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对音乐的贡献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灿烂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黄金时期。
唐代音乐在中国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皇帝与音乐繁荣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旧唐书·音乐志》记录了唐朝的乐制、器乐、音律、音乐家等,为研究唐朝音乐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唐朝,皇帝是音乐的主要赞助人之一。
皇帝下旨设立乐部,聘请各地乐工,组成乐队,负责宫廷礼仪和娱乐。
《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乐部设乐使、官八十余员,常闻乐,护扬清禁,制定教规,出调乐律,有操练部伍,不论贵贱,咸使习之。
”可见唐朝皇帝对音乐的重视程度。
唐朝皇帝不仅重视乐器制作和乐曲创作,还亲自参与演奏和制作。
唐太宗李世民善长音乐,擅长箜篌和琵琶,还给年幼的皇子和名将传授音乐知识。
唐玄宗李隆基更是对音乐有着特殊的钟爱,经常亲自演奏和唱歌,甚至还给一些官员和妃子指导音乐演奏。
据史料记载,唐玄宗的皇后杨贵妃和著名乐师李白都曾经和他一起演奏、创作乐曲。
可以说,唐朝皇帝的热爱和参与,推动了唐代音乐的发展与繁荣。
另外,唐朝皇帝还采纳各地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通过融合产生出了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和曲调,包括雅乐、俗乐、西域音乐等。
这样的文化融合促进了唐代音乐的革新和发展,也反映了唐朝皇帝的开明态度和文化自信。
总之,唐朝皇帝与音乐繁荣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皇帝作为文化的主要促进者,鼓励音乐家创新,推广各地音乐,不仅创造了优秀的乐曲和流派,还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唐玄宗的音乐才能如何影响李 白
唐玄宗的音乐才能如何影响李白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唐玄宗李隆基与李白这两位人物无疑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唐玄宗作为唐朝的皇帝,不仅在政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在音乐方面的才能也颇为出众;而李白,这位被誉为“诗仙”的大诗人,其创作风格和人生轨迹也与唐玄宗的音乐才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唐玄宗对于音乐的热爱和精通是出了名的。
他亲自参与音乐的创作、演奏和组织,设立了梨园这样专门的音乐机构,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乐工和舞者。
他对音乐的理解和追求,使得唐朝的音乐在当时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种浓厚的音乐氛围,无疑对整个社会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自然也不能例外。
李白生活的时代,正是唐玄宗统治下的盛唐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化艺术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音乐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李白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唐玄宗所倡导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了李白的诗歌世界。
唐玄宗的音乐作品往往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这种对情感和意境的重视,或许影响了李白诗歌中那种豪放洒脱、情感充沛的风格。
李白的诗歌常常以其强烈的情感冲击和独特的意境描绘而令人赞叹,他能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壮志豪情以及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以极具感染力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其中,或许就有唐玄宗音乐中注重情感和意境的影子。
此外,唐玄宗所组织的盛大音乐活动,如宫廷宴会中的歌舞表演等,为李白提供了观察和体验各种人生百态的机会。
在这些场合中,李白能够接触到不同阶层的人物,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为他的诗歌创作增添了丰富的素材和多样的视角。
李白的诗歌在节奏和韵律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而唐玄宗对于音乐节奏和韵律的把握和追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李白在诗歌创作中对节奏和韵律的运用。
使得李白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的美感。
同时,唐玄宗对于音乐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也营造了一个鼓励艺术创作的社会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李白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华,追求诗歌艺术的高峰。
唐玄宗养生:听音乐练书法
唐玄宗养生:听音乐练书法
李隆基(79岁)杨玉环夫妇,不光是流行音乐的创作者,同时也是痴迷音乐的听众。
《旧唐书·本纪》称玄宗“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
关于练书法的养生作用,有很多专家都有所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有专家曾做预测,若无“安史之乱”,唐明皇很可能会活过九十岁,而杨玉环的寿命想必也不会定格在38岁。
音乐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音乐来调剂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从而起到预防、治疗某些心理情志疾病的作用,这在我国很早的文字记载中就出现了。
战国时公孙尼有《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
明代张景岳有《类经附翼》云:“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
经常听听音乐,练练书法,颇有些小资生活的情调,但别忘了,这也关乎健康大事呢,不可等闲视之!。
唐玄宗李隆基对音乐的贡献
唐玄宗李隆基对音乐的贡献唐玄宗李隆基不仅是一位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着杰出贡献的帝王,同时还是是作曲家,演奏家,也是宫廷音乐的总策划、领导者。
唐玄宗李隆基对我国传统音乐做出了很大贡献,首先创立了教坊、梨园机构,其次改革了乐制使胡曲与俗乐实现了大融合,谱写了盛唐之乐的新乐章。
标签:李隆基音乐贡献唐朝治世帝王——唐玄宗。
除了人们知道他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外,其在位时期音乐也迎来了另一个高峰。
而这也与唐玄宗个人高超的音乐造诣以及他对音乐所表现出的极大热诚密切相关。
自太宗朝开始到玄宗掌政治世,唐朝社会在政治、经济方面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据《全唐文》记载:“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壅,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
”[1]加上唐朝历代统治者,在治国方面实行开明、开放的政策,这给异族各国的彼此密切往来创造了条件。
尤其当时,中国封建帝王以万国使者来朝,歌声鼎沸为国家兴旺,四海升平的象征,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各国万邦音乐的彼此交流与融入。
甚至其中有些异国曲调还被加以采用。
例如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其曲调就融合了印度婆罗门曲的素材,才圆满的完成。
因此我们说唐朝经济发展,政策开放,音乐文化交流,为唐玄宗自度出的丰富多彩的乐曲创造了良好条件。
另外,唐朝的历代最高统治者如: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皆是多才多艺的帝王。
如:高祖曾亲创的《上元乐》成为唐代三大歌舞之一。
太宗还是秦王时,就依据民间歌谣,创作改编了《破阵乐》。
《破阵乐》太宗所造也。
太宗为秦王之时,征伐四方,民间歌谣《秦王破阵乐》之曲。
[2]唐太宗留心雅正,励精文教,乃命太常卿祖孝孙正宫商,起居郎吕才习音韶,协律郎张文收考律吕,平其散滥,为之折衷,作降神乐。
为九功舞天下靡然向风矣,初孝孙以梁陈旧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而作大唐雅乐,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相为宫 (3)则天亲享万象神宫,先是上自神宫大乐舞,用九百人至是舞于神宫之庭[4]。
帝王音乐家——唐玄宗
《 旧唐书 ・ 音乐 志》载:“ 玄宗 又 于 听 政 之 暇 ,教 太 常 乐 工 子 弟 3 0 0
个偶然 ,而是受到 了家庭艺术教 育的熏陶。
一
.
