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文化现象
音乐历史知识:《音乐的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传承》
音乐历史知识:《音乐的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传承》音乐是一种人类的语言,无论文化差异、种族歧视、国家边界,都能够在无声的语境中传递着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音乐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时代变迁中不仅承载了文化的内涵,更承担着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的传承。
本文将从音乐的社会价值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传承和延续这些价值和精神。
一、音乐的社会价值1.音乐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方式音乐无所不在,它是人类普适的语言。
即使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能通过共同的音乐语言进行交流。
这种无需语言障碍,通过声音传达情感的方式,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无限可能。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能够超越语言、宗教、国籍等差异,让世界更加和谐。
2.音乐能够提高社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传统的音乐作品凝结了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作品展示了人类文化的瑰宝。
而通过学习欣赏传统音乐,能够让人们更好地领略音乐的精髓和文化内涵,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同时,音乐也能够让人身心放松,增强人的身心健康,促进健康文化的传承。
3.音乐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音乐能够感染人的情感,让人产生共鸣之感。
而共鸣出现后,同样会形成一种更为强烈的情感共鸣,人们会被这种情感共鸣所影响,形成一种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情感共鸣。
这种情感像波纹一样,渐渐扩散开来,形成了一种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使社会更加和谐。
二、音乐的人文精神1.音乐是人类创造精神的集中体现“音乐是有形的艺术,也是最接近无形的艺术”,正是这种无色、无形、无味、无污染的特性,让音乐成为了人类创造精神的最为集中的体现。
音乐有相当高层次的抽象性和普适性,是一种时空交织、无穷无尽的感性和情感的表达。
2.音乐是人类思想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音乐可以代表一个时代、一种文化、一种思想,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
正因为音乐具有如此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文化内涵,所以它才会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报告 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发展
研究报告: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发展一、引言中国流行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一部分,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流行音乐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报告将对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二、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1、多元化发展:中国流行音乐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包括流行、摇滚、电子、民谣等多种音乐类型。
同时,各地区也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如四川的川渝说唱、广东的粤语流行歌曲等。
2、互联网与新媒体的推动: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普及,网络歌曲和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对流行音乐的影响越来越大。
许多网络歌手和原创音乐人通过这些平台迅速走红,也使得流行音乐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3、音乐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的音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专业的音乐制作公司、唱片公司、音乐节和演唱会等,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三、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1、原创音乐的崛起:随着版权意识的提高和音乐制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创作和发行原创音乐。
未来,原创音乐将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主流。
2、与国际接轨:随着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流行音乐将有更多机会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各地的音乐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3、音乐与科技的融合: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将在音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流行音乐的创作、表演和传播带来更多可能性。
四、结论中国流行音乐正处在一个多元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鼓励创新和原创,同时也要加强对音乐版权的保护,为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价值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当时中国的流行音乐刚刚起步,主要由西方国家的音乐和歌曲构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流行音乐逐渐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20世纪音乐风格多元化现象浅析
20世纪音乐风格多元化现象浅析【摘要】20世纪是音乐风格多元化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音乐风格相互影响、交流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景观。
本文从20世纪音乐风格的分化与融合、电子音乐的兴起、跨文化融合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对音乐的影响以及流行音乐的崛起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这些因素对音乐风格多元化现象的影响。
通过对20世纪音乐发展历程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多元化趋势在当今仍然持续发展,将来也将继续有新的音乐风格涌现。
这种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不仅丰富了音乐表达形式,也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对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发展,音乐风格多元化趋势将更加明显,音乐将在不断融合与创新中迎来更加辉煌的时代。
【关键词】20世纪音乐风格多元化现象、分化、融合、电子音乐、跨文化融合、后现代主义、流行音乐、影响、发展趋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世纪是一个音乐风格多元化的时代,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在这个时期迅速兴起并相互融合。
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如民谣、爵士、流行等,都展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
