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完成的48页PPT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完成的48页PPT
3.按语: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肩关 节、内脏病变为主。特别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急腹证疗效更 为显著。该穴是平衡穴位的代表穴位,也是开始研究的第一个 穴位。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最多,用途最广泛,疗效更为 理想,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穴位的名称确立先后经 历了肩周穴,中平穴,肩痛穴三个阶段。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王文远教授平衡针灸针刺 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城关区第三医院 高莉
肩痛病因
--现代医学病因(1)
多因肩关节周围组织, 如肌肉、肌腱、滑囊 等因冷冻、外伤、感 染所致。
肩痛病因 --现代医学病因(2)
8、突出安全无副作用:安全无副作用是平衡 针灸最根本的要求。一是避免晕针,二是 避免刺伤脏器,平衡穴位除分布在头面部 位的特定穴之外,其它穴位均分布于四肢 安全部位。
肩痛诊断标准
一、西医标准 ▪ ≥40岁,缓慢起病,多有受凉或外伤史。 ▪ 肩部疼痛逐渐加重,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 体征检查:肩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 ▪ X线检查阴性 二、中医标准 ▪ 风寒阻络:肩部疼痛,微恶风寒,手指麻木 ▪ 气虚血瘀:肩部疼痛且活动不便,气短乏力 ▪ 寒湿凝络:肩部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
肩痛穴
1.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2.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
现的针感为宜。 3.手 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4.针 感:以触电式针感向足面,足趾或
踝关节传导,出现麻胀感为宜。
肩痛穴
1.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 分泌。
2.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神经根型颈椎病,颈间肌筋膜 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 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 瘫痪,中暑,休克,昏迷,癫痫,精神分裂症。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课件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课件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
一.肩周炎的诊断标准:
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或感风寒湿邪。

2.好发年龄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右侧多于左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长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抗肩”现象。

5.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二.肩痛穴(经外奇穴):
腓骨小头与外踝尖连线之中上三分之一处,相当于足三里下两寸,偏外一寸。

三.适应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肩痛
四.操作:
1.取穴原则:左侧肩痛取右侧肩痛穴,反之亦然。

2.针刺方法:①消毒②进针③行针(提插手法,以泻为主)④出针
四.疗程
每日针1次,发病两2内,14次为1疗程;发病2-4周以内,21次为1疗程;发病4周以内,28次为
1疗程。

五.注意事项
1.消毒严格
2.针具
3.针刺后患者避免关节的剧烈运动。

六.作用:
1.促进炎症介质和炎症细胞的吸收
2.调整神经通道,松解组织粘连。

3.镇痛及提高组织痛阈。

七.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标准:
1.治愈:肩部疼痛消失,关节僵硬改善,功能恢复正常(前屈上举大于160度,外展大于80度,内收45度,拇指摸背达第十胸椎以上);
2.好转:肩部疼痛基本消失,关节僵硬改善,功能明显改善接近正常(未达到治愈标准),但活动后仍有疼痛。

3.无效:疼痛及关节僵硬无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无改变。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痛穴
胸 交 肩歌 降痛肩叉外痛诀 压腹部取丘穴: 腰痛病穴一称 痛与变腓寸中 与偏与神偏平 昏瘫落经腓穴 厥,枕,侧, 。。。
感谢您的关注
踝关节传导,出现麻胀感为宜。
肩痛穴
1.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 分泌。
2.主治: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神经根型颈椎病,颈间肌筋膜 炎,落枕,以及偏头痛,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 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癔症性昏厥,上肢 瘫痪,中暑,休克,昏迷,癫痫,精神分裂症。
肩痛诊断标准
一、西医标准 ▪ ≥40岁,缓慢起病,多有受凉或外伤史。 ▪ 肩部疼痛逐渐加重,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 体征检查:肩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肌肉萎缩。 ▪ X线检查阴性 二、中医标准 ▪ 风寒阻络:肩部疼痛,微恶风寒,手指麻木 ▪ 气虚血瘀:肩部疼痛且活动不便,气短乏力 ▪ 寒湿凝络:肩部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
颈肩痛预防--注意相关疾病
注意容易引起继发性肩周炎的相关疾病, 如糖尿病、颈椎病、肩部和上肢损伤、胸 部外科手术以及神经系统疾病,患有上述 疾病的人要密切观察是否产生肩部疼痛症 状,肩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减小,并应开展 肩关节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以保持肩 关节的活动度。
颈椎病
又称颈椎综合症,是颈椎骨关节炎、增 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 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 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 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 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 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主要症状就 是颈椎关节保持伏案姿势超过一定时间, 就会出现疼痛,另外,长期使用电脑或持 续伏案操作的人易发。
二、操作步骤
病人取仰卧位,暴露膝关节及以下。 取穴:肩痛穴(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 处)

