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的真实性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https://img.taocdn.com/s3/m/d951fa38102de2bd9705883c.png)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闻媒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却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通过假新闻现象,探讨了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内涵,新闻真实性缺失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标签:新闻;新闻记者;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自觉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底线和神圣职责。
然而,这些本应烂熟于心的基本常识却不时被一些新闻从业者淡忘。
新闻真实的背面是新闻失实。
新闻失实包含整体失实和部分失实两种情形。
整体失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彻头彻尾的虚假新闻,它是因某种功利驱使而故意失实,是“冷静的头脑”干的,属于“观点上的撒谎”、“精神意义上的撒谎”〔1〕,不可原谅。
这种情形虽影响恶劣,但并不多见。
而部分失实则是一种潜在的隐性失实,绝大部分是一种不自觉状态下的行为,它虽接近整体真实却又存在部分失真之嫌,此种情形虽危害不大却时常可见。
一、新闻真实的哲学解读新闻真实,即要求新闻报道必须准确、客观、全面、深刻地反映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应当“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2〕,必须严格遵循“准确的事实”,选择“实事求是的叙述方法”〔3〕。
新闻真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个体真实与整体真实的统一个体真实又叫局部真实、微观真实,整体真实亦称总体真实、宏观真实。
个体真实是构成整体真实的基础,而整体真实则是对个体真实的总体统领和质的提升,但非简单相加。
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不仅要求新闻报道既要个体真实,又要整体真实,而且还需达到两者的有机统一。
其一,新闻报道中的各个元素必须真实可靠。
列宁曾要求任何新闻报道都要做到“绝对准确,没有一丝一毫的误差;事实经过再三核对;材料来源可靠,引语和数据准确无误。
”〔4〕构成一条新闻报道的要素很多,如果某一元素失真,这条新闻的真实性便会大打折扣。
这个道理虽容易理解,但操作起来却易出问题。
其二,单个事实要与同类事实具有质的关联度。
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同其他事物的联系之中,都是在不同的范围和层次上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和发展的。
论新闻的真实性
![论新闻的真实性](https://img.taocdn.com/s3/m/f9c86da4dd3383c4bb4cd2b0.png)
、
新 闻传播 的功 能是 通过 新 闻事实 去把 握世 界及人 类生 国舰艇形成对 峙。这一虚假新 闻被人链接到互联 网上 ,结果 活 的本质 , 以 , 闻写作必须客 观真实 ,这是新 闻工作者 许多家报 网转 载 、炒作 ,影 响面从 国内扩大 到国外 ,对国家 所 新 必 须信守 的基 本原则 。真 实性 是新 闻最 本质 的规定 性 ,它 和军 队声誉 造成严重 的负 面影响 。这一事例 足以证 明 ,由于 是新 闻独特力量 和高贵品质 的主要 源泉 ,体现着新 闻的基本 互联 网的开 放性、匿名性 和无 限性等特点 ,使 网络传播速度 特征 、性 质和要 求。新 闻真实性包 括两个方面 的内容 :一方 快 、存储 空间大 、互动性强 ,这也为虚假新 闻的泛滥提供 了 面 ,是指新闻事实真实准确 ;另一方面 ,是指新 闻传 播者对 便利 。 客观事 实的正确认识 和评价 。事实真实是新 闻真实 的首要要 3 . 责任不强 求 , 一 , 事实必须是真实 发生或存在 的,有 据可查 、 第 该 有 由于媒体 盲 目追求利益, 使得记者在对新 闻的采集就不能 为了发行量不惜对一些事件大肆吵作, 今天 证 可验 ;第二 ,新 闻要 素必须 是完 全 真实 的 ,即何人 、何 够认真 责任性不强, 明天辟谣 。可以说, 当前一些媒 体的炒作盛行, 为社会上 事 、时间、地 点 、过程 、直接 原因 、直接背景 、直接后 果、 刊登,
关键词 :真 实性 ;新闻传播 ;灵魂 ;虚假新 闻 近年来 ,随着我 国经济社会 的全 面进步 ,新 闻事业得 以 飞速发展 ,但与此 同时 ,激烈 的媒介 市场竞争对新 闻传播事 业也造成 巨大 冲击 。在 此种情形下 ,新 闻从业者面临着严峻 考验 ,有些采编人员 经不起 社会 的种 种诱 惑 ,背弃 了新 闻真 实性的基本原则 ,使假新 闻屡屡见诸 报端 ,不仅误导读者 , 严重损害媒体 的公信力 , 使每一个新 闻从业者蒙羞 。为 了 更 新 闻事业 的健康发展 ,无论在何时何 种情况下 ,新 闻从业者
新媒体时代如何判断新闻真实性
![新媒体时代如何判断新闻真实性](https://img.taocdn.com/s3/m/baeb840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f.png)
新媒体时代如何判断新闻真实性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然而,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广泛传播,新闻真实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判断新闻的真实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判断新闻的真实性。
一、查证来源在判断新闻真实性时,首先要查证新闻的来源。
可信的新闻来源通常是一些权威的媒体机构,如国家级的新闻机构、知名的报纸、电视台等。
这些机构通常有严格的新闻采编流程和编辑团队,能够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查看新闻的作者和记者的资质和信誉来判断新闻的可信度。
二、核实事实在判断新闻真实性时,需要核实新闻中所提到的事实。
可以通过多个渠道来核实事实,如查阅其他媒体的报道、查阅相关的专业资料、进行实地调查等。
如果新闻中提到了具体的数据或者引用了某个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数据和研究报告来核实。
三、分析报道角度在判断新闻真实性时,还需要分析报道的角度。
新闻报道应该客观、中立,不带有个人或团体的偏见。
如果新闻报道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可能存在信息的不准确或者歪曲的情况。
此外,还需要注意新闻报道的标题和导语是否与内容相符,是否夸大事实或者误导读者。
四、辨别虚假信息在新媒体时代,虚假信息的传播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判断新闻真实性时,需要辨别虚假信息。
虚假信息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缺乏可信的来源、缺乏证据支持、过于夸张或者不合理、与其他可信信息相矛盾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事实和专业知识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五、参考专家意见在判断新闻真实性时,可以参考专家的意见。
专家通常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对新闻进行客观、专业的评价。
可以通过查阅专家的评论、采访专家或者参与专家讨论等方式来获取专家的意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专家的意见也可能存在不同的观点,需要综合考虑多个专家的意见。
六、参与互动讨论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来判断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的辩论辩题
![新闻真实性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d35e529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d.png)
新闻真实性的辩论辩题正方,新闻真实性是媒体报道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公众对信息的信任度和对社会事件的了解。
新闻真实性不仅仅是媒体的责任,更是社会的需要。
首先,媒体作为公共信息传播的平台,应当承担起客观报道、真实呈现的责任。
名人名句中有一句“新闻是第一历史的草稿”,这句话反映了新闻的重要性和真实性对历史的影响。
如果新闻不真实,将会误导公众,导致社会舆论的混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此外,新闻真实性也是媒体自身的生存之道。