20世纪音乐的多元化现象不仅体现在音乐的风格上,也体现在音乐的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音乐的多元化现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和加深。
在这个时代,音乐家们不再受限于传统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他们开始尝试创新和突破,使得音乐风格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20世纪的音乐风格多元化现象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1.2 研究目的20世纪音乐的多元化现象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这一现象的背景和原因。
具体来说,本文旨在通过分析20世纪音乐风格的分化和融合、电子音乐的兴起、跨文化融合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对音乐的影响以及流行音乐的崛起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一现象的成因和发展趋势。
通过研究20世纪音乐风格的多元化现象,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演变的规律和特点,同时也可以为未来音乐风格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音乐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音乐的文化与历史背景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与历史背景。
音乐的发展与演变,不仅受到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环境的影响,也对这些因素产生了深远的作用。
本文将从音乐的文化与历史背景的角度,探讨音乐在不同时代和地区的变迁及其意义。
一、古代音乐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在古代,音乐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
古代文明的兴起,催生了各种形式的音乐产生。
比如古埃及的祭祀音乐、古希腊的战斗音乐和雅乐、古中国的宫廷音乐等。
这些音乐形式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信仰,还反映了人们对于宇宙和自然的理解。
古希腊雅乐,既有神秘的宗教性质,同时也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表达。
它是古希腊哲学与科学的基础,从柏拉图的“音乐之灵魂”到亚里士多德的“感官现象”,都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雅乐不仅反映了古希腊人的审美观念,还影响了后世音乐的发展。
古中国的宫廷音乐则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源远流长,被追溯至商周时期的宗教音乐。
宫廷音乐在封建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表达了统治者的权威与荣耀,并通过雅乐的形式教化臣民。
二、中世纪音乐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中世纪是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被严格归于宗教领域,主要在教堂中演奏。
宗教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极高,音乐成为宗教仪式与神秘儀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会音乐家们创作了大量宗教音乐作品,如圣咏、赞美诗、宗教剧等。
另一方面,中世纪音乐也受到了当时的文化与历史背景的影响。
中世纪社会封建等级森严,贵族的生活优雅,也创造了一种叫做“行囊音乐”的形式,即游吟歌手利用世俗节日或贵族宴会等场合,表演自己谱写的歌曲。
行囊音乐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下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风格和文化特点。
三、现代音乐的文化与历史背景现代音乐作为文化产物也受到了社会变革的影响。
19世纪的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
作曲家们开始探索新的音乐形式和结构,例如浪漫主义音乐运动的兴起,使得音乐成为个人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城市音乐文化研究综述
城市音乐文化研究综述城市音乐文化是指在城市环境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艺术文化现象。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音乐文化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城市音乐文化不仅反映了城市居民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也承载了城市的历史、人文、社会和时代精神,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本文将对城市音乐文化进行综述,探讨其发展背景、特点和影响。
一、背景城市音乐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中心。
城市的快节奏、多元文化和现代化生活方式,为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城市的文化产业、娱乐场所、演出机构等也为音乐文化的传播和表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城市音乐文化还受到了城市的历史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不同城市的音乐文化表现出多样性和地方特色,反映了城市的独特魅力和精神风貌。
二、特点1. 多元化城市音乐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随着城市人口的流动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各种音乐风格和流派在城市中得以传播和交融,形成了多元化的音乐文化生态。
城市音乐文化涵盖了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俗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多种音乐形式,丰富了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
2. 前卫性城市音乐文化具有前卫性和时代感。
城市作为信息传播和时尚潮流的中心,各种新潮的音乐形式和艺术表现形式在城市中得以迅速传播和接受。
一些前卫的音乐风格和文化现象在城市中得以孕育和发展,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3. 社交性城市音乐文化具有浓厚的社交性。
在城市中,人们通过音乐文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精神追求,通过音乐活动和演出来进行社交和交流。
城市的音乐场所成为了人们聚会、交友、放松心情的场所,音乐成为了城市人生活的一部分,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三、影响城市音乐文化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1.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城市音乐文化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活动和文化节日成为了城市的名片,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居民前来参与,推动了城市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024年韩国流行音乐推动“韩流”文化走向世界的现象研究》范文
《韩国流行音乐推动“韩流”文化走向世界的现象研究》篇一一、引言自上世纪末以来,韩国流行音乐(K-Pop)的崛起与全球化的趋势相辅相成,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韩流”。
这一现象不仅推动了韩国文化的全球传播,还对国际音乐、影视、时尚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韩国流行音乐如何推动“韩流”文化走向世界的现象,分析其背后的成因与影响。
二、韩国流行音乐的崛起韩国流行音乐(K-Pop)的崛起,源于韩国音乐产业对全球化趋势的敏锐洞察和积极应对。
在政府的支持下,韩国音乐产业通过培养艺人、制作优质音乐、打造偶像团体等方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K-Pop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精良的制作、以及艺人的专业素养,吸引了大量粉丝,为“韩流”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三、韩国流行音乐推动“韩流”文化传播1. 音乐视频的传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K-Pop音乐视频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这些视频不仅展示了韩国音乐的魅力,还展示了韩国的风土人情、时尚文化等,为国际观众提供了了解韩国的窗口。
