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改则米巴藏布断裂特征及其意义
藏东察雅地区断裂对滑坡的控制作用
151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藏东察雅地区断裂对滑坡的控制作用汪久钦1,郎悦竹1,张佳佳2(1.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成都 四川 610059;2.成都探矿工艺所,成都 四川 611730)摘 要:藏东察雅地区断裂及滑坡研究成都较低,为了研究藏东察雅地区断裂对滑坡的控制作用,本文通过藏东察雅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资料分析等方法,在查明川求措断裂及斯苏瓦断裂的性质及展布的基础上,对该两条断裂对滑坡的控制作用进行研究,发现断裂在坡体上的分布位置不同,对滑坡的控制作用也会不同:①断裂位于斜坡上且走向与斜坡坡向相同时,断裂作用引起地形改变,例如断层崖、坡中谷、冲沟等,以此来控制滑坡的边界;②断裂从斜坡上部穿过,变形作用形成的节理、裂隙,造成斜坡岩体中结构面密集发育,成为潜在滑动面;③断裂从滑坡体中穿过,断裂作用形成的陡坎、低洼负地形易导致新滑坡复活,并成为新滑坡的后缘边界。
关键词:断裂;滑坡;控制作用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1-0151-2收稿日期:2021-01作者简介:汪久钦,男,生于1996年,汉族,四川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构造地质学。
滑坡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地形、植被、坡度、气候等等,但对其有着本质上影响的是构造因素。
张莹等,2013通过对柳家坡滑坡的研究发现断裂带附近地应力比较集中,在板块相互运动过程中,断裂带附近地层受压裂和拉裂比较严重,致使断裂带两侧的岩体结构遭到破坏,岩土强度降低,结构破碎,破碎带孔隙较多,容易形成良好的渗水通道,从而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分布在断裂带附近的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变形机理除了与滑坡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外,其破坏特征与断裂具有密切关系(苏卫卫等,2014)。
目前断层对滑坡的控制作用的研究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例如,蒋瑶等(2014)通过对2010年玉树地震触发滑坡的调查研究,发现该区集中分布在玉树活动断层的两侧宽2km、长约95km 的范围内的滑坡有80%,这表现了典型的发震断层的控灾特点。
西藏帕隆藏布河谷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规律 -回复
西藏帕隆藏布河谷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规律-回复关于西藏帕隆藏布河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规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帕隆藏布河谷。
帕隆藏布河是中国最大的寒区河流,也是拉萨河的本源。
它发源于喜马拉雅山,流经拉萨市区,最终注入雅鲁藏布江。
帕隆藏布河谷地形陡峭,山势险峻,地质构造复杂。
这些地形特点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是由于地质力学因素和其他环境影响导致的河谷地表层物质向河谷内部滑移的自然灾害。
帕隆藏布河谷地震频繁,地壳运动剧烈,地下水裂缝较多,岩层松软,土壤含水量大等因素增加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根据以往的研究和实地观测,帕隆藏布河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规律可以总结如下:1.地震频繁区域更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帕隆藏布河谷位于活动断层带上,地震频繁。
地震能够破坏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形成区周围的岩层和土壤结构,加速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
2.山坡陡峭的区域更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帕隆藏布河谷地势险峻,山坡陡峭,这种地形条件容易引起山体崩塌滑坡。
当山体发生崩塌滑动时,塌方物质将迅速下滑与河道相遇,形成泥石流。
3.河道曲折的区域更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帕隆藏布河谷河道蜿蜒曲折,流经陡峭山地时,水流会受到阻碍,形成大量的水压。
水压会侵蚀沿岸的岩土体,加剧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
4.地下水裂缝和喀斯特地貌区更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西藏地区有大量地下水裂缝,地下水能够软化岩土体,减弱其抗剪强度,使得滑坡发生的概率增加。
喀斯特地貌区,由于溶蚀作用的影响,导致地下溶洞的形成,增加了地表物质滑动的可能性。
5.雨季和冰雪融化期更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在雨季和冬季冰雪融化期,河道水位上升,水势急剧增加,扩大了河岸溃决的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山体的次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
总结起来,帕隆藏布河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规律与地质力学因素、地震、地形、水文条件等密切相关。
了解这些分布规律对于科学防灾减灾、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藏高原中-北部断裂构造特征:INDEPTH(Ⅲ) MT观测提供的依据
西藏高原中-北部断裂构造特征: INDEPTH(Ⅲ) MT观测提供的依据的报告,800字西藏高原北部断裂构造特征研究基于INDEPTH(Ⅲ) MT观测提供的依据西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由多个大山脉、峰峦叠嶂和深邃的峡谷组成,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其北部断裂构造属典型的碰撞造山带,山脉逆断层、折返断层和斜冲断层等断层结构贯穿全区。
在INDEPTH(Ⅲ)MT观测结果中,西藏高原北部断裂构造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该研究旨在向我们提供更完整的该区断裂构造特征。
INDEPTH(Ⅲ) MT观测分析显示,西藏高原北部断裂构造由一系列断层组成,其形态存在着多样性。
首先,整个区域存在着多个逆断层,其中一个重要的断裂是西藏北部南垭口—西藏东部加藏断层,从多方面来看,这一断层具有非常重要的构造学意义。
其次,该台区有一条贯穿西藏东部加藏山脉之间的折返断层,它分布在加藏东西走向上,主要表明西藏山脉正在向南推裂。
此外,在加藏山脉的北端,可以找到一条斜冲断层,沿着它,山脉趋于折叠,这说明了西藏山脉正在向北推,引发了斜冲断层的形成。
另外,INDEPTH(Ⅲ) MT观测还发现,西藏高原北部断裂构造上还存在许多类似断裂的构造,这些构造表明西藏北部地区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拉力作用,导致断层破裂发生。
最后,从INDEPTH(Ⅲ)MT观测结果中可以推断出,西藏高原北部断裂构造正受到一系列断层作用,这是中国西南部大地构造变形过程中一个发展研究前沿的课题,具有重要的构造学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INDEPTH(Ⅲ)MT观测,对西藏高原北部断裂构造的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断裂构造特征分布存在多样性,其中包括逆断层、折返断层和斜冲断层等。
同时,该研究也可以作为更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为山脉拉力变形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西藏古堆—隆子地区断裂构造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西藏古堆—隆子地区断裂构造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董富权
【期刊名称】《黄金科学技术》
【年(卷),期】2012(020)006
【摘要】通过对西藏古堆—隆子地区断裂构造的ETM遥感影像进行综合解译,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基于分形几何学的理论基础,对遥感解译断裂构造进行了定量化研究.结果显示,古堆—隆子地区断裂构造的分维值较高,表明断裂带结构复杂,构造活动强烈;马扎拉锑金矿区各个方向的断裂构造分维值明显偏低于古堆—隆子地区区域断裂构造分维值,近SN和NW向断裂构造分维值大于NE向断裂,说明近SN和NW向断裂对马扎拉锑金矿起着重要的控矿作用.通过研究断裂构造分维值的大小程度可以指示成矿作用与断裂的关系,并能为进一步确定找矿方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总页数】5页(P41-45)
【作者】董富权
【作者单位】武警黄金第十一支队,湖南宁乡410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西藏隆子—古堆地区金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董富权;谭军;王福华;和成忠
2.九万大山地区断裂构造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成永生
3.西藏隆子县扎西康矿集区断裂构造分形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J], 王维;刘敏院;史功文;李及秋;王益庆
4.基于遥感技术的断裂构造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以湘南九嶷山地区为例[J], 雷天赐;崔放;余凤鸣;徐宏根
5.西藏古堆一隆子地区Sb,Pb,Zn化探元素的分形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任冲;董富权;李宇杰;张建国;朱振华;杨斌;廖驾;吕晓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断裂在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断裂在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杜春国;付广;王安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04(025)005
【摘要】乌尔逊凹陷断裂发育较多,断裂呈条带状分布且具多期活动的特点.研究发现,乌尔逊凹陷深部发育的大断裂是深源无机CO2向上运移的主要通道,控制着CO2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断裂活动时期与源岩大量排烃期的匹配关系控制着乌尔逊凹陷源岩的油气聚集量,凹陷断裂第二次活动时期与南屯组源岩大量排烃期匹配关系较好,有大量南屯组源岩生成排出的油气沿晚期与长期继承性断裂运聚成藏;平面上延伸较远的大断裂在乌尔逊凹陷中对油气侧向运移起到了通道作用;良好的断层垂向封闭性控制乌尔逊凹陷油气的聚集与分布;较好的断层侧向封闭性是乌尔逊凹陷断块、断鼻和断层遮挡三种圈闭类型形成的重要条件.
