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物》PPT课件
合集下载
抗病毒药物PPT课件
![抗病毒药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fb3a28e87101f69e3195eb.png)
腹股沟淋巴肿大
繁殖障碍
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
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性
猪圆环病毒病已成为21世纪世界养猪业 的一大难题,PCV2感染及其所引起的疾 病在世界上20余个国家均有报道,已成 为全球性的一大疾病
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PRRS)之后又一免疫抑制性疾病
养猪业的经济损失 仔培猪的高死亡率,>5%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
存在的问题
• 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
• 没有有效的药物
• PCV2对常规消毒剂抵抗力很强 • 难于从猪场清除,会在较长的时
间内困扰养猪生产
四条金原则
• 原则1 减少猪只间的接触Limit pig-to-pig contact. 病毒在猪场内通过猪与猪之间的接触传播流行, 减少猪只之间的接触有助于三病的控制。特别 注意的是,猪只之间的接触也通过间接的方式如 注射针头、外科器材、粪便和人员。在同圈或 较大的小群中易发生扩散。
影响猪只生长发育、饲料报酬增加
母猪繁殖障碍,流产率和产死胎率增 高
药物费用增加
免疫抑制 PCV2感染猪群的健康水平下降
猪群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猪群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易继发或合并发生其他细菌性或病毒 性疾病。
PCV2的免疫抑制特性
PCV2感染猪的淋巴细胞缺失,循环B细胞和 T细胞的数量下降,淋巴器官中的T、B淋巴 细胞数量减少 淋巴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 外周血和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 数量升高 抗原递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和并趾状细胞含 有大量的PCV2核酸 PCV2感染可以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发病 或感染猪至少存在短暂的不能激发有效的免 疫应答现象
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c8fa3b1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7.png)
干扰素
【药名】干扰素 Interferon 【作用机理】本品是机体受到病毒或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后,体内产生的一类抗病毒的糖蛋白物质,具有抑 制病毒生长、细胞增殖和免疫调节的活性。 【临床应用】用于病毒性感染,如病毒性角膜炎、肝炎、流感等,以及恶性肿瘤等的治疗或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流管样综合征如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 【注意事项】口服无效,须注射给药
抗病毒药物
01 病毒简介
03 金刚烷胺ຫໍສະໝຸດ 目录02 药物分类 04 阿昔洛韦
05 干扰素
07 利巴韦林
目录
06 齐多夫定
抗病毒感染的途径很多,如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干扰病毒吸附、阻止病毒穿入细胞、抑制病毒生物合成、 抑制病毒释放或增强宿主抗病毒能力等。抗病毒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病毒复制周期的某个环节而实现的。
谢谢观看
利巴韦林
【药名】病毒唑ribavirin 【作用机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在宿主细胞内磷酸化后,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如干扰病毒的三 磷酸鸟苷合成,抑制病毒mRNA合成以及抑制某些病毒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 【临床应用】广谱抗病毒药物,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 【不良反应】使用过程中有较强的致畸作用,在体内消除很慢。大剂量使用时,可致心脏损害。口服或静脉 给药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泻、头痛,长期用药服药可致白细胞减少及可逆性贫血。 【注意事项】禁用于孕妇和预期要怀孕的妇女 。
多数病毒缺乏酶系统,不能独立自营生活,必须依靠宿主的酶系统才能使其本身繁殖(复制),病毒核酸有 时整合于细胞,不易消除,因此抗病毒药研究发展缓慢。
病毒所致疾病大多是人类的主要传染病,病毒可侵犯不同组织器官,感染细胞引起疾病。由病毒引起的常见 疾病有:
抗病毒药物简介ppt课件精选全文
![抗病毒药物简介ppt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04676f3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f.png)
拉米夫定片:主要适用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
与其它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的成人和儿童。
扎西他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和艾滋病相关综
合征。用于对齐多夫定(AZT)无效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 滋)患者的治疗。临床显示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疗效都好且不增加 不良反应。
20
开环核苷类
泛昔洛韦:
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和原发性生殖器疱疹。 是喷昔洛韦6-脱氧衍生物的二乙酸酯,是喷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后在肠壁吸收 后迅速去乙酰化和氧化为有活性的喷昔洛韦,故替代喷昔洛韦。
泛昔洛韦口服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为77%,在体内很快转变为喷昔洛韦,半衰期 约为2h,60%~65%经肾排出。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有一个较长的半 衰期(9-1Oh),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Ⅱ型感染的细胞内半衰期分别为10h和20h.
