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声声慢》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

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完美版

《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想】1、学生是主体。

让学生充分调控课堂流程,不仅让学生按教师的计划进入课堂学习,而且让师生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教师的作用主要表达在备课上,备好教学资料,备对教学的独特理解。

2、朗读是主线。

分四次读:一读,读准音,理解文意;二读,读出感情,说出感受;三读,读出意蕴,培养语感;四读,开声朗读,放胆评点。

3、体验是主导。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语言积累与生活常识,丰富语感,培养语文素养。

4、实践是主旨。

注重语言实践运用。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大家在初中时学过《如梦令》吧?生:学过!师:那它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生:李清照,南宋的。

师:大家还知道关于李清照生平的一些什么知识呢?生1:她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词人。

生2:她是婉约派的词人代表。

师:是的,由于中国文坛几千年的历史都是男性为主,而李清照能在中国的文坛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确实是一位女中豪杰。

今天我们来学习她创作的一首词——《声声慢》。

(师板书课题、作者)师:我们学习古诗文必须反复诵读,直到能背诵。

古人言“诗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对,不诵读就难以领会文章的意蕴。

这一课我们就通过反复诵读来学习《声声慢》。

读第一遍,要求结合注释读准音,并弄懂大体意思。

读完后,存在疑问的,可以与相邻的同学商量,定不一来的,请提出来。

(学生读,师板书:一读,读准音,理文意。

)……师:大家读过了。

用两分钟时间理清大意。

……师:有什么问题吗?生1:黄花是什么花?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生2:黄花指菊花。

师:从哪里看得出是黄花?生2:秋天的黄花大都是菊花。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秋天呢?生3:“咋暖还寒时候”这正是忽暖忽寒的秋天时节。

师:是这样的,还有其它问题吗?生:“怎一个愁字了得”是什么意思?师:你明白其中字面的意思吗?生:大意是一个“愁”字怎能概括得了?师:这既是词人的感叹,又是词人的自问,你是不是觉得有些自相矛盾?生:对。

声声慢课堂实录

声声慢课堂实录

声声慢课堂实录声声慢》课堂实录一、组织教学教师:上课! 同学们好!课前运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毛宁《晚秋》)和李清照图片,营造课堂气氛。

教师导语:靖康之乱,风云突变,国仇家恨,霜雪共寒。

她用笔抗争,化愁为美,留下千古绝唱。

-- 她,就是南宋才女李清照。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尘烟,走进李清照《声声慢》,寻觅这位乱世的美神,细细地品味一代才女的满腹愁情。

(学生自读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用白板展示标题)二、检查自主学习教师:出示幻灯片,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学生回答加点字注音。

戚戚(q i)乍暖还寒(zh a hu印)将息(ji mg x i)憔悴[qi do cu 1)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教师:学习课文前,我们先要了解作者生平。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婉约词代表。

她的一生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早期生活优裕,婚姻美满。

前期的词大多数写自己伤春惜春、闺中相思。

例如《醉花阴》。

晚年经历国破家亡夫死孀居的重重打击,后期作品词风哀婉凄凉。

《声声慢》就是她晚年凄凉之作。

四、整体感知教师提问:这首词朗读时该用什么语调?学生:低沉、缓慢、哀伤。

教师:对。

下面大家用低沉缓慢语调诵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压住韵脚。

想词人所想,思词人所思,读出词人满腹的愁怨。

2教师:哪位同学能为大家示范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做好点评准备。

学生:范读课文。

教师:谁能点评一下她读得怎样?学生:语速太快,没有把握住作者情感。

教师诵读指导:前三句读出悲痛、哀伤,要读得跌宕起伏。

怎敌他/ 晚来风急!”应读得急切快速。

“点点滴滴”:字字血泪,读得一字一顿,。

“愁”字重读,“了得”轻声读出,读得哽咽。

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掌声)教师:大家再次诵读诗歌,把握词人情感。

哪位同学能再为大家示范一下?(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酝酿感情。

学生再次范读,教师带头鼓掌。

教师:这位同学读得声情并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教师提问:词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抓词眼)学生:愁。

李清照《声声慢》课堂实录

李清照《声声慢》课堂实录

李清照《声声慢》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熟读本词,感受婉约词风,了解李清照其人。

2.抓住本词用词的特点,体会词人的思想情感。

3.运用上个单元诗歌鉴赏的方法来鉴赏本单元的词章,学以致用。

【课前预习】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其人其词其风格。

2.熟读本词到背诵,且能默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知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写得吗?生:是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师:很好。

李清照是谁呢?哪个同学能给同学们讲讲?生: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

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著名学者,母亲也有工于文章,李清照从小就有文学艺术方面的才能。

