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一)
阜阳市主要乡土树种现状及保护利用建议
阜阳市主要乡土树种现状及保护利用建议赵伟孟洁陈雷滕华容董丽莉任亚东陈兰(阜阳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安徽阜阳236000)摘要本文介绍了阜阳市主要乡土树种现状、利用方式,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利用建议。
关键词乡土树种;现状;存在问题;保护;利用中图分类号S718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7-7731(2023)08-0086-04为科学指导阜阳市乡土树种绿化工作,阜阳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于2021年9月成立专项课题组,积极开展乡土树种调研工作,查阅相关文献,编制了《阜阳市主要乡土树种名录》,在全市公开征集意见建议,并邀请安徽农业大学、阜阳师范大学的资深林业专家开展乡土树种意见征集与审稿工作。
乡土树种是适应当地的一种优势树种,对当地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关于乡土树种的定义,许多专家有不同的定义,孙卫邦[1]认为,广义的乡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陆庆轩等[2]认为,产地在当地,或起源于一个地区的树种称为该地区的乡土树种,或者同一植物区系内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该区域内的乡土树种。
本文所称乡土树种是指本地区天然分布树种或者已经引种多年且在当地一直表现良好的外来树种。
阜阳市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孕育着丰富的林业资源。
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势平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无霜期长,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
据《阜阳古树名木志》记载,阜阳市临泉、阜南、颍州、颍东等县(区)尚存的20余处古树群(600余株松柏),多数生长在幸存下来的家族坟茔墓地或宗祠周围,如临泉县沈子国遗址树龄达1400年的唐代银杏树、牛庄乡树龄700余年的古圆柏,太和县清真北寺树龄达600余年的古圆柏、宫集镇树龄达600年的古柿树,颍上县半岗镇清凉寺树龄达600余年的古圆柏,阜南县王店孜乡五岳庙树龄约500年的古圆柏等。
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
深 埋 地下 。 官杨 、 拿 大杨 、 兰杨 已不见 踪 影 ; 槐 、 大 加 沙 刺 乌 桕 、 树 、 尾松 、 杨 、 构 马 枫 桑树 , 在每 个 乡镇 的每 个 村庄 也很
地 区 有 丰富 的 天然 植 被和 人 工 植被 , 类 繁 多 。 种 同时 , 藏 润 着丰 富 的 、 生 优 良 的 乡土树 种 资源 , 不 完全 统 计 , 速 据 主要
h 油 桐 、 连 木 面 积 20 0h ; 栗 面 积 210h ; 杉 、 m; 黄 0 m 板 0 m 池
21 品 种 老 化 。 品 种 无 资 金 引 进 . 新
目前 豫 南地 区 乡土 树 种 种 质 资 源 , 部 分 是 2 大 0世 纪 4一 5 O 0年代 引进 的 , 部分 是天然 的 , 众 在繁 殖时 依靠 根 有 群
2 存 在 的 问 题
旱柳 、 枫杨 、 木 、 树 、 擦 椿 刺槐 、 树 、 树 、 构 桑 马尾 松 、 油松 、 大 官杨 、 拿大 杨 、 棠树 、 树 等 ; 加 海 榨 主要 经济林 乡土树 种 有板
栗、 银杏 、 油桐 、 茶 、 连木 、 油 黄 木瓜 、 子 、 奈 乌桕 、 花椒 、 杜仲 、 杞柳、 、 、 、 枣 李 梨 葡萄 、 、 薇等 ; 稀濒 危树 种 有朴 树 、 杏 紫 珍 丝 绵木 、 梓树 、 树 、 楸 野蔷 薇 、 榔榆 。 及 3 涉 6科 、4属 。 据现 有 21 0 0年第 7期
豫 南地 区 乡土树 种种 质 资源 现状 及保 护发 展对 策
齐 中武 黄 魁 桂 冬
( 南 省 息 县林 业技 术 推 广 站 , 南 息 县 4 4 0 河 河 6 30)
摘要 通过调 查分 析豫 南地 区 乡土树种 种质 资 源现 状 , 结果表 明 乡土树种 种植 面积 正逐 年 减少 , 个别树 种 有濒 - 绝的 迹 象 . 临灭 分析 了 存在 的 f题 , - - 结合 豫 南地 区实 际情况 , I 对抢救 、 护、 保 发展 这 些具有 经济 、 态、 会 、 研价 值 的优 良 乡土树 种提 出了建设性 对策 。 生 社 科 关 键 词 乡 土树 种 ; 质 资 源 ; 状 ; 在 问 题 ; 策 ; 南地 区 种 现 存 对 豫 中图分 类号 ¥ 9 7 文献标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7 9(0 0 0 — 2 6 0 0 7 5 3 2 1 )7 0 3 — 2
宁德市蕉城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现状分析
宁德市蕉城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现状分析作者:繆希源来源:《南方农业·下》2024年第03期摘要为保护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林木种质资源,采用路线调查、踏查等方法调查蕉城区林木种质资源现状。
共记录野生林木信息36 124条,涵盖97科308属1 173种,乔木410种、灌木609种、木质藤本134种、竹类20种,其中蔷薇科等17个科,悬钩子属等33个属,毛冬青等84个种数量较多,属于当地优势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有极强的树种筛选、改良和培育潜力,可根据利用价值进一步开发。
蕉城区栽培利用的林木种质资源有97科263属456种,其中景观绿化树种191种,用材树种120种,经济树种有145种。
此外,蕉城区有古树696株,珍稀濒危植物12种,生长状况良好。
蕉城区本土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丰富,林木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林木保护情况较好。
关键词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利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中图分类号:S757.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4.06.082林木種质资源以生物基因组为基础,既包含遗传物质的各种生命形态,也囊括个体、物种和种群,以及其生存所依赖的生态系统[1-2]。
林木种质资源研究是自然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重要活动,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长远影响,有助于识别优异基因,改良林木品种,提升其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3-5]。
同时,根据调查数据,可制订合理的资源管理策略,避免过度开采造成环境破坏[6-8]。
此外,林木种质资源研究有助于揭示林木种质资源对环境的适应性,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关键信息,补充物种演化信息和生物地理学数据[9]。
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丰富,然而面临人口众多且对森林质量和森林产品需求不断提高的现状,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尤为重要[10]。