16
开环核苷类
阿昔洛韦:
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用于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初发和复发病例, 对反复发作病例口服本品用作预防 2.带状疱疹:用于免疫功能正常带状疱疹和免疫缺陷者轻症例的 治疗 3.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
阿昔洛韦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损害患者接受阿昔洛韦治疗时,可造成死亡。
1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开环核苷类
盐酸伐昔洛韦:
本品适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本品适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本品适用于预防(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复发。
是阿昔洛韦与缬氨酸形成的酯类前体药物,口服居吸收迅速并在体内很快转化为阿 昔洛韦,其抗病毒作用为阿昔洛韦所发挥,抗病毒的机制和过程与阿昔洛韦一样。
该品体内的抗病毒活性优于阿昔洛韦,对单纯性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治疗指数分别 比阿昔洛辛高42.91%和30.13%,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也有很高的疗效,对哺乳动 物宿主细胞的毒性很低。
与其它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的成人和儿童。
扎西他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和艾滋病相关综
合征。用于对齐多夫定(AZT)无效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 滋)患者的治疗。临床显示比单用其中任何一种疗效都好且不增加 不良反应。
20
开环核苷类
泛昔洛韦:
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和原发性生殖器疱疹。 是喷昔洛韦6-脱氧衍生物的二乙酸酯,是喷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口服后在肠壁吸收 后迅速去乙酰化和氧化为有活性的喷昔洛韦,故替代喷昔洛韦。
泛昔洛韦口服迅速吸收,生物利用度为77%,在体内很快转变为喷昔洛韦,半衰期 约为2h,60%~65%经肾排出。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内有一个较长的半 衰期(9-1Oh),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Ⅱ型感染的细胞内半衰期分别为10h和20h.
16
开环核苷类
阿昔洛韦:
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用于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初发和复发病例, 对反复发作病例口服本品用作预防 2.带状疱疹:用于免疫功能正常带状疱疹和免疫缺陷者轻症例的 治疗 3.免疫缺陷者水痘的治疗。
阿昔洛韦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损害患者接受阿昔洛韦治疗时,可造成死亡。
1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开环核苷类
盐酸伐昔洛韦:
本品适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本品适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本品适用于预防(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复发。
是阿昔洛韦与缬氨酸形成的酯类前体药物,口服居吸收迅速并在体内很快转化为阿 昔洛韦,其抗病毒作用为阿昔洛韦所发挥,抗病毒的机制和过程与阿昔洛韦一样。
该品体内的抗病毒活性优于阿昔洛韦,对单纯性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治疗指数分别 比阿昔洛辛高42.91%和30.13%,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也有很高的疗效,对哺乳动 物宿主细胞的毒性很低。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https://img.taocdn.com/s3/m/309d767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c5.png)
西多福韦
➢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不能耐受GCV 及膦甲酸钠治疗
或治疗无效的HCMV 感染。 ➢ 用法
每次5mg/kg,每周1 次, 2周以后每隔1周 1 次(与丙磺舒同用)。
西多福韦
➢ 不良反应 HPMPC 具有剂量相关的肾毒性,引起肾小管
功能障碍,临床上导致蛋白尿和血肌酐异常,须同 时滴注丙璜舒和生理盐水减少肾毒性。当血清肌酐 水平超过15mg/dL时,或尿蛋白“++”以上时, 应禁用该药。其他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虚弱, 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发热,皮疹。
