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设计专业知识-清华大学出版社

合集下载

塑料模具设计参考文献

塑料模具设计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伍先明王群庞佑霞等编著.塑料模具设计指导(第一版)[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 王旭主编.塑料模结构图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3] 王文广田宝山田雁晨主编.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技巧与实例[M].北京:化学化工出版社,2004.
[4]屈华昌主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 蒋继宏王效岳编.注塑模具典型结构100例[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6] 张晓黎李海梅主编.塑料加工和模具专业英语(第一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 许鹤峰陈言秋编著.注塑模具设计要点与图例[M].化学化工出版社,1999.
[8] 朱光力万金保等编著.塑料模具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9] 高锦张主编.塑性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
[10] 夏江梅主编. 塑料成型模具与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1] 王孝培主编.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2] 张孝民主编. 塑料模具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3] 屈华昌主编.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4] 叶久新王群主编. 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15] 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编委会. 中国模具设计大典.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注塑模具设计基础知识

注塑模具设计基础知识

3.塑料成型模具的分类
(2)压缩模 压缩模又称压塑模或压胶模。塑料压缩 成型是塑件成型方法中较早采用的一种 方法,成型所使用的设备是塑料成型压 力机,是热固性塑料通常采用的成型方 法之一。与塑料注射成型相比,成型周 期较长,生产效率较低。
3.塑料成型模具的分类

(3)压注模 压注模又称传递模。压注成型所使用的 设备和塑料的适应性与压缩成型完全相 同,只是模具的结构不同。
(5)提高模具标准化水平和模具标 准件的使用率

模具标准化的水平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一 个国家模具工业发展的水平。采用标准模架和 使用标准零件,可以满足大批量制造模具和缩 短模具制造周期的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建设, 我国模具标准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估计目前 我国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已达到40%左右, 发达国家的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一般为80% 左右。为了适应模具工业发展,模具标准化工 作必将加强,模具标准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模具标准件生产也必将得到发展。
1.3.1 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



英国物理学家雷诺提出的流体的流动状态转变 (由层流变为湍流)条件为 (1.1) Re dv / Re c 式中 Re——雷诺数; d——管道直径; 流体密度; v ——流体速度; 流体动力粘度; Rec—临界雷诺数。

高聚物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在早 期由于受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和 认识上的错误理解,曾把高分子看成是 小分子的简单堆积。 H.Staudinger提 出大分子学说,随着高分子工业的发展 及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高分子 结构的探究也在不断深化。



聚合物分子的链结构不同,其性质也不同。 线型聚合物(见图1.2a)包括带有支链的线型聚合物(见 图l.2b),其物理特性是具有弹性和塑性,在适当的溶 剂中可溶胀或溶解,随温度的不断升高,聚合物微观 表现为分子链逐渐由链段运动乃至整个分子链的运动, 宏观表现为聚合物逐渐开始软化乃至熔化而流动,这 些特性随温度的降低而呈现逆向性。 体型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之间形成立体网状结构(见图 1.2c),它具有脆性,弹性较高,塑性较低,成型前 是可溶可熔的,一旦成型固化后就成为既不溶解也不 熔融的固体。

注射成型及模具设计实用技术知识点总结

注射成型及模具设计实用技术知识点总结

1、塑料是一种以树脂为主要成分,以添加剂(增塑剂、稳定剂、填充剂、增强剂、着色剂、润滑剂、特殊助剂、其他主要助剂)为辅助成分的高分子化合物。

增塑剂:为了改善聚合物成型时的流动性能和增进之间的柔顺性。

稳定剂:制止或者抑制聚合物因受外界因素影响所引起破坏作用。

填充剂:为了降低成本改善之间的某些使用性能,赋予材料新特性。

增强剂:使塑件力学性能得到补强。

着色剂:赋予塑料以色彩或特殊的光学性能。

润滑剂:改善塑料熔体的流动性能,减少、避免对成型设备的摩擦、磨损和粘附,改进制品表面粗糙度。

2、塑料的特性:相对分子质量大;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有可塑性。

3、聚合物(树脂)通常有天然和合成两大类型。

对聚合物的选择主要是从分子量大小及分布、颗粒大小、结构以及与增塑剂、溶剂等相互作用的难易程度等诸方面考虑。

4、聚合物的作用:胶粘其他成分材料;赋予材料可塑性。

5、塑料的分类:根据来源:天然树脂、合成树脂。

根据制造树脂的化学反应类型:加聚型塑料、缩聚型塑料。

根据聚合物链之间在凝固后的结构形态:非结晶型、半结晶型、结晶型。

根据应用角度:通用塑料、工程塑料 根据化学结构及基本行为:热固性、热塑性塑料。

6、塑料的实用性能:轻巧美观、电气绝缘、热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减震消音、防腐耐蚀。

