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名家山水画作品集(1)
清代早期王时敏十二幅绘画作品赏析(下)
清代早期王时敏十二幅绘画作品赏析(下)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朝初期。
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
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
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为代表。
王时敏的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和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
王时敏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
我这里主要介绍王时敏作品。
王时敏,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生,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卒,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自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
明代的大学士王锡爵孙,翰林王衡独子。
从荫官到太常寺少卿。
时敏系出高门,文采早著。
鼎革后,家居不出,奖掖后进,名德为时所重。
明季画学董其昌,时敏少时亲炙,得其真传。
於黄公望墨法,尤有深契,暮年益臻神化。
爱才若渴,四方的工画者踵接于门,得其指授,无不知名於时,为一代画苑领袖。
康熙十九年卒,年八十有九。
主张摹古,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构图较少变化。
王时敏的传世作品有《秋山白云图》《丛林曲涧图》《春日山水图》《松溪卜居》《仿黄公望山水》《落木寒泉图》《浮岚暖翠》《花溪渔隐》《仿王维江山雪霁图》《秋山图》《仿王蒙山水》《杜甫诗意图》等,并著有《西田集》、《疑年录汇编》、《西庐诗草》等。
史上全面齐白石画欣赏(之山水一)
史上最全齐白石画欣赏(之山水一)2015-02-05 国历书画国历书画点上面蓝色小字加关注,宜分享,且看且收藏。
山水手卷设色布本 1897年作乘云注雨立轴设色纸本1922年作题识:乘云注雨。
祥止仁弟从游借山,已越二载暑寒,明日学成还蜀,予以此数十年不画之作,依依赠行,小兄齐璜制于京华。
钤印:木人、白石相赠、门人半知己、一息尚存书要读此《乘云注雨》图为齐白石鲜有的题材。
白石舍弃了传统的形象,以简朴的稚拙感把龙刻画出来,线条流畅,笔墨淋漓尽致。
画中的上款‘祥止’为齐白石门生,四川书画篆刻家罗祥止。
临沈周山水立轴己未(1919年)作雪溪高士图立轴1939年作龙山七子图立轴设色纸本 1874年作款识:龙山七子图。
七子者,真吾罗斌,醒吾罗羲,言川王训,子诠谭道,西木湖栗,茯根陈节暨馀也。
甲午季春过访时园,醒吾老兄出纸一幅,属余绘图以纪其事。
余亦局中人,不得置之度外。
遂于酒後驱使出山灵以为点缀焉。
滨生弟璜并识。
钤印:齐伯子、名璜别号濒生、求真《龙山七子图》是研究白石早期山水及诗友交游的重要画作。
1894年,齐白石与同乡借湘潭五龙山大杰寺为址成立龙山诗社,被推为首任社长,龙山七子为:齐白石、王仲言、罗真吾、罗醒吾、陈茯根、谭子荃、胡立三。
齐白石学诗的老师较多,有诗人胡沁园(27岁拜师)、王湘绮(37岁时拜师)、诗人文学家樊曾祥(40岁时认识),受他们的影响较多。
也曾向陈少蕃学《孟子》、《唐诗三百首》与唐宋八家古文。
1924年出版有《白石诗草八卷》、《老萍诗草》,逝后又出版《白石诗集》等。
他的诗都是白话诗,抒发感想。
《龙山七子图》是齐白石诗、画结合最为典范的代表作品。
齐白石21岁时得《芥子园画传》,在松油灯下勾影描摹,初悟画理画法,齐白石的山水画集中他的早期创作中,传世作品极为罕见。
最初他是根据勾摹的《芥子园画谱》认识传统山水的,后来,受到“清四王”及八大山人的影响,山水多作简笔,用墨水份不多,山石皴擦少,有深远的意境,但显得比较稚拙。
明清传世山水画赏析!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它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期开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在中国绘画史上,尽管山水画是较晚出的画科,但却比欧洲风景画要早一千多年。
在画法上,唐代王维提出了“水墨为上”的观念、强调水和墨的相互作用以后,五代、北宋时期风行湿笔浓墨法。
到了南宋,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在熟性绢、纸上运作的水墨交融、连勾带皴的方法。
元代时纸本大行其道,风行南宗山水,又以干笔皴擦的方法别开新局,影响到了明清及明清之后的山水画风。
本文精选了明清著名画家王绂、戴进、吴伟、文徵明、董其昌、恽寿平、王时敏、王原祁 、王翚、吴历等的部分山水画精品,对其作简略介绍。
1.明 王绂 《山亭文会图》明 王绂《山亭文会图》纸本设色纵219厘米横87.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写文人在山林雅集之盛事。
画上重峦叠嶂,山势险峻,树木丛生,烟霞环绕,颇为壮观。
山上小溪泉水流淌有声,山下河中可泛舟,山林间亭台楼阁隐现,这是一处可游可居的幽雅胜境。
近景古朴山亭中已有几个文人在那里论诗作画,山下还有文人或乘舟、或步行赶来应约赴会。
山水胜境为文人雅集提供了优美环境,文人雅集又为山水胜境增添了诗情画意。
王绂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师法吴镇、王蒙等元代大家。
他的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
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
但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他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特别是倪瓒、柯九思二人之长,经过长期的揣摩,形成独特风格,飘逸雄秀,纵横洒落。
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
善画山水墨竹,山水画有繁、简两种风格,繁笔线条较长,转折灵活,多用中锋,学王蒙、吴镇笔法。
简笔则干笔、偏锋、皴擦并用,来自黄公望、倪瓒。
画墨竹笔法灵活稳健,含有书法特点,多受文同影响。
知名于明初画坛。
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清代山水画欣赏(二)
清代山水画欣赏(二)《雪景山水图》清樊圻绢本设色纵83厘米横48.3厘米南京博物馆藏樊圻(1616—1694尚在)清代画家。
字会公、洽公。
金陵(今江苏南京)人。