针刺肩痛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肩周炎精品PPT课件

针刺肩痛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肩周炎精品PPT课件
❖ 临床表现:肩部弥散性疼痛,日轻夜重,夜间有 时被痛醒,而早晨起来病变肩关节稍事活动后疼痛 反而减轻。疼痛可连及上臂部.随后病情逐渐加重 ,最后导致肩关节僵硬,疼痛可有钝痛、刀割样痛 ,常于夜间加重,亦可放射至上臂和手.亦有因肩 部外伤、骨折或脱位,肩部施行较长时间固定,而 直接出现冻结肩者。
疾病简介
10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 临床检查:肩部有广泛压痛,以肩前及后二 处为剧,上臂紧贴胸壁而不能外展,肩关节 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旋外后伸障 碍最显著,如不能梳头、穿衣等.其主要病 理变化是充血、渗出、水肿或局部组织粘连 等变化 。
适应症 、禁忌症
❖ 适应症: ❖ 西医肩周炎诊断标准。 ❖ 禁忌症: ❖ 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
针刺肩痛穴配合动留 针术治疗肩周炎
❖ XX区中医院康复中心 ❖ XXX讲授
项目简介及特色
❖ 肩痛穴是临床治疗肩关节疾病的经验穴,动留针术 是在得气留针期间,病患肢体主动或被动的运动. 针刺经验穴“肩痛穴”,配合动留针术治疗肩周炎, 能大大缓解肩关节疼痛,较好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 受限的症状,提高了临床疗效。有利于减轻患者痛 苦,提高生活质量,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好转:症状减轻,肩关节活动受限有改善; 无效:症状无减轻,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注意事项
❖ 本项目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本 项目未见确切不良事件发生,只是行针忌粗 暴以免弯针或断针,针感以患者的耐受为度 .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课件

平衡针灸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课件

解剖学方面的认识:
在解剖学方面,基于对解剖形态和解
剖机能学的研究,认识到肩关节是由肩
肱关节、肩峰下结构、肩锁关节、胸锁
关节、肩胛胸壁关节、喙锁连接6部分 组成的多关节复合体。对肩峰下结构
的解剖形态和功能特点的研究,对肩关 节各主要滑囊的解剖学病理学研究,
对肩袖肌群组及其退变发生发展研究等 等,均为肩痛的诊断、分类及治疗提供 了理论依据。
第25页,此课件共48页哦
(9)突出安全无不良反应
安全无不良反应是平衡针灸学最根 本的要求.在针刺患者时最为常见的不 良反应是晕针,而采用平衡针灸治疗,最 长时间不超过3秒,所以患者来不及晕针, 针体就迅速退出,针体出来以后患者立 即解除了紧张害怕心理,针刺过程中常 见的医疗事故是刺伤脏器,而平衡穴位 均分布于四肢安全部位。
是对肩痛临床表现的记载。
第12页,此课件共48页哦
祖国医学对肩痛的认识:
明清时,对颈肩背、臂痛的病因病 机、诊断及治疗已渐趋完善,将因肩部 外露受风所致的肩痹痛称“漏肩风”, 据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的表现称“锁肩 风”等。
《医宗金鉴》总结了数千年来对肩 臂痛的认识,指出肩背痛有经络气滞、 气虚、血虚及兼风、痰等证候。
操作步骤
(1)穴位名称 肩痛穴(BP-LE6)(Jian tong Point)。
(2)穴位定位 此穴位于昨骨小头与外躁
连线的上1/3点处。 肩痛穴是平衡针灸治疗肩痛的主穴,
属经外奇穴之一,又称"中平穴",位于小 腿腓侧,腓骨小头与外踝高点的连线 的上1/3处;足三里穴下2寸,偏于腓侧 1寸处。
第38页,此课件共48页哦
因此,平衡针灸取穴原则选择了最佳捷径 即人体信息高速公路来完成信息传递。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PPT参考幻灯片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PPT参考幻灯片

