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教学课件
(2024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
![(2024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f5410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3.png)
2024/3/26
行政复议的范围
行政复议的范围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裁决 等具体行政行为。
16
行政诉讼概述
行政诉讼的概念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 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 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 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由人民法院依法进行审理和判 决的活动。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主要包括行政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 务以及监督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6
2024/3/26
02
CATALOGUE
行政主体与行政行为
7
行政主体概述
行政主体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代表国家独立进行行政管理并独立参加行政诉讼 的组织。其特征包括依法享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能独立承担 因实施行政行为而产生的法律责任等。
20
行政补偿概述
行政补偿的概念
行政补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 合法行为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 组织合法权益的损失,依法给予 补偿的制度。
行政补偿的构成要
件
包括合法行为、损害结果、因果 关系和法律规定四个要件。
行政补偿的范围
包括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移民 安置、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涉 及财产权、经营权、知识产权等 多种权益。
行政主体的类型
包括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受委托的组织等。
2024/3/26
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
行政主体的职权是指其依法享有的行政权力,包括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决定权 、行政处罚权等。其职责则是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如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等。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介绍PPT课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129f1a0242a8956aece426.png)
+期末成绩(期末随堂考试)(50%)
“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成绩)高度相关”
期末随堂考试时间:2013年12月31日左右。
第17页/共33页
★课堂纪律和友情提示:
➢1、上课不要迟到和早退。 ➢2、上课不要使用手机和听音乐。 ➢3、上课不要睡觉和看其它书籍。 ➢4、上课欢迎积极参与讨论,但是不要在下面私聊, ➢ 如有疑问或者有什么有意思的话题,请举手。 ➢5、所有的课件及阅读资料可以到毕博网络平台下载。 ➢6、如果有事情需要缺课,请提前请假和说明,否则
• (9)行政诉讼法
(1989年)
• (10)国家赔偿法 年)
(1994年,2010年,2012
第23页/共33页
PPT制作和主讲要求
• 1、认真准备,精心备课、熟悉内容,主讲同学切忌照本
• (屏幕)宣科。
• 2、修改和自制课件,可以配备图片、图案、动画、视频
• 及其简短视频、课件制作要体现个人特色。
业选修课程。(2学分)
•
本课程的开设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现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的基本原则和各项基本制度,培养学生运用基本 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熟悉各种 行政法律规范,提高运用行政法律规范进行诉讼、 处理行政纠纷的能力,为其将来依法行政或者依 法维权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
•
• 行政复议请求:
• 事实与理由:
•
• 此致
•
_____________
第26页/共33页
行政赔偿申请书
•
行政赔偿申请书
•
赔偿请求人:赵____,男,35岁,汉族,饭店经理, 住___市___区___路___号。
马怀德版行政法课件 第五章 行政许可
![马怀德版行政法课件 第五章 行政许可](https://img.taocdn.com/s3/m/487c25a1d1f34693daef3e98.png)
一、受案范围 1.行政许可决定及不作为
2.行政许可管理行为及不作为
3.未公开许可决定或未提供监督检查记录
4.事实上终止性的过程行为
5.行政许可补偿争议
二、被告的确定
一 做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机关为被告 般 规 则 上级批准,原则上以做出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下级决定 但是,当事人对批准或者不批准行为一并提起诉讼的, 以上级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
特许的决定
认可的决定 核准4-75-多选)关于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行为,下列 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的设定机关均应定期对其设定 的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进行评价
B.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可依授权行使行政处罚权和行政许可权 C.行政机关委托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的组织应当 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 D.行政机关依法举行听证的,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
行政处罚决定和行政许可决定
