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散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以虚构和想象进行文学性描写 “苏秦始将连横”、“邹忌讽齐王纳 谏”等,都是依托之作。 在具体描写中,虚构的手法更为普遍, 也更进一步。
B、《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 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 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跷,负书担橐,形 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 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为夫, 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 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 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 矣!‛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
《尚书》的体例,按朝代分为《虞 书》、《夏书》、《商书》、《周 书》四大部分,
其中《虞书》《夏书》是后人伪托 (4篇),《商书》5篇
主要部分是《周书》20篇。
《尚书》的文体有六种
• “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尧 典》 • “谟”是记君臣谋略的对话,《皋陶谟》; • “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商书·伊训》 • “诰”是勉励的文告;《康诰》 • “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秦誓》; • “命”是君主的命令。 《顾命》
战、殽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层次分明,结 构缜密,都是叙事文中的杰作。
2、善于写人 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 写得个性鲜明。 A、作者通过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的描述,刻画
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雄才大略的晋文公、明 察善断的子产、迂腐可笑的宋襄公、能言善辩的烛之武 等。
B、人物的行动《左传》的人物描写主要有两种情况:
《春秋》记事简约,按时间顺序
记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遣
词造句十分审慎,一字之中能寓
褒贬、别善恶。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 褒贬,行文不是通过议论性文字阐述对人 物和事件的看法,而是通过词汇的选取、 材料的筛选等熔铸在对史事的记述铺排中, 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主观看法。比如杀有罪 者为“诛”,杀无罪者为“杀”,下杀上 为“弑”。这种“一字寓褒贬”,在作品 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被称作“春秋 笔法”。
(三)《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后世编年 体史书之祖。 《春秋》之意:“言春足以兼夏,言秋足以见冬。虽 举春秋二字,其实包冬夏四时之义。四时之内,一切 万物生殖孕育,尽在其中。春秋之书,无物不包,无 事不记,与四时义同,故谓此书《春秋》”。
《春秋》的内容记载鲁隐公元年 (BC722)至鲁哀公十四年(BC481) 间,发生在鲁国和王朝及其他诸侯 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在考察政治 的成败得失,总结兴亡治乱的教训, 从中反映出作者尊王攘夷、正名定 分的鲜明的思想倾向。
《尚书》的内容主要是尧舜至春 秋时代一些君主和大臣的讲话、 誓辞、政令的记录,反映了上古 时代的政治观念和某些统治经验, 如举贤安民、明德慎罚、反对淫 逸等。
其文辞简约,语言朴实,有记事, 有议论,有较完整的结构,中心 明确,某些地方使用了比喻等修 辞手段,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特征。
思考题
翻译理解: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正德、利用、厚生。
刘向《战国策叙录》:‚中书本号,或曰《国策》,或 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 书》,或曰《修书》。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 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
3、《战国策》的思想倾向
《战国策》的思想比较复杂,间杂儒、墨、道、 法、兵诸家而倾向于纵横家。 政治观: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 人生观:公开宣扬追求“势位富贵”,争名逐 利。 苏秦:‚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 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秦策一》) 张仪 :‚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 周室,天下之市朝也。‛ 《秦策一》
• • • • 本 纪 国 编 末 Biblioteka Baidu 别 年 体 体 体 体
史 书 的 体 例
散文史上的几个第一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时间)
《左传》——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国语》——第一部的国别体史书(国家)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人物)
《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通鉴纪事本末》——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 (事件) “ 前四史”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 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 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 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 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 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 ‚善!‛乃止。(《燕策二》 )
《左传》的叙事特色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出自《战国策》的寓言故事很多, 试举例不少于十个。
课后预习
• 预习《左传》“秦晋崤之战” • 预习《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和“冯 谖客孟尝君”
1、伴随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 它最主要的特点是 。
2、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我国现实主 义文学的源头,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五百多年间的作 品,共 篇。 3、《诗经》中的“二南”指的是《国风》中的 和 。 4、 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 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5、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诗经》研究著 作是 。
(三)《左传》的文学成就
1、长于叙事——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 叙事手法的多样