【总页数】3页(P495-497)
【作者】杜春国;付广;王安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大
庆,163318;大庆市测井公司数据处理与解释中心,黑龙江,大庆,1634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12
【相关文献】
1.油源断裂对下生上储式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浅层为例[J], 胡欣蕾;付广
2.基底断裂在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中的作用 [J], 汪泽成;赵文智;李宗银;江兴福;李军
3.断裂对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J], 付广;孟庆芬;祝彦贺
4.断裂在中苏门答腊盆地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J], 丁一
5.准噶尔盆地准中4区块侏罗系断裂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J], 刘辉;胡修权;梁家驹;徐国盛;淡永;向奎;赵永福;张建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北高原主要断裂带电性结构特征
藏北高原主要断裂带电性结构特征谢成良;叶高峰;魏文博;金胜【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2(55)12【摘要】The resistivity model of central-north Tibet was obtained by 2D nonlinear conjugate gradients inversion with the data from Wudaoliang-Lvcaoshan magnetotelluric deep sounding profile, which consisted of partial sites from line 600 and all sites from line 2100. The features of the main faults beneath central-north Tibet were deduced according to this model as well as regional gravity, aero-magnetic and geological survey. The research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sixteen faults, named Fl to F16 beneath central-north Tibet. Moreover, Fl (Julushankecuo-Nangqian fault belt) and F9(Wulanwulahu-Yushu fault belt) are the northern edge of Jinshajiang suture, and the border between Songpan-Ganzi-Kekexili block and Qiangtang-Tanggula block. Kunlun fault zone consists of F4, F10 to F12. F4(Animaqin faults belt) is the border between Songpan-Ganzi-Kekexili block in the south and Kunlun-Qaidam block in the north. The northernrn edge fault zone of Qaidam basin consists of F6, F13 to F16, furthermore, F6 dips to south and penetrated the crust, F13 to F16 are a series of thrust faults dipping to north oppositely.%对600线的部分测点及2100线的全部测点构成的五道梁—绿草山大地电磁深探测剖面进行了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得到青藏高原中北部二维电性结构模型.根据该电性结构模型,结合研究区域重、磁及区域地质资料推断了青藏高原中北部主要断裂的位置、产状和切割深度等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北部发育有F1-F16一系列深断裂.其中,F1(苟鲁山克错—囊谦断裂带)和F9(乌兰乌拉湖—玉树断裂带)共同构成金沙江缝合带的北界,是松潘—甘孜—可可西里地块与羌塘—唐古拉地块的分界线;F4、F10-F12共同构成昆仑断裂带,F4(阿尼玛卿断裂带)是南部松潘—甘孜—可可西里地体和北部北昆仑—柴达木地体的分界线;F6、F13-F16为柴北缘断裂带,由南倾的岩石圈深断裂F6和一系列产状相背、北倾的逆冲断裂F13-F16所构成;F7和F8可能反映岩石圈内产状平缓、隐伏的滑脱构造形迹.【总页数】12页(P3991-4002)【作者】谢成良;叶高峰;魏文博;金胜【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相关文献】1.鲜水河断裂带南段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研究 [J], 何梅兴;方慧;王绪本;卢景奇;袁永真;白大为;杜炳锐;仇根根;高宝屯2.郯庐断裂带中段(沂沭断裂带)电性结构研究与孕震环境 [J], 张继红;赵国泽;肖骑彬;汤吉3.藏北高原地壳及上地幔导电性结构——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 [J], 魏文博;金胜;叶高峰;邓明;谭捍东;Martyn Unsworth;Alan G.Jones;John Booker;Shenghui Li4.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邻区电性结构特征 [J], 徐玳笠;唐宝山;魏文博5.山东胶东半岛焦家断裂带南缘电性结构研究 [J], 胡浩; 张昆; 严加永; 邵陆森; 付光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门巴地区嘉黎断裂带变形特征及演化
们空 间上 构成东 西延 伸 的蛇绿混 杂 岩带 ,预示 着在
冈底斯带北部存在另一条东西向重要结合带。蛇绿
混 杂岩地 球化学 特征 显示 它们形 成 于不成 熟弧 后盆 地环 境 ’ m ,结合带 则是 弧后 盆地 闭合 的 产物 ,嘉 J 黎 断裂此 时应是 该结 合带 的重要 边界 断层 。在 门 巴 地 区以嘉 黎断裂 带 为界可 分为北 侧 的 比如 弧后 盆地
高岭土化等蚀变现象。在逆冲构造形成的过程 中,
还 发育 了与之 相伴 出现 的一组 共轭走 滑 断层 。在断 裂带 东 段的来 不停 沟附 近 ,黑 云母 花 岗岩 由于受 力
叠瓦状逆冲断层 ,由于北东、北西及南北向断裂的 破坏 和切 割 ,变 形程 度沿走 向并 不一致 。在南北 向
作用而强烈破碎 , 矿物也发育裂纹 ,出现细粒化现 象。在黑云母花岗岩 中,可见因断层作用形成的密 集的劈理 化 带 ( 图版 I ) - ,劈理 化 带 的产 状 为 d 2 0 L6 。 0 。 0 ,与主断层 面的方向基 本一致。伴随逆
胡波 ,李泊洋。 ,张明 ,张兰玲4
1 .重庆地质矿 产研究院 ,重庆 4 0 1 ; 0 0 2 2 .内蒙古第十矿产勘查开发 院,内蒙古 赤 峰 04 0 ; 2 05 3 .内蒙古地质调查研 究院,呼和浩特 00 5 ; 10 0 4 .黑龙江工程技术学 院,哈尔滨 10 0 53 0
2 断裂带变形特征
以地 质 构造 剖 面 测量 和 区 域构 造 解 析 为基 础 , 对嘉 黎断裂 沿走 向和倾 向进 行 了详细 的研 究 ,结 果 表 明 ,嘉 黎 断裂 不 同 地 段 既 表 现 为 挤 压 逆 冲 的特
点 ,也有伸 展 、走滑 的构造 样式 。
则木河断裂带灾害效应及致灾模式研究