7、塑料的技术指标:密度、比容、吸水率、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弹性模量、马丁耐热、热变形温度等。

8、线性非结晶型聚合物在不同温度下所处的力学状态:g T T <聚合物处于玻璃态;处于高弹态f g T T T <<;f T T <粘流态。

9、玻璃态聚合物力学行为特点:内聚能大,弹性模量高,在外力作用下只能通过高分子主链键长、键角微笑改变发生变形。

10、高弹态聚合物力学行为特点:弹性模量与玻璃态相比显著降低,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链段可发生运动11、黏流态聚合物力学行为特点:整个分子链的运动变为可能,在外力作用下,材料科发生持续性变形,变形主要是不可逆的黏流变形。

9)塑模课设参考书与图册

9)塑模课设参考书与图册

参考书
1.《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叶久新编著,机工版,2008年
2. 《模具制造手册》编写组编著机工版
3.《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孙玲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4.《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简明手册》王孝培编著,机工版,2004年
5.《塑料模具设计》朱光力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6.《塑料成型模具》申开智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7.《塑料模设计手册》编写组编著机工版
机械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需要用书
1.《冲模图册》. 李天佑主编. 北京:机工版,1988
2.《塑料模具图册》阎亚琳主编. 北京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馆四楼有)
3.《注射模具设计技术及实例》于华主编. 北京:机工版,2005(馆四楼有)
4.《典型零件模具图册》陈晓华主编,北京:机工版,2001(馆四楼有)
5.《实用注塑模具结构图册》洪慎章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馆四楼有)
6.《塑料模具设计师手册》王鹏驹主编,北京:机工版,2000(馆四楼有)
7.《冷冲压模具图集》齐卫东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馆四楼有)
8.《冲压模具典型结构100例》杨占尧、杨安明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馆有)
9.《冲压模具设计和加工计算速查手册》薛启翔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馆有)
10.《塑料模具典型结构设计实例》杨占尧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馆有)
11.《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与范例》杨占尧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馆有)
12.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简明手册》王孝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3.《塑料模具设计图册》陈剑鹤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红字书尽量借到。

《注塑模具基础知识》课件

《注塑模具基础知识》课件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填充不足
检查注射压力、速度和时间是否适当,确保模具温度和材料温度 适宜。
产品表面缺陷
调整注射压力、时间和速度,改善模具排气,或更换材料。
模具卡死或运动不灵活
检查润滑情况,清洁模具并重新调整。
浇注系统是注塑模具中用于控制 塑料熔体注入模具的通道,包括 主流道、分流道、浇口和冷料井 等部分。
冷料井是位于模具一侧的凹槽, 用于收集塑料熔体在注入过程中 产生的冷料。
成型零件
成型零件是注塑模具中与塑料熔 体直接接触并形成塑件的部分,
包括凹模和凸模。
凹模是构成塑件外部轮廓的模具 零件,通常呈凹形。
03
02
详细描述
04
进行必要的工艺分析和计算,确保模具设 计的可行性。
遵循标准化和模块化原则,提高模具的互 换性和可维修性。
05
06
优化模具布局,合理安排浇注系统和冷却 系统。
制造工艺流程
总结词:采用先进的制造 工艺,确保模具精度和表
面质量。
根据设计图纸准备材料, 进行必要的材料检验和预
处理。
进行热处理和表面处理, 提高模具的硬度和耐腐蚀
01
02
03
04
05
06
详细描述
进行表面粗糙度检测,确 保模具表面质量。
对模具进行定期维护和保 养,延长其使用寿命。
01
注塑模具的使用与 维护
使用注意事项
确保模具安装稳固
01
在操作前应检查模具安装是否稳固,确保支撑结构和固定螺丝
都已紧固。
控制注射压力和速度
02
注射压力和速度是影响模具填充和产品成型的关键因素,应根
02
注塑模具主要由成型零件、浇注 系统、冷却系统、顶出系统和模 架等部分组成。