阿昔洛韦
➢ 适应症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首选药物 对皮肤、粘膜疱疹疗效显著 对水痘带状疱疹有效 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疗效较差 可作为化疗期或器官移植后的病人的预防性用药
阿昔洛韦
➢ 用法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常规用法:10mg/kg/d, 静脉给药 , 8小时给
1次药 疗程10天 对1~12岁患者: 6mg/kg/d, 静脉给药,8小
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分类
❖ 在细胞水平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 ❖ 通过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而发挥抗病毒
作用的药物(如干扰素)。
抗病毒药物分类
其中,第一类药物又可以按作用机制的不同进一步分为两种: 第一种为最常用的核苷(酸)类似物:通过竞争内源性核
苷(酸)而抑制病毒DNA或RNA的合成,如临床上已广 泛使用的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 第二种为基本病毒蛋白酶或蛋白质的抑制剂,如在抗流感 病毒药物中,有些药物是通过作用于病毒粘附细胞或从细 胞中释放过程中所需的功能蛋白而发挥抗病毒作用。
膦甲酸钠
➢ 不良反应 肾毒性:氮质血症和蛋白尿 骨髓毒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 胃肠道症状 电解质紊乱: 低血磷、低血钙、低血钾以及低血
抗病毒药药物化学ppt课件
![抗病毒药药物化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8ab4f4195f312b3169a5bd.png)
尚无金刚烷胺的代谢产物的报道
8
Ribavirin
三氮唑核苷,病毒唑
O H2N
3 2N
N
4
N1
1-β-D-呋喃核糖基-1H-1,2, 4-三氮唑-3-羧酰胺
HO O
1
OH
OH
9
1-β-D-ribofuranosyl- 1H-1,2,4-triazole-3-carboxamide
利巴韦林(Ribavirin)于1972年由美国加州核酸研究所 首先报道。该研究所J.T.Witkowski等人发现核糖核苷抗 生素吡唑呋喃菌素、间型霉素和焦土霉素除了有抗菌活性 外,在体外还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但是其抗病毒活性不 高或抗病毒谱很窄。
NH2
HO
N3
HO O
胸腺嘧啶(T)用腺嘌呤(A)、鸟嘌呤(G)、 N 胞嘧啶(C)取代仍有活性,用尿嘧啶 (U) 取代无活性 O N
HO O
O
齐多夫定 Zidovudine(AZT) 取代基活性 F>NH2>H>N3,
硫、磺酰基取代形成醚键 或氧桥活性大为降低 O
HN HO O O N
去羟肌苷 N3Didansine(ddI)
DNA链的3′末端时,不能再进行5′-3′磷酸二
酯键的结合,终止了病毒DNA链的延长。
AZTTP对HIV-1逆转录酶的亲和力比细胞
DNA聚合酶强100倍,故其抗病8
O
酯化、醚化后活性降低或消失, HN NH2、F取代后活性保持
HO O O N
O O HN HN
N N N O N
合成,使病毒复制与传播受抑制。X-射线晶体衍射也表明, 毒、甲肝病毒、腺病毒等多种 RNA和DNA病毒
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应用PPT课件
![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应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3fc45684868762cbaed520.png)
流行性感冒抗病毒药物治疗与 预防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版ppt
1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大多呈球形 颗粒状,根据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抗原分为甲、乙、丙 三型。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不同分成 多个亚型:血凝素有 16 个亚型(Hl ~ H16),神经氨酸 酶有 9 个亚型(Nl ~ N9),在人类中流行的主要是甲型 H1N1 和甲型 H3N2 亚型。
编辑版ppt
10
2. 婴幼儿流感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2 岁以下儿童是发生流感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并发喉炎、气管炎、支 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确诊或疑似 流感时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
儿童用药剂量与成人不同,但疗程相同。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CDC)推荐所有婴幼儿及儿童患者口服奥司他韦(Oseltamivir)治 疗,<1 岁患者奥司他韦推荐口服治疗剂量为 3 mg/kg,2 次 /d。