只有真实的报道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才能保持自身的声誉和地位。
因此,新闻真实性是不可或缺的。
反方,虽然新闻真实性是重要的,但是在现实中,新闻真实性往往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媒体自身的利益等。
名人名句中有一句“新闻就是报纸上没有的东西”,这句话反映了新闻报道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
在现实中,新闻报道往往受到政治压力和经济利益的影响,导致报道的不客观和不真实。
另外,媒体自身的利益也会影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为了吸引眼球和赢得点击率,媒体可能会夸大事实或者歪曲事实。
因此,新闻真实性并不是绝对的,它受到了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要求媒体完全做到真实报道。
在这个辩题中,正方强调了新闻真实性对社会的重要性,通过名人名句和经典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反方则从现实情况出发,指出了新闻真实性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名人名句和经典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双方观点各有道理,但是从整体来看,新闻真实性对社会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正方在这个辩题中更具有说服力。
媒体报道真实性辩论辩题
![媒体报道真实性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1d3aab6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15.png)
媒体报道真实性辩论辩题正方观点(支持媒体报道真实性):媒体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因为只有真实的报道才能让公众获得准确的信息,才能让社会得到真实的反馈。
首先,媒体报道真实性是为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人们通过媒体获取信息,如果媒体报道不真实,就会误导公众,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
其次,媒体报道真实性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如果媒体报道不真实,就会造成对某些人或事物的不公平对待,从而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因此,媒体报道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
名人名句,美国著名记者沃尔特·克朗凯特曾说过,“新闻报道的第一要务就是真实性。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媒体报道真实性的重要性。
经典案例,2014年,美国《纽约时报》因为报道不实被迫公开道歉,这一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媒体报道的真实性不容忽视。
反方观点(反对媒体报道真实性):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媒体报道往往受到政治、商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报道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首先,媒体往往会受到政治压力,因此报道会受到政治立场的影响,导致报道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其次,商业利益也会影响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因为媒体需要广告支持,所以会迎合广告商的利益,导致报道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因此,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并不是绝对的,需要审慎对待。
名人名句,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话告诉我们,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并不是绝对的,需要审慎对待。
经典案例,2019年,美国《华尔街日报》因为报道中国问题不实,遭到中国政府的处罚,这一事件表明媒体报道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综上所述,媒体报道的真实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我们不能简单地要求媒体报道的绝对真实,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媒体报道的真实性。
我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媒体报道,从多方面获取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
论新闻真实性的重要
![论新闻真实性的重要](https://img.taocdn.com/s3/m/e9edb9b025c52cc58ad6be6c.png)
论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新闻真实性的多层次性,即分为事实真实和本质真实或者宏观真实是新闻理论界的普遍观点。
具体到新闻摄影这种新闻形式,一是要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拍摄对象,强调新闻事件本身的客观真实;二是从事物的整体和相互的联系上看也应该是真实的,即:既要做到事实真实,又能全面揭示现实生活的真相,强调新闻摄影全面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环境。
同时,考虑到新闻摄影的特殊性,还要求新闻形象必须是现场选择抓取的,既不能干涉摆布,也不能事后重演甚至用模特代替,即新闻摄影形象的真实。
1、关于事实真实。
新闻摄影真实首先是由假照片的出现引起的,大跃进和中为了宣传而创作的照片给新闻摄影事业带来的极大的危害,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假照片假的地方,就是新闻摄影真实性要注意的地方。
从分析假照片入手,新闻照片真实性有两点要求:一是事实确凿,“恪守时间、空间和对象三位一体的摄影原则”;[10]二是文字说明准确可靠,事实上,如果在拍摄和后期制作过程中排除特技手段,照片本身是不存在假的问题的,很多假“新闻照片”都是文字说明“说”出来的,文字对照片解释的不准确直接导致读者对照片信息的曲解。
2、关于本质真实。
新闻摄影准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就是“对在生活中客观存在着的新闻事物的形象,进行一种事实求是的从内容到形式的直接反映”。
[11]讨论本质真实的前提,是新闻事实的真实,那么保证本质真实的手段就是对新闻形象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选择。
本质真实在理论上有很大争议,在实践中很难把握。
事实上,大量的个体新闻事件并不涉及严肃的本质问题,本质问题是一个宏观传播效果的评估和判断。
而且这个提法容易被人利用,借“真实本质”操纵新闻传播的典型历史教训是深刻的。
本质对新闻报道来说是一个临界点,只可接近无法达到。
与其说是本质真实,不如说是一种社会责任,即新闻记者和编辑为了维护社会利益而对新闻事件进行特定的鉴别和选择。
3、关于形象真实。
形象真实是要求摄影记者在不干涉对象的基础上选择抓取最能反映事物特征和本质的镜头。
新闻真实性的辩论辩题
![新闻真实性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2c5d621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1.png)
新闻真实性的辩论辩题正方,新闻真实性是媒体的生命线,我们认为新闻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新闻真实性是媒体的职责所在,媒体应该为公众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而不是虚假的信息。
毕竟,媒体的宗旨是报道事实,而不是编造事实。
其次,新闻真实性对于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至关重要。
如果媒体报道的都是虚假信息,公众将无法了解真相,社会秩序将受到影响。
因此,新闻真实性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重要保障。
反方,我们认为新闻真实性并不是绝对的,因为媒体也有其自身的立场和利益。
媒体可能会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报道的内容并非完全客观和真实。
此外,新闻真实性也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不同的记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理解,导致报道的内容存在偏差。
