑴雅尔塔体系师:同学们在阅读本目时请注意一个名词——雅尔塔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形成的背景:美苏由盟友变成了对手①雅尔塔体系(形成于二战后期):美苏主导,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②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苏矛盾日益加剧
2、形成的过程:①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序幕②杜鲁门主义(以遏制“ 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冷战” 开始
△根据“学思之窗”提供的两段材料,思考“学思之窗”提出的两个问题:(1)这两个条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2)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①直接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武装对峙局面,对欧洲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②由于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敢直接动武,这对集团内部乃至欧洲地区的安全各自起到了集体防御的作用二、两极世界的对抗1、总体局势:全面“ 冷战”,局部热战 2、两种对抗:(1)“冷战”:① 德国的分裂② 朝鲜的分裂③古巴导弹危机(2)热战:①朝鲜战争②越南战争△两极世界的对抗尤其是“冷战”持续了40多年,它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消极影响:①美苏两极之间的激烈争夺, 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②世界被人为地分为两半, 阻碍了世界的交流和发展2、积极影响:①美苏势均力敌, 不敢直接动武,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②孕育了世界多极化的力量,有利于世界的稳定△随堂练习――《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