2020/4/1
11
再见
2020/4/1
12
渐加重,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③体征检查:肩局部压痛,活动 受限,肌肉萎缩。④X线检查阴性。
• ①风寒阻络:肩部疼痛、抬举困难、手指麻木、微恶风 寒、舌
淡红苔白、脉浮紧。②气虚血瘀:肩部疼痛、上举困难、肩部活
动不便、面色灰白、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③
寒湿凝络:肩部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苔白腻、脉沉而迟 缓。
• (5)针刺体位:患者取坐位。 • (6)针刺角度:直刺角度。 • (7)针刺方法:采用2寸无菌性毫针,直刺2cm(1寸)左右。 • 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28号2寸毫针一支,行直刺法,进针约1寸左右,
可行大幅度提插捻转,以泻为主,待出现针感即可出针。病情较重、病 程较长的患者可留针以增强针效。留针期间可适当配合肩部运动,可使 患者的意念集中在“动”的患部,有利于激发经气,并较快地导引,气 至病所,抵御病邪。运动次数由少到多,频率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 以患者耐受为度。若患部肌肉粘连,血脉不通、气血不畅,运动以松解 粘连,通经活络,调和气机为目的;若是气血亏损,肌肉萎缩,机能衰 退者,运动则以运行气血,振奋阳气,活跃患部肌肉为目的。可视具体 情况做肩部的某种形式的主动或被动运动。
• 针刺得气的快慢、强弱与患者的体质、医者的针刺手法等有关。针刺 不得气者,可因取穴不准或因针刺角度、方向、深度未掌握好,也可 能是患者体质虚弱,经气不足引起,临床上应注意分析。一般说来, 气至而有效,气速而速效,但这是相对而言。
2020/4/1
9
治疗时间及疗程
• (1)早期患者,即出现临床症状2周以内者,针刺肩痛 穴, 每日1次,14次为1疗程。
经外奇穴之一,又称“中平穴”,此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 踝连线的上1/3点。也可根据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虚穴上1 寸,以偏于腓侧1寸的原则取穴。 • (3)局部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 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PPT课件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技术PPT课件