因此,我们认为新闻真实性并不是绝对可信的。
正方,虽然新闻真实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任媒体报道虚假信息。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你可以骗所有人一些时间,你可以骗一些人所有时间,但你无法骗所有人所有时间。
”虚假的新闻终将被揭露,对媒体的信任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媒体应该努力提高新闻真实性,为公众提供更加客观、真实的信息。
反方,我们并不是主张媒体可以随意报道虚假信息,而是认为新闻真实性并非绝对可信。
正如《1984》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媒体可以被用来操纵和控制公众的思想,因此新闻真实性并非绝对的。
我们应该对媒体报道持怀疑态度,多方求证,而不是盲目相信。
正方,虽然新闻真实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任媒体报道虚假信息。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你可以骗所有人一些时间,你可以骗一些人所有时间,但你无法骗所有人所有时间。
”虚假的新闻终将被揭露,对媒体的信任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媒体应该努力提高新闻真实性,为公众提供更加客观、真实的信息。
反方,我们并不是主张媒体可以随意报道虚假信息,而是认为新闻真实性并非绝对可信。
正如《1984》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媒体可以被用来操纵和控制公众的思想,因此新闻真实性并非绝对的。
新闻报道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新闻报道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https://img.taocdn.com/s3/m/7a0ec65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d.png)
新闻报道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近年来,新闻报道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广泛应用于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引导公众舆论。
然而,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人们开始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产生质疑。
本文将探讨新闻报道中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问题,并倡导媒体应加强自律,确保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公正性。
一、真实性问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其最核心的特征之一,它决定了新闻是否能够为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客观的事实。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常常受到质疑。
首先,新闻报道中的刻意虚构和夸大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吸引读者或者增加点击率,一些媒体不惜夸大事实、编造细节,甚至完全捏造新闻事件。
这种行为不仅欺骗了公众,也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声誉和信任度。
其次,新闻报道中的偏见和立场也会导致真实性问题。
新闻媒体有时会出于政治、商业或个人立场的考虑,有意或无意地选择性报道,忽略或歪曲一些事实。
这样一来,新闻报道就会失去客观性,变得带有明显的偏见。
为解决真实性问题,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新闻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培训,让记者牢记自己的使命,坚守真实和客观的原则。
2.建立科学的新闻采编流程,严格把关新闻真实性,对新闻稿件进行事实核实和多方求证。
3.加大对虚假新闻和不实信息的监督和惩罚力度,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和道德体系,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二、客观性问题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它要求记者在报道中保持中立和公正的立场,不偏不倚地传递信息。
然而,在现实中,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也常常受到质疑。
首先,一些记者或媒体出于自身利益或意识形态的影响,往往会选择性报道,忽略某些事实,甚至歪曲事实。
这种选择性报道使得读者很难获得全面和客观的信息,产生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其次,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兴起给了个人表达观点的平台,但也容易导致信息的偏颇和主观性加强。
在新闻报道中,一些个人意见和情绪往往被过度强调,以致于影响到了报道的客观性。
新闻报道中的真实性与提高建议
![新闻报道中的真实性与提高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044c53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f.png)
新闻报道中的真实性与提高建议一、新闻报道中的真实性问题新闻作为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职责。
然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虽然媒体机构与记者们常常努力追求真实的报道,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许多媒体机构以商业利益为导向,更关注点击率与收益,而不是完全追求真相。
其次,媒体采访的对象可能存在偏见或利益诉求,致使报道失去公正性。
最后,社交媒体和网络传播的兴起,使得虚假信息与谣言传播更加容易,造成了新闻真实性的进一步挑战。
面对新闻报道中的真实性问题,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些建议来改进现状。
二、提高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建议2.1 加强媒体自律与教育首先,媒体机构应加强自律与伦理规范,树立诚信、公正、客观的价值观。
通过建立或加强内部审查机制,媒体能够更好地把控信息源头,减少对虚假信息的传播。
此外,媒体从业人员也需要接受更加深入的伦理教育,提醒他们在新闻报道中应该遵循的规则和原则,如公正、中立和客观。
2.2 加强合作与验证其次,媒体机构与记者们可以加强与权威机构的合作,共同验证新闻事实的真实性。
通过与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等建立紧密联系,媒体能够获得更加可靠的信息来源,提高报道的客观性。
此外,建立事实核查机构,对新闻报道中的事实进行验证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这些机构可以依靠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新闻报道中的信息进行真实性核实,为读者提供可信赖的新闻。
2.3 增加透明度与公开性另外,媒体机构应该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性,让读者明确了解新闻报道的来源、整理过程以及经过何种核实。
公开报道的方式可以减少信息不透明和源头模糊带来的猜疑,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同时,媒体应积极与读者互动,接受读者意见和监督,及时修正错误和不准确的报道。
2.4 鼓励多方面观点的呈现此外,新闻报道应该多方面呈现,避免偏见和片面性。
媒体机构应该鼓励其记者采访多个相关方面,以获取全面的信息,而不仅仅是依赖个别观点或消息来源。
举例说明新闻真实性
![举例说明新闻真实性](https://img.taocdn.com/s3/m/cf1c093743323968011c92f4.png)
1、新闻采编实务中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客观性原则,请你谈谈客观性原则的内涵,并举课堂讲授之外的例子加以阐述。
要求:400字以上。
2009年10月14日“艾滋女”开博曝光性接触者即见诸报端;10月13日,河北一男子杨某盗用前女友闫德利的名字开设了博客,捏造闫德利卖淫、患艾滋病和嫖客发生性行为的博文,以及闫德利的私人生活照片。
包括一些大型门户网站在内的各网站贴吧纷纷转载杨某博文同时,电视台也不放过这种吸引大量眼球的机会,纷纷报道“艾滋女事件”。
但是这些媒体和网站在报道这一事件时却并未对事件加以核实,而是直接引用博文:“我的人生既然已经烂了,那就要烂出名气!”一开始,就把闫德利推向了公共舆论的漩涡。