我国采取多种举措,通过立法、建立保护区、实施自然林保护工程、开展资源调查、建立资源库等方式对林木种质资源进行了保护和利用[11]。
大别山地区中药资源及其产业发展研究
农业开发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6期大别山地区中药资源及其产业发展研究尚朝利,白泽方,庞黎玲(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摘要:大别山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过渡区域,因此,区域内的药材资源非常丰富,被称之为我国的中医药资源宝库。
以豫南大别山地区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对该地区中药材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具体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共生长1 600余种中药材。
同时,从产业发展角度出发,结合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与实践,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旨在以大别山地区中药材资源为依托,探索药材衍生产业的发展,为大别山地区的产业发展探索创新路径。
关键词:大别山;中药资源;产业发展研究0 引言大别山地区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相比于其他资源类型,中药材种植及其产业发展的独特性不明显,因此,国内外相关学者对该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大别山地区中药材种植及其产业的新发展和新动力,这也进一步体现出了本研究的特殊性[1]。
2016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发文要求推动大别山地区革命老区振兴,2022年信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美好生活看信阳”,均要求依托豫南大别山地区的资源优势,探索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带动豫南大别山地区的“旧貌换新颜”。
豫南大别山地区有着丰富的中医药药材资源,同时也有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本研究通过厘清该地区的中药材资源分布及其种植情况,从产业发展角度进行深度探索,为该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动能释放,提供参考与支持。
1 豫南大别山地区中药资源调查与结果本研究采用田野调查法,以信阳市、南阳市部分地区为主,从常见药用植物以及其药用部位与功效对豫南大别山地区的重要资源情况,进行具体梳理。
1.1 豫南大别山地区常见的药用植物结合田野调查的具体结果,从植物的科目来看,豫南大别山地区常见药用植物涉及141科,其中最多的为被子植物科(122科),其次为蕨类植物科(11科)以及裸子植物科(8科),所有科目共包括药用植物641种。
济源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济源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摘要介绍济源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和保护管理现状,分析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为该市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古树名木;资源现状;保护措施;河南济源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地理位置优越,古树名木资源丰富。
为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2006年济源市政府出台了《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源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济政办〔2006〕42号,对全市古树名木统一进行了挂牌保护,并对部分珍稀濒危树种设置了保护设施。
时隔多年,济源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再次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了普查,拍照建档,并明确了管护单位和管护责任人,为进一步开展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此次普查情况显示,目前全市共有古树名木389株,分为37属41种,其中古树387株,名木2株,古树群3个。
按照我国古树分级标准,国家一、二、三级古树株数分别为105、138、144株,分别占全市古树总数的27.1%、35.7%、37.2%。
从位置分布来看,济源市古树主要集中在邵原、王屋、坡头、大峪4个镇,共计245株,占全市古树总数的63.3%;其中邵原镇古树最多,有86株,占全市古树总数的22.2%。
从树种类型上来看,济源市的古树名木中,国槐133株、皂角80株、侧柏56株、橿子栎38株、黄连木23株,共计330株,占全市古树名木数量的84.8%。
根据年龄特征来看,古树名木在100—299年区段的古树143株,占全市古树总数的36.76%;300-499年区段的古树139株,占全市古树总数的35.73%;500—999年区段的古树87株,占全市古树总数的22.37%;1000年以上的古树18株,占全市古树总数的4.63%,其中王屋镇1 000年以上古树,有9株,而树龄最长的古树是济渎庙内玉皇殿门前和渊德门背后的2株柏树,树龄都在2200年以上。
2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现状2.1 对古树名木设置保护设施2001年,济源市按照河南省绿化委员会、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的通知》(豫绿字〔2001〕7号)要求,济源市林业局曾组织人员进行过一次普查,根据普查情况对所有古树进行了挂牌,并对濒危和珍贵古树设置了保护设施,如王屋西坪原山紫柏树庄1 300年的红豆杉,通过采取堵洞、支撑、复壮等措施,目前生长状况依旧良好;槐仙大楼门前300年的国槐,修葺了围栏;济渎庙内的千年柏树,不仅安装了围栏、支杆,而且设置了避雷针。
南阳市黄连木栽培现状及管理技术
现代园艺2015年第9期南阳市黄连木栽培现状及管理技术侯申(河南省南阳市林业调查规划管理站473000)黄连木,拉丁学名()又称黄连树、黄连茶等,属漆树科黄连木属植物,为木本油料、用材、观赏、药用等多种用途树种。
南阳市是河南省黄连木自然分布较多的地区之一,本文介绍了南阳黄连木的栽培现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
黄连木;栽培现状;栽培技术;南阳市土流失的效能,并可随坡面径流多少有意识地调节单位面积上的坑数和坑的规格。
平原造林采用穴状整地,根据苗木根系大小,挖不同大小、不同深度的穴。
穴径0.6~0.7m,深度40cm以上。
2.2苗木栽植栽植密度应根据经营目的而定。
作为以生产木材为主的用材林培养,采用2m×2m的株行距,667m2栽植166株。
作为母树林或以生产种子为主的经济林,株行距3m×4m,667m2栽植56株。
春、秋季均可栽植。
春季适宜冰冻结束,在3月份进行,通常在苗木萌芽前10天完成栽植。
秋季栽植待苗木落叶后即可进行。
采用1~2年生的健壮苗,做到随起苗,随包装,及时运输,及时栽植。
栽植前要进行修根。
可截干植苗,留干苗高30~40cm。
在鱼鳞坑或水平阶内栽植时,先在坑内挖小穴,将苗木置于穴中央,使苗木根颈低于地表5~10cm,然后在根系周围填湿润细土,覆土超过根颈时,用手向上提苗,不使窝根,用脚踏实,再填土与地表取平,再踏实,上覆1~2cm松土保墒。
