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时提升作业(一) 1.1

合集下载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十八透镜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十八透镜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十八透镜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xx·徐州中考)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

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A.凸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解析】选D。

本题考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分。

由图可见,阳光通过眼镜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此是凹透镜。

故选D。

2.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A.aB.bC.cD.d【解析】选B。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a、c、d、e为凸透镜,故选B。

3.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为了使灯丝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灯丝放在( )A.焦点处B.焦点以内C.焦点以外D.任意位置【解析】选A。

此题以日常生活中的聚光电珠作为研究对象,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结合光路的可逆性可知,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所以选A。

4.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但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也可能会聚在一点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线都一定会聚在一点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透镜焦点的理解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A项说法正确。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但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也可能会聚在一点,故B项说法正确。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故C 项说法错误。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才能会聚于焦点,故D项说法正确。

世纪金榜物理金榜学案课时提升作业答案网2022八年级沪科版

世纪金榜物理金榜学案课时提升作业答案网2022八年级沪科版

世纪金榜物理金榜学案课时提升作业答案网2022八年级沪科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月光下的人影B.池塘的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C.拱桥在平静湖水中的倒影D.玻璃三棱镜分解了的太阳光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哪一组()①初春,冰封的湖面解冻②盛夏,旷野里雾的形成③深秋,路边的小草上结了一层霜④严冬,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B.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用电磁波来通信C.只有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只有凸透镜能成等大的像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B.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C.用安培定则可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D.1kWh=3。

6×106J5、潜水员逐渐从水里浮出水面的过程中,他受到的浮力()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始终不变D.先增大后不变6、能说明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钻木取火B.水蒸气将塞子冲出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D.焦耳定律实验7、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8、小雅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不小心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互换了,如果此时将开关闭合,则()A.两表都可能被烧坏B.两表都不会被烧坏C.电流表不会被烧坏D.电压表不会被烧坏,电流表可能被烧坏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9、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与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成的像位于视网膜(),可佩戴()透镜矫正。

10、滑冰运动员在训练中通过弯道时的情景,这一过程中她们的运动状态()(选填“改变”或“不变”);运动员穿的速滑冰鞋的冰刀表面要光滑、平整是为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 《运动的快慢》 课时提升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3 《运动的快慢》 课时提升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上)

运动的快慢(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中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A.一日千里B.大步流星C.风驰电掣D.迅雷不及掩耳【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速度的理解。

描述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速度的单位由距离和时间两个单位组成,A选项中的“一日千里”可以理解为千里/日,与速度的单位最为相近,“大步流星”和“风驰电掣”仅说明运动得快,“迅雷不及掩耳”仅说明时间短,都不及“一日千里”与运动快慢的描述更接近。

2.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紧急情况时可提前0.5 s刹车。

在限速为110 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A.3 mB.7 mC.15 mD.25 m【解析】选C。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和单位换算。

首先要统一单位。

110 km/h=m/s,则s=vt=m/s×0.5 s≈15 m。

3.如图所示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重庆驶向成都,若重庆至成都约为3.2×105m,则(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m/s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m/h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km/sD.该汽车只要4 h就可到达成都【解析】选D。

观察题图可知,汽车速度表的单位是km/h,指针指向80,说明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 km/h,故A、B、C均错;从重庆到成都的时间为t===4 h,故选D。

4.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 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 m处的速度是6 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 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 m/sB.6.25 m/sC.6.75 m/sD.7.5 m/s【解析】选B。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

平均速度等于该段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所以晓燕百米赛跑中平均速度为v===6.25 m/s,与中间和终点的速度无关,故B选项正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课时提升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课时提升练习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10.(7分)小宇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
律”。
(1)为了更清晰地观察水中的光路。可以采用的办法是

实验中,
(选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
(2)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
(选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入射角。增大入射角观察到折射角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课时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
C.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D.汽车后视镜可扩大
视野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桥在水中形成“倒影”,是水面成
11.(8分)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中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
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
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
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池水看
起来比实际浅,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看到的是变高了的池底的虚像;汽车后视
镜是凸面镜,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扩大视野,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故选C。
2.已知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当一束激光AO由空 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的下 表面射出,下列所作的四个折射光路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时提升作业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时提升作业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课时提升作业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走进神奇第二节探索之路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全解全析P175(20分钟50分)考点一自然和生活中的神奇现象1.(6分)下列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B )2.(6分)有下列现象:A.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B.火山爆发;C.海岛附近看到美丽的“海市蜃楼”;D.含羞草开花;E.伊拉克战争;F.“嫦娥四号”升空;G.种子发芽;H.大雁南飞;I.昆虫蜕皮,青蛙冬眠。

