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肿大测量标准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表现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表现目的通过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的超声表现,探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3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超声表现,以及对患儿治疗后的随访观察。
结果患儿肿大淋巴结主要位于脐周、右中腹、右下腹、左侧腹,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呈门型血供。
抗炎治疗1~2w 后复查,肿大淋巴结均有消失或缩小。
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及血流信号,对临床诊断及疗效有一定诊断价值。
标签:超声检查;肠系膜淋巴结炎;儿童随着超声仪器的更新发展,检查技术的大力提高,小儿肠系膜肿大淋巴结比较容易检出,进一步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010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并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患者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5~12岁,平均6.2岁,表现为腹痛,并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
1.2方法①仪器:采用德国西门子OMNI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受检者平卧位,仔细扫查脐周部、右中、右下腹部及左侧腹部,如发现有肿大淋巴结,需进一步对肿大淋巴结的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彩色血流情况等进行分析。
②淋巴结肿大标准:淋巴结测量包括最大长径和与之垂直的厚度,长径>0.7cm,厚度>0.3cm,长径与厚度的比值大于2为肿大。
2结果2.1初诊检查分析患儿肿大淋巴结主要位于脐周、右中腹、右下腹、左侧腹部,长径0.7~2.5cm,厚度0.3~1.0cm,长径和厚度之比为2.0~3.3,形态规整,呈椭圆形,边界清晰,皮髓质分界清晰,沿肠系膜呈串珠状排列,淋巴结无液化或钙化现象,亦无融合现象。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且呈门型血供。
2.2治疗后复查抗炎治疗1~2w后,经超声复查,淋巴结缩小和减少的有26例,淋巴结消失的有5例。
3讨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幼儿期腹痛最常见的病因,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多为肠痉挛及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1~3]。
儿童颈部淋巴结大小的正常范围
儿童颈部淋巴结大小的正常范围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淋巴结是一个重要的组织结构,它们在身体的免疫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淋巴结是一种小型的圆形或椭圆形组织,它们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其中包括颈部。
正常情况下,儿童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和数量是有一定范围的。
需要明确的是,儿童颈部淋巴结的大小是受年龄、性别、体质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的。
一般而言,儿童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在0.5-1.5厘米之间是正常的。
在新生儿期,淋巴结的大小通常较小,约为0.3-0.5厘米。
随着年龄的增长,淋巴结的大小也会逐渐增大。
儿童颈部淋巴结的大小还会受到身体状况的影响。
当儿童感染病毒或细菌时,淋巴结会出现肿大的情况,这是免疫系统正常反应的表现。
一般而言,当淋巴结肿大超过 1.5厘米时,就需要引起重视。
如果淋巴结肿大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咳嗽、喉咙痛等,可能是身体正在对抗疾病,需要及时就医。
儿童颈部淋巴结的质地也是判断其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正常的淋巴结应该是柔软、有弹性的。
如果淋巴结触摸起来硬硬的,可能是炎症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应及时就医检查。
儿童颈部淋巴结的数量也是需要关注的。
正常情况下,儿童颈部淋巴结的数量是对称的,左右两侧应该相等。
如果发现颈部淋巴结数量不对称,或者只有一侧有淋巴结肿大,可能是局部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和数量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并不能单凭一个指标来判断是否正常。