则木河断裂带灾害效应及致灾模式研究冯文凯;杨强;杨星;谢吉尊;李长顺;周强【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18(026)004【摘要】则木河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菱形地块东边界的突起上,为大型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因其所处的特殊构造部位、强烈的地壳形变与断裂活动,从而具有地形复杂、构造强烈、地震活跃、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大箐断层在则木河断裂带次级断裂中活动速率最大,地处断陷河谷盆地和大箐梁子隆起区,且大箐梁子为1850年7.5级地震震中和断层枢纽运动中心,河谷保留冰川活动的遗迹,地质灾害发育,因此将大箐断层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良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现场调查,依据孕育地灾的地质背景条件,斜坡在地震动力作用下的响应特征和斜坡失稳的成因机制,将断裂致灾模式分为3大类,7亚类,共15种类型.大类的划分主要依据地质灾害的类型,亚类考虑灾害动力响应过程及斜坡失稳演化模式,是斜坡失稳破坏最显著的差异;小类的划分主要依据坡体的地质结构,是灾害失稳具体形式上的差异.本文较为系统地揭示了大箐断层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及致灾模式.【总页数】12页(P939-950)【作者】冯文凯;杨强;杨星;谢吉尊;李长顺;周强【作者单位】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610059;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610059;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610059;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沙 410000;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 610000;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 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4【相关文献】1.贵州省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特征及致灾模式研究 [J], 孙善济;高午2.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致灾机理模式研究——西部复杂山体重大地质灾害学术论坛综述 [J], 范宏喜3.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开采区地质灾害致灾模式研究 [J], 陈建平;范立民;李成;宁建民;杜江丽;郑苗苗4.则木河断裂带活动特征和地质灾害对地貌演化的影响——以鹅掌河流域为例 [J], 谢吉尊;冯文凯;杨少帅;李长顺;胡云鹏;王琦5.地下水的致灾效应及异常地下水流诱发地质灾害 [J], 黄润秋;徐则民;许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迪北气藏致密砂岩储集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迪北气藏致密砂岩储集层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魏红兴;谢亚妮;莫涛;王佐涛;黎立;史玲玲【摘要】迪北气藏位于库车坳陷东部,其储集层为侏罗系阿合组致密砂岩.通过对侏罗系露头剖面的观测、岩心描述以及岩心薄片分析的统计,确定了迪北气藏致密砂岩储集层储集空间以粒间溶蚀孔隙为主,同时发育大量的裂缝.通过对露头裂缝的描述与统计,认为裂缝发育程度受区域位置、岩性、砂体厚度、构造应力强度等作用影响.对该区致密砂岩岩心开展气驱水实验,表明在致密储集层中裂缝能够显著提高气体的成藏充注效率,在裂缝发育区含气饱和度较高,控制了迪北气藏天然气的富集.【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5(036)006【总页数】6页(P702-707)【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迪北气藏;致密砂岩;裂缝;气驱水实验;含气饱和度【作者】魏红兴;谢亚妮;莫涛;王佐涛;黎立;史玲玲【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迪北气藏位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上(图1),气藏具有丰度低、局部富集的特征。
依南2井在侏罗系阿合组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后,在其周围相继钻探了多口探井,均未获得工业产能。
迪北气藏侏罗系储集层十分致密,依南2井产气层段实测平均孔隙度仅5%,基质渗透率大多小于1 mD.前人对该气藏的基本特征方面作过论述[1-2],并认识到该区致密气藏的高产主要受裂缝的影响[3],但对裂缝与储集层的储集性能的关系以及致密砂岩在成藏中作用,研究得甚少。
西藏帕隆藏布河谷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规律
西藏帕隆藏布河谷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规律西藏帕隆藏布河谷,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河谷地带。
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该地区经常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这些灾害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西藏帕隆藏布河谷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规律,对于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一、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崩塌滑坡是西藏帕隆藏布河谷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根据调查和研究,崩塌滑坡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区域:1. 高山峡谷区:该区域地形陡峭,山高谷深,加之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使得山体表层岩层松散破碎,极易发生崩塌滑坡。
此外,该区域降水量较大,雨水对山体的冲刷和侵蚀也加剧了崩塌滑坡的发生。
2. 河谷阶地区:该区域地形相对平缓,但河流的侵蚀作用使得河岸两侧的土体容易失稳,引发崩塌滑坡。
此外,该区域的人类活动较为频繁,如开垦、采矿等也会对山体造成破坏,增加崩塌滑坡的风险。
3. 冰川作用区:该区域分布有大量的冰川和冰缘地貌,冰川运动和冻融作用会引发崩塌滑坡。
特别是在冰川边缘地带,由于冰川退缩和冻融作用的反复作用,使得山体表层岩层松散破碎,极易发生崩塌滑坡。
二、泥石流的分布规律泥石流是西藏帕隆藏布河谷地区的另一种常见地质灾害。
根据调查和研究,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区域:1. 高山峡谷区:该区域地形陡峭,山高谷深,加之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使得山体表层岩层松散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此外,该区域降水量较大,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足够的水源。
2. 河谷阶地区:该区域地形相对平缓,但河流的侵蚀作用使得河岸两侧的土体容易失稳,为泥石流提供了物质来源。
此外,该区域的人类活动较为频繁,如开垦、采矿等也会对山体造成破坏,增加泥石流的风险。
3. 冰川作用区:该区域分布有大量的冰川和冰缘地貌,冰川运动和冻融作用会引发泥石流。
特别是在冰川边缘地带,由于冰川退缩和冻融作用的反复作用,使得山体表层岩层松散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了物质来源。
青藏高原改则地区多年冻土特征
青藏高原改则地区多年冻土特征乔永平;赵林;庞强强;陈继;邹德富;高泽深【期刊名称】《冰川冻土》【年(卷),期】2015(37)6【摘要】改则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气候寒冷干燥,位于青藏高原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南界附近.2010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本底调查”项目在改则地区采用坑探、物探和钻探等多种方法对区域内多年冻土开展了大规模野外考察工作.根据现场钻探资料和后来的地温观测资料,并结合坑探和物探资料对改则地区多年冻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改则地区多年冻土上限深度在2.6~8.5 m之间,部分地区存在融化夹层;多年冻土含冰量在12%~35%之间,主要为多冰冻土,而且一般仅在上限附近发育有高含冰量多年冻土;多年冻土温度普遍较高,在-1.5~0℃之间;多年下限深度一般小于60 m,部分地区甚至在10 m左右;多年冻土分布的下界海拔高度约为4700 m,海拔5100 m以上区域普遍发育有多年冻土;区域内多年冻土特征受局地因素影响明显,特别是与坡向、植被覆盖、岩性和含水量等关系密切;现场记录资料和后来的测温资料都显示改则地区部分多年冻土正处于退化状态.