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 独善其身的唐代诗人
白居易的诗歌鉴赏5篇_白居易代表作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诗歌鉴赏5篇_白居易代表作诗歌鉴赏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
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白居易的诗歌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忆江南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忆江南》三首是白居易回忆江南美景和经历的词作,格律用《谢秋娘》调,但自从白居易写下这首词后,词牌多称《忆江南》了。
这三首分别写的江南美景的追忆和杭州、苏州的怀念。
情景交融,传唱至今。
琵琶行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诗前小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哪些代表作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哪些代表作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哪些代表作导语: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哪些代表作呢?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哪些代表作1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772年2月28日(唐大历七年正月二十日),降生于新郑(今河南新郑)。
他一生创作了近3500首诗篇,流传极为广泛。
他的名篇丽句更远传国外,曾大量抄写吟诵;鸡林(新罗国)贾人出重金搜求白诗。
自从有诗以来,其作品为外国人士所珍视,白居易可算是第一人。
白居易后来官至刑部尚书,晚年居住洛阳,于846年(唐会昌六年)逝世,归葬在洛阳香山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邽(今陕西渭南县)人,中唐大诗人。
他出身于寒素的小官僚家庭,早年南北飘流,了解到民间疾苦,后为官,历德宗、宪宗到武宗六朝。
晚年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与元稹、刘禹锡友善。
他一生仕宦可分为前后两期。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
赠刘禹锡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
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
一、前期(二十九岁至四十四岁)。
白居易生平的六个阶段
白居易生平的六个阶段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他的生平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
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更多内容请留意应届毕业生网。
【基本介绍】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
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
一度思卿一怆然。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一、出生乱世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
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二、仕官生活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
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白居易生平简介.doc
白居易生平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白居易生平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白居易生平简介出生乱世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
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仕官生活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
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
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
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贬谪江州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
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
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
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
培训学习资料-白居易简介-2022年学习资料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送王粉去,萋萋满別情。-§立意新颖,它借草取喻,把抽象的“别-情”写得具体可感。-→颜况:“有 此此,居天下也不难。
大前期:-&-27岁参加乡试,次年应省试。-&贞元16年(800年,以“十七人中最少年”的出众 才华和第四名的成绩考取进士,后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步入仕途。-&元和元年(806 ,复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入选,被授周至县尉(期间写作《长恨歌》),不-久,召回长安。 元和三年(808年,任左拾遗,积极有为。-&“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贵。”