18岁和太学士赵明诚结婚。

靖康之变后南下孤苦晚年。

师:在《夏日绝句》中,借古讽今,用项羽不肯过江东来讽刺当朝懦弱无能苟且偷安的君臣,全诗慷慨激愤。

她的诗作一般是阳刚豪放,而她的词作却委婉含蓄,如今天要学习的《声声慢》,和《夏日绝句》一样反映的是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的愤怒,看看在词作中怎么含蓄地表达的。

师:下面让我们带着李清照的情感集体朗诵一下。

二、放名家诵读材料,感受在情感把握的诵读中体会词作者的情感。

生:(略)师:非常好!说明同学们课前预习功课做得很足,但情感中把握不是很好,也许是齐读的原因,情感很难凸显。

下面,我们听听名家的朗诵,从中体会情感,找出自己的不足。

(放录音)师:和我们比较,怎样?生:好!师:表现在哪里?生1:我感觉到了浓浓的愁苦之情。

生2:老师,读后我感觉作者描写的景都不好,有点灰色。

生3:是的,我发现在情景的把握上还是不很好!师:同学们觉得呢?生:是。

师:同学们的感觉很棒。

词有上下两阕,同学们,一般而言,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让我们看看本词中有哪些景?写了哪几个场景?三、将诗歌表现手法学以致用,抓方法,披愁情。

生:描写的景有:满地的黄花,梧桐,滴落到黄昏的细雨。

①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④⑤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课堂实录及优秀教学反思

《声声慢》课堂实录及优秀教学反思

《声声慢》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中学语文论文《声声慢》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一.导入,创设情境,渲染情绪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先自由地出声读一遍。

(师板书课题、生朗读)师:你读出了什么?生1:这首词充满了愁绪。

生2:给人的感觉是女主人公特别的痛苦与感伤.师:写“愁”的诗句能回顾一下吗?生(齐):能。

生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他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生2: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生3:李煜《虞美人》中写国破家亡之愁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同学们,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愁”是一个永恒书写的主题,在李煜的笔下,愁是一江向东流去的春水;在李清照的笔下,又是船上点点滴滴的忧思;在李白的眼里,此时愁不仅从水上到了船上,又到了天上,是一轮明月,那么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有关愁的一首诗词,到底“愁”在哪里?又是如何写“愁”的?(师出示目标:1.涵咏字句,感受本词凄美的意境。

2.鉴赏意象.)二.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凄美的意境师:李清照这首《声声慢》“字字含愁、声声是愁”,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读出这种味道。

(师为学生配乐、学生自由读,师指导)师:谁愿意给大家朗读这首凄婉哀切的《声声慢》?(每个组都有学生举手示意,师找了一个平时回答问题不太积极的同学朗读,让其他同学评点。

)生:朗读得字正腔圆,但感情不够饱满.师:那你能朗读出感情吗?(学生笑)生:试试吧。

(读后,学生鼓掌,其他学生评点)生:有一种如泣如诉的感觉,感觉她就像李清照。

(众笑)生: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同学评点很好,是呀,我们要想读好一篇诗词,必须融入作者的生命。

三.冥想,品读愁情,解读手法师:找出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句子。

生:两句分别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师:我们先看看诗歌开头直接写愁的诗句有什么特点?生:运用了许多的叠词。

《声声慢》教学实录

《声声慢》教学实录

《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师:上课前,大家来听一首歌(播放沙宝亮唱的《暗香》)……听了这首歌,大家一定可以脱口说出它的名字吧?生(异口同声):暗香。

师:对,那么,听完了,大家觉得这首歌给你怎样的感受?生:悲(伤感、忧伤)。

师:那大家再看看,今天我们要学的词七首中,哪几首词整体风格上也给我们“悲”的感受?生:(异口同声):《虞美人》《雨霖铃》《声声慢》《扬州慢》。

师:你们为什么能这么快做出判断?生:每首词中有文眼句。

师:你能读出来吗?生:《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雨霖铃》中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声声慢》中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扬州慢》序言中有“黍离之悲”。

师:找得好。

通过文眼句我们可以判断出一首词中的感情基调。

那么,大家认为哪首词中传达情感的意象与你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更为接近?生:《声声慢》。

师:为什么?生:《虞美人》是故国之思,雕栏玉砌是他个人的经历。

《雨霖铃》都门畅饮,长亭送别亦是古人特色的送别。

《扬州慢》写的是扬州,不了解这个地方有什么历史,很难体会“黍离之悲”。

而《声声慢》用的是“寒暖、淡酒、晚风、雁过、梧桐、细雨、黄昏、天黑等意象,这些事物都是平常可看见可感觉的,所以,我认为最接近我们生活的是《声声慢》。

师:那好,我们就从与我们生活最贴近的《声声慢》开始步入宋词,步入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首先来读一读,它的基调是刚才我们说的“悲”、“愁”,那我们该怎么读?生:低沉,加上慢词本身就有舒缓之意,所以应读得低沉缓慢。