【总页数】8页(P1453-1460)【作者】乔永平;赵林;庞强强;陈继;邹德富;高泽深【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试验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14【相关文献】1.季风爆发前后青藏高原西部改则地区大气结构的初步分析2.青藏高原改则地区近地层湍流特征3.青藏高原西部改则地区大气边界层特征4.青藏高原改则地区近地层通量观测研究5.青藏高原北麓河地区典型热融湖塘周边多年冻土特征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措勤盆地上二叠统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2 梅华林,于海峰,李铨,等.甘肃敦煌-北山早前寒武纪岩石组合-构造外部框架.前寒武纪研究进展,1997,20(4): 47~543 Powell R.Regression diagnostics and robust regression in geothermometer/geobarometer calibration:the garnet-clinopyroxene geothermometer revised.Journal of Metamorphic G eology,1985,3:231~2434 Ellis D J,Green D H.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Ca upon garnet-clinopyroxene Fe-Mg exchange equilibria.Contri2 bution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1979,71:13~225 李惠民,董传万,徐夕生,等.泉州辉长岩中单粒锆石U-Pb法定年———闽东南基性岩浆岩的起源.科学通报,1995,40(2):158~1606 梅华林,李惠民,陆松年,等.甘肃柳圆地区花岗质岩石时代及成因.岩石矿物学杂志,19987 杨雨.甘肃北山红柳圆地区发现早元古代地层.甘肃地质科技情报,1997(3):39~418 肖序常,汤耀庆,李锦轶,等.试论新疆北部大地构造演化.新疆地质科学,1990(1):147~1689 Dobretsov N L.Blueschist and eclogites:a possible plate tectonic mechanism for their emplacement from the upper mantle.Tectonophysics,1991,186:253~26810 康维国,胡克,单万通,等.华中元古宙高压变质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1011 魏春景,王式光,张立飞,等.对中国中部超高压榴辉岩的P-T轨迹及回返机制的新认识.岩石学报,1996,12(1):70~78(1997210217收稿,1998202206收修改稿)西藏措勤盆地上二叠统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陈清华① 王建平② 王绍兰① 吴孔友①(①石油大学(华东)资源系,东营257062;②河南地质矿产局区域调查队,平顶山467021)摘要 在西藏改则县下东乡阿多嘎布下二叠统下拉组剖面野外实测中,根据岩性尤其是古生物组合特点,分析该剖面可能有上二叠统的存在.室内大量古生物鉴定结果证实了这一野外推论的正确性.这一发现表明:“西藏冈底斯2念青唐古拉地区普通缺失上二叠统”的已有研究结论值得重新认识.该组含有珊瑚、有孔虫、腕足、藻类等丰富的暖水型生物群化石,局部出现珊瑚、层孔虫点礁.这一特点很好地反映了当时古特提斯域从高纬度又转变为低纬度的演化特征.关键词 西藏 上二叠统 桑穷组 新发现1 研究区概况 青藏高原面积约为110万平方公里,幅域十分广阔.西藏特提斯域与波斯湾油气富集区属同一个大地构造单元,该区油气赋存条件与勘探前景如何,这一重要问题一直为世界所注目.根据方便于大规模油气综合勘探的划分原则1),措勤盆地地层跨班公湖2怒江地层区、冈底斯2念青唐古拉地层区、雅鲁藏布江地层区和喜马拉雅地层区.其中,冈底斯2念青唐古拉地层区是措勤盆地的主体,其北界为改则2尼玛断裂带,南界为雅鲁藏布江断裂带,以江马2戈昂 1)青藏油气勘探项目经理部.关于西藏措勤盆地的划分意见(内部资料),19961112图1 研究区位置图错断裂带为界又可将冈底斯2念青唐古拉地层区划分为两个亚区,其北为班戈地层分区,其南为措勤申扎地层分区[1].本次发现位于措勤2申扎地层分区之内,实测地层剖面地理位置如图1所示.措勤2申扎地层分区出露地层有前震旦系、古生界、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以及第四系.上古生界二叠系主要分布在申扎县永珠2他尔玛一带和改则县下东乡等地.前人研究认为措勤盆地不具上二叠系[2~6],本次研究所建上二叠统为该区的首次发现,实测剖面位于西藏改则县下东乡桑曲河畔(南侧),据此,将该组命名为桑穷组(P 2s ).2 剖面位置与剖面描述 本剖面位于西藏改则县下东乡阿多嘎布,起点在阿多嘎布5270高地东南200m 处(N31°32′28″,E84°33′47″),终点位于夺布扎淌南1000m 处(31°34′17″,E84°32′49″).剖面全长7362.6m ,桑穷组为此剖面北端部分.实测剖面描述如下:上覆地层 下白垩统川巴组灰黑色厚层中粒含砾石英砂岩推测角度不整合上二叠统桑穷组(P 2s )厚87m251深灰色厚层弱硅化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单层厚40~60cm ,层面模糊,间层不发育.生物碎屑约占52%,以单体苔藓虫和腕足为主.产苔藓虫:S tenodiscus sp.(窄板苔藓虫未定种)及层孔虫、腕足类化石.37.2m241浅灰色厚层层孔虫灰岩夹球粒灰岩条带,横向变化为生物骨架灰岩(点礁),由丛状群体珊瑚和不规则层孔虫构成,点礁厚4.6m ,横向延伸10m.产珊瑚:Enigm alites sp.;腕足:Phricodothyris sp.;有孔虫:A m modiscus semiconst rictus regularis Waters ,A.sp.11.1m.231灰色厚层含燧石团块生物碎屑微晶灰岩,产珊瑚:Neom ultithecopora cf .catenoides (Cowper et Reed );苔藓:S tenodiscus sp.;海绵:Grossotubenella irregularia Zhang ,G.sp.;有孔虫:Reichelina ?sp.,Reichelina tenuissim a K.M.M aclay ,Colaniella sp.,Colaniella nana K.M.M aclay ,Paracolani ella L eei Wang ;藻类:Mizzia sp .,Pseudovermiporella sp .,Reichelina sim plex Shen.38.7m 整合下二叠统下拉组(P 1x l )本剖面与下伏下拉组(P 1x l )为连续测量.所测剖面大部分为下拉组(P 1x l )地层.3 岩石地层特征 主要岩性为灰色厚层含燧石团块生物碎屑微晶灰岩,浅灰色厚层生物灰岩(层孔虫灰岩、珊瑚灰岩)、礁灰岩.富含有孔虫、珊瑚、海绵、苔藓虫、层孔虫、头足、腹足、腕足及钙藻等化石.厚87m.桑穷组以出现层孔虫与珊瑚构成的点礁为特征,以此可与下拉组分开.与下拉组整合接2112触,推测被下白垩统多尼组不整合覆盖.4 生物群特征及地层时代(图2) 新组所含化石丰富.主要有:有孔虫Colaniella sp.(柯兰虫未定种);Reicheli na si m plex S hen(简单拉且尔);R.sp.(拉且尔未定种),珊瑚W aagenophyll um i ndicum(W aagen.et Wentzel)(印度卫根珊瑚),M andulapora sp.(满都拉孔珊瑚未定种)Tibetophyll un(= Wentzelast rae)sp.(西藏珊瑚未定种)Neom ultithecopora cf.catenoides(Cowper Reed)(似镣状新多壁管珊瑚相似种);海绵Grossot ubenella i rregularia Zhang(不规则粗管海绵);苔藓虫S tenodiscus sp.(窄板苔藓虫未定种);藻类Pseudoverm iporella sp.(假蠕孔藻未定种); M acroporella sp.(大孔藻未定种),M iz z ia sp.(米齐藻未定种).其中有孔虫Colaniella在世界各地仅见于晚二叠世地层;Reicheli na si m plex见于湖北兴山县宜都上二叠统下部吴家坪组,在藏东上二叠统也多有发现;珊瑚W.i ndicum是昌都和双湖地区晚二叠世的常见分子.因此,新组之时代为晚二叠世期.图2 西藏措勤盆地上二叠统生物群化石1.Colaniella nana K.M.M aclay (H.905/2321);2.Colaniella sp. (H.905/2321);3.Reicheli na Si m plexShen (H.905/2322);4.Reicheli na tenuissi ma K.M.M aclay (H.905/2322);5.Grossot ubenella irregulariaZhang (H.905/2321);6.Pseudovermiporella sp. (H.905/2322)5 地质意义 前人研究认为冈底斯2念青唐古拉地区普遍缺失上二叠统[2~6],有关可能存在上二叠统的推测描述是:“在申札县他尔玛的下二叠统下拉组(P1x l)上段有一套厚300余米的浅灰色厚3112层结晶灰岩、含砂质灰岩、含少量硅质团块.