文学理论主张-1、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为君 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2、认识到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 的反映。-3、阐发了诗歌的特性,并结合这种特性强调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根情、苗言、花 、实义”《与元九书》-4、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辞质而径”:“言直而切”:“事核而实”,“ 顺而肆”。
“新乐府”名称的确立-新乐府运动是贞元、元和年间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李绅-首先写了《新题乐府 20首。元稹作《和李校书新题乐府》12首。-后白居易又写成《新乐府》50首,正式标举“新乐府” 名称。-◆“乐府”与“新乐府”-用新题写时事-主要是写实:现实主义-关注社会、针砭时弊-平易浅 、自然流畅-◆“新乐府”主要理论主张
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红线毯,择蚕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染为丝线红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香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春拥-染不我-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宣 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宣州太守知不-夺灵装荞地表粒,超 入萸暖,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白居易资料,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白居易朝代:唐代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着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贞元十五年(七九八)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
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
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
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七十五岁。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中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白居易作品分析白居易在江州时,曾整理、编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
据其述,讽谕诗是他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闲适诗是“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感伤诗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者”;杂律诗则是“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百韵至两韵者”。
大体上,前三类是古体诗,最后一类是近体诗;前三类中大致以内容区分,但也有参互交错的。
在这四类诗中,白居易自己比较重视讽谕诗和闲适诗。
他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的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杰出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guī)(今陕西渭南)人。
出身小官僚家庭。
少时避战乱移居江南,后一度去长安谋出路,未获结果。
父亲去世后,家境窘迫。
一家亲人散寄各地,自己也往来奔走,居无定所。
早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有助于他接触和了解社会现实。
白居易从小刻苦学习,白天黑夜地读书作文,顾不上休息,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磨出老茧。
苦学使他的文学才华成熟较早。
据传在长安时,曾携带所作诗文去谒见前辈诗人顾况。
顾况望着诗卷上“居易”这个陌生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说着打开看,头一篇《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大为赞叹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在顾况的推荐下,年轻的诗人开始闻名。
贞元十六年(800),白居易为应考再次进京,中第四名进士。
授秘书省校书郎,改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
任县尉期间,他进一步触及尖锐的社会矛盾,写出了《观刈麦》这样真切反映和同情民生疾苦的诗篇。
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著名长诗《长恨歌》,也是在这时写成的。
元和二年(807)冬,应召回朝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诗人本来怀抱“达则兼济天下”的志向,将补救时政的缺失当作自己的责任。
此时就以谏官身份连连上书,揭露政治上的弊病,陈述改革的建议。
他还努力实践自己的“文章合(应该)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的文学主张,和朋友元稹、李绅等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为代表的大量讽喻诗,一事一吟,从不同角度广泛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腐朽官僚势力虐害人民的罪行,使豪门权贵大为恼怒。
元和十年(815)六月,朝中发生宰相武元衡被杀事件,主谋者是藩镇割据势力。
自居易激于义愤,率先上表请求严缉凶手。
忌恨他的人乘机攻击他“越职言事”加以造谣中伤,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这对他是个沉重打击。