他与其兄樊沂均以画出名。
山水取法董、巨、黄、王和刘松年诸家,用笔工细,皴法细密,风格劲秀清雅,为明末清初的“金陵八家”之一。
在艺术表现方面,此画取景比较简洁,山水在晶莹的白雪的笼罩下,显得十分清幽而寂静。
画家以工整严谨又简练的线勾勒,粗细、轻重、刚柔随物而异,使物象轮廓分外明晰。
《秋山萧寺图》清樊圻纸本设色纵184.5厘米横58厘米旅顺博物馆藏画家樊圻善写山水小景,作品以“穆然恬静”的格调,受到世人的推崇。
此图着墨不多,笔触细腻,清爽皎洁,明媚动人,充满诱人的田园情趣,画面上一流瀑布从远山深处流淌出来。
整幅画面空山寂静,一片空名澄静,充满着一股清爽的气息。
山中河水像一条洁白的素练由远而近,增添了山野的僻静之感,使画面更加清新宜人。
《柳溪渔乐图》清樊圻长卷绢本设色《桃花园》清樊圻纸本设色纵94厘米横47.4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画面上扬柳依依,郁然深秀,帆影点点,江面波光粼粼,笔墨苍秀中不乏润泽之气。
线条精劲,似在兰叶描与铁线描之间。
整幅作品,人物描绘的精细与背景的粗放对比鲜明,使画面富于节奏感。
画面构图简洁,以少胜多,用色清淡,惜墨如金,皴法细碎而干净利落。
画风清秀,极淡远清灵之致,是很能代表画家艺术风格的作品。
《江干风雨图》清樊圻纸本水墨立轴《松窗飞瀑图》清高岑纸本设色扇面纵16.5厘米横52厘米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高岑,字巍生,浙江杭州人,居江宁(南京)。
为人清高,相貌俊美,淡于功名,性好佛门,“始从法门道昕卧伏腊寺,居茹蔬淡……”由此可见他的志向非同一般。
高岑的水墨画,清逸秀雅,有超然出尘之韵致,用笔用墨非常灵妙,引人入胜,高古幽雅。
此画是典型的“北宗”风格。
山势突兀,石质厚重坚实,勾线细劲方硬,颇多范宽遗韵,而且布局兼具高远、深远、平远之法,中部高耸坚峭的山峦作为主体。
国画高手第一:仇英作品精选
国画高手第一:仇英作品精选仇英桃源仙境图绢本设色纵175cm横66.7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东晋隐士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描绘了人们理想中的隐居胜地,成为后世画家热衷描绘的题材,仇英的《桃源仙境图》也应是取材于此。
此图为重彩大青绿山水,深受南宋赵伯驹画风的影响,又兼取刘松年精巧明丽的用笔、用色。
全画以竖幅高远章法,分三层叠进,近景为深壑、小桥、流水,桥上有童子捧瓯而过。
板桥过处,青草铺地,另一童子携食盒亢于岸头。
隔小溪为山洞,内有钟乳石悬壁,有泉淌漾而出,洞口水边有一位仙者弹琴,两位仙者于旁静听,传神入微。
仙者傍依的山根岩石间,有山桃杂卉伴卧松而开放,古松自右岸斜坡横卧于洞顶,松皮龙壳,青藤盘绕,与左岸山岩之山桃相呼应,境界超逸,非神仙之属,又怎能到这里生存!这是作品的主题部分。
洞顶清霭虚掩处,有小路自云中显现,绕过山梁及松林,琼阁高筑与松柏相辉映,山涧有清泉,挟乱石而流泻,涧边杂卉仙草益发,石上小亭别具,山间浮云缭绕,斜晖之中,几组远山,一派云海,更使画面境界无尽。
汉宫春晓图001 《汉宫春晓图》绢本设色。
37.2cm×2038.5cm。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
绢本重彩,尺幅很大,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
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缤妃生活。
清代院画家作过多本,无非是借皇家园庭殿宇之盛以骋其华缛藻丽之笔罢了。
图中人物发型服装皆为汉代式样,但宫室、家具的形制皆是明朝的。
全画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
除却美女群像之外,复融入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式的休闲活动,诚为仇英历史故事画中的精彩之作。
临萧照中兴瑞应图002《临萧照中兴瑞应图》此幅为仇英的摹古之作。
仇英中年以后,曾先后在大收藏家周凤来和项元汴家客居近20年,得以广泛观摩宋、元名迹,摹古技艺精深。
《中兴瑞应图》卷为南宋萧照所作,取宋高宗赵构即位前的种种瑞应传说为内容,根据曹勋辑“瑞应诸事”所写赞文描绘而成,是一幅歌颂赵构重建王朝的作品。
看看这几位大师笔下的漓江山水!
看看这几位大师笔下的漓江山水!与国画大师、国画爱好者互动交流!国画教学国画欣赏国画新闻国画视频国画创作国画买卖人物画山水画水墨画院体画工笔画文人画花鸟画…国画相关,这里都有1、白雪石笔下的漓江山水白雪石漓江渔歌白雪石(1915-2011)是当代著名的山水画大家,尤以桂林为题材创作的青绿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他的绘画风格。
白雪石的作品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白派山水甲桂林”的美誉。
白雪石漓江渔歌1990年作白雪石生于北京,久居皇城,见惯了荣辱兴衰,听惯了大曲小调,所以他心明似月,心静如水。
这也正如他笔下的漓江山水一般。
白雪石叠翠一平如境的江面,远近迷离的群山,青翠欲滴的竹林,江湾待渡的渔舟竹筏。
欣赏雪石老人的漓江山水,你可以处处感受到这种宁静的田园诗情。
他笔下的漓江水色天光、奇峰倒影、竹林农舍、烟雨渔筏、芭蕉新篁,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清纯静美、发人遐想的迷人画卷。
白雪石漓江烟雨1987年作白雪石漓江风情白雪石云涌桂山青1995年作白雪石漓江春色白雪石奇峰竞秀白雪石漓江渔村白雪石夹岸奇峰映碧波白雪石渔归白雪石漓江帆影白雪石漓江之春白雪石云锁桂山1992年作白雪石象山春晓白雪石漓江渔歌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漓江烟雨白雪石青峰云起白雪石漓江春早白雪石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白雪石奇峰满翠白雪石漓江放舟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漓江春白雪石渔村晓雾2、李可染笔下的漓江山水李可染《漓江胜境图》1959年,李可染的写生作品主要以桂林为题材,共二十余幅,画家本人的创作在此后也进入“采一炼十”的阶段,开始对写生作品提炼加工。
李可染《漓江纪游》1963年作可染先生在题识中说,这幅画的构图是运用传统“以大观小法”,也就是消减远近透视大小差别,人为地扩展境界,将漓江山水的奇秀蕴籍,不同角度山势的深远高远,用艺术家的“心游”共冶一炉。
所谓“人在漓江边上,终不得见此景也。
”艺术家以无限的自由描绘的不是眼中之景,而是心中之境。
中国山水画系列之八 清四王 清初六家山水作品欣赏
中国山水画系列之八清四王清初六家山水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系列之八清四王清初六家山水作品欣赏图/香儿的空间文/网络·香儿的空间复制.编辑/齐鲁人【齐鲁人按】依据近两年多搜集网络及图书资料整理编撰的《中国山水画系列》之《中国山水画朔源暨隋唐山水作品欣赏》、《五代四大家及其山水作品》、《北宋三大家暨郭熙山水作品赏析》、《南宋四家山水作品赏析》、《元四家黄、王、倪、吴山水作品欣赏》、《明代“浙派”山水作品欣赏》、《明代“吴派”山水作品欣赏》、《清四王、清初六家山水作品欣赏》、《清“四僧”山水作品欣赏》《清代龚贤积墨山水作品欣赏》共10篇,已全部完成发表。
