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吸附氮气吸附法比表面积测定

合集下载

氮气吸附法在测定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的注意事项

氮气吸附法在测定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的注意事项

氮气吸附法在测定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氮气吸附法测定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样品的制备:样品必须充分干燥,避免含水分或其他挥发性
物质的干扰,影响测量结果。

2. 测量温度:测量温度应控制在常温下,避免在高温下气体分
子的热运动影响测量结果。

3. 测量时间:测量时间应根据不同催化剂的特性进行调整,避
免过短或过长的测量时间影响测量结果。

4. 仪器操作:仪器的操作应符合操作规程,避免误操作或操作
不当导致数据不准确。

5.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应严格按照方法规定进行,避免数据误
差或偏差。

同时,应注意对比表面积计算结果的合理性,避免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

综上所述,氮气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催化剂比表面积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上几点,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 1 -。

bet比表面积和氮气吸附脱附

bet比表面积和氮气吸附脱附

bet比表面积和氮气吸附脱附【知识】bet比表面积和氮气吸附脱附序言在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表面积是一个重要的物性参数,它描述了固体材料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接触面积。

为了量化固体材料的表面积,科学家们发展了一系列测量方法。

而在这些方法中,bet比表面积和氮气吸附脱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并深入研究。

本文将深入探讨bet比表面积和氮气吸附脱附的原理、应用以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意义。

一、bet比表面积的原理和测量1.1 bet比表面积的定义bet比表面积是根据贝特等温吸附方程(BET equation)来计算的,该方程基于气体在材料表面吸附的模型。

表面积越大,则吸附分子与材料表面的接触面积越大,从而导致更多的分子被吸附。

1.2 bet比表面积的测量方法目前,常用的测量bet比表面积的方法有气相吸附法和液相吸附法。

其中,气相吸附法使用的是氮气吸附脱附技术,而液相吸附法则常用吸附剂为甲苯等有机物。

二、氮气吸附脱附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1 氮气吸附脱附技术的原理氮气吸附脱附技术是测量bet比表面积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基于氮气在材料表面吸附和脱附的过程来获得材料的比表面积。

其中,氮气吸附的等温线通常遵循亚单分子层吸附模型,而脱附曲线则用于计算bet 比表面积。

2.2 氮气吸附脱附技术的应用氮气吸附脱附技术在材料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表征催化剂、吸附剂、孔隙材料等材料的表面性质。

通过测量bet比表面积,可以评估材料的孔隙结构、孔隙分布以及吸附性能,从而优化材料的设计和合成。

三、bet比表面积和氮气吸附脱附在材料科学中的意义3.1 表征材料的孔隙结构bet比表面积的测量结果可以提供材料的孔隙结构信息,如孔径分布、孔隙体积等。

这些信息对于理解和控制材料的吸附、传质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3.2 优化材料的设计和性能通过评估材料的bet比表面积,科学家们可以优化材料的设计和性能。

在催化剂领域,高bet比表面积的材料通常具有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氮气吸附法在测定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方面的应用原理

氮气吸附法在测定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方面的应用原理
2019 年 第 09 期 文章编号:2095-6835(2019)09-0007-02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novation┃科技与创新
氮气吸附法在测定材料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方面的应用原理
谢潇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责任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陕西省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5;
将 N 和σ的具体数据代入式(1),由此,通过氮气吸附法获
得测试结果,材料的比表面积为:
Sg
4.36Vm W
(2)
在式(2)中,比表面积 Sg 的单位为 cm2。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如果需要计算某材料的比表面
积,须知道氮气在其孔隙内表面的单层吸附量 Vm。实际在
大多数情况下,氮气在材料的孔隙中并非是单层吸附,也就
孔隙体积随孔径的变化率。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一定程度上 代表着材料的微观结构特征,并且对材料的许多宏观特性有 很大的影响[1-3]。因而,准确测定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 布对于材料的宏观物理力学特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形貌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压 汞法、气体吸附法、流体通过法、X 射线层析摄像(照相) 法和显微观测统计法等[3]。后两者是先获得微结构照片,然 后再利用图像分析处理软件等对获得的图片进行处理和统 计,得到土体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特征,缺点是对图像处 理技术的要求比较高,过程复杂。气体吸附法、压汞法、流 体通过法可从实验测试结果中直接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孔 径分布及比表面积等。而压汞法所产生的废汞若处理不当会 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流体通过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 般测得的结果偏低;而氮气吸附法的应用范围广,是一种研 究固体材料结构特性的重要且有效手段[4]。该方法借助氮分 子作为一个标尺,来度量材料的表面积与孔容[5]。可用于测 量大约 0.1~2 000 m2/g 范围内的比表面积以及 3~200 nm 范 围内的孔径[5]。其测试原理科学,测试过程可靠,在多孔材 料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氮气吸附法测量比表面积原理

广东物理吸附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

广东物理吸附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

广东物理吸附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广东物理吸附气体吸附法测定固态物质的比表面积是一种经过科
学研究研发出的可测定密度、粒度、溶解度等参数的固态物质的比表面积分析方法。

以广东省石油化工研究院为首的研究小组,联合各研究所开发的新的测定法,用物理吸附气体吸附法测定固态物质的比表面积,依据比表面积对物体进行复杂分析,测量和可视化物体表面上分子结构及特性。