到江州的第二年,他写下了《琵琶行一诗,通过对一个沦落江湖的弹琵琶倡女不幸身世的描述,寄托了自己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的诗论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的诗论与新乐府运动白居易是杜甫的有意识的继承者,也是杜甫之后的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沿着杜甫所开辟的道路进一步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称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
原籍太原,后迁下硅(陕西渭南县),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僚家庭,世敦儒业,祖、父皆以明经出身。
白居易的青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由于战乱,他十一岁时就离家避难越中,常常是“衣食不充,冻馁并至”,以至“常索米丐衣于邻郡邑”。
贫困的生活,使白居易接近了人民,这对他的诗歌创作差不多一开始就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有着重大的作用。
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儒、释、道三家杂糅的色彩,但主导思想则是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他说:“仆虽不肖,常师此语。
”又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与元九书》)可见这一思想不仅支配了他的政治态度,同时也支配了他的创作方向。
他的一生,大体上即可依此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一)前期——即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这是白居易“志在兼济”的时期。
这一时期,他在仕途上可以说是一帆风顺。
二十九岁,一举成进士,三十二岁又以“拔萃”登科,为校书郎,三十五岁复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以第四等入选,由校书郎为幸至尉,不久入为翰林学士,又做了三年的左拾遗。
所以诗人曾不无自负地说:“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入众耳,迹升清贵。
”社会现实和个人闻见,既使诗人深感有“为民请命”的必要,而最高统治者的信任又使他觉得有此可能,于是“兼济天下”的思想便占了主导地位:“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新制布裘》)为了实现这种宏愿,他非常积极、勇敢,也不怕牺牲自己:“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折剑头》)“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咿。
白居易生平简介
白居易古代山西诗人中,名气最大的要数白居易了.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郑县东郭宅.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75岁.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眼看还要继续乱下去,由彭城县令升任徐州别驾的白季庚,便送儿子白居易到南方避乱.小小年纪就离家避难,随后南北奔走,备尝艰辛.所以他15岁时便写下了记录当时真情的一首绝句;“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后来又一首寄兄弟与妹妹的七律,也写得较好,历来为人称道,诗云:“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从这些诗中可见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感受.从他家骨肉分散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的程度.白居易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文笔,居长安不难.这首诗,确见白居易才情非凡.自到长安,顾况为之延誉后,白居易有时居长安,有时在别处,曾去过徐州、襄州、杭州等地,交结了一些诗人,真正开始了他的诗人生涯.他27岁方从乡试,次年为宣州刺史崔衍所赏识,送往长安应试,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以第四名及进士第,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3岁时自洛阳徙家于秦,卜居渭上,距长安约百里,到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就在授翰林学上这一年前后,娶杨虞卿从妹为妻,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元和六年811年四月,因母亲去世,白居易丁忧居渭村,而他的爱女金銮子也在这一年夭折.居渭村三年多,白居易又贫又病,好友元稹时常分俸济其困难.元和九年814年冬,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后因上疏请急捕刺武元衡者,为宰相所恶,被贬为州刺史,又为中书舍人王涯所谗,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此次连续被贬,对白居易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和教训,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为避祸远嫌,“不复愕愕直言”,“世事从今口不言”.在江州,他自称为“天涯沦落人”,以游历山水、作诗为事,慕起陶渊明来,希望作个隐逸诗人,并转而事佛,企图从佛教中求得解脱.总之,被贬江州司马,是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白居易在江州四年,后移忠州,元和十五年召还.宪宗崩,穆宗继位,授中书舍人,后又拜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加朝散大夫,转上柱国.白居易精神重又振奋,诗云“得水鱼还动鳞发,乘轩鹤亦长精神.”但因当时朋党之争仍很激烈,他不但不能有什么作为,而且“终日多忧惕”,惊叹“高有罾缴忧,下有陷阱虞”.很快又感到失望.他恐再遭权幸谗害,不敢久留朝中,便请求外任,于长庆二年822年出为杭州刺史,避开了朋党残酷倾轧的朝廷,从此思想进一步消沉,诗云:“谁知名利尽,无复长安心.”“敢辞官远慢,且贵身安妥.”荣枯任之,听天由命,颇有些与世相忘的意思了.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情自娱.他蓄妓与嗜酒无厌,直到暮年.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而在白居易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嗜酒,据他自己说,“唯以醉为乡”,“往往酣醉,终日不醒.”