从这里,基本上可以看到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大概面貌。
我试图把这10篇看做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简要历史,愿与同好共享。
诚然,由于学养所限,必定谬误多多,诚请大家教正。
清朝初年,绘画承明末之余绪,山水画出现了“四王”、“四僧”两个有代表性的画派。
“清四王”,是指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
他们继承明代董其昌的艺术思想,其共同特点是仿古,偏追摹古人,探究宋元的笔墨传统。
“四王”和吴历、恽寿平又合称“清初六家”,被视为“正统”。
极富盛名,引领画坛,左右时风,影响后世约三百余年,“清四僧”是指明末清初四个出家为僧的画家。
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和浙江(弘仁)。
四人都擅长山水画,各有风格。
他们都竭力发挥其创造性,反对摹古,取得创新成就,其特点:石涛之画,奇肆超逸;八大山人之画,简略精练;髡残之画,苍左淳雅;弘仁之画,高简幽疏。
都自具风采。
他们的画风对后来的“扬州八怪”有较大的影响直到近代的吴昌顾、齐白石等画家。
康熙皇帝玄烨喜爱董其昌的绘画和书法,乾隆皇帝弘历喜爱赵孟頫的绘画和书法。
董其昌的亲戚,太仓王时敏(公元一五九二——一六八六年),字逊之、号烟客和王鉴(公元一五九八——一六七七年),字圆照,他们的门客王翚(公元一六三三——一七二0年),字石谷及王时敏的孙子王原祁(公元一六四二——一七一五年),字茂京、号麓台,成为当时为朝野所共欣赏的中心人物。
张大千山水画集(上中下)
张大千山水画集(上、中、下)张大千山水画集(上、中、下)引用山野村夫博客张大千山水画集(上)张大千(1899-1983)国画大师。
原名正权,又名爰、季爰,字大千,别戌大千居士,画室名大风堂,内江人。
幼随母、姐、兄习画,继入重庆求精中学读书。
1917年春随兄张善子留学日本,学习染织技术,自习绘画。
1919年回国居上海,拜曾熙为师习书法。
继拜李瑞清为师习诗词、书法。
1925年在上海举办首次个人展览,崭露头角,从此开始专业画家生涯。
习画以石涛为中心,兼学八大山人、石溪诸名家,吸取古代众家之长。
从20年代起转向外师造化,足迹遍布名山大川。
1936年被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四川,畅游蜀中名胜。
1941年往敦煌莫高窟等地临摹壁画,寻求中国绘画之源。
1948年赴香港、台湾举办画展。
1950年印度举办画展,从此离开大陆,旅居香港、阿根廷、巴西等地。
1956年在法国举办画展时与西画大毕加索相会于毕宅,交流画艺。
1958年在纽约举行的现代美术博览会上其国画《秋海棠》荣获金奖,被誉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 。
1969年举家迁往美国居住。
1972年在旧金山举办《四十年回顾展》,总结其走过的艺术历程。
1976年回台湾,1978年在台北外双溪畔建成“摩耶精舍”,从此定居于此。
其国画山水、人物、花鸟兼长,亦工诗词、书法、篆刻,精鉴赏,富收藏,广交游,被誉为“当今世界最享盛名之国画大师”现台北及内江均建有张大千纪念馆。
从落款看可能是膺品名称:张大千1947年作溪山兰若图立轴材质、形制:设色纸本尺寸:120×50cm 介绍:此图为张大千1947年所作。
根据画家本人题记,此图是参仿五代画家巨然笔法而成。
全图采用高远、深远相结合的构图原则,作品既体现了峻岭叠峦的高大雄伟,又通过溪水蜿蜒、楼阁走廊刻画山水的幽远深邃。
全图青绿设色,从而烘托出一派超离尘世、恍若仙境的非凡气氛。
而作品前景徐行的游人,则又与远景的楼阁形成了某种呼应,是张大千意图实现中国传统山水画可游可居之理想意境的迁想妙得。
清四王清初六家山水作品欣赏
清四王清初六家山水作品欣赏图.文/香儿的空间复制.编辑/齐鲁人【齐鲁人按】“清四王”是指明末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
他们接受董其昌的艺术思想,其共同特点是仿古,追摹古人,探究宋元的笔墨传统。
这种思想得到皇室的认可和提倡,被尊为“正统”。
“四王”和吴历、恽寿平又合称“清初六家”,影响后世三百多年。
“四王”各自的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虞山”(王翚)两派。
对“四王”的评价,见仁见智。
有说“四王”继承和发扬了古人的传统技法和理论,为中国画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画,必先临“四王”;亦有说“四王”导致程式化的倾向,以至其后的承袭者们,往往只得古人僵化的躯壳,而未能尽山川之本真。
对艺术的认知,向来如此。
王时敏山水作品《山水图》清王时敏纸本墨笔纵23厘米横3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时敏(公元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
太仓(今属江苏)人。
他的祖父王锡爵、父亲王衡都是高官。
他也以荫仕太常寺少卿,故人称“王奉常”。
王时敏家富收藏,每遇名迹,即不惜重金搜求,他曾遍摩家藏的宋、元真迹。
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经他传授画艺。
他与王鉴并称“二王”、加上王、王原祁被称为“四王”。
此为王时敏的山水图册之一,作品描绘的是山村景致,一派幽雅静穆的山野景象。
这幅作品在艺术手法上,其笔法取自黄公望,干笔皴擦,湿笔点染,得莽苍之气,功力深邃。
《山水图》清王时敏纸本墨笔纵23厘米横3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仙山楼阁图》清王时敏纸本墨笔纵133.2厘米横63.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描绘的是长松高岭,溪水村舍。
由画中题识可知此画是一幅贺寿之作。
画中以两株粗壮茂盛的参天巨松压轴,寓意常青不老。
画面的远景是连绵的山岭,水溪从山中流出,至低处汇成大河,在山水林木的环抱中隐约可见幽静的楼阁。
此画在笔墨表现上宗法黄公望,峰峦层叠,树丛浓郁,勾线空灵,苔点细密,皴笔干湿浓淡相映衬,皴擦点染兼用。
中国宋元明清古山水画
• 马远与李唐、刘松年、夏圭联系在一起,称为 “南宋四大家”。马远的绘画,在继承前人成就 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山水中的诗情与感人力量, 着意形象的加工提炼,注重章法剪裁和经营,使 得作品更加简洁完整,主题更为明确突出。其山 水画一般是远山奇峭,近石方硬,远景简练,近 景凝重。“其小幅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 直下而不见其角,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 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予人以玩味不尽的意趣。