物理吸附气体吸附法测定固态物质的比表面积,主要分为重量法和体积法,利用重量法测定固态物质的比表面积,将固态物质焙烧,通过重量变化计算出比表面积;利用体积法测定固态物质的比表面积,采用定容金属温度计,在规定的压强及温度条件下,利用物理吸附气体的比表面积计算出比表面积。

通过使用物理吸附气体吸附法,可对固态物质的比表面积以及涉及到的参数进行准确的测定,为广大工业生产者提供了一种适宜的质量控制参数,改善了工业生产者现有的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的方法。

该测定方法既可以提高工业生产产品的质量,也可以降低行业成本,延长服务质量,提高行业竞争力。

比表面积的测定与计算

比表面积的测定与计算

比表面积的测定与计算比表面积的测定与计算1. 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 Langmuir比表面(1) Langmuir 理论模型吸附剂的表面是均匀的,各吸附中心的能量相同;吸附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吸附粒子与空的吸附中心碰撞才有可能被吸附,一个吸附粒子只占据一个吸附中心,吸附是单层的,定位的;在一定条件下,吸附速率与脱附速率相等,达到吸附平衡。

(2)等温方程吸附速率:ra∝(1-θ )P ra=ka(1-θ )P脱附速率 rd∝ θrd=kdθ达到吸附平衡时:ka(1-θ)P=kdθ其中,θ=Va/Vm( Va―气体吸附质的吸附量;Vm-- 单分子层饱和吸附容量,mol/g ),为吸附剂表面被气体分子覆盖的分数,即覆盖度。

设 B= ka/kd ,则:θ= Va/Vm=BP/(1+BP),整理可得:P/V = P/ Vm+ 1/BVm以 P/V ~P 作图,为一直线,根据斜率和截距,可以求出 B 和 Vm 值(斜率的倒数为Vm ),因此吸附剂具有的比表面积为:Sg=Vm· A·σmA —Avogadro 常数(6.023x1023/mol)σm—一个吸附质分子截面积 (N2 为 16.2x10-20m2) ,即每个氮气分子在吸附剂表面上所占面积。

本公式应用于:含纯微孔的物质;化学吸附。

2. BET 吸附等温方程―― BET 比表面(目前公认为测量固体比表面的标准方法)(1) BET 吸附等温方程:BET 理论的吸附模型是建立在 Langmuir 吸附模型基础上的,同时认为物理吸附可分多层方式进行,且不等表面第一层吸满,在第一层之上发生第二层吸附,第二层上发生第三层吸附,⋯⋯ ,吸附平衡时,各层均达到各自的吸附平衡,最后可导出:式中, C —常数等温方程。

因为实验的目的是要求出 C 和 Vm ,故又称为BET 二常数公式。

(2)BET 比表面积实验测定固体的吸附等温线,可以得到一系列不同压力P 下的吸附量值V对 P/P 作图,为一直线,截距为 1/ Vm 斜率为 :(C-1 )/ VmC 。

氮气吸附脱附测量比表面积

氮气吸附脱附测量比表面积

Page 12
测试方法分类
在相同的吸附和脱附条件下,被测样品和标准样品的比表面积正比于 其峰面积大小。计算公式如下:
Sx:被测样品比表面积 S0:标准样品比表面积, Ax:被测样品脱附峰面积 A0:标准样品脱附峰面积 Wx:被测样品质量 W0:标准样品质量
Page 13
测试方法分类
优点:无需实际标定吸附氮气量体积和进行复杂的理论计算即可求得 比表面积;测试操作简单,测试速度快,效率高 缺点:当标样和被测样品的表面吸附特性相差很大时,如吸附层数不 同,测试结果误差会较大。直接对比法仅适用于与标准样品吸附特性 相接近的样品测量,由于BET法具有更可靠的理论依据,目前国内外 更普遍认可BET法比表面积测定。
Page 4


氮气因其易获得性和良好的可逆吸附特性,成为最常用的吸附质。通 过这种方法测定的比表面积我们称之为“等效”比表面积,所谓“等效” 的概念是指:样品的比表面积是通过其表面密排包覆(吸附)的氮气 分子数量和分子最大横截面积来表征。
实际测定出氮气分子在样品表面平衡饱和吸附量(V),通过不同理 论模型计算出单层饱和吸附量(Vm),进而得出分子个数,采用表 面密排六方模型计算出氮气分子等效最大横截面积(Am),即可求出 被测样品的比表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Page 6
测试方法分类
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有两种分类标准
1. 一是根据测定样品吸附气体量多少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连续流动 法、容量法及重量法,重量法现在基本上很少采用; 2. 再者是根据计算比表面积理论方法不同可分为:直接对比法比表面 积分析测定、Langmuir法比表面积分析测定和BET法比表面积分析 测定等。同时这两种分类标准又有着一定的联系,直接对比法只能 采用连续流动法来测定吸附气体量的多少,而BET法既可以采用连 续流动法,也可以采用容量法来测定吸附气体量。

气体吸附(氮气吸附法)比表面积测定

气体吸附(氮气吸附法)比表面积测定

气体吸附(氮气吸附法)比表面积测定比表面积分析测试方法有多种,其中气体吸附法因其测试原理的科学性,测试过程的可靠性,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在国内、外各行各业中被广泛采用,并逐渐取代了其它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成为公认的最权威测试方法。