唐玄宗是一名痴迷 的演奏 家
唐 玄宗在 器 乐方面非 常突 出 ,在 唐南卓 《 羯鼓 录 》中载 :“ 尤
爱击鼓玉笛 ,常 云八音之领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乐不可为 之”。 羯鼓是从南北朝时 传入我 国的一种 异域乐器 ,这种乐器腰 身很细 ,鼓的两面都 是用羊
皮制成 的,羯鼓 发出 的声 音非常响亮 ,经常在 战场 上被用来 鼓舞士 气 。唐 玄宗非常 喜欢羯鼓 ,而且可 以被 称为羯鼓 高手 ,他练 习羯鼓 非常 的刻苦 , “ 为 练揭 鼓仅鼓褪就敲 断了四柜。”宰相宋璩也 曾经这
之 皇帝 梨园弟子’ 。 又教 宫中使 习之 ,又选伎女 ,置 宜春 苑 ,给赐
转化, “ 十部 乐 ”向 “ 坐立 部伎 ”的转化 并非 只是组织 与表演 形式 上的变化 ,其蕴涵着 不同时期唐人 音乐审美取 向及价值观 的变化 。 首先 , “ 坐 、立部伎 ”打破 “ 十 部乐 ”以地 区来源为划 分特点 的组
游 月宫 ,诸仙 娱余 以上清之乐 ,廖亮清越 ,殆非人 间所闻也 。……
吾 回, 以玉 笛寻之 ,尽得矣 。座 朝之际 ,虑 忽遗忘 ,故怀玉笛 ,时 以手指 上下寻之 ,非不安也。”由此可 以看 出唐 玄宗对 玉笛的喜爱程 度 ,已经达 到痴 迷的状态 。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旧唐书·音乐志》是唐代官修的一部音乐专著,记载了唐代皇帝与音乐之间的密切关系。
从这部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皇帝对音乐的重视和推动,以及音乐在唐代的繁荣与发展。
唐代皇帝对音乐的重视可见于他们亲自参与音乐的创作和演奏。
《旧唐书·音乐志》中多次记载了唐代皇帝直接参与音乐创作和亲自演奏乐器的情况。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爱好音乐的皇帝,他喜欢弹奏琵琶和箫,曾经亲自参与创作了《法曲》等音乐作品。
唐玄宗李隆基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他不仅亲自演奏乐器,还命令乐工创作出许多新的音乐曲目。
这些皇帝们的参与和推动,促使了唐代音乐的繁荣和创新。
唐代皇帝积极推动音乐教育和乐团的发展。
《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了唐代皇帝下诏授予乐工和乐人的荣誉,以及对乐律、乐器和音乐教育的重视。
唐太宗特地下诏命令举行乐府考试,选拔优秀的诗人和音乐家来参与宫廷音乐演奏,从而提高了音乐素质和水平。
唐代皇帝还设立了乐官、乐曲和宫廷乐队等制度,以保障宫廷音乐的演奏和教育。
皇帝们的支持和推动使得音乐教育迅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也为音乐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唐代皇帝注重音乐在宴会和祭祀活动中的运用。
《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了唐代皇帝举行盛大宴会和祭祀活动时所使用的音乐曲目。
唐太宗在举行宴会时,常常亲自给乐工们指挥,从容不迫地享受音乐的欢乐。
唐玄宗在举行祭祀活动时则要求用特定的音乐曲目来祭祀神灵,以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和祈祷。
这些宴会和祭祀活动中的音乐演奏,不仅丰富了宫廷的文化生活,也展示了皇帝的统治权威和声望。
唐代皇帝对音乐的支持和推动促进了音乐的繁荣和发展。
《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了唐代音乐的发展和创新,舞蹈、声乐和器乐等各类音乐形式都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唐代的宫廷音乐庄严肃穆,歌唱和舞蹈形式多样,乐器演奏技巧熟练。
宫廷音乐逐渐与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唐代音乐风格。
揭秘唐朝历史上哪些皇帝都是音乐爱好的发烧友?