注塑模具设计资料

注塑模具设计资料

目录1. 塑件材料选择2. 成型特性3. 塑件的形状尺寸4.型腔数目的决定及排布5. 分型面的选择6. 成型尺寸及浇注系统设计7. 型芯、型腔结构设计型腔8. 型芯型腔尺寸计算9. 模架的选择、标准件的选择10. 注射机的选择正文1.塑件材料选择(1)塑件的原材料分析:pvc主要成份为聚氯乙烯,色泽鲜艳、耐腐蚀、牢固耐用,由于在制造过程中增加了增塑剂、抗老化剂等一些有毒辅助材料来增强其耐热性(2).由于其腐蚀性和流动性特点,最好采用专用设备和模具。

所有产品须根据需要加入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助剂;(3)极易分解,在200度温度下与钢.铜接触更易分解,分解时逸出腐蚀.刺激性气体.成型温度范围小2. 成型特性结晶形塑料,吸湿性小,成型前可不预热,熔体粘度小,成型时不易分解,流动性极好,溢边值为0.02mm左右,流动性对压力变化敏感,加热时间长则易发生分解。

冷却速度快,必须充分冷却,设计模具时要设冷料穴和冷却系统。

收缩率大方向性明显,易变形、翘曲,结晶度及模具冷却条件对收缩率影响大,应控制模温。

宜用高压注射,料温要均匀,填充速度应快,保压要充分。

不宜采用直接浇口注射,否则会增加内应力,使收缩不均匀和方向性明显。

应注意选择浇口位置。

质软易脱模,塑件有浅的侧凹时可强行脱模。

63.塑件的形状尺寸-1.4.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此产品属大批量生产的小型塑件,但制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一般,综合考虑生产率和生产成本及产品质量等各种因素,以及注射机的型号选择,初步确定采用一模一腔排布,分流道直径可选1.5~9.5mm。

本设计取值2mm。

由塑件的外形尺寸和机械加工的因素,确定采用直接浇口。

5. 分型面的确定塑件冷却时会因为收缩作用而包覆在凸模上,故从塑件脱模件精度要角度考虑,应有利于塑件滞留在动模一侧,以便于脱模,而且不影响塑件的质量和外观形状,以及尺寸精度。

6.成型尺寸及浇注系统设计6.1 注射模冷却系统设计原则1.冷却水道应尽量多、截面尺寸应尽量大、型腔表面的温度与冷却水道的数量、截面尺寸及冷却水的温度有关。

注塑专业技术讲义资料共38页

注塑专业技术讲义资料共38页
Thank you
注塑专业技术讲义资料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注塑模具设计基本知识