宋人统计白居易诗,说他“二千八百首,饮酒者九百首.”所以如此,都是为了逃避现实,自我麻醉.他还进一步从佛教中寻找精神倚托,寻求解脱之法,用佛家消极出世思想麻醉、安慰自己.大宋高僧传所载白居易向名僧致礼稽问佛法宗意,与名僧探讨佛理妙义,多在出守杭州后.白居易进而持斋坐道场,并且从此后一直好佛,经常持三长月斋,即在一、五、九月在家坐道场.所以白居易又为古代文人中崇佛、达观的代表,历代不少人对他称赞备至.其实,他之崇佛,并非真心事佛,而是为了解除烦恼,寻求解脱,是对社会的消极反抗,是一种退缩,也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中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是仕途坎坷,感到失望所致.饱经忧患后,才潜心释氏以寄托.白居易晚年所撰醉吟先生传自我表白云:“性嗜酒、耽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友多与之游,游之外,栖心释氏”.可知他是先酒乐而后佛的.他甚至怀疑真有佛否.同时又炼丹学道.从严格意义上讲,白居易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信徒.同时,他之崇佛,还出于健身的原因.这便是他有时一边持斋、坐道场,一边又在心中想着妓乐美酒的原因.虽则消极、蓄妓、耽酒、信佛,但在杭州刺史任上,他政绩斐然,关心民间疾苦,最为人称道的是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名所筑之堤为“白堤”,此外,还浚城中六井,以供市民饮用.长庆四年824年五月,在杭州任期满.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于是,他卜居于洛阳履道里.至此为官20来年,竟然凑不足买房钱,只好以两匹马抵偿,于此可见他为官之清廉.第二年,他除苏州刺史,在苏州刺史任上只一年多,便因病免郡事.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刘、白二人结伴归洛阳.一年后,白居易又转刑部侍郎,封晋阳县男.58岁那年,即大和三年829年春,白居易称病,免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不复出,后除河南尹,寻以病免,64岁那年,除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因心境消极和健康原因,他不愿再为官了.60岁时,儿子阿崔夭折,这对诗人又是一打击,73岁时,曾施家财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揖.卒年75岁.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前面已讲到,自少年时代便写得很好.16岁时“野火春风”之句,已成为千古名句.最为出名,堪称中国古代诗歌杰作的叙事长诗长恨歌,是他35岁为周至县尉时作.该诗以民间流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题材,加以虚构,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动人,被评论家认为是唐代歌行体长诗中最好的一首,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在这首诗里,他敢于批评唐玄宗的荒淫.至有“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等语.后面描写两人之深情,既微有讽刺,又饱含哀怜.说及生离死别的情形,笔锋颇常感情.全诗从曲曲折折的故事中兴起层层波澜,感情充沛复杂,读之给人以极大的感染力.他45岁时所作另一首歌行体长诗琵琶引,也是同样受到人们高度评价的诗.他被贬作江州司马后,在浔阳江头和友人话别,舟中离别酒筵上,感伤之中,忽听邻船有弹琵琶声,移船相邀,原来是一位年老色衰、独守空船的歌妓,也有无限愁绪,借琵琶寄托幽怨.白居易听了她的身世,不仅深为同情,而且因之想到自己的不幸,因而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便作了这首可与长恨歌媲美的长诗.前面叙歌妓的生平状况、可悲身世,后面以“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转而写己,最后云“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司马青衫”,因此也成典故.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很多优点,描写细致,音节和谐,尤其描写琵琶声音那一段,真是令人一唱三叹.而最重要的,还是感情的真挚.这两首长诗,是白居易留给后人的无价瑰宝.白居易其他诗歌中,价值很高、为人称道的是前期所作的那些讽谕诗,尤以秦中吟和新乐府出名.刚步入仕途的白居易,反映民生疾苦,为正义而大声呼喊,“不识时忌讳”的勇气是非常令人钦佩的.秦中吟10首,首首如利剑,重赋谴责官府进奉羡余物,残酷盘削百姓,“夺我身上绫,买尔眼前恩.”轻肥写权贵赴宴会的气概和酒食的丰美,最后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歌舞写公卿们日中乐饮、夜半歌舞的享乐生活,结句是“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买花写长安城中有钱人竞买牡丹、以豪奢相夸耀,最后说:“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议婚同情贫家女难以出嫁,伤友慨叹苦节之土的凄惨生活,伤宅讽刺豪门大兴建筑,“一堂费百万”.不致仕嘲讽八九十岁不肯退休的贪权者.立婢对不为好官立碑而虚伪地为某些人歌功颂德表示不满.五弦对当时不少人不懂传统文化而表示惋惜.可知全是批判、鞭挞和发牢骚者,是对德宗贞元到宪宗元和初黑暗政治的有力揭露,刺疼了统治阶级,难怪“闻秦中吟则权豪遗近者相目而变色矣.”白居易对自己的秦中吟也甚为自负,在编其诗集15卷完成后题的一首诗里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新乐府是与秦中吟差不多在同一个时期写出来的,是白氏讽谕诗中重要的另一组诗,共50首,写的是高祖武德至元和之间的事,时间跨度较秦中吟大,内容也更广泛.白氏在寄唐生诗中说他的乐府诗:“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推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可以说是他写新乐府的宣言和对新乐府的最好说明.被人们广为传诵的着名之作卖炭翁、杜陵叟、缭绫、新丰折臂翁等,即为新乐府中篇章.每首诗都有明确而强烈的中心思想,即序中所明言的“苦宫市也”、“伤农夫之困也”、“贪女工之劳也”、“戒边功也”、“忧蚕桑之费也”、“念寒隽也”、“戒求仙也”、“刺佛寺浸多也”、“疾贪吏也”等,鞭挞、讽刺,辞激情真,毫不留情,乃至大声疾呼.这些诗篇爱憎分明,除讽刺外,也有歌颂.