栽后可进行灌水,水渗后覆松土2~3cm,然后再封15~20cm的土堆。
如用嫁接苗造林,应配置5%授粉树。
3抚育管理黄连木造林后到树木郁闭期间,每年松土、除草2~3次,施肥1次。
栽植第5年开始,每年要垦覆1次,并结合施肥或埋青。
施肥应以磷肥为主,适当混施氮、钾肥,以满足开花结实对磷肥的需要。
在栽植后第6年,要及时进行修枝整形和间伐工作,以保持良好的树冠和充分的空间,促进林木生长和开花结实。
修枝即单株枝下高保留在2m左右,保持干、冠比例3:2。
莒南县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
莒南县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莒南县位于山东省临沂市东南部,是山东省林木资源丰富的县之一。
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发展,莒南县的林木种质资源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主要针对莒南县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1.资源丰富但保护不足莒南县是山东省重要的林木种质资源集散地之一,拥有大量珍稀的林木种质资源。
其中,乡土树种是该县特有的资源,在自然环境中自然发展和演化而来,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潜力。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林木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珍稀的林木种质资源面临着被破坏、消失的风险。
2.缺乏规范和制度保障在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管理方面,莒南县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制度保障。
如何制定出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合理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是莒南县林业部门和有关专家面临的共同难题。
3.意识淡薄,参与度不高莒南县广大农民和居民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意识较为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同时,县政府也需要加强林业种质资源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加强社会共治。
1.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在制度方面,应制定出完善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形成科学合理的保护制度。
建立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专门机构,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定科学保护保护计划,明确职责和任务,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做好监测和预警工作,打击违法破坏行为。
2.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宣传和教育,提升公众意识和参与度。
应该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不同的宣传策略,扩大宣传覆盖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宣传海报、讲座、展览、网络宣传等。
并加强科普教育力度,增强公众的科学素质和防范意识。
3.加强技术支持加强技术支持,提高保护水平。
应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新技术和新工具,建立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库,建立生态修复技术平台,开展种质资源研究和保护工作,提高技术水平和应对能力。
4.建立公私合作机制建立公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和市场力量参与种质资源保护,推动形成多元化的保护格局,打造品牌保护标识,扩大经济社会效益。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模板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模板目录一、前言 (2)1.1 调查背景与目的 (2)1.2 调查范围与内容 (3)1.3 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分析 (6)2.1 总体情况概述 (7)2.2 各树种种质资源数量与分布特点 (7)2.3 主要树种种质资源特性分析 (8)三、林木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 (9)3.1 遗传多样性分析 (10)3.2 物种多样性分析 (12)3.3 生态多样性分析 (13)四、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议 (14)4.1 保护策略与措施 (15)4.2 开发利用方向与建议 (16)4.3 保护与利用的效益评估 (18)五、结论与建议 (19)5.1 调查结论总结 (21)5.2 对政策与管理的建议 (22)5.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3)一、前言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林木种质资源作为自然界中宝贵的遗传资源,对于培育新品种、改良现有林木、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利用现状,为林木育种、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次调查旨在系统收集和整理林木种质资源的相关信息,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本报告以全国范围内的林木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查阅、专家咨询等方法,对林木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利用现状及其价值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报告内容涵盖了林木种质资源的概况、优良种质资源筛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等方面,旨在为我国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1.1 调查背景与目的随着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不断深入,林木种质资源作为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林木种质资源不仅为造林、育种提供遗传材料,还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变迁,我国林木种质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流失和破坏,亟需加强调查与保护。
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保护管理工作思考
