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空间分析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留园分析再往前走,将经过一条幽长的夹道。
虽然开有漏窗,但因窗外仍为建筑,嗅不到一丝园林的气息,此为“一收”。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
到此天井,我们始见天口,心胸不免随之放开。
敞厅内悬“留园”匾额,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
此为“二放”。
转过敞厅罩隔,左侧得一小门道,尽头腰门上有“长留天地间”砖额。
腰门外仍为窄直通道。
至此,我们刚觉放开的心胸不得不再度收紧。
此为“二收”。
长廊南侧有小天井,靠北墙植山茶、翠柏各一,花时红绿交映,是为“古木交柯”小景。
行路至此,我们的心胸收紧之后开始渐次放开,己觉园林气息直入肺腑。
此为“三放”。
漏景过“长留天地间”腰门,迎面为一带横向长廊,白粉墙上嵌六只大型漏窗,窗外山池亭阁隐约可见。
此六大漏窗,恰如六挂珠帘将院内山水半遮半掩,是“漏景”造园手法的运用。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而来,湖上有人泛舟吹笛的,与园中美景相照应,毫不风雅。
至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
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使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收”、“一放”、“再收”、“再放”的过程,欲扬先抑,引人入胜。
坐对满目风光,回想路行来的曲折,留园中部的碧山房和明瑟楼是过去官僚地主们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筑前方的平台也是全园的主要观赏点,采取了隔水对山而立的办法:西、北两部是山体,中央有一湖相隔。
视点的高低变化涵碧山房前的平台处,地势较低,低视点能够更好地贴近水面,因水得景;相反的,闻木樨香轩与可亭处于全园地势较高处,利于俯瞰全园。
对比中部西侧以黄石石级为主,配有大型乔木,给人以浑厚之感;东侧,建筑物白墙掩映,透空连廊又设有花架,给人以玲珑雅致之感。
池岸东西两侧风格形成对比。
西侧东侧衬托手法突出主题留园毕竟属于私园,不可能如皇家园囿那般庞大。
所以在景观面积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运用衬托的手法,利用有限的面积创造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呢?这就需要池周围的池岸、建筑物、花木能恰当地发挥合衬作用,使得池面虽小却能产生辽阔的感觉:一、可亭尺度的小巧,衬托出北部假山的高大(实际高度不超过5米),此时假山就是亭子的基座,产生了一种雄奇峻拔的气魄,模拟出了一种“咫尺山林”的意境。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留园的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独特,融合了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 展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对现代园林设计仍具有启示意义。
社会影响
留园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对促进 文化交流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留园的保护与传承
文物保护
留园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确保留园的建筑和园 林景观得到有效保护。
建筑装饰
门窗装饰
留园的门窗装饰精美,采用镂空、 浮雕、彩绘等多种工艺手法,图
案丰富多样,寓意深刻。
屋顶装饰
留园的屋顶装饰简洁大方,主要 包括脊饰、瓦当、滴水等部分, 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
室内装饰
留园的室内装饰典雅别致,包括 家具、屏风、挂画等各个部分, 都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和文化
内涵。04 留园的园林源自术留园建筑特点分析contents
目录
• 留园简介 • 留园简介 • 留园的建筑风格 • 留园的建筑元素 • 留园的园林艺术 • 留园的文化价值 • 总结与展望
01 留园简介
建筑风格
留园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为主,采 用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形式,以轻巧 、通透、朴素为特点。
留园的建筑色彩以灰、白、黑为主, 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给人以清新自 然的感觉。
建筑结构
木结构体系
建筑尺度
留园的建筑结构采用传统的木结构体 系,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展现了 古代建筑的特色和技艺。
留园的建筑尺度适宜,根据不同功能 需求和景观需要,合理安排建筑的体 量和高度,使整体空间布局更加和谐。
建筑构造
留园的建筑构造精细复杂,包括斗拱、 梁架、柱础等各个部分,都体现了精 湛的建筑工艺。
园林更加生动、自然。
最新留园空间分析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
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 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 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 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 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 业家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 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 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 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科举考试 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 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留园内建筑 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 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 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 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 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 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 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北部平面图
北部景观 以盆景为主 富有人文气息假山石
修剪整齐的盆景分布在幽径两侧
富有人文气息的假山
三、小品及植物配置
留园小品多样,亭台楼阁,桌椅游廊,为 园子添加趣味与意境
留园西部景区,大面积密植枫树 以形成葱郁的枫林。配置方法取
自然形式,宛若自然山林
亭
可亭,为六角形亭,位于假山山顶,居高 临下的驻足观景场所。在亭中南望,可见
留园一角
二、留园景观总体分析
总体介绍
留园在苏州市榈门外。明嘉靖时太仆徐泰时建东多毁于兵乱,而此园独存, 光绪时盛康重修,易名留园。
园中有湖石峰十二,其中冠云峰最为突出。
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区 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全园的精华所在。
北部
西 区
中区
东区 入口
留园分区
留园西区
环境僻静 山阜为全园最高处 阜上植以青枫、 银杏。富有山林野趣
西区的活泼泼地