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均仅有一பைடு நூலகம்抗原亚型,且宿主种类有 限,较少发生流感大流行。
编辑版ppt
2
流感流行病学最显著的特点
突然暴发,迅速扩散,造成不同程度的流 行,具有季节性,发病率高。
全球每年有 5%~10% 的成人和 20%~30% 的儿童发生 流感。
大部分流感患者可以自愈,但也可出现肺炎、脑炎或心肌 炎等严重并发症。
编辑版ppt
5
(一)诊断与治疗原则
在任何时期 出现发热伴咳嗽和(或)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
并且可以追踪到与流感相关的流行病学史者(如 患者发病前 7d 内曾到有流感暴发的单位或社区、 与流感可疑病例共同生活或有密切接触、从流感 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旅行归来等)需要考虑流感。
编辑版ppt
1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大多呈球形 颗粒状,根据病毒核蛋白和基质蛋白抗原分为甲、乙、丙 三型。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不同分成 多个亚型:血凝素有 16 个亚型(Hl ~ H16),神经氨酸 酶有 9 个亚型(Nl ~ N9),在人类中流行的主要是甲型 H1N1 和甲型 H3N2 亚型。
编辑版ppt
10
2. 婴幼儿流感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2 岁以下儿童是发生流感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并发喉炎、气管炎、支 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及胃肠道症状较成人常见,确诊或疑似 流感时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
儿童用药剂量与成人不同,但疗程相同。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CDC)推荐所有婴幼儿及儿童患者口服奥司他韦(Oseltamivir)治 疗,<1 岁患者奥司他韦推荐口服治疗剂量为 3 mg/kg,2 次 /d。
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均仅有一பைடு நூலகம்抗原亚型,且宿主种类有 限,较少发生流感大流行。
编辑版ppt
2
流感流行病学最显著的特点
突然暴发,迅速扩散,造成不同程度的流 行,具有季节性,发病率高。
全球每年有 5%~10% 的成人和 20%~30% 的儿童发生 流感。
大部分流感患者可以自愈,但也可出现肺炎、脑炎或心肌 炎等严重并发症。
编辑版ppt
5
(一)诊断与治疗原则
在任何时期 出现发热伴咳嗽和(或)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
并且可以追踪到与流感相关的流行病学史者(如 患者发病前 7d 内曾到有流感暴发的单位或社区、 与流感可疑病例共同生活或有密切接触、从流感 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旅行归来等)需要考虑流感。
抗病毒药物ppt课件
![抗病毒药物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50c432ff00bed5b9f31db6.png)
1. 它们结合于逆转录酶活性区域附近,改变逆转录酶构象而抑制该酶活性。 2. 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似,有关毒性作用和耐药性产生方面也相近。大
多此类药物尚在临床试验观察阶段。 3. 此类药物的特点有:
①不需要磷酸化; ②仅对HIV-1有效,对HIV-2无效; ③对肝药酶有抑制作交叉耐药现象。
两者的抗病毒机制可能有两方面: 1. 作用于具有离子通道作用的M2蛋白而影响病毒脱壳和复制; 2. 也可通过影响血凝素而干扰病毒组装。 3. 此两药仅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效,amantadine抗病毒浓度
约为0.03~1.0μg/mL,rimantadine的抗病毒作用强度比 amantadine约强4~10倍。
2
病毒的物质构成
1.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完整细胞结构。 2. 仅由单链或双链核酸(RNA或DNA)的核心和外面的蛋白外壳组成,
有些病毒具有脂蛋白包膜。病毒核酸携带有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
3
病毒的分类
1. 病毒体微小,体积20~300 nm,可通过滤菌器。 2. 可按病毒大小、形态结构特点、核酸类型、所致疾病、宿主
5
病毒的复制
3. 生活周期: ①吸附并穿透侵入易感细胞。 ②脱壳。 ③合成核酸多聚酶。 ④合成核酸 ⑤合成蛋白质及翻译后修饰 ⑥各部分组装成病毒颗粒。
⑦从宿主细胞释放出更多的病毒体。
6
抗病毒药的分类
1. 按病毒种类分类:广谱抗病毒药、抗RNA病毒药和抗DNA病毒药。 2. 按病毒所致疾病分类:抗疱疹病毒药、抗艾滋病病毒药、抗流感病
24~36 h。
37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临床应用与疗效
1. 用于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2. 发病48 h内治疗用药可改善症状,缩短病程1~2天,并可加速患者功