2. 偶像艺人的影响力:K-Pop偶像艺人凭借其出色的唱跳能力、亲和力和个人魅力,吸引了大量粉丝。
他们的成功故事、个人生活等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进一步扩大了“韩流”文化的影响力。
3. 跨国合作与交流:韩国音乐产业积极与国际音乐产业进行合作与交流,共同制作音乐作品,共享市场资源。
这种跨国合作不仅推动了K-Pop音乐的发展,还促进了“韩流”文化的传播。
四、韩国流行音乐对全球文化的影响1. 音乐风格的全球化:K-Pop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打破了传统音乐的界限,为全球音乐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
其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如电子音乐、嘻哈、舞曲等,使音乐更加多元化。
2. 时尚文化的传播:K-Pop艺人的时尚穿搭成为全球粉丝的模仿对象,推动了韩国时尚文化的传播。
同时,韩国的美妆、护肤等产业也借助“韩流”文化的传播,走向了全球市场。
3. 文化交流的桥梁:K-Pop和“韩流”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全球流行音乐中的文化多样性
全球流行音乐中的文化多样性音乐,作为一种跨越国界和语言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在传递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文化。
在全球范围内,流行音乐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听众。
而在这一领域中,文化多样性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文化融合与交流的历史。
从 20世纪初的美国爵士乐,到后来的摇滚乐、流行乐,再到如今各种风格层出不穷,每一种音乐类型的诞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以美国流行音乐为例,它融合了来自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多个地区的音乐元素。
爵士乐起源于非洲裔美国人的社区,其独特的节奏和即兴演奏方式深受非洲音乐的影响。
而摇滚乐则在融合了蓝调、乡村音乐等多种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强烈的节奏和个性。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美国流行音乐更是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欧洲的流行音乐同样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多样性。
英国的流行音乐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从披头士乐队到阿黛尔,他们的音乐不仅反映了英国的社会文化,也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元素。
法国的香颂音乐则以其浪漫的旋律和诗意的歌词展现了法国独特的文化风情。
此外,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流行音乐也都各具特色,融合了本国的语言、历史和传统音乐元素。
在亚洲,流行音乐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
日本的流行音乐产业十分发达,其音乐风格涵盖了流行、摇滚、电子等多种类型,同时还融合了日本传统的音乐元素,如能乐、歌舞伎等,形成了独特的“JPOP”风格。
韩国的流行音乐(KPOP)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其以强烈的舞蹈编排、时尚的造型和多元化的音乐风格吸引了众多年轻听众。
中国的流行音乐则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西方音乐的元素,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音乐文化。
非洲的流行音乐同样充满活力和魅力。
非洲音乐以其丰富的节奏和独特的乐器演奏而闻名于世。
在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中,非洲的音乐元素被广泛运用,为全球流行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
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在音乐文化的交融环境中,个性与共性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析音乐文化交融的现状,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个性与共性的表现和内在关系,并深入探讨音乐文化交融对个性和共性的影响。
音乐文化交融是全球化的产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多元化、丰富性的音乐图景。
这种交融现象在流行音乐、世界音乐等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这种多元交融的环境下,个性与共性的并存成为了音乐创作和接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个性与共性的表现和内在关系呈现出复杂多样性。
一方面,不同音乐文化之间的交融促进了共性的传播和普及,如对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音乐元素的共通理解。
这种共性为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提供了基础,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在音乐中寻找共鸣。
另一方面,个性则是音乐文化交融中的独特标识,是区分不同音乐风格、体现个体创造力的关键。
在这种环境中,共性与个性相互依存,共同塑造了音乐文化的多元化。
音乐文化交融对个性和共性的影响深远。
音乐文化交融促进了不同音乐风格的交流与借鉴,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元化的素材。
这种交流使得音乐创作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化背景,而是汲取不同文化的精华,形成独特的个性魅力。
音乐文化交融对音乐接受者来说,也增加了体验和感受音乐的多样性。
通过接触不同的音乐文化,个体可以在音乐中感受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情感,从而丰富个体的审美体验。
音乐文化交融对文化传承也具有积极意义。
在交融过程中,不同的音乐文化得以互相传播和延续,使得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传。
同时,音乐文化交融也为传统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使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得以更好地发展和传承。
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共性为音乐创作和接受提供了基础,个性则为音乐文化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色彩。
音乐文化交融对音乐创作、音乐接受和文化传承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音乐的多样性和多元性得以充分展现。
音乐学研究中的音乐文化多样性探索
音乐学研究中的音乐文化多样性探索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在音乐学研究中,探索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涉及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音乐表达形式和风格,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多元性和文化的丰富性。
首先,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上。
不同地域的音乐受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族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音乐文化。
例如,非洲的部落音乐以鼓声和舞蹈为特色,体现了非洲人民的热情和活力;而亚洲的传统音乐则注重内敛和平和的氛围,常常以古筝、琵琶等乐器为主导。
这些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丰富了人类音乐的表达方式。
其次,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还体现在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上。