师:那么,大家边读边体会,找出你认为最能叩击你心门愁绪的,最能引起你情感共鸣的句子,谈谈理由,并说说它让你想起了什么相关的故事、诗句或歌曲,它们是用什么意象来传达情感?生: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句正是作者孤独之情的表现,这与朱淑真《减字木兰花》中“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所表现的情感有相似之处。

声声慢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

声声慢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

•[阅读次数:134]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把握意境,体验情感,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

2、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后期作品的别样愁情。

教学方式:诵读品悟情感体验探究学习 ...•声声慢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阅读次数:200]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的人生际遇及词的风格,体会其作品中的别样愁情 2、背诵全词,把握通过意象分析情感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艺术的熏陶以及积极的人生观和思想的引导教学重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境,体验情感教学难点&n...•《声声慢》有效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高一必修四)[阅读次数:252]高一语文备课组邱景【设计理念】1.以新课标要求为依托。

新课标提出鉴赏古典诗词的要从如下方面进行:在了解作品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和理解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独到的思考;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阅读次数:2615]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品读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2.技能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绪的丰富内涵。

3.情感目标:体会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作品的影响。

教学重点品读意象,把握作者情感;解析词人愁绪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作品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阅读次数:870]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品读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2.技能目标:深入解析词人愁绪的丰富内涵。

3.情感目标:体会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作品的影响。

二、走近词人李清照,(1084-约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留有作品集《漱玉词》。

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南渡是李清照?..•《声声慢》教学实录 (苏教版高一必修四)[阅读次数:1340]教师:上虞丰惠中学刘建松班级:高一(7)班师:她的存在是一段永不磨灭的传奇,在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是个另类。

《声声慢》课堂实录

《声声慢》课堂实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组讨论
分组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成小组 进行讨论。
讨论主题
讨论主题紧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 深入探讨。
讨论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提出建议。
课堂展示
学生准备
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展示内 容,可以包括演讲、PPT 演示等形式。
展示过程
学生按照抽签或教师指定 的顺序进行展示。
05
课后作业
词牌创作
总结词
通过创作词牌,学生能够加深对词的结构和韵律的理解 ,提高诗词创作能力。
详细描述
学生需根据《声声慢》的词牌要求,创作一首新的词作 。教师需指导学生理解词牌的韵律和结构特点,并鼓励 他们发挥创意,写出有自己风格的词作。
阅读拓展
总结词
通过阅读与《声声慢》相关的文献资料,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首词的背景、含义和影响。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作 多写个人情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
词中叠词的运用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如“寻寻觅 觅”、“冷冷清清”等,增强了词的 音韵美和表现力。
学生反馈
01 学生普遍认为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对其 中的意象和叠词运用印象深刻。
02 部分学生对于词人李清照的生平及时代背景不太 了解,希望老师在讲解时能更深入地介绍。
引导学生欣赏《声声慢》 的音乐美,包括音韵、平 仄和节奏等方面。
02
课文解析
词牌介绍
01 词牌定义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格 律和韵脚要求。
02 《声声慢》
属于词中的慢调,多指宋代柳永创制的慢词。
03 特点
节奏缓慢,多用叠字、叠句,以抒发词人深沉的 情感。

《声声慢》课堂实录

《声声慢》课堂实录

《声声慢》课堂实录沈燕一、导入新课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这支女儿花,就是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

她是婉约词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今天我们学习她的婉约词代表作《声声慢》。

二、初读全词,整体感知学生朗读师:首先想请一位学生朗读一下这首《声声慢》。

请大家用掌声鼓励他的自告奋勇。

教师示范朗读师:普通话标准,音色很好,语感不错,语速适当,有节奏感,但是还得注意轻重音,比如“更”“愁”,注意停顿和延长,下面由我来朗读一遍。

找出词眼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在朗读中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点拨:词眼,能够揭示全词主旨的字可以称之为词眼。

三、再读全词,学习手法,分析意象析叠字,品愁情(1)分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字的表达效果。

师:词眼是愁,那么,词人是怎样写愁的呢?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叠字写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果把它改成“寻觅、冷清、凄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吗?生:叠词有节奏感。

生:感情舒缓。

点拨:叠词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师:“寻觅”“冷清”“凄惨”写作角度有什么不同?点拨:寻觅,是动作,若有所思,寻而不得,寻觅无果,心情不宁,怅然若失。