揭秘唐朝历史上哪些皇帝都是音乐爱好的发烧友?•盛唐时期,帝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其中尤以音乐舞美和梨园戏曲响誉天下,随之应运而生的是国家戏剧院和中央歌舞剧团,唐朝时的帝王们大多具有比较发达的艺术细胞,比如太宗李世民、大周女皇武则天,而这其中的佼佼者无疑当数明皇李隆基(庙号玄宗,谥明皇),这位文艺青年不仅终老都是歌舞发烧友,还是梨园票友,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政务工作日理万机的情况下,隆哥们儿还亲自谱曲作词,并毫不谦逊的兼任中央歌舞剧团团长和国家大剧院院长。
在他的示范效应下,大唐帝国一片莺歌燕舞,处处呈现出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
而唐朝最有名的歌舞大曲当属《霓裳羽衣曲》,这首旷古未闻的天籁之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关于这首大曲的来历众说纷纭,唐野史载,明皇开元中,道士叶法善引明皇上天到月宫游玩,时至秋天,隆哥们儿衣着单薄,感到寒冷,不能在月宫久留,回到半空中,耳边尤闻仙乐,回来后,隆哥们茶饭不香,余音绕梁,靠着博闻强记,又具有非常发达的艺术细胞,仅凭半曲印象创作了这首唐歌舞集大成的精品舞曲。
还有一种说法,此曲为西京都督杨敬述所进《婆罗门曲》,因与明皇所闻仙乐相仿,激发了隆哥们的创作欲而完成。
另有一种说法,为明皇登三乡驿,望女儿仙山,灵感所至而作。
无论何种版本流传,都与明皇李隆基有关,此曲版权归属当毫无争议。
最有可能的则是唐明皇因为洞晓音律,精心创作了这首舞美大曲,为了神乎其技,也为了说明此曲不应人间有,所以才会有月宫仙乐之说。
至于明皇梦中创作,也并非不可能,而此曲中隐隐中揉杂着西域的乐曲而集大成者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明皇何许人也?不世出的梨园老祖,唐帝国音乐鉴赏第一人,是没有册封的当世音乐舞美方面的专家学者,仅凭一曲《霓裳羽衣曲》就足以奠定他在艺术领域的领军地位。
此曲既是明皇的呕心沥血之作,也是他平生最为得意的作品,《霓裳羽衣曲》虽然早在宫廷中排练,但它的正式展露和首演就很是耐人寻味,那是在唐天宝四载七月(公元745年),明皇分封杨玉环为贵妃并进见的那一天,时有文人唱和此景此情,“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唐玄宗:音乐终极爱好者
唐玄宗:音乐终极爱好者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9年第9期唐玄宗李隆基是是唐睿宗第三子,他在李氏诸王中曾被封为临淄王、平王。
因联合太平公主诛灭韦氏,拥父亲睿宗复辟立大功,被立为太子。
李隆基初登帝位,就在二月庚子夜,开门燃灯“千百”,“大合伎乐”,与其父“御门楼临观”,有时通宵达旦,持续一个多月。
显露出其爱好音乐及铺张的苗头。
他前期励精图治、纳谏听贤、治国身瘦,创“开元之治”。
后期奢靡,用奸相李林甫等,导致“安史之乱”。
李隆基在治国方面是毁誉参半的皇帝,但同时也是一个富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帝王。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特别是对中华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编辑张敏音乐皇帝短命的隋朝迅速灭亡以后,给予新兴的唐朝以深刻的启示与影响。
唐太宗登基以后,深深地悟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奥道理,于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良政策,缓和阶级矛盾,刺激生产,农民的地位得到改善,社会生产发展迅猛,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繁荣,人口日益增多,出现了历史上所谓“贞观之治”。
对外击败突厥,并扩大唐帝国对邻国之间的政治和文化影响,使唐朝成为两汉以后的最大朝代。
盛唐,是我国封建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及千古流芳的作品不可胜数。
音乐事业的发展如同其他领域一样迅速而猛烈。
具体说这一时期在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民歌、说唱音乐、歌舞、戏曲等)、宫廷音乐、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燕乐艺人的创造与贡献(声乐、器乐、歌舞、散乐、作曲等方面)、乐器的制作、乐曲形式的改革、音乐理论及音乐思想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唐首都长安那时已成为音乐中心的“维也纳”之城,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
音乐艺术的高度发达与兴盛的原因,与一位音乐家皇帝有着直接关系,他便是唐玄宗。
史书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性英武,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是唐代中兴之主,其开元、天宝被称为唐代盛世。
玄宗的才艺更是了得。
据说他能在睡梦中梦游仙境,获得灵感,次日上朝听政时,还能根据残余梦境打出谱来。
唐玄宗对唐代音乐的贡献及影响
浅谈唐玄宗对唐代音乐的贡献及影响摘要:唐朝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它既是封建时代的鼎盛阶段,也是音乐文化空前绝后的高度发展时期。
唐朝封建的一统局面和统治者奉行开明的、广泛吸收各国文化的方针,为促进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条件。
唐朝的帝王在政治方面建树卓越的有很多,其中创造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不仅在政治上表现得极为突出,在音乐方面,他也当之无愧为中国历史上的“音乐皇帝”。
关键词:唐玄宗;唐代音乐;贡献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180-01一、唐玄宗与唐代音乐机构教坊和梨园是唐朝两个最重要的音乐机构,这两个结构主要是为皇帝提供娱乐性歌舞表演的,它的性质决定了它有别与前代的太常寺。
它为皇帝供奉新曲,这就使得它的设立大大促进了俗乐的发展。
开元二年,唐玄宗创置“梨园”,这是一种设立在禁苑梨园中的宫廷音乐机构,它以专门学习(教习)法曲为主。
玄宗十分看重梨园,一有机会就到梨园指挥乐人排练。
值得推崇的是,玄宗还在梨园法部中设一个“小部音声”。
这种重视早期音乐技艺训练的做法,反映了统治者对于发展唐代音乐的远见卓识,而且这种音乐教育也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唐初的燕乐有“九部乐”和“十部乐”,坐部伎和立部伎则是唐代宫廷燕乐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在唐代燕乐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由十部乐演变而成的。