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源远流长,承载着民族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例如,中国的古典音乐以古琴、二胡等乐器为代表,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西方的古典音乐则以交响乐、歌剧等形式为主,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庄重和浪漫。
每个民族的音乐传统都有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艺术风格,通过音乐传承和演绎,不仅使民族文化得以延续,也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还与不同社会群体的音乐偏好和创作风格相关。
不同社会群体在音乐欣赏和创作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偏好。
例如,年轻人更喜欢流行音乐和摇滚乐,注重音乐的节奏感和时尚性;而老年人则更偏爱传统音乐和古典音乐,追求音乐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社会群体的不同音乐偏好和创作风格反映了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角色的审美观念和文化需求,丰富了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在音乐学研究中,探索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通过对音乐文化多样性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音乐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语言,可以通过音乐交流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其次,音乐文化的多样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每个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避免将某种音乐文化视为优越或劣势。
音乐节的文化意义与经济效应
音乐节的文化意义与经济效应音乐节,作为一种集音乐演出、文化交流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社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欣赏音乐的场所,更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
从文化的角度看,音乐节是一种集体仪式,通过音乐的力量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分享共同的情感和价值观。
这种聚会不仅限于音乐的演出本身,还包括了艺术展示、手工艺市集、美食体验等多种元素,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文化空间。
这样的空间使得参与者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创新艺术,增进了对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
更重要的是,音乐节成为了地方文化身份的一种表达。
许多音乐节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通过展现本地音乐人才和传统艺术,增强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并有效地向外界宣传了当地的文化形象。
在经济层面,音乐节的影响同样显著。
它直接创造了就业机会,包括艺人、技术支持团队、后勤服务等多个方面。
间接地,音乐节还推动了本地的酒店、餐饮、交通、零售等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增长。
除了即时的经济效应,音乐节还对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有着长远影响。
成功的音乐节能够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目光,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在旅游业上产生持续的积极效果。
然而,音乐节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环境影响问题日益凸显,大型活动的举办往往伴随着噪音污染、垃圾过量等问题。
因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始被引入音乐节的组织中,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音乐节作为一个复合型的文化经济现象,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激活了经济活力,还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和地方形象的提升。
未来,音乐节如何平衡文化价值和经济效应,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组织者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消费意识的提升,音乐节有望在尊重地方文化、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继续扮演着促进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论西周音乐文化现象中的“兼容性”
促使西周音乐文化朝着高度繁荣前进,136中外音乐史的容人智慧。
由此也造就了其民间音乐的繁荣发展。
值得补充的是,西周的乐官制度在历史的洪流和社会形态的急剧转变之下已解体,以盲人乐师为主体的享有极高地位的乐官群体也随之瓦解,音乐从业者的地位由高峰一落千丈,从春秋时自称“贱工”至之后封建社会背景之下愈演愈糟,沦为生活在底层的艺人。
回首百年之前的西周,不仅更为感叹当时制度的超前与包容。
(四)容异——西周时期的对外交流从古至今,外交事务始终伴随着世界历史的进程,举足轻重。
若无被誉为“丝绸之路”开拓者的张骞,怎会将华夏文明传至西域,又怎会在西汉时期的古代中国,就出现从西域引进的石榴、胡麻、汗血马?便是这一来一往之间,迸发着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若无昭君出塞,怎会想象到往后几十年间汉匈两族的和睦与安宁?匈奴一族数年的战事得到终结,华夏民族的一统与兴旺也由此奠定……打开国门后的世界,逐渐呈现于世人的眼前,音乐文化的交流也在这来来往往之间,迸发着出源源不绝的生机与可能。
夏朝末年夷人和华夏部族之间的乐舞交流,可以视为现存有记载的古代音乐文化最早的一次交流。
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一条“丝路”将东方文明带到西方,西方的艺术家也将西亚文化带至长安;魏晋以著名的龟兹乐家苏祗婆为代表的歌舞伎乐交流登上舞台;更不必说曾被誉为“世界中心地区之一”的隋唐两朝,三百余年间不仅对中国、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更是缔造出让千年后的国人都为之向往的外交盛况——璀璨大唐,盛世难忘。
与此相对比,周代的对外交流并不具备极为重大的意义,但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发展状况,仍然值得把握与分析。
周王和贵族对于外国音乐所指定了将其加入本国祭祀和宴飨礼仪之中,其主要目的是借以炫耀自己政治势力范围之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客观方面促进了外国音乐的输入。
相传,周穆王作为一名喜爱音乐且喜爱旅游的君主,在其执政期间曾带领盛大的乐队外出游历。
游历过程中曾在阿富汗附近和与里海相连的黑湖边上举行了演奏会,还曾在一个叫漯国的国外为祭奠他死去的白鹿举办演奏会;返途路上遇到一位能表演傀儡戏的艺人,更是用自己的副车将他带回了本国。
古代音乐艺术的文化特征和表现手法
古代音乐艺术的文化特征和表现手法古代音乐艺术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和表现手法,通过音乐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一、古代音乐艺术的文化特征古代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音乐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和精神享受的方式。
古代音乐艺术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乐与礼仪相结合古代中国非常注重礼仪,而音乐则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古代宴请客人、祭祀祖先和举行各种典礼时,音乐常常与之相结合。
它不仅能增加仪式的庄重感,还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情感体验。
2.音乐与文学融合在古代中国的文化中,音乐和文学是一对不可分割的伴侣。
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被赋予了音乐。
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音乐与医疗相结合在古代中国,音乐也被应用于医学治疗中。