许多国际标准组织都已将气体吸附法列为比表面积测试标准,如美国ASTM的D3037,国际ISO标准组织的ISO-9277。

我国比表面积测试有许多行业标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标GB/T19587-2004 《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体物质比表面积》。

气体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积原理,是依据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特性,在一定的压力下,被测样品颗粒(吸附剂)表面在超低温下对气体分子(吸附质)具有可逆物理吸附作用,并对应一定压力存在确定的平衡吸附量。

通过测定出该平衡吸附量,利用理论模型来等效求出被测样品的比表面积。

由于实际颗粒外表面的不规则性,严格来讲,该方法测定的是吸附质分子所能到达的颗粒外表面和内部通孔总表面积之和,如图所示意位置。

氮气因其易获得性和良好的可逆吸附特性,成为最常用的吸附质。

通过这种方法测定的比表面积我们称之为“等效”比表面积,所谓“等效”的概念是指:样品的比表面积是通过其表面密排包覆(吸附)的氮气分子数量和分子最大横截面积来表征。

实际测定出氮气分子在样品表面平衡饱和吸附量(V),通过不同理论模型计算出单层饱和吸附量(Vm),进而得出分子个数,采用表面密排六方模型计算出氮气分子等效最大横截面积(Am),即可求出被测样品的比表面积。

计算公式如下:s g: 被测样品比表面积(m2/g)V m: 标准状态下氮气分子单层饱和吸附量(ml)A m: 氮分子等效最大横截面积(密排六方理论值A m = 0.162 nm2)W:被测样品质量(g)N:阿佛加德罗常数(6.02x1023)代入上述数据,得到氮吸附法计算比表面积的基本公式:由上式可看出,准确测定样品表面单层饱和吸附量Vm是比表面积测定的关键。

测定材料比表面积的方法

测定材料比表面积的方法

测定材料比表面积的方法
测定材料比表面积的方法有:
1. 气体吸附法:常用吸附剂有氮气和氩气。

在液氮温度下(-196℃),氮气通过单纯的物理吸附,吸附于吸附剂的表面,等温度恢复到室温,吸附的氮气会脱附出来。

可以假定吸附在吸附剂表面的氮气正好是一个分子层,如果知道每一个氮分子的横截面积,则氮气吸附的比表面积Sg公式为:氮气吸附的比表面积公式。

2. 比液体吸附法:通过浸泡法或浇注法将吸附剂与液体接触,测定吸附剂对液体的吸附量来计算比表面积。

常用的液体有水、乙醇等。

该方法适用于吸附剂具有较高的亲液性或亲油性的情况。

此外,还有压汞法、流体通过法、X射线层析摄像(照相)法和显微观测统计法等方法测定材料的比表面积。

这些方法均可以从实验测试结果中直接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孔径分布及比表面积等。

氮气吸附仪实验报告

氮气吸附仪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氮气吸附仪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 学习如何通过氮气吸附实验测定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孔容等微观结构参数。

3. 了解不同吸附剂对氮气的吸附性能。

二、实验原理氮气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表征材料表面结构的方法。

在低温条件下,将一定量的氮气吸附在固体表面,通过测量吸附前后气体压力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材料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孔容等参数。

比表面积(S):单位质量材料所具有的总表面积。

孔径分布(D):描述材料孔径大小的分布规律。

孔容(V):材料中所有孔的体积总和。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氮气吸附仪、样品瓶、真空泵、恒温水浴等。

2. 试剂:活性炭、分子筛等吸附剂。

四、实验步骤1. 样品预处理:将活性炭和分子筛分别研磨至粉末状,过筛后放入样品瓶中,于真空条件下干燥12小时。

2. 吸附实验:将干燥后的样品放入样品瓶中,开启氮气吸附仪,调节温度、压力等参数,使样品吸附一定量的氮气。

3. 解吸实验:在吸附实验完成后,将样品瓶放入恒温水浴中,缓慢降低压力,使吸附的氮气逐渐解吸。

4. 数据处理:记录吸附和解吸过程中气体压力的变化,通过氮气吸附仪自带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孔容等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950 m2/g,分子筛的比表面积为500 m2/g。

2. 孔径分布:活性炭的孔径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2-10 nm之间;分子筛的孔径分布较窄,主要集中在3-5 nm之间。

3. 孔容:活性炭的孔容为0.4 cm3/g,分子筛的孔容为0.2 cm3/g。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活性炭和分子筛具有不同的吸附性能。

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较大,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分子筛的孔径分布较窄,有利于提高吸附的效率。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氮气吸附实验,成功测定了活性炭和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孔容等参数。

2. 活性炭和分子筛具有不同的吸附性能,活性炭的吸附能力较强,而分子筛的吸附效率较高。

氮气吸脱附 比表面..

氮气吸脱附 比表面..