注塑模具设计基本知识

Hale Waihona Puke 注塑模具设计基本知识2012年7月12日
一、单分型面注射模
1.单分型面注射模结构
单分型面注射模又称为两板式模。它是注射模中最简单的一 种结构形式。这种模具只有一个分型面,其典型结构如图3.1单 分型面注射模结构所示。单分型面注射模具根据需要,既可以设 计承单型腔注射模,也可以设计成多型腔注射模,应用十分广泛。
二、UG注塑模具基本知识
3.UG手工分模步骤
(1)打开零件,进入建模环境,确定模具坐标系; (2)设置收缩率(使用“比例体”命令,或使用“变换”命 令中“比例”命令); (3)使用“拉伸”命令制作工件; (4)作分型面(使用建模环境中各种命令,如曲面命令、投 影曲线、抽取几何体、有界平面、修剪片体、缝合等); (5)使用“求差”命令对工件与零件求差(注意保留工具 体),再使用“分割体”命令分出型芯与型腔; (6)使用“变换”命令中“平移”命令创建模具分解视图; (7)制作侧抽芯机构(使用拉伸、求交、求差等命令); (8)添加模架与标准件。
二、UG注塑模具基本知识
2.UG模具设计步骤
(1)准备好零件图,制作或装载零件。 (2)多模腔设计。 (3)确定模具坐标系。 (4)确定收缩率。 (5)设计工件。 (6)分型(或叫分模)。 (7)添加模架与标准件。 (8)制作电极。 (9)剪裁标准件与腔体。 (10)给出材料清单。 (11)产生零件图与装配图。
2.单分型面注射模的组成
按机构组成,单分型面注射模可由成形零部件、浇注系 统、导向系统、推出装置、温度调节系统和结构零部件组成。 单分型面注射模零件
一、单分型面注射模
3.单分型面注射模的工作过程
单分型面注射模的一般工作过程为:模具闭合—模具紧锁—注射— 保压—补塑—冷却—开模—推出塑件。下面以图3.1为例介绍单分型面 注射模的工作过程。 在导柱8和导套9的导向定位下,动模和定模闭合。型腔零件由定模 板2与动模板1和型芯7组成,并由注射机合模系统提供的锁模力锁紧; 然后注射机开始注射,塑料熔体经定模上的浇注系统进入型腔;待熔 体充满型腔并经过保压、补塑和冷却定型后开模,开模时,合模注射 机系统带动动模后退,模具从动模和定模分型面分开,塑件包在型芯7 上随动模一起后退,同时,拉料杆15将浇注系统的主流道凝料从浇口 套中拉出。当动模移动一定距离后,注射机的顶杆21接触推板13,推 出机构开始动作,使推杆18和拉料杆15分别将塑件及浇注系统凝料从 型芯7和冷料穴中推出,塑料与浇注系统凝料从模具中落下,至此完成 一次注射过程。合模时,推出机构靠复位拉杆复位,并准备下一次注 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注塑模具设计专业知识知识要点塑料模具设计工艺要求模具结构与常用标准件介绍塑料模具设计步骤制品设计到模具设计的流程UG NX 4注塑模具设计师就业实战精解·2·1.1 塑料模具设计工艺要求要设计一副先进的塑料模具,首先需要有高水平的设计思路,而且还必须对制品工艺性、塑料材料的特性及用途、模具钢材的选用、加工方法、模具结构设计、成型方案和注射机的型号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其中从模具设计和注射成型的角度研究模具设计的工艺性是非常必要的,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因模具工艺性不好而给模具制造及成型带来的麻烦。

1.1.1 塑料材料及特性塑料是指以高分子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具有塑性和流动性,可被塑制成一定形状,且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形状不变的材料。

常用塑料分为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两类。

热固性塑料的特点是在受热或其他条件作用下能固化成不溶性物料。

热塑性塑料的特点是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或冷却凝固。

塑料在性能上具有质量轻、强度好、耐腐蚀、绝缘性好、易着色、制品可加工成任意形状,且生产效率高、价格低廉等优点。

1.塑料性质塑料制品应用的广泛性离不开它自身的性质特点,下面介绍塑料的成分特点。

(1)塑料的分子结构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有天然树脂和合成树脂两种。

(2)塑料的成分❑树脂:主要作用是将塑料的其他成分加以粘合,并决定塑料的主要性能,如机械、物理、电、化学性能等。

树脂在塑料中的比例一般为40%~65%。

❑填充剂:又称添料,正确地选择填充剂,可以改善塑料的性能并扩大它的使用范围。

❑增塑剂:有些树脂的可塑性很小,柔软性也很差,为了降低树脂的熔融粘度和熔融温度,改善其成型加工性能,改进塑料的柔韧性、弹性以及其他各种必要的性能,通常加入能与树脂相容的不易挥发的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

这类物质称为塑剂。

❑着色剂:又称色料,主要起美观和装饰作用,包含涂料部分。

❑稳定剂:凡能延缓塑料变质的物质称为稳定剂,分光稳定剂、热稳定剂和抗氧剂。

❑润滑剂:改善塑料熔体的流动性,减少或避免对设备或模具的磨擦和粘附,以及改进塑件的表面光洁度。

2.塑料缩写代号与中文对照第1章注塑模具设计专业知识·3·表1-1所示为热塑性塑料缩写代号与中文对照。

UG NX 4注塑模具设计师就业实战精解·4·表1-1 热塑性塑料缩写代号与中文对照3.常用塑料介绍不同成分的塑料体现了它们不同的使用价值,表1-2所示是常用热塑性塑料的使用性能及用途。