古代医学家认为,音乐能够帮助疗伤和治病,可以减轻身体和心理上的疾病。
因此,音乐被视为一种医学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古代医疗中。
二、古代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法古代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法非常独特,它通过乐曲的节奏和旋律,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思想,为观众带来丰富的艺术体验。
以下是古代音乐艺术的表现手法:1.以节奏来表现情感古代音乐艺术主要通过节奏来表现情感。
不同的音乐节奏可以表现出各种情感,如欢乐、悲伤、愤怒等。
例如,《渔舟唱晚》这首乐曲中,缓慢的节奏和低沉的旋律,严谨地表现了人们离别时的感伤和悲哀。
2.以旋律来表现思想古代音乐艺术通过旋律来表现思想,不同的旋律可以表现出各种思想和意境。
例如,在《庐山谣》中,悠扬的旋律和简朴的乐曲,深刻地表现了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和反思。
3.以乐器来表现情感在古代音乐艺术中,乐器也是表现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同的乐器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思想,如古琴可以表现出深沉、静谧的情感,而梆子则可以表现出慷慨、豪放的情感。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文化的人文内涵和社会影响
音乐风格知识:说唱文化的人文内涵和社会影响说唱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音乐风格,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作为一种青少年音乐文化,其内涵和社会影响值得探讨。
说唱文化的内涵包括音乐、衣着、语言、姿态等各个方面。
在音乐方面,说唱的音乐特色在于节奏感强、韵律感强、词语多且有节奏感,这使得说唱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衣着方面,说唱文化以街头文化为主,流行的装扮包括宽松牛仔裤、球鞋、帽子等,许多人认为,这样的穿着和说唱的音乐风格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语言方面,说唱文化中使用的俚语和口音不仅表现出身份认同,也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种表达自我和对抗、反抗的方式。
在姿态方面,说唱文化中表现出了反传统、反资本主义、反体制的态度,这种态度使得说唱文化更加具有争议性和魅力。
说唱文化对青少年群体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首先它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青少年流行文化,年轻人之间通过共同喜欢的音乐和文化交流,形成了一种团体感和身份认同感。
其次,说唱文化的社会影响还表现在了对于艺术和创造力的鼓励和支持,通过追求速度、歌词、节奏等音乐制作元素的突破,不断地推出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此外,说唱文化往往通过反体制、反传统的表达方式,对社会不公、歧视等话题提出了自己有力的见解和看法,为青少年思考社会问题、认知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然而,说唱文化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说唱歌词存在大量的辱骂、侮辱、性暴力、贩毒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和认知观。
其次,说唱文化中存在个别歌手所呈现的贩毒、犯罪等现象,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最后,说唱文化的部分形态与非正规文化、不良风气等结合,给社会制造了一定的困扰。
总体来说,说唱文化作为一种音乐风格,在内涵和社会影响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虽然说唱文化中存在的负面影响不容忽略,但只要本着科学、文化、健康的原则,让说唱文化在青少年流行文化中更好地发展,它将有力地帮助青少年塑造正面的人格特征和社会价值观。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音乐,是一种情感。
人高兴的时候会唱欢快的歌。
伤心的时候会唱悲怆的歌。
这都是我们心里的一种情感。
从而产生,创作,演唱。
等等。
这都是一种宣泄。
内心情感的宣泄。
正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这种满足。
所以要将不满。
憎恨,愉悦,兴奋等等情绪表达出来。
这种情感是由心而发的。
不仅如此音乐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欧洲古典音乐是欧洲文化的结晶。
欧洲人喜欢音乐,尤其喜欢古典音乐,就象咱们中国人喜欢唐宋诗词一样,并以此陶醉与自豪。
我把萨尔斯堡、维也纳和波恩三个城市之行叫做欧洲古典音乐启蒙之旅,在这片诞生古典音乐的土地上,追寻莫扎特、贝多芬、约翰.斯特劳斯等音乐大师的足迹。
踏入田园梦幻般的古老城镇,走进浪漫唯美的文化都会,无论你走在哪里,都迷漫在音乐的氛围之中,让我们对这种文化现象深受感动。
流行音乐也就是通俗音乐,流行歌曲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流行歌曲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息息相关,俨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尤其是90年代以后随著国家的政策开放,使得流行歌曲的内容形式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深入人心,90年代的流行音乐变化较广,并且与我们的生长背景较为接近。
然而流行歌曲不仅是艺术,也是娱乐、精神寄托,更是反应百姓生活的写实记录,甚至是大众思想、意识型态的指标。
音乐文化与其它的社会文化形态相比较有其显著的特性,如黑格尔的所说,音乐是一种完全消除空间性,无论在内心生活还是在表现方面都完全退回到主体性的浪漫型艺术。
音乐的中心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是主体性的,是一种完全感性的存在。
音乐以声波形式存在,随生随灭,通过对这种外在现象的双重否定,声音与内在主体性相对应,所以,适宜于音乐表现的只有我们完全无对象的内心生活,即单纯的抽象的主体性。
音乐是一种在时间中开展的艺术形式,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创造者的个性。
有人说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在音乐的王国里人可以象“上帝”一样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人说音乐就象是一种成人的游戏,在虚拟时空中人渴望自由的天性得以完全展现。
中国大陆当代新民谣音乐文化
关注新民谣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民谣音乐文化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未来可以关注新 民谣音乐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趋势,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性和发展前景。
加强新民谣音乐文律优美
新民谣的旋律通常比较优 美,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歌词真挚
新民谣的歌词通常比较真 挚,表达了人们对生活、 爱情等的真实感受。
演唱风格独特
新民谣的演唱风格通常比 较独特,能够给人留下深 刻的印象。
作品影响与价值评估
丰富了音乐文化
01
新民谣的兴起丰富了中国的音乐文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音
新民谣音乐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现象,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 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时代性
新民谣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
社会性
新民谣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社会现 象和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具有强烈的社会责 任感和文化内涵。
03
中国大陆当代新民谣音乐风格 与技巧
音乐风格分类
01
02
03
传统民谣风格
以中国传统民歌为基础, 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形成 具有民族特色的新民谣风 格。
新民谣音乐文化在中国大陆经历了从民间自发创作到专业化、商业化发展的过程,逐渐成为一种具有影响力的音乐文 化现象。