其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有__ABCDGHI__。

考点二人类对科学的贡献3.(6分)(2020·重庆质检)以下哪位科学家创制了天文望远镜,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并因为他的伟大成就,被誉为“实验物理学先驱”( A ) A.伽利略 B.牛顿C.爱迪生D.亚里士多德4.(6分)(2020·南昌质检)如图所示,科学家的名字是__牛顿__,传说因为有一次他在苹果树下被落下的苹果砸中,由于他对此现象的深入研究,从而发现了__万有引力__定律。

考点三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5.(6分)(2020·东台质检)早晨,小强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后不冒“白气”。

他想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这一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D )A.得出结论B.交流与合作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猜想与假设6.(6分)(2020·杭州质检)小金同学发现:冬天人们通常穿深色的衣服,而夏天却穿浅色的衣服,于是小金认为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然后,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

对于以上画线部分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D )A.提出问题B.建立猜想和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D.获取事实和证据7.(6分)(2020·漳州质检)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不重要,解决问题最重要B.在科学探究中,应提倡交流与合作C.对实验得到的结论要经过反复论证与评估D.对自己的猜想,应设计好相应的实验来加以验证8.(8分)小慧家的摆钟走快了,她和同学们一起探究了“钟摆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由什么决定?”这个问题。

【精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五) 2.1

【精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五) 2.1

课时提升作业(五)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古诗句中描述的声现象是由于空气振动发声的是(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B.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解析】选D。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

A项黄鹂鸣叫声是鸣膜振动;B项歌声是人的声带振动;C项猿声是声带振动;D项风雨声是空气振动。

2.(2013·宜昌中考)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解析】选B。

本题考查声现象。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噪声属于声,故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A错误;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所以B正确;物体振动,不一定人就能够听到声音,如果没有传声介质,人耳也听不见,如果人的听觉系统障碍,人也听不见,所以C错误;真空不能传声,所以D错误。

3.(2014·广西北海合浦期末)如图所示,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目的是验证(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解析】选A。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说明发声的物体正在振动,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2013·佛山中考)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一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的说法是(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C.声音既在气体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解析】选C。

土电话在传声过程中,先通过空气传到塑料杯,塑料杯使声音能量可以尽量多地传递到细线处,而固体传声效果好,所以对方可以很好地接收。

202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时提优作业本

202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时提优作业本

202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时提优作业本物理八年级上册课时提优作业本是八年级上学期的一本重要教材,它旨在帮助学生提高物理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本文将对该作业本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学习技巧,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该作业本,提升自己的物理学习成绩。

一、作业本概述《2023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时提优作业本》是根据最新教学要求编写的物理教材。

该作业本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一定数量的习题和考点。

作业本的难度逐渐递增,旨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重要的物理知识和技能。

二、作业本结构该作业本按照物理知识点的不同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分层,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作业本的每个单元都包含了以下几个部分:1. 知识点解析:对该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 必修习题:包括了一定数量的基础习题和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3. 拓展习题:设计了一些更加复杂和深入的拓展习题,以提高认识水平和解题能力。

4. 实践应用:提供了一些与生活实际和工程应用相关的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作业本特点《2023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时提优作业本》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1. 知识渗透:作业本将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增强学习的相关性。

2. 综合能力培养:作业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各类习题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动手能力。

3. 独立思考:作业本强调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四、使用建议为了充分利用《2023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时提优作业本》的学习资源,提升物理学习水平,学生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 提前预习:在上课之前,可以提前阅读作业本中即将学习的内容,对基础概念和知识点有所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

2. 认真完成习题:在课后,认真完成作业本中的习题和问题,并及时纠正错误。

八年级物理上册 课时提升作业(二)(1.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课时提升作业(二)(1.2)(新版)新人教版

课时提升作业(二)运动的描述(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运动路线是直的,运动路程不变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C.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是静止的D.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机械运动的理解。