坐、立部伎对后世的影响深远,相传这种燕乐由唐玄宗改制而成,这也是唐玄宗在宫廷音乐方面的一大贡献。
二、唐玄宗在音乐方面的才能(一)善于音乐表演生长在特殊环境中的唐玄宗“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他能演奏多种乐器,如横笛、琴、拍板、羯鼓、琵琶等等,其中最擅长演奏羯鼓。
这种乐器节奏急促,演奏起来扣人心弦,因此被唐玄宗称为八音的领袖,其它乐器都比不上它。
羯鼓又叫“两杖鼓”,最早流行于西域地区,大约在南北朝的时候传入中原。
唐玄宗演奏羯鼓的技术非常精湛,演奏起来旁若无人,鼓点密集而不乱,节奏准确且表现力丰富。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题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题1.葛天氏之乐:①见于先秦文献《吕氏春秋。
古乐》,片中记载的一组原始乐舞。
②内容分为八个部分,描写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狩猎生活,农牧生活和图腾崇拜。
③葛天氏之乐反映了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后的信仰、观念和愿望,勾画出一幅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图景。
3.弹歌:①据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首古歌谣。
见于文献《吴越春秋》②歌词描写了一个原始狩猎的过程。
反映了远古的狩猎生活。
③这个过程与当时的历史人文背景是相吻合的。
因而它产生时代的古老性是较为可信的。
4.《云门》: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一部原始乐舞,六代乐舞之一。
它是一部反映图腾崇拜的乐舞。
表现了处于蒙昧时期的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
6.河姆渡骨哨:①原始社会吹奏乐器,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遗址。
②用鸟禽中段的肢骨制成。
体开2—3孔,至今仍能吹出各种音调,形成简单的旋律。
③音调与鸟鸣极为相似,当为一种助猎工具。
《大夏》:夏代乐舞,禹叫人写九个乐章,来宣扬他的功绩,是一部多段体的乐舞,是一种盛大的群舞场面,音乐规模也相当可观,富于浓郁的劳动气息。
但它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夏禹的治水功绩,在这里,音乐开始成为帝王领袖替自己歌功颂德的工具,反映了私有制确立后音乐内容产生的质的变化。
这样的现象在夏代以前的乐舞中世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作用。
《大濩》:①商代著名乐舞,六代之乐之一。
②它是一部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目的同样在于歌颂统治者的功绩。
③是商代关于商族起源的史诗性乐舞。
4.编磬:几枚音高不同的磬编成一组者称为编磬。
是表示歌舞相应、击磬为节的宫廷乐舞所使用的器物。
.大乐司:①周代的喜乐机构,和机构中最高官职称谓。
掌管宫廷音乐活动和音乐教育。
②以循序渐进的形式教国子“乐语”“乐德”“乐舞”,对教学深程的进度有严格的安排和规定。
③被后世誉为“中国最早的音乐学校”2.八音分类法:①金类:钟,笙钟,颂钟②石类:离磬,玉磬③土类:埙,缶④革类:土鼓,足鼓,县鼓⑤丝类:琴,颂琴,瑟,筝,筑3.隔八相生法:在三分损益法所生的五律的基础上再往下升至十二律,每隔八位生一律。
浅析帝王音乐家李隆基的音乐思想和贡献
浅析帝王音乐家李隆基的音乐思想和贡献
付传利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3(000)025
【摘要】唐玄宗李隆基在音乐、歌舞、戏曲等方面的文艺才华,获得了后世文艺工作者的肯定,他对盛唐时期音乐、歌舞等文艺的发展贡献巨大,在中国古代音乐历史上不可磨灭.
【总页数】2页(P71-72)
【作者】付传利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音乐家杨仲子的奋斗历程及其音乐思想流变 [J], 常增宏
2.《中国音乐思想史五讲》的学术贡献——在罗艺峰教授中国音乐思想史研究座谈会上的发言 [J], 冯长春
3.唐玄宗李隆基对音乐的贡献 [J], 张月月
4.隋代音乐家郑译及其音乐思想 [J], 葛恩专
5.隋代音乐家郑译及其音乐思想 [J], 葛恩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
从《旧唐书·音乐志》解读皇帝与音乐繁荣之关系《旧唐书·音乐志》是一部详尽记载唐代音乐文化的重要史书,其中记载了唐代皇帝与音乐繁荣之间的关系。
唐代是中国古代音乐的鼎盛时期,皇帝在音乐繁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音乐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旧唐书·音乐志》出发,解读唐代皇帝与音乐繁荣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对于唐代音乐文化的影响。
《旧唐书·音乐志》对唐代皇帝的音乐爱好进行了详细记载。
在唐代,皇帝大多对音乐情有独钟,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他对音乐的热爱可谓是有口皆碑。
《旧唐书·音乐志》记载了太宗李世民学习音乐的经历,他不仅酷爱音乐,而且还极其重视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曾亲自参与音乐的创作和改革。
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兴修乐府,修订律呂,制定音律标准,大力推动了当时音乐文化的繁荣。
《旧唐书·音乐志》还详细记录了唐代皇帝对音乐的赏识和赞美。
唐太宗李世民曾对音乐家韦皋赞誉有加,他说:“吾闻夏歌而休,殷鼓而止,秦音而节。
汝坚复有文乐之声。
”可见太宗李世民对韦皋的音乐才华赞赏有加,这也反映了唐代皇帝对音乐的重视和赞美。
《旧唐书·音乐志》还记载了唐代皇帝对音乐的推广和支持。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曾多次下诏招纳天下英才,选拔妙手绝音,大力提倡音乐活动。
他还创设了酒宴舞会、宴游园林等活动,不仅给予了音乐家施展才华的机会,也吸引了大批民众参与推动了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
除了对唐代皇帝与音乐繁荣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外,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唐代皇帝不仅仅是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为音乐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唐代音乐文化才能够如此繁荣,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遗产。