如果您发现孩子的颈部淋巴结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病因。
儿童颈部淋巴结的大小是有一定范围的,一般在0.5-1.5厘米之间是正常的。
同时,颈部淋巴结的质地和数量也是需要关注的。
如果发现颈部淋巴结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充足的休息,加强身体锻炼,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淋巴结分级标准
淋巴结分级标准
淋巴结分级标准通常是指对癌症患者淋巴结转移程度进行评估的标准,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TNM分期系统:该系统通过评估原发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远处转移情况(M)来评估癌症的分期,其中N的分级标准是根据淋巴结的数量、大小、位置等因素来确定。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淋巴结分级标准:该标准将淋巴结分为3个等级,即微小淋巴结转移(micrometastasis)、小淋巴结转移(macrometastasis)和大淋巴结转移(extracapsular extension),根据转移淋巴结中癌细胞的数量和扩散范围进行分类。
日本胃癌治疗研究组(JGCA)淋巴结分级标准:该标准将淋巴结分为3个等级,即1级、2级和3级,根据淋巴结中癌细胞的数量、大小、位置等因素来确定。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分析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分析摘要目的:讨论颈部肿大淋巴结的特点,为临床提供诊断价值。
方法:对颈部肿大淋巴结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查。
结果:急性淋巴结炎56例,淋巴结核10例,转移性淋巴结肿大19例,淋巴瘤11例。
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对颈部肿大淋巴结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肿大超声诊断随着彩超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被检出,其鉴别诊断也显得的愈发重要。
资料与方法201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患者96例,年龄3~78岁。
采用GE730超声诊断仪,7~10MHz的高频线阵探头。
检查前调整仪器,选择小器官状态。
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将标定的最大血流速度降低,以提高彩色血流的显示率。
方法:采用仰卧位,可颈后加枕垫,头后仰,或让患者头转向对侧,将探头直接放在颈部扫查,不要用力加压,以免图像变形、失真。
按淋巴结的分区重点检查。
淋巴结的分区采用Shah等1981年提出的方法:Ⅰ区包括颏下区和颌下区淋巴结,分布着1~14枚淋巴结。
Ⅱ区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Ⅲ区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为颈内淋巴结的下区,为Ⅲ区向下的延续,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1/3,下界为锁骨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为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淋巴结,前界邻接Ⅱ、Ⅲ、Ⅳ区的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界,下界为锁骨。
Ⅳ区,为带状肌覆盖的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
上述淋巴结的分区方法为淋巴结的位置提供帮助,应按分区扫查,以免遗漏。
首先二维超声检查,沿颈部大血管的走向,采用横向和纵向等多方位扫查,取淋巴结的最大径及门部清晰的切面冻结测量,注意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大小,是长椭圆形还是圆形,有无分叶,包膜是否完整,皮髓质结构变化,有无液化、钙化,淋巴结之间有无融合。
纵膈淋巴结肿大意义
纵隔淋巴结增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CT表现)
吕德胜
CT对于纵隔淋巴结增大有以下几方面作用:1、准确测量淋巴结直径。
2、勾画淋巴结的形态表现。
3、显示增强前后淋巴结的密度和内部特征。
4、确定淋巴结的位置,侵及范围,与周围纵隔组织如上腔静脉、肺动脉、气道、食管等的关系。
在阅读CT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病变淋巴结位置;2、大小;3、密度(是否均匀,有无钙化,有无液化坏死等);4、包膜(界限是否清晰,有无外侵,融合等)。
常见病变:淋巴瘤(lymphoma),纵隔淋巴结核(tuberculosis of mediastinal lymph nodes),结节病(sarcoidosis),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as tleman’s disease) 。
G:\图片\纵隔肿瘤\DSCN0233.jpg。
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标准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淋巴结的大小:通常,肿大的淋巴结的纵径大于1.0cm,横径大于0.5cm。