冷清,是环境,寂寞冷清,孤单寂寥,形影相吊。

凄惨,是心理,凄凉惨淡,悲惨愁苦。

这三组叠词为全词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

(2)探究学习。

师:叠字在诗词中颇为常见,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含有叠词的古诗词。

生:临行密密缝。

密密,动作,意恐迟迟归,心理,表达母亲对儿子深笃之情。

生:粒粒皆辛苦。

粒粒,粒粒粮食,滴滴汗水,农民辛苦,珍惜粮食。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尖尖,蜻蜓荷叶相依相偎,生机勃勃,和谐美好。

生:蒹葭苍苍。

苍苍,茂盛深色的样子。

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离离,萋萋,青草茂盛的样子。

对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课堂实录

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课堂实录

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课堂实录李清照《声声慢》公开课课堂实录《声声慢》这首词中,李清照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满含凄苦情堪称千古绝唱。

今天,小编跟大家分享声声慢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声声慢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师:上课(师生问好)师: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奇女子,她凭一份清高、一份脱俗,独步词坛,光耀千秋。

她半世孤苦,却心细如尘;她一生坎坷,却经意执着。

她用七十年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千万代流传的妩媚和凄婉。

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读她的名篇《声声慢》(放幻灯片:李清照的图片。

板书:读)我们先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一下(指名同学读),初味词情。

(放幻灯片:一、初读:初味词情)生读。

师:好,请坐。

请这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我觉得他刚才读出了词人当时的一种很愁苦、很凄凉的感情。

师:嗯,读出了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什么?生:凄凉的,愁苦的。

师:凄凉的,愁苦的。

很好!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放幻灯片:愁)生:“凄凄惨惨戚戚”。

师:“凄凄惨惨戚戚”,要读准。

很好!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问题?生:很好。

师:读的可以?这位同学的评价是不错的。

还有一点大家注意,在下片,“独自怎生得黑”,大家齐读一下,一二!生齐读。

师:这个“得”是轻读呢,还是重读?(生小声讨论)师:这个“得”不是助词“得”,我们看一下注释是什么,“得”可以解释为什么?生齐说。

师:嗯,“独自怎生得黑”,所以我们应该怎么读?感觉一下。

生齐读这一句。

师读“独自怎生得黑”。

师:这位同学已经读出了愁,虽然味还不浓。

好,大家在齐读一下,看看能不能加深一下“愁”字。

生齐读。

师:好。

再请一位同学说一下感受。

(指名同学)你听我们刚才齐读得怎么样?生:比刚才要好。

师:嗯,好一点,那么还有要改进的地方。

那么如果要一首诗词的情感读准读透,还应该怎样?生:还要了解这首诗的内容。

高二语文《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

高二语文《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

高二语文《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高二语文《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高二语文《声声慢》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音乐起:《秋日私语》)诗歌是情感的精灵,是美神的骄子,是灵魂的造化,是人文精神不倦的歌手。

它流光溢彩,倾国倾城。

三月桃夭、七月流火,呦呦鹿鸣、瑟瑟秋风,大江东去、冷月无声。

一串串鲜明的意象,一曲曲动人的歌谣。

在众多的诗人中,我偏爱易安一人。

当我回望千年的天空,总会想起那个在秋风秋雨中寻寻觅觅的美丽身影。

本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两宋,一起解读乱世美神李清照的《声声慢》。

二、听朗读,整体感知,说出最初感觉。

找出定下全诗情感基调的句子。

师:请用一个字说出对此词的感觉。

师:你认为哪句词定下了全诗的基调?三、知人论世,探究诗歌开篇情感美探究1:诗人到底在寻觅什么?寻觅到了没有?内心感觉怎样?怎样用声音传达?请小组代表把探究的结果和大家分享。

生1:我们小组通过认真查找资料和细心探讨,认为这是词人南渡后的作品。

“寻寻觅觅”时,李清照已国破家亡夫死。

词人可能在寻觅往日欢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

所以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若有所失的感觉。

生2:我们小组通过查找她的后半身经历和诗词文章,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三样东西。

一是觅国家民族的前途。

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

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他们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

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

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

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

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

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

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

三是寻觅自身价值。

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声声慢》课堂实录

《声声慢》课堂实录

《声声慢》课堂实录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侯秀华《声声慢》课堂实录辽宁省朝阳县柳城高级中学侯秀华教材分析《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训练的重点是鉴赏中国古典诗歌。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的作品,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展现了深入灵魂的孤寂与凄戚。