《旧唐书·音乐志》中的记载,为我们深入了解唐代皇帝与音乐繁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通过对这些史料的解读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以及唐代皇帝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历史人物:梨园之祖李隆基
历史人物:梨园之祖李隆基唐玄宗在位期间,开创了史无前例的开元盛世,也酿成了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
抛开政治上的得失,他还是一位极具音乐天赋、造诣颇高的资深乐人。
他素来被戏曲艺人尊为梨园祖师,吹拉弹唱无一不精。
而且他极具创作热情,为后世留下经典神曲《霓裳羽衣曲》。
作为一位皇帝,他的音乐造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六岁登台表演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天才型音乐家。
他自幼就精通音律,擅长表演。
他小的时候正值祖母武则天执政时期。
这位英明神武的女皇帝很宠爱自己的小孙子李隆基,在她举行登基典礼的时候,还让李隆基为她登台表演过。
当时的李隆基只有六岁,却已经极具表演天赋了。
他男扮女装,为大家表演了一曲叫做《长命女》的歌舞,瞬时技惊四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岁初次登台表演,让他充分意识到自身的音乐天赋,也激发了他更浓厚的音乐兴趣,促使他日后一步步登上乐坛达人的宝座。
梨园祖师唐玄宗古来音乐素有雅俗之分,所谓雅乐一般是用在国家祭祀、宗庙、朝会等隆重的庆典活动中,发挥一定的政治功能。
而俗乐则主要是供人欣赏、娱乐的。
二者使用的场合不同,性质也不同。
雅俗之辨自古便有,孔子就重视雅乐,而贬斥俗乐。
但到了唐玄宗时,因为他自幼精通音律,热爱歌舞表演,便觉得俗乐比雅乐更富有艺术性,不应该依附于政治性的雅乐之下。
于是,他就下令在太常寺之外,单独设立了管理和教授俗乐的教坊——梨园。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戏曲艺人入行之前先要拜唐玄宗,都被称为“梨园弟子”的原因了。
有一个施展自己音乐才华的舞台之后,唐玄宗还不忘了培养新秀。
他亲自挑选数百名乐工和歌女,组建了一个歌舞艺术团,并且亲自担任团长。
在管理朝政之余,唐玄宗还要亲自教大家唱歌跳舞,非常尽职尽责。
乐工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唐玄宗深谙这一点。
所以他非常重视少年乐师的培养,亲自挑选了30名15岁以下的儿童,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习声乐和表演。
所以,在培养和教育乐工的事业上,唐玄宗作出了突出的成就和贡献。
在唐代初年,唐朝的俗乐中就融入了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
唐玄宗对唐代乐舞的贡献
唐玄宗对唐代乐舞的贡献摘要:唐玄宗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是一位音乐家。
他在执政期间完善音乐机构,创建梨园,增设外教坊,划分坐部伎和立部伎,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
与此同时,他还大胆创作,推陈出新,继承中国乐舞的传统,汲取民间乐舞和异域乐舞精华,对唐代乐舞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关键词:唐玄宗唐代乐舞盛唐气象唐玄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开元天宝盛世”。
同时,唐玄宗也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在他统治时期,唐代乐舞得到长足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唐气象”。
关于唐玄宗的政治才能,学术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
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论述一下唐玄宗对唐代乐舞的贡献。
一完善机构培养人才唐玄宗对唐代乐舞的贡献,首先是完善音乐机构,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乐舞人才。
其一,增设外教坊。
唐高祖在建国之初,曾设立“内教坊”,武则天称帝后改名为“云韶府”以中官为使。
唐玄宗即位后,由于对音乐的喜爱,大大扩展其编制,在宫中蓬莱宫侧设“内教坊”,“内教坊”的乐舞伎分为新声,散乐和倡优三部分。
新声是指以法曲为主的流行乐曲,散乐是指以诙谐逗趣为主的表演,内教坊中的乐工依色艺水平从高到底依次为“内人”,“宫人”,“抽弹家”外教坊分设左右,左教坊设在宫城西侧,右教坊设在大名宫东侧的光宅坊。
左右教坊的主要职责是为宫廷燕乐服务,不归太乐署,而由皇帝直接派官吏任教坊吏管理。
左教坊以工舞见长右教坊以善歌取胜。
教坊主要是为皇帝提供娱乐性歌舞表演的。
它的这一性质使得它有别于前代的太常寺,它为皇帝供奉新曲的性质,使得它的设立大大促进了俗乐的发展。
由于教坊中的乐伎之间还分为不同的身份,如“内人”,“宫人”“仇弹家”等这种等级还与物质上的各种待遇相关联,“妓女入宜春园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前是也。
其家犹在教坊谓之‘内家人’,四季给米。
其得幸者谓之‘十家’给第宅,赐无异等。
”①这在客观上刺激当时乐伎不断提高歌舞技艺。
其二,创建梨园。
开元二年,唐玄宗创置“梨园”,使其成为教练宫廷歌舞艺人之处。
中国音乐史上永远的帝王
中国音乐史上永远的帝王李晨阳【摘要】唐玄宗--李隆基,提起他人们往往最先想到他在政治上的"开元盛世",但除此之外他还是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在音乐上有着重要贡献的一位君王.他设立梨园,扩教坊、建立坐、立部伎体制、推动宫廷燕乐的高度发展,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推动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并为此后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刊名称】《音乐时空》【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2页(P58,48)【关键词】唐玄宗;梨园;二部伎体制【作者】李晨阳【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一曲《霓裳羽衣曲》从古至今醉了多少人的心,是怎样的一位乐坛高人创作了这样的仙曲。