吸附剂:具有吸附能力的固体物质. 吸附质:被吸附剂所吸附的物质. 通常采用氮气,氩气或氧气为吸附质进行多孔物的比 表面,孔体积,孔径的大小和分布的测定.也可通过完 整的吸附脱附曲线计算出介孔部分和微孔部分的体 积和表面积等.
比表面--通常用来表示物质分散的程度,有两种常用的表示方法:
1)一种是单位质量的固体所具有的表面积; 2)另一种是单位体积固体所具有的表面积。
比表面积分析理论
Polanyi吸附势理论
Kelvin方程:适用于多分子层吸附模型(可用于中孔分析,但不适用于微孔填充)
DA (DR理论的扩展):适用于中孔/大孔测定分析 HK方程(Horvaih-Kawazoe)
微孔分布
SF MP
真 空 静 态 容 量 法 分 析 内 容
微孔/中孔分布
NLDFT理论:适用于微孔/中孔分布测定分析R 2 r Nhomakorabea如果
,则
p ln p0 a , R

p ln p0 a ,r
,则凝聚首先发生在瓶颈r处,凝聚液堆积在瓶颈
处,直到压力达到与R相对应的某一值时,才开始在瓶底发生凝聚。蒸发过程也在r处进
行。
江西师范大学仪器测试项目分析:
Langmuir方程是常用的吸附等温线方程之一,是由物理化学家朗格缪尔(Langmuir Itying)于1916年根据分子运动理论和一些假定提出的。吸附剂表面只能发生单分子层 吸附。 Ⅰ型等温线 t-plot方法和αs-plot 应用吸附等温线外推法估算微孔面积,微孔体积和外表面积 MP法微孔分析MP法即通过分析v-t曲线获得微孔吸附剂的表面积、微孔体积和微孔 分布等信息。
Brunauer分类的五种等温线类型+后面新定义的一种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促进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其作用是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实现。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催化剂所具有的表面积大小,通常用平方米/克或平方米/毫升来表示。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是影响其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表面积越大,催化剂与反应物接触的机会就越多,从而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测定,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气体吸附法。

该方法基于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现象,通过测量气体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来确定其比表面积。

常用的气体吸附法包括氮气吸附法、二氧化碳吸附法和氢气吸附法等。

氮气吸附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基于氮气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物理吸附现象。

该方法需要将一定量的催化剂样品置于一个密闭容器中,然后通过逐渐增加氮气的压力来测量氮气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

根据氮气吸附等温线的形状和位置,可以计算出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二氧化碳吸附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基于二氧化碳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物理吸附现象。

该方法需要将一定量的催化剂样品置于一个密闭容器中,然后通过逐渐增加二氧化碳的压力来测量二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

根据二氧化碳吸附等温线的氢气吸附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基于氢气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物理吸附现象。

该方法需要将一定量的催化剂样品置于一个密闭容器中,然后通过逐渐增加氢气的压力来测量氢气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

根据氢气吸附等温线的形状和位置,可以计算出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除了气体吸附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用来测定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如电子显微镜法、X射线衍射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催化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比表面积越大,催化剂与反应物接触的机会就越多,从而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但是,当比表面积过大时,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可能会被覆盖,从而降低催化活性。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比表面积范围。

比表面积检测方法

比表面积检测方法

感谢百度文库让我们在这里与你相见,您的下载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比表面积检测方法
一、比表面积检测方法有多种哦,咱来唠唠。

1. 气体吸附法
这可是超常用的一种呢。

原理就是利用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特性啦。

就像小气体分子特别喜欢附着在固体的表面一样。

把固体样品放在特定的装置里,然后让气体去吸附在它表面,再根据吸附量等数据来计算比表面积。

常见的有氮气吸附法,氮气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精灵,扑向固体的表面。

2. 透气法
这种方法也挺有趣的。

简单说就是让空气或者其他气体透过粉末堆积体,根据透气的难易程度来推断比表面积。

就好比你吹一口气,通过不同的粉末堆,有的很容易吹过去,那这个粉末堆的比表面积可能就比较小,要是很难吹过去,那比表面积可能就比较大啦。

3. 压汞法
这个方法有点特别哦。

它是利用汞对固体表面的不润湿性,把汞压入到固体的孔隙中。

根据压入汞的量和压力等关系来计算比表面积。

不过汞可是有毒的,操作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就像对待一个小恶魔一样,要把它控制得死死的,不能让它乱跑危害我们的健康。

第 1 页共 1 页。

气体吸附(氮气吸附法)比表面积测定

气体吸附(氮气吸附法)比表面积测定

气体吸附(氮气吸附法)比表面积测定比表面积分析测试方法有多种,其中气体吸附法因其测试原理的科学性,测试过程的可靠性,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在国内外各行各业中被广泛采用,并逐渐取代了其它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成为公认的最权威比表面积测试方法。

许多国际标准组织都已将气体吸附法列为比表面积测试标准,如美国ASTM的D3037,国际ISO标准组织的ISO-9277 (Determination of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solid by gas adsorption-BET method)。

我国比表面积测试有许多行业标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标GB/T 19587-2004《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体物质比表面积》。

气体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积原理,是依据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特性,在一定的压力下,被测样品颗粒(吸附剂)表面在超低温下对气体分子(吸附质)具有可逆物理吸附作用,并对应一定压力存在确定的平衡吸附量。

通过测定出该平衡吸附量,利用理论模型来等效求出被测样品的比表面积。

由于实际颗粒外表面的不规则性,严格来讲,该方法测定的是吸附质分子所能到达的颗粒外表面和内部通孔总表面积之和,如图所示意位置。

氮气因其易获得性和良好的可逆吸附特性,成为最常用的吸附质。

通过这种方法测定的比表面积我们称之为“等效”比表面积,所谓“等效”的概念是指:样品的比表面积是通过其表面密排包覆(吸附)的氮气分子数量和分子最大横截面积来表征。

实际测定出氮气分子在样品表面平衡饱和吸附量(V),通过不同理论模型计算出单层饱和吸附量(Vm),进而得出分子个数,采用表面密排六方模型计算出氮气分子等效最大横截面积(Am),即可求出被测样品的比表面积。