这些诗篇,充分说明了白居易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是作者心迹的真实表露.他在新乐府序中明确宣布,这些诗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其事核而实”,宣称自己写的都是真实事件,更表现了一个中青年诗人扶正疾邪的战斗精神.在诗风上,继承了诗经、乐府古诗和杜甫歌行的优良传统,又采用了当时民歌的自由句法,形成了自己带有创造性的风格.总之,白居易的秦中吟和新乐府,是他全部诗歌中最富战斗力的作品,连同长恨歌、琵琶行,是白居易诗歌中最优秀的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可宝贵的部分.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也大都写得很好.总的来说,前期诗歌较后期诗歌更有价值.因为世途险恶,他后来的诗作再也没有了中青年时期的锋芒,是十分令人惋惜的.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不言而喻,白居易诗对后代诗歌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白诗将永远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流传千古.白居易生平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谕诗.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宇航局、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如此说来,与陶渊明的苦况,当然不同.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不算小.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他是用酒来进行劳逸结合的.更多的是同朋友合饮.他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在赠元稹一诗中说: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在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诗中说;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谕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谕,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
唐代诗魔白居易生平介绍和作品
唐代诗魔白居易生平介绍和作品唐代诗魔白居易生平介绍和作品精选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太原(今属山西)人。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
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今属陕西)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
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
[1]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
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作品精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放言》《池上》等。
卖炭翁【题解】《见白氏长庆集》。
为《新乐府》组诗第三十二首。
诗以一位卖炭翁的具体遭遇为例,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作了有力的鞭挞。
【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暮江吟【题解】见《白氏长庆集》,为长庆元年(821)秋在长安游曲江时所作。
诗中写出了秋夜曲江的瑰丽景象。
【原文】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钱塘湖春行【题解】七言律诗,唐白居易作,见《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的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的清乾隆皇帝敕编的《唐宋诗醇》对白居易的诗文与为人均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白居易“实具经世之才”,并认为官员应以白居易的诗“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作为座右铭。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了白居易个人信息相关介绍,供大家参阅!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史书评价旧唐书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壶奥,尽治乱之根荄。
非徒谣颂之片言,盘盂之小说。
就文观行,居易为优。
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必安之地。
优游卒岁,不亦贤乎!赞曰:文章新体,建安、永明。
沈、谢既往,元、白挺生。
但留金石,长有茎英。
不习孙吴,焉知用兵?新唐书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
虽中被斥,晚益不衰。
当宗闵时,权势震赫,终不附离为进取计,完节自高。
而稹中道徼险得宰相,名望漼然。
呜呼!居易其贤哉!唐才子传公诗以六义为主,不赏艰难。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
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
天下曰“元白”。
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
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
今尚存。
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及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白居易主要成就:官场翰林学士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白居易的简介