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盛世”的创造者,“安史之乱”的缔造者,在政治评价上人们对他褒贬不一,但对于他在音乐上的造诣人们一致给予高度肯定,他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地位稳固,堪称大师。
唐玄宗酷爱音乐,他对音乐的喜爱和天赋从小就有显示出来,在他6岁的时候就精于多种乐器演奏。
如:琵琶、横笛、羯鼓等。
历史上有记载,“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1]“性英武,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
”[2]他同时又擅长作曲“上洞晓音律,由之天纵,凡是丝管,比造其妙。
若制作诸曲,随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造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至于清浊变转,律吕呼召,君臣事物,选相制度,虽古之蘻,旷,不能过也。
”[3]除了精于对多种乐器的演奏之外,唐玄宗在作曲方面也有着惊人的天赋。
“玄宗又制新曲四十余,又新制乐谱。
”[4]从他所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凌波仙》《龙池乐》《紫云迥》等乐曲中,不难看出他在作曲方面的高超技巧和过人的天赋。
在这些作品中不得不提到的是《霓裳羽衣曲》,它是唐朝歌舞的集大成之作,更成为了流传千古至今难以超越的不朽佳作。
伴随着“开元盛世”的繁荣,唐玄宗一朝礼乐进入了中国封建社会雅乐历史上的空前繁荣昌盛时期。
据书记载“我开元之有天下也,纠之以典刑,明之以礼乐,爱之以慈俭,律之以轨仪。
历史趣谈:历史上唯一拥有帝王身份的音乐家 唐玄宗李隆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上唯一拥有帝王身份的音乐家唐玄宗李隆基导语:唐玄宗李隆基是是唐睿宗第三子,他在李氏诸王中曾被封为临淄王、平王。
因联合太平公主诛灭韦氏,拥父亲睿宗复辟立大功,被立为太子。
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是是唐睿宗第三子,他在李氏诸王中曾被封为临淄王、平王。
因联合太平公主诛灭韦氏,拥父亲睿宗复辟立大功,被立为太子。
李隆基初登帝位,就在二月庚子夜,开门燃灯“千百”,“大合伎乐”,与其父“御门楼临观”,有时通宵达旦,持续一个多月。
显露出其爱好音乐及铺张的苗头。
他前期励精图治、纳谏听贤、治国身瘦,创“开元之治”。
后期奢靡,用奸相李林甫等,导致“安史之乱”,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在其治下,由极盛的顶峰开始走下坡路。
李隆基在治国方面是毁誉参半的皇帝,但同时也是一个富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帝王。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为中华文学艺术,特别是中华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们今天对历史人物作不同层面的分析,有利于以史为镜,择其精华、古为今用。
唐贞观之治(公元627年—649年)到开元之治(公元713年—741年)一百多年间,在帝王、臣属、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封建社会达到极盛,物质“粟帛流溢”,文化招远抚近而光照四海。
中华音乐在中原文明吸收西域元素的基础上,创造出灿烂的音乐领域的精神文明。
大量的歌词通过乐曲,传唱普及开来,传遍全国,辐射周边各国。
为宋词的顶峰开了先河。
发达的经济,优良的政治,深厚的文学土壤。
产生了帝王音乐家唐玄宗;文臣音乐家李龟年;文人音乐家白居易、刘禹锡;百姓音乐家许和子等。
唐崔令钦撰写《教坊记》记载开元教坊制度、轶闻及乐曲内容起源,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上最喜爱音乐的皇帝
历史上最喜爱音乐的皇帝音乐能激发人的斗志,催人奋进,能使人很快进入一个梦寐以求的思想境界。
但是,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擅长音乐者确实较少,可称为“家”的则也并不多,唐代玄宗便是当之无愧的一个。
唐玄宗李隆基,世称“明皇”。
他酷爱音乐的程度,可与近世的音乐大师媲美。
他能演奏多种乐器,如琵琶、横笛、羯鼓等,“凡是丝管,必造其妙”,无一不精,令世人所赞叹。
据文史资料介绍,唐玄宗在一次坐朝时,目光仰视,若有所思,双手按其腹部,手指不停地上下挥动,很久不发一言。
退朝后,宦官高力士问唐玄宗是否龙体不会佳,唐玄宗回答道:“菲也,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寥亮清越,殆非人间所闻也。
酣醉久之,合奏诸乐以送吾归。
其曲凄楚动人,杳杳在耳。
吾回,以玉笛寻之,尽得之矣。
坐朝之际,虎忽遗忘,故怀玉笛,时以手指上下寻之,非不安也。
”一个国家的统治者,竟然偷藏玉笛于龙袍,流连忘返于梦中乐思,而不听文武大臣们的朝奏,真是不可思议。
正因为唐玄宗如此专心于音乐,才成为封建帝王中的杰出音乐家。
唐玄宗不但擅长演奏乐器,还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其作曲手法娴熟、新颖,不拘一格。
他一生创造了100多首音乐作品,大部分是难度较大的器乐独奏、合奏曲和大型歌舞曲。
历史上的唐玄宗曾创造过“开元盛世”,他的功绩与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同样惹人注目。
但是一首耳熟能详的《霓裳羽衣》,更显现出了他在音乐方面的才华。
其代表作《霓裳羽衣曲》,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虚幻、飘渺的神仙境界。
白居易赞美它“声随风飘,时凝时散,悠扬于竹烟波月之间”,可见,他在艺术上的成就。
盛唐,是我国封建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及千古流芳的作品不可胜数。
音乐事业的发展如同其他领域一样迅速而猛烈。
具体说这一时期在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民歌、说唱音乐、歌舞、戏曲等)、宫廷音乐、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燕乐艺人的创造与贡献(声乐、器乐、歌舞、散乐、作曲等方面)、乐器的制作、乐曲形式的改革、音乐理论及音乐思想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遥遥地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头。
唐玄宗与乐师的音乐人生
唐玄宗与乐师的音乐人生电视剧《大唐荣耀》,引发人们对唐朝兴衰的思考。
剧中有一段,安禄山攻破长安后在宫殿里观看乐师演奏。
因为广平王李俶冒充乐师奏错了音符,安禄山要杀他,危急关头,一位对大唐忠心耿耿的乐师为了保护李俶挺身而出,指着安禄山破口大骂,被安禄山的手下拖下去处斩。
其实,这个乐师历史上真有其人,他就是唐玄宗最为欣赏的宫廷乐师之一雷海青。
不过,史籍上的记载,比电视剧的情节更惨烈。
雷海青被杀,终结了其传奇的一生,而随之终结的还有唐玄宗的音乐传奇。