病变取右侧穴位。 • 针刺方法:3寸毫针平刺1.5寸左右。
• 针刺手法:一步到位针刺法。 • 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
神经。
疗程:
(1)早期患者,即出现临床症状2周以内者,每日一次, 14次一个疗程。 (2)中期患者,即发病2-4周者,每日一次,21次一个疗 程。 (3)晚期患者,即发病1月以上者,每日一次,28次一个 疗程。
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指掌关 节前凹陷中。
• 解剖: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
背动脉,皮下有手臂静脉网,和尺神经手背支 (指背神经),和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右病取左,左病取右,即上下左右 交叉为取穴原则。交叉取穴是平衡针法的特色之一, 来源于《内经》的巨、缪刺法。巨刺即左刺右,右 刺左,缪刺即交叉取穴。
平衡针灸学取穴原则
传统针灸以循经取穴、辨证取穴为基本 原则。平衡针灸主要采用定位取穴、交叉取穴、 对应取穴为基本原则。临床中也配合男左女右
取穴、左右交叉取穴、双侧同时取穴等取穴原
则。
二、诊 断 要 点
1、病人年龄在50岁以上,女性多于男性。常于肩部受寒后发 病。 2、肩部疼痛,活动时加重,昼轻夜重,多不能卧向患侧。 3、活动受限。肩关节活动受限,主要有上举、外展、后伸摸 背和穿衣受限。 4、压痛。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压痛,日久可 见肌肉萎缩。 5、肌肉抗阻力试验阳性。 6、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发现,部分患者可有骨质疏松肱骨头上 移或关节腔变窄。
单穴疗法原则上是一病一穴,一症一穴,80% 以上 的病症均可采用一个穴位。因为平衡针灸的目的不是 直接去治疗患者的疾病,而是利用一种人为的外因刺 激手段间接依靠患者自身不断修复、不断完善,恢复 患者机体内的平衡系统去治疗自己的疾病。平衡针灸 取穴总计38个平衡穴位,不足传统穴位的1/10。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课件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课件
患者准备
向患者解释针刺治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消除其紧张情绪。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持久的体位,以方便进针和留针。
进针、行针、留针等操作规范
进针方法
根据穴位所在部位和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进针方法,如指切进针 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等。进针时应快速破皮,减轻患者疼 痛。
行针手法
行针是针刺得气后,运用一定的手法以加强针刺感应和刺激强度。 常用的行针手法有提插法、捻转法、刮柄法、弹柄法等。
• 滞针:若因患者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而致者,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 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 紧张;若因行针不当或单向捻转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 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解除滞针。
• 弯针: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系轻度弯曲可慢慢将针起出 ;若弯曲角度过大时须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若由体位改变所致者须先矫正 体位再行起针。
针刺对神经传导和肌肉张力调节作用
神经传导调节
针刺可以刺激周围神经,调节神 经传导功能,抑制疼痛信号的传
递。
肌肉张力调节
通过针刺刺激,可以调节肌肉张力, 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促进神经பைடு நூலகம்生
针刺还可以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 修复,恢复神经功能。
03
肩痛穴位选择与定位技巧
常用穴位介绍及功能特点
肩髃穴
位于肩部三角肌上,有疏经通络、 理气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肩 周炎、上肢不遂、肩臂疼痛等。
肩髎穴
在肩髃穴后方,有舒筋活络、祛 风除湿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肩臂
痛、上肢麻痹或瘫痪等。
肩贞穴
位于肩关节后下方,可通经活络, 对治疗肩胛疼痛、手臂不举等有
一定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1/2021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5
详细操作步骤
• (4)取穴原则:交叉取穴。右侧病变取左侧穴位,左侧病变取右侧穴 位,即左右上下交叉取穴原则。
• (5)针刺体位:患者取坐位。
• (6)针刺角度:直刺角度。
• (7)针刺方法:采用2寸无菌性毫针,直刺2cm(1寸)左右。
• 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28号2寸毫针一支,行直刺法,进针约1寸左右, 可行大幅度提插捻转,以泻为主,待出现针感即可出针。病情较重、 病程较长的患者可留针以增强针效。留针期间可适当配合肩部运动, 可使患者的意念集中在“动”的患部,有利于激发经气,并较快地导 引,气至病所,抵御病邪。运动次数由少到多,频率由慢到快,幅度 由小到大,以患者耐受为度。若患部肌肉粘连,血脉不通、气血不畅, 运动以松解粘连,通经活络,调和气机为目的;若是气血亏损,肌肉
• (2)在急性期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严禁在局部进行机 械性治疗,如推拿按摩、火罐、刮痧、针灸针刀,药物封闭、理 疗烤电等,都会加重肩关节的急性炎症和水肿,待进人恢复期以 后在局部配合上述治疗,但不要过度,过度以后还会形成新的炎 症和水肿。