多此类药物尚在临床试验观察阶段。 3. 此类药物的特点有:
①不需要磷酸化; ②仅对HIV-1有效,对HIV-2无效; ③对肝药酶有抑制作交叉耐药现象。
两者的抗病毒机制可能有两方面: 1. 作用于具有离子通道作用的M2蛋白而影响病毒脱壳和复制; 2. 也可通过影响血凝素而干扰病毒组装。 3. 此两药仅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效,amantadine抗病毒浓度
约为0.03~1.0μg/mL,rimantadine的抗病毒作用强度比 amantadine约强4~10倍。
2
病毒的物质构成
1.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完整细胞结构。 2. 仅由单链或双链核酸(RNA或DNA)的核心和外面的蛋白外壳组成,
有些病毒具有脂蛋白包膜。病毒核酸携带有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
3
病毒的分类
1. 病毒体微小,体积20~300 nm,可通过滤菌器。 2. 可按病毒大小、形态结构特点、核酸类型、所致疾病、宿主
5
病毒的复制
3. 生活周期: ①吸附并穿透侵入易感细胞。 ②脱壳。 ③合成核酸多聚酶。 ④合成核酸 ⑤合成蛋白质及翻译后修饰 ⑥各部分组装成病毒颗粒。
⑦从宿主细胞释放出更多的病毒体。
6
抗病毒药的分类
1. 按病毒种类分类:广谱抗病毒药、抗RNA病毒药和抗DNA病毒药。 2. 按病毒所致疾病分类:抗疱疹病毒药、抗艾滋病病毒药、抗流感病
24~36 h。
37
Amantadine and Rimantadine 临床应用与疗效
1. 用于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2. 发病48 h内治疗用药可改善症状,缩短病程1~2天,并可加速患者功
抗病毒药物简介ppt
![抗病毒药物简介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cd360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8.png)
(TDF)
阿普蒂夫斯
替拉那韦 (TPV)
小分子 小分子
2006
依非韦伦
(EFV)/恩
阿特里普拉
曲他滨(FTC) /富马酸替诺
福韦二吡呋
酯(TDF)
小分子
2006 2007 2007 2008
普雷齐斯塔
达芦那韦乙 醇酸盐
伊森特雷斯 拉特拉韦钾
塞尔茨特里
马拉维洛克 (MVC)
智能
依曲韦林
小分子 小分子 小分子 小分子
辛图扎
达芦那韦 (DRV)/ 考比司他 (COBI)/ 恩曲他滨 (FTC)/替 诺福韦艾
拉酚胺 (TAF)
小分子
2018 2019
Ibalizumab特罗加佐 uiyk (IBA
)
蛋白
多瓦托
多替拉韦 (DTG)/ 拉米夫定 (3TC)
小分子
组合
蛋白酶 /CYP3Ab/
RT/RT
单药 宿主 CD4 T 细胞+b
组合
整合酶/逆 转录酶
针对人类病毒感染的药物
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HCV)于1989年被发现,由线性,正性,单链RNA基因组组成。HCV属于黄病毒科,分为1种主要基因型,其中基 因型2和44在感染人群中最为普遍。 HCV利用丝氨酸蛋白酶处理前体多蛋白。HCV蛋白酶抑制剂:格列卡普韦、格拉唑匹韦、瓦尼匹韦、阿舒那匹韦、帕立匹韦、西 美匹韦、波普瑞韦、特拉匹韦和沃昔拉匹韦,有效抑制HCV NS3/4A蛋白酶活性。 2013年1月,一种新型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索非布韦(Sovaldi)获准治疗HCV基因型2、3、4和48的感染。 Epclusa(索非布韦和维帕他韦)联合片剂获批(2017年)用于治疗所有52种丙型肝炎基因型,包括肝硬化患者。
阿普蒂夫斯
替拉那韦 (TPV)
小分子 小分子
2006
依非韦伦
(EFV)/恩
阿特里普拉
曲他滨(FTC) /富马酸替诺
福韦二吡呋
酯(TDF)
小分子
2006 2007 2007 2008
普雷齐斯塔
达芦那韦乙 醇酸盐
伊森特雷斯 拉特拉韦钾
塞尔茨特里
马拉维洛克 (MVC)
智能
依曲韦林
小分子 小分子 小分子 小分子
辛图扎
达芦那韦 (DRV)/ 考比司他 (COBI)/ 恩曲他滨 (FTC)/替 诺福韦艾
拉酚胺 (TAF)
小分子
2018 2019
Ibalizumab特罗加佐 uiyk (IBA
)
蛋白
多瓦托
多替拉韦 (DTG)/ 拉米夫定 (3TC)
小分子
组合
蛋白酶 /CYP3Ab/
RT/RT
单药 宿主 CD4 T 细胞+b
组合
整合酶/逆 转录酶
针对人类病毒感染的药物
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丙型肝炎病毒(HCV)于1989年被发现,由线性,正性,单链RNA基因组组成。HCV属于黄病毒科,分为1种主要基因型,其中基 因型2和44在感染人群中最为普遍。 HCV利用丝氨酸蛋白酶处理前体多蛋白。HCV蛋白酶抑制剂:格列卡普韦、格拉唑匹韦、瓦尼匹韦、阿舒那匹韦、帕立匹韦、西 美匹韦、波普瑞韦、特拉匹韦和沃昔拉匹韦,有效抑制HCV NS3/4A蛋白酶活性。 2013年1月,一种新型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索非布韦(Sovaldi)获准治疗HCV基因型2、3、4和48的感染。 Epclusa(索非布韦和维帕他韦)联合片剂获批(2017年)用于治疗所有52种丙型肝炎基因型,包括肝硬化患者。
MC抗病毒药ppt课件
![MC抗病毒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38688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1.png)