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音乐方面,颇有建树,不仅创作了多部大型乐曲,还成立了教坊、梨园等音乐机构,大力促进了汉族音乐的发展。
乐师雷海青死后成“戏神”雷海青,唐朝开元四年(716年)出生于福建泉州的一个乡村。
因其出生时,嘴巴周围皮肤乌黑,家人以为不祥,便丢弃在路边。
这时有一个木偶戏班经过那里,见襁褓中的婴儿嗷嗷直叫,有一只毛蟹正爬在嘴唇边,用涎沫喂他,戏班便将他带走,代为抚养。
由于婴儿头顶戴的帽子上绣有一个“雷”字,后取名“雷海青”。
小海青每天同艺人们一起生活,读书写字,弹琴唱戏。
到十八岁时,既能扮演不同角色,又会弹奏各种乐器,特别是善于吹奏一种名叫“筚篥”的笛管。
据传,唐玄宗李隆基因“游月宫”而羡慕天上仙乐,后命乐师按其旋律谱成《霓裳羽衣曲》。
在排练演奏时缺少一名吹箫的乐官,有人就推荐了福建的雷海青。
雷海青应召赴考,一举中了探花,皇后亲自为他簪花。
雷海青拿起玉箫,当殿吹起悠扬悦耳、优美动听的《霓裳羽衣曲》。
满朝文武百官和乐师名优们听了齐声叫好,唐玄宗当即恩赐雷海青状元及第,并封他为翰林院大学士,钦赐御酒饮宴奖赏。
雷海青为人豪爽,忠心耿耿,加上才华横溢,唐玄宗十分器重他,便任命他为掌管宫廷歌舞的伶官和梨园的教官。
后来,他的同乡江梅妃被选入宫并封为皇妃后,他不但教会梅妃及乐官们演奏他自己谱成的乐曲《引梅敬酒歌》,跳家乡的舞蹈《白玉惊鸿舞》、《八仙过海祝寿舞》等,还把福建当地流行的民间音乐和曲艺节目引进了宫廷,又在宫中专攻琵琶弹奏,终成一代琵琶高手。
中国古代著名的帝王音乐家
中国古代著名的帝王音乐家音乐是抒发感情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人类交流的共通语言。
热爱音乐的人比比皆是,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也有很多统治者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亦或本身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中国古代的帝王音乐家!九、周穆王(海外巡演最早发起人)国籍:西周本名:姬满这位名叫姬满的穆天子在我国古代人民眼中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其最牛的事迹莫过于《穆天子传》中所记载的周穆王令造父驾“八骏之乘”,过昆仑,越天山,至西王母之邦,并在瑶池受到西王母盛情款待的故事了。
公元前989年,这位亲自率领一支庞大的歌乐队西行,一直到达阿富汗境内与黑海相连的黑湖。
每到一个地方,就与当地的部落首领互赠礼品并举行盛大的演出。
在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周穆王率队不辞辛劳,跋山涉水,为发展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做出巨大的贡献。
他率领的这支庞大的歌乐队也成为我国最早出国访问的音乐团体。
八、北齐后主高纬(因乐封王的无愁天子)北齐后主高纬,是武成帝高湛的长子,也是传说中那个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兰陵王高长恭的堂弟。
高纬自幼聪颖,喜好文学,对音乐更是几近痴迷。
据《北史》记载,他常常作些欢乐愉快的曲子,并且亲自弹奏胡琵琶演唱。
公元570年的一天,北齐后主高纬金碧辉煌的皇宫里,一位身穿胡服的艺人正在弹奏琵琶。
高纬倚在龙榻上,时而双目微闭、轻轻击拍,时而摇头晃脑、啧啧称赞。
殿上的文武大臣和宫女宦官也都了屏息静气,沉醉在优美的音乐之中。
一曲终了,高纬猛地直起身来,大声说道:“弹得好!朕要重重赏你。
朕要封你为王!” 弹琴者伏地谢恩,群臣都高呼万岁。
后主趁着高兴走下龙榻,接过弹琴者手中的琵琶,自弹自唱起自己创作的《无愁曲》,众大臣和侍者也随之唱和。
后主高纬因唱《无愁曲》,被后人称为“无愁天子”。
七、爱新觉罗·载湉政治“低能” 的音乐天才清朝驻法公使的女儿德龄在《清宫二年记》中写道:“他(光绪)是一个天才音乐家,无论何种乐器,一学就会。
他极喜欢钢琴,常常叫我教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玄宗李隆基对音乐的贡献
唐玄宗李隆基不仅是一位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着杰出贡献的帝王,同时还是是作曲家,演奏家,也是宫廷音乐的总策划、领导者。
唐玄宗李隆基对我国传统音乐做出了很大贡献,首先创立了教坊、梨园机构,其次改革了乐制使胡曲与俗乐实现了大融合,谱写了盛唐之乐的新乐章。
标签:李隆基音乐贡献
唐朝治世帝王——唐玄宗。
除了人们知道他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外,其在位时期音乐也迎来了另一个高峰。
而这也与唐玄宗个人高超的音乐造诣以及他对音乐所表现出的极大热诚密切相关。
自太宗朝开始到玄宗掌政治世,唐朝社会在政治、经济方面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据《全唐文》记载:“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壅,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
”[1]加上唐朝历代统治者,在治国方面实行开明、开放的政策,这给异族各国的彼此密切往来创造了条件。
尤其当时,中国封建帝王以万国使者来朝,歌声鼎沸为国家兴旺,四海升平的象征,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各国万邦音乐的彼此交流与融入。
甚至其中有些异国曲调还被加以采用。
例如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曲》,其曲调就融合了印度婆罗门曲的素材,才圆满的完成。
因此我们说唐朝经济发展,政策开放,音乐文化交流,为唐玄宗自度出的丰富多彩的乐曲创造了良好条件。
另外,唐朝的历代最高统治者如: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皆是多才多艺的帝王。
如:高祖曾亲创的《上元乐》成为唐代三大歌舞之一。
太宗还是秦王时,就依据民间歌谣,创作改编了《破阵乐》。
《破阵乐》太宗所造也。
太宗为秦王之时,征伐四方,民间歌谣《秦王破阵乐》之曲。
[2]
唐太宗留心雅正,励精文教,乃命太常卿祖孝孙正宫商,起居郎吕才习音韶,协律郎张文收考律吕,平其散滥,为之折衷,作降神乐。
为九功舞天下靡然向风矣,初孝孙以梁陈旧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而作大唐雅乐,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相为宫 (3)
则天亲享万象神宫,先是上自神宫大乐舞,用九百人至是舞于神宫之庭[4]。
黄翔鹏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一书中评价道:“唐代音乐思想通脱”。
[5]所谓通脱,也就表明盛唐之音既可与世俗的雅颂之音为伍,也能海纳百川,容各民族曲调之风格。
如果没有唐朝历代统治者的共同努力,通脱的音乐思想是很难形成的。