(06-48-单选)关于行政许可程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 的? A.对依法不属于某行政机关职权范围内的行政许可申请, 行政机关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应向当事人出具加盖该机关专 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B.行政许可听证均为依当事人申请的听证,行政机关不能 主动进行听证
变 更 与 延 续
当事人要求变更或延续的应当申请,①需延续的应在许可有效期届 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机关应当依 满30日前申请 法准予变更或者延续 ②应在许可有效期满前决定, 逾期视为准予延续
二、行政许可实施的特别程序
应通过招标、拍卖等竞争性方式作出决 定
对公民根据考试成绩等决定,对单位根据 考核结果决定 应在 5 日内指派2 人以上核准,不需进 一步分析即可得出结论的应当场决定 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 场给予登记 多人符合条件的,应当根据受理申请的顺 序决定许可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概述(PPT 43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概述(PPT 43张)](https://img.taocdn.com/s3/m/0b5aaefd3186bceb19e8bbcf.png)
表现形式
(1)确定,即对个人、组织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的确 认。 (2)认定,又称认证,是行政主体对个人、组织已有 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以及确认事项是否符合法律要求 的承认和肯定。 (3)证明,即行政主体向其他人明确肯定被证明对象 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或某种情况。 (4)登记,即行政主体应申请人申请,在政府有关登 记簿册中记载行政相对人的某种情况或事实,并依法 予以正式确认的行为。 (5)鉴证,即对某种法律关系的合法性予以审查后确 认或证明其效力的行为。
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
(一)条件 1、违法事实确凿 2、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3、处罚轻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 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或警 告。《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200以下罚 款。 (二)具体适用 P317
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
1、 2、 3、 4、 5、 6、 立案; 调查取证; 告知处罚事实、理由、依据和有关权利; 听取陈述、申辩或者举行听证会;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
1、适用条件 1)实体条件: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 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 2)程序条件:只有在当事人要求的情况 下,行政机关才应当举行听证。
2、听证的具体程序 1)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 知后三日内提出; 2)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 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3)听证一般应当公开进行; 4)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 主持,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 5)申辩和质证; 6)听证应当制作笔录; 7)听证结束后,依据听证笔录作出处罚决 定。
1、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2、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对同一个违法行为 都有处罚管辖权的,由最先查处的机关 管辖。 3、已构成犯罪的,交司法机关。 4、行政处罚权有争议的,应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报请共同的上级行政机关指 定管辖。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fee2f029fd0a79563c1e72b6.png)
+ 三、行政法对人和事的效力 + 行政法对行政主体和相对人都具有法律效力。其中,我国行政
法对相对人的法律效力同时实行属人主义和属地主义原则。 + 四、行政法的效力等级 + 构成行政法律部门的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是由有关国家
机关制定的,由于制定机关的多元性和制定机关地位的差异性, 行政法内部也就具有相应的效力等级或位阶。对此,我国《宪 法》有关条文和《立法法》第78条至第82条都作了明文规定, 即第一等级:宪法典和条约;第二等级:基本法律;第三等级: 普通法律;第四等级:行政法规;第五等级:地方性法规;第 六等级:规章。同时,省、自治区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 法规的效力,高于较大的市的国家权力机关和自治州、自治县 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自治州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 例的效力又高于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人大的地 方性法规的效力也高于其常设机关的地方性法规。
的渊源。在《立法法》施行以前,我国的法律解释 有宪法解释、立法解释、行政解释、司法解释和地 方解释五种。现在,我国的法律解释则有宪法解释、 立法性解释、应用性解释和司法解释四种。 + 四、其他渊源 + ⒈ 民法规范。 + ⒉ 判例。 + ⒊ 法律原则。 + ⒋ 行政惯例。 + ⒌ 学说。
+ 一、行政法的空间效力 + 行政法的空间效力,是指行政法在空间上的效力范围,即关于
实施的,也是我国法律的渊源;涉及行政关系的,也是行政法 的渊源。 + 二、制定法 + ⒈ 法律。法律是我国行政法的基本法源。 + ⒉ 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普遍 性行为规则,是行政法最重要的法源之一。 + ⒊ 地方性法规。 + ⒋ 规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全套课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二版)》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6bc8b1482fb4daa58d4bc6.png)
高等教育出版社
目录
第二十三章 国家赔偿主体 第二十四章 国家赔偿程序 第二十五章 国家赔偿方式与计算标准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使用说明