同时,淋巴结的形态可能呈现椭圆形或圆形。
淋巴结的回声:淋巴结的回声可能与周围组织相近,中央髓质回声相对较高,接近肝脏回声强度。
血流信号:肿大的淋巴结内的血流信号较正常淋巴结明显增多。
综合以上特征,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肠系膜区域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并排除其他导致腹腔淋巴结肿大的疾病,从而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定性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同时伴有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应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可能性。
淋巴结超声诊断
?转移性淋巴结浸润到血管时的间接征象: 淋巴结与血管接触的长度> 35mm,或淋巴结包绕
血管> 180°。
?超声诊断静脉血管浸润难度大, 但一旦颈内静脉内见到血栓形成时, 无论淋巴结有无肿大,
均应考虑转移性淋巴结,因为炎性淋巴结不会伴有血栓形成,除非颈内静脉内膜有炎症。
⑩彩色血流显像及频谱多普勒
?淋巴门型:血流信号沿着高回声的淋巴门分布,或从淋巴门血管主干放射状发出。就考虑
?淋巴门增大与淋巴管和血管数量增多,慢性炎症增生有关。淋巴门回声减低与淋巴结皮质 受浸润有关。
?炎症活跃、恶性淋巴结,淋巴门变薄,呈裂隙样,最后完全消失(图
4-4-3 ,图 4-4-4)。尽
管转移性淋巴结、淋巴瘤、淋巴结核趋向于淋巴门消失,
但早期因髓窦没有完全破坏, 故仍
可见正常淋巴门。 (图 4-4-5 )
?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通常是纵横径均匀性增大。
?转移性淋巴结一般都很大,然而感染性淋巴结可以和转移性淋巴结一般大小,也有较小的
淋巴结内发生转移灶。
?对已知原发肿瘤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发现相关部位淋巴结肿大,则高度提示淋巴结转移。 ③纵横比( L/T )
?又称淋巴结圆形指数,在同一切图上纵径
L 除以横径 T,是诊断淋巴结肿大的主要指标。
?已确诊的恶性淋巴结其边界不锐,预示包膜外有蔓延,有助于患者预后的评估。
⑤淋巴门
?淋巴门分三型:⑴宽阔型淋巴门的形态与淋巴结一致,长轴切面上呈椭圆形;⑵狭窄型淋 巴门呈裂隙样改变;⑶缺失型淋巴门为中心部的高回声结构消失。
?正常情况下 85-90%的有与淋巴结形态相符合的长条形淋巴门(图
4-4-2)。
?有一种淋巴门消失,是大量脂肪浸润淋巴结,使整个淋巴结呈高回声。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肿大淋巴结的灰阶、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
方法对68例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的患者,采用超声高频探头观察肿大淋巴结的长径/短径(L/S)值、形态、内部结构及CDFI特征。
结果各种不同病因所致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各有其超声特征。
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结肿大16例,急性淋巴结炎15例,结核性淋巴结肿大12例,恶性淋巴瘤11例,转移性淋巴结肿大14例。
结论灰阶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明显提高了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检出率及检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出定性的诊断。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肿大超声诊断Cervical Lymph Nodes Enlargement by UltrasoundLI Shuang-sheng Jia Xin【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high frequency and color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ng cervical lymph nodes enlargement.Methods The L/S ratio,shape,interior structure,CDFI spectrum feature of cervical lymph nodes enlargement in 68 patients'nodes were studied with gray scale display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Results All kinds of cervical lymph nodes enlargement take on all kinds of characters.Nonspecific lymphadenectasis 16,acte lymphadenitis 15,evil 12,malignant lymphoma11,transitivitylymphadenectasis14.Conclusion Gray scale display and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an improve detectable rate and check(up)quality.To a certain extent,qualitative diagnosis can be made.