A项空气流动是宏观运动,B项机械运动是位置变化,运动轨迹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C项没有说相对于哪个物体,D项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必须有参照物,否则无法确定这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故选D。

2.(2014·岳阳中考)如图所示,用手缓慢地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

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B.书C.桌面D.桌面上静止的橡皮【解析】选B。

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取。

对于正在运动的书,笔相对于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说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应该是书,故选B。

3.(2015·盐城亭湖新区实验期末)摄影师抓拍到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所示):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解析】选A。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老鹰和乌鸦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相同,所以二者以对方为参照物都是静止的,故A正确,B错误;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都是运动的,故C、D 错误。

【方法归纳】两步描述物体的运动(1)选定参照物。

(2)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

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4.(2014·嘉兴中考)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十一) 3.3含答案解析-精品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十一) 3.3含答案解析-精品

课时提升作业(十一)汽化和液化(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了( )A.液化B.沸腾C.凝固D.蒸发【解析】选D。

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是因为其中液态的水一部分蒸发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故选D。

2.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滴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解析】选C。

水蒸气是无色的,用眼睛看不到;生活中所见的“白气”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的;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温度低,冰棍周围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就液化成小水滴,所以冰棍周围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外的温度比壶内温度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故选C。

3.(2013·广安中考)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

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

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地将粽子煮熟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解析】选D。

本题考查沸腾及沸腾条件。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升高,沸点升高;液体沸点跟其他因素没有关系。

改用“小火”或“大火”没有改变水面上的气压,不能改变水的沸点。

水沸腾后,无论用“小火”还是“大火”,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故用“小火”煮可节能。

【变式训练】如图,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酒精的沸点为78℃,酒精灯外焰温度可达到800℃,试管A内装酒精,烧杯B内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 )A.试管A内的酒精会沸腾B.试管A内的酒精不会沸腾C.试管A内的酒精可能沸腾,也可能不沸腾D.试管A内的酒精可达100℃【解析】选A。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十) 3.2含答案解析(精选)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十) 3.2含答案解析(精选)

课时提升作业(十)熔化和凝固(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2012·凉山中考)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量不变【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晶体熔化条件的了解。

晶体熔化的条件有两个:一达到熔点;二继续吸热。

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因为温度相同,冰因不能吸收热量而不能继续熔化。

2.(2013·常州中考)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

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 064.6℃,铱的熔点是2 443.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 )A.加热至1 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加热至1 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 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加热至3 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解析】选B。

本题考查熔点的知识,知道晶体物质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者固液共存状态。

黄金的熔点是1 064.6℃,铱的熔点是2 443.0℃,因此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 064.6℃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温度等于或高于2 443.0℃时,黄金处于液态,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

当温度高于1 064.6℃而低于2 443.0℃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

故选B。

3.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

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A.冰的熔化过程B.蜡的熔化过程C.玻璃的凝固过程D.海波的凝固过程【解析】选D。

本题考查了熔化或凝固图像的分析。

首先根据温度的变化趋势判断出熔化或凝固图像,然后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判断是非晶体还是晶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 课时提升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  课时提升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上)

测量平均速度课时提升作业(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解析】选C。

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只能代表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能代表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速度时大时小,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不一定就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

故只有C选项是正确的。

2. 2013年4月20日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 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

出发50 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 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 min到达指定地点。

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 A.126 km/h B.70 km/hC.52.5 km/hD.30 km/h【解析】选D。

总时间t=50 min+40 min+2 h=3.5 h,v===30 km/h,故选D。

3.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点上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中取AE并分成相等的四段,v1、v2分别表示通过AB段、BC段的速度,v表示BE段的平均速度,则v1、v2与v的关系是( )A.v1<v2<vB.v1=v2<vC.v1=v2>vD.v1<v<v2【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实验现象的理解。

物体从光滑的斜面上下滑,物体运动得越来越快,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来越短;由于s AB=s BC,t AB>t BC,由v1=,v2=,所以,v1<v2;s BE=3s BC,t BE<3t BC,>,则v==>=v2;所以v1<v2<v。

2021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6.1 质量课时提升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1)

2021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6.1 质量课时提升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1)

质量(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1.(2021·白河一中期中)感受身旁的物理——质量为×104mg的物体可能是( )A.你的电脑B.你的课桌C.你的质量D.你的钢笔【解析】选D。