计算公式如下:Sg: 被测样品比表面积(m2/g)Vm: 标准状态下氮气分子单层饱和吸附量(ml)Am: 氮分子等效最大横截面积(密排六方理论值Am = 0.162 nm2)W:被测样品质量(g)N:阿佛加德罗常数(6.02x1023)代入上述数据,得到氮吸附法计算比表面积的基本公式:由上式可看出,准确测定样品表面单层饱和吸附量Vm是比表面积测定的关键。

比表面积测试原理和作用

比表面积测试原理和作用

比表面积测试原理和作用以比表面积测试原理和作用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比表面积测试的原理和作用。

一、原理比表面积测试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测试方法,用于测量物质的比表面积,即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物质的表面积。

比表面积测试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常用的方法有气体吸附法和液体吸附法。

气体吸附法是比表面积测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现象来测量物质的比表面积。

测试时,将待测物质暴露在气体中,气体分子会在物质的表面上吸附形成一层薄膜。

通过测量吸附层的厚度和气体的压力变化,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比表面积。

液体吸附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比表面积测试方法。

该方法利用液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现象来测量物质的比表面积。

测试时,将待测物质浸入液体中,液体会在物质的表面上形成一层薄膜。

通过测量液体的体积和物质的质量变化,可以计算出物质的比表面积。

二、作用比表面积测试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提供物质的表面性质和化学活性的重要信息。

1. 材料科学领域:比表面积测试可以评估材料的孔隙结构和孔隙分布,从而判断材料的吸附性能、渗透性能、储存性能等。

比表面积测试还可以评估材料的颗粒大小和颗粒分布,对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提供重要参考。

2. 化学工程领域:比表面积测试可以评估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从而优化催化反应的条件和工艺。

比表面积测试还可以评估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从而优化吸附过程的设计和操作。

3. 环境科学领域:比表面积测试可以评估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污染物的吸附和催化降解性能。

通过测量比表面积,可以评估污染物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从而指导环境治理和污染物的处理。

比表面积测试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测试方法,可以提供物质的表面性质和化学活性的重要信息。

它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材料的制备、催化反应的优化和环境污染物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比表面积测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物质的性质和行为,推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发展。

气体吸附BET法对粉体材料比表面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气体吸附BET法对粉体材料比表面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氮吸附BET 法对粉体材料比表面积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1、实验部分 1.1 测量仪器Quadrasorb SI-3MP 型全自动3站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

1.2 测量过程经过脱气处理的适量的三氧化二铝样品,吸附了一定的氮气,并因此在有限的不变容积中的气体压力下降直至达到吸附平衡,通过确定进入量管中的气体量和吸附平衡后量管和样品泡中剩余的气体量之差,就可得到吸附的气体量,进而计算出该试样比表面积。

2、数学模型根据BET 方程可得到数学模型为:样品比表面积。

:样品质量;:氮相对分子质量;氮分子的截面积;的氮单分子层中,温度下,密堆六方排列:在常数;:常数;::液氮饱和蒸汽压力;:平衡吸附压力;;:单层饱和气体吸附量式中:;;;;令BET N A m N A m BET m m m m m S m M S vogadro N C P P W mM S N W S b a W C W b C W C a C W P P C W C P P W K 77A BET 111111122000⋅⋅⋅=+==-=+⎪⎭⎫ ⎝⎛-=⎪⎭⎫ ⎝⎛-3、输入量X 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3.1 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可以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采用A 类方法评定。

标准不确定度为:测一次,因而估计值的次,在实际测量中只需在预评定中测量标准差:,单次测量结果的实验1514.0)()(10,1514.0)(11)()(53.1211012101===--====∑∑==i a i i i i i i x s X u x x n x s x u X n X对于截距b :。

标准不确定度为:测一次,因而估计值的次,在实际测量中只需在预评定中测量标准差:,单次测量结果的实验00604.0)()(10,00604.0)(11)()(365.011012101===--====∑∑==i b i i i i i i x s X u x x n x s x u X n X因为0122.0)()(;8210468.9)()(10014.6C ,10014.6C 1114133===-=⨯=⋅=⨯-=∂∂=⨯-=∂∂=+=---xx u x u n v g x u C x u b W a W b a W rel a a m b m a m 标准不确定度相对;其自由度为:其标准不确定度为:,所以其灵敏系数为:3.2 阿弗加得罗常数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2x u 通过查询基本物理表得到其标准值为。

BET法测比表面积

BET法测比表面积

BET比表面积测定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介绍以下是目前比表面积分析测试中最常用的典型国家标准。

1、(GB.T 19587-2004)-气体吸附BET原理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的方法置于吸附质气体气氛中的样品,其物质表面(颗粒外部和内部通孔的表面)在低温下将发生物理吸附。