活泼 泼地
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此处鸢飞鱼跃,天机活泼,借以为 名
留园空间分析
亭
临下的驻足观景场所。在亭中南望,可见
“涵碧山庄”与“明瑟楼”。
濠濮亭,四角亭,立于水面 之上,可休憩、观水、戏鱼、 赏荷。
留园空间分析
亭
留园空间分析
山舒 处啸 ,亭 掩, 映园 在亭 漫, 山位 枫于 林西 中部 。假
置石
冠云峰,中心水池名浣云沼,南为平台石栏,水中植莲花,池北出半岛,立
冠云峰 ,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为留园著名的姐妹三峰。
留园空间分析
北部
西 区
中区
东区 入口
留园空间分析 留园分区
留园西区
环境僻静 山阜为全园最高处 阜上植以青枫、 银杏。富有山林野趣
留园空间分析
西区的活泼泼地
留园空间分析
活泼 泼地
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此处鸢飞鱼跃,天机活泼,借以为
名
留园空间分析
留园中区
水面、假山为主 闻木
建筑环绕四周
樨香
西北受阳侧放置山石轩
南厅北山,隔水相望
留园空间分析
可亭
汲古得绠处
涵碧 山房
明瑟楼
中区平面图
可亭
留园空间分析
汲 古 修 绠 处
留园空间分析
留园空间分析闻木樨香轩
涵碧山房
留园空间分析
涵碧山房和明瑟楼
留园空间分析
建筑高度的起伏变化
立面图
留中园空间区分析效果图
建筑的空间错落, 使之富有变化。
留园东区
东区以曲院回廊见
胜。
冠云峰区
中部为鸳鸯厅—— 林泉耆硕之馆,
还我读书处区
柱梁装修精致。北面 为浣云沼水池,
后面有三座石峰。冠 云峰居中,高5.6米,
为苏州诸园现存湖石 之冠,相传为宋花石 纲旧物。两旁的瑞云、 岫云二峰,也很劲秀。
平面分析——留园
别致的交通流线——廊道
• 廊道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一大 艺术特色。它不仅可以使园 子的主人无论阴晴雨雪都可 以尽情地观赏园子,还是贯 穿整个园林的主线。 • 留园中的廊道布局随意,具 有明显的方向性,将园中一 处处景物连接起来,使之成 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主要廊道分布
主要人流分析
• D处以其所处位置、面积上 的绝对优势,及亭台楼阁 、山水骨架的精心布置, 成为全园的核心。理所当 然地成为人流汇集的中心 。 • E处和F处是由回廊、楼阁 围合成的小型院落。布局 精细而巧妙,并附以奇石 、花卉的点缀,也是令人 心旷神怡的好去处。
E D F
主要人流分布
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 这是我要讲的一个重 点内容 • 留园地处市井,入口 处左右两侧建有祠堂 和盛宅。
入口周围环境
• 进入留园的大门是一个较为宽敞 的大厅。受两侧高墙所限,难以 采光。因此在厅的上部开了一个 天井,既满足了采光要求,又可 以通风,创造出明暗变化的效果 。 • 出了大厅,通过一段蜿蜒曲折的 小廊。出了曲廊,是一个更为宽 阔的门厅小院。之后再经过一段 狭窄的曲廊,便到达了古木交柯 处。
结论
• 苏州留园注重山水写意,平面布局自由流畅。水体绿化及亭台 楼阁坐落其中,布局精巧细致,疏密有致,出其不意。 • 随意地穿插于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廊道,不但对人流起了导向性 的作用,更加强了全园的整体性与随意性。 • 弯曲的廊道、假山奇石、田野小径等小品无一例外地都在吸引 着人流至全园。 • 入口处的处理更为别具匠心。平庸无奇的走道,充分利用了尺 度的缩放。方向的变换及光线和虚实的变化对比,打破了两侧 为高墙限制所造成的沉闷单调感。并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更加 有效地突出了园内主要景点。
平面分析留园平面分析目录?建筑及绿化分布?主要的交通流线廊道主要人流分析?主பைடு நூலகம்人流分析?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重点?结论建筑及绿化分布?整体园林可分为abc三部分
(完整版)留园详解
二、留园景观总体分析
园中有湖石峰十二,其中冠云峰最为突出。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 区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全园的精华所在。
留园西区
环境僻静,山阜为全园最高处,阜上植以青枫、银杏。富有山林野趣。
留园中区
水面、假山为主,建筑环绕四周,西北受阳侧放置山石,南厅北山,隔水相望。
主从与重点
留园,属于大型私家园林,其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分,且主要厅 堂又不在其内,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为全院的中心。
渗透与层次
透过若干层次看某一对象,可增强其深远感。即使隔着一重网格看,也比 直接看要显得深远些。
蜿蜒曲折
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是“自然美”,讲究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艺术境界,园林以曲为美。
空间主体-----高潮迭起, 使人在期待和寻觅中突然发现所追寻
的目标而觉豁然开朗,精神一振。
空间收尾——形断意连, 造成一种回味,景断而 意不尽。
空间延续——诱导 性、延续性的景物, 增加层次性和递变性的心 理运动,进行情绪的濡染
空间开始,收定心情, 人从原来的初始
心态进人设定的情景
入口部分封闭、狭长、曲折、视野极度收缩; 至绿荫处豁然开朗,达到高潮; 过曲谿楼,西楼时再度收束;至五峰仙馆前院又稍开朗; 穿越石林小院视野又一次被压缩; 至冠云峰前院则顿觉开朗,至此,可经院的西、北回到中央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A.留园入口 N.留园西部 M.留园北部
B.门厅小院
C.门厅后通廊
D.古木交柯小院
F.窄巷
E.中部景区
G.五峰仙馆庭院
L.冠云峰前院
J.鸳鸯厅北
I.通往石林小院 H.东部小院
K.鸳鸯厅南
留园分析34
留园 建筑艺术
【闻木樨香轩】 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 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 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的湖石在桂花树的掩映下, 显的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的香气。这里的“动” 字用的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的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 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 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 得道的。
60o水平视角的视野恰好以曲溪楼、远萃阁为限,近取中部 园区东边诸景,远收东部园区全部主要建筑景观,涵碧山房主 要朝北开放,楼内60o水平视角 的视野以远翠阁、闻木樨香轩 为限,观赏中部山水景色。
留园
留园 景观设计技法介绍
(2)留园入口空间赏析
从留园入口至山池、客厅、书斋区,必须经过狭长、封闭、 曲折、忽现忽放、忽明忽暗,建筑空间变化无穷的50m长的走 道,在此,有意识地使有人的视野受到极大的压缩和极度的收 束,再经过几次收与放的对比,当游客逐渐进入园中主要空间 时,便能令人产生豁然开朗之感。平庸无奇的走道,由于充分 的运用了空间大小的变化,空间方向逐渐变换以及空间虚实、 光线明暗的对比,打破了两侧为高墙限制所造成的沉闷单调感, 虽进行走道中时,令人兴趣盎然,游兴递增,这种变单调。闭 塞为丰富多变的处理手法,是很匠心的,在姑苏园林中亦不多 见。
留园 景观设计技法介绍
留园的入口,虽然曲折,封闭 狭长,但运用了大小、疏密、 开合闭启、明暗及方向的变化 等多种对比手法,顺势曲折, 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手 法巧妙,使通常认为处理的狭 长通道,具有了生气和抑扬顿 挫的节奏感,同时又借用了空 间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法,引导 人们循善特定的方向路线。
格式塔知觉理论下苏州留园景观空间分析