此题考查物体质量的估测。

先进行单位换算,把mg换算成同窗们熟悉的单位再依照生活体会来判定一些物体的质量。

×104mg=15g,电脑质量明显比它大,课桌的质量更大,自己的质量比课桌的还大,只有钢笔适合,应选D。

2.以下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发生转变的是( )A.铁块熔化成铁水B.一块铜压成铜片C.国旗被带到“神舟十号”宇宙飞船中,随飞船升高D.粗糙的铝锭被磨成滑腻的圆柱体【解析】选D。

“铁块熔化成铁水”,尽管它的状态转变了,但它所含铁的多少没有转变,故质量不变,A错;“一块铜压成铜片”,它的形状转变,但它所含铜的多少没有转变,故质量不变,B错;国旗尽管位置发生转变,但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转变,故质量不变,C错;粗糙的铝锭被磨成滑腻的圆柱体的进程中,有一部份铝被磨掉了,故圆柱体所含的铝比原先粗糙的铝锭少,故质量变小,D正确。

3.用调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觉指针略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稳,应该( )A.把天平右端的平稳螺母向外旋出一些B.把天平右端的平稳螺母向里旋进一些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解析】选C 。

此题考查天平的调剂。

指针略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说明左盘质量较大,即右盘砝码质量不足,现在可将游码向右移一些。

在放物体后,不可再调剂平稳螺母。

应选C 。

【易错警示】天平的利用中,在测量前要调剂天平的平稳:天平要放在水平台上,若是桌面不水平,可垫高;再用平稳螺母调剂天平的平稳,而开始测量后只能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的位置进行调剂。

4.在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 )A.向右调剂平稳螺母B.向左调剂平稳螺母C.在右盘增加砝码D.在右盘减去砝码【解析】选C 。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4.1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十三) 4.1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光的直线传播(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动动脑筋:请帮小明在下列物体中找出不是光源的一个( )A.闪电B.太阳C.月亮D.亮着的电灯【解析】选C。

本题考查光源的概念。

光源为能自身发光的物体,闪电、太阳、亮着的电灯都可以自身发光,而月亮为反射的太阳光。

故选C。

2.(2013·漳州中考)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地上的“树影”、日食现象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沙漠蜃景是由于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光线发生偏折形成的。

故选C。

3.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测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D错误;青蛙通过井口观察是光射入青蛙眼中,A正确,B错误。

故选A。

4.(2013·菏泽中考)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和光传播都需要介质B.声传播需要介质,光传播不需要介质C.光速和声速一样大D.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声和光的区别。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的光速是3×108m/s。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速度由介质的情况决定且光速和声速不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8分)5.“皮影戏”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要演员在屏幕和灯光之间抖动拴在道具身上的细线,屏幕上就能出现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并且和道具动作完全一致,可谓形影不离。

“皮影”主要是利用了光沿传播的知识。

【解析】“皮影”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在其后方形成的一片光照不到的阴影区,即形成影子。

答案:直线6.(2013·泸州中考)美国航天局发现了茫茫宇宙中除地球之外,还有三颗跟地球类似宜居的星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一) 1.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一)  1.1

课时提升作业(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乒乓球被誉为我国的“国球”,其直径约为( )A.40μmB.40 mmC.40 cmD.4.0 mm【解析】选B。

本题考查生活中常见物体的估测。

鸡蛋的直径在4 cm左右,即40 mm,乒乓球的直径与鸡蛋的直径差不多,故选B。

2.(2014·呼伦贝尔中考)某同学测得物理课本长为25.91 cm,宽为18.35 cm,那么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1 mmB.1 cmC.1 dmD.1 m【解析】选A。

用刻度尺测长度,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的数据最后一位是估读的,倒数第二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由记录结果可知,倒数第二位的数字9和3所对应的毫米单位为刻度尺的分度值,即1 mm。

故选A。

【方法归纳】依据数据判断刻度尺分度值的两种方法(1)观察法:如观察数据25.91 cm中的个位数字5对应的是后面的单位cm,查出倒数第二位数字9对应的单位是cm的下一位mm,即为刻度尺的分度值。

(2)变换单位法:如将数据25.91 cm变为259.1 mm,此时个位是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即为刻度尺的分度值。