产腕足、珊瑚化石,但均发生了硅质交代,未能获得化石结果,根据层位推测其大致相当茅口组上部或更高层位”.本次发现以大量的化石为依据,填补了该地区的空白.前人认为晚二叠世早期,西藏广大地区上升为陆,成为广泛的陆蚀区,唯东部昌都一带在短暂上升之后再次下降接受沉积.由于上二叠统桑穷组的发现,使得这一观点需要重新斟酌.石炭2二叠纪是古特提斯演化的重要阶段,石炭纪至早二叠世下部的沉积以冈瓦那相的冰碛砾岩为特点,古生物面貌为冷水动物群化石组合.从地极反转和板块运动的角度考虑,这种特点反映了该区处于高纬度寒冷气候的沉积特征,下二叠统上部,尤其是上二叠统桑穷组,在冈底斯2念青唐古拉地层区的古生物面貌为暖水型动物群,这一特点则反映了该区又从高纬度区迁移到低纬度的演化特征.致谢 本项目是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新区勘探项目,论文撰写中得到石油大学(华东)李守军博士指导,特此感谢.参 考 文 献1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2 青藏油气区石油地质志编写组.中国石油地质志.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3 郭铁鹰,梁定益,张宜智,等.西藏南部早二叠世末期海西运动及其地质意义的初步探讨.见:青藏高原地质论文集(1).北京:,19824 罗中舒.青藏高原板块构造及其发展模式.见: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5 刘增乾,潘桂棠,郑海翔,等.从地质新资料试论冈瓦纳北界及青藏高原地区特提斯的演变.见: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2).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6 刘增乾,姜春发,刘宝田,等.对特提期2喜马拉雅构造域的再认识.见: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5).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1997211228收稿,1998204210收修改稿)沉积物磁性测量对铁还原的指示及其在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张卫国 俞立中 许羽 孙振斌(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摘要 对取自长江口南岸潮滩排污口附近沉积物样芯进行了系统的磁性测量和化学分析.研究表明,自54cm深度开始的磁铁矿和重金属含量同步增加,反映了本区污水外排而导致的污染输入的增加.在沉积物上部4~20cm深度内,磁铁矿含量下降,且晶粒变粗,则是由于还原环境下细晶粒磁铁矿发生选择性溶解的结果.根据磁铁矿溶解现象,认为该层位重金属含量的下降是由于铁的还原而导致的沉积物重金属释放的结果.关键词 磁性测量 磁铁矿溶解 铁还原 重金属污染铁是氧化还原敏感性的元素,沉积物中铁的还原通常导致与氧化铁相结合的重金属元素4112。
中缅交界苏典断裂的最新活动特征及意义
原东南缘的印支块体发生 S向逃逸,滇西地区 成 为 青 藏 高 原 向 S挤 出 最 强 烈 的 部 位,在 印 支 块 体 S
向运动过程中,近 SN向苏典等断裂的右旋走滑 运 动 起 着 调 节、吸 纳 块 体 应 变 的 作 用。在 NNE构 造
应 力场作用下,近 SN向右旋走滑的苏典断裂与 NE向左旋走滑的大盈江断裂的交会部位是构造应力
1 探槽揭示的断层活动时代
苏典断裂中段发育有勐典拉分盆地,盆 地 西 缘 左 家 坡 一 带 发 育 有 清 晰 的 长 约 17km的 线 性山脊(图 2a)和与之平行的 断 层 谷 地 (图 2b),断 层 谷 地 紧 邻 线 性 山 脊 的 西 侧 (图 2c)。我 们 在此断层谷地内开挖了探槽(探槽的中心 坐 标 为 2497°N,9793°E)(图 2c,d)。探 槽 的 延 伸 方向为 105°,南壁长 32m,北壁长 27m,深 3~35m,顶宽 4m。 11 探 槽 南 壁 揭 示 的 断 层
河 流 相 、洪 积 相 砾 石 层 、砂 土 层 和 黏 土 层 等 堆 积 物 ,地 层 错 距 明 显 ,部 分 层 位 被 截 切 。在 探 槽 内 共 获
得 11个被断错地层的 14C年龄数据,年龄结果为(7680±30)~(350±30)a,充 分 表 明 该 断 裂 在 全 新 世
有明显活动。晚第四纪苏典断裂表现出右旋走滑运 动。勐 弄 茶 厂 一 带 沿 断 裂 发 育 的 3条 冲 沟 发 生 明
易 于 集 中 的 关 键 部 位 ,该 区 是 未 来 需 要 重 点 关 注 的 地 震 危 险 区 。
关键词 苏典断裂 全新世 右旋走滑运动 构造意义
中 图 分 类 号 :P3152
文 献 标 识 码 :A
西藏改则县岩画的研究、保护与传播
147西藏改则县岩画的研究、保护与传播罗延焱1 泽玉2(1,2.西藏民族大学,陕西咸阳712082)摘 要:田野调查小组在2017年暑期对改则县的三个岩画点进行了系统的保护调查。
改则岩画风格虽然受到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但是大部分还是以反映本土族群狩猎生活为主。
改则的岩画点尽管大多人迹罕至,也依然面临岩画的自然腐蚀等问题。
期待能够在当下的传播语境中,思考改则岩画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探寻改则岩画发挥更大社会价值的途径。
关键词:改则岩画;田野调查保护;传播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19)03-147-05收稿日期:2019-07-07项目基金:本文系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科技美术考古学人才培养”(项目编号:2019-A-04-[072]-0614)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罗延焱(1979-),女,陕西省安康县人。
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
泽玉(1973-),女,藏族,西藏自治区林芝县人。
西藏民族大学,博士,教授。
改则县位于西藏高原的西北部,是西藏羌塘高原的组成部分。
全县海拔多在4500米以上,北部一些地区海拔在5000米。
在县境的四周,耸立着一些高山,如北面的昆仑山、乌斯腾塔格山,东面的马尔岗木山等。
在这些山中不少山峰海拔超过6000米,有的终年积雪。
全县内地表起伏不大,但从最高点乌斯腾塔格山(海拔为6878米)的冰峰与最低点洞措湖(海拔4394米)的水面相比,高差为2484米。
巨大的海拔高度,远离海洋,深居内陆腹地的地理位置,使改则县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色—寒冷、干旱、日照长、辐射强、大风多。
改则县河流短小,且多是时令河,均属内流水系,主要河流从北到南有拉水河、淡水河、托和平河、百泉河、泉水河、九泉河、乌孜藏布、都古尔藏布、米巴藏布、扒青藏布、香拉曲、罗仁藏布、惹多藏布、紫美仁藏布等。
这些河流均注入附近的湖泊。
主要的湖泊有七十多个,这些湖泊大约形成于第三纪,湖泊多是咸水湖。
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断裂带全新世活动特征及发震能力评估
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断裂带全新世活动特征及发震能力评估摘要:本文通过前人对墨脱断裂带空间展布、测年资料以及活动速率等研究成果的综述,提出对墨脱断裂带5条分支活动断裂的初步发震能力评估。
其中,根据断裂发育长度预估发震能力最强的一条目前为雅江南岸的墨脱断裂,但由于其发育样式及长度目前仍有争议,其孕震震级仍需进一步研究。
根据对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区域构造样式分析,墨脱断裂带并非板块汇聚变形产生的变形调节和吸收单元,只是逆冲楔体内部变形调节的浅表脆性构造,沿其发生7.5级以上大地震可能性偏低。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断裂带;全新世活动断裂;发震能力1.墨脱断裂带地质背景及空间展布1.1 地质背景墨脱断裂带位于东喜马拉雅南迦巴瓦构造结的南东侧。
南迦巴瓦为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中心,位于喜马拉雅山的最东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内侧,是青藏高原东部的最高峰(丁林,1996)。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自~45Ma实质碰撞拼合以后,印度板块的东北角呈一凸出体楔入冈底斯岛弧内,使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的地形和地质界限都围绕南迦巴瓦作马蹄形转弯。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楔入”时东、西边界顺势形成,分别为东边界—墨脱右行剪切带和西边界—东久-米林左行剪切带,将外围冈底斯岩浆带和内部的高喜马拉雅麻粒岩相片麻岩分隔开。