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1收稿日期:2023-09-07格式塔知觉理论下苏州留园景观空间分析崔佳锋(苏州大学ꎬ江苏苏州215000)[摘㊀要]㊀中国园林吸收了历代造园的精华ꎬ融入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哲学思想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物质财富ꎮ其中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巅峰ꎬ蕴含了天人合一ꎬ归隐山林和无往不复的空间趣味ꎬ其中留园是中国造园史上的巅峰ꎮ从现代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出发ꎬ通过对格式塔基本理论的认识ꎬ将该理论应用于对苏州古典园林留园景观空间的分析ꎮ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出发ꎬ解析留园的造园手法和对游人知觉影响ꎬ发现园林在布局和建造上的巧妙之处ꎬ实现现代理论对传统园林的重新解构ꎮ[关键词]㊀古典园林ꎻ格式塔理论ꎻ留园中图分类号:TU986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1-0174-03LandscapeSpaceAnalysisofSuzhouGardenunderGesttowerPerceptionTheoryCuiJiafeng(SoochowUniversityꎬSuzhou215000ꎬJiangsuꎬChina)Abstract:Chinesegardenshaveabsorbedtheessenceofgardeningthroughtheagesandincorporatedthephilosophicalthoughtofbeingmorethannatureꎬwhichisavaluablematerialwealthin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AmongthemꎬJiangnanGardenisthepinnacleofclassicalChinesegardenartꎬcontainingtheunityofheavenandmanꎬthereturntothemountainsandforestsandtheendlessspatialin ̄terestꎬamongwhichLingeringGardenisthepinnacleofChinesegardeninghistory.InthispaperꎬfromtheperspectiveofmodernGe ̄staltpsychologicaltheoryꎬthroughtheunderstandingofthebasictheoryofGestaltꎬthetheoryisappliedtotheanalysisofthelandscapespaceofLingeringGarden.FromtheperspectiveofpsychologyꎬitanalysesthegardeningtechniquesofLingeringGardenandtheinflu ̄enceonvisitors'perceptionꎬanddrawsouttheingenuityofthegardeninitslayoutandconstructionꎬsoastorealisethereconstructionofthetraditionalgardensbymoderntheories.Keywords:Chineseclassicalgardensꎻgestalttheoryꎻlingeringgarden1㊀基本概念1.1㊀留园留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ꎬ占地23300m2ꎮ乾隆五十九年由刘恕改造并扩建东园ꎬ改名为 寒碧山庄 ꎬ后取刘字改名 刘园 ꎮ同治年间被盛康买下ꎬ重修并再次扩建ꎬ更名为 留园 ꎮ留园体现中国的传统 天人合一 哲学思想ꎬ将文人墨客 寄情山水 的精神追求演绎到极致ꎮ整个园林由四部分组成ꎬ园中山水情趣是园林的核心ꎬ西侧是山林景观ꎬ北侧着重于田园风光ꎬ而东侧是建筑和庭院组成的生活空间ꎮ留园融合了巧妙的造园手法和高超的工匠技术使其成为中国园林史上的瑰宝ꎬ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ꎬ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ꎬ成为苏州的名片之一ꎮ1.2㊀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是基于视觉观察和经验基础上对外界事物做出的具体判断ꎮ它认为人们看到事物时ꎬ会自觉地通过自己的过往经验找到与之对应的对象ꎬ这种基于认知经验的心理认知称之为格式塔[1]ꎮ格式塔心理学所研究的是 形 对知觉进行刺激后知觉对 形 所进行地组织或建构的规律ꎮ格式塔心理学由韦特海默在«似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ꎬ并阐述其原理是将基于不同分离组分所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一含义应用到心理学中ꎬ标志者格式塔心理学的诞生ꎮ而后考夫卡和科勒提出整体是基本论点ꎬ它的理论基础是整体性大于各部分之和ꎮ美国阿恩海姆从横向发展的角度探究格式塔心理学ꎬ将它应用到艺术设计领域ꎬ实现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ꎮ格式塔在建筑和景观等领域中已取得丰富的成果ꎬ成为建筑行业强有力的设计手段ꎮ格式塔理论用于研究园林对我国古典园林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ꎮ2㊀格式塔理论在景观中的应用2.1㊀层次性格式塔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ꎬ即简单的格式塔ꎬ复杂但不统一的格式塔ꎬ以及复杂而统一的格式塔ꎮ艺术设计主要体现在第三层复杂但整体和谐统一ꎮ格式塔本身具有多种性质ꎬ由低阶向着高阶过度的过程ꎬ是视觉要素不断叠加的过程ꎮ因此ꎬ整体中透露各组分之间彼此独立的因素ꎬ但是由于视觉等心理要素的存在却又高度统一ꎮ格式塔的层次性很好的解释了文化的传承但是却饱含着各个时代ꎬ各个流派的创新和多元性ꎬ同时为我国乃至世界古典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和绵延不断的文化底蕴[2]ꎮ4712024Vol 56No 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2㊀园林整体性格式塔理论的核心论点之一ꎮ虽然每个组分之间具有看似独立的层次结构ꎬ但是会形成完全独立于这些层次之外的整体结构ꎬ称为整体论ꎮ许多现实中的图形我们看起来是不完美或者是不完整的ꎬ但我们会将其进行视觉重组使之成为一个整体ꎮ整体论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组成ꎬ我们人的知觉会将个体颜色ꎬ形态ꎬ功能等景观空间要素相互融合ꎬ形成整体性的把握ꎬ塑造统一性的格式塔ꎮ形态是具有高度自觉性的整体ꎬ允许不同层次的个体存在ꎬ表现为整体变化会对个体造成影响ꎮ因此这也类似于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讲的意境ꎮ2.3㊀景观变调性格式塔变调性主要含义是在格式塔的各个组分(形态ꎬ大小ꎬ方向ꎬ位置)发生改变之后ꎬ格式塔依然保持不变ꎮ一首曲子ꎬ无论其演奏的乐器如何ꎬ还是如何变调ꎬ其本身的性质依然保持不变ꎬ我们还能窥见这首曲子本身的面貌ꎮ这就是格式塔的变调性ꎬ强调小的变化不会影响整体性的组分改变ꎮ因此构成法则如果不产生变化ꎬ就不会破环整个格式塔ꎮ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以自然山水的审美情趣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意境为指引ꎬ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也透露这上述的思想ꎮ这一部分中就体现格式塔变调性ꎮ中国画和中国园林都是中国艺术风格集大成的体现ꎬ但是二者却有着相似的格式塔ꎬ二者中有相同的艺术符号和手法ꎬ甚至参与两种活动的人群都是中国古代的文人[3]ꎮ它们呈现的作品融入艺术家自身的喜好却不破坏风格ꎬ无论绘画还是园林都带有浓重的中国风ꎮ绘画中的表现往往过于单调ꎬ目的是表现平面上的写意山水ꎮ园林更多对意识形态和审美的反映ꎬ是融合了建筑㊁书画和园艺等古代设计艺术的综合体[4]ꎮ中式园林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变化的ꎬ但是只要中国最基本的景观要素和造园手法不变ꎬ我国园林的传承与发展就会带有中国特色的格式塔ꎮ2.4㊀园林知觉体验园林中的景与物会在人脑中尝试构建一套整体的图像ꎬ引起思维的想象和情绪的变化ꎮ人在体验园林的过程中利用五感来感知景观并产生一定的知觉影响ꎮ中国园林的格式塔的作用体现在安抚和舒缓体验者的消极情绪ꎬ或是提供返璞归真的现实情境ꎬ亦或是利用景观给人山水的感知体验ꎮ对于普通人群可能难免造成无聊和平庸之感ꎬ相对于西方园林中整齐划一和强烈的视觉冲击ꎬ中国自然式园林难以产生知觉上的强刺激ꎬ可能这也是东西方园林艺术中不同格式塔所带来的强烈对比[5]ꎮ3㊀利用格式塔理论分析苏州留园3.1㊀留园整体性与层次性留园整体平面体现造园者对土地匠心的规划和精巧的设计ꎬ空间划分上建筑相互关联ꎬ而景观穿插在建筑中ꎬ形成相互共生ꎬ互利共存的形态ꎮ空间的划分中体现出 