使用对象
讲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的教师。
运行环境
不低于Office 2000,要求向下兼容。
政权的控制。 2.议会主权,通过议会立法来规范行政活动和约束行
政权。 3.普通法院对地方行政官吏的监督。
高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育出版社
法国: 法国建立起行政审判制度,为行政法的发展莫定了基
础。法国对行政权的控制也主要是通过诉讼来实现的, 但受理行政纠纷的法院,适用的法律和程序都自成体 系。 美国: 州际商业委员会的设立,是美国行政法产生的标志。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为行政法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形之下,中国行政法学却显得有些贫乏。但问题是 以权力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与中国的现实并不相符。在 社会转型期,中国行政法学同时也面临着转型。
1.权力行政与服务行政。 2.公产制度。 3.管理方式问题。 现在我国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行政法学的理论基础
行政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律制度,不论其产生的背景 是否为人们所认知,它的形成都是历史的必然,有其 深刻的社会根源。
行政法产生的理论基础是自然权利和三权分立理论。 对行政法的产生具有更直接影响的是三权分立学说和
体制。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法治理论的发展。 第二,行政权的扩张。 第三,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三)中国行政法学的发展
行政权力总是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但行政权 力的扩大也应与对行政权力的控制相伴而行。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PPT课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fe0c6bfd0a79563d1e720b.png)
C、行政机关将行政强制措施权委托给另一行政机关行使
D、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时发现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 康的重要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责令停止使用和立即改正
2.权责一致是行政法的基本要求。下列哪些选项 符合权责一致的要求?(2013/2/77,多选)
A、行政机关有权力必有责任
B、行政机关作出决定时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一)行政机关必须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
1.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 行政行为)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2.行政机关负有积极执行和实施现行有效法律规定 的义务
编辑ppt
17
第三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二)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授权进行活动
在行政机关与相对人的关系上:
1.行政机关采取的行政措施必须有立法性规定的明确授权, 这可称为“职权法定”。在行政法上对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
7
第一节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行政法主要调整两大类关系:
1.行政主体作用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即行政管理关系或 称行政关系。这部分的功能为行政主体管理、指挥、命令、约 束、支配相对人,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
行政关系的特点为:其一,行政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中必有 一方为行政主体,另一方为处于被管理、支配地位的行政相对 人。其二,行政关系的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不平等,行政主体 处于优越和主导的地位。其三,行政关系是在行政主体行使行 政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其四,行政关系的发生不以双方当事人 的合意为前提,是依行政主体的单方意思表示而决定成立的。 这类关系如税务机关向纳税义务人征纳税款的行为、工商行政 管理局进行企业登记或企业监管的行为、交通警察指挥、疏导 交通的行为等。
a由于城市总体规划的修改国土资源局对甲公司6个月前依拍卖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证书收撤回b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对该县生产国家明令淘汰产品的某企业罚款3万元错误予以纠正c出于环境保护的政策考虑某县人民决定依法关停并转污染较重的17家蓄电池生产企业d山西省某地级市人民政府出于行业规模和安全生产的考虑决定依法关闭证照齐全的38家小煤窑
5-第五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马工程
![5-第五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马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b729a20daf45b307e871976b.png)
高等教育出版社
(4)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行政主体通 过相应行为从行政相对人处所获取的一切 (如罚没款物等)均应返还相对人;所加予 相对人的一切义务均应取消;对相对人所造 成的一切实际损失,均应赔偿;至于行政相 对人通过无效行政行为从行政主体处获得的 利益、好处是否均应收回,则应视相对人对 行政主体作出无效行为是否具有过错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章导语
本章教学重点:行政行为的分类、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行政行为效力的内容、行政行为的生效、行政行为的失 效。
本章教学难点:具体运用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分析行政 行为的效力与合法性。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全套课件349P)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全套课件349P)](https://img.taocdn.com/s3/m/0dec5c0d6edb6f1aff001ff8.png)