教授这首词时,可抓住其抒写愁思的特点,利用网络环境,采取多媒体手段,注重朗读和鉴赏两者的结合,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品读当中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情意真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的心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重点抓住情感意味浓的字、词、句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在创作中是如何建立语言与情感间的联系的,把握词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网络环境与课堂教学整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感受女词人委婉含蓄、深哀悲戚的精神世界,感受其词作婉约清秀、情味真切、语言清新自然的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首先,利用网络环境,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采用语言勾勒或者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知人赏词,从而走进词人的情感世界。

其次,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鉴赏本词,培养学生独特、细腻的情感及审美体验。

通过物象、意象到意境,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

一般愁字别样情_半世漂泊感生平——李清照《声声慢》教学实录

一般愁字别样情_半世漂泊感生平——李清照《声声慢》教学实录

案例采撷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李清照《声声慢》教学实录文|党金娥一、课前教学任务设计(教师借助PPT,在课前创设任务情境)师:同学们,下周我们将开展《诗词美如画经典咏流传》校园活动,我班将以《声声慢·寻寻觅觅》为主题,创作舞台剧剧本。

本次教学任务如下。

(一)课本剧舞美设计任务要求:同学们,请根据本次内容和所学的古诗词知识,选择适合的材料设计舞台剧的道具,营造出符合《声声慢》词意境的舞台氛围。

同时,结合词人李清照的生平事迹,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内容和作者的情感,相应地设计人物的服装。

(注意:你们可以自由发挥,但是要有理有据。

)(二)课本剧脚本设计任务要求:同学们,请深入理解本首词内容,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状态,并运用舞台剧的表现手法设计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以此来刻画词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如可以运用独白的方式。

(注意:在脚本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如何通过表演者的动作、语言精准地表现出词人的心境与情感变化。

)(三)课本剧背景音乐选择任务要求:同学们,请细心阅读本首词,结合其中所表达的人物情感和故事氛围,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音乐,以起到烘托的效果。

(注意:背景音乐是通过旋律、节奏以及音色等多种元素,从听觉方面起到烘托和渲染的效果,可以引导观众走进诗词所描绘的情境,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选择的音乐一定要符合情感需求。

)二、课堂导入师:她是北宋词坛上一朵绚烂的花,她有着美丽的忧愁与过人的才情。

她如一棵灵秀之木,早慧萌生。

她提笔写下欢乐离愁,她笔下的文字传达着“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深深的相思之愁,同时也表达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精神。

那么,大家猜猜,这位杰出的女性是谁呢?生(齐声说):李清照。

师:我们曾经一起学习过李清照的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哪位同学还记得这首词的内容呢?它传达出李清照当时怎样的情感呢?生A:《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描绘了李清照童年时的游玩场景,带有词人对美景、趣事的深刻回忆。

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实录

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实录

3《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实录《声声慢》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品味意象,学习手法。

2、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品味意象,学习手法;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这样一个人,她是“沉醉不知归路"而“误入藕花深处”的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她是“一种相思"消得“人比黄花瘦”的那个深情妇人;她还是国破家亡后的那个“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的苦命词人。

她就是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今天我们就穿越历史,跟随她的这首《声声慢》走近词人的心灵深处。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诵读这首词。

注意:(1)读准字音(2)读清节奏(3)初步把握情感2.一位学生诵读全词,其他同学注意听,读的字音节奏是否准确。

3.另一位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4.思考: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这种情感?愁(老师板书)“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三、品感情师:这些悲愁从何而来呢?让我们看看命运在李清照身上烙下怎样的印痕?找一位同学读李清照大事记,其余同学思考:本词的愁都有哪些内涵呢?生:亡国之愁、丧父之痛、漂泊之苦生:思乡之愁师:种种悲愁,可以说一曲声声慢,愁绝古今。

这句朗读时需要重读哪个字?生:(众)愁师读,生跟读,共同感受词人绝望的呐喊。

师:如何才能读出这种愁苦伤感呢?这是一首慢词,语速语调应该注意什么?生:语速缓慢,语调低沉。

生齐读。

师:情感的表达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呦!四、品语言师:“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词人蘸着血泪抒写的绵绵愁绪,文中还有哪些直接抒情的句子?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正伤心”师:老师认为开头14个字有点啰嗦,改成“寻觅,冷清,凄惨戚。

"语言更精炼,你同意吗?请谈谈理由。

大家自由读上原文与改文,从形式与内容上思考,看能否说服老师。

生1:有节奏,有音韵美。

师:我们看内容上有何特点?生2:寻寻觅觅是动作描写,写出了词人怅然若失的样子。

高中语文(声声慢)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 新人教教版必修4 教案

高中语文(声声慢)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 新人教教版必修4 教案

“同课异构”下的《声声慢》课堂实录和教学反思师:今天我穿了一件很喜庆的衣服,但要讲一首表达愁苦的词,同学们,如果借用诗词的表现方法来讲,这用了什么手法?生:反衬、对比。