新民谣音乐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新民谣音乐文化对于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推动音乐产业的发展等方 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唐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唐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音乐文化也是如此。
唐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谈谈唐代音乐文化的发展演变。
一、音乐艺术唐朝的音乐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是音乐艺术的形式,也进一步拓展了音乐作为文化艺术形态的意义,最终将音乐带入到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去。
唐代的音乐艺术主要表现在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个方面。
宫廷音乐包括了乐舞、雅乐、徽音等多种形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雅乐。
正是由于唐代朝政繁荣,社会发展迅猛,皇宫书院、寺庙塔院均成为了音乐学问的重要场所,使得雅乐得以发扬光大。
雅乐作为唐代宫廷音乐的代表,具有严谨、庄重、富丽堂皇的特点。
而民间音乐则是乐舞和民间器乐两种形式,民间乐舞分为歌舞、舞剧、戏曲、杂剧等多种形式,而器乐则包括小唱、朗诵歌等。
二、乐器发展在唐代,乐器的种类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各种形状、大小、音色、演奏方法各不相同的乐器。
整个唐代,乐器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期,出现了许多新乐器,并对现有的乐器进行了改进,乐器制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唐代的乐器主要包括弦乐器、管乐器、膜鸣器、铜鸣器四大类。
其中,弦乐器是唐代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如琵琶、二胡和古筝等,这些乐器在唐代广泛应用于宫廷雅乐和民间音乐中。
而管乐器的主要代表是笛子、管清等。
除此之外,唐朝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乐器,如板胡、板鼓、二套等。
这些乐器的出现,丰富了音乐家们的创作空间,使其音乐艺术水平得到了更高的提升。
三、音乐教育在唐朝,音乐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音乐家们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和音乐艺术素养。
音乐教育主要分为宫廷音乐教育和民间音乐教育两类,其中宫廷音乐教育更为重视,但民间音乐教育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和关注。
宫廷音乐教育是唐朝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因为当时重视音乐的皇帝和世家都在宫廷中。
在宫廷中,音乐家们都是专业人才,具有相当高的音乐修养和艺术表现技巧,皇家将会对他们的音乐技艺不断进行考核和评估。
20世纪音乐风格多元化现象浅析
20世纪音乐风格多元化现象浅析【摘要】20世纪音乐风格多元化是音乐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这一现象。
首先分析了20世纪音乐风格多元化的原因,包括社会进步、全球化趋势等。
接着讨论了其对音乐产业和文化传播的影响,以及具体表现在不同音乐风格中的体现。
还介绍了20世纪各种音乐风格的特点,探讨了跨界音乐风格的发展。
总结了20世纪音乐风格多元化的重要性,强调了其对音乐创作和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并展望了音乐风格多元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20世纪各种音乐风格的多样性,以及其在当代音乐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20世纪音乐风格多元化、原因、影响、具体表现、不同音乐风格特点、跨界音乐风格、重要性、未来、20世纪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世纪是音乐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世纪,也是音乐风格多元化现象日益明显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音乐经历了千变万化的变革和发展,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相互影响,融合,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繁复多样的音乐文化景观。
20世纪的音乐风格多元化现象不仅在音乐的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表现出来,更是在音乐的表现形式,演出方式,音乐人士的跨界合作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这一时期的音乐世界中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也为音乐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20世纪音乐风格多元化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一时期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对音乐文化的影响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20世纪音乐风格多元化现象是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它对音乐领域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研究20世纪音乐风格多元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发展的历史轨迹,揭示不同音乐风格背后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
通过深入研究20世纪音乐风格多元化的原因和影响,可以拓展我们对音乐创作、演奏和表现的理解,促进音乐创作技术和表现形式的创新。
对20世纪不同音乐风格特点的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不同音乐形式的美学特点和表现力。
世界音乐文化的交融
世界音乐文化的交融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开始相互交融,形成了新的音乐风格和形式。
本文将探讨世界音乐文化的交融现象,并分析其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一、音乐文化的交融现象1. 跨文化交流的推动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不同地区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便捷。
他们通过音乐会、音乐节、音乐学院等渠道相互学习和交流,从而促进了不同音乐文化的交融。
2. 融合的音乐风格在音乐交流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音乐家开始尝试融合不同的音乐元素,创造出新的音乐风格。
例如,拉丁音乐与爵士乐的结合产生了拉丁爵士乐,印度音乐与西方流行音乐的结合产生了印度流行音乐等。
3. 跨界合作的增多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开始跨界合作,不同音乐风格的融合成为常态。
他们通过合作创作和演出,将不同的音乐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使音乐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二、音乐文化交融的影响1. 丰富音乐形式音乐文化的交融使得音乐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不同地区的音乐元素相互融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丰富了人们的音乐体验。
2. 促进文化交流音乐作为一种语言,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
音乐文化的交融促进了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3. 激发创作灵感音乐文化的交融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素材。
音乐家们可以从不同的音乐文化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更具创新性和独特性的作品。
4. 推动音乐产业发展音乐文化的交融促进了音乐产业的发展。
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和形式的融合,创造了更多的商机和市场需求,推动了音乐产业的繁荣。