3. 病毒的复制过程
吸附 穿入 脱壳 生物合成 装配 释放
4.抗病毒药物的作用环节 -干扰病毒吸附 -阻止病毒穿入及脱壳 -干扰病毒生物合成 —阻止病毒释病毒药物
根据病毒蛋白质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不同,把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危 害性最强。
抗病毒药
一、概述
1、病毒结构特点
(1)大小 病毒是一类比细菌小得多的结构最简单 的微生物(20-300nm),大多数约100nm
(2)核壳结构 核酸位于病毒粒子的中心,构成了它的核心或基因组; 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了病毒粒子的壳体
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2. 病毒生活方式 -寄生于活细胞内 -依赖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进行增殖复制
H
O
H
NH2
沙喹那韦
Saquinavir
S
N
O
H
N
NN
HO
O
NO
OH H
S
N
利托那韦 Ritonavir
N
OH
N N
H OH N
O ON
H
茚地那韦
Indinavir
OS
ON
HO
N
N
H OH
H
H
奈非那韦 Nelfinavir
五、抗乙肝病毒药物
• 干扰素 –普通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
– Oseltamivir is an ester prodrug of GS4071, oseltamivir carboxylate – Transition state analog of sialic acid
– Binds to viral neuraminidas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抑制病毒的聚合酶和mRNA。 抑制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出现艾滋病前期临床症状
3.临床应用
口服或吸入给药 ,吸收迅速而完全。 口服后1.5h血药浓度达到峰值,肝内代谢。 广谱抗病毒药,毒副作用小。 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乙型脑炎、腮腺炎、带状疱疹、病毒性肺炎,
流行性出血热等。 近年来用于治疗甲肝、乙肝取得一定疗效。 高浓度时能抑制癌细胞生成和HIV的繁殖。
(1)抑制病毒复制初始时期的药物(金刚烷胺类) (2)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核苷类、非核苷类) (3)影响核糖体转录的药物
NH2
. HCl
盐酸金刚烷胺
阿昔洛韦
利巴韦林
一、抑制病毒复制初始时期的药 物
1.金刚烷胺类 是一种对称的三环状胺
可抑制病毒颗粒穿入宿主细胞 也可以抑制病毒早期复制 阻断病毒的脱壳及核酸宿主细胞的侵入
第五节 抗病毒药物
Antiviral Agents
(一)病毒(Virus)
1.概念 病毒是能感染所有生物细胞的微小有机体,病毒能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
系统进行寄生和增殖,它一旦进入宿主细胞立即开始循环式感染或停留在 宿主细胞内。
临床感染性疾病60%~65%由病毒引起,病毒感染引起人类新疾病也不 断出现:SARS、艾滋病、禽流感、埃博拉
2.繁殖过程:
❖ 病毒没有自己的代 谢系统,必须依靠 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吸附 穿入、脱壳 mRNA转录、早期蛋白质转译 病毒DNA复制 mRNA转录、晚期蛋白质转译 组装子病毒、释放
(二)发展现状
因为病毒没有完整的酶系统,无法独立进行繁殖,必须寄 宿在宿主生活细胞内,并且某些病毒又是极易变异的。因 此理想的抗病毒药物既能有效地干扰病毒的复制,又不影 响正常细胞代谢,但是由于病毒宿主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因此大多数抗病毒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时对人体产生毒性 或抗病毒的作用较低。这也是抗病毒药物发展速度缓慢的 重要原因。
1-D-呋喃核糖基-1H-1,2,4-三氮唑-3-羧酰胺
NH2 O
N
N
HO
N
O
OH OH
2.作用机制
体内磷酸化——三磷酸酯
利巴韦林可视为磷酸腺苷(AMP)和磷酸鸟苷(GMP)生物合成前体 氨基咪唑酰氨核苷(AICAR)的类似物。与鸟苷的空间结构有很大的相似 性,若将本品的酰胺基团旋转后和腺苷的空间结构也有很大的相似性。 因此易被细胞内的嘌呤核苷激酶一磷酸化,继之三磷酸化。
干扰病毒 核酸复制 的药物
1.核苷类 (代谢拮抗的原理)
2.非核苷类 (膦甲酸)
嘧啶核苷类 嘌呤核苷类(阿昔洛韦)
(一)阿昔洛韦
1.命名 阿昔洛韦 无环鸟苷 Aciclovir
化学名:9-(2-羟乙氧基甲基)鸟嘌呤 2.结构特点 去氧鸟苷的合成类似物;开环核苷类
(一)阿昔洛韦
3.临床应用 广谱抗病毒药;抗疱疹病毒首选药
4.作用机理 抑制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和DNA聚合酶,从而能显著地抑制感染细胞中DNA
的合成,而不影响非感染细胞的DNA复制,在病毒和宿主之间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一)阿昔洛韦
5.结构改造 缺点:水溶性差;口服吸收少;产生抗药性 改造:制备aciclovir的前药地昔洛韦和伐昔洛韦。
地昔洛韦在水中溶解度比aciclovir大18倍,口服吸收好, 毒副作用小,进入体内后被黄嘌呤氧化酶作用转化为 aciclovir。