在如此浓厚的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下,唐玄宗个人的音乐素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唐玄宗李隆基,是作曲家,演奏家,也是宫廷音乐的总策划、领导者。
本论
题也将围绕这几方面进行阐述。
伴随着唐玄宗《霓裳羽衣曲》的流传,让后世的人们知道了唐玄宗这位具有高超音乐技能的帝王音乐家。
正因为他是音乐家,他就会有敏锐的音乐感觉,有渴求音乐曲调丰富多姿的愿望,以及有源源不断的音乐创作灵感。
玄宗又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
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以置院近于禁苑之梨园。
[6]
一、创立教坊、梨园机构
我国古代教坊、梨园机构的设立应该开始于唐。
确切的说是在唐玄宗执政期间。
据《事物纪原》记载:“玄宗立教坊,仪新生散乐之曲,倡优漫衍之戏,因其谐谑,仪金帛章受赏之,因置使以教习之。
”[7]唐玄宗设立的教坊机构虽然目的是为了音乐管理,但其真正的目的是想在听政之余充实自己的生活情趣,缓解身心。
据《大唐新语》记载:“开元中,天下无事,玄宗听政后,从禽自娱,又于蓬莱宫侧立教坊,以习倡优萼衍之戏。
”[8]与此同时,玄宗又选习乐者数百人于梨园之内,梨园机构较之教坊更为“私有化”,所谓“私有化”是指它直接听命于玄宗本人并由玄宗掌管教习音乐和乐人演奏,音稍有失误,帝必“觉而正之”可见异常严格。
另外,就教坊、梨园里的乐人来源来看,他们大多数源于民间。
据王建的《宫词》云:“十三初学筚箜篌,弟子名中被点留。
昨日教坊新进入,并房宫女与梳头。
”[9]而当内廷变故或因乐人年老而无用武之地,此时的乐工便会再一次遣还回民间。
试想当宫中的乐人返回家乡,在没有生活来源的条件下通过口传技艺,培养出一些优秀、年轻的乐人再一次进入宫廷进行演出,如此以往,这种看似平常的做法,却间接的给宫廷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宫廷与民间音乐的互动与发展。
其次,唐玄宗李隆基非常喜好外来地域的乐器和音乐,并进行创编。
玄宗在东都昼梦一女,容貌绝异,梳交心髻,大袖宽衣,拜于前。
上问:“汝何人?”曰:“妾是陛下凌波池中龙女,卫宫护驾,妾实有功。
今陛下洞晓钧天之音。
乞赐一曲以光族类。
”上于梦中为鼓胡琴拾新旧之曲。
声为《凌波曲》。
[10]
二、胡夷之乐毕竟与中原曲调风格有所出入,它们更倾向于娱乐性
唐玄宗虽然喜好吸收外来地域的音乐,但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积极的进行改革。
玄宗在位时期曾重设坐、立二部伎,而这种乐制的改革标志着胡曲与俗乐真正实现了“大融合”。
根据杨先生的统计,坐部伎与立部伎的具体曲名是:“《立部伎》八部其中包含《安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
《坐部伎》六部其中包含《燕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箫破陈乐》。
”[11]而以上诸乐的整体音乐风貌,皆伴有龟兹曲调,唯独《庆善乐》采用西凉曲调。
一方面可见唐玄宗对龟兹曲调的重视与偏爱。
唐玄宗设立的坐、立部其演奏的目的也更多会带有悦人色彩。
唐玄宗不止在乐制改革中煞费苦心。
而且唯爱羯鼓——这种外来的乐器。
据《新唐书·礼乐十二》记载:“帝(唐玄宗)好羯鼓,而宁王善吹横笛,达官大臣慕之,皆喜
言音律。
又帝常称:‘羯鼓,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方也。
”[1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唐玄宗对胡乐喜爱程度之深。
三、谱写盛唐之音新乐章唐玄宗作为杰出音乐大师,他擅长创作大型歌舞曲、法曲、器乐曲等许多种题材的音乐作品。
像我们所熟知的歌舞大曲《霓裳羽衣》一样,其中前文已经提过,实际上已经代表了唐朝音乐此时已有外来音乐元素的融入。
今天,众多的学者如王小盾的《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任半塘的《教坊记笺订》、阴法鲁的《唐宋大曲之来源及其组织》、梅应运的《词调与大曲》都试图针对玄宗所创作的乐曲进行深入研究,其具体详细内容这里不作重复,在这里只对玄宗本人创作过的、目前有具体曲名乐曲(包括独创和与他人合作、甚至改编)做一个粗略统计:羯鼓曲《春光好》、《秋风高》、《太簇曲》、《色俱腾》、《乞婆婆》、《曜日光》等九十二曲。
笛曲《滴仙怨》。
独创曲《夜半》、《还京》、《文成曲》、《光圣乐》《小破阵乐》《雨霖铃》、《谪仙怨》。
参与表演的大型歌舞剧《圣寿乐》。
大型歌舞曲《霓裳羽衣》、《紫云回》、《龙池乐》、《凌波仙》。
唐玄宗敢于打破旧传统音乐理念,营造了一个崭新的音乐形态,使这些多种题材的音乐作品能其旺盛的生命力,在音乐的贡献方面可谓谱写了盛唐之音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文章辩体录选卷二十七[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5:1402-145.
[2](明)朝邦奇.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乐类苑洛志乐卷二十[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5:212-635.
[3](宋)李昉. 太平广记卷二百三乐一[M]. 北京:中华书局,1961. 9:1532.
[4](清)允禄,张照.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乐类御制律吕正义后编卷八十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5:217-408
[5]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837.
[6]杨荫浏.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2:235.
[7]宋高承. 丛书集成初编1211册事物纪原[M].. 北京:中华书局,1985:216.
[8](唐)刘肃大唐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4:151.
[9]王建. 全唐诗(增订本)第五册[M]. 北京:中华书局1999:3438.
[10](明)陶宗仪. 文渊阁四库全书杂家类说郛卷一百一十一[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5:882-426.
[11]杨荫浏.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2.
[12](宋)李昉.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乐四[M]. 北京:中华书局,1961. 9:1558.
作者简介:张月月,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牡丹江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助教,温州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