【Key words】 Cervical lymph nodes Enlargement ultrasonographic diagnosis颈部淋巴结是淋巴结疾病的好发区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在临床上极为常见。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与疗效评估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是目前 最先进的核医学显像,是以计算机辅助显示脏器内正电子核素分布断层图 像,已广泛应用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肿瘤学及内分泌等系统,资料 表明65%~80%应用于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和疗效观察。 PET/CT的CT部分, 不仅可以用于对PET所示病灶进行定位、衰减校正和周 围解剖结构的显示,还可以发现PET没有显示的病灶和病变相关信息,提 高诊断的准确度。 PET在淋巴瘤临床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肿瘤分期、对淋巴瘤恶性程 度和预后的评价、治疗后再分期、治疗监测、对治疗后残留肿块评价的作 用和肿瘤综合性分析等方面。PET对于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 尤其是早期疗效评价、放射性坏死以及肿瘤复发的鉴别、残留肿块的性质 鉴别、预后评价方面的价值是肯定的;PET对肿瘤组织的高灵敏性和正确 分期对正确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比。
DLBCL的随访
时间:
第一年 • 每3个月1 次 第二年 • 每6个月1 次 第三年及以后 • 每年1次
复查项目:血常规、肝肾功能、LDH、β2-MG、ECG、 内容: 腹部B超、胸片或CT及其他必要检查。
疗 效 标 准
非PET- CT
PET- CT
治疗反应 CR CRu
非 PET-CT
体查 正常 正常 正常
疗效评价
淋巴瘤放疗、化疗后,CT复查可评价疗效,明确淋巴结缩小的范围和程 度。特别是评价放疗的效果,如果照射的范围、剂量恰当,肿大的淋巴结 明显缩小或消失;而剂量不足,照射野范围不够,肿大淋巴结缩小不明显; 未被照射的区域,淋巴结无缩小或反而增大。因此,淋巴瘤治疗后,除临 床症状、化验指标改善外,CT随访是判定疗效的重要客观指标。需要注 意的是,放化疗后肿大淋巴结虽有缩小但仍超过正常大小,常规CT不易 判断系纤维化反应还是治疗不彻底的结果(残存),鉴别方法包括CT灌 注成像、MRI功能成像、PET或手术活检。 据Castellino等报告,CT对霍奇金病(Hodgkin’s diease, HD)淋巴结受浸润 情况的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5%、92%和87%,NHL 为86%、75%和82%。目前CT衡量淋巴结肿大仍是以短径的大小作为标准。 按照不同部位其诊断阈值各异,对于未达到诊断阈值的淋巴结,需结合淋 巴结数目、分布范围考虑,并且注意随访观察。
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你了解吗?
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你了解吗?淋巴结是人体的重要组织,人体中淋巴结约为600-700个,每一组淋巴结接受一定部位的淋巴液,维持生理活动顺利进行。
浅表淋巴结肿大困扰着许多患者的生活,针对浅表淋巴结肿大,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一种常见手段,下面对此进行简单论述。
1.什么是浅表淋巴结肿大?正常的浅表淋巴结较小,直径在1cm以内,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不易触及,无压痛,且与毗邻组织粘连在一起。
浅表淋巴结肿大,是淋巴结内部细胞增生,或肿瘤细胞浸润引起的,通过触摸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可以发现。
该疾病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具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一旦发现淋巴结肿大,应该及时就诊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2.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常见病因有哪些?(1)感染。
急性感染多是细菌、病毒引起的,例如急性蜂窝织炎、上呼吸道感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慢性感染则是细菌、真菌、衣原体、丝虫病、性病造成的,例如淋巴结结核,常发生在颈部的淋巴结,质地硬、活动度差,发病后患者出现低热、消瘦、咳嗽、乏力等症状,少数会形成脓肿。
(2)肿瘤。
一是恶性淋巴瘤,典型代表是Hodgkin病。
二是白血病,包括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浆细胞白血病等。
三是浆细胞肿瘤,例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四是肿瘤转移,主要是胃癌、肝癌、鼻咽癌、乳腺癌转移所致。