(二)行政法的作用
第一,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三,监督行政权力主体。
六、行政法学与行政法 行政法学是现代法律体系中一门相对独 立的学科,是以行政法为研究对象的 知识体系。行政法学对行政法的功能 有: (一)解释功能; (二)评价功能; (三)发展功能。
(二)行政权的分类 1、内容上的划分 2、形式上的划分
(三)特点
1、相对于立法权和司法权而言: (1)主动性(行政权的主动介入) (2)自由裁量性 2、相对于权利而言: (1)公益性 (2)优益性(当行政权与其他权利冲突时, 行政权具有优先执行力) (3)强制性 (4)不可自由处分性
3、行政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1)公民权利泛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 是指国家通过法律确认的,由相应的义务所保证的资 格、利益、自由和权能。 (2)一切国家权力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公民权利,权 力是权利的一种特殊形式,行政权可以看作是行使行 政的权利。 (3)行政权一旦产生,便与公民权利形成一种既相互 依存,又相互对立的关系。公民权利的享有程度会影 响到行政权行使的范围和方式。一方面,行政权设置 的初衷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因此公民权利应该配合 行政权的行使;另一方面,行政权的滥用会侵犯公民 权利,因此公民权利要很好实现就要依靠合理制约和 监督行政权来保障。
4、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
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市 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 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的总称;地方性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 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所制定 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 大会,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 规定,结合当地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特点等,制 定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e601f84b35eefdc9d33311.png)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第一章行政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行政与行政权一、行政一般行政或私行政公共行政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行为。
1行政是行政主体的活动注意:行政主体不等于行政机关 2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二、行政权概念: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的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
特点:公益性、强制性、能动性、不可自由处置性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决定权、行政执行权、行政裁决权三、行政法概念: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特征:1形式上的特征a行政法缺乏统一完整的法典b行政法由不同效力层次的法律规范组成 2 内容上的特征a行政法的内容广泛b行政法中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没有严格的区分 c行政法富有变动性第二节行政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法律解释国际条约和惯例判例行政法理论行政惯例注意:适用效力? 案例分析? “通告”的法律性质1998年5月,某市政府发布《关于白条猪进程销售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通告》规定:为让市民吃上放心肉,市政府决定禁止白条猪进城销售。
进入北行、九路、大西、大东四个农贸市场销售的猪肉,只由市肉联厂屠宰加工;禁止外埠白条猪肉进入本市销售。
7月10日,某县老城镇贩肉户王某,在北行出售白条猪肉时,被某市动植物检疫所以销售非本市政府确定的屠宰点屠宰的猪肉为由,对王某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罚没了共140.5公斤的白条猪肉。
王某不服处罚,于8月7日向某市某区法院以某市动植物检疫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是否会支持王某的诉讼请求?第三节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指导和规范行政法的立法、执法以及指导、规范行政行为的实施和行政争议的处理的基础性法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1 职权法定原则职权法定:任何行政职权的来源与作用都必须具有明确的法定依据,否则越权无效,要受到法律追究,承担法律责任。
(1)行政职权来源于法a行政主体必须依法设立,具有法定依据b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要由法律法规设定或者由有权机关依法授予(2)行政职权受制于法a行政主体应在职权范围内行事b行使职权的手段、方式、程序等也都要符合法律的明文规定(3)越权无效2 法律优先原则(1)行政立法必须具有明确而具体的法律根据(2)行政立法不得与法律相抵触,有抵触时,应以法律为准(3)根据特别授权,行政法规、规章先行做了规定,一旦法律就行政事项作出了规定,法律效力优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PPT课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fe0c6bfd0a79563d1e720b.png)
编辑ppt
9
第一节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四、行政法的特点
1.在形式上没有一部完整、统一、系统的成文实体法法典, 而表现为成千上万的行政法律规范的总和。
2.行政职权职责统一性(行政法的第六个基本原则)。 3.行政法律规范立、改、废的经常性(稳定性差、周期 短),变动性较强。
4.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没有明确界分,且常常存在于一个 法律文件之中。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二、三章为实 体规范,第四章处罚程序中又规定了调查、决定和执行三个 程序,属程序规范。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王茂生
2014.2
编辑ppt
1
第一编 绪 论
一、学习什么内容?
