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怎样让每个孩子在数学学习时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孩子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课堂学习与交流、解决生活问题、答题等方面,要做到这些,学生的几种基本能力少不了。

一、整理信息的能力少不了

本学期,本人担任三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学生能力的缺失。比如说,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这三个村去年住楼房的户数各是前年的多少倍?”有部分学生竟然不知道这里有三个问题,以至于在解题时出现了种种问题。相信不少老师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同感,许多学生在解题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是他们不会做,而是由于没有把握题目的意思,没能够很好的整理出相关信息。这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审题不清,特别是问题看不清,该有两个问题的只答了一个,有时难的问题解决了,简单的问题没有做,这种问题最令老师痛心;二是信息搜集不全面,特别是一些图文结合、含有表格的信息,学生无法理解题意,漏找相关条件。三是错误理解题意。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然而,信息整理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

读题习惯、有效的思维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从小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较强的能力。

1.读一读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场合,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也可以作出明确的规定。如新授课时可让学生大声读,独立作业时可让学生轻声读或者默读。无论是哪种读题方式,都应让学生认真仔细,读准、读通句子,从而为正确理解题意做准备。例如在认识周长后有这样一道题:“先描一描,再估一估那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不少同学都只填了“()号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这个空而忽略了描的过程。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就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

2.看一看

要想让学生对题目意思能正确领会,还需要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特别是一些图文结合的题目,学生如果不注意观察图中信息而直接根据文字解答,那就难免会遗漏一些信息,从而导致解题错误。因此,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审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记得曾经听到过一节《找规律》的课,上课伊始,老师出现了一

幅图,并指着图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看到了小兔子。”“我看到了大树。”……老师急了,又问“那你看到了几只兔子?兔子的中间有什么?”后面的问题因学生开始的混乱而问得比较琐碎,有种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嫌疑。而如果当时他能改变一下提问方式“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那些有规律地摆放的物体,它们分别是怎样摆放的?”学生就可以自己去发现了,教师也没有那么累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练明确,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3.画一画

在读题、看题的过程中适当地将所认为重要的东西画下来,会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画的内容可以是重点句、可以是重要的数据、可以是提醒自己注意的关键词等等,如果学生能养成边读边看边画的习惯,那么他的审题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二、交流能力少不了

新课程的一个最大亮点是学生地位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现学习等等。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不够强,特别是在合作学习时,很多时候学生要么不知道该说什么,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说了半天说不出所以然来,要么就是你一言我一语,唧唧喳喳,乱七八糟。

这样的合作与探究,别说高效,恐怕连最基本的任务都不能完成。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这方面能力,并从低年级开始,持之以恒的抓好抓实这项工作。

1.明确合作内容,提出交流要求。在与小组同学作或交流前,教师要说清合作的内容,并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合作。该做什么,该说什么,怎么说,都要从小就培养。

2.指导交流方法。学生说话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如把话说完整的习惯,想好了再说的习惯,不啰嗦的习惯等等。

三、动手能力少不了

动手能力是实践能力的重要部分,我们可以不夸张的说,不会动手的孩子就不会学习。你看,从刚学习数数时要动手,探究图像的面积要动手,找规律也要动手,在数学活动中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其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往往会超过其他学生。本人认为,我们应该培养小学生以下几种最基本的动手能力。

1.摆摆拼拼。在低中年级,有许多实际问题的信息需要利用小棒、小算珠、小正方形(体)摆一摆,拼一拼,教师应培养学生有序摆拼的能力,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

2.折折剪剪。在解决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时,教师需要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折折剪剪的过程中,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如:把一张长方形纸折一次可以得到哪些图形?探究哪些图形可以围成一个

正方体等。教师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剪一剪、折一折,帮助学

生有效地理解题意,正确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

3.画画添添。高年级数学进一步由具体的图文转变成文字,学习内容进一步抽象化,这就需要学生能通过画一画(如:画数量关系图、行程路线等)、添一添(给不规则的图形添上线条,使其分割)等方式促进其解决问题。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教师若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些基本技能,对他们一生的学习都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杨庙中心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