3.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1.65 mB.1.75 mC.1.85 mD.1.95 m【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长度的测量。

“犯罪嫌疑人”的脚印的长度约为25.10 cm;“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25.10 cm×7=175.70 cm=1.7570 m。

故选B。

4.(2014·遂宁中考)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cm、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45 cmB.12.34 cmC.12.35 cmD.12.36 cm【解析】选C。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时提升作业 4.6.1凸透镜成像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时提升作业 4.6.1凸透镜成像

课时提升作业第六节神奇的眼睛第一课时眼睛与视力的矫正(20分钟50分)考点一眼睛的视物原理1.(5分)下列图片中模拟了人眼球成像的是( C )2.(5分)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 D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考点二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3.(5分)(2020·柳州质检)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近视眼不戴眼镜一定看不清书上的字B.远视眼不戴眼镜一定看不清书上的字C.近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D.远视眼不戴眼镜能看清远处黑板上的字4.(5分)如图是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A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凹透镜D.近视眼凸透镜5.(5分)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

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B )6.(5分)(2019·宜宾中考)眼球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__倒立实像__(选填“倒立实像”或“正立虚像”),小李同学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成了近视眼,进行矫正时应当戴用__凹透镜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

7.(5分)(2019·邵阳中考)小红同学利用爷爷不用了的老花眼镜的一片镜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肯定不能得到( B )A.放大的实像B.倒立的虚像C.倒立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8.(5分)(2019·绵阳中考)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

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1.1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1.1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2.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解释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促进深入理解。
3.开展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提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问题驱动的探究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思维能力。
2.生生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
3.全班交流:在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范围内的交流,让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促进全班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Fra bibliotek导入新课新课的导入方式将采用情境创设法。首先,我会展示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如冰块融化、蜡烛燃烧、金属冷却等。通过这些直观的现象,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我会提出一些引发思考的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熔化和凝固的现象?”“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科学原理?”这样可以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一) 1.1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提升作业(一) 1.1

课时提升作业(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30分钟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2013·龙岩中考)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A.2.5 mB.2.5 dmC.2.5 cmD.2.5 mm【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常见物理量的测算能力。

食指的宽度大约为1 cm,一元硬币的直径大约为两个食指的宽度,为2.5 cm。

【知识拓展】熟练使用身体上的“尺”来估测长度。

手指甲的厚度≈1 mm;拇指的宽度≈1 cm;伸开拇指和中指,两个指尖之间的距离≈2 dm;伸平两手臂,两手臂之间的距离≈自身身高。

2.(2013·郴州中考)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 cm,宽为18.35 cm。

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1 mmB.1 cmC.1 dmD.1 m【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数据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

长度测量的记录结果中数字的最后一位为估读值,而倒数第二位为刻度尺的分度值,数据25.91 cm 和18.35 cm中倒数的第二位都是0.1 cm,因此小明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cm(即1 mm),故选A。

【方法归纳】依据数据判断刻度尺分度值的两种方法(1)观察法:如观察数据25.91 cm中的个位5对应的是后面的单位cm,查出倒数第二位数字9对应的单位是cm的下一位mm,即为刻度尺的分度值。

(2)变换单位法:如将数据25.91 cm变为259.1 mm,此时个位是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即为刻度尺的分度值。

3.图中被测铅笔的长度为( )A.5.2 cmB.5.25 cmC.5.25D.5.3 cm【解析】选B。

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

图中铅笔的一端对准了刻度尺的零刻线,另一端借助直尺测量。

经测量可知,在“5”后面第二个刻线和第三个刻线之间,所以铅笔的长度应当为5.25 cm;由于估读的原因,其结果在5.20~5.30 cm的均为正确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3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2013·龙岩中考)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 )
A.2.5 m
B.2.5 dm
C.2.5 cm
D.2.5 mm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常见物理量的测算能力。

食指的宽度大约为1 cm,一元硬币的直径大约为两个食指的宽度,为2.5 cm。

【知识拓展】熟练使用身体上的“尺”来估测长度。

手指甲的厚度≈1 mm;拇指的宽度≈1 cm;伸开拇指和中指,两个指尖之间的距离≈2 dm;伸平两手臂,两手臂之间的距离≈自身身高。

2.(2013·郴州中考)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 cm,宽为18.35 cm。