根据陆定一“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新闻信息有两个本质属性:一个是客观真实性,即新闻信息必须有客观真实性,它传达的是客观的事实而不是虚构的或者捏造的事务;另一个是及时性与新意。
其中,客观真实性原则是新闻的第一标准。
从总体上、发展趋势上把握了真实性,才能揭露事物真相,才能抓住新闻真实的灵魂。
就“艾滋女事件”的传播过程而言,一些报纸、电视台与网络媒体在将闫德利男友杨某的博文转变成新闻的过程中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并不是单个的记者或编辑的新闻价值观有问题所导致,而是这些作为“把关人”的媒体组织对新闻的把关标准出现偏差使然。
在我国传媒逐渐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原本由政府支撑的局面逐渐打破,进而转向市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介市场,“眼球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眼球即意味着利润。
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传媒组织一直在权衡真实而没多少受众的新闻与虚假与轰动且能吸引大量受众的新闻哪个更能赚钱,而传媒组织选择的最终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于是凭着这样的“把关”标准与新闻价值观去生产及传播信息,捏造、编造并传播各种虚假新闻便在情理之中了。
新闻真实性的辩论辩题
![新闻真实性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9077888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2.png)
新闻真实性的辩论辩题正方,新闻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对于公众而言,真实的新闻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因此,新闻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坚决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首先,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严格遵守新闻报道的伦理准则,确保报道的真实性。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人民不应该被蒙蔽,真相应该得到揭露。
”只有真实的新闻才能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做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新闻的真实性关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如果新闻报道不真实,会导致社会舆论的混乱,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比如,2018年美国一家媒体报道了一起未经证实的事件,结果导致了社会的恐慌和混乱,这就是新闻不真实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再者,新闻的真实性也关乎新闻媒体的信誉。
只有真实的新闻报道,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而一旦新闻报道不真实,将会严重损害媒体的信誉,甚至导致媒体的倒闭。
因此,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综上所述,新闻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坚决维护新闻的真实性,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可信。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只有真实的新闻报道,才能让公众获得真正的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
反方,新闻真实性固然重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新闻的真实性往往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受到了新闻媒体的立场、利益、传播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新闻的真实性并不是绝对的。
首先,新闻媒体往往受到政治、商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报道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
比如,某些媒体可能会为了符合政治立场或者商业利益而夸大或者歪曲事实,这就导致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
其次,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也受到了传播方式的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往往比真实信息更快,这就导致了真实新闻和虚假新闻的辨别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新闻的真实性并不是绝对的,需要公众具备辨别的能力。
再者,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也受到了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新闻真实性辩论辩题
![新闻真实性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5c79000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96.png)
新闻真实性辩论辩题正方:新闻真实性是新闻报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它关乎到公众的知情权和对事件的正确认知。
首先,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的第四权力,其报道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如果新闻报道不真实,就会误导公众的认知,导致社会舆论的偏颇,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其次,新闻的真实性也关系到媒体的信誉和公信力。
一旦媒体被证实报道不实,将会受到公众的质疑和谴责,严重影响其声誉和市场地位。
因此,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加以保障。
名人名句,美国记者沃尔特·利普曼曾说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线。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经典案例,比如2014年的“虚假新闻门”事件,美国一家新闻媒体报道了一起涉及名人的虚假新闻,导致该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广告商纷纷撤离,最终导致了该媒体的倒闭。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新闻真实性对媒体的重要性,也给其他媒体敲响了警钟。
反方:尽管新闻的真实性是重要的,但是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真实。
首先,新闻报道往往受到政治、商业等多方面的影响,导致报道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其次,新闻报道涉及到的事件复杂多样,很难完全还原事实真相。
再者,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也受到记者主观意识和价值观的影响,很难做到客观公正。
因此,我们不能对新闻的真实性要求过高,应该理性对待新闻报道,多方面获取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名人名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事实上,我不是害怕谎言,而是害怕被隐瞒。
”这句话表达了对新闻真实性的怀疑,也引起了人们对新闻报道的思考。
经典案例,比如2018年的“假新闻风波”,许多新闻媒体因为报道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导致公众对新闻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然而,随后的调查发现,一些所谓的“假新闻”其实是由政治利益和商业目的所导致的,新闻媒体并非完全可以避免。
这个案例表明,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我们不能对其要求过高。