园中园 的嵌套模式[6]ꎮ这样的布局有助于将园林构图和设计的巧妙的隐藏在多个层次的复合空间中ꎮ层层递进的空间循序渐进地引导观赏者前往并发掘园林空间和并调动人的五感与景观相互作用ꎬ使其在心理上主动理解文人园林的思想根源ꎮ当观赏者被景所带动后ꎬ其思维就可能与留园设计者产生相同的心物场ꎬ而通过园林感受到文人的自由与洒脱ꎮ从格式塔的角度可以将留园看作一个整体ꎬ又包含了复杂而统一的三个层次ꎮ首先从构图ꎬ留园由西部㊁中部和东部三个区域组成ꎮ它们之间被山墙分割彼此独立但在视觉和构图上却呈现统一性ꎮ虽然留园是三个独立空间形成的完整的格式塔ꎬ其中它们都源于都有本于自然ꎬ高于自然的设计理念和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强化格式塔的整体性却没有丢掉层次性ꎮ其次每个独立的区域由多个景观组成ꎬ但是它们又组成从统一的格式塔ꎮ以中部山水空间为例ꎬ南部以涵碧山房为主体的建筑群ꎬ中间是水景ꎬ西北侧为堆叠的假山ꎬ它们在平面和立面上产生强关联ꎬ使独立的景观组团更加依靠其他组团相互影响给人整体知觉感受ꎮ最小尺度的层次是每个独立的景观个体ꎬ大到五峰仙馆ꎬ林泉耆硕之馆ꎬ小到园中的草木ꎬ即可以组合成富有情趣的景观组团甚至形成节奏于韵律ꎬ也可以利用不同的层次感可以达到分割空间ꎬ各自为景的目的ꎮ可见留园的整体布局和各个层次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ꎬ设计者充分考虑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ꎬ使得各个层次服务于整体的空间ꎮ没有某个层次超出了整体布局而显得特别突兀ꎬ反倒是加强了整体性ꎬ乱中有序ꎬ细致入微ꎮ3.2㊀造园手法与知觉体验留园原本的地基并不适合建造园林ꎬ特别是入口空间受到两侧墙体制约ꎬ形成了沉闷ꎬ单调的空间ꎬ但是设计者巧妙地运用狭长的空间ꎬ巧妙地利用空间之间的对比关系获得极好的效果ꎮ观赏者行走封闭㊁狭长的入口空间会由于空间的收放而产生视线的变化ꎬ这种体验会给人造成压抑而单调的错觉ꎬ增加人们在潜意识里的期待ꎮ在进入开敞空间后ꎬ视线的豁然开朗又给人生机和活力ꎮ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体现格式塔的变调性ꎬ鲜明的对比增加人们观赏的情趣ꎮ利用人们的知觉来组织园林空间的手法在苏州园林中很常见ꎬ造园者合理运用知觉体验的方式可让人理解到场所精神与文人园林围绕审美主体进行意境构建的创作逻辑有内在的对应关系[7]ꎮ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中习惯应用视觉效果和多种感知相互作用的方式来营造意境空间ꎬ比如藏与露ꎬ虚与实ꎬ疏与密等ꎮ留园中疏密层次的变化提供丰富的视觉体验ꎮ留园建筑分布并不均匀ꎬ因此给予游客的体验是强烈的对比ꎮ东区的建筑相对密集ꎬ相互穿插更能体现建筑作为中心的厚重感ꎬ而西部区域相对舒缓并不压抑ꎬ建筑的排列忽张忽驰ꎬ忽开忽合ꎬ富有层次感[8]ꎮ园林脱离了低级的趣味ꎬ形成有节奏和有组织的空间布局ꎮ园中园的主体假山也偏安一隅ꎬ形成了山环水57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1抱的格局ꎬ在不同角度提供了多变的视觉效果ꎬ无论是湖面南岸还是在假山上观涵碧山房都不会被狭小的空间所局限视觉的广阔ꎬ而且不同的景观让游客的内心感受产生不同的变化ꎮ3.3㊀园林构筑物园林景观和建筑有明确的图底关系ꎮ集中的建筑是全园的主体用作整幅山水画的图底具有定调的作用ꎮ而假山ꎬ池水和树木作为景增添园林的活力和观赏性ꎮ以五峰仙馆为主的东北部建筑群和划分了各个园林使整体不会杂乱无章ꎮ建筑和园林之间形成良好的渗透关系ꎬ同时利用墙体ꎬ花窗ꎬ拱门等建筑形成框景效果ꎮ如鹤所与五峰仙馆之间本有一墙之隔但在墙上设框景ꎬ虽打断空间的联系但增强视觉上的渗透ꎮ中间的区域的东南部开凿水池并以水池为中心构造假山ꎬ假山以太湖石和黄石为主体构筑ꎬ一条溪涧穿插其中并以石板桥沟通山径ꎬ透过山石可以窥见建筑ꎬ山石和水体之间构成一景(图1)[9]ꎮ留园中还有多个利用视角形成的独特景观ꎬ看似无意的构图和布景ꎬ却充分调动人对环境感知将凌乱的环境在脑海中重新进行排列与组合ꎮ这些细节意在将看似破碎的景观要素在特定时间与角度上ꎬ在观赏者心理上却重构建出完整的景观画卷ꎮ图1㊀留园溪涧(图片来源:网络)㊀㊀园林植物方面多有古树名木ꎬ假山上桂树为主ꎬ并配置高大乔木ꎬ植物随着山水的变化而变化ꎬ高低起伏错落有致ꎬ给人目不暇接的感受ꎮ虽然没有建筑明确ꎬ植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划分了空间[10]ꎮ游人可以以穿梭在山林的小天地之间ꎬ节奏有变化而不单调ꎮ北侧园林中有盆景ꎬ东南侧的园林主要以灌木和草本为主ꎮ多种种植形式和丰富观赏植物种类ꎬ使人不会对山石之景产生审美疲劳ꎮ同时ꎬ营造丰富的生境使空间富有生机(图2)ꎮ留园林泉耆硕之馆的冠云峰是作为园林中重要的视觉焦点ꎬ周围配置另外两峰ꎬ衬托主峰的神秀ꎬ搭配花台ꎬ小径ꎬ石笋ꎬ花木使其更显诗情画意ꎬ将园林审美和主人精神寄托这一方小天地中ꎬ让游客至今依然能感受到冠云峰形成的园林气场ꎮ图2㊀留园假山与可亭(图片来源:网络)4㊀结语中国古典园林虽然没有利用格式塔理论ꎬ但整座园林会让体验者切身感受到设计者在规划和细节设计上的巧妙之处ꎮ应用空间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构建园林的每一方土地ꎬ将自然山水画的景观映射到现实中却不失变化ꎬ精致的园林却不忘寄情山水和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ꎮ留园的景观环境虽然有着高超的设计手法ꎬ但并未脱离人的需求和环境特征ꎬ同时设计也是由表入里ꎬ层层递进ꎬ体验从知觉延伸到心理ꎮ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对古典园林的研究现在侧重于平面和立面空间的分析ꎬ也不应忽视人的主观感受ꎮ留园张弛有度的平面形态ꎬ层次连贯的结构ꎬ富有变化的五感体验以及高于自然的设计理念和不突兀的亮点和细节设计对今天的园林景观具有指导借鉴意义ꎮ参考文献[1]杨倩.基于格式塔空间知觉体验的苏州高铁新城湿地公园设计[D].苏州:苏州大学ꎬ2019.[2]陈冬福ꎬ任慧玲.格式塔对我国古典园林景观再现的启发[J].河北农业科学ꎬ2008(9):23-25.[3]赵晋镭.基于视觉感知的留园空间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ꎬ2008.[4]温和.中国古典文学对园林的影响[J].林业科技情报ꎬ2005(4):39-40.[5]肖龙斐.基于透明性理论的留园空间形式与营造手法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ꎬ2022.[6]李旭.中国山水画创作艺术与留园山水空间的关系[J].大众文艺ꎬ2016(19):86-87.[7]翟俊ꎬ陈雪倩.中国传统造园手法的现代性 苏州留园和纽约泪珠公园的比较研究[J].中国名城ꎬ2018(5):58-65.[8]许砚梅ꎬ官悦.格式塔心理学视角下的文人园林审美解读 以网师园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ꎬ2019ꎬ34(1):81-86.[9]丛昕ꎬ殷敏ꎬ丁绍刚ꎬ等.游客视角的中国古典园林景点热度感知评价与传播途径研究 以苏州古典园林留园为例[J].中国园林ꎬ2021ꎬ37(8):56-61.[10]孙迪.试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与植物配置[J].林业科技情报ꎬ2013ꎬ45(2):86-87.671。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营造以苏州留园为例
内容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苏州古典园林更是被誉 为“人间天堂”。在这些古典园林中,留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 涵吸引了无数游客的。本次演示以留园为例,探讨游客对中国古典园林的热度感 知评价及其传播途径。
三、园林意境的文化内涵
三、园林意境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人 与社会的和谐,道家思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园林设计中,这些思想得到了 具体的体现。园林既满足了人们的社会生活需求,又实现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追 求。