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数据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

长度测量的记录结果中数字的最后一位为估读值,而倒数第二位为刻度尺的分度值,数据25.91 cm 和18.35 cm中倒数的第二位都是0.1 cm,因此小明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cm(即1 mm),故选A。

【方法归纳】依据数据判断刻度尺分度值的两种方法
(1)观察法:如观察数据25.91 cm中的个位5对应的是后面的单位cm,查出倒数第二位数字9对应的单位是cm的下一位mm,即为刻度尺的分度值。

(2)变换单位法:如将数据25.91 cm变为259.1 mm,此时个位是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即为刻度尺的分度值。

3.图中被测铅笔的长度为( )
A.5.2 cm
B.5.25 cm
C.5.25
D.5.3 cm
【解析】选B。

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

图中铅笔的一端对准了刻度尺的零刻线,另一端借助直尺测量。

经测量可知,在“5”后面第二个刻线和第三个刻线之间,所以铅笔的长度应当为5.25 cm;由于估读的原因,其结果在5.20~5.30 cm的均为正确答案。

A、D项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C项没有带单位,故选B。

4.(2014·陕西榆林实验期末)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18.0 cm、
18.1 cm、18.2 cm、18.3 cm,则课本宽度真实值较接近下列哪一个( )
A.18.1 cm
B.18.15 cm
C.18.2 cm
D.18.3 cm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注意在求平均值时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和题目给出数据的小数点位数相同。

课本的宽度==18.15 cm≈18.2 cm。

故选C。

5.(2014·长春联考)如图所示是测量圆筒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A。

本题考查特殊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

要测量圆筒的直径,需利用平移法。

B项中误差太大,C项零刻度线没有对准桌面,D项没有借助三角板直角处,且零刻度线没有与桌面对齐。

A正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6.(2014·武汉十一滨江期末)填合适的单位或单位换算。

(1)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 ;
(2)常用签字笔的直径是0.7 ;
(3)一张纸的厚度70μm= cm;
(4)地球的半径约6.4×103km= cm。

【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估算及单位换算。

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5 m,即165 cm,常用签字笔的直径不到1 cm,故可能是0.7 mm;1μm=10-4cm,故一张纸的厚度70μm=70×10-4cm=7×10-3cm;1 km=105cm,故地球的半径约为 6.4×103km=6.4×103×105cm=6.4×108cm。

答案:(1)cm (2)mm (3)7×10-3(4)6.4×108
7.(2014·河南双语月考)如图所示,甲图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应为cm;乙图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应为cm,数据中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刻度尺的正确读数。

观察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cm,读出的物体的长度是2.3 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且从2 cm处开始量起,长度为2.11 cm,其中准确值为2.1 cm,估计值为0.01 cm。

答案:2.3 2.11 2.1 cm 0.01 cm
8.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min s。

【解析】图示测量时间的工具为停表,大盘刻度单位为s,小盘刻度为min,所以停表显示的时间是4 min 4.4 s。

答案:4 4.4
三、综合分析题(5分)
9.(2012·河南中考)步行不仅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而且还能方便地对一些长度进行估测。

(1)人正常步行时,步距变化不大,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体上的一把“尺子”。

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请你说出一种测量步距的方法。

(2)小华测出自己的步距为0.5 m,他从教学楼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84步,则教学楼的长度是多少米?
【解析】(1)人正常步行时的步距差距虽然不大,但只测量一步的步距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我们可以测量出多步的长度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可以测量出10步的长度,然后除以10便可以得到步距。

(2)教学楼的长度为s=0.5 m×84=42 m。

答案:(1)用尺子测出沿直线运动10步的长度,再除以10即得步距。

(2)42 m 【培优训练】
1.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1枚硬币的直径是
cm。

【解析】如题图所示,虽然是5枚硬币,但是实际测量的是4枚硬币的直径,由图示可知4枚硬币的直径和是7.40 cm,所以1枚硬币的直径是d==1.85 cm。

答案:1.85
2.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mm。

【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细铜丝的直径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测不出来或者误差太大,如题图所示,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线圈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d=。

由图可知L=4.95 cm,n=32,故d==
0.155 cm=1.55 mm。

答案:4.95 1.55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