(一)行政法体系或行政法现象
1.行政法主体 2.行政行为 3.行政法治保障
(二)对应的行政法学理论
1.第一编 绪论,主要阐述行政法学的基本理论,如行 政法的概念、法源、分类、特点、作用、原则等。(第一章 行 政法基本理论)
编辑ppt
8
第一节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2.相对人作用于行政主体的关系,即监督行政的关系, 其功能为监督、制约、矫正、控制、保障行政主体及其行为 合法性,以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监督行政关系的特点:其一,是基于行政关系发生的。 其二,这种关系是依申请,即基于行政相对人的请求而启动 的。其三,这种关系往往是在第三者的主持下进行的,如行 政复议是在上级行政机关的主持下,行政诉讼是在人民法院 的主持下展开的。其四,争议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 的。其五,其核心是追究行政主体的法律责任。这种关系主 要由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三大制度构成,三者追 求的精神和目的是一致的,即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恢复 行政相对人被侵犯的权利。如,相对人对上述税务机关、工 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服而依法 申请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或请求赔偿。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77038e680203d8ce2f2492.png)
第一讲、绪论一、行政的基本涵义(Administration)(一)原始、基本涵义:政治事务的管理,也即众人共同事务的管理;逐日进行的连续性的具体活动。
(二)行政的分类:行政分为公共行政和私人行政;公共行政分为国家行政和非国家行政;国家行政又分为实质行政和形式行政;形式行政或者说行政机关的行政又分为行政执法、行政立法、行政司法。
(三)行政法的主要研究对象:公共行政→国家行政→形式行政(四)公共行政:包括国家行政和非国家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
1、公共行政的主体: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
2、公共行政的内容和对象: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
3、公共行政的目的:直接目的是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最终目的是个体私益的实现。
(五)几组概念的比较1、公共行政与私人行政:(1)主体不同:公法人,依宪法组织法成立;私法人依结社法公司法成立。
(2)目的不同:公益→私益;私益→公益(3)手段不同:强制性单方性;契约双方性问题1:公立学校行政的性质?问题2:私立学校行政的性质?2、国家行政与非国家行政:(1)主体不同:公法人,私法人(2)权力来源不同:宪法组织法;一般法律法规(3)手段和权限不同:一般,抽象;特定,具体3、实质行政与形式行政:(1)前者着眼于行为的性质;后者着眼于主体的性质(2)一方面,如果说行政立法、行政司法与行政执法不同,则二者相互交叉而不存在包含关系;另一方面如果说行政立法、行政司法与行政执法并无实质不同则,实质行政包含了形式行政。
二、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一)行政权1、概念: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的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的权力,是国家权力体系的组成部分。
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
A、源于宪法法律;B、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代表国家行使;C、是国家权力的一种。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 第五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件 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105bab726bec0975f565e205.png)
不予行政处分的情形有:① 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② 精神病人在不能识别或者不能控制自己 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③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④ 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或紧急 避险的;⑤ 违法行为已过追溯失效的;⑥ 因不可抗力而致违法的。
中央行政立法
应当从轻或减轻处分的适用情景:① 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② 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 的;③ 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④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① 国有土地、山林、水域、海滩的使用权出让; ② 无线电频率的配置;
③ 直接关系公共利
益。
3.认 可:指行政主体对申请人是否具备特定技能的认定,如律师资格认可、医师资格认可、会计资
格认可、建筑企业资质认可等。
4.核 准:指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产品和设备是否到达特殊技术标准的判断和确定,一般通过检
验、检测或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
六
行政许可的实施
七
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
第6 页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 证、执照等形式,赋予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的行政行 为。
二、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
1.行政许可是依法申请的行政行为 2.行政许可是对一般禁止的事项许可实施的行为 3.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是授益行政行为 5.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
第7 页
三、行政许可的根本原那么
合法性原那 么
合法性原那么是指行政主体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时,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 件和程序。其具体含义有: 1.行政许可的设定必须合法 〔1〕设立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设定行政许可 〔2〕严格按照法定的范围设定行政许可 〔3〕严格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设定行政许可 2.行政许可的实施必须合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行政确认的形式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行政管理的 实际,行政确认的形式主要有: 确定 认可 鉴证 证明 登记 鉴定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三、行政确认的原则和程序
(一)行政确认的原则
1 2
3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主编:石佑启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第五章 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
第一节 行政确认 第二节 行政许可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第五章 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