(3)反应性增生。
常见如坏死性增生性淋巴结病、血清病及血清病样反应、变应性亚败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等。
(4)组织细胞增生及代谢异常。
例如结节病、脂质沉积病、组织细胞增生症。
3.超声引导下浅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价值目前诊断浅表淋巴结肿大,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三种,但都不能确定肿大淋巴结的性质。
随着介入超声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成为鉴别肿大淋巴结良恶性质的重要方法,是非手术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最佳方法。
对于不能确定原发灶的患者,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标本结合病理免疫组化,可为寻找原发肿瘤提供依据;对于已知原发病灶的患者,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有利于肿瘤分型、分级、分期,为临床诊疗策略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淋巴结超声描述模板
淋巴结超声描述模板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患者信息: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
2.超声检查日期:记录检查的具体日期和时间。
3.检查部位:指明所检查的淋巴结部位,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
4.超声仪器和探头:标明使用的超声设备型号和探头类型。
5.淋巴结大小:测量淋巴结的最大横径、纵径和横纵径比例。
6.形态描述:描述淋巴结的形态特征,如圆形、卵圆形、不规则等。
7.边界特征:描述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的边界特征,如清晰、模糊、锐利等。
8.内部回声:描述淋巴结内部的回声特征,如均匀、不均匀、强回声或低回声区域等。
9.血流情况:观察并描述淋巴结内是否存在血流信号,如有,进一步描述其分布和速度。
10.邻近结构:描述淋巴结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如有压迫、侵犯或包裹等情况。
11.超声印象:根据上述观察和描述,给出对淋巴结异常的初步判断,并提供进一步检查或
随访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淋巴结超声描述模板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符合医学术语和专业要求。
此外,超声描述结果仅作为临床医生的参考,最终的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和临床病史来确定。
淋巴结肿大的鉴别
淋巴结的鉴别诊断(1)急性淋巴结肿大:见于急性感染,如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风疹;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药物热、血清病等。
(2)慢性淋巴结肿大:见于慢性感染,如结核、AIDS、放线菌病、梅毒;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肿瘤,如淋巴瘤、转移瘤;原因不明,如结节病。
(3)由于淋巴引流部位的关系,故淋巴结发生肿大的部位对疾病的诊断有帮助,这些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往往反映该引流部位的疾病。
1)耳前淋巴结引流的范围为眼睑、外耳、颞部、颊部。
2)耳后淋巴结引流的范围为外耳部、颗部、鼻咽部。
3)枕部淋巴结引流的范围为枕部皮肤。
4)额下淋巴结引流的范围为唇及舌。
5)颌下淋巴结引流的范围为面颊、唇、牙龈、鼻前庭。
6)颈部淋巴结引流的范围为咽喉、口腔、鼻咽、甲状腺。
7)锁骨上淋巴结引流的范围为头、颈、腋下、胸腔、腹腔、盆腔。
8)腋窝淋巴结引流的范围为上肢、乳房。
9)腹股沟淋巴结引流的范围为下肢、生殖系统。
10)胸腔纵隔淋巴结引流的范围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
11)腹腔淋巴结引流的范围为消化系统、生殖系统。
(4)颈淋巴结明显肿大,直径超过5cm:发病急者,见于血管性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淋巴结核、化脓性淋巴结炎;发病缓者,见于霍奇金病、淋巴瘤。
(5)肿大的淋巴结有触痛,见于急、慢性淋巴结炎及血管性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结核、坏死性淋巴结炎。
转移瘤、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多无触痛。
霍奇金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多无触痛,但在饮酒后可感觉肿大的淋巴结发生疼痛,这点有一定的特征性。
(6)淋巴结质硬、与周围组织固定,常见于转移瘤,即使肿大不显著,亦应考虑为恶性。
(7)肿大的淋巴结质较软,与周围粘连,多由于炎症引起,最常见者为结核、放线菌病。
(8)肿大的淋巴结呈橡皮样硬度,与周围无粘连,多见于淋巴瘤。
(9)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如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等。