师:反衬,没错。

我们接下来学习一首词,李清照的《声声慢》,通过这首词,我们学习诗词的另外一种表现手法。

师:在讲词之前,我们先聊一聊诗和词有些什么不同。

平时我们都是诗词并举的,诗词相同之处很多,表达思想抒发感情,都要用比较固定的格式、要讲究韵律,比如押韵,特别讲究语言的锤炼。

对不对啊?大家平时有没有想过诗和词还有什么不同?生:(困惑)师:同学一时想不到,可能是我们离诗词的距离比较远,其实我们读诗词的时候啊,不要把它们“神化”。

我常跟我的学生说,诗词其实也就是古人写的日记,相当于你们的现在的QQ日志。

比如说我来到我们的学校,见到我们的“葵花园”,了解到它里面蕴含的教育理念,很有感慨地说:哇噻,了不起的葵花啊!这就是我写的诗啊,只是这诗水平太低。

不过,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把读诗词弄得煞有介事。

师:除一般的形式外,诗词究竟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先说诗,有没有听说,“诗言志”(板书:志)这个“志”是什么东西呢?(停顿)思想、抱负、志趣,诗歌更侧重表达这些内容,同学们学过陆游的《示儿》吧,(学生摇头)没学过?但其中有两句诗同学们可能知道:王师北定(略停)生:(齐跟上)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国家打了胜仗,你们在祭奠父亲的时候,可不要忘了告诉我啊。

它表达了爱国诗人的志愿。

但是,词呢?词其实也很简单,比如同学们熟悉的周杰伦唱的歌,歌词是谁写的?生:(齐)方某某。

师:方某某写的歌词在古代就是词啊,词最初起源的时候就是歌词。

师:那么诗与词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古人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言长”是什么意思呢?“言长”主要是说词更侧重表达感情,能够把感情表达得更曲折、更宛转。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声声慢》,它所表达的就是一种情,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看到词作的最后一句,那就是――生:愁。

《声声慢》教学实录

《声声慢》教学实录

《声声慢》教学实录2《声声慢》教学实录汶上实验高中冯振启设想: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兴趣,理解《声声慢》的思想内蕴,并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词作。

多让学生活动,对学生的鉴赏活动多予鼓励,并激起学生自我研读、习诵中国文学作品的情致。

一:导入: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从屈原到曹雪芹,历代都有不少优秀杰出的文学家。

他们灿若星辰,名垂青史。

请同学们猜猜看,这其中我最钦佩的会是谁?那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由于中国文坛几千年来都由男性统治,这位女中豪杰就更加光彩夺目!现在我先讲一个李清照的故事。

李清照的夫君叫赵明诚,是宋朝小有名气的金石考证家。

他们燕尔新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只身外出做官,让多愁善感的李清照留在济南独守空房。

李清照在寂寞难耐思夫心切时,常写些诗词寄去,一吐愁肠!那赵明诚忙于官场应酬,难得写出好诗词回应。

李清照既失望又担心,怕丈夫长此以往,才思枯竭。

赵明诚为了让爱妻放心,当然也怀有我堂堂大丈夫岂能须眉输于巾帼的念头,便闭门谢客,苦思三日,先成词50首,又选出20首加以精雕细刻,再把李清照刚寄给他的《醉花阴》重抄之后混杂其中。

然后置办酒宴,特邀好友们来对这些词做些评价,并再加以精选。

酒过三巡,众人传阅罢这21首词。

商议毕,便推举某名士讲评。

该名士抽出其中一首词,捻须夸赞道:“老兄真是奇才!虽说你的诗词大多平庸,但这一首确是沙里淘金、绝妙好词!其中有一句,真堪称千古绝唱,定将流芳百世。

可喜可贺啊!”那赵明诚一瞧,乃是《醉花阴》,陡然红了脸,躬身一揖到地,喃喃道:“惭愧呀,惭愧!鄙人岂敢贪天之功。

实话相告,此首《醉花阴》乃内人清照所作。

我不该心怀忌妒,移花接木,做出东施效颦之举,以致贻笑大方……”《醉花阴》是一首绝妙好词!而我们今天要赏读的《声声慢》也是一首流芳百世的词作。

它的影响不止于中国,还漂向了国外……二:先比较,完成整体诵读,整体感知。

找一个学生诵读克洛岱的《绝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课堂实录一、导语师:(师生问好)有这样一位女子,她一生清高,半世孤苦。

心细如,尘独步词坛。

她用七十年短暂的生命,书写了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凄婉。

(多媒体展示1)后人评价她说:“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她就是?(生:李清照)当又一年秋风起,秋叶落,她一个人孤寂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黄花中写下了这首传唱千年的《声声慢》。