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https://img.taocdn.com/s3/m/5dbcd46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c.png)
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摘要当今社会由于一些媒体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虚假新闻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
本文针对虚假新闻泛滥成灾出现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强调了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同时作为新闻线索提供者、新闻编写者,以及新闻把关人应积极维护新闻写作的真实。
关键词:新闻真实性新闻失实新闻工作者目录第一章新闻写作真实性的含义 (6)(一)事实真实是新闻的本源 (6)(二)真实性事新闻传媒必须遵循的原则 (7)(三)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的被报道出来 (7)第二章新闻失实现象的原因及危害 (7)(一)导致新闻失实现象的原因 (8)1.政治原因的影响 (8)2.经济原因的影响 (9)3.社会原因的影响 (9)4.新闻报道者故意原因的影响 (9)5.新闻报道者非故意原因的影响 (10)(二) 新闻失实的危害 (10)第三章维护新闻真实,防止新闻失实际 (10)(一)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 (11)(二)培养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11)(三)加强受众对媒体以及新闻工作者的监督 (11)(四)加强新闻工作的规章管理制度 (11)(五)加强法制教育,尽快出台有关新闻造假的相关法律 (12)新闻写作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所有从事新闻工作的新闻工作者们都必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利益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改变,新闻事业也与其他行业一样,不断蓬勃发展。
但是就在这发展的社会下,纵观国内外传媒,利用虚假新闻制造卖点,新闻严重失实,使得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了威胁。
严重损害了新闻在受众心中的影响力以及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必须及时予以根治。
一、新闻写作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写作真实性最简单的定义:新闻报道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
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新闻的生命力。
(一)事实真实是新闻的本源。
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新闻真实性辩论辩题
![新闻真实性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18012a3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23.png)
新闻真实性辩论辩题
正方观点:
新闻真实性是媒体报道中最基本的要求,因为真实的新闻才能让公众获得准确
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首先,新闻真实性是媒体的职责所在,媒体应该坚守事实,不捏造、不歪曲事实。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你可以愚弄所有人一段时间,你也可以愚弄一些人所有的时间,但你无法愚弄所有的人所有的时间。
”这句话告诉我们,虽然有些媒体可能会通过捏造新闻来吸引眼球,但最终他们将会失去公众的信任。
其次,新闻真实性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也至关重要。
如果媒体随意捏造新闻,将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甚至引发严重后果。
比如,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一些媒体捏造了大量假新闻,导致社会分裂,甚至有人因此做出了极端行为。
因此,新闻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媒体应该严格遵守真实性原则。
反方观点:
新闻真实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每个人对于真实的理解都有所不同。
首先,新闻报道往往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绝对客观和真实。
比如,某些政府可能会通过控制媒体来发布符合自己利益的假新闻,这就是新闻真实性的相对性。
其次,新闻报道往往会受到记者主观意识和价值观的影响,导致报道偏颇。
比如,有些记者可能会对某些事件持有偏见,从而在报道中夸大或缩小事实,这也是新闻真实性的相对性。
因此,我们不能要求新闻报道绝对真实,而应该理性对待新闻,多方获取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
综上所述,新闻真实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绝对的标准来衡量。
我们应该理性对待新闻,多方获取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只有通过多方获取信息,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
新闻真实性的理解
![新闻真实性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d19b15e284ac850ac0242db.png)
浅谈我对新闻真实性的理解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
这一定义简洁概括了新闻的特点,也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实践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辨别新闻真假的主要标准。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的基本属性和共同特点。
我个人觉得新闻真实性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新闻事实真实准确,二是指新闻传播者对客观事实的正确认识和评价。
客观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事实真实是新闻真实的首要要求,其含义是事实是必须真实发生或存在的,有据可查,有证可验,新闻的要素必须完全真实的,必须确凿无误的。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外,还要从事实的总体上,从事实的内在联系中把握事实,努力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对客观实际作出真实的反映。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人们注意到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它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掌握全部事实的基础上,努力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如2011年7月23日20时34分,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行驶至温州市双屿路段时,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事件,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并连续几天都继续跟踪报道事件发生之后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还有国家领导人采取的态度和措施。
客观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中,新闻工作者并不能这样就让新闻报道事实,还是得认真努力地挖掘事实的真相,而不是随意失实报道新闻。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对新闻本质的要求。
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新闻则是新闻工作者客观反映事实的结果。
新闻能否真实,关键在于新闻工作者的反映是否正确,他的主观认识能否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并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做到了这一点,他写的新闻就是真实的,反之,他写的新闻就是失实的。