(10)年轻患者淋巴结肿大,多为炎症反应所致;而年长者,则应考虑有恶性疾病的可能。
淋巴结肿大与脾大诊疗规范2023版
淋巴结肿大与脾大诊疗规范2023版一、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是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场所。
正常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2~0.5cm,呈豆形或椭圆形,质地柔软,扁平,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淋巴结直径达ICm以上、外形改变、质地异常者称为淋巴结肿大(IymPh-adenopathy)o健康成人浅表淋巴结除在颌下、腋窝、腹股沟可触及少数淋巴结以外,一般不易触及,如在枕后、耳后、滑车上、锁骨上等部位触及则属异常。
事实上健康成人在颌下、腹股沟部位扪及1.~2cm的淋巴结十分常见。
深部淋巴结肿大须借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临床上常见肺门及纵隔的气管、支气管旁及气管分叉部,以及腹膜后主动脉旁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儿童由于经常接触新抗原,大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少年可触及一定程度的肿大淋巴结,质地软,扁平。
成人淋巴结短径>1.cm可认为异常,而肿大淋巴结所处的区域可提示外来抗原入侵的部位。
局限性淋巴结肿大(1.oca1.izedIymphadenopathy)是指一个引流区域的累及。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disseminatedIymphadenopathy)系指至少有两个以上非毗连区域的淋巴结同时肿大。
【病因】在西方国家,大约2/3就诊于家庭医师的淋巴结肿大患者无特殊原因,肿瘤性疾病仅占1%左右。
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外来的细胞和物质的浸润都可致淋巴结肿大,具体病因见表16-5-7-1。
表16-5-7-1淋巴结肿大的病因类别病因感染病毒(EBV、CMV、肝炎、疱疹、水痘一带状疱疹、风疹、麻疹、腺病毒、HIV等)细菌(链球菌、箱萄球菌、结核、布鲁氏菌病、兔热病、白喉、鼠疫等)真菌(组织胞浆菌病、球抱子菌病、副球抱子菌病)衣原体(性病淋巴肉芽肿、沙眼)螺旋体(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寄生虫(弓形虫病、黑热病、锥虫病、丝虫病)-λ--τfτ∙、,J/.X- /-V∙.J-4XX44∙ιM∙Inr、免疫系统良性类风湿关节炎、成人Sti1.1.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结缔组织病、皮肌炎、干燥综合疾病,征、血清病、移植物抗宿主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药物高反应、自身免疫性淋巴增恶性肿瘤造血系统(淋巴瘤、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淀粉样变等)转移性肿瘤[乳癌、肺癌、黑色素瘤、头颈部肿瘤、胃肠肿瘤、生殖细胞肿瘤、卡波西肉瘤(Kanosisarcoma)等1脂质沉积病戈谢病、尼理-皮克病、Fabry病叮angier病等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CaSHeman病、结节病、皮肤病性淋巴结炎、淋巴瘤样肉芽肿病、KimUra病、Kikuchi 病、ROSai-DOrfman病、KaWaSaki病、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家族性地中海热、感染是淋巴结肿大的最常见因素,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都可导致引流区淋巴结的局限性肿大,在鼠疫、猫抓病等感染性疾病中尤为突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则多见于病毒感染和弓形虫病。
临床医学专业技能考核操作评分标准
附件1.
基础生命支持(BLS)技能标准
附件2.
腹部体格检查标准
淋巴结、颈部及心脏血管体格检查标准
神经系统检查标准
胸部体格检查标准
注:叩诊手法不正确者不得分
附件3. 腹腔穿刺术标准
常犯错误:
1.不清楚一次性腹穿包与常规腹穿包的区别——一次性穿刺针带有夹闭器,后者无夹闭器,需用止血钳关闭。
2.大量腹水穿刺时没有斜行进针。
穿刺过程中注意事项:
1.穿刺前让患者排空膀胱,可避免损伤充盈的膀胱。
2.大量放腹水后应束以多头腹带,(1)以防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扩张;(2)以防腹水遗漏。
骨髓穿刺术标准
胸腔穿刺术标准
常犯错误:
1.病人体位错误:肩胛下角线上穿刺,应选取坐位,其余均应选择半卧位。
2.放液量错误:首次抽液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诊断性胸穿50~100ml。
注意事项:
1.胸腔穿刺术后的注意事项:胸腔穿刺术后再次测量血压,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如气胸、出血、继发感染,有发生气胸或晕厥等症状时应立即诊治。
2.胸腔穿刺时,进针从下一肋的上缘进入:肋骨下缘有神经、血管(肋间动脉从上一肋骨的下缘走行),肋骨上缘进针科避免损失神经、血管。
腰椎穿刺术标准
常见错误:拔出腰穿针前,未将针芯插入。
附件4.