2023年第11期种业管理40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保护管理工作思考张留声1 李晶晶2 刘海静1 张香粉1 时小红1 刘桂珍1 李会勇2(1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郑州450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所,郑州450000)摘要:对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保护管理工作主要成效、措施、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组织协调、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增加资金支持、加大宣传引导等推进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保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管理工作;河南Thoughts on the General Survey,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Henan ProvinceZHANG Liusheng1,LI Jingjing2,LIU Haijing1,ZHANG Xiangfen1,SHI Xiaohong1,LIU Guizhen1,LI Huiyong2(1Henan Seed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Zhengzhou 450000;2Institute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engzhou 450000)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资源,加强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赢种业翻身仗的重要基础[1-2]。
2022年末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2017年末提高了6.51个百分点,达到57.07%,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生存环境受到破坏,许多具有重要遗传性状的农作物野生资源和农家种损毁甚至消失。
因此,开展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全面普查与收集工作,加大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与地方特色品种收集保护力度尤为紧迫。
豫西地区春播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
豫西地区春播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评价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材料与方法 (6)1. 试验地概况 (7)2. 供试材料与品种选择 (7)3. 栽培管理措施 (8)4.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9)三、豫西地区春播紫花苜蓿生产性能评价 (9)1. 生长速度及生长量 (10)2. 分枝情况 (12)3. 干物质积累与产量构成因素 (13)4. 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14)四、豫西地区春播紫花苜蓿营养价值评价 (15)1. 氮、磷、钾含量分析 (16)2. 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分析 (17)3. 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 (18)4. 营养价值综合评价 (19)五、结论与讨论 (20)1. 结论概述 (21)2. 讨论与分析 (22)六、建议与展望 (23)1. 推广与应用建议 (24)2. 研究与发展方向建议 (26)一、内容简述本研究旨在评价豫西地区春播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
紫花苜蓿是一种重要的牧草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在豫西地区,紫花苜蓿的种植历史悠久,产量稳定。
由于气候变化、土壤质量等因素的影响,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研究通过对豫西地区春播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综合评价,为优化紫花苜蓿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前农业生产体系中,豫西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其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紫花苜蓿作为一种优质的牧草,不仅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能够为畜牧业提供丰富的饲料来源,同时其种植也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春播季节,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直接关系到当年的畜牧业生产及农户的经济收益。
对豫西地区春播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及其营养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评价,对于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浅析林木育种现状和展望(五篇)
浅析林木育种现状和展望(五篇)第一篇:浅析林木育种现状和展望浅析林木育种现状和展望[摘要]林业自古以来就是社会生态发展的重点之重,林木育种属于现代生物技术的一部分,也是林业高新技术的一部分。
目前,林木育种在中国已得到快速的发展,要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林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推行林业新技术革命是关键。
本文通过对林木育种相关方面的详细研究和总结,结合林木育种的现状,浅析了我省林木育种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林木育种;现状与展望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0-0326-01引言种苗建设是林业生态建设的物质基础,随着青海省退耕还林(草)、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的启动和实施,我省林木种苗生产呈现出了供不应求的现状。
根据该现状,我省林木种苗工作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研究种苗生产的新特点,调整结构,建立种苗生产经营管理的新格局,以加快我省林木种苗工作的发展进程,满足生产需求。