【清】冯李骅《读〈左〉卮言》:‚其中有正
叙,有原叙,有顺叙,有倒叙,有实叙,
有虚叙,有明叙,有暗叙,……‛(一连
列举了二十九种叙事之法)
《左传》叙事成就突出的表现在描写 战争。 A、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 是深入揭示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 和后果。 B、有大量细节描写。如长勺之战、城濮之
三、《国语》 1、《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继 《春秋》之后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 2、《国语》的作者说法不一 司马迁、班固等认为是左丘明。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 记· 太史公自序》) ‚《国语》十三篇,左丘明撰‛ (《汉书· 艺文志》)
《国语》 内容
• 《国语》记事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 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吳、 越八国的部分史实,共二十一卷。因“国” 为目,以记言为主,所以称之为《国语》。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人物的言论反映春秋各 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
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 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 东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 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 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 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苏秦始将连横》 》)
B、《战国策》还用大量的寓言故事、佚 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
一、累积式;二、闪现式。对话是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 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
3、《左传》工于记言,主要是行人辞令。
如《烛之武退秦师》、《齐伐楚盟 于召陵》中烛之武、屈完应对秦君、齐 桓的外交辞令之精彩有力,堪称名篇。 这些辞令涉及到当时的重要政治人物、 国际关系,表现出这些谋士或行人丰富 的地缘政治学知识和高超的应变能力。
《战国策》的进步思想: ① 反映了民本思想。
② 有明显的“贵士”倾向 。
③《战国策》记录了许多嘉言善行。
④ 对于锐意改革、励精图治的国君, 给予了充分肯定。
4、《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① 出色的人物塑造
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 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 的形象,更是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如 “苏秦”“冯諼”等。
6、南宋朱熹集宋代《诗经》研究之大成的著作 是 。 7、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 。 体
8、《孟子》一书是记述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散文集。
9、 是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 叙事散文的成熟。 10、《战国策》是一部国别史,大概是秦汉间人杂采 各国史料编纂而成,最后由西汉的 编校整理 成书。
(一)《左传》的作者
1、左丘明所作(司马迁、班固主张) ‚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 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 共相表里。‛ • 2、认为左氏非丘明,作传人不受经于孔子, 《左传》不传《春秋》。(【唐】赵匡、【宋】 王安石、朱熹) • 3、认为《左传》是西汉刘歆伪作。(康有为)
春秋三传
• 《春秋左氏传》与《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 《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 释《春秋》,而《左传》实质上是一 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只是后人将它与 《春秋》配合后,可能做过相应的处 理。
二、《左传》
《左传》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 春秋》。记载春秋鲁国隐公(BC722)至哀 公(BC468)年间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事 详赡完整的编年史,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 到了一个崭新阶段。
一、 散文的萌芽与《尚书》、《春秋》
(一)散文的萌芽 甲骨卜辞——至今发现的最老的记言、记事 文字。 文句形成初步的语言规律,有的有完整的事 件。 甲骨文的发现 -王懿荣 -刘鹗 -罗振玉 -王国维
铜器铭文
记事简单,形式一律。广泛记述商周社会生 活。
(二)《尚书》
《尚书》即上古之史书的意 思,它是殷周两代古老的官方 文告汇编,是我国的第一部散 文总集。“上古之书” 之意
今人一般认为:《左传》的基本史 实为左丘明所诵,传至战国,被孔
门后学记录并补充而作成。
(二)《左传》的思想倾向 ——鲜明的儒家思想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后 致力于神。‛(桓公十六年) ‚天道远,人道迩。‛(昭公十八年) ‚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 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 矣。‛(襄公十四年)
3、《国语》的文学特色
《国语》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但已有将 某个人的言行集中在一起,如《晋语三》写惠公、 《晋语四》专写晋文公、《晋语七》专记悼公事, 《吴语》主要写夫差、《越语上》主要写勾践等 等。这种集中篇幅写一人的方式,有向纪传体过 渡的趋势。为后世的传记文学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但它尚未把一个人的事迹有机结合为一篇完 整的传记,而仅仅是材料的汇集,是一组各自独 立的小故事的组合,而不是独立的人物传记。
四、《战国策》
《战国策》体例与《国语》相同,按 战国时期秦、齐、楚、魏等十二国 次序,编为三十三卷。记载策士游 说各国诸侯时陈谋献策或互相辩论 的言辞。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 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
2、成书情况 作者并非一人,或是战国时代各国史官记述, 或是策士自己所记。 初名《国策》、《国事》等,西汉刘向整理考 订后,名为《战国策》。
C、《战国策》在写人上,一方面继 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人物 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 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 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 的成立开创了先例。
②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是其文 学成就的重要方面。标志着先秦叙事 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A、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 《战国策》说辞的主要特色。 大量运用对偶排比、长于铺张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