关于西边界带,张进江等(2003)通过带内构造年代学分析认为东构造结内部及边界断裂经历了早期韧性挤压和走滑变形体系,三个时段分别为62Ma~59Ma,23Ma和13Ma,峰值活动时限为18Ma~23Ma,晚期(6Ma~7Ma)经历了以南迦巴瓦为中心外倾同心状高角度韧脆性正断层体系,可能是快速隆升的垮塌构造(Zhang et al., 2003),认为~23Ma是东久-米林剪切带的主变形期;Xu et al.(2012)结合锆石U-Pb定年及角闪石-云母Ar-Ar定年获得54Ma、37Ma-31Ma、29Ma-24Ma、12Ma-10Ma及5Ma五组年龄,认为从40Ma开始,印度东犄角快速北插导致雅江缝合带向北挤压弯曲,缝合带东、西两侧物质卷入南迦巴瓦构造结的边界剪切带内,西界东久-米林剪切带主变形期为29Ma-24Ma。
西藏阿里地区喀喇昆仑断裂断错地貌及最近强震活动时代的初步研究
西藏阿里地区喀喇昆仑断裂断错地貌及最近强震活动时代的初步研究徐伟;刘志成;王继;高战武;尹金辉【期刊名称】《地震地质》【年(卷),期】2022(44)4【摘要】喀喇昆仑断裂是青藏高原西部一条大型边界断裂,调节了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变形,在青藏高原西部构造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阿里地区断裂迹线清晰,断错地貌显著,显示出晚第四纪强烈活动的特征。
目前,断裂最近的强震活动时代、复发间隔等地震活动性参数尚不清楚,极大地限制了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
文中对阿里地区的断裂几何结构、断错地貌进行了调查,在扎西岗乡、门士乡、巴嘎乡等地对断错地貌面及断塞塘进行了光释光年代样品采集。
研究结果表明,断裂以扎西岗乡、索多村为界分可为3段,各段断裂结构及性质差异显著;断裂最近的强震活动在扎西岗乡西、门士乡东以及巴嘎乡一带,时间分别约为2.34ka BP、3.01ka BP及2.54ka BP。
断裂最近的强震活动距今的时间可能已非常接近地震复发间隔,其能量积累或已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再次发生强震事件的危险性很大,需引起足够重视,尽快对断裂的古地震事件、复发间隔等地震活动性参数开展细致的研究。
【总页数】19页(P925-943)【作者】徐伟;刘志成;王继;高战武;尹金辉【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2【相关文献】1.喀喇昆仑断裂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活动的构造地貌特征2.青藏高原西部喀喇昆仑断裂活动构造研究进展综述3.西藏喀喇昆仑断裂东南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特征4.喀喇昆仑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5.喀喇昆仑罗布盖子大型铅锌矿成矿时代:对甜水海-喀喇昆仑巨型铅锌矿带找矿勘查的启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改则地区在东亚季风前期大气层特征
西藏改则地区在东亚季风前期大气层特征罗布;卓嘎;杨秀海【期刊名称】《高原山地气象研究》【年(卷),期】2009(29)1【摘要】利用JICA项目改则站第二阶段加密探空观测资料,着重揭示了该地区大气层结构的观测事实,尤其是边界层风、温、湿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该地区不论是对流层还是边界层,温度递减率都较大,白天可以接近或超过干绝热直减率,在清晨出现逆温的频率较多.(2)该地区白天近地层存在逆湿现象,近地层上部是否存在逆湿现象与天气和下垫面背景有关.(3)该地区近地层风速极值也出现在早晚时刻,白天风速较小.边界层风则随高度呈多峰值变化.【总页数】5页(P1-5)【作者】罗布;卓嘎;杨秀海【作者单位】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拉萨,850000;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拉萨,850000;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拉萨分部,拉萨,850000;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拉萨,8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2.5【相关文献】1.西藏改则热那错地区下-中侏罗统色哇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崔玉良;王根厚;李典2.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改则地区洋岛组构模式与找矿重大发现——据西藏改则县1:5万I45E021005等六幅区调 [J], 彭头平;杨修明;褚慧力;林光隆;3.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改则地区洋岛组构模式与找矿重大发现——据西藏改则县1∶5万I45E021005等六幅区调 [J], 彭头平;杨修明;褚慧力;林光隆4.西藏改则地区侏罗纪火山岩特征及构造意义 [J], 杨立5.西藏改则县鱼鳞山地区新近系鱼鳞山组火山岩特征 [J], 岳龙;王敏;曾昌兴;陈仁;贺永忠;易成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改则布孜村地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
西藏改则布孜村地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胡西冲;夏斌;黄强太;夏连泽;夏中宇;郑浩;石晓龙;王志龙【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6【摘要】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境内一条重要的成矿带。
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对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改则县布孜村北部龙巴抗东-扛贾异常区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行分析,详细讨论了成矿元素在地表水平上的分布特征、单元素异常特征、异常元素组合特征。
布孜村地区表现为多种金属元素组合异常,成矿元素(Au、Cu)异常强度高,前缘元素(As、Sb、Ag、Cd、Pb)异常,尾部元素(Bi、W、Mo)异常发育较好。
自西向东分别为前缘元素、成矿元素、尾部元素的异常区,各矿化晕分带性明显,推测研究区可能存在斑岩型铜金多金属矿床。
龙巴抗东-扛贾异常区是寻找大型铜金多金属矿床的良好远景区。
%The Bangong Co-Nujiang metallogenic bel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allogenic belts in Tibet.It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ongbakangdong-Kangjia section at Buzicun village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result of 1∶50 000 stream sediment survey, including distribution and anomaly characteris-tics of ore-forming elements on the surfa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omaly element combin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metal anomaly occur in combination of multiple metal elements, and the highest anomaly is Au-Cu combination, the second is front elements combination of As-Sb-Ag-Cd-Pb, then rear element combination of Bi-W-Mo.The anomaly areas of front elements, ore-forming elements, and rearelements are distributed from west to east, and the halos have good zonation, suggesting that there may be a por-phyritic type Cu-Au deposit in study area, and Longbakangdong-Kangjia anomaly area may be a potential area for prospecting large copper-gold deposit.