1.加快林木种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承担着负载林木遗传基因、森林世代繁衍和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林木种苗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林木种苗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林木种苗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种苗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国有场圃为骨干,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林木种苗生产格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林木种苗不仅要满足数量需求,更要满足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良化的需求,质量需求成为社会进步和林业发展对种苗的第一需求。
但目前林木种苗发展的问题还较多,突出表现在:林木种苗质量资源尚未得到有效保护,种苗基地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林木种苗建设的任务还非常繁重等。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种苗工作,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进程中,要优先发展种苗,要赋予林木育种建设以重要的基础地位。
从江香禾糯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与利用分析
从江香禾糯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与利用分析王治谊(从江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从江 557400)[摘 要]从江香禾糯稻种是从江山区苗侗等民族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和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下经过漫长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培育的适应从江县土壤和气候条件并融于从江苗侗等民族文化的特殊种质资源。
为促进从江香禾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总结从江香禾糯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基本现状、保护开发利用情况,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扩大香禾糯繁育基地规模、建设优质特色种质资源库、培育新型种植模式、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组建香禾糯产业发展工作机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措施;对策;从江香禾糯[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24)05-0128-0085-04从江香禾糯稻种是从江山区苗侗等民族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和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下,经过漫长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在水稻栽培历史过程中逐渐培育的适应从江县土壤和气候条件并融于从江苗侗等民族文化的特殊种质资源,是我国稻种研究的宝贵遗传资源,保护好、利用好从江香禾糯遗传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从江县立足资源优势,制定出以中药材、百香果、香猪、香禾糯为主导的“一药三香”产业发展思路,有效推动“桥头堡”建设,积极融入“大湾区”[1]。
通过对从江县特色农作物(从江香禾糯)种质资源现状与利用进行研究,对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促进从江香禾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从江香禾糯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从江香禾糯是从江县特有的地方优质特色水稻品种之一,是从江苗侗等人民千百年来利用当地特殊水土资源和气候环境栽培选育,并传承至今的一种特色水稻品种。
其香禾米饭气味香醇,色泽油亮,食而不腻,手捏不粘,冷后不回生,久放不馊。
素有“一亩稻花十里香,一家蒸饭百家香”之美誉。
从江香禾糯2006年被评为黔东南州第一届优质稻米特色优质奖,2011年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试点地,2013年入选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6年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2017年列入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目录,2018年、2019年分别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20年入选第二批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豫南地区林下种植艾草可行性分析
豫南地区林下种植艾草可行性分析一、引言林下种植艾草是一种将艾草种植在森林底下的农业种植方式。
它利用了森林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使得艾草的生长环境更加稳定和有机。
豫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而艾草在药用、食品与养殖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对于豫南地区林下种植艾草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艾草的优势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艾草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活血温经、消肿止痛等作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其次,艾草还可以用于制作食品,如艾草糕、艾草羊肉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具有养生保健的功效。
此外,艾草还可以作为饲料用于养殖业,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
综上所述,艾草具有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对于豫南地区而言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三、豫南地区森林资源情况豫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总面积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这为林下种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同时,豫南地区的气候温和,降雨充分,有利于艾草的生长。
此外,豫南地区的土壤质量较好,有利于艾草的生根和吸收养分。
因此,从森林资源、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来看,豫南地区林下种植艾草具备可行性。
四、林下种植艾草的优势与传统的艾草种植方式相比,林下种植艾草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林下种植艾草可以利用森林的光线,减少了人工光源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其次,林下种植艾草可以利用森林的自然灌溉系统,减少了对水资源的依赖。