当吸附气体达到平衡时,测量平衡吸附压力和吸附的气体量,根据BET方程式,可求出被测样品的单分子层吸附量,从而计算出试样的比表面积。

该标准根据气体吸附的BET原理,规定了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的方法。

它适用于粉末及多孔材料(包括纳米粉末及纳米级多孔材料)比表面积的测定,其测定范围是O.00l~1000㎡/g。

测量方法计有容量法比表面积分析测试、重量法比表面积分析测试和气相色谱法比表面积分析测试。

一般采用氮气作为吸附气体,但对于比表面积极小的样品可选用氪气。

在测量之前,需试样进行脱气处理,这一点对于纳米材料尤为重要。

通过脱气可除去试样表面原来吸附的物质,但要避免表面之不可逆的变化。

该标准为非等效采用IS09277:1995 Determination of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 La of solids by gas adsorpti On using the BET method.2、(GB/T 10722-2003)-炭黑总表面积和外表面积的测定氮吸附法本标准修改采用ASTM D 6556:2000a《炭黑总表面积和外表面积的测定氮吸附法)(英文版)。

本标准代替GB/T 10722-1999《炭黑比表面积测定氮吸附方法》,因为原标准在技术上已落后。

本标准规定了用Brunauer,Emmett,Telter(B.E .T NSA)的多分子层吸附理论多点法测定总表面积和外表面积的原理、意义、用途、试剂、材料、仪器、采样、分析步骤、结果计算、精密度及试验报告.本标准适用于橡胶用炭黑、色素炭黑和乙炔炭黑;本标准也适用于白炭黑氮吸附表面积(NSA) nitrogens urfacea rea(NSA)按B. E. T理论,由氮吸附数据计算得到的炭黑总比表面积。

比表面积测试原理

比表面积测试原理

比表面积测试原理
比表面积测试是一种用来测量物质比表面积的方法,它对于研究材料的吸附性能、催化活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固体或颗粒材料所具有的表面积,通常以平方米/克或平方米/立方米为单位。

比表面积测试的原
理主要基于气体吸附、压汞法和低温氮气吸附等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比表面积测试的原理。

首先,气体吸附法是常用的比表面积测试方法之一。

该方法利用气体在固体表
面上的吸附现象来测定固体的比表面积。

当气体分子接触到固体表面时,会发生吸附现象,根据吸附量和压力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固体的比表面积。

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微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如活性炭、氧化铝等。

其次,压汞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比表面积测试方法。

该方法利用汞在固体表面上
的浸润现象来测定固体的比表面积。

当汞浸润到固体表面时,会形成一个与固体表面积成正比的浸润角,通过测量浸润角和汞的密度,可以计算出固体的比表面积。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定大孔和中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如硅胶、活性白土等。

最后,低温氮气吸附是一种常用的比表面积测试方法。

该方法利用氮气在固体
表面上的吸附现象来测定固体的比表面积。

通过在低温下将氮气吸附到固体表面上,然后根据吸附量和压力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固体的比表面积。

这种方法适用于测定中孔和微孔材料的比表面积,如催化剂、吸附剂等。

综上所述,比表面积测试的原理主要基于气体吸附、压汞法和低温氮气吸附等
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材料,通过合理选择测试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测定固体材料的比表面积,为材料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氮气吸附静态容量法测定固体材料比表面积不确定度评定

氮气吸附静态容量法测定固体材料比表面积不确定度评定

氮气吸附静态容量法测定固体材料比表面积不确定度评定闫晓英;高原;郭延军【摘要】氮气吸附静态容量法是测定固态材料比表面积最常用的方法,以吸附质和吸附剂发生多层物理吸附为基础,使用商用比表面积分析仪,依据标准GB/T 19587-2004《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测量了α-氧化铝的比表面积;详细分析了仪器测试过程中各个环节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得出: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仪器校准、质量称量的重复性以及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最后计算得到测量结果为(79.3±3.4)m2/g(k=2).%Nitrogen adsorption using static volumetric method was common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solids,it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ultimolecular layer physical adsorption.A case study was reported for evaluating the uncertainty of the measurement results,where α-Al2O3 was measured using commercial instru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 GB/T 19587-2004,determination of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solids by gas adsorption using the BET method.The uncertainty was analyzed in detail in each process of the testing.The main uncertainty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as calibrating instruments,repeatability of mass weighing and least square fitting of data.The measurement result is (79.3 ±3.4) m2/g (k=2).【期刊名称】《计量学报》【年(卷),期】2017(038)005【总页数】5页(P543-547)【关键词】计量学;比表面积;不确定度;最小二乘法【作者】闫晓英;高原;郭延军【作者单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100190;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100089;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1001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99Abstract: Nitrogen adsorption using static volumetric method was common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solids, it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ultimolecular layer physical adsorption. A case study was reported for evaluating the uncertainty of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where α-Al2O3 was measured using commercial instru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 GB/T 19587—2004, determination of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solids by gas adsorption using the BET method. The uncertainty was analyzed in detail in each process of the testing. The main uncertainty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as calibrating instruments, repeatability of mass weighing and least square fitting of data. The measurement result is (79.3±3.4) m2/g (k=2).Key words: metrology; specific surface area; 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 least square method比表面积是超细固体粉末或纳米粉体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该项指标对于催化剂、药品、陶瓷、活性炭、多孔电极材料以及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等的生产和研究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比表面积测试报告