新闻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工作者对待事实的态度,新闻工作者尊重事实,对事实采取正确的科学态度,如实反映事实,这样才能体现新闻的真实性。
I 报道真实的新闻才能取信于民,人民群众每天为了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信息,了解世界变动的真实情况,才会通过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等不同途径接受新闻媒体的宣传,人民群众接受媒体的宣传和接受多少,就得取决于人民群众对媒体的信任度,这种信任度是以报道真实,讲真话为前提的。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辨析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3bd77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8.png)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辨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然而,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人们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产生了更高的关注。
本文将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进行辨析,并探讨如何判断一篇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1.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辨析真实性是评判新闻报道的首要标准,意味着新闻报道应当客观地反映事实,而不受个人意识形态和主观意见的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新闻报道的来源来判断其真实性。
权威的媒体机构和可信的记者往往能够提供更加可靠的新闻报道。
另外,多方求证也是判断新闻报道真实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当同一事件在多个媒体机构得到独立报道,并且得出的结论一致时,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这是真实的报道。
其次,新闻报道应当提供充分的证据和事实依据。
这意味着新闻报道需要给出相关的数据、目击者证言以及权威专家的评论等证明其真实性的信息。
通过查证这些证据和事实,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最后,新闻报道应当避免夸大和歪曲事实。
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可能会为了吸引眼球而夸大报道,或者有意误导读者。
我们需要通过对报道内容的细致分析,辨认出其中的虚假和夸大之处。
2.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辨析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指的是报道应当不带个人偏见和立场,客观中立地呈现事实。
首先,新闻报道应当注重平衡报道。
这意味着在报道涉及争议性话题时,需要给予不同立场的人以平等的发言机会,以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问题的各个方面。
报道中应当呈现多方意见,并避免扭曲和刻意忽略某些声音。
其次,新闻报道应当言之有据,情理相符。
这意味着报道应当用事实和证据作为依据,而不是凭空臆断或者个人主观判断。
同时,报道的内容需要符合一般的逻辑和常识,避免出现荒谬的论述和不合理的观点。
最后,新闻报道应当避免个人立场的渗入。
记者在撰写报道时应当保持中立,不加入个人情感和立场。
在报道涉及道德和伦理的问题时,应当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而不是强加个人价值观。
新闻真实性辩论辩题
![新闻真实性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0ffd515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2.png)
新闻真实性辩论辩题
正方,新闻真实性是媒体报道中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它关乎到公众的知情权和社会的公正性。
首先,新闻真实性是媒体的职业操守,媒体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报道事实,而非捏造或歪曲事实。
名人名言中,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你可以欺骗所有人一部分时间,也可以欺骗一部分人所有时间,但你无法欺骗所有人所有时间。
”这句话告诉我们,虽然有些媒体可能会通过编造新闻来吸引眼球,但长久来看,只有真实的报道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
另外,新闻真实性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需要。
如果媒体随意歪曲事实,可能会误导公众,导致社会动荡甚至危机。
比如,2014年发生在乌克兰的“乌克兰政变”事件,媒体的不实报道导致了国内外的恐慌和混乱,这就是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所在。
反方,然而,新闻真实性也并非是绝对的。
媒体的报道往往受到政治、商业等利益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颇。
比如,美国的主流媒体在报道国际新闻时,往往会带有一定的西方价值观和立场,忽略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观点。
这就说明了新闻真实性并非是绝对客观的。
另外,新闻真实性也受到了技术的挑战。
随着深度假新闻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媒体的报道很容易受到伪造和篡改,这也给新闻真实性带来了挑战。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要求新闻绝
对真实,而应该更多地从多方面去理解和解读新闻。
在这场新闻真实性的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正方强调了新闻真实性对于媒体的职业操守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而反方则强调了新闻真实性并非绝对客观,受到了政治、商业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在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同时,也要更多地从多方面去理解和解读新闻,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客观的信息。
新闻真实性的辩论辩题
![新闻真实性的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a4ac37a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2.png)
新闻真实性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新闻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对于社会公众而言,真实的新闻是他们获取信息、做出判断的重要依据。
因此,新闻的真实性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首先,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媒体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
作为新闻从业者,他们应该遵守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如客观、公正、真实等,以确保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新闻媒体是国家的第四权力”,因此新闻媒体应该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其次,新闻真实性对于社会公众的判断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新闻报道不真实,可能会误导公众的判断,导致社会不稳定甚至混乱。
例如,2003年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一报道最终导致美国政府对伊拉克进行了军事干预,但后来证实这一报道是不真实的,这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因此,新闻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对于社会公众的判断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新闻媒体应该严格遵守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反方观点:新闻真实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人对于新闻的真实性有不同的认知。