三、园林意境的文化内涵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营造是综合性的艺术实践,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 和哲学的精髓。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营 造以苏州留园为例
目录
01 一、留园的历史背景
02 二、留园的设计理念
03 三、留园的园林特色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韵味的建筑形式。其中, 苏州留园以其独特的意境营造,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瑰宝。本次演示将从留 园的历史背景、设计理念、园林特色等方面,探讨留园在营造意境方面的独特之 处。
一、留园的历史背景
一、留园的历史背景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为明代的“东园”废址。清嘉庆年间改筑,更名 “寒碧山庄”。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其后多有荒废易主。 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其后不断修缮整治。1961年3月4日,
一、留园的历史背景
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 月,留园与拙政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古 典园林的典型例证。
(完整版)中式园林--留园分析
汇报人:张志浩 汇报时间:未知
目 录
1 留园简介 2 留园的空间布局 3 留园的建筑 4 留园假山的成因与现状 5 窗的应用
留园简介
探访留园的前世今生
留园的由来
留园最早由明代太仆寺少卿徐泰建造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那是名为东园。后经几代主人改 建、增建,名称也从“东园”、“西园”、改为“寒碧庄”直至现在的“留园”。留园位于江南古 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留园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代表清代 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 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 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 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1961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 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濠濮亭
跨水而筑,按有明式砖栏,亭前水边置有一峰名“印月”, 峰石中的涡孔倒影池中印有的一轮明月,在此不管月半中秋, 有无明月当空,均能赏月,娱目谴兴。这种借景手法亦为他 园少见,别匠具心
曲溪楼
曲溪楼矮屋二重,长十余米,因只有半间,进深仅三米左右, 但入楼后并无穿行过道之感。楼内窗框门洞形成了一幅幅美 妙的框景。
留园的空间布局
游览路线的规划
留园的空间布局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 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 厅堂华丽,庭院精美,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北部环境僻静,山 溪曲流,树木葱茏,颇有山林野趣。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2.艺术特色
(1)留园占地三十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 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 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 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 对比的空间体系。
•(2)空间的有序组织:留园的入口, 曲折、封闭、狭长, 运用 • 了大小、疏密、开合闭启、明暗及方向的变化等多种对比手 • 法, 顺势曲折, 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 手法巧妙, 使通 • 常认为难以处理的狭长通道,具有了生气和抑扬顿挫的节奏 • 感。同时又借用了空间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法, 引导人们循着 • 特定的方向路线欣赏景观。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 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 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 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 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此园整体是一个圆形的布局, 圆圆的一块土地, 团 团的一汪水面。建筑物与地形融为一体, 活脱脱地显 示出一团和气之象, 如一幅苏州桃花坞年画, 所以 “留园”是滴溜溜地圆的意思。让观赏者进园之后 留连忘返, 多留一些时间。
• 远翠阁
方干诗:“前山含远翠 ,罗列在窗中。”诗与景 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 在处,刘氏时曾名“空翠 ”,后改名含青楼,盛氏 时名“远翠阁”。阁实质 为楼,其上三面都置有明 瓦和合窗,二层,单檐歇 山造。
• 汲古得修绠
唐韩愈诗:“汲古得修 绠。”《说苑》:“管 仲曰短绠不可以汲深 井”。绠 ,井索也。修 绠,即长索。意思是, 钻研古人学说,必须有 恒心,下功夫找到一根 线索,才能学到手,和 汲深井水必须用长绳一 样。这里从前是书房。 盛氏时称汲古得修绠。 建筑在五峰仙馆西,硬 山卷棚造。
留园的空间解读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 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 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 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 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 (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政 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 学(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 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 音,始称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 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 名园之冠。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 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 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 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 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 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 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冠云峰前院
石林小院
曲谿楼 西楼 绿荫 入口 部分
留园的过度空间与衔接Fra bibliotek园内的过渡空间避免了空间直白出现对人的 心理产生过于生硬和突然的感受。
留园一角
濠濮亭
留园总平面
北部
西 区