• 《千里江山图》为大青绿设色绢本,纵51.5厘米,横 1191.5厘米,气势辽阔超凡。全卷画面上层峦叠嶂、逶迤 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 人物布局井然有序。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
• 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 叠翠。江河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全图既 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18岁时作品,也是唯一传世的作 品。
国的象征手法。在这种背景下,文人画开始全面兴起,更多的业余画家出现,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在不同的场合为不同的人画画,中
国画也自然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
元代的文人画,更加强调以画“寄兴”,画画是为了修生养性,而不是
为了出售。他们认为绘画的精神来自画家的天分和感受,而不是后天技法造
就,所谓的"观画知人",就是在强调画与人修为的关系。因此,画家主要花
四季山水图卷—刘松年
春
夏
秋
冬
四季山水图卷简介
《四景山水图》分四幅绘春、夏、秋、冬四景,描 绘了幽居于山湖楼阁中的大夫闲逸的生活。全卷书 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 劲健。其中界画屋宇丝毫不爽,山石多用小斧劈破。 画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结合界画技法,精心构建 庭院台榭等建筑,工整精巧,或富丽,或古朴。山 石以小斧劈皴法出之,苍逸劲健,行笔设色严谨而 注重法度,画中人物虽小而形神完备。整幅作品面 貌古朴,笔法精严,极富南宋画院作品的特色。
清代画家王翚山水画作品欣赏
清代画家王翚山水画作品欣赏王翚(1632--1717),清代画家。
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
祖上五世均善画,父王云客专画山水,画风秀雅。
王翚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绘画,先拜同里张珂为师,专摹元代黄公望的山水画。
王翚(1632--1717),清代画家。
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
祖上五世均善画,父王云客专画山水,画风秀雅。
王翚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绘画,先拜同里张珂为师,专摹元代黄公望的山水画。
后受王鉴赏识,被其收为弟子,教他读书和学习书法。
又从师王时敏。
其山水画虽以临古入手,但并非专摹一家,王维的雪景、李成的寒林、董源的平峦远渚、巨然的秋山萧寺、王诜的渔村小雪、米氏父子的云山烟雨以及元代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的作品,都是他摹绘的对象。
清代画家王翚山水画《山村雨霁图》立轴绢本浅绛设色王翚存世作品很多,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临仿古代名家画迹,多是长篇巨制之精品,一般为皇宫王府收藏。
如现藏首都博物馆的《万壑千崖图》和上海博物馆的《仿关仝溪山晴霭图手卷》,都是拟古精品。
另一类是即兴写实小景,笔墨简洁清新,内容生动活泼,多为友人相互馈赠,或应遨酬请的作品。
如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仿古山水册页》十二开。
虽然题识大都写着“临仿某家”的字样,但明显看出是以古人技法、自家笔墨来图画生活现实中自然景物的。
除上述两类比较典型的风格之外,尚存一部分介乎两类之间的作品,它们既是摹写古人名迹,同时又是述说自己的理解、图画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怀。
这类作品由于情动而援笔,并且有古人成法在胸,因此轻车熟路,所以画来神畅笔活,在不经意中,往往出现很多逸品。
《山村雨霁图》就属这一类。
此图以宋元笔墨,画作者游历过的山川村落:时雨才过,山水澄鲜,树木翠绿,空气清新,屋舍明丽,白云飘忽,令人心旷神怡。
它与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楚山欲雨图》、《夏山烟雨图》、《溪山晴霭图》同为姊妹篇,是描绘山中从“欲雨”、“雨中”、“雨停”到“雨后”的四种不同的景色,生动逼真,表现了石谷的高超技巧,这就是所谓“从古人处得构景雄奇与林麓掩映而强其骨,以墨染云气与吞吐之势而增其韵”。
读王学浩山水画
读王学浩山水画□ 俞建良王学浩(1754-1832),字孟养,号椒畦,斋号易画轩,历经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是清初山水画“四王”复古后又一人,其《山南论画》对后世山水画家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王学浩去世的道光十二年(1832)冬至前一日,书画家殷树柏观其诗画曾题:“近时山水得盛名者,浙江则奚铁翁,江南则王椒畦先生。
同工异曲,各成一家。
”这里的奚铁翁指奚冈(1746-1803),清代书画篆刻家,字铁生,寓杭州西湖,篆刻史上“西泠八家”之一。
由此说明,王、奚二人当时在书画界影响很大。
钱塘陈文述在王学浩66岁时题王学浩画作《青崖放鹿图》云:余一生落拓,爱游名山,徒以羁臣之身浮沉人海,恒郁郁不自得,今春秋已逾四十有九矣。
既乞广陵张子贞镌“太白一生爱入名山游”小印,摩挲寄意,又以太白“且放白鹿青崖间”二语乞七芗、椒畦诸君合笔作行看子。
写真及白鹿童子者,七芗;写青崖者,椒畦也。
图成,即以“青崖放鹿”题之:……江南好山态平远,画本清苍开北苑……①跋中“七芗”为改琦(1773-1828),字伯韫,号七芗、玉壶外史等,松江人,宗法华喦,创立了仕女画新的体格,时人称为“改派”。
陈文述此跋中有“江南好山态平远,画本清苍开北苑”诗句,意指王学浩师法董源,取径即高。
上述二例,充分说明了王学浩与奚冈、改琦一样,在当时深受同道与藏家的追捧。
纵观王学浩山水画,其推崇宋、元两代画家,特别是巨然、黄公望、王蒙,表现“胸中逸气”,不求形似,但求通过用笔和用墨的变化来达到“神似”,表现清寂幽淡而又烂漫天真、简洁高逸的笔墨趣味。
董其昌《画眼》云:“荒率苍古,元人妙境,云林尤擅胜场。
”而“荒率苍古”,正是画家王学浩晚年孜孜以求的境界。
王学浩晚年应邀作手卷很多,昆仑堂美术馆藏其《山居读书图》(图1),绢本设色。
其款识云:“山居只与读书宜,白日青春去未迟。
花放水流云出岫,眼前都是会心时。
玉溪一兄属画于山南老屋之易画轩并题,学圃老人浩。