三、音乐文化交融的案例1. 西方流行音乐与亚洲音乐的交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亚洲音乐家开始尝试将西方流行音乐元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例如,韩国流行音乐(K-pop)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其中融合了西方流行音乐的元素。
音乐风格知识:摇滚音乐的音乐特征和文化走向
音乐风格知识:摇滚音乐的音乐特征和文化走向摇滚音乐是一种深受欢迎的音乐风格,它以弹奏吉他为主,rhythm and blues 、民谣、流行等音乐元素的融合。
它的音乐特征和文化走向与许多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首先,摇滚音乐的音乐特征是坚决的反叛态度和强烈的个人主义精神。
它是对传统音乐规范的挑战,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批评。
它通过使用电子乐器,增大了乐队音乐的力度和音量,使其变得更具爆发性和震撼力。
此外,摇滚音乐注重歌词的表达,更多地关注文化和社会问题,和一些具有革命性的思想。
像The Beatles、Rolling Stones、Led Zeppelin等经典的摇滚乐队,他们的歌词通常是社会、政治和哲学的暗示、与大众文化现象的对抗等。
其次,摇滚音乐还有一种跨文化的性质,它被广泛认为是“在音乐中彰显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摇滚音乐就在美国和欧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而后,跨文化现象随着流行音乐的流行,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
这种跨文化现象不仅呈现在音乐中,同时也在服装、饮料、酒吧、俱乐部、餐馆等文化场所中取得了高度的发展。
再次,在反对官方文化的同时,摇滚音乐也继承了许多传统民间音乐的特质,表现了对本土风情的追求。
比如在美国的南方地区,乡村音乐、蓝调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元素都被摇滚音乐所吸收。
随后,这些音乐成为摇滚音乐的主要元素之一,如Chuck Berry所演奏的节奏蓝调、Little Richard所演唱的流行音乐和迪克戴尔所演奏的地方音乐最后,摇滚音乐通过其在流行文化中的地位,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文化现象,成为一种社会活动的象征。
其青年文化运动,就是青少年通过音乐和穿着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态度的一种手段。
展现着摇滚音乐中充满年轻的热情和活力。
总之,摇滚音乐在音乐特征和文化走向上有着巨大的影响。
它融合了西方的多个音乐元素,并积极批判现实和提出自身的态度和观点。
随着音乐界越来越多的革新和进步,人们相信摇滚音乐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向更广阔的领域,创造更加有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现象
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现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社会音乐教育发展也呈现出了一些特定的现象。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一、多元化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对音乐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音乐,而音乐教育的形式也愈加多样化,如学校音乐课程、民间音乐团体、音乐学校及各种培训班等。
此外,音乐教育中注重多元化也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二、普及化随着社会音乐教育的推广和普及,各社区、城市也开始建设音乐教育和文化设施。
除了传统的音乐大学、音乐学院之外,越来越多的音乐学校、艺术培训机构也开始涌现。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音乐的认知和需求也越来越普及化。
三、商业化社会音乐教育发展也存在着商业化的倾向。
随着生活水平、经济水平的提高,大大小小的音乐培训班、音乐学校也越来越多。
其中有些机构只单纯追求利益而不注重音乐文化本身,导致质量参差不齐。
这使得音乐教育的商业化越来越突出,需要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监管。
四、网络化网络化是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发展现象。
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音乐学习更加可行和便利。
各种音乐培训班、音乐学校也开始通过网络进入人们的生活,网络音乐教育正在成为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渠道。
这种方式让人们可以在家里通过网络与全国各地的音乐教育场所进行学习交流,可以说是音乐教育开拓了新的领域。
五、跨文化特色音乐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更加明显的跨文化特色。
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音乐习惯之间的交流合作愈加密切。
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音乐家来到中国讲课、表演,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人走向世界。
这些互动和跨文化的合作,不仅在传统音乐上,也在现代音乐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综上所述,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普及化、商业化、网络化和跨文化。
这些现象的出现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注重如何平衡其中的利弊,推动音乐教育的长远、稳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世界是一个人类思想相互影响日趋明显、文化相互交流日益频繁的信息社会,体现在音乐文化上就是艺术表现形式不断更新、新的音乐语言不断产生,人们的欣赏习惯也发生着改变,这些都体现出文化合成现象在音乐文化中的作用。
在今天,音乐文化合成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如此多种多样,异彩缤纷,以至于人们很难对这一社会现象有清楚的认识。
在眼前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有的被人们所接受而广为传诵,有的却如昙花一现再无声迹,它们的优劣成败是否有一个标准?音乐文化合成现象在音乐文化发展中起怎样的作用?它作为整个社会文化合成现象的一部分有什么特殊之处?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它把握它?这是在当今社会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急需我们解决的一个问题。
音乐文化与其它的社会文化形态相比较有其显著的特性,如黑格尔的所说,音乐是一种完全消除空间性,无论在内心生活还是在表现方面都完全退回到主体性的浪漫型艺术。
音乐的中心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是主体性的,是一种完全感性的存在。
音乐以声波形式存在,随生随灭,通过对这种外在现象的双重否定,声音与内在主体性相对应,……所以,适宜于音乐表现的只有我们完全无对象的(无形的)内心生活,即单纯的抽象的主体性。
音乐是一种在时间中开展的艺术形式,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创造者的个性。
有人说音乐的魅力就在于在音乐的王国里人可以象“上帝”一样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人说音乐就象是一种成人的游戏,在虚拟时空中人渴望自由的天性得以完全展现。
但是音乐毕竟不是孩童的游戏,它要与大众产生共鸣,就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可理解性,不能躲在封闭的自我中孤芳自赏。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必然具有社会性。
在音乐作品中,通过音符的种种排列组合产生千变万化的旋律形态是其构成乐曲的主要手段,这与最具社会性的语言有相似之处,我们常常提到“音乐语言”,与语言中的音素一样,音乐的表现赖于乐音之间的相互关系,音符本身并无任何意义,二者都有约定俗成的、具有符号意义的成分。
但是音乐与语言在本质上无疑存在许多差异,语言通过它的发音层次使人产生隐藏于发音层次之后的所指的概念,语言作为一种符号体系可以用不同的言语组合方式表达相同的一种思想,然而在音乐中却做不到这一点,在音乐中没有同词汇相应的发音层次,“音乐并不是事物的表现,而是事物本身”。
音乐具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它直接做用于我们的感官,无须言语的帮助就具有某种程度的可理解性,我们可以欣赏在几百年前创作的音乐作品,也可能为从万里之遥的异帮传来的无词歌而感动涕零。
另一方面,各民族音乐之间的差异是如此之大,文化传统的不同导致音乐形态、音乐审美等诸方面的千差万别,我们不能肯定从我们嘴中唱出的异域民歌有多少是“原汁原味”,抑或只是从自我文化背景出发的“加工”。