东区
中区 入口
留园分区
石林小院空间解读
石林小院在留园中的位置图
石林小院是留园东部建筑群的中间过渡 带,面积不大,仅70余平方米,是园主人观 赏湖石的 小院。所研究的范围不单是这个赏石小院,而是以石林小院为中心的一组 建筑院落群。这组建筑 院落群(下文统称为石林小院院落)被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 耋硕之馆、牡丹园以及五峰假山 所围合,总面积400m2(图1)。在这约17m×27m的 空间内,布置有花坛假山、石林丛竹、敞 廊小亭、 书房楼阁,题名的有“鹤所”、“揖 峰轩”、“静中观”和“洞天一碧”。这些亭轩 楼阁被廊子、漏窗、短墙、围栏相隔, 又和这些敞开的围廊,透空的窗洞,低矮的栏杆形成一处 处相互连通、步移景异的天井 与院落
从留园的空间划分关系分析我国私家园林的特点
从留园的空间划分关系分析我国私家园林的特点
中国私家园林的特点体现在留园的空间划分关系上。
私家园林的空间划分关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 前、中、后院的布局:私家园林一般按照前、中、后三个院落的顺序划分。
前院用于布置门面,起到过渡的作用;中院是主要的居住区域和庭院花园;后院则常常是种植花草、养鱼种树等休闲娱乐的空间。
2. 重视空间的转换和错落:私家园林常常通过墙、屏风、假山、廊架等手法设置隔断,创造错落有致的景观,让人行走其中时能感受到空间的变化和惊喜。
3. 重视室内外的连通:私家园林注重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连通和融合,通过门窗的设置、廊布的拓宽等手法使得户内户外形成一体化的整体空间。
4. 注重自然景观的营造:私家园林通过植树、种花、塑山造水等手法模拟自然景观,力求营造出自然、幽雅的氛围。
5. 尊重自然地形和环境:私家园林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尊重和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力求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的景观。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私家园林独具魅力,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留园入口景观空间分析
留园入口景观空间分析
Company Logo
从留园大门入口至山池、客厅、书斋区, 必须经过狭长、 封闭、曲折、忽收忽放、忽明忽暗、建筑空间变化无穷的 50m长的走道. 在此, 有意识地使游人的视野受到极大的 压缩和极度收束, 再经过几次收与放的对比, 当游容逐渐 进人园中主要空间时, 便能令人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Company Logo
咸丰十年(1860),苏州阊门外均遭兵燹,街衢巷陌,毁圮殆尽, 惟寒碧庄幸存下来。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园为常州盛康(旭人) 购得,缮修加筑,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其时园内“嘉树荣 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 相属”(俞樾作《留园记》)。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 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康殁 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 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
但是若能巧妙地利用它的曲折封闭和狭长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变不利为有利主要庭园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不仅可以避免单调沉闷闭塞感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了入口的曲折狭长的不利条件同园林庭院空间构成强烈的对比借对比来获得庭院空间的扩大感更有效地烘托陪衬突出园内主要空间和景点
LOGO
苏州留园入口景观空间分析
组长: 组员: 汇报人:
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 1794年),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经 修建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竹 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 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 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 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刘恕爱石,治园时,他搜寻了十 二名峰移入园内,并撰文多篇,记寻石经过,抒仰石之情。嘉 庆七年(1802),著名画家王学浩绘《寒碧庄十二峰图》。
基于空间结构分析探究留园造园理法
基于空间结构分析探究留园造园理法留园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被称为江南园林的瑰宝。
其独特之处在于其巧妙地融合了对自然景观的模仿和审美感受的提升。
这种造园理法被称为留园造园理法,在其背后有着丰富的空间结构分析。
本文将通过对留园的空间结构分析,探究其造园理法。
首先,留园以自然的山水为基础,巧妙地利用了空间结构来营造出一种意境。
留园的山水布局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东西部的山、中部的水。
这种布局使得园内的自然山水景观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同时,东西两山的设置也为园内的建筑提供了背景,使得整个园林景观更加和谐统一其次,留园的空间结构还体现在园中建筑的布局上。
留园中的建筑主要分为前宅和后宅两个部分。
前宅是对外展示的地方,建筑布局紧凑而有序;后宅则是私密的区域,建筑布局则更加散漫。
这种前后宅的区分使得整个园林拥有了明确的层次和秩序感。
同时,建筑的布局也符合人们的居住模式,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生活体验。
此外,留园的空间结构还体现在景观的设置上。
留园中的景观设置了多个小景点,例如草桥、挑桥、船坞等,通过独特的造型和布局,营造出了不同的景观效果。
这种空间结构的设置使得园内的景点互相呼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序列,使人们在游览过程中产生连续的美感体验。
最后,留园的空间结构还与人们的活动有关。
留园中的空间结构设置了多个小的活动区域,例如庭院、亭台等,使得人们可以在园内进行不同的活动,如休闲、品茶等。
这种针对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结构设置,使得人们在园中可以尽情地享受自然和艺术带来的美感体验。
综上所述,留园的造园理法基于对空间结构的深入分析。
通过对留园的山水布局、建筑布局、景观设置和活动区域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留园在空间结构的运用上非常巧妙。
留园的造园理法不仅将对自然景观的模仿与审美感受的提升相结合,而且还考虑到了人们的活动需求,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园林体验。
这种空间结构分析的探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留园的美学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
苏州园林分析留园
Part3 独特造景
·别出心裁的入口障景 ·精美绝伦的中部山水 ·富丽堂皇的东部庭园 ·清新淡雅的北部田园 ·野趣横生的西部山林
1.别出心裁的入口障景
障景设计: 留园的入口却巧妙地利用建筑空间的收放开 合、光线的明暗变化、心理的由闹到静、漏 窗透景等手法,达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
效果。
图 1 留因人口过道平面
过道尽头,是一小方厅,墙上出现一只漏窗, 但此时游人仍然未见任何花木。
过 请平用