要点导言: 行政许可与行政确认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具体行政 行为。 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 职权范围内实施。 行政机关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除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 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当场作出书面的 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对 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许可的期限有 四种类型。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行政许可的范围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13条的规定,上述 事项,通过下列方式能够予以规范的,可 以不设定行政许可: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
的; (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3)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4)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 方式能够解决的。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行政许可的原则
行政许可原则 许可法定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效率与便民原则
权益保障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 监督原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三、行政许可的种类、范围和设定
(一)行政许可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行政许可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1 许可的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一般许可和特别许可。 2 享有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排他性许可和非排他性许可。 3 是否附加义务为标准,可以分为权利性行政许可和附义务 的行政许可。 4 能否单独使用为标准,可以分为独立的行政许可和附文件 的行政许可。 5 许可的目的和形式为标准,可以分为行为许可和资格许可。 6 根据许可性质、功能、适用条件的不同,行政许可分为以 下五类:
(1)普通许可 (2)特许 (3)认可 (4)核准 (5)登记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行政许可的范围
行政许可的范围:是指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的事项,即哪些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哪些事项不能设定行政许可。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二)行政可的范围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行政确认的种类和形式
(一)行政确认的种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行政确认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 根据行政主体是否主动进行确认,行政确认可 以分为依职权的行政确认和依申请的行政确认。 2 根据行政确认的内容不同,行政确认可以分为 对身份的确认、对能力的确认、对法律关系的确 认和对事实的确认四类。 3 根据存在领域的不同,行政确认可以分为公安 行政确认、民政行政确认、劳动行政确认、卫生 行政确认、环保行政确认和司法行政确认等。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12条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的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
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 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2)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 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3)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 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4)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 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 监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5)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依法确认原则 客观公正原则 保守秘密原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二)行政确认的程序
行政确认的一般程序主要包括:
1
2 3 4
申请 审查 作出决定 救济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第二节 行政许可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与特征 二、行政许可的原则 三、行政许可的种类、范围和设定 四、行政许可的实施 五、行政许可的撤销与注销 六、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前提下,行政机关 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 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 的行为。它具有以下特征: 1 行政许可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2 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许可 是对禁止的解除。 3 行政许可是一种授益性行政行为。 4 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 5 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 行政确认
一、行政确认的概念与特征 二、行政确认的种类和形式 三、行政确认的原则和程序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1世纪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一、行政确认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 位、法律关系或有关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 认可、证明并加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确认具有以下特征: 1 行政确认的主体是有法定确认权的行政主体, 即特定的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 行政确认的内容或目的,是对特定法律关系及 其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以及有关法律事实加以确定、 认可、证明,从而明确相应的权利义务,达到稳 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3 行政确认是要式行政行为。 4 行政确认是羁束性行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