缝合术评分标准
外科拆线考核标准
注:全部操作限时8分钟,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操作扣60分。
淋巴结纵横比测量方法
淋巴结纵横比测量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淋巴结纵横比测量方法引言淋巴结是人体内重要的免疫器官,起着过滤和识别病原体的作用,对维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淋巴结纵横比是一种测量淋巴结形态特征的方法,通过测量淋巴结的纵向和横向直径,可以评估淋巴结的形态特征及其健康状态。
本文将介绍淋巴结纵横比的测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一、淋巴结的结构和功能淋巴结是淋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复杂的器官。
淋巴结由淋巴小管、淋巴窦、淋巴小球和浆液样区等组成,是淋巴液回流的主要站点。
淋巴结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过滤淋巴液中的病原体和废物,清除已死细胞和异物,激活和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机体对抗病原体和外界损害的能力。
二、淋巴结纵横比的定义和意义淋巴结的纵横比是指淋巴结的纵向直径与横向直径之比。
正常情况下,淋巴结的形状呈椭圆形或卵圆形,纵向和横向直径的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通过测量淋巴结的纵横比,可以评估淋巴结的形态特征和结构完整性,对于淋巴结的健康状态和功能异常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1.设备准备:测量淋巴结纵横比需要一台超声影像仪或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等医疗影像设备,以及一份淋巴结的影像资料。
2.测量位置:淋巴结通常位于腋窝、颈部、腹股沟等部位,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测量。
3.测量步骤:在医疗影像设备上选择高清模式,将淋巴结的影像放大至适当范围,使用工具测量淋巴结的纵向和横向直径,记录下测量数值。
4.测量结果:计算淋巴结的纵横比,一般情况下,如果纵横比在1:1.5至1:2之间属于正常范围,超过或低于这个范围可能代表淋巴结结构或功能存在异常。
四、淋巴结纵横比的临床应用1.肿瘤筛查:淋巴结纵横比的异常情况可能与淋巴组织的肿瘤有关,通过测量淋巴结纵横比可以辅助临床诊断和筛查。
2.感染诊断:淋巴结在感染和炎症反应中常出现肿大和增生,测量淋巴结纵横比可以帮助判断感染的程度和病情的变化。
健康评估一般身体评估、皮肤淋巴结、头颈部检查
眼 7.瞳孔
精品课件
眼
瞳孔(pupil)的检查
➢ 大小 ➢ 形状 ➢ 对光反射 ➢ 集合反射
精品课件
眼
瞳孔的大小
➢ 正常直径: 2~5mm,双侧等大 ➢ 描写常用词:
➢ 针尖状 ➢ 缩小(<2mm) ➢ 适中 ➢ 扩大 ➢ 散大( >6mm)
精品课件
眼
瞳孔的大小
➢ 生理情况 ➢ 年龄因素: ➢ 婴幼儿和老年人的较小 ➢ 青少年较大 ➢ 光线因素:黑暗处较小 ➢ 精神因素:兴奋时较大
体征的临床意义
识别:常见的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 理解:身体评估的内容,异常改变的临
床意义
掌握:身体评估的方法
精品课件
第一节 一般状态评估
一般状态评估是对个体 全身状态的概括性检查以视诊 为主,辅以其他的身体评估的 方法。
精品课件
一般状态
性别 年龄 生命体征 发育与体型 营养
意识状态 面容与表情 体位 姿势与步态
为中枢神经和虹膜神经支配障碍 ➢ 瞳孔不等大伴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
神志不清——中脑损害有关
精品课件
眼
瞳孔的形状
➢ 双侧瞳孔正常为圆形 ➢ 椭圆形瞳孔:青光眼或眼内肿瘤 ➢ 瞳孔不规则:见于虹膜粘连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眼
瞳孔的检查——对光反射
➢ 直接对光反射 ➢ 间接对光反射 ➢ 描述词:迅速、迟钝、消失 ➢ 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昏迷病人
6.压疮 7.皮肤粘膜出血 8.蜘蛛痣 9.水肿
精品课件
皮下黏膜出血与充血性皮疹的鉴别 要点: 压之是否褪色
精品课件
二、浅表淋巴结
健康人表浅 淋巴结很小,直 径不超过1厘米, 质地柔软,表面 光滑,不易触及, 无压痛与毗邻组 织无粘连。
淋巴结ct测量标准
淋巴结ct测量标准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淋巴结CT测量标准的背景介绍和重要性说明。
淋巴结CT测量标准是指在CT影像学中,对淋巴结进行测量和评估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指导原则。