”王学浩诗深受杜甫影响,杜诗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句,而王诗则“白日青春去未迟”,喻意读书者青春永驻。
致齐白石爷爷的一封信
致齐白石爷爷的一封信齐白石是20世纪十大画家之一,有“诗书画印”四绝。
他比较擅长画动物和人物。
他小时候是湖南的一个小小木雕学徒,后来通过自学和拜师,在30岁左右才略有名气,通过不断的专研和刻苦的练习,最终成为“一代名匠”。
我和好朋友何雨晨一起来到省美术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活泼可爱的小青鱼,清莹逼真的小虾,憨态可掬的三只小猪…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衣服青鱼雏鸡,画中齐白石描绘了一群小青鱼在水里欢快地游着,一群雏鸡在岸上热闹地嬉戏,组成了一幅愉快的画面,让我感觉到充满着自由、欢乐的气息。
妈妈看中了一幅名为“老当益壮”的画,画里是一位老人,他一手拿着一根木棍,一手背在背后,脸上笑眯眯的,神气十足妈妈说:“真像你外公啊,他也是这么精神抖擞,开开心心的要不你临摹衣服送给外公吧。
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好主意,过几天就是重阳节了,正好送给外公祝他节日快乐。
我们一路看着,走着,来到一堵墙面前,这里展出的都是齐白石画画的草图,有他写生的小猪和昆虫,有他构思作品的简图,还有他临《芥子园图谱》时,为荷花做的标注,如:花瓣尖尖用红色,花瓣底下用淡红,等等。
妈妈又说:“你要好好学习一下,你看连大师画画都要打草稿,你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做呢特别是画得画自己也不是很有把握的时候,不要觉得打草稿麻烦,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完成作品。
听了妈妈的话,再看看齐白石老爷爷认真的样子,我决定以后画画一定要认认真真,再也不马马虎虎了。
齐白石的作品拥有激发精湛、妙趣横生、自然写意的特点,看了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在美术馆里足足呆了半天,呼吸着扑面而来的淡淡墨香,仿佛在艺术的海洋中徜徉。
初一600作文:齐白石老人不平凡的一生一身傲骨不事权贵我残年遭乱,留一条老命,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他依然画下去,进行自己特殊方式的斗争。
齐白石说过:\"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作饿饕。
他正是个宁可挨冻受饿,也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铮铮巨匠。
这里说几个例子:1937年,北京沦陷。
明清时期山水名画赏析(6幅)
明清时期山水名画赏析(6幅)明文徵明积雨连村图立轴纸本纵87.9厘米横29.1厘米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此图笔墨疏简,属于“粗文”画风。
远山用笔轻柔淡润,随意勾出山体轮廓,再略施渲染,以浓墨点苔。
近树和中景树木亦用墨点成,或浓或淡,而疏密不显,呈平面感。
明董其昌葑泾访古图明董其昌葑泾访古图立轴纸本纵80厘米横29.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作仿董北苑笔意,图中山壑重峦,古树高拔,苍苍莽莽,小桥溪水,村落人家,境界高逸。
画坡石或用披麻皴,或用折带皴,淡墨枯笔,干湿皴擦,整幅画面有墨色苍润之感。
其作品留传至今的有:《山水》、《夏木垂阴图》等。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画眼》等。
(山野居士评) 明董其昌林和靖诗意图明董其昌《林和靖诗意图》绢本设色纵154.4厘米横64.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又名《三竺溪流图》,用笔老健和极强的形式感,都显现了画家的艺术特点:师承古代各家,以书入画,柔中有骨力,转折灵便,墨色干润浓淡,层次分明,蕴蓄丰厚,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以平淡天真取胜。
它是董其昌根据北宋诗人林和靖的诗意而创作的。
林诗为:“山水未深鱼鸟少,此生还拟重移居。
只应三竺溪流上,独木为桥小结庐。
”作品构图以深远兼平远法,画面设色以浅绛青绿为主调,温润淡冶,表现出画家在设色山水画中所追求的平淡天真之意。
(山野居士评)清恽寿平画山水图清恽寿平画山水图轴纸本纵86.1公分横49.4公分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是恽寿平三十六岁时所画,他在自题中提到,这是仿五代董源、巨然的作品,利用董源、巨然及元代文人画家所喜爱的披麻皴法来画远山及坡岸,因此山头显得浑圆苍润,再加上苔点及矾石,一片秀润青翠的远山就在眼前,用笔快速泼辣,墨色变化丰富,是恽寿平山水画中的精品。
恽格 (1633--1690年),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别号南天,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外史、东园客、巢枫客、草衣生、横山樵者。
江苏武进人。
清朝中期扬州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华喦三十四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华喦三十四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我们一起分享扬州画派华喦绘画作品,绝对不会失望的。
华喦(1682-1762以后,一作1682-1756)清代著名画家。
字秋岳,一字空尘,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离垢居士,东园生,布衣生。
福建临汀人,侨寓扬州。
工诗善画、山水、花鸟、人物皆精,尤以人物见长,随意点染,无不佳妙。
中国山水画鉴赏——清代
中国山水画鉴赏——清代清代山水画可谓众彩纷呈,四王、四僧、新安画派、金陵画派、虞山画派、娄东画派、扬州画派、京江画派、海上画派等如八仙过海,各显其长。
在朝画家与在野画家或摹古,或革新,以不同的风格丰富了清代山水画坛。
四王的派系势力在道光、咸丰年间渐呈衰微之势,有成就的画家不多,只有汤贻汾与戴熙的山水有所突破,为时人所重,钱杜、胡远、吴庆云等人的山水,也称誉一时。
朱耷、石涛、髡残、弘仁为代表的四僧都是明朝遗民,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他们借画抒写身世沧桑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挚爱之情。
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汗性灵。
今与众画友陆续敬赏之。
重林复嶂图重林复嶂图清王昱纸本设色纵91.3 X横51.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昱,生卒年不详,王原祁堂弟。
