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基坑坍塌事故引发的思考深基坑施工技术与管理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点15分左右,北2基坑部分支撑首先破坏,
西侧中部地下连续墙横向断裂并倒塌位移,东侧地 下连续墙也产生严重位移。由于大量淤泥涌入坑内, 风情大道随后出现塌陷。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污水等 管道破裂、河水倒灌造成基坑和地面塌陷处进水。 道路下的排污、供水、供电设施受到破坏,共造成 21人死亡。
三 事故原因浅析
xx地铁xx站“11·15”基坑坍塌事故 引发的思考
—浅析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
第一部分
xx地铁xx站“11·15”基坑坍塌事故原因浅析
一 工程概况
xx地铁xx站xx地铁为1号线的起始站,位于xx 市萧山区风情大道与湘西路交叉口东北侧,沿风情 大道呈南北走向。车站总长约934.5m,标准段总宽 20.5m,为12m宽岛式站台车站。xx站基坑工程共 有8个基坑,从北到南序号分别为北1、北2、北3、 北4、南4、南3、南2、南1。
本工程坑底以下均为大厚度的淤泥质土,如挖土机械直 接在坑底附近作业,基底以下一定深度范围的土体将受到扰 动,强度有所折减。考虑一定范围的被动区土体强度折减后 进行围护体内力变形分析,则围护体内力、支撑轴力等的变 化将更为显著。
备注
情况一
按设计工况挖土至坑底
情况二
按设计工况挖土至坑底
Q=20kPa Q=30kPa
对应原设计的施工工况及地 面超载要求
对应原设计的施工工况,地 面超载适当增加以分析地面 超载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情况三
第三道支撑施加完成后,直接挖土至坑底
Q=20kPa
情况四
第三道支撑施加完成后,直接挖土至坑底
Q=30kPa
对北2基坑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坑坍
塌范围及态地下连续墙及钢支撑的倒塌破坏形态、
基坑周边环境等进行了多次现场踏勘;对相关单位 的人员多次进行了了解和询问。重点从以下九大方 面进行分析:
1 、审查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基坑西侧坍 塌段的后缘外大于5.0m处非扰动区钻探取样, 并委托二家单位进行土工试验。根据试验结 果,与原勘察报告进行了对比分析。
2、审查了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文件及相关资料, 对基坑围护结构进行了验算,同时对有关工 况进行了计算分析。
对各种施工工况和参数进行计算,统计结果表明:
如果根据设计的施工工况挖土,第三道钢管支撑的最大 轴力和第四道钢管支撑的最大轴力均小于钢管支撑轴心受压 承载力设计值;
如果在未设置第四道支撑的情况下直接挖土至坑底,第 三道钢管支撑的最大轴力均超过钢管支撑轴心受压承载力设 计值。如果进一步考虑活络头偏心和节点薄弱等因素,实际 作用于第三道支撑的轴力与钢管的承载能力之间的差距将更 大。
深度5m~21m为第④2层淤泥质粘土,呈灰色、饱和、 流塑,含少量有机质,天然含水量40%~67%,孔隙比 1.10~1.85,具有高压缩性、低强度和低渗透性特点。深度 21m~33m为第⑥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呈灰色、饱和、流 塑~软塑,含少量有机质,夹薄层状粉土,天然含水量 34%~52%,孔隙比0.95~1.50,具高压缩性。
原设计采取被动区水泥搅拌桩抽条加固,后图审 时取消改为自流深井降水土体加固;原设计采取墙 底注浆,后图审时取消。
基坑被动区加固平面图
1号出入口
地质情况从上到下依次为①2层素填土,②2层粘质粉土, ④2层淤泥质粘土,⑥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⑧2层粉质粘土 夹粉砂。地下潜水位为0.5m,无承压水。
5.8 26.9
1.5
北2基坑平面图
湘湖小学外围墙线 北
改移后风情大道
围挡线
3.7
wenku.baidu.com
19.2
10.9
K0 + 346.884
北2基坑
K0 + 454.684
17.6
10 33.4 35.9
建设河 接大圩河
混2 混3
基坑围护设计采用“地下连续墙加钢管内支撑” 方案。地下连续墙厚800mm,深度分别为31.5m、 33.0m、34.5m,标准段竖向设置4道Φ609钢管支 撑,支撑水平间距2.0-3.5m,支撑中部设置中间钢 构立柱。
结论:
(1)北2基坑段采取原状土样及相应主要力学试 验指标较少,不能完全反映北2基坑软土层的特性。
(2)勘察单位未考虑薄壁取土器对基坑设计参 数的影响,以及未根据当地软土特点综合判断选用 推荐。勘察报告推荐的直剪固结快剪指标c、Φ值采 用平均值不符合规范要求。
(3)推荐的④2层、⑥1层和⑧2层土的三轴CU、 UU试验指标、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验证值、类似工程 经验值差异显著,且各层土的子样数不符合规范要 求,不能反映土性的真实情况。
基坑整体破坏前基坑两侧地下连续墙向坑内产生严重位 移,已产生过大变形,可能致使上层支撑轴力减小,下部支 撑轴力相应大大增加,部分支撑因轴力超过其承载能力而发 生破坏,进而导致支撑体系整体破坏 。
地下连续墙:
围护体的内力、变形及稳定分析 根据本工程地质分析结果,对四种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
挖土状况
地面超载
发生事故的地段为xx站的北2基坑,长107.8m, 宽21.05m,开挖深度15.7 ~16.3m。基坑西侧紧临 风情大道,交通繁忙,重载车辆多,道路下有较多 市政管线(包括上下水、污水、雨水、煤气、电力、 电信等)穿过,东侧有一河道(建设河),北2基坑 平面图如图1所示。
湘 西 路
乐 园22 混1店面房 路
这种情况主要考虑施工超挖 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这种情况同时考虑施工超挖 及超载增加可能带来的不利 影响
按设计工况进行正常施工:
地下墙最大正弯矩均小于截面抗弯承载力设计值。
第三道支撑施工完直接挖土至坑底时:
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第三道支撑施工完成后,如果没有 设置第四道支撑而直接挖土至坑底时,作用在围护体上的最 大弯矩增加约37~51%,最大剪力增加约38~40%;作用在 地下墙上的弯矩均将超过其承载能力,安全隐患非常大。
基坑底坐落在④2层淤泥质粘土上,地连墙的墙脚大部分 位于⑥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中。
二 事故概况
基坑土方开挖共分为6个施工段 ,总体由北向 南组织施工 。至事故发生前,第一施工段完成底 板混凝土施工,第二施工段完成底板垫层混凝土 施工,第三施工段完成土方开挖及全部钢支撑施 工,第四施工段完成土方开挖及三道钢支撑施工、 开始安装第四道钢支撑,第五、六施工段已完成 三道钢支撑施工、正开挖至基底的第五层土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