再次,林下种植艾草可以有效利用森林的营养循环系统,降低了对化肥的需求,对环境友好。
此外,林下种植艾草还可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的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林下种植艾草在生产成本、资源利用和环保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五、林下种植艾草的挑战然而,豫南地区林下种植艾草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豫南地区森林资源有限,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保持艾草种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其次,豫南地区的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在艾草的推广和销售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闽西乡土阔叶树种质资源库的营建
闽西乡土阔叶树种质资源库的营建闽西地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是植被丰富、物种多样的地区。
而闽西乡土阔叶树种作为该地区的独特植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旅游及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营建闽西乡土阔叶树种质资源库是非常必要的,以促进该地区乡土阔叶树种资源的保存、研究和利用。
一、背景介绍闽西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生态区域,地处福建省的西北部,与江西省相邻。
该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年降水量丰富,气候温和,适宜植物生长。
由于长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的作用,使得闽西地区有着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乡土阔叶树种是该地区的特色植物资源之一。
乡土阔叶树种是指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树种,其树种大多为阔叶树种,适应力强,生长周期长,具有很高的生态适应能力,是维持该地区植被平衡、保护土壤和水源的重要植被。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闽西地区的很多乡土阔叶树种受到了砍伐和破坏,其生长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乡土阔叶树种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亟待相关部门的保护和利用。
二、闽西乡土阔叶树种质资源库的意义1. 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立闽西乡土阔叶树种质资源库,有助于对乡土阔叶树种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保存,避免它们因为外部环境的干扰而濒临灭绝。
2. 促进科学研究。
建立乡土阔叶树种质资源库,可为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稳定的研究材料,进一步加深对乡土阔叶树种的了解,并促进在树种保护、利用和种质改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3. 促进生态旅游和绿色发展。
乡土阔叶树种是闽西地区的重要生态资源,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而建立乡土阔叶树种质资源库,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生态资源,促进生态旅游的繁荣发展。
三、闽西乡土阔叶树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内容1. 基础设施的建设。
包括场地布局、植物标本室、冷藏库、数据管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护、研究和利用乡土阔叶树种资源的基础条件。
2. 树种资源的采集和保存。
吴起楸子资源现状与原生境保护对策
吴起楸子资源现状与原生境保护对策作者:程占叶高伯明高彦王海燕田鸿丽来源:《西北园艺·果树》2024年第04期摘要在长期的自然进化和选择中,吴起楸子形成了独特的生长习性,具有优良的抗逆基因,应加强保护,合理利用。
据调查,陕西吴起境内现有超过100年的楸子树57株,树龄最大的230年。
针对吴起楸子原生境生存状况,分析了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吴起楸子;资源现状;保护对策楸子属中国苹果栽培种之一,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陕西省吴起县是楸子的重要原产地。
吴起楸子在长期自然进化和选择中形成了独特的生长习性,具有优良的抗逆基因。
其根系深,抗旱、抗寒、抗冻能力极强,在碱性土壤中栽植,黄叶病发生率低,与苹果品种嫁接亲合力强、嫁接口愈合良好,幼苗生长快。
吴起楸子是我国苹果三大本土砧木之一,吴起县2023年9月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陕西省吴起楸子种质资源保护基地”,由此吴起楸子资源保护工作被提到重要议程。
对吴起楸子资源现状进行摸底,对今后开展苹果属植物典型性状优系筛选、评价、扩繁利用具有宝贵的资源价值。
1 吴起县自然概况吴起县(E107°38′57″—108°32′49″,N36°33′33″ —37°24′27″)地处延安市西北端,全县土地总面积 3 791.5 km2,具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特点,平均海拔1 503 m,沟峁梁川相间,地形起伏大,沟长坡陡,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属半干旱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多风干旱,夏季多雷暴雨,秋季阴雨温凉,冬季干燥寒冷,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最大可达25 ℃),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布不均衡,呈现东南低、降雨多,西北高、降雨少的特点。
近5年气象监测数据:年降雨量587.5 mm,蒸发量1 541.7 mm,相对湿度56%,年无霜期175 d,极端最高温37.1 ℃,极端最低温-25.1 ℃,年均温8.5 ℃。
豫南地区鹅掌楸丰产栽培技术(一)
豫南地区鹅掌楸丰产栽培技术(一)作者:徐玉杰王勇张新华黄魁摘要鹅掌楸树干通直,材质好,叶形奇特,是良好的绿化、用材树种。
通过多年生产经验,总结豫南地区鹅掌楸丰产培育技术,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鹅掌楸;丰产;栽培技术;豫南地区鹅掌楸,别名马褂木、鸭掌树,属木兰科。
鹅掌楸在新生代有10余种,到第四纪冰期大部分绝灭,现在仅存中国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2种。
杂种鹅掌楸是中国鹅掌楸与美国鹅掌楸杂交而成。
北美鹅掌楸原产北美,早在20世纪80年前引入我国华东、华中等地。
豫南地区鹅掌楸为70年代引种的中国鹅掌楸,它生长表现良好,树干通直,其木材纹理直,结构细,质轻软,易加工,是建筑、造船、家具、和制胶合板的优良用材;加之其叶形奇特,是良好的绿化、用材的树种1-4]。
鹅掌楸是中性偏阴的树种,适生于河谷两旁、坡脚路旁或山区丛林之中,温暖潮湿背风的环境。