金刚烷乙胺
盐酸金刚烷胺
Amantadine Hydrochloride 三环[3.3.1.13,7]癸烷-1-胺盐酸盐
盐酸金刚烷胺
临床应用 在48小时内对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有效 而对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则无效
代谢 口服吸收好 可通过血脑屏障 T1/215~20小时 尚无Amantadine的代谢产物的报导
2.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 剂
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又称唾液酸酶,是存在于流 感病毒A和B表面的糖蛋白,是病毒复制过程的关键酶。神经氨酸酶可促进 新生的流感病毒从宿主细胞的唾液酸残基释放,并加速流感病毒传染其他的 宿主细胞。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NA,能有效地阻断流感病毒的复制过 程,对流感的预防和治疗发挥重要的作用。
主要内容
1.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
抗病毒 药的分类
(金刚烷胺类、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2.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
(核苷类、非核苷类)
典型药物 3.影响核糖体转录的药物
盐酸金刚烷胺
阿昔洛韦
利巴韦林
感谢下 载
DANA
DANA与神经氨酸酶的 结合能力比唾液酸对神 经氨酸酶高约1000倍, 但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 酶的特异性很差,在流 感病毒动物模型中的研 究效果也不理想。
扎那米韦 zanamivir
奥司他韦 oseltamivir
分子模型和计算
全碳六元环己烯羧
机辅助设计得到,第 酸的衍生物
一个上市药物。
C-4用极性较小的氨
能特异性地抑制A、 基代替高极性的胍基
B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
C-6用烷氧基来代替
酶,但分子本身的极 甘油基
性很大。
二、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
正常细胞被病毒感染后,成为病毒繁殖的场所,病毒的基因组和蛋白在宿 主细胞内大量地合成,从而导致全身性疾病。因此干扰病毒的核酸复制就可以 抑制病毒的繁殖,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选择性地抑制病毒的转录酶或其他重要 酶,如激酶、聚合酶,从而阻断病毒特有的RNA和DNA的合成。
伐昔洛韦是aciclovir的缬氨酸酯前药,胃肠道吸收好, 在体内经肠壁或肝脏代谢生成aciclovir,继而转化为三磷酸 酯而产生作用,较aciclovir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有所提高。 临床用于治疗急性的局部带状疱疹。
(二)利巴韦 病毒唑 三氮唑核苷
抗病毒药物的发展远没有抗细菌、抗寄生虫及抗真菌药物 的快,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真正能完全治愈病毒感染疾病 的药物
随着病毒分子生物学和病毒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 抗病毒药将有新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SARS、禽流感、 埃博拉的出现,使得全世界都在关注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三)分类-作用的靶标部位
3.临床应用
口服或吸入给药 ,吸收迅速而完全。 口服后1.5h血药浓度达到峰值,肝内代谢。 广谱抗病毒药,毒副作用小。 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乙型脑炎、腮腺炎、带状疱疹、病毒性肺炎,
流行性出血热等。 近年来用于治疗甲肝、乙肝取得一定疗效。 高浓度时能抑制癌细胞生成和HIV的繁殖。
(1)抑制病毒复制初始时期的药物(金刚烷胺类) (2)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核苷类、非核苷类) (3)影响核糖体转录的药物
NH2
. HCl
盐酸金刚烷胺
阿昔洛韦
利巴韦林
一、抑制病毒复制初始时期的药 物
1.金刚烷胺类 是一种对称的三环状胺
可抑制病毒颗粒穿入宿主细胞 也可以抑制病毒早期复制 阻断病毒的脱壳及核酸宿主细胞的侵入
第五节 抗病毒药物
Antiviral Agents
(一)病毒(Virus)
1.概念 病毒是能感染所有生物细胞的微小有机体,病毒能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
系统进行寄生和增殖,它一旦进入宿主细胞立即开始循环式感染或停留在 宿主细胞内。
临床感染性疾病60%~65%由病毒引起,病毒感染引起人类新疾病也不 断出现:SARS、艾滋病、禽流感、埃博拉
2.繁殖过程:
❖ 病毒没有自己的代 谢系统,必须依靠 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吸附 穿入、脱壳 mRNA转录、早期蛋白质转译 病毒DNA复制 mRNA转录、晚期蛋白质转译 组装子病毒、释放
(二)发展现状