【总页数】7页(P137-143)【作者】胡西冲;夏斌;黄强太;夏连泽;夏中宇;郑浩;石晓龙;王志龙【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相关文献】1.河南省卢氏县羊角山钼矿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 [J], 刘瑞2.福建观前地区七塘一带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J], 段志强3.福建富文地区宝庄一带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J], 黄帮胜4.安徽省休宁县冯村地区金矿成矿条件及成矿远景分析 [J], 黄家龙5.青海省都兰地区某金矿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J], 刘君豪;杨永峰;李进;胥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羌塘地块中西部布木错走滑断裂系的第四纪晚期地表变形特征与构造意义
羌塘地块中西部布木错走滑断裂系的第四纪晚期地表变形特征与构造意义韩帅;吴中海;王世锋;高扬;张圣听;陆诗铭;张铭杲【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24(30)2【摘要】班公-怒江缝合带(班怒带)是青藏高原内部羌塘地块与拉萨地块之间的重要边界,研究该边界带上共轭走滑断裂第四纪晚期的几何结构与变形特性对于理解高原内部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作用下形成的空间差异响应和构造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位于班怒带西段的布木错断裂系包括北东向布木错断裂和北西向纳屋错断裂,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明确了这两条断裂在第四纪晚期的构造特征和最新的地表变形特征。
结果显示,两条断裂自第四纪晚期以来的活动特征明显,并且近期都经历过一次大地震,产生了地表破裂。
据此推测班怒带西段北西、北东两组断裂的最新活动强度接近,羌塘地块南部边界现今变形可能受控于两组断裂的共同影响,并已延伸至块体内部。
以上发现进一步证明,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受中—下地壳流的驱动作用,通过走滑断层和正断层持续向北扩展。
【总页数】16页(P298-313)【作者】韩帅;吴中海;王世锋;高扬;张圣听;陆诗铭;张铭杲【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活动构造与地质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新构造与地壳稳定性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P597;P59【相关文献】1.羌塘地块中部南北向断裂的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2.小江断裂带第四纪晚期左旋走滑速率及其构造意义3.走滑活动断裂带断错冲沟变形角特征及其构造意义初探4.2021年青海玛多M 7.4地震发震断裂的典型同震地表变形与晚第四纪断错累积及其区域构造意义5.哈拉哈塘地区超深层走滑断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喀喇昆仑断裂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活动的构造地貌特征
喀喇昆仑断裂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活动的构造地貌特征王世锋;江万;王超【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6(38)4【摘要】喀喇昆仑断裂(KKF)在普兰裂谷以东的存在状况有两种推论:①大陆逃逸模式,认为喀喇昆仑断裂的活动状况在普兰裂谷以东和以西没有差别,都是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经历长时间、大尺度的右旋走滑;②分散变形模式,认为喀喇昆仑断裂的活动终止于普兰裂谷,断裂的走滑错距均被普兰裂谷吸收。
然而,长久以来并没有针对喀喇昆仑断裂在普兰裂谷以东活动的野外调查。
近年来,在普兰—仲巴一线针对喀喇昆仑断裂展开了详细的断裂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研究。
野外调查表明,普兰—仲巴一线断层活动的构造地貌特征显著,如线性排列的断层三角面和断层陡坎、断塞塘、错断脊以及不同级别的水系右旋弯曲等,表明活动的喀喇昆仑断裂不仅仅局限于普兰裂谷以西。
冲沟和错断脊显示霍尔地区喀喇昆仑断裂最大右旋错距为(11±1)km,而马攸木山以东的冈底斯花岗岩被右旋错断(7±1)km。
喀喇昆仑断裂不同断层分支在马攸木山侧接,形成局部的挤压区。
该挤压区吸收了约4 km的走滑错距,造成马攸木山成为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的分水岭。
仲巴地区罗布岗日峰以东,喀喇昆仑断裂失去其地表踪迹,表明马攸木山附近的7 km 走滑错距完全被隆格尔裂谷—罗布岗日峰—琼果盆地组成的盆山体系所吸收。
霍尔附近一个右旋错距(84±2) m的错断脊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该错断脊形成于(9.4±0.8)~(21.7±1.6)ka,由此计算出喀喇昆仑断裂在本区的最大右旋走滑速率为每年(4.0±0.3)mm。
如果晚新生代以来喀喇昆仑断裂在本区均保持这样的走滑速率,则喀喇昆仑断裂在普兰—仲巴一线的起始活动时间在3 Ma 左右,远小于阿里地区喀喇昆仑断裂的12 Ma 起始活动时间。
因此,断裂在研究区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特征表明喀喇昆仑断裂在青藏高原陆内变形中具有分散变形的构造模式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改则米巴藏布断裂特征及其意义【摘要】在青藏高原隆升研究领域,高原新构造活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新构造运动对反映高原应力背景、反演高原演化历史、以及探讨深部与浅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选择以研究区内规模最大的一条近北东向走滑断裂一一米巴臧布断裂为对象,该断裂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它与南北向断裂构成的“菱形块体”在整个青藏高原的新构造运动中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走滑断裂伴生的褶皱等构造的研究,判断断层的性质、计算断层的走滑距离,为青藏高原新构造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论文通过野外实地地质调查、室内剖面制作,先从该断裂地质背景出发,研究其地层组成、形成的力学机制、计算滑移量,再综合分析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得出了米巴藏布断裂为左行走滑断裂的属性,且走滑量大约为33.9m 。