因此,新闻的真实性并非绝对存在,而是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首先,新闻报道往往受到新闻媒体的立场和利益的影响。
新闻媒体往往会根据自身的政治立场和经济利益来选择报道内容和角度,从而影响新闻的真实性。
例如,美国的福克斯新闻和CNN新闻在报道同一事件时往往存在明显的立场和角度差异,这就反映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相对的。
其次,新闻报道往往受到记者主观意识和主观判断的影响。
记者在采访和报道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自身的主观意识和主观判断的影响,从而影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例如,有些记者可能会在报道中夸大事实或者加入自己的主观评论,这就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因此,新闻的真实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受到新闻媒体的立场和利益以及记者的主观意识和主观判断的影响。
因此,我们不能对新闻的真实性有绝对的要求,而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背景进行判断和分析。
新闻真实性辩论辩题
![新闻真实性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e6b8b39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2.png)
新闻真实性辩论辩题正方,新闻真实性是媒体的生命线,我们认为新闻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新闻的真实性是媒体的基本职责,媒体应当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而不是歪曲事实或捏造新闻。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你可以愚弄所有人一段时间,你也可以愚弄一些人一段时间,但你不可能愚弄所有人一直时间。
”如果媒体失去了真实性,那么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最终导致媒体的崩溃。
其次,新闻的真实性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也至关重要。
假新闻和不实报道可能会引发社会恐慌和不良情绪,甚至导致社会动荡。
因此,媒体应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和道德准则,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反方,我们认为新闻真实性并非绝对重要,因为新闻本身就是由人来报道和编辑的,而人是有主观意识和情感的。
因此,新闻的真实性往往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说,“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相信的事实。
”新闻媒体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立场和利益来选择报道和解释事实,这是不可避免的。
此外,新闻的真实性往往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绝对客观和公正。
因此,我们认为新闻的真实性并不是媒体的生命线,而是媒体的生存策略。
正方,对于反方的观点,我们可以举出很多案例来证明新闻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有大量的假新闻和不实报道在社交媒体上流传,严重干扰了选民的判断和决策,甚至可能影响选举结果。
另外,2019年新冠疫情期间,有很多不实报道和谣言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导致公众恐慌和不良行为。
这些案例都充分说明了新闻的真实性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反方,虽然有这些案例,但我们认为新闻的真实性并不是绝对重要的。
因为新闻本身就是由人来报道和编辑的,而人是有主观意识和情感的。
因此,新闻的真实性往往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说,“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相信的事实。
”新闻媒体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立场和利益来选择报道和解释事实,这是不可避免的。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如何评判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如何评判](https://img.taocdn.com/s3/m/9cde0e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5.png)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如何评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如何评判新闻报道作为传递信息、反映社会现象和具备监督权力的一种途径,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然而,当前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爆炸式增长,使得真假信息难辨,并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评判标准,并介绍一些提高新闻报道可信度的方法。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价值的基础之一,它关乎着公众对信息的信任度。
真实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判:1. 来源可靠性:报道的来源直接关系到新闻的真实性。
报道如果明确标注了消息来源并提供了证据来支持其可信度,那么读者可根据来源的可靠性来评判新闻的真实性。
一些著名的新闻机构和具备公信力的媒体往往相对可信,因为它们有严格的新闻道德标准和专业的新闻采编团队。
2. 事实可证实性:新闻报道中所传递的信息应该能够被证实。
如果报道中提供了足够的细节、事实和证据,读者可以通过验证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来评判报道的可信度。
而一些缺乏事实支撑、流言蜚语或只凭个人主观判断的报道更容易引发公众对其真实性的怀疑。
3. 多方求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可以通过多方求证来判断。
如果相同或类似的报道在不同的媒体中得到了证实,那么它的真实性会相对更高。
此外,获取相关方面的观点和回应也有助于评估报道的真实性。
除了以上判断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标准,我们还需要关注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可信度是指新闻报道所传递的信息是否是准确无误的、具有权威性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闻报道的可信度进行评估:1. 编辑精细度:可信的新闻报道通常有专业编辑进行编辑和校对。
这些编辑能够确保新闻报道在语言、逻辑和事实陈述上的准确性。
另外,文章结构和内容的组织也要合理有序,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所传递的信息。
2. 客观中立性:新闻报道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
报道中应该以事实和证据为依据,避免出现主观意见或个人偏见。
这样才能增加报道的可信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闻的真实性
摘要:对于媒体而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没有了真实,新闻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本文主要概括新闻真实性的含义、新闻真实性的意义以及探讨如何从法律、新闻工作者和受众方面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关键词:新闻真实性,假新闻,舆论,道德约束
在现代社会,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功能主要是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传播知识,人们会借以新闻这个途径了解世界,从而被新闻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是被改造思想观念。