及不另序开始,入园通道左折,始见 夜盛的标竹:光线也略微明朗。
过 清平理
过小方厅,立于门前则见又一通道,两侧蟹 眼天井内皆植有花木,左侧有光线泄入,视 觉更趋明亮。
过 清平理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 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到此天井, 游人始见天日,心胸未免随之放开。敞厅内悬留园匾额, 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此为“二放”。
从冠云峰景区向西的一段狭长型区域就是田 园景区,此处实际就在中部山水景区的北面, 仅一墙之隔。
从冠云峰的庭园风光如何自然无痕地过渡到田园风光,是个需 要用心斟酌的问题,设计者在此专门设置了一座小院作为庭园 与田园的过渡区域,显露出高明的手段。
出此亭, 一条小径在竹林间逶迤西去,尽头一座圆门,上额“又一 村”,取陆游“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句。
过道平用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来。至 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随着 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个 “一放”、“一收”、“再放”、“再收”、“三放” 的过程,欲扬先抑,引人入胜。坐对满目风光,回想一 路行来的曲折,方可领略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过 清平理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同芳, 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留园中部建筑空间转折与开合分析
留园中部建筑空间转折与开合分析留园位于苏州的西北位置,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后世经过清代的多次修复和扩建,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
留园总体上依据建造年代与园林主题分为中部山水、东部庭园、北部山林与西部田园,在总体布局上还兼顾这四个部分之间相互的渗透与联系,浑然一体。
建筑、植物、叠山置水是限定、分割和组织园林空间的必要条件,留园的总体建筑度约为15%,其中大型的单体建筑主要包括涵碧山房、林泉耆硕之馆等。
主体建筑设置在全园最重要的活动中心,地位显要。
留园中较大的植物群落集中结合山体进行布置,中部山体以银杏作为主题树种,夹杂搭配种植杨柏等乔木,细部山体以枫林为主,植物的生长形态多样,层次丰富。
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
留园内山石造型丰富,或连带成群,或特置成景,皆成趣味。
留园中部及细部院落中的中型山体、小型叠石以及独立景石形成了园中景观的主景与视觉焦点。
而留园水体分布于中部、西部、东部以及北部苗圃灌溉用水池。
其中部水空间位于主景位置,全区山体、建筑围绕其展开。
留园的围合空间主要包括两种结构方式:向心与发散、分隔与联系。
在江南古典园林中,”中心“通过不同的变化方式,对空间才产生不同的影响。
留园的冠云峰、冠云沼、冠云楼以及冠云台的整体空间中,冠云峰成为游人的视觉中心,被誉为完美的太湖石,成功地将周边建筑向中心聚合,所有建筑都面向它,形成了以冠云峰为焦点的空间布局。
在留园的围合空间中,除了墙体起到重要的空间分隔作用意外,植物、山石都起到了对视线和空间的遮蔽分隔作用。
自留园入口向东经曲溪楼,其底层通往主体建筑五峰仙馆的空间中,既曲折狭长、又暗淡封闭,但是通过不同的窗口的设计使得空间变得丰富起来,化解了单调沉闷的气氛。
古典园林的空间是一种以运动为方法来认知的空间。
留园主要以环形观赏路线和综合序列的观赏路线为主。
在留园中,尺度小的庭园,运用折墙将空间分隔,再以漏窗引导,当空间突然转换产生巨大的反差,节奏性强,空间感受强烈。
基于空间结构分析探究留园造园理法
基于空间结构分析探究留园造园理法中国古代园林是中国景观艺术的绝响,是一种古老传统的景观艺术形式。
它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从结构上发展出了独特的空间形式。
留园造园理法是一种独特的空间形式,古代园林建筑很重视它的设计,并为景观带来出色的效果。
留园造园理法是古代中国园林建筑施工中重要的一环。
它以定制方式,利用当时的现有物料,将多种材料按照特定的设计要求组合起来,使用空间密度不同的施工方式,以形成独特的造园理法。
其中,留园的主要作用是营造出园内特殊的空间结构。
它结合古代建筑中的结构与布局,把空间分割成形状不同的小空间,依照严格的排列规律组合搭建,以此营造某种独特的空间格局,使园林具有了鲜活灵动的生长变化。
留园造园理法通过形式丰富、结构优化,赋予园林建筑以更加完美的空间结构,以更深刻的层次感丰富园林景观。
有了留园造园理法的保证,古代园林就有了一种独特的空间构造。
首先,留园造园理法增强了园林结构的丰富性。
考虑到园林空间结构的复杂性,留园造园理法以更加细致的组合和分割方式,安排出不同的空间尺度,增强园林结构的多样性,使空间结构更加丰富多彩,为园林创造出不同的感受。
其次,留园造园理法使园林结构的美感更加丰富。
留园造园理法通过不同的结构、布局、色彩等细节,使园林结构更加统一、优美,整个空间形态更加美观。
此外,留园造园理法还有助于提升园林结构的功能性。
一是通过利用不同的结构方式,使园林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其次,通过不同空间布局,使园林更加安全,最后,通过空间结构优化,使园林更加舒适、美观。
综上所述,留园造园理法是一种独特的空间结构,它一直作为园林建筑的重要环节,不断地为完善古代园林建筑和园林空间结构做出贡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明确,留园造园理法的作用主要有:增强园林结构的丰富性、使园林结构的美感更加丰富、提升园林结构的功能性等,使园林具有优美的结构构造和完善的空间美学效果。
因此,深入研究留园造园理法,可以为古代园林建筑保留和发掘其景观风格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道风景,再融入古典园林的景
色中,让人回味无穷。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留 园 漏 窗 情
留园的冬天,还在苏州园林 的墙边,温暖如花窗里探出的那一缕阳光。
配置植物
孤植
这是一棵比较高 大的枸骨树,树形 美观、
生长旺盛、成荫效果
好,加上满树火红的 果实,与背景结合,
形成良好的观景效果。
对植
此处用对植的手法,将两棵 高大的乔木作为配景,衬托了 亭 子以及曲廊,给人对称平衡的 感觉。ຫໍສະໝຸດ 北部平面图北部景观
以盆景为主
富有人文气息假山石
修剪整齐的盆景分布在幽径两侧
富有人文气息的假山
三、小品及植物配置
留园小品多样,亭台楼阁,桌椅游廊,为
园子添加趣味与意境
留园西部景区,大面积密植枫树 以形成葱郁的枫林。配置方法取
自然形式,宛若自然山林
亭
可亭,为六角形亭,位于假山山顶,居高 临下的驻足观景场所。在亭中南望,可见 “涵碧山庄”与“明瑟楼”。
意直 境而 的求留 层曲园 出折有 不。着 穷每虽 ,经由 产过人 生一作 一次, 种曲宛 玩折自 味,天 不便开 尽可的 的产艺 妙生术 趣一境 。种界 新, 的在 境格 界局 ,上 随忌 着平 “ ”
小桥的曲折铺设,道路的蜿蜒曲折,不同方向的景物都不同,让游客产生步移景异
感悟、总结
苏州留园注重山水写意,平面布局自由流畅。水体绿化 及亭台楼阁坐落其中,布局精巧细致,疏密有致,出其 不意。 随意地穿插于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廊道,不但对人流起了 导向性的作用,更加强了全园的整体性与随意性。 弯曲的廊道、假山奇石、田野小径等小品无一例外地都 在吸引着人流至全园。 入口处的处理更为别具匠心。平庸无奇的走道,充分利 用了尺度的缩放。方向的变换及光线和虚实的变化对比, 打破了两侧为高墙限制所造成的沉闷单调感。并通过欲 扬先抑的手法更加有效地突出了园内主要景点。
留园游览路线分析
入口部分封闭、 狭长、曲折、视 野极度收缩;至 绿荫处豁然开朗, 达到高潮;过曲 谿楼,西楼时再 度收束;至五峰 仙馆前院又稍开 朗;穿越石林小 院视野又一次被 压缩;至冠云峰 前院则顿觉开朗, 至此,可经院的 西、北回到中央 部分,从而形成 一个循环。
五峰仙馆前院
冠云峰前院 石林小院
藤蔓、翠树、怪石、翠竹、红枫点缀着的留园, 别有一般风味。
四、留园的空间处理手法
• 主从与重点 • 渗透与层次 • 蜿蜒曲折 空间的对比
将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空间相邻的安排在一起,借两者的对比突 出各自的特点。
留园入口处的空间曲折、狭长、封闭,极大的压缩了人 的视野,而后宽敞空间使人豁然开朗。