【关键词】青藏高原;米巴藏布断裂带;走滑量;左型走滑【Abstract 】In the field of The Tibetan Plateau Research ,The plateau new structure activity has always been the research hot topic. The new tectonic movement to reflected that the plateau stress background,the inversion plateau evolutionhistory ,as well as the discussion depth portion and the superficial part structure have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paper aboutchoice Miba zangbu Fault that is the area scale biggest near northeast to walks slides the break zone as an object This break located at the Tibetan Plain center. It diamond block body ”has certain representation with the northand south to the break constitution in the entire Tibetan Plain ' s new tectonic movement. Judging the fault ' s nature,computating the fault walk the slippery distance through to walks slides structure and so on break associated fold research,and to the Tibetan Plain new structure research provides the new material. The paper through the outside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the indoor section plane manufacture ,embarks first on the spot from this break geology background ,studies mechanics mechanism which ,the computation slipping quantity its stratum composition ,forms ,then the generalized analysis research,has made certain progress. Obtained Miba Zangbu the cloth break to walk for the writing from right to left slides the break attribute ,and walked the slippery quantity probably is 33.9m.【Key words 】Tibet Plateau;Miba zangbu fault zone ;Theamount of strike-slip ;Left-type strike-slip在青藏高原地学研究领域,当今的核心问题主要围绕着特提斯存亡和青藏高原隆升两个方面。
在高原隆升研究领域,高原新构造活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新构造运动对反映高原应力背景、反演高原演化历史、以及探讨深部与浅部构造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区位于西藏改则县境内,大地构造处于羌塘地体与冈底斯地体之间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研究区新构造活动记录十分发育,常见的新构造活动记录有断层阶地、地裂缝、泉水、泥火山。
论文选择以研究区内规模最大的一条近北东向走滑断裂一一米巴臧布断裂为对象,通过对走滑断裂伴生的褶皱等构造的研究,判断断层的性质、计算断层的走滑距离,为青藏高原新构造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1 区域地质概况研究区处于青藏高原腹地,羌塘盆地南缘,西藏自治区的西北部,隶属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
地理坐标为:E84°15'—85° 00', N32 ° 20'—32° 40',平均海拔高度约为5000m。
东与那曲地区的双湖、尼玛县相接,东南与措勤县相连,南与日喀则地区的仲巴县毗邻,西与革吉县、日土县接壤,北以昆仑山为界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界。
地层分区属羌南—保山地层区的多玛地层分区。
米巴藏布断裂带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北东方向, 。
该断裂带放在青藏高原隆升这个大的大的地质背景下,可以看作是青藏高原北东向断裂构造的一小部分在第四系的表现。
青藏高原主体部分是冈瓦纳大陆裂解的一系列地体由南向北漂移并相继碰撞增生的结果,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经历了冈瓦纳大陆裂解形成的古特提斯、中特提斯和新特提斯阶段,以及伴随的洋盆扩张、俯冲消减、直至闭合的洋盆一造山带一高原的耦合过程。
特提斯洋的闭合形成了青藏高原上的几条WE 走向的缝合带,在青藏高原主体部分,从北向南由老到新依次为昆仑一阿尼玛卿缝合带、金沙江缝合带、双湖缝合带、班公湖一怒江缝合带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刘增乾等,1990;青海省地质矿产局,1991;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图1)。
研究区以东西走向构造为主,主要发育褶皱,同时伴生有同走向的断层,局部发育近南北向褶皱构造。
研究区内构造复杂,表层所见的构造形迹以东西或近东西向的纬向构造为主,涵盖澜沧江、班公错―怒江、拉果错― 永珠等三条结合带,这种格局反映了特提斯构造域从古特提斯到新特提斯的演变。
根据区内的不同地质实体以及发育部位和活动时代,研究区北域无疑是“古特提斯” 的事件组成― 即羌塘一三江复合板片,南域是“新特提斯”范畴的事件一班公错―怒江结合带和冈底斯板片。
2 米巴藏布断裂特征米巴藏布断裂位于西藏改则县境内,该断裂带上新构造活动记录十分发育,常见的新构造活动的记录有断层阶地、地裂缝、泉水的带状展布、断层三角面、水系的错断和褶皱构造。
区内第四纪河流谷地呈北西向和北东向展布,北西向主干河流与北东向支流构成网格状水系网络。
2.1 地理位置该断裂(见图2 F1)地理坐标为:N32 ° 38’ 14〃一N32 °38’ 18〃,E84° 16’ 19〃一84° 25’ 26〃,海拔高度H=4728 ± 5m,长约20km,主要沿米巴藏布河流呈现北东东向分布,遥感影像见图3。
从遥感影像可以清晰地看出米巴藏布断裂位于米巴藏布的南岸,呈北东向展布,与米巴藏布流向相同,空间上延展性较好,地貌影像特征清楚,断裂主要发育在康托组和第四系之间:断裂南侧发育康托组,断裂北侧发育第四系冲积堆积。
图1 米巴藏布的遥感影像(ETM )2.2 地貌标志及构造标志米巴藏布断裂在空间上的构造地貌特征标志明显,地貌标志上沿河流流向可依次见断层三角面、断层阶地、泉水的带状展布和地裂缝。
构造标志上有地层沿走向正断层(图2)和与走滑断裂构造伴生的褶皱构造一一主要是在河流上游出露一段露头极好的褶皱构造(图3),论文重点对这段长264m的褶皱构造进行主要研究。
图2 米巴藏布断裂伴生的正断层(镜向北东)图3 褶皱构造露头特征(镜向南西)3 米巴藏布断裂成因分析青藏高原广泛发育的北东向(见图4 F1 断裂)和北西向断裂(见图4 F2 断裂),它们的断裂作用在宏观上将高原“切割”成多个大小不等的菱形“块体” ,在新构造运动阶段的高原隆升过程中,“老断裂”乘势复活,这些“块体”差异升降,形成菱形断块山地,并形成北东向、北西向展布的大断裂复活之羽状断裂(见徐平等2009)。
在同样的背景下,高原中南部还发育有南北向地堑构造,这些大型的宏观新构造一直在青藏高原隆升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研究领域,新构造活动特征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Harrison 等(1992)、Coleman 等(1995)从高原变形动力学角度,提出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堑盆地的正断层或藏北双峰式、钾质火山岩活动的起始年代与高原隆升到一定海拔高度后产生的岩石圈减薄作用有关。
Molnar 等(1993)提出岩石圈下部上地幔“对流剥离” (covective removal)模式,来解释晚中新世以来高原岩石圈突然减薄、局部火山活动和地壳引张变形,并根据正断层年代测试数据推断在7—8Ma前青藏高原已经隆升到现今海拔高度。
3.1 褶皱产状分析表1由表1 计算结果可知该段褶皱轴面走向的平均值为67°,因而米巴藏布断裂的总体走向为N67° E,投点结果见图4,从褶皱轴向与走滑断裂的交接角度分析,米巴藏布断裂在北东段的性质为左行走滑断裂,该结论与米巴藏布南西段依据冲沟错断所得出的左行走滑性质一致。
经综合分析,其性质为左行走滑性质断裂。
3.2 断裂的形成新生代,尤其是早更新世以来,高原南北两侧的陆内俯冲继续强烈进行,致使高原整体隆升仍较强烈。
研究区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其新构造运动特征自然与整个青藏高原的新构造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区内活动断裂发育,断块差异升降强烈,同时各地块沿主要活动断裂带走向滑动,并且在张应力集中的地带出现北东向或北西向断陷盆地。
因此,陆内俯冲是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高原上升、水平滑动和局部断陷)的基本动力。
该断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而成的左行走滑断裂带。