表1-2 常用热塑性塑料的特性及用途第1章注塑模具设计专业知识·5·4.料特性和识别表1-3所示为常用塑料的特性及识别。

UG NX 4注塑模具设计师就业实战精解·6·表1-3 常用塑料的特性及识别第1章注塑模具设计专业知识·7·塑料名称使用特性识别PPE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吸湿性弱,具有良好的几何稳定性、电绝缘特性和很低的热膨胀系数燃烧时的火焰颜色为黄色黑烟,燃烧气味为橡胶味氟塑料耐腐蚀性、耐老化及电绝缘性优越,吸水性很小醋酸纤维素强韧性很好,耐油,耐稀酸,透明有光泽,尺寸稳定性好,易涂饰、染色、粘合、切削,低温情况下抗冲击性和抗拉强度减弱聚酰亚胺综合性能良好,强度高,抗蠕变性、耐热性好,可在-200~+260℃下长期使用,高耐磨性、电绝缘性优良,耐辐射,耐电晕,耐稀酸,但不耐碱、强氧化剂和高压蒸汽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有优良的光学特性及耐气侯变化特性,PMMA制品有很低的双折射,具有室温蠕变特性和抗冲击特性燃烧时的火焰颜色为上端黄色,下端青色,燃烧气味为巧克力味1.1.2 分型面为了便于将塑件从密闭的模腔内取出,也为了便于安放嵌件或取出浇注系统,必须将模具分成两个或几个部分。

通常将分开模具能取出塑件的面称为分型面。

同时,以分型面为界,模具又可被分成两大部分,即动模与定模部分。

而其他的面则被称作分离面或分模面,注射模只有一个分型面。

分型面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受到塑件的几何形状、壁厚、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嵌件位置、脱模方法以及塑件在模具内的成型位置、顶出方式、浇注系统的设计、模具排气的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分型面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图1-1中(a)图所示为水平分型面;(b)图所示为斜分型面;(c)图所示为阶梯分型面;(d)图所示则为曲线分型面。

因此对于模具设计人员来说,分型面的正确选择对模具制造及操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a)(b)(c)(d)图1-1 分型面类型选择分型面的位置时,分型面一般不取在装饰外表面或带圆弧的转角处。

分型面必须设置在产品的最大截面处,而且便于开模后塑件留在动模的一侧,以保证便于顶出机构能够顺利脱模。

选择分型面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UG NX 4注塑模具设计师就业实战精解·8·1.留模方式为了便于塑件脱模,应使塑件在开模时尽可能留在下模。

由于塑件的顶出机构通常设置在下模,尤其是自动化生产所用的模具,因此正确选择塑件的留模方式显得更为重要。

留模方式选择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如图1-2(a )所示,由于型芯设在定模部分,开模后塑件会收缩而包紧型芯,使塑件留在定模一侧,因而,增加脱模的难度,使模具结构复杂,如果改用图1-2(b )所示的结构就会比较合理。

图1-2 留模方式2.塑件外观分型面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影响塑件外观的部位,而且在分型面处所产生的飞边应容易修整加工。

如图1-3所示,一边不带圆弧球面的塑件,若采用图(a )的结构,将有损塑件表面质量,而采用图(b )的结构就比较合理。

图1-3 分型面对塑件外观的影响3.塑件的同轴度要求图1-4所示为一副齿轮模具,齿轮的轮缘与台阶部分的外圆有同轴度要求。

若将有同轴度要求的部分分别在动模和定模内成型,如图1-4(a )所示,则会因模具合模不准确而难以保证其同轴度要求;若改用图1-4(b )所示的结构,使有同轴度要求的部分全部在动模内成型,则可满足同轴度的要求。

4.塑件上的飞边方向选择分型面时,根据塑件的使用要求和所用塑料,要考虑飞边在塑件上的部位。

如塑件不允许有水平飞边时,可采用如图1-5(a )所示的结构,有利于脱模,尤其对于流动性较好的尼龙来说,采用这种结构还可以减少飞边的产生。

而采用如图1-5(b )所示的结构则欠妥。

(a )(b )(a ) (b )第1章 注塑模具设计专业知识·9·图1-4 有同轴度要求的分型面选择图1-5 飞边分型面合模后间隙一般不超过0.01~0.03mm ,否则会形成飞边,故分型面均要进行“平面磨床”的磨削加工。