一旦新闻媒体传播不真实的新闻,受众则会不知情的接受假消息,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社会轰动。
因此,新闻媒体发布和传播的信息必须真实的可信的。
一、新闻真实性的含义
马克思认为,新闻报道要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而不是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
意指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写新闻,不能弄虚作假,伪造假新闻。
那么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究竟是什么?新闻真实性指的是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要经得起核对。
这六个要素是新闻报道中或不可缺的部分,而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则从这六要素中体现。
所有的新闻报道都是以真实的事实为基础做文章的。
新闻工作者就应该摆出事实,揭露真相,而不是捏造虚假事实,报道假新闻。
现如今有些新闻是为了制造舆论轰动而撰写假新闻。
譬如前段时间各大报纸都发表了温州乞丐获700万拆迁补偿的新闻,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但经一些有心的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这是一则假新闻,严重与事实不符。
这种捏造事实的假新闻在客观现实面前很容易暴露真面目。
因此,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检验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的唯一标准。
新闻媒体本应该以报道客观事实为基础的行业。
但是在我国,新闻失实是十分常见的现象。
我国新闻媒体总喜欢把道听途说的事件或者是没有查清真相的事件报道出来。
这是一种误导公众、混淆视听的不法行为。
然而,新闻媒体之所以报道这些虚假新闻,就是为了吸引受众目光,制造舆论话题,以扩大新闻媒体的知名度。
一些不道德的新闻工作者把新闻当做一种牟利的手段,随意肆写假新闻,把新闻商业化低俗化。
当然也不排除是新闻工作者采访不够深入、知识水平不高的问题。
二、新闻真实性存在的意义
新闻媒体的报道范围很广泛的,其内容包括民生、文化、经济、军事和政治,所以新闻带给人们的冲击和影响是极其强大的,这种影响会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无可否认的是新闻的存在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信息,甚至成为了人们日常的谈资。
一些热点新闻很容易制造成舆论。
由此看出,新闻媒介与大众舆论是存在一种密切的关系。
这种密切关系新闻媒体和舆论是因果关系,新闻媒体负责反映舆论、引发舆论和引导舆论。
所以新闻媒体在这环节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引起舆论,供人们讨论。
舆论作为普遍的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具有正负两面作用。
好的舆论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好的舆论则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正因为舆论的作用不是完全正面的,所以新闻媒体作为一个平台必须发表真实的新闻,引发正确的舆论。
今年有一则引起轰动的假新闻,3月份多家媒体报道了90后女孩文芳蹲在路边给一名流浪老人喂饭的图片,该喂饭女孩被冠以“深圳最美女孩”的头衔。
一时间,这个给老人喂饭的女孩在网上爆红,人们都赞美这女孩善良美丽,引起很多人的舆论。
但记者经调查,这爱心行为可能是商业炒作,有目击者表示,女孩仅仅是利用老人摆造型,并非是真心照顾老人。
事情的真相被报道出来,人们又是一阵唏嘘。
类似这种炒作新闻只会致使负面的舆论。
一旦假新闻真相被暴露出来,它的正面影响完全变成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可能更加恶劣。
新闻媒体不应该制造不和谐的社会舆论,而是应该正确的引导社会舆论。
而新闻媒体要正确的引导社会舆论,就必须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媒体要有社会责任感,对受众负责,也就是对自己负责。
如果新闻媒体总是发表一些弄虚作假的新闻,很容易致使受众的流失。
因为受众总是关注一些不真实的新闻,以至于知道真相后失去对新闻媒体的信任感。
现如今,我国受众市场潜力十分巨大,许多外国媒体对中国受众虎视眈眈,要将这个潜力股拿下来。
我国新闻媒体要紧握国内受众,就必须保持职业责任感,不弄虚作假,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才能赢得国内受众的心和信任。
更何况,假新闻的泛滥会使新闻媒体的形象大跌。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我国新闻媒体总是发布假新闻,只会在全世界面前闹笑话。
这丢的不仅仅是新闻媒体的脸,还有站在新闻媒体背后的人们和政府。
新闻媒体是党、政府、人民的喉舌。
广大人民群众为了能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种信息和社会动态,便会关注新闻媒体。
因此新闻媒体一定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把真实正确的信息传达给人民群众。
在大跃进运动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界长时间报道一些造谣新闻。
在大跃进时期新闻媒体报道一些不仅浮夸而且脱离实际的新闻,误导人们做一些不
切实际的行动。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新闻的真实性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指引是多么的重要。
新闻媒体只有坚持真实性,才能帮助党和人民正确认识世界,才能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
三、如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换句话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致使我们必须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因此,如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是我们的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重要事项。
为了防止假新闻对社会造成危害,我们必须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第一,要维护新闻真实性,政府必须先立新闻法。
事实上,我国至今没有新闻法,只有新闻法规。
新闻传播领域缺少法律的规范约束,以至于许多新闻工作者钻法律空子,让假新闻日益泛滥。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授陆敏介绍,目前刑法当中并没有合适的条款来规定虚假新闻,还认为:“如果有了新闻法,有关事故发生后,就可以明确过错和责任,而不用像现在这样牵强地去找法条适用。
但是不能动不动就用刑法来规范,刑法毕竟是最严厉的法律。
”⑵新闻法既可以保障新闻工作者工作的合理性,又可以规范新闻工作者的。
正因为如此,我国政府应尽快推出新闻法的制定和出台。
第二,要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工作者应该规范自我行为,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在新闻及工作的人就应该独善其身,抵制各种诱惑,做一个有职业道德的新闻工作者。
那么我们如何培训优秀的新闻工作者?首先从做思想教育下手,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建设以及道德约束。
接着是强化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培训,让新闻工作者学到更多专业知识和常识,避免出现知识性不强而造成假新闻。
第三,要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广大受众应该保持怀疑的心态,揭露真相,打击假新闻。
假新闻之所以泛滥,还是因为新闻工作者为了迎合广大受众的口味而制造。
因此,受众也应该有责任有道德的怀着怀疑的心态去质疑新闻的真假,让假新闻没有市场,以尊重和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没有真实性,新闻也就没有了意义。
在这假新闻泛滥的时代,坚持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就显得极其重要。
政府、新闻工作者和受众皆应站在统一战线,共同抵制假新闻,打造一个坚持真实性的新闻世界!
参考文献:
⑴李良荣著的《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⑵《中青报——假新闻该如何管》,2007年7月30日,来自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