宪宗皇帝(文治武略均应为中唐首指)龙颜大怒,下诏 捕贼。并于刺杀案发三天后,下诏任命尚在重伤之中 的裴度接任宰相,以显示平定藩镇之叛和惩凶的决心。
追捕刺客的工作激烈紧张地进行着,但一时头绪纷繁, 侦查工作难度不小。几天下来,进展不大。所以兵部 侍郎许孟容上言,自古未有宰相横尸街头,而刺客不 被抓获者。故而宪宗又于6月8日(离刺杀之日仅隔5天) 下诏天下大搜,明令谁敢窝藏刺客,诛灭他的九族。6 月11日,案情取得进展,捕得张晏等八人,按问具服 罪。6月28日,杀了张晏等5人,复杀其党羽14人。唯 不及元凶淄青节度史李师道。
少年白居易
早春时节,繁华的京城长安来了一个少年读书郎。豪华的楼台亭阁,热闹非凡的大街,川流不息的人群,都 令他眼花缭乱。但他没有心思去浏览这都市的风光,只是一路打听诗人顾况的住处。
顾况是当时京都名士,是诗人们崇拜的偶像。经过多处打听,读书郎终于找到了顾况的家。
见了这位白发苍苍、鼎鼎大名的诗人,读书郎走上前去毕恭毕敬地行礼,并送上诗稿请老诗人指教。顾况 打开诗卷,见上面工整地写着“白居易”三个字。他打量着这位闯上门来的陌生少年,捋了捋胡须,笑着说: “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
白之遭贬事出宰相武元衡被刺杀案。元和十年 (815年)6月3日,淄青节度史李师道派中岳寺僧 人刺杀了主持平定藩镇叛乱的宰相武元衡,武当 场死亡,当时武正主持进攻吴元济。刑部侍郎裴 度亦被刺成重伤(伤在头部),幸赖随从拼死相救, 才抢回一命。一时朝野震惊!明摆着,敢同时刺 杀宰相和刑部侍郎的后台老板,毫无疑问是和中 央政府对着干的藩镇。这是藩镇对中央政府的公 然挑战。
之所以此时不动李师道,前面说了,是因为唐政府这时正在攻击吴 元济。若贸然去动李师道,则李师道必然举兵反,则唐政府就有两面 受敌的危险,大大地不利了。所以唐置李不问的策略是对了,此后不 久就消灭了吴元济。元和十四年(819年),消灭了李师道。 从追捕凶手的过程来看,可见唐政府反映迅速,宪宗之雷厉风行,办 案官员也是很负其责,尽心尽力的。 而这个白居易呢,当时任左赞善大夫,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会说话似的, 急匆匆地上书要“急请捕贼,以雪国耻”,言下之意,责怪办案官僚 办事不力。人家群策群力辛辛苦苦在那里紧张侦察追捕,他一个“官 非谏职”的闲人,跑出来怪这怪那还指手画脚地干嘛?瞎嚷嚷什么呀? 纯粹是站着说话腰不疼。于是触怒了执政群僚,于是贬乱说乱动的白 居易为江州刺史。白居易在任江州刺史道上,当时的中书舍人王涯又 上疏追论白居易平时言行之过,认为白“所犯状迹,不宜治郡”,(白 居易那神经失常的母亲坠井而死,似与白居易兄弟有关,这事比较复 杂,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以后再提),于是又追贬白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主要经历及代表诗作 (按主题分类整理)
白居易主要经历及代表诗作【名、字、号】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71岁与洛阳龙门东山香山寺僧如满,结香火社,白衣鸠杖,自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
【诗坛地位】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生前官位】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代表作】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常见主题】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创作主张】《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语言风格】优美、通俗、音调和谐。
【生平经历】(根据古诗文网所载)祖籍太原,772年生于河南新郑。
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
29岁考上了进士,后屡遭贬谪,宦海沉浮。
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
D.尾联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直接描写,内容详细地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答案】D.尾联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பைடு நூலகம்热爱之情。
4.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唐代诗人,晚年号香山居士,有“诗魔”之称。祖籍太原,后迁居陕西渭南,曾官左拾遗,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著有《白氏长庆集》,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等
B.只见早起的莺儿抢占着向阳的树枝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几只刚刚飞来的燕子正在啄泥衔草建筑新巢。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春天已经重新来到西湖。
C.一路走来,平坦修长的白沙提是诗人最爱的西湖景致,这里头上绿树成荫,脚下绿草茵茵,处处繁花盛开,步行的、骑着马儿的游春的人们穿梭往来。
D.苏轼在诗中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白居易这首诗所描绘的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虽是生机盎然,更像是淡妆的西子。
C.颈联写乱花初放,芳草才生。“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D.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答案】A.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即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幅宁静的水墨西湖图。选项中“西湖晚春”的说法表述错误;故选A。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的意思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的意思
本文主要解释了“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的意思,并探讨了这句话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名句,意为“将来一旦成为有名的官宦,恐怕难免会被贬谪,如今隐居在这荒野之中,又怎能追求世俗的功名呢?”