比表面积测试报告

比表面积测试报告引言比表面积测试是用于测量物体表面积相对于物质质量的测试方法。

比表面积可以用于评估物体表面活性、催化剂的效率等。

本测试报告将对比表面积测试方法进行介绍,并展示测试结果与分析。

测试方法本次比表面积测试使用了气体吸附法,采用比氮法进行测量。

具体测试方法如下:1.准备样品:获取待测试的样品,并将其事先研磨或处理以获得均匀颗粒分布的样品。

2.真空处理:将样品置于真空室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预处理。

真空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样品和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以达到高精度测试的要求。

3.吸附过程:加入氮气或其他吸附气体,使其与样品接触。

吸附过程中,气体会通过样品的孔隙或表面附着在样品上。

4.测量:利用物理吸附等温线上的吸附数据,通过计算分析来确定比表面积的数值。

5.数据处理:将测试得到的吸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比表面积的结果。

测试结果与分析经过以上测试方法,我们得到了以下测试结果:样品编号比表面积 (m²/g)1 502 453 55从上表可以看出,样品1的比表面积为50 m²/g,样品2的比表面积为45m²/g,样品3的比表面积为55 m²/g。

根据比表面积的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分析:1.样品3的比表面积最大,说明其表面活性相对较高,可能更适用于催化剂等应用。

而样品2的比表面积最小,表明其表面活性较低。

2.比表面积的测量结果可以作为评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有效表面积的指标。

较大的比表面积通常意味着更多的活性位点,从而具有更好的反应效率。

3.进一步研究分析不同样品的比表面积与其他性质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样品的结构和表面性质。

可以通过改变样品制备条件、处理方法等来调控比表面积,以获得更具优异性能的材料。

结论本次比表面积测试使用了气体吸附法,并通过比氮法进行测量。

通过测试得到的数据,在样品1、样品2和样品3中分别得出了50 m²/g、45 m²/g和55 m²/g的比表面积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吸附(氮气吸附法)比表面积测定
比表面积分析测试方法有多种,其中气体吸附法因其测试原理的科学性,测试过程的可靠性,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在国内外各行各业中被广泛采用,并逐渐取代了其它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成为公认的最权威比表面积测试方法。

许多国际标准组织都已将气体吸附法列为比表面积测试标准,如美国ASTM的D3037,国际ISO标准组织的ISO-9277(Determination of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solid by gas adsorption-BET method)。

我国比表面积测试有许多行业标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国标G B/T 19587-2004《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体物质比表面积》。

气体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积原理,是依据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特性,在一定
的压力下,被测样品颗粒(吸附剂)表面在超低温下对气体分子(吸附质)具
有可逆物理吸附作用,并对应一定压力存在确定的平衡吸附量。

通过测定出
该平衡吸附量,利用理论模型来等效求出被测样品的比表面积。

由于实际颗
粒外表面的不规则性,严格来讲,该方法测定的是吸附质分子所能到达的颗
粒外表面和内部通孔总表面积之和,如图所示意位置。

ﻫ氮气因其易获得性和良好的可逆吸附特性,成为最常用的吸附质。

通过这种方法测定的比表面积我们称之为“等效”比表面积,所谓“等效”的概念是指:样品的比表面积是通过其表面密排包覆(吸附)的氮气分子数量和分子最大横截面积来表征。

实际测定出氮气分子在样品表面平衡饱和吸附量(V), 通过不同理论模型计算出单层饱和吸附量(Vm),进而得出分子个数,采用表面密排六方模型计算出氮气分子等效最大横截面积(Am),即可求出被测样品的比表面积。

计算公式如下:
Sg:被测样品比表面积 (m2/g)
Vm: 标准状态下氮气分子单层饱和吸附量(ml) ﻫAm: 氮分子等效最大横截面积(密排六方理论值Am =0.162 nm2)ﻫW: 被测样品质量(g) ﻫN: 阿佛加德罗常数 (6.02x1023) ﻫ代入上述数据,得到氮吸附法计算比表面积的基本公式:
ﻫ由上式可看出,准确测定样品表面单层饱和吸附量Vm是比表面积测定的关键。

测试方法分类ﻫ
比表面积测试方法有两种分类标准。

一是根据测定样品吸附气体量多少方法的不同,可分为:连续流动法、容量法及重量法,重量法现在基本上很少采用;再者是根据计算比表面积理论方法不同可分为:直接对比法比表面积分析测定、Langmuir法比表面积分析测定和BET法比表面积分析测定等。

同时这两种分类
标准又有着一定的联系,直接对比法只能采用连续流动法来测定吸附气体量的多少,而BET法既可以采用连续流动法,也可以采用容量法来测定吸附气体量。

其关系如图所示。

连续流动法
连续流动法是相对于静态法而言,整个测试过程是在常压下进行,吸附剂是在处于连续流动的状态下被吸附。

连续流动法是在气相色谱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藉由热导检测
器来测定纳米样品吸附气体量的多少。

连续动态氮气吸附法是以氮气
为吸附气,以氦气或氢气为载气,两种气体按一定比例混合,使氮气
达到指定的相对压力,流经样品颗粒表面。

当样品管置于液氮环境下时,
粉体材料对混合气中的氮气发生物理吸附,而载气不会被吸附,造成混
合气体成分比例变化,从而导致热导系数变化,这时就能从热导检测
器中检测到信号电压,即出现吸附峰。