5.塑件的脱模斜度选择分型面时,应考虑减小由于脱模斜度所造成的塑件大小端的尺寸差异。

如图1-6(a )所示塑件,若型腔设在模具的一侧,则因脱模斜度造成塑件的大小尺寸差异较大,当塑件不允许有较大的脱模斜度时,采用此种结构必然使脱模困难。

若塑件对外观无严格要求,可将分型面选在塑件中部,如图1-6(b )所示,它可采用较小的脱模斜度,有利于脱模。

图1-6 分型面对脱模斜度的影响6.分型面的排气功能分型面的排气功能可以把型腔内部的部分高温气体排出型腔外,保证产品表面没有气(a ) (b )(a ) (b )(a )(b )UG NX 4注塑模具设计师就业实战精解·10·孔产生,有利于改善产品的外观质量。

一般在分型面凹模一侧开设一条深0.025~0.1mm、宽1.5~6mm的排气槽,亦可以利用顶杆、型腔、型芯镶块排气。

7.模具制造分型面应使模具分割成便于加工的部件,以减少机械加工的难度。

1.1.3 浇注系统浇注系统是指模具中从喷嘴开始到型腔为止的塑料溶体的流动通道。

作用是将塑料溶体顺利地充满型腔的各个部位,并在填充及凝固过程中,将注射压力传递到型腔的各个部位。

浇注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冷料穴和浇口组成,如图1-7所示。

图1-7 浇注系统结构1.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浇注系统的设计是注塑模具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注塑成型的效率和塑件质量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浇注系统时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原则:❑了解塑料的成型特性,也就是塑料的温度和剪切速率等。

❑防止型芯和塑件的变形,避免料流正面冲出小直径型芯或脆弱的金属镶件,以及防止浇口处由于过大的收缩应力而造成塑件变形。

❑排气良好,保征流体流动顺利,快而不紊乱。

❑减少流程及塑料耗量,以缩短成型周期,提高成型效果,减少塑料用量。

❑进料口的位置和形状要结合塑件的形状和技术要求确定。

❑一模多腔时,防止大小相差悬殊的制件放一模腔内。

❑修整方便,保证塑件外观质量。

2.分流道的类型和设计分流道就是主流道与浇口之间的部分,起分流和转向的作用,其要求是塑料熔料在流动中热量和压力损失最小,同时使流道中的塑料量最小。

分流道的形状如图1-8所示。

分浇口主流道分流道冷料穴塑件第1章 注塑模具设计专业知识 ·11· 流道的形状及大小必须根据塑件的成型体积、塑件壁厚、形状、塑料的工艺特性、注塑速度、分流道长度等因素来确定。

图1-8 分流道结构形状 分流道的设计要点: ❑ 分流道的表面不必要求很光滑,表面精度一般在1.25即可。

因为分流道表面不太光滑,能使熔融塑料的冷却皮层固定,有利于保温。

❑ 当分流道较长时,在分流道末端应开设冷料穴,以容纳注塑开始时产生的冷料,保证塑件的质量。

3.浇口的类型和设计浇口指流道末端与型腔之间的细小通道。

作用主要是提高塑料的流动速度和温度,以及防止流入型腔的塑料侧流。

(1)针点式浇口针点式浇口又称为点水口,采用三板式模架方能自动脱模,模具结构较复杂,浇口在生产过程中自动拉断,适合自动化注射生产。

能使用在一模一腔或一模多腔模具中,既可以注射小产品亦可以注射大型产品,特别是有花纹的塑件也不影响外观。

图1-9所示为针点式浇口结构。

(2)潜伏式浇口潜伏式浇口又称为潜伏口,进料部位选在制品较隐蔽的地方,以免影响制品外观,顶出时流道与塑件自动分开,故需较大的顶出力。

对于过分强韧的塑料,不适合使用潜伏式浇口。

图1-10所示为潜伏式浇口结构。

U 形断面六边形断面 圆形断面 圆形 六边形 U 形UG NX 4注塑模具设计师就业实战精解·12·图1-9 针点式浇口图1-10 潜伏式浇口(3)侧浇口侧浇口又称为边缘浇口或侧水口,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从塑件边缘进料,其形状长为矩形或接近矩形。

加工方便、简单,应用灵活,既可以从产品外侧进料,亦可以从产品内侧进料。

图1-11所示为侧浇口结构。

(4)直接式浇口直接式浇口又称为大水口或中心浇口,无分流道,塑料通过主流道直接进入型腔,故有塑料流程短,流动阻力小,进料快,动能损失小,传递压力好等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