淋巴结是人体淋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淋巴结的测量和评估常常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广泛化,淋巴结的CT影像学测量在疾病的初步筛查、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淋巴结在形态和组织特征上的多样性,以及不同CT设备、操作者和阅片者之间的差异性,淋巴结的测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主观性。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淋巴结CT测量标准对于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标准将有助于规范临床实践中淋巴结的CT影像学测量方法,提高医学影像学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效果。
本文将从概述淋巴结CT测量标准的重要性和背景入手,详细介绍淋巴结CT测量标准的要点和关键内容,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临床医生和影像学家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推动淋巴结CT测量标准的应用和推广,进一步提高淋巴结CT测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对整篇文章进行逻辑梳理和分析,向读者介绍文章的框架和章节安排。
以下是可能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由引言(第1章)、正文(第2章)和结论(第3章)三个部分组成。
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背景和研究目的进行概述,引出本文所涉及的主题——淋巴结CT测量标准。
此部分将简要介绍淋巴结CT测量的背景和重要性,突出本文的研究意义,并概述文章的结构安排。
2. 正文部分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淋巴结CT测量标准的要点。
根据大纲,本文将分为两个要点进行阐述。
2.1 淋巴结CT测量标准要点1此部分将详细介绍第一个要点,可能包括淋巴结CT测量的定义、相关技术原理、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巴结肿大测量标准
令狐采学
正常淋巴结CT表现为扁圆形,类圆形小结节,边缘光滑,内部密度均匀。
CT 以淋巴结大小为诊断基础。
很多学者认为10mm 是正常淋巴结横断面最大直径的上限。
测量最小径比最大径准确性更高(93%比90.4%)。
颈部
标准:颈部Ⅰ~Ⅵ区以淋巴结最大横径≥15mm,纵隔(Ⅶ区)以淋巴结最大横径≥10mm为诊断标准。
在CT扫描一旦发现气管食管沟内淋巴结即可确定为病变性淋巴结。
(大多数学者以淋巴结的长径10~15mm为标准,亦有以淋巴结的短径8~10mm为标准者。
)
若以较大径为诊断标准则可提高其特异性,但降低其敏感性,反之,若以较小径为诊断标准则可提高其敏感性、降低特异性,所以任何以大小作为诊断标准均有假阳性、假阴性可能。
有学者提出不论淋巴结的大小,只要淋巴结内部密度有改变且边缘较清晰者均应判定为转移淋巴结。
胸部
纵隔上最重要的几处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右肺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前腔静脉后淋巴结;主动脉肺窗淋巴结;奇
静脉弓淋巴结。
淋巴结直径≥15mm应“考虑”有病理意义,≤10mm可以“考虑”为正常,11-14mm者属于不能定性。
一般测量淋巴结的短径,5区及膈脚后区淋巴结以6mm 作为诊断阈,其他各组均以10mm作为诊断阈。
(纵隔内淋巴结长径>15mm,短径>10mm作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
若纵隔淋巴结短径<10mm,长径<11mm,95%为正常。
若长径>20mm大多为转移,一般测短径更准确。
)
若淋巴结短径>15mm ,或淋巴结融合或成簇小淋巴结;淋巴结肿大压迫喉返神经、侵犯周围血管、气管、胸上段食管, 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均可确定为转移。
腹腔淋巴结
正常值
1、膈脚后淋巴结:<6mm
2、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10mm
3、直肠旁淋巴结:<10mm
4、腹腔其他部位淋巴结:<15mm
国内标准:淋巴结最大直径≥10mm或中心坏死为阳性诊断标准。
Fenando 等报道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
1 淋巴结增大,孤立淋巴结横径髂腰区≥15mm、腹主动脉区≥20mm,或多个淋巴结横径≥10mm;
2 融合淋巴结块;
3 可疑肿块伴肠道、血管移位;
4 具有清晰脂肪界面的病例,不能分辨腹膜后结构。
结论:
①测量最小径比最大径准确性更高。
②经线+中心密度不均(/坏死)更准确。
③颈部:Ⅰ~Ⅵ区以淋巴结最大横径≥15mm,纵隔(Ⅶ区)以淋巴结最大横径≥10mm为诊断标准。
④纵膈内淋巴结:5区及膈脚后区淋巴结以6mm作为诊断阈,其他各组均以10mm作为诊断阈。
⑤腹腔淋巴结:最大直径≥10mm或中心坏死为阳性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