(多媒体展示2 题目,作者)(多媒体展示3 学习目标)二、学习目标:1、品读作品的语言2、体会作者的感情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2.学生自由读3.学生个读,请一个学生读,另一个学生点评生:情感表达不到位师:那你能不能带着感情给我们读一下?生读,全班同学给予掌声。

师点评:4.齐读过渡:师: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什么?生:愁师板书:愁过渡:李清照为什么愁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李清照(多媒体展示)四、了解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她出身于名门,早期生活优裕、美满。

金兵入侵时,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南迁避难,后赵明诚病死,至此她过着悲苦孤独的晚年生活。

词作前期多写闺怨离愁,清丽柔媚;后期多写怀旧悼亡,凄婉哀怨。

今有词集《漱玉词》。

李清照的一生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五、读懂李清照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读懂李清照,看从文中的某一个句子,你能读出一个什么样的李清照,理由又是什么呢?(多媒体展示)从文中的(句子),我读出了的李清照。

理由。

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个范例:(多媒体展示)从“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我读出了一个思念丈夫、怀念故国的李清照。

理由是:在那样萧瑟的秋日黄昏,李清照瘦弱的身影晕开了满地的寂寞,漂泊异乡的她望见北雁南飞,只觉似曾相识,忆起多年前与丈夫小别,鸿雁传书,而今岁月忽已晚,那日夜相伴的枕边人已化作荒烟蔓草间的一缕孤魂。

再多的望穿秋水也盼不到云中遥寄的锦书,如今她真是人比黄花瘦了。

雁啼入耳,恰似故园之音,声声惊心。

只是如今家国朝廷不再,贤臣良将不再,锦绣河山不在,于是那雁儿的啼鸣也浸染上了化不开的眷恋与哀愁。

只是待到明天春来,雁能北归,李清照又如何归得故园?又如何面对那荒草丛生的疮痍之地?师解析:选取一个句子,用一个或者两个四字词语概括你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李清照,理由的阐释要结合诗句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分析。

好,现在请同学们开始讨论,时间是5分钟。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学生自由展示生1: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读出了孤单寂寞的李清照,她好像在找什么,但是又没找到,就觉得环境很轻冷,内心里充满了凄苦和惆怅。

师生对话:生2: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我读出了憔悴孤苦的李清照,理由是,秋天的黄昏,本来就很萧飒,再加上雨来风急,就更让人觉得孤苦。

师:时至初秋,梧桐落叶最早。

在古诗词中有时可见诗人们将梧桐与秋的萧疏、清幽和衰飒联系起来。

如,李煜的《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白居易的“秋雨梧桐叶落时”。

已见凄凉,雨滴梧桐凄凉尤甚。

黄昏,点点滴滴,滴滴落心头,一声声,直唤愁何以堪,何以堪!(师板书学生答案要点)生3:从“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我读出了思念故园的李清照师生对话:关于过雁这个意象老师有点疑问,是一只雁还是一群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1)孤雁,以此自比,形容孤独无依。

(2)群雁,一则,反衬自己的孤单,愁绪;二则,与昔日鸿雁传书的美好生活形成强烈对比,反衬如今的孤独、凄惨。

师点评:自古就有雁足传书的典故。

“旧时相识”——曾经相识,曾经为自己传信,注释——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语文是充满灵性的,诗歌更是给我们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孤雁或是群雁都是合理的。

生4: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读出了孤苦无处排解的李清照,喝了几杯酒,仍温暖不了自己,天气寒冷,其实更是心冷。

师生对话:酒未必是淡的,但词人的愁苦就是再浓的酒也不能让她从中解脱出来啊,愁比酒浓得太多了!能联想到哪些写“酒”的诗句?李白说“举杯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李清照自己也有“浓睡不消残酒”,“东篱把酒黄昏后”。

酒与愁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形影相随,有酒之处常见愁情。

师:老师有一处疑问,满地黄花堆积,大家如何理解?花是盛开,还是凋谢?学生争论教师点拨: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要结合上下文,下文说“如今有谁堪摘”,意思是如今有谁能和我一同摘花呢?花落了还摘花吗?肯定不会。

花败了还摘花吗?肯定也不会。

二是生活常识上,我们都知道菊花是在百花落尽的秋天开放,我们都看过盛开的菊花,有谁看过凋零的菊花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都知道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其实菊花也是日本的国花,日本人爱菊是爱菊花的坚强,菊花宁可老死枝头,也绝不甘心被被风吹落,“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风秋风”(宋朱淑贞《菊花》)由以上两点我们可以肯定这里的“满地花黄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不是菊花凋零落了一地。