音乐文化现象的这种特殊性,使我们认识到如果说音乐是一种“世界语言”,它必然有为我们所能理解的基础。
首先,我们把注意力集中于它与人类心理结构的特殊关系上。
钱钟书先生说,音乐不传心情而示心运,仿现心之舒疾、猛弱、升降诸动态。
在某种程度上音乐对于听众的意义是通过听众自身的感情与音乐所引起的感受之间的相似性所引发的。
“心声相和”,这使得我们把对音乐文化合成现象的研究的起点置于作为主体性的人所具有的共时性心理结构上。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J.皮亚杰对于心理学共时性结构的发生学研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性。
皮亚杰对心理学结构的研究始于对“格式塔”学派整体性的关注。
格式塔学派在当时物理学与现象学的影响下,提出“场”概念,他们认为在心理感知中,知觉的整体性是处于第一位的规律,也就是说,在其知觉所感知的对象中,不单其组成部分有各自的量值,对象整体还有其作为整体的独立的量值。
我们对于音乐作品的感受就是这样,我们可以把一个旋律移到另一个调上,虽然每一个相对应的音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但我们感觉还是相同的旋律。
在皮亚杰的实验研究中,构造论在他的心理结构发生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坎农(Cannon)提出“体内环境恒定”的概念,即整个有机体的自身调节作用,平衡作用成为主体心理结构产生的关键。
皮亚杰通过对儿童心理学几十年的研究,认为心理结构并非是预成而是有发生过程的,是在反映抽象和体内平衡功能的共同作用下,由历时性逐步发展为共时性结构的。
据皮亚杰的研究,人具有一种表现为本能活动的原始“格局”,这种原始结构通过遗传基因得以代代相传,在婴儿的成长阶段中,这种原始结构在两方面得以一步步发展,一方面是原始结构在自身的平衡作用下不断丰富自身结构,即通过人在婴儿时期的“动作普遍协调作用”把多个较简单的动作“嵌合”为一个较复杂的动作,以同化作用的形式纳入本体结构。
另一方面,是由于来自于外界,婴儿感觉到新鲜的刺激,通过感官的多次接触纳入自身结构,这个被称作“再生同化作用”的过程在婴儿身上表现为不断的重复某个动作、某种行为。
人作为有机体,其结构的产生过程就是这样:通过同化作用把外界刺激抽象化,从而纳入自身结构,同时体内平衡作用使原有结构发生改变,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的结构。
如此一步步循环发展,于是形成动态的、具有逻辑运算的结构体系。
我们可以看到:在人类本体结构中,有机体的自身调节作用对于心理结构的产生和发展起关键性作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与生俱来的平衡感就来源于此。
在人的自身调节作用中,又以节奏感为要。
节奏是以建立种种对称性和重复为基础保证其自身调节作用的。
在音乐文化现象中,乐音可以说是人对自然界大量存在的音响的主动选择,节奏作为乐音的组合形式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不具备固定音程与旋律的原始部落中最普遍存在的音乐表现形式就是节奏(格罗塞《艺术的起源》)。
人的心理结构在平衡作用下不断发展,作为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的音乐表现形式也不断完善,音乐成为唯一可以反映人类丰富细腻的心理变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这种意义上,心声得以相应。
这种与主体音乐体验密切相关的结构可以称之为音乐文化结构体系中的核心结构。
由于核心结构的存在音乐具有了可理解的基础,并且在相当程度上使音乐具有了为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可比拟的魅力。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朴素的美特别真实”。
一位著名华裔音乐家在旅行途中听到一首由当地土著人用一种非常简陋的乐器演奏的一首当地歌谣,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为什么如此简单的音调竟有如此大的震撼力?以至后来他说:如果哪怕我对我的演奏有一丝的怀疑,我都会想想我所听到的这首歌,于是一切疑虑就都会消失(大意如此)。
正是音乐与我们心理结构形态的对应关系,使我们体验到由音乐中孕育的生命感所引发的深刻感动。
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一首音乐作品能在多大程度与深度上体现这种音乐与心理结构的对应关系,成为判断这首作品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之一。
我们以上讨论的是指在认识论主体的前提下,个体的普遍心理结构与音乐的相互对应性。
在现实中只具有这种“核心结构”的个体是不存在的,人只能生活在社会中,成长于某一民族的特定环境下。
音乐文化必然反映出其社会性与民族性。
音乐文化现象中所体现出的民族性是在本民族组成成员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在人的思维模式形成过程中,社会因素与历史因素起主要作用,个体发生属于种系发生或社会发展的范畴之内。
一个民族一般有其特定的生活地域,有其相对稳定的风俗习惯、心理素质,有其共同的语言环境等。
作为具有社会主体性的人,民族性影响必定与其音乐文化的心理核心结构发生相互作用,二者在产生过程中无疑有先后的顺序,但是它们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共同构成音乐文化合成体系中的具有共时性的结构。
在我们所关注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合成现象中,把讨论范围设定在以汉族为主的文化圈内,在这个文化圈内又可细划分为南方北方东部西部等不同的文化区域,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异,又有共通之处,相互之间进行着广泛的交流。
在大的方面来讲,几千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深深融入到个体心理结构中,讲求中正平和,中庸之道是中华古典传统音乐的共同特征。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于意象的追求也是艺术传统之一。
中国的水墨山水的写意性、留白。
音乐中的古琴曲,要求体现一种弦外之音,音乐表达要留有余地、对于韵的追求etc.这些体现在音乐文化中都产生某种张力,形成我们中国人特有的音乐文化品味与欣赏习惯。
在另一方面,地理自然环境也对音乐文化产生不同的影响,地处黄土高原的西北,沟壑相连,人们站在山头之上高声喊话,演变为山歌高亢激越。
在南方水土资源丰富的鱼米之乡,家户相连,生活富饶,产生的歌谣委婉细腻。
从语言的角度来说,语言,特别是指方言,对于音乐文化也有不可低估的影响,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是人类思维的载体。
语言的音律、音调以及语气等诸方面都对人们的音乐思维音乐表达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各剧种的曲牌曲调中由于与唱词声调的密切关系,这一点体现的尤为突出。
戏曲音乐转而又对地方音乐创作特色产生很大影响,关于这一点是非常显著,不容忽视的。
不同的语言、环境、心理因素对于音乐文化的影响还可以再细分,它们通过处于特定民族中的个体所具有的调节作用纳入到音乐文化现象的整体结构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相对稳定的具有自身调整性的转换结构体系,形成具有民族性的音乐文化心理结构。
音乐作品在被大众普遍接受的同时在人的心理结构中就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性,在不同的层面上具有相当的符号功能。
例如在普遍心理层面上,大调性的明朗辉煌,小调性的柔美忧郁,上行音阶力度感的增强,下行音阶力度感的衰减。
在社会心理方面,如在秦地的秦腔音乐中,苦音音阶构成的旋律给人的感觉深沉激越,欢音音阶构成的旋律给人的感觉明朗欢快。
等等。
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不同民族的人在音乐文化结构中表现出多样性。
在西方具有崇尚理性思考的文化传统下产生的歌剧艺术中,很注重舞台道具的写实性。
列维—施特劳斯讲到他在小时侯观看瓦格纳歌剧演出时的情景“瓦尔基丽乘着罗马式小型战车在斜面上滚动,表示马队的行进;发出很大的噪音”。
在我国的戏曲表演中恰恰相反:挥鞭马儿行,抬脚上楼梯,操桨船就走,数人抵千军。
民族间的音乐文化差异是相当明显的。
民族性体现于音乐中使具有相同、相近音乐文化结构的主体具有相似的音乐感受。
比如说,一位生活在八百里秦川受到过良好专业音乐教育的音乐工作者,他能够欣赏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也能够体会到德沃夏克、巴托克音乐中具有的民族性风格,但是也许一首简单的陕北信天游却更能触及他的内心深出,使他深深感动。
谈到结构就不能不谈到功能,在系统的整体中,结构与功能是对立统一的一对范畴。
结构决定着功能,功能是结构的表现,结构对功能有反作用。
结构是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功能是外在多变的。
结构比较保守,功能比较活跃,二者是辨证统一的。
可以说,功能是结构通过时间的种种表现。
二者体现了共时性与历时性的关系。
在一定社会背景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体现为价值取向,强迫个人接受。
共时性的结构在某一时间中通过结构的功能作用以价值尺度为标准形成特定的整体结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