• (3)对体质虚、体质过敏,伴有慢性病的病人,针刺肩痛穴后可 出现局部痛或不适感觉,可以通过针刺膝痛穴即可缓解。
3/11/2021
3/11/2021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1
二、疾病诊断标准
• 1.西医标准
• ①40-50岁以上,缓慢起病,多有受凉或外伤史。②肩 部疼痛逐 渐加重,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③体征检查:肩局部压痛,活动 受限,肌肉萎缩。④X线检查阴性。
• 2.中医标准
• ①风寒阻络:肩部疼痛、抬举困难、手指麻木、微恶风 寒、舌 淡红苔白、脉浮紧。②气虚血瘀:肩部疼痛、上举困难、肩部活 动不便、面色灰白、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③ 寒湿凝络:肩部疼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苔白腻、脉沉而迟 缓。
75%酒精棉球,2%碘酊,无菌性橡皮手套,中式摄子1把,巴士 消毒液1杯。 • 2.操作准备 • 病人取仰卧位,暴露膝关节下肢。选定穴位,先用碘酒棉球在穴 位上消毒,然后用75%酒精棉球在碘酒消毒过的穴位上进行脱碘。 带一次性橡皮手套,取出无菌性针灸针。
3/11/2021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4
详细操作步骤
• (2)中期患者,即发病2-4周者,针刺肩痛穴,每日一次, 21次为1疗程。
• (3)晚期患者,即发病1个月以上者,针刺肩痛穴,每日1 次,28次为1疗程。
3/11/2021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9
注意事项
• (1)在急性炎症期水肿期所引起的肩部疼痛绝对不能进行功能锻 炼,待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可配合适度的功能锻炼,不能过度,过 度以后还会增加新的炎症和水肿。
一、前言
• 疾病简要概况
• 肩痛,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无菌性 炎症引起的临床肩痛症状表现之一,以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临 床特点,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肩痛病变进展 过程中,累及了较多的组织结构,疾病的初期、后期具有不同的 临床表现,其诊断命名也较复杂。
• 从祖国医学角度讲,本病属“痹证”、“肢节痛”范畴,多为上 肢筋脉、肌肉、关节等软组织受风、寒、湿淫邪外袭,闭塞经络, 气滞血瘀所致,主要表现为“肩痛累月,肩关节如胶连接不能 举”,又称之为“肩凝症”。
• 针刺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不应刻意地追求操作速度而 在没找到针感时即出针,针感的出现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
• 其次,平衡针法并不完全排斥留针,对于病情较重,病人不惧针 要求留针,病程较长的患者可以留针。一般要求1小时左右,可 起到加强针刺持续作用的功效。
•3/1留1/2针021期间可间歇行针,每针刺次肩行痛穴针治都疗肩可痛保技术留原来已至病所的经气, 7
• 针刺得气的快慢、强弱与患者的体质、医者的针刺手法等有关。针刺 不得气者,可因取穴不准或因针刺角度、方向、深度未掌握好,也可 能是患者体质虚弱,经气不足引起,临床上应注意分析。一般说来, 气至而有效,气速而速效,但这是相对而言。
3/11/2021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8
治疗时间及疗程
• (1)早期患者,即出现临床症状2周以内者,针刺肩痛 穴, 每日1次,14次为1疗程。
3/1萎1/2缩021,机能衰退者,运动则针刺以肩运痛穴行治气疗肩血痛,技振术 奋阳气,活跃患部肌肉为 6
详细操作步骤
• (8)针刺手法: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 (9)针刺特点: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时,在熟悉局部解剖定位
准确的基础上,要突出“三快”的特点,即进针快、出针感快、 出针快,整个针刺时间应控制在3秒钟以内,肩痛穴位置表浅、 临床操作安全。
3/11/2021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2
三、适应症
• 肩痛(包括肩周炎、颈椎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肩袖损伤、颈 肩肌筋膜炎、脆性骨软骨炎、冈上肌腱断裂等引起的 疼痛)。
• 四、禁忌症 • 孕妇禁用。
3/11/2021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痛技术
3
五、技术操作方法
• 1.器械准备 • 江苏省苏州市生产的平衡牌29号3寸0.35X75mm无菌性针灸针,
• (1)穴位名称:肩痛穴(BP—LE6)(jiantongPoint) • (2)穴位定位:肩痛穴是平衡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主穴,属
经外奇穴之一,又称“中平穴”,此穴位于腓骨小头与外 踝连线的上1/3点。也可根据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虚穴上1 寸,以偏于腓侧1寸的原则取穴。 • (3)局部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 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详细操作步骤
• (10)针感:以触电式针感向足面、足趾或踝关节传导出 现的麻胀 感为宜。
• 针感是指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经 气的感应, 又称“得气”。针刺必须在得气的情况下,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才 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针刺肩痛穴后,局部可出现酸麻胀感,及向 远处的不同程度的感传现象,这种感传现象是针刺肩痛穴得气的主要 标志,即针感向下传导至足面、脚趾或向上传导至膝关节以上,个别 患者可传导至肩部,传至肩部者疗效最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