小结:同学们都读懂了李清照,那么现在我们再来齐读整首词。

(学生齐读)李清照在经历了丧夫之痛、亡国之恨、颠沛之苦后,她满心愁苦,却欲说还休,全词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的感觉确实一字一泪,满纸呜咽。

六、对话李清照下边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千年前的南宋。

站在那个孤独的小屋前,聆听词人悲戚的吟唱着《声声慢》。

用心倾听,感受,并用文字记录下所听,所看,所想。

时间5分钟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下你的所听、所见、所感。

一会我们请同学站起来展示,老师给你们配乐。

教师巡视学生展示:预设:时间充分的话,就请同学展示,老师给配乐,略作点评时间不充分的话,就当做课下作业。

师:老师也写了一段,想读给同学们听听,希望会对你们有一点启发(多媒体展示)一个秋后的傍晚,你孤居一院。

“寻觅,冷清,凄惨,悲戚”在你的心头重叠。

据一方小几,烫一壶黄酒,试图驱赶这秋日的清寒,温暖那颗冰凉寂寞的心。

自斟自饮,自饮自斟……斟出的是寂寞,饮进去还是寂寞。

一声雁鸣,隐约传来,举头凝望,却难寻踪影,只是手中的酒杯映入了惊惶的孤影,浸入了缕缕悲鸣。

她从你的家乡来,她飞过你那曾经幸福的小院落,她如今和你一样形单影只。

天色阴沉,雨来风急。

不经意间,你瞥见了窗下那一丛菊。

花正怒放,可是人却憔悴不堪。

都说女人如花,可怜如花美眷,也敌不过似水流年。

这样的黄昏一如既往,挤不出一点亮色,只是多了梧桐泣雨。

点点滴滴,滴在你的心头。

师:遥远的我们只能这样理解遥远的李清照。

她颤颤巍巍的从那个时代中站起,一如盘古开天辟地,用身躯划开混沌的世界,用词竖起一座不倒的丰碑,所有的不解只能睁着不满的眼呆在她的背影里,看着她孤独的在词的世界里越走越远。

六、评价李清照(多媒体展示9)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学生齐读)七、致意李清照(多媒体展示10)师: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再深情的吟诵这一首《声声慢》,向李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表达我们的敬意!关于“满地黄花堆积”的理解冯艳萍李文红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的公开课,课后同组的老师进行评课时,对《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一句有不同的认识与理解。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历来作为孤傲绝尘的象征为人所称道,且菊又是秋日怒放,故此句可理解为:遍地菊花怒放,而我(李清照)在经历岁月摧残、世事变迁的雕琢之后,已不愿也无法摘花。

睹物思人,当年夫妇和谐,定有采花插头, “人并花枝笑,但问檀郎,奴比花谁俏?”的甜蜜,更有“菊花须插满头归”的欢乐。

这里花的娇艳欲滴,与人的“憔悴”形成鲜明对比,愁绪更浓,愁情更苦。

这也是教参与鉴赏词典上共同的看法,入情入理,只是读来总觉得与整首诗有割裂感。

整首诗是“咋暖还寒”的秋季,有晚来的急风,有雁阵惊寒,有到黄昏依然点点滴滴的细雨,全诗弥漫着凄冷、凄清、凄苦的愁绪,所饮的是淡酒,所见的是灰雁,所守的是空窗,所听的是残雨,这次第,点点滴滴,都是愁绪,那丛明晃晃怒放的黄花将是多么耀眼,多么的不和谐呀。

所以,此句是否可以理解为:遍地的菊花凋谢堆积,人也是憔悴不堪,现如今有谁可摘呢?李清照本是爱花惜花之人,曾因“昨夜风疏雨骤”便想到海棠花“应是绿肥红瘦”,年轻时曾戏谑“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年老的李清照更是自言“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当然懂得“花开当折直须折莫等花落空折枝”,但是曾经怒放的黄花并没有引起现在的李清照的爱花惜花之情,现如今面对着的正是凋零堆积的菊花,诗人自己更是比眼前的黄花更瘦更憔悴,“如今有谁堪摘?”花儿不堪,人更不堪。

甚至,菊花明年还有萌发怒放之时,而自己早已失去懂她赏她怜惜她呵护她的人,46岁的李清照,寄居杭州,风雨飘摇中,自己这朵憔悴的黄花是否还有怒放之日?睹花思人,自是不悦;观花如见己,己比黄花损,满地的黄花带着点点黄斑,将在风雨以及遮天蔽日的黑中一点点消退。

酒不能解忧,雁不能传书,花不能喻怀,急风紧逼,细雨绵长,守着空窗,如何熬过这漫漫黑夜,千言万语,“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时此地此景,与李清照相伴的凋零堆积的黄花是否更与词的意境、词人的心境相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