擅画山水,师法王原祁和宋、元诸家。
所画山水疏而有致,淡而不薄。
此图山石以干笔皴擦,苔点密集。
云气以淡墨渲染,设色绚烂古雅,画面显得十分浑厚深沉。
南山积翠图南山积翠图清王昱纸本设色纵119 X横55.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绘两岸山势逶迤,一溪曲折中流,远山云雾弥漫,溪边坡石树丛间,隐见村落山居,境界深远。
用干笔皴擦,淡墨渲染,多用密点,笔法松秀,设色浅绛。
竹林听泉图竹林听泉图清沈宗骞纸本设色纵90.6 X横35.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沈宗骞,生卒年不详,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擅画山水人物。
此图为沈宗骞精湛之作。
绘溪畔的竹林中,有一茅舍,屋内有人临窗侧首,似在听泉,静中有动,意境幽远。
画风受“四王” 影响,山石用披麻皴,密集苔点,笔墨秀润。
洞庭秋月图洞庭秋月图清王愫纸本设色纵65.4 X横3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愫,生卒年不详,江苏太仓人,侨居苏州,王原祁之侄。
工诗词,擅山水。
笔法简淡、秀润,与王昱、王玖、王宸合称“小四王”。
此图是作者典型作品之一,描绘洞庭湖东山秋色,笔法秀润,与王原祁山水画风一脉相承。
自题“仿方黄鹤山樵笔法”,实为借古人笔法为江南山水写真,只是画法过于纤巧,虽秀润却无高古之趣。
【石涛绘画全集】(248幅图赏)
【石涛绘画全集】(248幅图赏)石涛(1630-1724年),清代画家。
僧人。
明末清初的“四大高僧”之一。
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
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他的别号很多,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
明宗室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原籍广西桂林,广西全州人。
其生年有明崇祯九年、十四年、十五年(1636、l64l、1642)诸说,卒年有清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九年、约五十七年(1705、l710、约1718)诸说。
【名称】清原济(石涛)游华阳山图【类别】中国古画【年代】清代【简介】纸本设色,纵239.6厘米,横102.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画面虬松苍劲,山石以曲屈灵动、转折有致的线条皴出,并直接施以浅绛,给人以明快、亮丽的感觉。
自识“一峰剥尽一峰环,折径崎岖绕碧湍。
咫尺诸天开树杪,潆回万壑起眉端。
飞梁石引烟光度,负担人从鸟道看。
拟欲寻源最深处,流云缥缈隐仙坛。
游华阳山中作拈□□。
清湘石涛济,津门道上”。
钤“苦瓜和尚”、“石涛”白文方印,“小乘客”朱文长方印,“冰雪悟前身”白文长方印。
按华阳山位于安徽宜城县南七十里,跨宣、泾、宁、旌四邑之境,周数十里。
【名称】清原济(石涛)采菊图【类别】中国古画【年代】清代【简介】立轴,纸本,水墨。
纵112.5厘米。
横47.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名称】清石涛千山红树图【年代】清代【简介】签条:大条子秋山图真迹,大风堂旧藏,吴湖帆题签。
钤印:“吴湖帆”。
款识: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避暑知无计,鱼鱛雪染陈。
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似有云来岫,呼之澹远亲。
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寄与前溪士,当寻作比邻。
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记得我旋路,开轩接渭滨。
时丁卯长夏,客三槐堂,谓老道翁见访,读案头卷上,喜予千山红到树,一水碧依人之句,出纸命予写山,复用为起语,并呈索笑,石涛济山僧钤印:“苦瓜和尚”、“臣僧原济”、“我法”。
百万图库
百万图库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五)xianger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五)      《竹林听泉图》清沈宗骞纸本设色纵906厘米横351厘米沈宗骞,生卒年月不详,字熙远,号芥舟,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工画,善山水、人物。
此轴设色偏于青绿,十分素雅。
近处苍苔布满溪畔石丛,坡地上生有一片翠竹,竹林间一座茅舍,从敞开的窗扉中可以看到屋里短榻上端坐一人,青衫白裳,沉浸在山林天籁的氛围中。
远处是几抹山峰,以青绿色调皴染,山间溪流淙淙,白云弥漫,与近处风景的色调十分一致。
《盘车图》清李寅绢本设色纵133.5厘米横73.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寅(17世纪末—18世纪初),字白也,号东柯,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擅画山水、楼阁及花鸟,画风工细,设色娟妍。
《盘车图》画大幅雪景,笔法工整,风格古朴。
《图绘宝鉴续纂》、《扬州画舫录》等著录。
《山水图》清唐岱绢本设色纵83厘米横4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岱(1673—?),字毓东,号静岩,又号知生、默庄,满洲正白旗人。
官内府总管,以画供奉内廷。
善画山水,系王原祁的弟子,画风沉稳浑厚。
唐岱的山水用笔沉着,布置沉稳,从宋人中吸取最多。
其绢本中幅,丘壑位置,神似王原祁,但画风稍嫌骨格软甜,只是摹其形,尚未得其神韵。
此画构图严谨,气势雄劲,是唐岱山水画的代表作。
唐岱作为内廷画家,深得皇帝喜爱,蒙皇帝御题诗最多。
《晴峦春霭图》清唐岱立轴,绢本,设色,纵282厘米,横15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云崖锦树图》清张宗苍张宗苍(1686—?),字默存,一字墨岑,号篁村。
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以主簿理河工事,乾隆辛未以画进呈,蒙召入祗候,授予户部主事”。
其山水师黄鼎,多用干笔皴擦。
“年将七十,以老告归。
【国画艺术】中国传世山水名画全集(491—495)
【国画艺术】中国传世山水名画全集(491—495)《竹林听泉图》491 《竹林听泉图》清沈宗骞纸本设色纵906厘米横351厘米沈宗骞,生卒年月不详,字熙远,号芥舟,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工画,善山水、人物。
此轴设色偏于青绿,十分素雅。