鹅掌楸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年平均气温12~18℃,最低气温-16℃,年降水量1200~2000mm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上,pH值4.5~6.5的酸性土环境中生长良好。
鹅掌楸对土壤要求不高,一般砂壤土都能栽植,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4.5~6.5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最适宜。
鹅掌楸具有速生丰产、寿命长的特性,在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上,马褂木生长迅速,幼树耐阴,成年树喜光,一年生苗可达1m以上,定植后10~15年开花结实。
根据豫南黄柏山林场的调查,在海拔700~1000m的林区生长35年的鹅掌楸,树高均达20m,胸径达40cm以上,单株材积均在0.82m3以上,长势良好。
从树干解析材料看,树高生长高峰一般在15~20年,胸径生长20年后进入速生阶段35年时仍保持速生,平均每年增粗1.14cm,每年树高可增0.57m。
鹅掌楸除具有速生、材优等特性外,其叶和树皮还可药用,对治疗风湿病有一定疗效。
为培育速生丰产优质鹅掌楸,为林业生产作指导和参考,通过多年的生产经验,总结豫南地区鹅掌楸丰产培育技术,现分述如下。
珍贵乡土树种人工培育技术的应用要点
景观农业J I N G G U A N N O N G Y E林业技术 珍贵乡土树种人工培育技术的应用要点唐新国(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林业局,湖南零陵 425100)摘 要 珍贵树种具有非常高的经济、观赏以及研究价值,通过科学高效的人工培育,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珍贵树种的成活率,还能提高珍贵树种的应用价值。
基于此,针对珍贵的乡土树种培育工作进行分析,并总结了人工培育技术的应用要点,以期提高珍贵乡土树种的成活率,推动我国绿化和景观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珍贵树种;人工培育;技术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存在一些不同种类的珍贵乡土树种,相对于普通树种而言,这些树种不仅数量较少,非常稀有,并且自身的存活率也不是很高,不少都面临着濒危局面。
而要想有效解决该问题,获取更多的珍贵树种,就需要通过人工培育技术来加以实现。
通过人工培育,可以有效提高珍贵树种的成活率以及繁殖速度,在获取更多珍贵树种资源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发挥出珍贵树种的应有价值。
1 人工培育珍贵树种的培育技术1.1 采种工作 在珍贵树种的人工培育工作中,首要工作就是完成对珍贵树种的采种工作。
以湖南省永州市的一种珍贵树种为例,该树种的花期相对较短,花期后会慢慢开始结果,果实的成熟时间大概在11月。
在树种的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对种子进行挑选和科学保存,由于该地区的气候相对比较湿热,因此在种子采集工作中需要进行干燥处理,并防止害虫对种子产生危害。
搜集完树种之后,需要对树种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对树种进行储存。
在树种采集工作中,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效控制树种的质量,通常情况下,通过干燥处理之后种子的重量需要保持在600 g左右,采种工作是人工培育珍贵树种的重要阶段,必须要对其进行有效处理,防止影响后续的种子发芽率[1-5]。
1.2 育苗 在完成采种工作之后,需要依照树苗的生长周期,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以及环境状况合理开展育苗工作。
以红锥树为例,在完成采种工作的次年春天,需要进行播种和育苗工作。
灌南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调查及管护对策
灌南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调查及管护对策古树名木资源是一个地区自然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灌南县地处苏北,因其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自然环境适宜,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古树名木资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灌南县古树名木资源的现状,本文开展了一次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护对策。
一、灌南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调查1.古树名木种类分布情况通过对灌南县的横村、季市、西贾村等地的调查分析发现,该县的古树名木种类繁多,包括银杏、梧桐、榉树、台湾楠、水杉等,并且这些古树大多存活已久,年代悠久,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2.古树名木分布密度情况通过对灌南县内多个乡镇的古树名木进行分布密度调查发现,古树名木分布密度较高,尤其是在横村、季市等乡镇,古树名木密度更是突出,显示出这里的自然环境对古树名木的生长非常有利。
3.古树名木保护现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发现,虽然灌南县的古树名木资源保存相对完好,但是一些古树名木却由于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而受到了一些损坏,比如有的古树名木的树皮被刻上了文字,有的古树名木的树冠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4.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机制实地调查中发现,灌南县对于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有些地方甚至连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规定都没有制定,导致一些古树名木资源未得到有效的保护。
二、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调查管护对策1.建立完善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机制针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立相关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公室,建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力度,确保古树名木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2.加强古树名木的宣传教育工作针对一些人为破坏古树名木的现象,可以通过加强古树名木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让人们从心理上认识到古树名木资源的重要性,自觉保护好古树名木资源。
3.建立古树名木保护志愿者队伍可以通过组建古树名木保护志愿者队伍,让更多的热心爱树的人参与到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中来,通过志愿者的力量加强对古树名木的日常巡视和管理,确保古树名木得到更好的保护。
麻栎薪炭林丰产培育技术