这句话背后蕴含着唐代士人的文化价值观念。
在唐代,士人追求的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境界。
也就是说,在得意时,要为天下苍生着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失意时,要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保持清高自守的态度。
此外,这句话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官场的态度。
在唐代,官场是一个充满风险和诱惑的地方,许多士人因为追求功名而陷入其中,最终却因为各种原因而被贬谪。
因此,白居易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对功名的警惕和对官场的淡泊。
总结起来,这句话不仅是白居易个人的感慨,更是唐代士人普遍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为使文章更加专业、客观、完整,避免胡编乱造,我进行了以下内容的创作:
1. 引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作为文章的主题;
2. 探讨了这句话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说明了这句话在唐代士人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引用了唐代士人追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境界,说明了这句话对士人精神追求的影响;
4. 探讨了唐代士人对官场的态度,解释了这句话对功名的警惕和对官场的淡泊。
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白居易的主要成就白居易的主要成就很多人对于白居易的了解都只停留在他的诗上,但在其他方面也有着不俗的成就,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白居易的主要成就,欢迎大家阅读!白居易的主要成就1官场翰林学士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江州司马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
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官江州(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
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杭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
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
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
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
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
观刈麦3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 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 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 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妇姑:媳妇、 婆婆,古时媳妇称婆婆叫姑,称公公叫舅。荷:肩挑; 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壶浆:用壶装着水, 这里即指水壶。田: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丁壮:成年 的男劳力。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 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 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 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 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妇姑荷箪食, 相随饷田去, 足蒸暑土气, 力尽不知热,
童稚携壶桨。 丁壮在南冈。 背灼炎天光。 但惜夏日长。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 倍忙”的割麦情景。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 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 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 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 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 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
侧面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从 __Βιβλιοθήκη ____描写 天气的酷热和劳作的艰辛。
3.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悲”从何来?(用原文回答) 答: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的 同情和关心?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明白如话 , 朴素感人
。
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 ) A.覆fù 陇lǒng 箪dān B.稚zhì 携xié 饷shǎng C.灼zhuó 敝bì 晏yàn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哪两 个字突出了麦收时天气的酷热?蒸、灼 _______ 正面 描写收麦时天气的炎热, 这一句从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居易独善其身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祖籍山西太原,新郑(今河南新郑)人,后迁下邽。
白居易的祖父白鍠后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今属郑州新郑)。
人物生平白居易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
少年时读书刻苦。
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后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
二人订交。
以后诗坛元白齐名。
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806年),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
作《观刈麦》《长恨歌》《池上》。
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
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
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
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
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
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
十年,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次年写下《琵琶行》。
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
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
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年)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杭州人为了纪念他还把靠西湖边的一面长堤,命名为白堤。
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拜秘书监,第二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
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
会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唐代官吏部门的一种)尚书致仕。
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
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
白居易是弥勒信徒,他组织了一个学会,叫一时上升会。
希望大家共同上升到弥勒境界。
为了往生弥勒,白居易写过一分决心书:仰慈氏形,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升。
慈氏就是弥勒,弥勒是音译,慈氏是意译。
翻译过来就是:“我敬仰慈氏菩萨的身形,我呼唤慈氏菩萨的名字,希望来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弥勒菩萨的身边。
”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爱恋湘灵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
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
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
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贞元十四年(798),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
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
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
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
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
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
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
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了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
白居易无奈,便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
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
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
在近8年里,母亲再没让白居易和湘灵见面,也不允许他提起湘灵。
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
例如《夜雨》《感镜》等。
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
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但未结婚。
这首诗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所以说白居易亲身经历的这段悲剧般的爱情为《长恨歌》打下了基础。
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
情系女妓在杭州刺史位上,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白居易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
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
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
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
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
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
这个数字可不算小。
他喝酒时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
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
”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
他蓄妓与嗜酒无度,直到暮年。
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
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现代人形容美女说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
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决定卖马和放妓,他不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吃苦。
但是他心爱的马居然反顾而鸣,不忍离去。
樊素和小蛮等对白居易还是蛮有感情的,都不忍离去。
樊素感伤落泪地说:“主乘此骆五年,衔橛之下,不惊不逸。
素事主十年,中擳之间,无违无失。
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
骆力犹壮,又无虺愦。
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
一旦双去,有去无回。
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
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白居易也长叹道:“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返庙,素返闺。
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
我姑酌彼金缶,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白居易70岁时,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
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诗歌影响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
……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
”(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
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
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
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