近处苍苔布满溪畔石丛,坡地上生有一片翠竹,竹林间一座茅舍,从敞开的窗扉中可以看到屋里短榻上端坐一人,青衫白裳,沉浸在山林天籁的氛围中。
远处是几抹山峰,以青绿色调皴染,山间溪流淙淙,白云弥漫,与近处风景的色调十分一致。
《盘车图》492 《盘车图》清李寅绢本设色纵133.5厘米横73.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寅(17世纪末—18世纪初),字白也,号东柯,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擅画山水、楼阁及花鸟,画风工细,设色娟妍。
《盘车图》画大幅雪景,笔法工整,风格古朴。
《图绘宝鉴续纂》、《扬州画舫录》等著录。
《山水图》493 《山水图》清唐岱绢本设色纵83厘米横4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岱(1673—?),字毓东,号静岩,又号知生、默庄,满洲正白旗人。
官内府总管,以画供奉内廷。
善画山水,系王原祁的弟子,画风沉稳浑厚。
唐岱的山水用笔沉着,布置沉稳,从宋人中吸取最多。
其绢本中幅,丘壑位置,神似王原祁,但画风稍嫌骨格软甜,只是摹其形,尚未得其神韵。
此画构图严谨,气势雄劲,是唐岱山水画的代表作。
唐岱作为内廷画家,深得皇帝喜爱,蒙皇帝御题诗最多。
《云崖锦树图》494 《云崖锦树图》清张宗苍张宗苍(1686—?),字默存,一字墨岑,号篁村。
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以主簿理河工事,乾隆辛未以画进呈,蒙召入祗候,授予户部主事”。
其山水师黄鼎,多用干笔皴擦。
“年将七十,以老告归。
”其小传可见《画征续录》等书。
此图轴为纸本,墨笔画。
略用黄子久的画法。
有款“臣张宗苍恭绘”,并钤朱文“张宗苍”连珠印。
画风为典型中国画“天人合一”境界,画面主体是山林、峰岭。
《山水册》495 《山水册》清潘公寿纸本设色纵24厘米横282厘米潘公寿(1741—1794),字慎夫,号莲巢,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善画山水、人物、花卉、竹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名家山水画作品集(1)山水图汪之瑞立轴纸本墨笔纵79厘米横5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汪之瑞,生卒不详,清初画家。
字无瑞,休宁(今属安徽)人。
初从李永昌学画。
工书,擅山水。
悬肘中锋,运用渴笔焦墨,多作披麻、荷叶皴,为其家乡黄山山石之皴斫也。
爱作背面山,兴至落笔,如风雨骤至,顷刻数纸。
与弘仁、孙逸、查士标,为新安派四大家(即海阳四家)。
传世作品有《为跨千写山水图》《虚亭诗意图》《溪亭纳秋图》。
图作者用渴笔、焦墨,画远山疏林、小桥流水,山石有皴无染,画风近黄公望。
自题“已丑(1649)夏五月,画似跨千老盟兄,时余游豫,不觉笔下有离别之气,瑞识。
山水图髡残卷纸木水墨淡设色横76.2厘米纵37.5厘米(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此幅画法似出自元代王蒙,皴笔粗细繁疏,水墨浓淡燥湿,皆能脱尽笔踪而备极变化;再略施浅彩,画面呈现出一片光影清明柔美的景色。
造景尤其诡奇奥妙,缅邈幽深,出人意料,而又能不失真山实水的面貌,令观者目驰神往,堪称佳作。
山水图髡残册页纸木水墨设色纵37.5厘米横76.2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重峦叠嶂,苍松杂树,浓密荫郁,其下楼阁屋舍错列,有两人凭栏远眺。
画幅左面则空漾苍茫,以现水面之辽阔,从而使画面平稳。
构图布局独具匠心,用笔苍劲老辣,画境有幽逸之气。
山水图髡残册页纸本水墨设色纵37.5厘米横76.2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是图画参天古树两株,枝横叶茂,树下茅棚屋舍,四周青竹杂树丛草相围,屋内两人席地而坐相对话。
水阁下溪流湍激有声。
视线远推,山峦缓坡外,水面云天相接,苍茫无际。
此幅笔墨苍浑,气势酣畅。
山水图樊圻册页绢本设色纵13.1厘米横2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册气格高爽,肃穆恬静。
画山石用小斧劈皴,渲染轻清。
各图或深远,或高远,或平远,或山石环抱,或宾主相揖,或开嶂拘镍;水则或垂石隐泉,或云流泉断,池馆廊庑,平居四列;河房茅亭,钟鼓楼台,巨舰江船,气息宛然。
雨湿江南,云雾蒸腾的夏景;蟹爪纠结,山峦湛凝,村落恬静的冬景;桃花盛开,山石岐岐,醉泉珠溅的春景;石壁高耸,远帆隐约的秋景。
画来都合乎自然之理,得烟云飘渺之趣。
此处选印两页。
山水图樊圻册页纸本纵29厘米横23.5厘米安徽省博物馆藏此册共六开,现选印两页,之一写巨石高峰叠翠耸立,山间树木挺立成林,云气烟岚环绕不散,溪水蜿蜒曲折而伸。
之二画江水波涛,渔舟扬帆,山峦平坡,树木繁茂葱郁,涧水曲折回转急流,茅台亭阁隐现。
画境幽深,恬静秀丽。
山水图龚贤扇面水墨纸本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两幅山水扇面图,当是作者清雅隽逸、古秀峭劲之作,画家借鉴南宋“半边”“一角”式的构图方式,画得格外空旷虚淡。
尤其是两幅近景中树的画法,既有横点叶、直点叶,也有双勾圆点叶、圆笔疏点叶,它们高低参差,掩映得势,浓淡互照,绝无雷同,乃全局的得意之笔。
至于茅棚屋舍、小桥溪水,则更是平添风韵之致。
山水图高岑长卷纸本纵23.6厘米横137.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山石以粗笔勾勒轮廓,浓墨点苔,披麻、解索、折带皴相间,长皴、短斫交错,属沈周粗笔遗意。
而其中树枝繁密的点叶,屋字细秀的用线,以及轻淡明雅的敷色,又有文徵明的意韵。
画面点缀江上扁舟、潺流涧水,则添生动之气。
山水图吴宏扇面泥金纸本水墨纵16.2厘米、横52.3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吴宏,生卒不详,清初画家。
字远度,号竹史,江西金奚豁人,寓江宁(今江苏南京)。
诗书均精。
幼好绘事,自辟蹊径。
顺治十年(1653)曾渡黄河,游雪苑,归而笔墨一变,纵横放逸,得诸家之长而能出己意。
偶作竹石,亦有水墨淋漓之致。
与樊圻、邹苗、叶欣、胡性、谢荪、高岑、龚贤为金陵八家。
传世品有《柘溪草堂图》《山水图》《水榭待客图》《山村樵牧图》。
此幅画远山淡抹隐现,近处山石老树楼阁。
咫尺千里,苍苍莽莽。
山石用方硬而带刚性的直线勾括,棱角分明。
皴法则纵横恣意,似乱柴,奕斧劈皴,方峭瘦硬。
但整幅疏密得宜而显工整。
山水图邹拮立轴绢本水墨纵211.5 厘米横50.5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巨岩峭壁,深涧杂木成林,有房屋筑于崖上苍松下,山间溪水弯曲蜿蜒。
简淡清逸,朴质古拙。
山水图邹拮册纸本设色纵33厘米横16.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山水图邹拮册绢本纵33厘米横29 沈阳博物馆藏两图为同一景,只是画家用不同的时间来描绘。
图写山岭一角,丛林密树,林间曲径通幽,孤塔茅屋,掩映其间。
笔墨粗健,色彩沉郁,凝重苍劲。