麻栎薪炭林丰产培育技术汪志强;鄢洪星;张新华;周传涛;徐玉杰【摘要】麻栎为豫南低山和丘岗区主栽树种,主要作为能源薪炭林发展.总结麻栎的繁育技术及薪炭林丰产栽培技术,为林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以期促进麻栎薪炭林良性发展【期刊名称】《河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0(030)003【总页数】3页(P89-91)【关键词】麻栎;薪炭林;繁育;丰产;技术【作者】汪志强;鄢洪星;张新华;周传涛;徐玉杰【作者单位】信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河南,464031;信阳市南湾实验林场,河南,464031;河南省国有商城黄柏山林场,信阳,4653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181麻栎为我国重要用材和薪材树种,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作用,是生态经济兼备的多用途树种,在豫南低山丘岗区为主栽树种,主要作为能源薪炭林发展,同时也可作为原料林。
在豫南麻栎虽被广泛栽植,但在生产实际中麻栎薪炭林多为粗放经营,技术含量和效益较低,从而影响了麻栎薪炭林的发展。
通过用多年的生产管理经验和研究结果总结麻栎薪炭林丰产培育技术,以期为林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促进麻栎薪炭林的良性发展。
1 繁育技术1.1 采种与种子贮藏1.1.1 采种选择树干通直,生长旺盛,无病虫害年龄在20~40年生的健壮树木为采种母树。
果实由绿变黄褐色,坚果有光泽,表示果实成熟,成熟后会自行脱落。
上树将种子打落或在优良的单株树下拾取均可采集成熟种子。
一般初期脱落的种子多发育不健全或遭受虫害,品质较差,故树上采种应在脱落盛期进行或及时从地上拾取。
采集种子不能用石块等物撞击树干,击落种子,否则会影响采种母树的生长和下年采种。
采种后少量种子要进行粒选,挑出颜色不正常及有病虫损害的种子,即可得优良种子90%以上。
大量种子采用人工方法挑选,费工费时可用水选法。
有橡实象鼻虫害的种子,从外表不易发现,用50~60℃温水浸泡10~15 min,可杀死种内害虫。
或用500倍液敌敌畏浸泡4~8 h进行杀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发展对策(一)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结果表明乡土树种种植面积正逐年减少,个别树种有濒临灭绝的迹象,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结合豫南地区实际情况,对抢救、保护、发展这些具有经济、生态、社会、科研价值的优良乡土树种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对策;豫南地区
豫南地区的信阳市辖8县2区,位于河南省的东南部,俗称河南省的南大门。
其中师河区、平桥区、罗山县、新县、光山县、商城县为山区;固始县、潢川县为半山区半平原县;息县、淮滨县为平原县。
该地区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冷暖适中,日照充足。
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丰富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
该区全年日照时数20535.6h,太阳辐射总量489.82kJ/cm2;年平均降雨水量960mm左右;全年平均气温25.6℃,无霜期210d。
良好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适宜多种林木生长,因此豫南地区有丰富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种类繁多。
同时,润藏着丰富的、速生优良的乡土树种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主要的用材林树种乡土树种有榆树、苦楝、池杉、水杉、落羽杉、旱柳、枫杨、擦木、椿树、刺槐、构树、桑树、马尾松、油松、大官杨、加拿大杨、海棠树、榨树等;主要经济林乡土树种有板栗、银杏、油桐、油茶、黄连木、木瓜、奈子、乌桕、花椒、杜仲、杞柳、枣、李、梨、葡萄、杏、紫薇等;珍稀濒危树种有朴树、丝绵木、梓树、楸树、野蔷薇、榔榆。
涉及36科、64属。
根据现有资料表明,20世纪40—50年代,豫南地区发展林业,山区以杉木、檫木、马尾松、油桐、板栗等为主栽树种;平原农区以大官杨、加拿大杨、池杉、水杉、落羽杉、刺槐、苦楝、乌桕、马尾松、桑树、杞柳等为主栽树种。
其中杉木、檫木面积4000hm2;油桐、黄连木面积2000hm2;板栗面积2100hm2;池杉、落羽杉面积24000hm2;刺槐、榆树、楝树、乌桕、马尾松、桑树面积5638hm2;杞柳面积670hm2。
这些乡土树种由于材质硬,部分用来作家具、办公用品等原料,如刺槐、楝树、乌桕、池杉、马尾松、檫木等;部分用来作为油料能源物质材料,如油桐、黄连木、苦楝、乌桕等树种。
在当时物质极度缺乏的情况下,部分乡土树种用作人类的铁杆粮食和畜牧饲料,如榆树、刺槐、板栗、枣等1]。
由此可见,乡土树种的种植和发展,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和人的生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现状
1.1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据信阳市2007年开展的二类资源调查统计,从2004年开始,以欧美杨107、欧美杨108、中林系列杨、鲁山杨、南抗杨等杨树品种为代表栽植的杨树面积,不断增加。
豫南地区杨树面积以每年近6667hm2的速度发展。
池杉、落羽杉、杉木、檫木等乡土树种,正逐年被砍伐掉,取而代之的是杨树,大部分山区也大力发展杨树,杨树上山。
农民的房前屋后,也大面积种植杨树。
乡土树种面积逐年减少。
池杉、落羽杉面积不足3300hm2;榆树、刺槐、楝树、乌桕、桑树、马尾松面积约1330hm2;大官杨、加拿大杨已无资源;杉木、檫木面积仅剩1200hm2。
1.2种质正在退化,有的濒临灭绝
成片乡土树种林木逐年被砍伐掉,只剩下零星的树木,这些树木散落在路旁、渠旁、宅旁等,无人问津,常年风吹雨打,树皮变成灰褐色,甚至有的腐朽枯死。
每到秋季,成熟的种子,有的随风而去,飘落到不知何处,有的伴随着雨水被深埋地下。
大官杨、加拿大杨、沙兰杨已不见踪影;刺槐、乌桕、构树、马尾松、枫杨、桑树,在每个乡镇的每个村庄也很难找到成片的树木林;朴树、丝绵木、梓树、楸树、野蔷薇、榔榆正在濒危灭绝;水杉、池杉、落羽杉、杉木、檫木现在仍在大面积砍伐,取而代之的是纯杨树林。
眼前经济效益驱使人们无视多样性植物种及栽培品种的生态意义,使得大面积“品种单一”。
从进利角度看,单一化有利于经营并能局部增产,具有优越性,但随之而来的是病虫害等负向因素也经受着选择,从而危害增加,可能风速蔓延成为经营的限制因子,甚至导致危机。
2存在的问题
2.1品种老化,新品种无资金引进
目前豫南地区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大部分是20世纪40—50年代引进的,有部分是天然的,群众在繁殖时依靠根部萌生或者是从树干部采取枝条扦插繁殖,或者靠散落种子自然繁殖,基本上没有经过人工科学培育,这些乡土树种科技含量低。
尽管这些乡土树种具有材质好、抗病虫、用途广等优点,但是由于长期得不到开发、研究和利用,又经长年风吹雨打,品种逐步退化。
近两年来,苦楝、刺槐等树种,虽然培育出了新的品种,但豫南地区是河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财政困难,没有经济能力引进、培育、推广优良新品种。
2.2种植没有形成规模,管理粗放
据调查分析,豫南地区乡土树种主要分布在农村村民的房前屋后、路旁、渠旁等,长期处于自然分布和生长状态,靠散生生长,只有很小部分乡土树种形成较小规模种植,同时管理粗放,无人问津。
常年得不到修枝、除草、施肥等各项抚育管理措施,因此这些乡土树种生长速度慢,经济效益低,影响群众种植、发展乡土树种的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