因为病毒没有完整的酶系统,无法独立进行繁殖,必须寄 宿在宿主生活细胞内,并且某些病毒又是极易变异的。因 此理想的抗病毒药物既能有效地干扰病毒的复制,又不影 响正常细胞代谢,但是由于病毒宿主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因此大多数抗病毒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时对人体产生毒性 或抗病毒的作用较低。这也是抗病毒药物发展速度缓慢的 重要原因。
1-D-呋喃核糖基-1H-1,2,4-三氮唑-3-羧酰胺
NH2 O
N
N
HO
N
O
OH OH
2.作用机制
体内磷酸化——三磷酸酯
利巴韦林可视为磷酸腺苷(AMP)和磷酸鸟苷(GMP)生物合成前体 氨基咪唑酰氨核苷(AICAR)的类似物。与鸟苷的空间结构有很大的相似 性,若将本品的酰胺基团旋转后和腺苷的空间结构也有很大的相似性。 因此易被细胞内的嘌呤核苷激酶一磷酸化,继之三磷酸化。
干扰病毒 核酸复制 的药物
1.核苷类 (代谢拮抗的原理)
2.非核苷类 (膦甲酸)
嘧啶核苷类 嘌呤核苷类(阿昔洛韦)
(一)阿昔洛韦
1.命名 阿昔洛韦 无环鸟苷 Aciclovir
化学名:9-(2-羟乙氧基甲基)鸟嘌呤 2.结构特点 去氧鸟苷的合成类似物;开环核苷类
(一)阿昔洛韦
3.临床应用 广谱抗病毒药;抗疱疹病毒首选药
4.作用机理 抑制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和DNA聚合酶,从而能显著地抑制感染细胞中DNA
的合成,而不影响非感染细胞的DNA复制,在病毒和宿主之间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一)阿昔洛韦
5.结构改造 缺点:水溶性差;口服吸收少;产生抗药性 改造:制备aciclovir的前药地昔洛韦和伐昔洛韦。
地昔洛韦在水中溶解度比aciclovir大18倍,口服吸收好, 毒副作用小,进入体内后被黄嘌呤氧化酶作用转化为 aciclovir。
金刚烷乙胺
盐酸金刚烷胺
Amantadine Hydrochloride 三环[3.3.1.13,7]癸烷-1-胺盐酸盐
盐酸金刚烷胺
临床应用 在48小时内对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有效 而对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则无效
代谢 口服吸收好 可通过血脑屏障 T1/215~20小时 尚无Amantadine的代谢产物的报导
2.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 剂
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又称唾液酸酶,是存在于流 感病毒A和B表面的糖蛋白,是病毒复制过程的关键酶。神经氨酸酶可促进 新生的流感病毒从宿主细胞的唾液酸残基释放,并加速流感病毒传染其他的 宿主细胞。
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NA,能有效地阻断流感病毒的复制过 程,对流感的预防和治疗发挥重要的作用。
主要内容
1.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
抗病毒 药的分类
(金刚烷胺类、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2.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
(核苷类、非核苷类)
典型药物 3.影响核糖体转录的药物
盐酸金刚烷胺
阿昔洛韦
利巴韦林
感谢下 载
DANA
DANA与神经氨酸酶的 结合能力比唾液酸对神 经氨酸酶高约1000倍, 但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 酶的特异性很差,在流 感病毒动物模型中的研 究效果也不理想。
扎那米韦 zanamivir
奥司他韦 oseltamivir
分子模型和计算
全碳六元环己烯羧
机辅助设计得到,第 酸的衍生物
一个上市药物。
C-4用极性较小的氨
能特异性地抑制A、 基代替高极性的胍基
B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
C-6用烷氧基来代替
酶,但分子本身的极 甘油基
性很大。
二、干扰病毒核酸复制的药物
正常细胞被病毒感染后,成为病毒繁殖的场所,病毒的基因组和蛋白在宿 主细胞内大量地合成,从而导致全身性疾病。因此干扰病毒的核酸复制就可以 抑制病毒的繁殖,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选择性地抑制病毒的转录酶或其他重要 酶,如激酶、聚合酶,从而阻断病毒特有的RNA和DNA的合成。
伐昔洛韦是aciclovir的缬氨酸酯前药,胃肠道吸收好, 在体内经肠壁或肝脏代谢生成aciclovir,继而转化为三磷酸 酯而产生作用,较aciclovir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有所提高。 临床用于治疗急性的局部带状疱疹。
(二)利巴韦 病毒唑 三氮唑核苷
抗病毒药物的发展远没有抗细菌、抗寄生虫及抗真菌药物 的快,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真正能完全治愈病毒感染疾病 的药物
随着病毒分子生物学和病毒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 抗病毒药将有新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SARS、禽流感、 埃博拉的出现,使得全世界都在关注抗病毒药物的研究。
(三)分类-作用的靶标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