山水图叶欣册页纸本纵22.1厘米横16.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叶欣,生卒年不详,清初画家。
字荣木,云间(今上海市松江)人,流寓金陵(江苏南京)。
善山水,学宋赵令穰法,复师明姚允在之意。
曾作《断草荒烟图》《孤城古渡图》等,风格淡远。
曾为周亮工画陶潜诗百页,用笔楚楚,为世所珍。
与龚贤、樊圻、吴宏、胡性、谢荪、高岑、邹苗、为金陵八家。
传世作品有《矶边帆影图》《桃花书屋图》《葛洪移居图》等。
现选印两页,其一画突兀大山峰,其下秋林密布,平缓的滩渚汀洲宽阔,又使山势显得些许雄壮。
小桥流水,古树横枝,文人雅士,自得其乐。
其二写崇山密林,山径蜿蜒曲折直上。
布局疏落有致,简洁开朗,境界淡远幽旷。
山水图叶欣册页纸本纵22.1厘米横16.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三画山峦平冈,树木花繁叶茂,屋舍房宇掩映其间,溪水环山,波光粼粼,船上人物,形神动态俱足。
图四写崇峦密岭,老树繁茂处,却有寺院深藏,小桥独亭,涧水汹流。
笔法方硬兼圆润,景致工整又简练,独具一格。
山水图罗牧立轴纸本墨笔纵212厘米横113厘米沈阳博物馆藏罗牧(1622-1704),清初画家。
字饭牛,江西宁都人。
寄居江西南昌。
善画山水,笑意空灵,在黄公望、董其昌之间,得魏石床传授,林壑森秀,墨气渝然,颇具韵味,时称妙品。
江、淮间人师之者众,为江西派创始人。
性格敦厚,重友谊。
与徐榆溪友善。
传世作品有《秋林高岫图》《墨笔山水图》《林壑萧疏图》。
画高峰突起,群峰衬托,泉涧叠流,云烟浮动,苍松相映,杂林参差;构图平稳,意境清新。
笔法流畅沉着,墨气渝然。
自题“丙子六月用董巨笔意为西庚先生并正,双江罗牧。
”此图为画家晚年之作。
山水图徐枋立轴纸本水墨纵98.5厘米横41.7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徐枋(1622-1694)清代画家。
宇昭法,号俟斋,又号秦余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
工诗文,善画山水、芝兰。
书善行草。
著有《居易堂集》等书多种。
此图山势崔嵬有雄气,远山重叠而秀润,林木森然郁茂,山溪源远而流长,近山空亭,渺无人迹。
空旷淡雅,意境清幽。
笔墨法自董巨,富有江南山水之美。
清·张庚《国朝画徵录》称:“用笔极整饰工致,墨气淹渍明净。
”此幅可为印证。
款识自云:“近自然不落凡径,庶几古人所称笔补造化者也。
”追求悄然绝尘,作神仙中人的意境。
山水图朱耷立轴纸本水墨纵160.6厘米横78.0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朱耷(约1624-约1705)清初画家、诗人。
本名统蓥,明宁王朱权后裔,封藩南昌,遂为江西南昌人。
明亡,深受刺激,由口吃而佯作哑子。
并剃发为僧,历时十四年(1648-1661),作品多署八大山人,笔形似“哭之”或“笑之”。
别号有雪个、传綮、驴屋等。
擅画山水、花鸟、竹木,画面着墨不多,均生动尽致,无景处亦成妙境,所创意境,别具灵奇。
与原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
对后来写意画派影响极大。
传世作品甚多,有《牡丹竹石图》《竹枝图》《鱼鸭图》《孔雀图》《双雀图》《山水图》《河上花图》和《荷石水鸭图》等。
此图亦名《秋林亭子图》,写秋树茅亭、地老天荒之景,笼罩着一派荒凉静寂、无可奈何的气氛。
布局独特,内涵丰富。
山水图朱耷册页纸本水墨纵54厘米横4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画山峦石壁,老树横枝,溪流人家。
境界幽旷,用笔姿意,画面显得奔放苍健。
山水图吕焕成册页绢本设色纵33.1厘米横26.2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吕焕成,生于1630年,卒年不详,清代画家。
字吉文,浙江余姚人。
善画花卉人物和山水。
好作斧劈皴,风格近似明代著名画家戴进。
所作道、佛神像,笔法工整,设色古雅。
此册共八开,均作山水小景:或青绿设色,桃花山庄;或长途行旅,歇憩小店;或仿米山水,山色空朦;或携杖相邀,秋山观瀑;或小船垂钓,意境幽静;或停舟闲坐,悠然自得;或平原小景,萧疏空旷。
此选二幅,其一雪山迷茫,枯木萧疏,长廊水榭,老者临窗,寒气逼人,意境隽冷。
图二峰岩奇特林木苍秀,两老者漫步闲谈于树下幽径,境界清旷。
勾勒渲染,皆极工致。
山石树木受蓝瑛影响而自具面目。
山水图恽寿平册页纸本纵28.7厘米横34.4厘米首都博物馆藏此图册选二开。
上图为《荷香水榭图》,写初夏湖边小景。
杨柳数棵,新叶催发,树荫水榭一座,湖边荷花盛开,散发阵阵清香;水榭中一人倚窗赏景。
此图笔墨淡雅,设色清秀。
自题:“荷香水榭。
赵大年有此图,略用其法。
”下图为《春山暖翠图》写明媚春山景色。
远处晴岚覆翠,云漫山麓;近处桃红柳绿,清波相映,色彩绚丽,春意盎然,别有一番清雅灵秀的韵致。
自题:“春山暖翠。
戏用僧繇没骨法图意。
”山水图顾符稹立轴纸本设色纵121.5厘米横79.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符稹,生于1635年,卒年不详,清代画家。
一作符祯,字瑟如,一字松巢,号小痴,江苏兴化人。
善画山水、人物。
画学唐代著名山水画家李昭道。
工细入毫发。
贫困时以卖画自给,故临摹古画者颇多。
亦能诗、工书。
此图中远山层叠,云漫山腰,衬映山村。
山下有耕者种田,江中有渔夫捕鱼。
近处江边在高树坡石掩映中,隐现数幢幽雅的重楼矮屋,有幽人逸士活动其中,具有浓丽的山居生活气息。
布局清旷,山石用线勾出轮廓,浓墨点醒,笔法工整而有潇洒之趣。
山水图原济册页纸本水墨纵24.5厘米横3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册选印两页。
其一画白云环绕松岭云壑,书斋屋舍深藏其间,境界幽谧。
其二绘远山连绵近石重叠,树木浓郁,云雾环绕,溪流清波。
岸畔有马数匹,或已入水前行,或安然饮水,或穆然静立,境界深远山水图黄鼎立轴纸本水墨119.5厘米横4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画重峦叠嶂,丛树密林,山溪汇合,沿溪树林间舍人家掩映其中。
布置精心,境界幽旷,笔墨苍劲。
山水图袁耀册页纸本设色纵27厘米横33厘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袁耀,生卒年不详,清代画家。
字昭道,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袁江之侄,一说袁江之子。
工画山水、楼阁、界画。
画风工整、华丽,与袁江相似,其精品有胜于袁江者。
花鸟亦佳。
存世作品有《骊山避暑十二景》《阿房宫图》等。
约活动于乾隆中期。
所选两页分别为《百岁旧人谈旧事》和《农户小桥》,前者画四株参天古树,偃卧横枝,探出廊亭檐外。
远山一抹,显出水面之深远。
亭内,两百岁老者对坐而谈,一童子侍立旁侧,一童子庭内煮茶,别具情致。
后幅写农家生活,阁楼依山傍树而建,形成一座小院,院内院外,人物动作栩栩如生,不远处的小桥上,有人背负重物而行,充满了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