留 园 中 部 效 果 图 主从与重点 留园,属于大型私家园林, 其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 它部分,且主要厅堂又不在 其内,但由于景观内容充实 而极富变化,实为全院精华 荟萃的中心。
曲谿楼 西楼 绿荫 入口 部分
D.古木交柯小院 C.门厅后通廊 A.留园入口 B.门厅小院 F.窄巷
E.中部景区 N.留园西部
G.五峰仙馆庭院
J.鸳鸯厅北 I.通往石林小院 M.留园北部 L.冠云峰前院 K.鸳鸯厅南 H.东部小院
留园的过度空间与衔接
园内的过渡空间避免了空间直白出 现对人的心理产生过于生硬和突然 的感受。
廊
曲 廊
爬 山 廊
因墙为壁,高低错落,明 暗相间,遮阳避雨,可游 可憩,变化多端,为留园 一绝。
颇留 有园 步, 移曲 景廊 换蜿 之蜒 妙相 。续 有 七 百 米 之 多 ,
廊
桥 廊
桥廊依于水上,与水景做亲密 接触,让行人亦可临于水上,听 风看荷。廊顶用紫藤缠绕,到开 花季节,整个桥廊鸟语花香,意 境十足。
丛植
此处的丛植使用了四种植物,乔木、小乔木 草本形成混交树丛,运用大小、高低、层次、 疏密以及色彩的变 使构图突出又富有多
火红的鸡爪槭
色彩对比
各种层次不一的绿色植物
鸡爪槭的红色叶与其他色叶植物形成强烈的对比,如同花朵般鲜艳,使园林 景色层次丰富,回味无穷。
开 花 植 物 艳 丽 的 花 朵 给 景 观 增 添 了 色 彩 , 活 泼 生 动 , 趣 味 十 足 。
桌、凳
的也留 材有园 质独的桌 ,特桌子 丰的椅、 富瓷室椅 多质内子 样的的作 ,坐采为 灵凳用园 活。木林 多根质小 变据的品 。不,, 同室起 的外到 环则供 境用人 采石休 用质息 不的娱 ,乐 作 用 。
垃圾桶
留园的垃圾桶别具特色,根据
苏州本身的历史文化特点,使用
了青花瓷的形式,使垃圾桶成为
序列分区
序列分区
序列分区 序列分区
前序
留园空间的迂回序列
空间主体-----高潮迭起,使人在期待和
空间收尾——形断意连, 造成一种回味,景断而 意不尽。
寻觅中突然发现所追寻 的目标而觉豁然开朗,精神 一振。
空间延续——诱导性、延续性的景物, 增加层次性和递变性的心 理运动,进行情绪的濡染
空间开始,收定心情, 人从原来的初始 心态进人设定的情景
濠濮亭,四角亭,立于水面 之上,可休憩、观水、戏鱼、 赏荷。
亭
映舒 在啸 漫亭 山, 枫园 林亭 中 , 。 位 于 西 部 假 山 处 , 掩
置石
,中心水池名浣云沼,南为平台石栏,水中植莲花,池北出半岛,立 冠云峰 ,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为留园著名的姐妹三峰。
留园中的置石多为太湖石,造型优美,形状独特,将园石的“瘦、透、漏、皱”等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并且,根据石的 独特造型,将其巧妙结合,组成有故事情节的置石组合。
空间分析以及表现手法
目录
一、留园历史以及简介 二、留园景观总体分析 三、留园小品及植物配置 四、留园空间处理手法 五、留园空间序列分析
一、留园简介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 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 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一九六一年, 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 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留园一角
二、留园景观总体分析
总体介绍
留园在苏州市榈门外。明嘉靖时太仆徐泰时建东园 于此,清嘉庆时为刘恕所居,名寒碧山庄,又名刘园。 咸丰 同治年间,苏州诸园多毁于兵乱,而此园独存, 光绪时盛康重修,易名留园。
园中有湖石峰十二,其中冠云峰最为突出。
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区 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全园的精华所在。
小组成员: 姜国庆 李滢 许瑞
为苏州诸园现存湖 石之冠,相传为宋 花石纲旧物。两旁 的瑞云、岫云二峰, 也很劲秀。
峰北有冠云楼,高 二层,登楼可观园
揖峰轩区 五峰仙馆区
东区平面图
五峰仙馆庭院
庐山东南五老峰,
晴天削出金芙蓉
五峰仙馆内部
揖峰轩庭园
前揖庐山,一峰独秀
冠云峰庭园
冠云峰
冠云峰位于留园东部, 林泉耆硕之馆以北, 因其形又名观音峰, 是苏州园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 充分体现了太湖石“冠云峰瘦、漏、透、 皱”的特点。
渗透与层次
透过若干层 次看某一对象, 可增强其深远 感。即使隔着 一重网格看, 也比直接看要 显得深远些。
古木交柯 向西透过门洞, 窗口看绿荫及 华步小筑庭院, 空间显得更加 深远。
•蜿蜒曲折
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是“自然美”,讲究 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园林以 曲为美。
五、留园空间序列分析
北部
西 区
东区
中区 入口
留园分区
留园西区
环境僻静
山阜为全园最高处
阜上植以青枫、
银杏。富有山林野趣
西区的活泼泼地
活泼 泼地
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此处鸢飞鱼跃,天机活泼,借以为
名
留园中区
汲古得绠处 可亭
水面、假山为主 闻木 樨香 建筑环绕四周 轩 西北受阳侧放置山石 南厅北山,隔水相望
明瑟楼 涵碧 山房
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
良好的建筑空间序列设计,宛似一部完整的乐章、动人的诗篇。 空间序列的不同阶段和写文章一样,有起、承、转、合;和乐曲一样, 有主题,有起伏,有高潮,有结束;也和剧作一样,有主角和配角,有 矛盾双方的对立面,也有中间人物。通过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给 人以强烈的印象、深刻的记忆和美的享受。但是良好的序列章法还是要 靠通过每个局部空间的装修、色彩、陈设、照明等一系列艺术手段的创 造来实现的。
中区平面图
可亭
汲 古 修 绠 处
闻木樨香轩
涵碧山房
涵碧山房和明瑟楼
建筑高度的起伏变化
立面图
中区效果图
建筑的空间错落, 使之富有变化。
留园东区
东区以曲院回廊见
胜。
冠云峰区
还我读书处区
中部为鸳鸯厅—— 林泉耆硕之馆,
柱梁装修精致。北 面为浣云沼水池, 后面有三座石峰。 冠云峰居中,高5.6 米,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 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 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 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 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 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 业家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 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 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 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科举考试 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 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留园内建筑 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 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 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 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 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 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 的艺术风格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