吸附饱和后让样品重新回到室温,被吸附的氮气就会脱附出来,形成与吸附峰相反的脱附峰。

吸附峰或脱附峰的面积大小正比于样品表面吸附的氮气量的多少,可通过定量气体来标定峰面积所代表的氮气量。

通过测定一系列氮气分压P/P0下样品吸附氮气量,可绘制出氮等温吸附或脱附曲线,进而求出比表面积。

通常利用脱附峰来计算比表面积。


特点:连续流动法测试过程操作简单,消除系统误差能力强,同时具有可采用直接对比法和BET比表面积法进行比表面积理论计算。

容量法
容量法(静态容量法)中,测定样品吸附气体量多少是利用气态方程来计算。

在预抽真空的密闭系统中导入一定量的吸附气体,通过测定出样品吸脱附导致的密闭系统中气体压力变化,利用气态方程P*V/T=nR换算出被吸附气体摩尔数变化。

直接对比法
直接对比法比表面积分析测试是利用连续流动法来测
定吸附气体量,测定过程中需要选用标准样品(经严格标
定比表面积的稳定物质)。

并联到与被测样品完全相同的
测试气路中,通过与被测样品同时进行吸附,分别进行脱
附,测定出各自的脱附峰。

在相同的吸附和脱附条件下,
被测样品和标准样品的比表面积正比于其峰面积大小。


算公式如下:
Sx:被测样品比表面积 S0:标准样品比表面积,ﻫAx:被测样品脱附峰面积 A0:标准样品脱附峰面积, ﻫWx:被测样品质量 W0:标准样品质量。

ﻫﻫ优点:无需实际标定吸附氮气量体积和进行复杂的理论计算即可求得比表面积;测试操作简单,测试速度快,效率高。

ﻫ缺点:当标样和被测样品的表面吸附特性相差很大时,如吸附层数不同,测试结果误差会较大。

ﻫ直接对比法仅适用于与标准样品吸附特性相接近的样品测量,由于BET法具有更可靠的理论依据,目前国内外更普遍认可BET法比表面积测定。

BET比表面积测定法
BET理论计算是建立在Brunauer、Emmett和Teller三人从经典统计理论推导出的多分子层吸附公式基础上,即著名的BET方程:
P: 吸附质分压 P0: 吸附剂饱和蒸汽压ﻫV:样品实际吸附量V m: 单层饱和吸附量
C:与样品吸附能力相关的常数
由上式可以看出,BET方程建立了单层饱和吸附量Vm与多层吸附量V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比表面积测定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ﻫBET方程是建立在多层吸附的理论基础之
上,与许多物质的实际吸附过程更接近,因此测试结果可靠性更高。

实际测试过程中,通常实测3-5组被测样品在不同气体分压下多层
吸附量V,以P/P0为X轴, 为Y轴,由BET方程做图进
行线性拟合,得到直线的斜率和截距,从而求得Vm值计算出被测样
品比表面积。

理论和实践表明,当P/P0取点在0.05-0.35范围内时,BET方程与实际吸附过程相吻合,图形线性也很好,因此实际测试过程中选点需在此范围内。

由于选取了3-5组P/P0进行测定,通常我们称之为多点BET。

当被测样品的吸附能力很强,即C值很大时,直线的截距接近于零,可近似认为直线通过原点,此时可只测定一组P/P0数据与原点相连求出比表面积,我们称之为单点BET。

与多点BET相比,单点BET结果误差会大一些。

若采用流动法来进行BET测定,测量系统需具备能精确调节气体分压P/P0的装置,以实现不同P/P0下吸附量测定。

对于每一点P/P0下BET吸脱附过程与直接对比法相近似,不同的是BET法需标定样品实际吸附气
体量的体积大小,而直接对比法则不需要。


ﻫ特点:BET理论与物质实际吸附过程更接近,可测定样品范围广,测试结果准确性和可信度高,特别适合科研及生产单位使用。

孔径(孔隙度)分布测定
气体吸附法孔径(孔隙度)分布测定利用的是毛细凝聚现象和体积等效代换的原理,即以被测孔中充满的液氮量等效为孔的体积。

吸附理论假设孔的形状为圆柱形管状,从而建立毛细凝聚模型。

由毛细凝聚理论可知,在不同的P/P0下,能够发生毛细凝聚的孔径范围是不一样的,随着P/P0值增大,能够发生凝聚的孔半径也随之增大。

对应于一定的P/P0值,存在一临界孔半径Rk,半径小于Rk的所有孔皆发生毛细凝聚,液氮在其中填充,大于Rk的孔皆不会发生毛细凝聚,液氮不会在其中填充。

临界半径可由凯尔文方程给出了:
Rk称为凯尔文半径,它完全取决于相对压力P/P0。

凯尔文公式也可以理解为对于已发生凝聚的孔,当压力低于一定的P/P0时,半径大于Rk的孔中凝聚液将气化并脱附出来。

理论和实践表明,当P/P0大于0.4时,毛细凝聚现象才会发生,通过测定出样品在不同P/P0下凝聚氮气量,可绘制出其等温吸脱附曲线,通过不同的理论方法可得出其孔容积和孔径分布曲线。

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利用BJH(Barrett-Joyner-Hal enda三位科学家的首字母)理论,通常称之为BJH孔容积和孔径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